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推荐《颜氏家训》:被誉为“古今家训 以此为祖”

【编者按】中纪委网站1月5日推出“中国传统中的家规”第27期:《江苏南京颜之推:家训之祖 金声玉振》。颜之推,字介,系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第三十五世孙,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冤魂志》《集灵记》《观我生赋》等。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南北朝时期的颜之推晚年撰写的《颜氏家训》集家训文化之大成,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留下了许多可供后世借鉴的至理名言。

颜之推后人颜真卿像

颜之推

颜之推(公元531年-约595年),字介,原籍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生于建康(今江苏省南京市)一个以儒学传家的士族家庭,系孔子得意门生颜回的第三十五世孙,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传世著作有《颜氏家训》《冤魂志》《集灵记》《观我生赋》等。

颜之推的祖父为南齐治书御史颜见远,父亲为南梁咨议参军颜协。颜之推从小受家庭环境的熏陶,博览群书,为文辞情并茂,很早就进入仕途,但后期经历坎坷,他一生经历了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个王朝,三次被俘,“三为亡国之人”,亲眼目睹了侯景之乱、西魏军攻陷江陵、隋灭陈等重大事件,多次险遭杀身之祸。他在《观我生赋》中说:“予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

颜氏族谱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颜之推的代表作,是一部记述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以之告诫子孙的经典家训,也是一部涉及语言学、文学、音韵、训诂、民俗学等多个领域的学术著作,被奉为我国最早的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专著。

全书共七卷二十篇:卷一:《序致》、《教子》、《兄弟》、《后娶》、《治家》;卷二:《风操》、《慕贤》;卷三:《勉学》、《文章》、《名实》、《涉务》;卷五:《省事》、《止足》、《诫兵》、《养生》、《归心》;卷六:《书证》;卷七:《音辞》、《杂艺》、《终制》。该书以儒家思想为主导,旁涉道、佛,涵盖了从饮食起居、修身养性到为人处事、求仕致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凝聚了一位饱经沧桑的老人对人生的深切体验,也体现了一位仁慈睿智的长者对子孙的舐犊之情。

《颜氏家训》在传统中国的家庭教育史上影响巨大,得到世人的高度评价。宋代著名藏书家陈振孙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明朝袁衷在其家训专著《庭帏杂录》中赞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清代学者王钺在《读书丛残》中认为它“篇篇药石,言言龟鉴,凡为人子弟者,当家置一册,奉为明训,不独颜氏”。

《颜氏家训》书页

●《颜氏家训》(节选)

教子:威严而有慈

父母威严而有慈,则子女畏慎而生孝矣。吾见世间,无教而有爱,每不能然;饮食运为①,恣②其所欲,宜诫翻③奖,应诃④反笑,至有识知,谓法当尔。骄慢已习,方复制之,捶挞至死而无威,忿怒日隆而增怨,逮⑤于成长,终为败德。孔子云:“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是也。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

【注释】

①运为:行为。

②恣:放纵。

③翻:反而。

④诃:同“呵”。训斥、呵斥。

⑤逮:等到。

【译文】

父母威严而又慈爱,子女就会有敬畏心理,言行谨慎,从而产生孝心。我见世上有些父母对子女不加教育,只是一味溺爱,往往做不到这一点。他们对子女的饮食言行,总是放纵,任其所为,该告诫的却夸奖,该斥责的却欣喜,等孩子长大明白事理以后,就会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对的。等到孩子骄横傲慢成为习惯时,才想到去管束制约他们,就算把他们用棍打死,也很难再树立父母的威信了。父母的愤怒导致子女的怨恨之情与日俱增,等到孩子长大成人,终究会成为道德败坏之人。孔子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讲的正是这个道理。

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①。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

——摘自《颜氏家训·教子第二》

【注释】

①矜怜:怜悯,同情。

【译文】

人们都喜爱自己的孩子,却少有能够一视同仁的;从古至今,这造成的弊病太多了。那聪慧俊秀的孩子当然值得赏识喜爱,那愚蠢迟钝的孩子也应该喜爱怜惜才是。那些偏宠孩子的人,虽然本意是想以自己的爱厚待他,反而会以此害了他。

治家:俭而不吝

孔子曰:“奢则不孙①,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②。”又云:“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骄且吝,其余不足观也已。”然则可俭而不可吝已。俭者,省约为礼之谓也;吝者,穷急不恤之谓也。今有施则奢,俭则吝;如能施而不奢,俭而不吝,可矣。

