《刘邦大传》第01章 约法三章|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1章 约法三章


项羽大声宣布:"渡河后,所有船只全沉入河底,煮饭的釜甑一律铲破毁灭。 每个人只带3天的干粮和饮水,3日内,我们将大败秦军,夺取他们的装备和粮食。" 华北粮仓,军事重镇

巨鹿城位于赵国京城邯郸的东北,正处华北平原正中央,自古便是粮食的集散地。 此城的规模颇大,城墙防卫力强,周围尽是平原,是个良好的会战场所。

章邯攻打赵国时,张耳便迅速保护赵王歇离开邯郸并进入巨鹿,以准备长期抗战。

赵国可以说是张耳和陈余两人共同建立的。张、陈两人是魏国人,虽拥有国际声望, 但由他们拥立的赵王室,却不容易得到赵人的向心力,张耳匆匆躲入巨鹿,也有其不得 已的苦衷。

张耳年纪较大,陈余是他的子侄辈,但陈余非常仰慕张耳之风采,两人结为刎颈之 交。秦灭6国后,曾重金通缉两人,他们虽不断化名逃亡,感情却更为坚定。

陈胜起义时,张、陈两人曾投奔为其部将,并与武臣共同受命经营赵地。由于陈胜 的组织松懈,张耳认为机会来了,便拥立武臣为赵王,正式建立赵国。

但武臣的政权根本得不到赵国遗民的支持,张耳和陈余在经营上相当辛苦。

情势虽较转好,但曾为中原无敌军团的赵国部队,自然仍不服气魏国籍的统帅,因 此张、陈两人所统领的赵军,力量一直都不大。

张耳等进入巨鹿后,章邯手下的首席智将王离,立刻率军重重包围,幸好城内粮食 尚多,不至于很快陷落。

富于谋略的张耳,很快看出巨鹿是个相当不错的决战战场。以外交手腕煽动其他诸 侯,一向是他的专长,因此虽是危机重重,张耳仍兴奋地想导演这场空前庞大的"抗秦 大决战"。他对赵王说:

"只要各国的勇士群集在巨鹿平原上,将和秦国进行最猛烈、最具有决定性的一 战。"

张耳不断鼓励在巨鹿的赵军,让他们体认自己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以能够成为秦军溃灭之战的诱饵为荣啊!"

守住孤城,最重要的是等待外援。张耳发挥了他惊人的外交天才。

楚怀王派出北征军团,首先响应其号召。

齐国两大集团--田都、田建,都派出了部分的武力前来援助。

北方的燕国和代国也来了数万军马。

连刚建国不久的魏国,也派出少数兵力前来凑热闹。

张耳也深知除了楚国外,其他诸侯的兵力,不过是"啦啦队"而已。因此当宋义在 安阳连待46天时,张耳接到情报,真是气急败坏了。

援军若发挥不了力量,城内守军士气可能会崩溃,那么就前功尽弃了。

这时候,张耳尚余的一个希望是在北方驻扎的生死之交陈余的军团。

  刎颈之交,背信忘义

陈余在邯郸陷落前夕,正率着自己的军队,和刺杀武臣的李良军团作战。赵军作战 力强,李良不敌溃走,陈余便将其军团部署在常山附近,号称河北军团。

张耳陪同赵王逃入巨鹿时,陈余也将军队带到巨鹿北面,互成犄角,以监视王离军 的动向。

但陈余却以静制动,对巨鹿赵军的危机视若无睹。张耳数度派人催其出兵,陈余皆 "敷衍两句"而已。连来到附近的诸侯部队,都看不过去:

"赵国有危机,身为大将的陈余却置之不理,却要我们外人去冒险,真是岂有此 理!"

张耳不得已,便派自己宗族的大老张黶及陈余宗族的领袖陈泽冒险出城,来到陈余 营中求援。

"右丞相(张耳)和将军乃刎颈之交,怎能背信忘义?巨鹿城危在旦夕,将军却坐 视不救,恐为天下人耻笑。"

陈余却无动于衷地表示:

"在赵地附近的秦军多达30余万,就只算王离围攻巨鹿的兵力也有10余万,我河北 军团区区2万余,若莽撞行事,无异白白送死,不如保留实力,以待机会!"

两位特使极力哀求,陈余只好派出5千军队,由两特使率领偷偷入城。

但这个特遣部队的行动,早被王离发现,尚未近城使被击得溃败。

正当巨鹿的守军即将崩溃之际,却传来振奋人心的好消息:滞留安阳的楚国主力部 队,在项羽率领下急速北上,先锋部队甚至已渡过黄河,即将接近巨鹿战场了。

  章邯VS项羽,智将对猛虎

在秦军主将章邯的心目中,巨鹿也是个大会战的主战场。

章邯虽然拥有30万大军,其实也是相当麻烦的。所有的粮秣完全自理,关中不可能 作任何补给,尤其进入11月寒冬后,运输困难,因此章邯也认为唯有速战速决,才可解 除秦军的危机。

"在巨鹿将一切问题都彻底解决吧!"

因此他也将兵力全部部署在这一带。

主力军由自己率领,坐镇巨鹿南方的棘原城,约有20余万人马。

前锋部队由一向谨慎富谋略的王离率领,将巨鹿城团团围住。

由于补给困难,任何粮秣都不得失散,章邯乃在棘原到巨鹿间建立市道,直接通往 黄河附近。南道是一种两边用土墙围住的通路,避免有人来劫粮。

章邯派军团中最勇猛的大将苏角率军巡回保护两道,由于苏角以残忍善战闻名,没 有一个诸侯敢来动劫粮的脑筋。

负责补给工作是经验丰富的老将涉闲,他坐镇在巨鹿城外大营中,指挥人员调派及 后勤支援事宜。

严格来讲,秦军组织严密,是属"黄金"阵容,尤其主将章邯足智多谋,善于调派 集结军力,更使秦军拥有压倒性的优势。

以人力部署来讲,在巨鹿平原驻扎的秦军,光王离和苏角的军队,便超过10余万人。

楚军显然居于劣势,各地来的援军不多,大多以5千到1万之谱,巨鹿城内的赵军虽 号称5、6万,但大多是后勤人员,真正作战部队不到3万。尤其长期被围困?拢科? 落,能否打场硬战,颇让人怀疑。

惟一能用的是项羽自己的主力部队,约有7万余,若发动内外夹击,兵力或许可勉 强敌得过王离军团,但章邯驻守南部棘原尚有二十万秦军,随时可能支援。因此,项羽 惟一的胜算是闪电突击王离及苏角军团,让章邯来不及支援,便能顺利解开巨鹿之围。 若是一击不中,想要和章邯的黑衫军长期对阵,就算项羽再勇猛,也毫无胜算机会。

这一点,身为策划主导者的范增,心中非常清楚。

  攻打甬道,突击策略

愈接近黄河,北岸秦军活动的情报愈多,范增便愈感心焦。

倒是项羽十分放得开,为顾及全军士气,他不让北征的楚军完全知道真实的情报, 而且显得自信满满。他还将思考性工作完全交付给范增,自己则整天高高兴兴,尽情唱 着行军歌鼓舞士气,浩浩荡荡地领军向北行进。

每到深夜,范增才到项羽营中共商大计。

"惟一的机会是突击!"

"那就这样干吧!"

项羽那股毫不在乎的语气,与其说是大军统帅,不如说更像一位想恶作剧的顽童。

范增心中不禁暗想:"不知轻重的家伙!"但还是接着说道:"章邯在巨鹿附近建 立运粮甬道,效率很不错,只要前方不缺粮,我们便很难有突击的机会。王离军的部署, 严密而体系分明,几乎没有可乘之机。

"甬道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就攻打甬道吧!"

项羽很直觉地表示他的自信。

范增心中暗叫道:"我为什么没有想到呢?"

对项羽直觉的作战天才,范增不得不刮目相看了。

"攻击甬道是个好方法,的确可以扰乱他们的军心!"