——摘自《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注释】

①孙:同“逊”,恭顺。

②固:鄙陋。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不会恭顺,节俭了就会鄙陋。与其不恭顺,宁可鄙陋。”又说:“如果有人具有周公那样的才、那样的美,但只要他既骄傲又吝啬,那么余下的也就不值一提了。”这样说来,那就是可以节俭而不可以吝啬了。节俭,是指合乎礼数的节省。吝啬,是指对处于穷困急难之中的人也不加救助。现在舍得施舍的人就奢侈无度,节俭的人又吝啬小气;假如能做到既施舍于他人而自己又不奢侈,勤俭节约又不吝啬,那就好了。

妇人之性,率宠子婿而虐儿妇。宠婿,则兄弟之怨生焉;虐妇,则姊妹之谗行焉。然则女之行留,皆得罪于其家者,母实为之。至有谚云:“落索①阿姑②餐。”此其相报也。家之常弊,可不诫哉!

——摘自《颜氏家训·治家第五》

【注释】

①落索:冷落萧索。

②阿姑:婆婆。

【译文】

妇人的秉性,大都宠爱女婿而虐待儿媳。宠爱女婿,则儿子的不满就由此产生;虐待儿媳,则女儿的谗言就随之而至。那么女儿不论是出嫁还是待嫁在家,都要得罪家人,这实在是当母亲的造成的。以至有谚语说:“婆婆吃饭好冷清。”这是对她的报应啊。这种家庭中经常出现的弊端,不能不警戒啊!

慕贤:与善人居

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与款狎①,熏渍陶染,言笑举动,无心于学,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何况操履②艺能,较明易习者也?是以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自臭也。君子必慎交游焉。

——《颜氏家训·慕贤第七》

【注释】

①款狎:款洽狎昵,交往亲密。

②操履:操守,品行。

③肆:店铺。

【译文】

人在年轻时候,精神性情都还没有定型,和那些情投意合的朋友朝夕相处,受到他们的熏渍陶染,人家的一言一笑,一举一动,虽然没有存心去学,但是潜移默化之中,自然跟他们相似。何况操守德行和本领技能,都是比较容易学到的东西呢?因此,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芝草兰花的屋子中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芬芳起来;与恶人相处,就像进入满是鲍鱼的店铺一样,时间一长自己也变得腥臭起来。君子与人交往一定要慎重。

勉学:无过读书也

夫明《六经》①之指②,涉百家之书,纵不能增益德行,敦厉③风俗,犹为一艺,得以自资④。谚曰:“积财千万,不如薄伎⑤在身。”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世人不问愚智,皆欲识人之多,见事之广,而不肯读书,是犹求饱而懒营馔⑥,欲暖而惰裁衣也。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释】

①《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儒家经典。

②指:通“旨”,意图。

③敦厉:敦厚劝励。

④资:依靠。

⑤伎:技艺,才能。

⑥馔:食物。

【译文】

通晓六经要旨,涉猎百家著述,即使不能增加个人的道德操行,劝勉世风习俗,也不失为一种才艺,能够用来自谋生计。俗话说:“积有千万资财,也不如身怀小技。”各种技艺中容易学会而又值得推崇的本事,没有超过读书的。世人不管是愚蠢还是聪明,都希望广交朋友,见多识广,但又不肯读书,这就好比想要吃饱却懒得做饭,想要身体暖和却又懒于裁衣一样。

人生小幼,精神专利①,长成已后,思虑散逸,固须早教,勿失机也。

——摘自《颜氏家训·勉学第八》

【注释】

①专利:精神专注集中。

【译文】

人在幼小的时候,精神专注敏锐,长大成人以后,思想容易分散,因此,对孩子要及早教育,不可坐失良机。

名实:实至名归

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①周厚②,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③妍影于镜也。

——摘自《颜氏家训·名实第十》

【注释】

①德艺:德行才艺。

②周厚:周洽笃厚。

③责:索取、求取。

【译文】

名与实的关系,就好比形体和影子的关系一样。道德高尚、才艺深厚的人,其名声一定是好的;姿容秀美的人,其影像也一定是美的。如今有一些不修身养性,却希望在世上得到好名声的人,就像容貌丑陋却想要在镜子中映出美丽影像一样。

人之虚实真伪在乎心,无不见乎迹,但察之未熟耳。一为察之所鉴,巧伪不如拙诚,承之以羞大矣。

——摘自《颜氏家训·名实第十》

【译文】

每个人心里的虚实真伪,都会在他的言行里表现出来,只是别人观察得不仔细罢了。一旦被别人看出了真相,再巧妙的伪装也比不上拙劣的真诚,蒙受的羞辱太大了。

省事:有所不为

君子当守道崇德,蓄价①待时,爵禄不登②,信由天命。须求趋竞,不顾羞惭,比较材能,斟量攻伐③,厉色扬声,东怨西怒;或有喧聒④时人视听,求见发遣⑤;以此得官,谓为才力,何异盗食致饱,窃衣取温哉!