不过护卫而道的是秦军首席猛将苏角,光听到这个名字,就没有多少军队敢接近南 道了。

为了试探秦军接受突击的反应,项羽派盗贼出身的当阳君英布和蒲将军先率二万先 锋部队渡河,乘机攻击苏角部署黄河北岸的军队。

英布勇猛又富经验,他先派遣特使去通知巨鹿北方的陈余,要其同时挥军南下,吸 引住王离军团的注意力。

陈余听说楚军北上,也不敢怠慢,立刻率全军南下,在巨鹿西侧和王离对阵。

英布趁势攻击黄河北岸甬道。

秦军的甬道大多可联结至驻军堡垒,但也有些甬道在较偏僻位置,英布专门选择这 种甬道攻击。

由于兵力不足,英布并不想攻占甬道,他的攻击目标只在破坏。因此他将军队分成 数十小组,分别选择攻击数处南道,破坏后便用巨石和大树阻挡,绵亘10余公里,以切 断秦军补给。

负责甬道的猛将苏角,知名度极高,因而难免有些轻敌。当他获得楚军渡河情报, 知道人数不多,而且由原先盗贼出身的英布率领,一开始便一副很不在意的样子。

等到楚军分别攻击甬道,他便认为英布仍不脱离盗贼本色,只会偷鸡摸狗而已,因 此只分别派出小部队,虚张声势地准备分头去剿灭破坏甬道的各组楚军。

苏角万想不到,英布是有备而来的。他一听到秦军分别前来剿讨,立刻吹起集结信 号,各小组楚军乃火速向英布所在的定点集合。

英布便立刻放下破坏工事行动,选择各组秦军中人数最多的一组为攻击对象,自己 一马当先,冲向该队领军的秦军将领。

秦军分散而来,楚军却火速集中,人数最多的这组秦军,比起来仍成了少数。更糟 糕的是这次特遣队的指挥官也在这儿,如果这支特遣队被歼灭,甬道的接触战秦军便算 失败,对长期不知失败滋味的秦军,实在是一次重大打击。

因此英布发动空前猛烈攻势,这支特遣部队根本尚未搞清楚是怎么一回事,已被打 得支离破碎,落荒而逃。

苏角接获消息大吃一惊,其尊严所受到的伤害比实际上的损兵折将更为严重。因此, 他集结五万余兵力,打算一举击灭英布的先锋军团。

这时陈余的军队也和王离军团有了小接触,陈余被迫撤军10余里,并派人火速要求 南岸的项羽主力军尽快北上支援。

  破釜沉舟,项羽孤注一掷

接到英布获得小胜的情报,楚军欢声雷动,这是项梁被击溃后楚军第一次的重大胜 利。

遣回陈余的特使后,项羽决定全军火速渡河。

这是个非胜即亡的战争,项羽心里非常清楚,因此他才表现得如此洒脱。

时候到了,他必须给全军一个必死的决心。

吃过晚饭后,项羽下令军队集合在河边。他自己站在河畔的小丘上,让所有军队都 看得到他。

扯开宏亮的嗓子,项羽大声宣布:

"我们即将渡河,援赵灭秦,大家要有非胜必死的决心。渡河后,将所有船只全沉 入河底,煮饭的釜甑一律铲破毁灭,不带在身边。每个人只带三天的干粮和饮水,三日 内,我们将大败秦军,夺取他们的装备和粮食,并接受巨鹿城中赵王的丰盛招待,如何? 儿郎们,把生命暂时交给我吧!"

项羽的声音,大家自然无法完全听到,但负责传令的将领们,不断向外复诵项羽的 指令。

现场的气氛,激起楚军高昂斗志,没有一人犹豫,立刻大声欢呼,并毁掉一切武器 以外的大小辎重,最后连营房也烧毁了。

在项羽领导下,楚军彻夜紧急渡河。

北岸的英布和蒲将军沿着甬道建立临时桥头堡,准备硬接苏角的猛烈攻击,并等待 项羽渡河后,由南方发动夹击。

破晓时刻,苏角亲临战场,勇猛的黑衫军立刻向英布的临时堡垒发动猛攻。

虽然有楚军渡河的情报,但苏角判断,楚军完全渡河至少要一整天,待击溃英布军 后再反击,正好可以攻击半渡的楚军。因此他决定集中力量先打英布军。

为争取时间,英布下令全力奋战,等待项羽的主力部队到来。

激战到午时前刻,楚军仍无败象,苏角不禁有些烦躁,他仍担心着渡河的楚军,如 果陷在此地太久,是非常不利的。特别是南方的哨兵已久无情报,楚军主力的现有动态 已无法完全掌握。

这时候,突传来南方雷鼓震天的声音。

苏角大惊,立刻派人探查,探马回报说:满山遍谷的楚军正越过河边丘陵,往战场 快速推进中。

战场上的情势立刻成了五万对七万,秦军明显处于不利情势,加上项羽部队属生力 军,秦军已力战半天,早呈疲惫。英布军乃乘机由堡垒杀出,秦军反被南北夹击。平坦 的地势,无险可守,秦军士气立刻崩溃。

红色战袍和红色旌旗的楚军,以骑军作先锋,冲散部署在平野上的秦军。项羽由山 丘上往下望,只见成带状的"红潮"将"黑云"分割成一块一块的。

一小团、一小团的秦军在失去联络后,斗志全失,开始弃械投降。

苏角的指挥部也被困在其中,对于一个从未吃过败仗的将领,他完全傻掉了,甚至 忘掉了在被歼灭前,应火速派特使通知友军。

五万大军很快只剩下苏角近卫部队的五千余人,眼见大势已去,苏角决定以身殉职。

他下令组成五百敢死队,亲自率领他们冲向山丘上的项羽大本营。

楚军由四面八方以箭雨攻击,不到一刻钟,一代猛将和他的敢死军团,全部死在箭 丛中。

秦军投降的部队,超过三万余人。

  王离兵败,巨鹿解围

苏角将所有军团部署在平野上,是秦军最大的不幸。

从四面八方围攻,致使秦军无一漏网之鱼,却也是楚军令人难以置信的幸运。

这时,巨鹿平野上5万余的王离军团、2万多的涉闲后勤部队,以及部署在棘原的10 余万章邯主力部队,完全不知道苏角军团已被离奇歼灭的真实情况。

范增判断这是天赐良机,如果能火速击溃王离军团而解开巨鹿之围,再会合赵军和 来援的各诸侯军团,章邯的主力部队再强,也无用武之地了。

项羽下令已奋战到疲惫的英布军团,看管投降的秦军,自己率领的五万余主力部队, 在抢夺秦军的粮秣、饱餐一顿后,也不休息,立刻火速北进。

王离的部署比苏角要严谨得多。

虽也是驻扎在平野上,城中又有赵国的五万余守军,王离却摆出了层层的方阵,后 面的部队仍不断对外围保持完整的紧戒状态。

只是巨鹿城的战线太长,各处又有诸侯援军,陈余的军队也已到达城西干扰,使王 离的部队的分布稍嫌广了一些,联络上有些不利。

更糟糕的是从两天前,后方便断粮了,负责补给的涉闲虽立刻派出特遣队紧急运粮, 但南道多处断绝,使补给工作陷入困境。

王离预感大事不妙。

他将围城工作交付亲近副将,自己则率领一支万余人的特遣部队,南下探察战情, 并派出十数组探马,深入南方前线搜集情报。

探马很快报告苏角军团的悲剧。

王离暗叫一声"完了",凭自己的力量,根本挡不住项羽的主力军,何况四周围又 有诸侯的援军,加上赵国守军,秦军必陷入绝处。

他立刻派出急使去通知涉闲军团,并向棘原的章邯军团紧急求援。

任务分配刚完,前线紧急军报,项羽的先头骑兵部队已距离不到20里。

王离下令特遣队组成方阵,全力抵挡楚军攻击,以争取时间。他自己则率领亲近侍 队,火速返回围城军团的指挥总部,并传令各围城部队将领调整防线向外,以抵挡项羽 之援军。

但他万想不到项羽本人竟然也在先头的骑兵部队中。

主将一马当先,楚军士气如虹,王离安排的特遣部队根本不是对手,在一开始的接 触战中便被击溃了。

项羽来不及整顿战场,头也不回,便率领骑兵队直攻王离的围城部队。

虽然接到指令,但围城部队的将领们还来不及调整阵容,项羽的军队就已经到来; 在骑兵先锋队的后面,排山倒海的楚军接连而至。

最倒霉的是王离,他急着通知各单位应变,致使自己还来不及到达总指挥部,便被 项羽追及,少数亲侍部队自然不是对手,王离只好弃械投降。

虽然失去主将,但王离的围城军团仍尽力奋战,他们组成了九层的方阵,试图抵挡 楚军攻势。

项羽身先士卒,在前面冲刺,楚军先锋骑兵队护主心切,只好舍命相随。王离军不 能挡,项羽瞬间连破九层方阵,抵达巨鹿城边。

城外守军和周围的诸侯援军全看呆了,还来不及反应,围城秦军已被楚军完全冲散。

项羽下令赵军开城接应,再率全军火速回击,以会合后面的楚军。

秦军碰到这种穷?锥窦淖反颍科В追灼低督担腥缁⑷胙蛉海? 个以一当十。战场上血流成河,诸侯军全作壁上观,根本不知道如何加入战局。

楚军大获全胜,生擒秦军三万余人。

固守粮秣的涉闲,眼见大势已去,不忍辛苦运来的粮秣为敌军所得,乃下令焚烧粮 秣,自己冲入火海中自焚而死。

无敌军团的10余万巨鹿围城黑衫军,一天不到便全部崩溃,不但诸侯全吓坏了,连 策划这场战争的范增也看傻了,他不得不对项羽的军事天才重行估价。

巨鹿城解围,赵国军民欢声雷动,张耳和赵王歇亲自到城外慰劳楚军。

项羽在巨鹿城设置临时大本营,并约见各诸侯援军统帅。

各将领看到楚军的英勇和项羽的作战天才,无不心惊胆战,深为羞愧,进入辕门时 皆跪行向前,不敢抬头。经由这次仪式,项羽已成为诸侯军的大统帅。

接下来的工作,是往西进军,攻取关中。

但项羽心目中最大的敌人,却是驻守在棘原的章邯主力部队。

  翻脸成仇,赵国主权削弱

巨鹿围城战之初,张耳本有意借机号召各诸侯的合纵力量,使赵国成为抗秦的主导 者。

想不到秦军意外的强大,各诸侯援军动口不动手,使张耳几乎弄巧成拙。

最令张耳痛心的是曾有生死之交的陈余,在危急关头居然见死不救,更厚颜寡耻地 公开表示是为了保存实力以为赵国报仇。

幸得项羽帮助,才能死里逃生,张耳对陈余恨入骨髓。尤其是陈泽和张黶出外求援 失踪,张耳怀疑是为陈余所害,因此不断地找机会责问陈余,陈余实在受不了,很生气 地回驳道:

"想不到君侯您如此怨恨我,那么教我如何承担起这个大将的责任呢?"

于是解除自己的大将印绶,推给张耳,张耳见陈余这突发行为也愣住了,不敢马上 接受。

两人僵在那儿,陈余也感到尴尬,乃借口上厕所,离开现场。

张耳的宾客立刻乘机进言道:

"臣听说天意要给的若没有接受,可能反而会受其害。现在陈将军交还将印,君候 不接受,在天意上反而不祥,不如乘机收其将印,夺其军权。"

张耳从之,便令部属把陈余的将印收了起来。陈余回来后,见张耳居然没有推辞, 不禁大怒,便直接离开巨鹿城,和亲信数百人到河边狩猎,不再参与赵国的重建工作。 到此陈余、张耳也正式绝裂,甚至种下日后反目成仇的原因。

由于邯郸城已遭严重破坏,而且章邯仍驻扎于棘原,随时可能反攻,张耳乃陪同赵 王歇暂返靠近东方的信都,以维持赵国政权的运作,把和章邯对抗的任务完全交给了楚 军。

经过巨鹿血战的辉煌战果,项羽早已成为中原北方诸侯军的最高领袖了。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十九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 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者以为文,不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寡欲,绝学无 忧。"

人类在自然中,原本只是渺小而脆弱的生物之一,但某些人却急着去表现他的伟大 及聪明,违反了自然之理,结果是所有的人都受到了伤害。所以若能绝圣弃智,回复大 自然的本色,反而是民利百倍了。

口号唱得愈响的,必定是问题愈多的,所以只有在绝仁弃义的时候,仁义才最能被 遵守,人民也才能恢复孝慈。

每个人都自认为聪明,每个人都只顾着保护自己利益的时候,社会自然是笑贫不笑 娼,贪污横行,盗贼都成了英雄。所以只有绝巧弃利的时候,这个世界才能循规蹈矩。

圣智、仁义、巧利,其实都是人伪,只是种文采而已,是不足以顺其自然来治理天 下的,所以会刻意的强调,要别人来遵守。其实这样的方法,只会把事情搞得愈糟罢了。

老子这段话是崇尚朴质、反对文采,或许会被视为违反社会进步,但若以经验层次 观之,老子的说法却颇有道理。过分运用智慧,的确常弄巧成拙,不如朴质直接的来得 有效果些。

宋义出任卿子冠军时的故作姿态,张耳以巨鹿为战场想重建合纵美梦的规划,陈余 过分的自我保护,反而损害了和张耳多年的友情,在显示知识分子的虚伪及浮华。因此 当初生之犊的项羽出现,以朴质无华的作风,凭着决心和勇气去展现人类求生存最原始 的本能时,一些沙场老将立刻黯然失色。

击败项梁后,挥师北上包围邯郸的章邯军团,在战略上的确是明锐而出色的。但连 续的重大胜利,使军团将领显出了要命的骄气,以王离、苏角及涉闲的勇猛、智慧及经 验,如果不是过于重排场、摆姿态,凭项羽的楚国北伐军的实力,绝不可能如此轻易便 获得胜利的。

相反地,项羽在这一次身任全军统帅的"处女秀"中,绝少有表现的野心,只想为 项梁复仇,只想全力去解救邯郸之围,"少私寡欲",反而能完全发挥惊人的作战实力。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第02章 鸿门剑宴|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2章 鸿门剑宴


刘邦在成武击败秦国东那都尉的戍卫部队,得意之余,将其西征军更深入北方战场, 他表面的理由是西征军必须补充足够的粮食和兵力。

  收编流亡军,组成自助军团

刘邦的西征军团直接指向关中,但声势上远不及巨鹿的北征军团。

配属少许楚国正规军外,其余的编制,必须沿途收编陈胜及项梁溃亡后流散在各地的残 军。所以西征军团即使能顺利组成,也是个十足的杂牌部队。

刘邦的作战天才远不及项羽,但交朋友的技巧可是第一流的。

相当体面的外表,加上一副毫不在乎的神情,举止随和,不修边幅,作这种杂牌军 的领袖最吃得开,嘻嘻哈哈没什么压力,大家很快便混熟了。

民间流传着:"沛公真是难得的长者。"也因为这种形象,让他有机会代替项羽成 为西征军的总司令。

如果说生意人以和为贵,刘邦倒相当有这方面的气质。他言语粗俗,但却不随便批 评人。抑恶扬善的习惯,使不少得到他接纳和好处的人,到处替他讲好话,人的声望往 往就是靠这样子相互捧出来的。

就这样,使刘邦的声势不是用"战"来的,而是"和"来的。

从彭城出发后,刘邦的军队笔直到达砀县,在成阳和杠里附近,有不少原流散的反 叛义军立刻闻风而来,刘邦广为接待,声势大增。

这些地区的守卫秦军大为不安,这支属于章邯军团后备队的二军,人数虽不多,但 傲气十足。他们颇轻视这些原本的"手下败将",因此主动向刘邦挑战。

目标是咸阳,怎会把这些"小卒"放在眼内,刘邦乃下令进攻,秦军寡不敌众,很 快被击溃。

北征军停滞在安阳的情报,让刘邦大为得意,心想还是自己先有"成绩",不如趁 此机会扩大战果,于是他打算对"二军"进行讨剿工作。

在这种心态作祟下,刘邦竟"鸡婆"地将西征军团往北方带,企图扩大战果,收编 更多的兵马。

首先他还算幸运,在成武击败了秦国东郡都尉的戍卫部队,得意之余,刘邦将其西 征军更深入北方战场,他表面的理由是西征军必须补充足够的粮食和兵力。

十二月初,项羽已斩杀宋义,率领北征军渡河。

刘邦乘机在后面收编小型的独立军团,号称刚武侯陈武的四千余人便是在这段期间 纳入西征军,接着他又和魏国遗将皇欣、武满的军团合作,攻击驻守这地方的小型秦军 部队,颇有斩获。