——摘自《颜氏家训·省事第十二》

【注释】

①蓄价:蓄养名誉和身价。

②登:升任,加封,增加。

③功伐:功劳,功勋。

④喧聒:喧嚣刺耳。

⑤发遣:派遣,差遣。

【译文】

君子应当坚守正道、增强修养,同时还要蓄养身价、名望以等待时机,就算得不到高官厚禄,也要处之泰然。要是不顾羞耻、四处求官,和别人比较才能,论说功绩,吆三喝五,怨天尤人;或哗众取宠、扰乱视听,来获取官位。就算通过这些手段最终得到了官职,自认为有能力,但是,这跟偷食物来填饱肚皮、窃衣服来保暖有什么区别呢?

王子晋①云:“佐饔得尝,佐斗得伤。”此言为善则预,为恶则去,不欲党人非义之事也。凡损于物,皆无与焉。亲友之迫危难也,家财己力,当无所吝;若横生图计,无理请谒,非吾教也。

——摘自《颜氏家训·省事第十二》

【注释】

①王子晋:东周人,周灵王的儿子。

【译文】

王子晋说:“协助别人做菜可以吃到佳肴,帮人打架会受到伤害。”这话是说别人做好事都要参与,别人做坏事都要避开,不要和人结伙做不正当的事。凡是损害别人利益的事都不参与。亲友处在窘迫危难的时候,自己的财力和才力应当好不吝惜;要是有人图谋不轨,提出一些无理的请托,那不是我教你们怜悯的人。

●采访札记

清泉一泓流远长

南京北郊幕府山西尽之余脉,山势逶迤,状如卧虎,或云山中曾有猛虎出入,民间俗称老虎山。颜氏南方的始迁祖颜含跟随司马睿渡江之后,曾将这里选为颜氏一族的江南祖茔。1958年,经考古发掘,南京市文物管理部门在老虎山南麓共清理出9座墓葬,其中有5座保存完好,包括颜含第三子颜约、颜含第二子颜谦妇刘氏、颜约之子颜綝等。

在《颜氏家训·终制第二十》篇中,颜之推提及“先君先夫人皆未还建邺旧山,旅葬江陵东郭……数十年间,绝于还望”,从而“自咎自责,贯心刻髓。”战乱年代,因未能将先父母的灵柩还葬老虎山祖茔,颜之推直至晚年仍然感到非常心痛与愧疚。为此,在“终制篇”中,他嘱咐子女,待自己百年以后,丧事一切从俭,除了衣帽,随葬品一律不要,如果大操大办,超过了祖父母亡故时的丧事礼仪,那就是“陷父不孝”。当然,颜之推要求轻殓薄葬,不惟是出于对父母的孝,也深藏着一个慈祥老人对子孙的爱。当时,颜氏家道中落,他不想子女为了操办自己的葬礼而弄得倾家荡产,“使冻馁也”。《颜氏家训》里最后一句话也再次强调,“汝曹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湮没也。”平实质朴的语言中满是殷殷的期望,道尽了天下父母的心声!

《颜氏家训》就是这样一本流淌着浓浓温情而又不乏人生智慧的著作。在研读《颜氏家训》以及与南京大学胡阿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郦波教授的交流过程中,我们都有一种共识,这部家训通篇并不以格言警句见长,颜之推更像是在与子孙后世聊天,聊自己的人生经历,聊他对治家、修身、处世、求学、为官以及学问技艺方面的思考和见解。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例子来佐证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没有严厉而空洞的说教,没有难以企及的道德标榜,透过这些文字,一个饱经沧桑的智慧老人的形象跃然纸上,让人不自觉地赞叹与信服。

颜之推崇尚节俭,认为“可俭而不可吝”;看重风化教育,认为“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语重心长地强调“人生在世,会当有业”,“伎之易习而可贵者,无过读书也”,即便天资有别,但只要“钝学累功”,亦“不妨精熟”;要求后世子孙少欲知足,修身慎行,“夫修缮立名,亦犹筑室树果,生则获其利,死则遗其泽”……这些思想其实并非颜之推所独创,从孔子称赞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到颜含对子孙“清、正、节”的训诫,《颜氏家训》实为对颜氏家族精神一以贯之的传承和凝练。这种思想和精神就像一股清冽甘泉,源源不绝地滋养和泽被后世,特别是在唐初至唐中叶,颜氏家族涌现出了一流的学问家颜师古、一流的书法家颜真卿,也出现为后人称道的忠诚义士颜杲卿等。直至一千多年后的今天,颜氏后人依然深受家训的熏陶和影响。

家规家训让优美门风的传承成为可能。坚守门风,对颜氏家族的人来说,在某种意义上已成为一种责任。有了这份责任与信念,就会有历经劫难而不自弃的坚韧。《颜氏家训》作为一部缩影,体现了优秀家规家训穿越历史时空、传承中华文化精髓无比强大的生命力,恰如点点火种,生生不灭地绽放出修身正己、教化世人的光彩!(孔祥林)

●专家观点

郦波:《颜氏家训》为何被称为家训之祖?