就在这段期间,项羽也以突击战术大破巨鹿的秦国围城军团,并以彪炳战绩成为诸 侯领袖。

消息传来,刘邦有点心急,但天寒地冻,刘邦的杂牌军最缺乏的是粮食,因此他决 定更往北走,去攻打章邯军团在这里建立的粮仓昌邑。

不过,昌邑可不是好惹的,章邯亲自安排的守卫部队作战力颇强,刘邦虽在人数上 有绝对优势,但仍占不到任何便宜。

  大盗彭越,义助刘邦

战事虽然不利,但刘邦却碰到一位他生涯中的重要伙伴--大盗彭越。

彭越年纪比刘邦大,是昌邑地方人民,出身渔民,由于排行老二,年轻时称为彭仲。

但彭仲却颇不安分,由于熟悉水性,对沼泽区颇能够掌握,竟然在其间干起杀人越 货的勾当,故世人以彭越称之。

秦国最强盛时,彭越便成了盗贼,可见其胆量之大。陈胜和项梁起义时,彭越已是 位老山头了。

昌邑不少青年想乘机起义,他们去找彭越商量:

"各地豪杰都叛秦独立,彭仲老哥若想起义,我们愿追随你。"

彭越知道这些年轻人只是说说罢了,缺乏决心,乃表示:

"反叛军才刚开始行动而已,情况未明,不必急!"

又过了一年余,彭越毫无动作,沼泽旁的年轻人实在等不及了,乃聚集百余人,到 彭越的大本营找他:

"请当我们的领导者吧!"

少年们一再要求,彭越只好答应,并相互约定明日早上集合,离开大本营,正式成 为反叛军。彭越特别约定,既是军队,要严格执行军队法,慢到者斩杀。

但天亮时,却只到了十余人,其余都在中午前后才慢慢报到。彭越不满地表示:

"我老了,大家还是选健壮者为领袖吧!虽然有约定,但后到者多,总不能尽斩之, 我们重行约定最后一个到的,斩杀以合乎军法!

并令监示官准备押杀刑场。

青年人都以为在开玩笑:

"何必如此呢!以后不迟到就是了嘛!"

但彭越仍坚持军中无戏言,下令斩杀最后一名到者,并设祭坛,让大家发誓,不再 违背军中法令。

青年们大惊失色,对彭越的手法深为敬畏,低头不敢仰视,彭越才正式表示:

"大家已有决心,起义军才算正式组成。"

接着他便率领这支百余人军队,到处征粮招募兵员,不少小城镇响应,没多久便集 结有千余人,在昌邑附近颇具知名度。

彭越这种作风和刘邦可以说一拍即合,双方相处愉快,刘邦对这种"山头老大"一 向较为倾心,彭越对刘邦的外表和带人手腕也颇表惊异。

但昌邑城的战事仍不顺利。两个人虽想尽办法,但对防御坚强的昌邑守军似乎影响 不大。

"我必须立刻往西进攻,以完成任务,不能在这儿浪费太多时间。幸好有彭老哥在, 就麻烦您了!"

幸好,彭越提供了不少粮秣,让刘邦得以顺利西进,而彭越仍率其军围在昌邑城附 近打游击。

  高阳奇男子,狂生郦食其

这次刘邦行动极快,他火速向开封推进,目标显然仍是谷仓荥阳。

路途中,经过小镇高阳,又碰上一个大大影响其日后功业建立的贵人--狂生郦食 其。

这时候,郦食其已六十余岁了,身高八尺,显得老当益壮,外表上和他只好读书讲 道理、不学武艺、不操农事的个性,一点也不搭配。

刘邦麾下的骑士,也有高阳人,和郦食其颇熟识。郦食其特别找他商量:

"我在高阳城守门,见过不少通过这里的将领,但大多好讲气派又度量狭小,好苛 礼,自认了不起,绝对听不下去有眼光的远大建议。但是我听说沛公不修边幅,容易和 人亲近,又有眼光,气度大,这种人才值得我为他效劳,请帮我引见吧!"

同乡人表示:"这可能很难哦!沛公一向不喜欢儒生,有不少戴儒冠而来求见的宾 客,沛公经常恶作剧地请他解下儒冠,然后大声表示,这种冠用来小便最合适,使这些 读人觉得深受侮辱,不欢而退。平常和人说话时,只要讲到儒者,他也都不屑地破口大 骂,这种个性,可能很难接受您这种老儒生游说吧!"

郦食其仍自信满满地表示:

"无妨,你只要跟沛公表示:'我们里中有位读书人郦生,年纪六十余,身高八尺 多,人家都以狂生称呼,只有他自己不这样认为,并自命不凡地表示自己只是机会未到 罢了!'"

同乡的骑士便照这种方法向刘邦报告,刘邦果然颇感兴趣,到达高阳传舍后,便派 人去召见郦食其。

刘邦由于旅途疲累,正叫两位女子帮他洗脚按摩,反正郦食其也不是什么大人物, 刘邦便坐在床边,准备接见他。

郦食其进门后,见到这种情形,便只站立着打招呼,而不作一般儒生的拜见礼节。

刘邦反觉得有趣,直瞪着他看。

郦食其大声问道:

"足下是打算帮助秦国攻打诸侯,还是想率领诸侯击灭秦国呢?"

这个问题真没常识,刘邦听了哭笑不得,破口大骂:

"真是腐朽不堪的竖儒,这算什么问题!?天下百姓长久苦于秦国暴政,所以诸侯 相集结攻灭秦国,怎么说我会去助秦国攻击诸侯呢?"

郦食其大声吼道:

"要集结众人力量,必须靠义理以攻击无道的秦国,站在这种立场的领袖,怎可以 这种倨傲无礼的姿态接见长者呢?"

刘邦觉得有道理,立刻停止洗脚,起身,穿上正式衣服;并派人延请郦食其上客座, 自己当面向郦食其致歉。

郦食其便和刘邦谈起六国合从抗秦的故事,其中有不少颇具启示意味,刘邦听了非 常高兴,便摆起酒宴,准备和郦食其长谈。

商谈中,刘邦问起攻秦的策略。郦食其表示:

"足下的军队几乎都是收并各地的杂牌军,这种士兵只重温饱,不讲理想,如果兵 员不足,粮食不够,便无法发挥战斗力,以这样的阵容强行攻入关中,无疑是探虎口的 不智行为呢!"

刘邦很诚恳表示:

"那怎么办呢?"

"掌握陈留吧!"

"陈留?"

"陈留是天下的要冲,交通方便,四通八达,而且城中有不少粮食。我和陈留的县 令颇为熟识,如果足下相信我,派我为特使,我将劝服他追随足下,如果不听,足下可 立刻率军攻之,我愿为内应。"

刘邦立刻拜郦食其为特使先行说服,刘邦则亲率大军随后显示威胁力,果然轻易地 取得了陈留,使刘邦的军团有一个较稳当合适的大本营。

这次事件,郦食其立了大功,而且刘邦也发现郦食其之策划能力和辩才无碍,是他 原本阵营中所最缺乏的,于是进封他为广野君。

郦食其更推荐其弟郦商,郦商这时已集聚有四千余人的小军团在这附近活动。刘邦 接纳他,并封之为将军,将陈留的部分军团划归其指挥,负责陈留的守卫。

郦食其则留在刘邦营中帮忙规划,并作为联系诸侯的使者,以游说各诸侯配合刘邦 的军事行动。

安排好陈留的防务及后勤事宜后,刘邦以时间已不多,不敢停留太久,便率军团继 续西进。

  张良归队,刘邦如虎添翼

三月,刘邦率军攻打开封,以防务坚固,久战未下,乃舍弃开封,再往西进军。

秦将杨熊率军前来抵挡,双方会战于白马,杨熊不敌,往西撤退,刘邦火速追击, 再会战于曲遇东侧,终于大破杨熊军,杨熊直接退入荥阳。不久,秦中央政府以杨熊有 辱皇命,派使者捕斩之,并以副将代其职。但经过这些战役,颍川一带的秦军防务削弱 不少。

四月,进入初夏季节,刘邦在兵力和补给上颇有收获,因此决心急速向西推进。但 鉴于荥阳、敖仓一带防务颇为稳固,刘邦乃将军队带向稍南方的颖川一带,并占领颖川 郡治翟阳。

到此为止,刘邦的西进军事行动仍显得漫无章法。虽然有郦食其的协助,但到底仅 限于外交上,至于军事的整体规划,刘邦一直缺乏真正的干才。

但刘邦还是够幸运的,就在这紧要关头,张良归队了。

颖川附近正是以前韩国的大本营。

离开项梁和刘邦后,张良一直以重建韩国为职志,于是在这里打游击。

由于情报资讯活泼,和从《太公阴符》中领悟出的策划道理,让他发挥不少以寡击 众的成绩;但大致来讲,张良在韩地的经略并不算成功。能想、能讲的不一定做得到, 张良对自己执行上放不开、又常过分焦虑的情绪,非常不满,但要完全掌握自己似乎并 不容易。

"沛公在带兵上,的确有他的一套。"

不过,张良也很快看出,刘邦在进军关中这样庞大的军事行动上缺乏规划。

"为什么不集中全力,向关中挺进呢?那里摸摸,这里跑跑,虽说是为了粮秣,也 不用如此浪费时间啊!如果让项羽抢先进入关中,才真是不值得呢!若真是那样,日后 沛公将只能成为项羽麾下一个小集团而已。"

这个时候,正好有另外一旅赵国军团,由一位叫作司马卬的将军率领,也前来攻打 颖川地区,并打算在此渡过黄河北岸攻打关中。

刘邦居然主动和司马卬合作,攻击洛阳东边地区,并和前来迎战的秦军会战于洛阳 城的平野,刘邦等不能取胜,乃往南撤退到辗辕关上。

张良实在无法忍受刘邦这种毫无目标的战略,便将游击队交付韩王和韩国将领们, 只身前往刘邦营地。

刘邦见到张良,真是高兴极了,尤其是张良对全盘战略提出的的观点,更让他茅塞 顿开。

刘邦想:干脆把全盘规划全委托给张良,自己只要依照他的计划行动便可以了。

对刘邦的信任以及过分热情的表现,外表冷静的张良,内心一定非常感动,他暗下 决心要一辈子为刘邦的知遇奉献心力。

虽然刘邦的出身不高,但他现在的地位已和项羽平行,成为叛军集团的两大领袖之 一。因此这样毫不摆架子地承认自己的无能,的确让身为智囊的张良感触良多。

张良劝告刘邦,不必在颖川逗留了,将这件工作交给司马卬即可。刘邦的主力部队 宜急速西向,攻打主要目标关中。

  宽宏战术,秦军丧失战志

张良建议刘邦先行南进,因为南方的诸小城守备较弱,容易攻陷,可以增加自己的 声势。

刘邦和司马卬很明显打算强攻函谷关,张良却不赞成这种硬碰硬的策略,他不想和 挡在函谷关前的章邯军团敌对。

"那是项羽的工作,没必要跟他抢!"

"回避函谷关,改道攻打武关吧!"

这条途径,均属原韩国境内,张良对此比较熟悉。

二世皇帝三年夏六月,刘邦的主力部队南下,和南阳守将齮的部队战于犨东,结果 刘邦军获胜,秦将退入宛城,准备坚守。

刘邦想起在开封时浪费了不少时间,因此这次他也准备放弃宛城,急速西行。

"不可以,这样太危险了。"

在后方幕僚营区的张良,闻讯立刻赶来阻止。

"沛公,我们虽急着入关,但目前挡在前面的秦军尚很多,并且是据险而守,如果 这样轻易的跳过宛城,万一前面发生苦战,宛城的秦军倾巢而出,从后面截断我们的后 勤路线,甚而夹击我们,而前面又有强大的秦军,这将使我们陷入空前的危机中。"

刘邦于是下令全军暂时驻营,等到晚上再命令全军偃旗帜,暗暗地偷偷回到宛城旁 边布局。到了破晓时刻,刘邦军队已将宛城团团围住了。

由于宛城原属韩国领域,城中有很多人皆与张良相熟识,所以当南阳郡守决定死战 时,大多人皆不表赞同。

郡太守舍人陈恢便劝告郡守不要急着求死,应先谋求以谈判来解决此危机。

陈恢透过张良介绍,晋见刘邦表示:

"我听说足下和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咸阳者为关中王,如今足下却尽全力来攻打 宛城,宛都的城墙连绵数十里,要完全攻陷是非常不容易的。如果其吏民自以为投降必 遭到重大伤害,那么他们一定不管怎么样都会坚守城池,足下势必非硬攻不可,这样子 兵士的死伤必很多,双方将是两败俱伤。如果想跳过宛城不管,宛城的守军必会随足下 之后追击,不但会使足下咸阳之约因而耽误,后面又有追兵的危险,这对足下是非常不 利的。

"因此我站在足下的立场作规划,不如设法让宛城的太守投降,再将他封为侯,使 他能站到已具优势的楚军阵营上,那他一定会非常高兴,反而能替足下留守住宛城,保 持后援路线的畅通。

"更重要的,足下还可以将宛城吏民并入您的征西军团中,让这条路线上的秦国守 将有前例可循,每个人都争相开门迎接您,西征之路不是畅通无阻了吗?"

刘邦最喜欢这种不必太辛苦、却可能更有效的策略,因此非常同意陈恢的看法。

他晋封南阳太守(齿奇)为殷侯,让他可以成为楚国阵营的大将,不但保守了生命、 地位和权势,并且继续留守宛城,不用调动职位。使者陈恢也以促合有功,赏封千户之 邑。

这样好的条件,自然让一路上的秦国守将均无心再和刘邦敌对。当大军到达丹水时, 秦国的高武侯鳃、襄侯王陵也主动投降,王陵日后更成为刘邦阵营的嫡系大将领之一。 紧接着,胡阳城、析城、郦城均不战而降,刘邦也下令部属不得掠劫秦国城池,因此西 征军团非常得到秦国军民的欢迎。

"这么容易便可以攻陷关中吗?"

连刘邦都对自己的运气之好,及策略运用的高效率有点不敢相信。

其实,秦军的迅速崩溃,除了招降策略运用之正确外,最主要是因为咸阳城的秦王 室内部已产生了剧变。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六十八章》:"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兴,善 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之极。"

真正好的将帅,是不用去表现其武勇的,真正善于作战者,必冷静去分析其客观情 境,不轻易激动感情。善于克敌制胜的将领,不随便去与人争胜,善于驱使他人的,是 懂得谦卑居人之下的人。所以懂得"不争之德",懂得"用人之力",才能体察大自然 的道理,也是自古以来最基本的道理。

在老子《道德经》中,很少提到战争,老子思想中基本上是反战的、无战的,所以 这一章所谈的题材,在《道德经》中是很难得一见的。

但这一章所谈的战争,还是反战和无战的,将帅不用表现其武勇,也不用表现其智 慧,他只要很自然地作一位领袖即可。

一位领袖最重要的特质是让人来跟随,要有部属,才有领袖,没有人跟随,就算是 个皇帝,也只是众叛亲离的独夫而已,不再是位真正有实力的领袖。

因此,善战者是不战不愠,《孙子兵法》中便有主不可因怒而兴师,将不可因愠而 致战。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兵之善战者。

仁者无敌,在于他之不与人争;剑圣无刀,在于他之不用刀;有洞察力的人,知道 哪些地方是不用去争的,如何才能集中努力于必要目标上,不用耗费太多的力量。这便 是这次西征作战中,张良对刘邦所作的最重要贡献。

善为人下者,不一定都要真正去为别人的下属。上文的善用人者早已界定能够为人 下者才是领袖,是最懂得指挥别人的人。也就是说领袖不在于强迫别人去执行其意志, 而是让别人为了自己而努力,却又能协助完成领袖想要他去做的工作。

领导者通常都很能干,所以部属都很无能,反而累死了自己,并不能发挥群策群力 之功能。

如果领导者能适切表现出他的"无能",或许能够让部属去发挥他们的能力,反而 更能达成领导者的功能。

从这个观点来看刘邦身为元帅的"处女秀"--西征关中里的表现,的确有很多老 子笔下"军事领袖"的影子。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第04章 汉国的建立|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4章 汉国的建立