华夏文明对于祖先有着深厚的感情,特别重视对先辈精神的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是一个家国同构的文化,家是小国,国是大家。在这种文化大背景下,家训显得尤为重要。

颜之推是南北朝时期的人,出生于江苏南京。他是魏晋南北朝儒家文化尤其是家训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人物。他的《颜氏家训》从当时以及后世的反响来看,已经成为了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宋代的目录学大师陈振孙认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那么,为什么《颜氏家训》能被赋予这么高的地位呢?

从词源学的角度来讲,“家训”这个名称首先是由颜之推提出来的。如果从源头上考证,家训文化其实产生得非常早,此前有家诫、家规、家范等各种说法。从文献的角度上来看,《尚书·无逸》里就记载,周公教成王,“君子所其无逸,先知稼穑之艰难”;再比如,《论语》记载孔子教育他的儿子孔鲤,孔子在庭院当中碰到孔鲤就问他“学诗乎?”对曰:“未也。”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鲤又趋而过庭,孔子问:“学礼乎?”对曰:“未也。”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这段对话古人称之为“庭训”。王勃的《滕王阁序》里有“叨陪鲤对”,指的就是这个庭训。庭训也是家训的一种。但第一次提出“家训”这个概念或者名称的,是颜之推。

从体系化的角度上看,《颜氏家训》问世以前的家训文化思想以及内容都是碎片化的,有的是散见于文献中的单句,有的是单篇文章,篇幅都比较短小,内容也没有成体系。而《颜氏家训》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它具有非常完整的体系,把此前碎片化的家训文化推到了一个高峰。从《颜氏家训》以后,家训文化就变成儒家家庭教育的一个主流方式,世代传承了。

此外,《颜氏家训》呈现出来的内容也富含思想精华。比如说,中国教育史上的早教概念、胎教概念都是《颜氏家训》最早提出来的。家庭教育的范畴也是颜之推明确提出来的,我们现在常说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这个说法就来自于《颜氏家训》。颜之推还讲规范教育,非常讲究教育的严格与宽容的尺度,主张宽严适度。他重视品德教育、人格教育,这一点本身就是儒家教育的精华。当然,他也非常重视知识教育,这个知识和我们现在的数理化知识可能不太一样,他讲的主要是社会风俗,比如说避讳、礼仪的方式以及婚丧嫁娶的习俗等等。所以,在品格教育、道德教育、人格教育、规范教育、知识教育上,他都有深刻的论述,开创了一个非常丰富的教育体系,对后世影响深远。

一个家族也好,一个民族也好,都有一个继往开来的发展过程,知道从哪里来,才会知道往哪里去。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先的血脉,祖先的思想、文化、精神值得我们去探究、思考和传承。中华文明能够一直赓续至今,没有断层,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内在的传承性,这种思想精华、文化脉络薪火相传的精神从《颜氏家训》中可以明显看出来。

《颜氏家训》中修身、处世、治家、勉学、为官等方面的思想内涵非常丰富,那些充满正能量的价值指导、思想指引值得我们好好学习与借鉴,从中汲取精神营养,并转化为实际行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郦波)

胡阿祥:颜氏门风 清正守节

颜之推所著《颜氏家训》被后人誉为家教典范,它是颜之推本人对自己一生做官、处世、治学经验和心得的总结,有着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考察《颜氏家训》的成书背景,对于理解这部书有很大的裨益。