八卦讲阴阳,《易经》讲乾坤,老子讲刚柔,孔子讲仁义,西洋黑格尔讲正反,马 基维利在《君王论》中讲求狮子的凶猛及狐狸的机智。

一切一切所说的都是宇宙间、人世间两股相反力量的互动和融合。世问上的东西没 有"绝对","绝对"推到底经常不是好的结果,乾卦到第六爻成了"亢龙有悔",坤 卦第六爻则"龙战于野(内争)",《易经》则讲"剥"极反"复","否"极"泰" 来。老子也以为过刚容易遭到溃灭,过柔则易于被欺侮,刚柔并济才是人间之"道"。

在战争和行销学上的道理也一样。战争讲求气势,行销讲求声势,"势"足够可以 压倒对方的士气,击溃敌手或囊括市场。但势太强而成为虚,有了虚便容易为对方所乘, 可能会因而溃败。

讲声势战时最重要是实力,本身条件不足以压倒优势的,最好采用蚕食的策略。蚕 食讲求实利,步步为营,寻求累积的实力。但蚕食的重点,在让对方不觉得"太痛", 不致引起对方的"危机意识",等到对方发现时,自已实力已足够了。否则蚕食一点, 对方便立刻计较,那也可能会偷鸡不着蚀把米了。

声势战风险较大,赢不过对方,本身便要损失惨重,即使不至于灭亡,也要很长时 间的疗伤。

所以声势战不可常为。军事上有"百战百胜,其国必亡"的警句,便在说明即使全 打胜仗,声势战也不可以常用,否则实力必会大伤,长期而言绝对是不好的。

偶一为之的声势战,规划非常重要;一次不成,想再造声势,也不容易"势"得起 来。

项羽的巨鹿之战,用的便是声势战,一次而中,便可取得相当优势,但若失败,则 "吃不完兜着走"!

在这次战役中,项羽固然是领衔主演的主角,但幕后导演的范增功不可没。决心、 勇气及细心规划,是这次成功最主要的因素。

声势战使用在势均力敌或己方略逊一筹的时候,多少有点投机心理,但也比较能一 次便解决问题。

蚕食正好颠倒,这绝对急不得,只要让对方警觉,可能便要全盘尽输。

蚕食自然也需要规划,只是规划不必太详尽,最好是先抓住大方向及逐步履行的步 骤。蚕食最重要的是执行,执行中必有调整或改变。蚕食策略必须容易执行,弹性也较 大,不断的尝试加上耐心和意志力,是采行蚕食策略最重要条件。

蚕食大多用在本身条件尚不足以和对方硬碰硬对抗时。对方力量虽庞大,但组织松 懈,正在走下坡时更容易用蚕食策略来对付之。

蚕食由于时间花得长,中间变化较多,所以规划上的弹性愈大愈好,以便能面对环 境改变时立刻发挥其应变的功能。

蚕食重累积力量,以"实利"为主,是以方向要抓得好,如果变来变去,没有进展, 实力累积不起来,也很容易让对方展开反攻,而功败垂成。

刘邦的西征军团,采用的便是蚕食策略,合并、招抚、集结人员和粮称最为重要。 初期时,刘邦便显得方向有点抓不稳,虽有进展,但犯的错误明显太多。自从张良加入 后,情势大为改变,妥善的规划及真正能累积"实利",也使刘邦能迅速的进入关中。

不过,最成功的应是楚国的战略规划,北征军团摆出硬战姿态,西征军团则以阴柔 战术累积实力,夹击关中,刚柔并济,阴阳互补,使讨伐秦国的战争,很快获得最后的 胜利。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第03章 项羽分天下|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第03章 项羽分天下


秦王子婴乘着白车,以白马拖乘,穿着白色丧衣,颈子绑白繙,并将玉玺完封,带 着皇帝用的符节,在咸阳城的轵道旁,跪着向刘邦进入咸阳的大军表示投降。 指鹿为马,赵高测试群臣

李斯被处死后,赵高以宦人晋升为丞相,称为中丞相,同时可以在朝廷和禁中掌握 大权。

从小便被割除生殖器入宫,以讨好和服侍别人为工作,赵高长期心理上没有自我价 值,所以非常的不安和不平衡。掌权以后,他的内心里永远有一股疑问:

"群臣真的会以我为丞相吗?他们是否仍以宦官来看我?他们真的会信服我吗?"

他无法相信百官真的会心服于他,那怎么办呢?由于年轻时精通于刑名法学,对秦 法更是精通熟练,因此他希望能运用自己职位上的合法性,用恐吓来要求群臣的表面上 服从。

他希望群臣都知道,赵高便是法律,法律必须赵高认同才算数,保身之道不是不触 犯法律,而是要奉承、讨好赵高。只要赵高同意,即使犯法也无须担心,反之,就算依 法行事,得罪了赵高便是犯法。

他苦心积虑,用各种暗示方法,想让群臣了解他的希望和期待,但他依旧不放心, 仍然无法确定朝廷上的百官是不是真的完全听从、完全害怕他。

因此,他必须进行一项测试。终于,他想到了一个非常疯狂的方法。

胡亥很少上朝,但为实验一下自己的测试,赵高特别安排,有人要送胡亥一匹千里 马,胡亥自然很高兴接受这个献礼。

想不到出现在朝廷上的却是一头鹿。

"皇上,这就是要送给您的千里马。"

胡亥以为是故意开玩笑,便笑着说道:

"丞相,你在开什么玩笑嘛!这明明是鹿呀!"

赵高故意摇头不答。

胡亥只得询问左右,他们看到的是鹿还是马?

有的人不敢回答。

一些平常便较奉承赵高的,都起哄表示是马。

有些较正直的或较少危机意识的,便表示这是鹿不是马。

事后,赵高却将这些指证是鹿的臣属统统绳之以法,让臣属今后再也不敢和他有不 同意见。

表面上,赵高赢得了这回合测试。

但当这些消息传到外围守将的耳朵时,却引起了广泛的不安和愤怒。

刘邦西征路线上的秦国守将之所以迅速崩溃,跟此事件便有很大的关系。

要命的是,连秦国的最后希望--章邯军团也受到了影响。

  司马颀回报军情,险些遇害

当章邯连战皆捷、所向披靡时,朝廷为了奖励他,特派遣长史司马欣和都尉董翳前 来帮助。

司马欣便是曾协助过项梁的那位秦廷官员,他个性正直,思虑周密,是章邯非常好 的助手。

章邯认为军人应保持中立且以战事为重,对赵高的夺权一向抱着不理采的态度。但 司马欣则不同,强烈的正义感,使他对赵高深恶痛绝,对朝廷的变端也抱持强烈关心的 态度。

司马欣擅长搜集情报,作成分析,对章邯的战术策略拟定帮助很大,因此章邯对司 马欣相当倚重,两人感情颇佳。

只是司马欣对咸阳城内的情报也很有兴趣,布置不少眼线,专门调查赵高的行为, 并常主动透露给章邯。章邯对这种逾矩的作风虽非常不满,但司马欣负责任又有正义感, 章邯也不便表示严厉制止。

不过,当章邯听到指鹿为马的事件时,仍不禁心惊胆战,但他告诫司马欣绝不可将 这种消息透露给前线将士,否则士气将受到严重打击。

不久,便发生了巨鹿大败的事件。

章邯几乎不敢相信楚军会这么快攻打过来,因为所有情报都指出宋义不敢挥军渡河, 并且似乎在期待齐国出兵协助。

对项羽的印象,章邯只知道他是项梁的侄儿,年龄三十岁不到,是个猛将,但绝非 统帅之才,所以从未把他当敌手看待。

智将王离被捕,猛将苏角和老将涉闲被杀,章邯几乎是无法相信。

"怎么会有这种事?难道是在作梦?"

但他相信司马欣的情报绝不会错误。

刹那间,章邯立刻又冷静了下来,他向司马欣表示:

"我们一定得立刻补充兵力。"

司马欣表示赞同,章邯于是指示董翳立刻前往巨鹿附近收编溃败的残军,司马欣则 赶向咸阳请求增援。

由于事态紧急,司马欣只率小队人马便火速奔向咸阳城。

回到家中,司马欣换过朝服,即刻准备上殿晋见胡亥。但侍卫表示,必须先转报赵 高,司马欣心中暗叫不妙,但由于任务太重要,只得传报。

其实,赵高在前线也藏有私人眼线,巨鹿战败,章邯非但没有立刻报仇,反而坚守 在棘原,没有行动。不懂军事的赵高认为章邯胆怯怕事,不可原谅。

司马欣前来请求增援时,赵高更为生气,但他必须准备奏折,将战败责任全推给章 邯,以为自己身为宰相督导不力脱罪。

司马欣在皇宫外的司马门(军事通报专用)等了三天,见不到赵高,心知不妙,立 刻回府探听情报。

咸阳城的眼线告诉他,赵高已在延上参奏章邯等剿贼不利,将治以重罪。

司马欣大惊,立刻只身离开咸阳城,返回前线大本营。他害怕赵高派人追捕,不敢 走原来路线,便绕山路冒险奔逃。赵高果然派人追杀,由于找不到司马欣踪影,只好放 弃。

  章邯投降,秦军主力崩溃

司马欣回营后,立刻向章邯报告:

"赵高已完全掌握住朝廷和禁宫,文武大臣谁也见不到皇上,只好全部逢迎他。如 今在前线的将士们,即使战胜,也会受到嫉妒,不会有什么功劳可言,万一战败,那就 更非死不可了。将军一向对政治中立,但这次您可要仔细的三思。"

章邯对司马欣的遭遇自然也完全相信,这次他陷入了沉思,如此情况下,再为秦国 效死忠,值得吗?对自己和军团将士们到底有没有好处呢?

这时候,却又接到了赵国大将陈余的招降书。

陈余自从和张耳闹翻后,成了"跑单帮",努力全无结果,因此他有意投奔项羽。

但他和项羽全无交情,而且在楚阵营中也没什么朋友,实在想不出有什么门路。幸 好他长年作说客,对当代的情势颇有了解,因此他主动求见项羽,并提出向章邯劝降的 计划。

其实项羽不喜欢像陈余这种光说不练的说客,对和章邯和谈之事兴趣也不大,他倒 宁愿在战场上和章邯决一死战。

但章邯坚守在棘原的战术,却使项羽一筹莫展。收编降军和其他诸侯军后,项羽的 军团已超过四十余万,光是粮秣的消耗量便非常可怕,负责补给的范增也为此头痛不已, 一再向项羽提出警告,不速战速决,可能本身会陷入危机。

刘邦的西征军团已接近武关的消息,也让项羽颇为心焦,因为自己离函谷关还有段 不小的距离。

范增派在咸阳城的间谍,这时传回赵高已和司马欣闹翻的消息。

"章邯一定陷入进退两难的情势,这时候招降他,的确容易产生效果!"

范增也提出招降的建议。不过,项羽仍不太愿意。

"招降章邯,真没有意思,而且我也不喜欢陈余这小子!"

"那么就干脆用陈余的名义去招降,我们再看着办吧!"

送到章邯面前的招降书,如此写道:

"以前白起为秦国之大将,南征鄢吨(楚国),北坑马服(马服指马服君赵括, 长平之战,白起坑杀赵括将兵四十二万),攻城掠地,功劳不可胜计,最后竟因和宰相 范雎斗争而遭赐死。不久前,蒙恬为秦国大将,北逐戎人,开辟了榆中数千里疆土,最 后竟在阳周遭到逮捕斩杀。为什么呢?主要因功劳太多了,封不胜封,声势威胁朝廷, 所以被朝廷大臣陷害,以法律诛杀之。

"如今将军出任秦国大将已有三年,损伤达十数万之多,但各地诸侯力量却愈来愈 大。而且赵高在秦廷中专权,一向报喜不报忧,欺上瞒下。巨鹿战败后,事态转急,恐 皇帝发现其中弊端而责罪于他,因此他必会将责任全部诿塞给将军,以推脱责任,甚至 将派其他将领来代理您,使自己脱离祸端,进而能嫁祸于您。

"如今将军长年在外,朝廷之事想必知道不多。其实赵高专权以来,有功亦诛,无 功亦诛,秦王朝内早就众叛亲离。秦王朝即将亡国乃是天意,此事天下不论智愚已无人 不知,想必将军也心有所感。

"只是将军仍本愚忠,思有所作为,其实目前将军已内不能直谏,外又将为亡国之 将,却想保持政治中立,特异独行,以求得继续掌有现在权位,怎能不把自己陷于悲剧 命运?

"与其如此,将军何不阵前起义,和诸侯共同组成合纵阵营,相约攻击秦王朝,并 共分其国土,或许还可以获得封国,南面称孤,这比让自己沦为牢囚、含冤而死、祸及 妻儿那样划得来,相信将军心里非常清楚!"

章邯其实也很讨厌像陈余这种说客,但却很难对其议论提出反驳。

  英雄惜英雄,章邯封王

司马欣则一再要求章邯三思,何况自己和项家也有些渊源,或许在其间可帮上些忙 也说不定。

但章邯表示如果项羽有心招降,何不自己写信,而且陈余真能代表项羽吗?何况自 己和陈余素不相识,这封招降书的价值和真实性如何,令人怀疑。

于是司马欣建议,由自己暗中派遣私人代表始成去和项羽约定和谈之时间。但项羽 以无章邯委派命令,不同意约谈,并且立刻派蒲将军趁黄昏引军渡过漳水,攻击漳南的 章邯前线守军,守军不能敌,引军后退。

项羽更乘机发动主力在汗水上游攻击秦军卫戍军团,再度大破秦军。

章邯因秦军丧失战斗意志,不愿再有无谓伤亡,乃主动向项羽表示约定和谈。

项羽召开楚军将领阵前会议表示:

"我方粮秣也已严重不足,我想接受章邯的投降,你们赞不赞成?"

诸将都表示同意。项羽便正式派使者和章邯约于洹水南岸。

和盟之时,项羽嘉许章邯之英勇负责,并不以降将视之,反以同盟军的礼仪对待, 让章邯非常感动,当场涕泣,并表示自己是为赵高所逼迫,不得不投降。

项羽用力点头,表示同意,并当下封章邯为雍王,留之于楚营中共商大事。

项羽对章邯的特殊礼遇,应出自真情,因为他一向对勇猛负责的人特别尊重。然而 他也害怕章邯在秦军中的声望,因此留之于楚营中,让强大的秦军群龙无首,不致对楚 军再产生威胁。

但项羽仍命令司马欣为上将军,统率秦国军队并配合楚国的先锋军,急驰往函谷关。

章邯投降,项羽不再有任何阻碍,率军火速攻向关中盆地的东边大门--函谷关。

  赵高杀二世,子婴降为秦王

章邯举军投降,项羽军团声势大振,直逼函谷关。

最无法忍受此事的是赵高。已掌有大权,却面临这种致命的困境,赵高的心里非常 不平衡。过去他一直对胡亥拍胸脯保证--"关东的盗贼没有什么大作为",如今最后 希望的章邯军团崩溃,项羽的楚军即将攻打函谷关,更要命的是刘邦的军队已攻入关中 盆地,灭亡迫在眼前。

赵高不知道怎么办,又恐胡亥责怪,遭到杀身之祸,只好以生病为由,请假不上朝。

由于赵高不在,危急情况自然直接通报于胡亥。

从来就没有处理紧急情况经验的胡亥,吓得六神无主,急着找赵高,想问清楚事情 的来龙去脉。

这下赵高更吓坏了,他决定先杀胡亥,保住性命,再决定怎么办!

赵高有一养女,嫁给咸阳令阎乐。他秘密召见阎乐表示:

"皇上一向不听谏劝,如今事急了,却想将责任全部归于我,这太不公平了,因此 我决定立子婴为皇帝。子婴一向仁俭,在军民中声望极高,或许可以解除紧急的国难。"

他指示郎中令作内应,假称有大贼在禁宫,令阎乐率军入深宫做内应。

赵高担心阎乐任务压力太重,临阵倒戈,乃将阎乐的母亲留为人质,以确保他依计 完成刺杀胡亥的任务。

阎乐率一千名禁卫部队,以抓贼为名侵入禁宫,到达望夷宫门后,下令逮捕守卫宫 门的仆射,并责备道:

"贼人侵入宫内,何不阻止?"

仆射莫名其妙表示:

"周卢的卫区内一向守卫严谨,哪来的盗贼入侵事件呢?"