从当时的社会思潮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玄学盛行,以老、庄、易三部经典来解经,它外在的表现形式是清谈,谈玄语,谈哲学。但就是在这样的文化大背景下,以儒家思想为内核的《颜氏家训》却仍能产生,这主要是因为,魏晋南北朝虽然流行玄学,但仍然需要儒家精神维系国家政教传统、家族传承。儒家的传统讲究勤政、爱民、持家、守国,它适应了国家的运行和家族的需要。在汉代的时候,整个国家都提倡儒学,想做官要通经入仕,那么,国家的教育全部是儒学教育,治国也是以经治国,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教育就起到了家训的作用。而魏晋南北朝时期,汉代儒学独尊的局面被打破,人们开始充满怀疑,如果儒家学说那么好,为什么国家会分裂呢?因此社会上开始流行玄学。这个时候,社会上都流行清谈,在家庭里,对子弟反而要加强儒家教育。因为,如果整个社会都在提倡一种很正的能量,那已经起到对子弟的教育作用了;反之,如果社会风气偏于清谈,那么老师、家长的教育责任就更大了。这也是为什么魏晋南北朝时期,一方面玄学流行,一方面家训集中出现。

颜氏家族一直秉承清正守节的优美门风。颜氏的一世祖颜回备受孔子赞赏,孔子说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可以说,颜回的精神、人格对后世的影响非常之大。到了颜氏在南方的始迁祖颜含,他教育子孙最重要的就是三个字:清、正、节。可以说,这是最微缩版的颜氏家训。颜氏家族从始迁祖颜含一直到颜之推,都讲究清正守节。因此,《颜氏家训》的成书得益于历代颜氏的门风传承,它是颜氏家族精神的集中体现。

从颜之推的个人经历来看,他一生饱经沧桑。在颜之推生活的年代,中国南北分裂,而且政权兴衰起灭非常频繁,颜之推一开始在梁朝,后来在湖北江陵被俘虏到了北方,一生经历了南梁、西魏、北齐、北周、隋五个王朝,“三为亡国之人”。正是因为经历非常丰富、坎坷,《颜氏家训》才写得那么有感觉,那么有感情。他不是板起面孔来说教,而是穿插着自己的经历和听到的故事来讲述道理,情感真挚,娓娓道来。

(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 胡阿祥)

颜艳燕:《颜氏家训》中的早教、胎教思想

颜之推创制家训,意在治家。他认为,治家首在教育子女,因而十分重视对子女的早期教育,较早地论述了“胎教”思想,强调“外象内感”,主张优化胎儿发育的外界环境,注重用美感来诱导和感化胎儿。

颜之推“固须早教”的思想建立在自己的亲身感受和对子女身心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基础之上。在他看来,孩子在儿童期具有精神的专一性、思想的敏锐性、记忆的牢固性;“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使为则为,使止则止”的可塑性。所谓“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少年时代养成的良好习惯,久而久之,就像天生一样自然而然。

古代家训始终把家庭道德教育作为家教的核心内容,《颜氏家训》也不例外。在颜之推看来,家庭道德教育的目标是提升子孙的道德品质。而道德教育,父母的作用不可小视。正所谓“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上辈品德对下辈有着深远的影响。一个家族内部家风的浸染,就是要让孩子在家庭大环境的熏陶中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实际上就是一种不教而教。

“光阴可惜,譬诸逝水”,古代“帝王之尊,童稚之逸”,皆能勤学,何况依靠读书显达的一般庶士哉?惜时勤学,以成有用之才,是颜之推在家庭教育上的另一个重要主张。不过,颜之推强调早教早学,却并不排斥晚年学习。他说:“幼儿学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学者,如秉烛夜行,犹贤乎瞑目而无见者也。”

饱含优秀儒家文化思想的《颜氏家训》深深影响了颜氏子孙在经世、治学方面的素质。它对颜氏子孙乃至所有读书人所产生的教益,清人赵曦明讲得非常到位:“苟非大愚不灵,未有读之而不知兴起者。”

(颜子第77代后人、南京工业大学副研究员 颜艳燕)

龙海秋:家训是留给后人最珍贵的礼物

中华传统文化一向重视以德修身,为政以德。我们每个人的性情可以非常丰富,或强韧,或灵秀,或钝感,或平淡,但人之品质却必须淳厚如一,这是社会认同生命个体的根据和原因。一个没有受到“规矩”熏陶的人,一个内心缺少正能量的人,他的心态还能好吗?他在社会还能很好立足吗?这是《颜氏家训》给予我最重要的启迪。

“巧伪不如拙诚”“人生难得,无虚过也”……,《颜氏家训》有一种力量,将人性善的一面充分呈现出来,宣扬最本真的内在价值,其思想之光自始至终照耀着人们的心灵,这也是为什么它能历经岁月沧桑而保有不变的传奇魅力。

家训是弥足珍贵的礼物,拥有了这样礼物的家族,无疑是一个幸运的家族。现实中,有的人夸夸其谈却华而不实,有的人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有的人放纵自己、守不住底线,这些与《颜氏家训》中的律己警示何其相似?

(《金陵瞭望》副总编辑 龙海秋)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