阎乐乃杀人灭口,并率队直入禁中,见到郎中令及宦者皆射杀,郎中令及宦者惊慌 走避,但也有少数奋勇抵抗者,皆被杀死,共数十人,余人皆投降。

阎乐乃率人侵入禁中,向胡亥坐的皇帝幄帏射箭,胡亥大怒,立刻召左右,但左右 均害怕不敢阻拦,纷纷逃避。

只有一位宦者,基于职责,不敢离去。胡亥乃退入内宫,问这位仍跟随着的宦者表 示:

"你们为什么不早告诉我,赵高已背叛我了呢?"

宦者感慨道:

"就是因为我不敢说,才能活到现在,否则我早就被赵高杀害了,哪能留到现在, 还能留住皇上您呢!"

阎乐进入内宫,指着胡亥大声嚷道:

"足下骄纵任性,诛杀忠良,暴虐无道,天下已叛离足下,足下就认命了吧!"

胡亥说:"能不能让我见一见丞相赵高?"

阎乐:"不可!"

胡亥:"我皇帝不干了,愿得一郡为王如何?"

阎乐摇头表示不可。

胡亥:"我自愿再降一格,为万户侯如何?"

阎乐还是不答应。

胡亥干脆表示:

"我愿意和妻子一起当个普通百姓,如同过去被我贬谪的诸公子,如何?"

阎乐大声表示:

"臣受丞相之命令,为天下人诛杀足下,足下虽有很多话要说,恕我无法转报!"

遂指挥其兵士,包围胡亥,准备以弓箭射杀之。

胡亥知大势已去,不愿再受辱,乃自杀而死。

阎乐向赵高报告任务达成。

赵高乃即刻上殿,紧急召集朝廷大臣及秦皇室诸公子,宣布胡亥之死状,并且表示:

"秦本来便是王国,始皇统一六国,故称帝国。如今六国纷纷复立,秦国统辖范围 已缩小,不可再空有皇帝之名,所以继任者应恢复秦王之称呼!"

于是他拥护始皇孙辈中声望最高的子婴为秦王,并以百姓的身分将胡亥草草葬于宜 春苑中。

从这里可见,赵高仍想作最后努力以保有关中地区,再称秦王,并与其他诸侯谈判, 恢复统一前的政局。

  子婴杀赵高,刘邦攻入咸阳

九月,赵高要求子婴斋戒,并在太庙接受玉玺,继任为秦王。

子婴自然知道情况的危急,但他仍有心作最后努力,保住祖先基业,因此对赵高的 误国和擅权非常的不满。

因此五日斋成后,子婴秘密召见他的两位儿子,会商道:

"丞相赵高在望夷宫弑杀二世皇帝,恐怕群臣诛杀他,才假装以义理拥护我为秦王。 我听说赵高已有意和楚军和谈,诛灭秦宗室,共分关中为王,因此我们绝不可中其计。 现在他要我斋戒,然后上太庙宣誓,其实是想在太庙中杀我并诛灭王室诸公子。我如果 称病不上太庙,丞相必会前来催我,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杀了他。"

继位典礼当天,子婴称病不出,赵高果然派人催驾数次,子婴表示无法成行,赵高 非常不高兴,亲自入内室大声责备子婴:

"宗庙大事,吾王为何推故不行?"

子婴派遣的刺客一拥而上,朝赵高身上乱打,赵高大惊,发狂般怒吼,子婴乘机亲 自举剑刺杀之。

赵高之三族均遭夷灭。

子婴自立为秦王,并派遣大将率军前往武关之西的通道口嶢关,重新部署防卫咸阳 的阵地。

刘邦进入武关后,下令全力向峣关进攻。张良阻止道:

"秦军已到生死关头,决死之心使士气大增,不可硬敌,否则会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我们可以在山中大张旗帜,显示我军众多壮大,以为疑兵,再派郦其食及陆贾两人以利 害游说秦将,尽可能答应他所有条件,以松弛其必死决心,士气自然衰弱。"

秦将在相当令人动心的条件下,果然答应和谈,刘邦也表示接受。张良却表示:

"不可接受。我们的目的是为松懈其斗志而已,就算秦将想投降,秦国守关军民也 不见得会同意,一不小心,反遭其害,不如乘其松懈之际,全力攻击之,也可摧毁咸阳 军民的士气。"

刘邦乃率主力,绕过峣关,越过蒉山,由蓝田关下,大破秦军防卫主力于蓝田关之 南端,并直追过蓝田关口,在关北再度将秦军最后的防卫部队彻底击溃。

冬十月,刘邦军进至灞上。

咸阳城已完全丧失防卫力,秦王子婴只好乘白色车子,以白马拖乘,穿着白色丧衣, 颈子绑白繙,并将玉玺完封,带着皇帝用的符节,在咸阳城的轵道旁,跪着向刘邦进入 咸阳的大军表示投降。

秦皇室至此正式亡国,从秦赢在西戎建国以来,计有六百余年。

 

【陈文德说评】

老子《道德经·第五十三章》:"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惟施是畏。大道甚夷, 而民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采,带利剑,压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 非道也哉!"

政治是处理众人的事,处理众人的事是件大道理,大道理便应行大道,但却有不少 为政之人,好行小径,钻营投机,自认聪明。故老子认为政事之肮脏腐化,主要原因便 在于此??

在本章经文上,老子略带讽刺的口气表示:就算我这种小有点知识的人,行于大道 上(从事政治工作),最为耽心的便是误入歧途。

为政之道非常正大宽广,可惜大家都喜欢投机走小径。所以朝政混乱,田地荒芜, 仓廪空虚。

但掌权者却不知民间疾苦,穿着锦绣华服,佩带宝剑,饮食吃到感觉讨厌,钱财浪 掷好像花不完。所以像这样的政客,只是盗贼头子而已,这种人哪里会懂得为政的大道 理呢?

愈用心于夺权的人,夺到权力后,常反而不会去珍惜自己的影响力。所谓的擅权, 便是浪掷权力,权力常乱用,用在不必用的地方,致使人产生反感。

为何会有这种现象呢?夺权者在夺到权力以后,常更为不安,一方面怕别人不尊重 其权力,一方面也怕权力被夺了回去。愈不安,愈没有自信,便愈想夺得更多的权力, 反而也更为浪费权力。

想投机赚大钱的人,通常愈穷,愈穷便愈想投机,结果是失败得更严重。

赵高在得到秦始皇信任时,便愈不安,也愈想夺权,沙丘阴谋后,这种贪权症更形 严重,因此他排挤李斯,蒙蔽胡亥一直到指鹿为马事件时,赵高的权力需求症已急速恶 化。

但完全掌权后,他却更不安,所以必须铲除自己防卫网的章邯。

章邯投降后,赵高更形不利,因此他必须杀掉背后靠山胡亥以自保。在胡亥、章邯 全消失后,赵高好像觉得自已安全多了,但却很快遭到灭亡。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
《刘邦大传》评论:祸福相依、成败相生| 秦汉朝历史

《刘邦大传》评论:祸福相依、成败相生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亩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 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老子】

以生活和生存来讲,人类真正的需要并不多。但由于后天学习到的欲望无穷,且过 分去追求这些欲望而不知节制,到最后经常不仅欲望不会因此获得满足,反而产生无尽 的焦虑和痛苦,甚至丧失自我。老子这一章节便在向我们警戒欲念杂生的危险。

色不过五(红、黄。蓝、白、黑五原色),但过分追来变化,便足以让我们眼花缭 乱。音不过五(宫、商、角、羽、徵),但一直穷究其变化,足以令人听觉迟钝。味不 过五(酸、甜、苦、辣、咸),但如果变化多端,也会使我们味觉不佳,食物的原味反 而丧失了。打猎本是运动,但纵情于追寻鸟兽,必耽误正事而心神迷乱。难得的珍宝本 是贵重物,但过分贫心,必伤行坏德,身败名裂。所以体验大"道"的圣人,只求填饱 肚子,不求官能享受,去除野心欲望,只愿返朴归真。

物质文明追求无穷的进步和发展,精神的空虚便以它能享受作为弥补。官能愈刺激, 愈需要要多的物质,精神上也愈空虚,恶性循环之下永无尽止,最后造成两败俱伤、玉 石俱焚。

大有为、大建设,很可能带来大危险、大破坏,身为领导层的人不得不慎。


分类:秦汉朝历史 书名:刘邦大传 作者:陈文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