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盛刚:中国外交不能跟着美国走

    中国外交不能跟着美国走,相反要逆着美国走;不仅要逆着美国走,而且要牵着美国走,这样中国外交才能摆脱美国出牌,中国跟牌的被动局面,走出一条自主创新的道路来。美国国际政治评论家法里德·扎卡利亚曾经分析到,美国的长处是军事-政治遏制之道,但是,如果中国执行非对称战略,不和美国针锋相对,对美国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没有遇到过,而且没有准备好。但是,如果美国一意孤行怂恿中国周边国家对中国进行不断的围攻,甚至不惜自己冲锋陷阵,那么对中国来讲也是一种全新的挑战,不仅没有遇到过,而且没有准备好。前者是对美国智力的考验,后者则是对中国的考验。

    一直以来“重返亚太”与亚太再平衡战略被视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照美国自己所讲,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有两大目的,一是分享亚洲的经济繁荣,促进美国出口与就业,二是维护亚洲的安全与和平。但事实上美国重返亚洲,不仅没有推动地区的和平与安全,而是加剧了地区的动荡与冲突,不仅没有拉动美国的出口与就业,而且破坏了亚洲的合作与经济发展。尽管美国口口声声说美国重返亚洲,不是要遏制中国的和平崛起,但是事实上美国的所作所为全然是针对中国的,否则根本无法解析美国在亚洲的战略部署,美国的目的就是想把中国在亚洲的影响力推回到第一岛链之内。但是美国迄今苦于无计可施,这是因为一方面对于挑衅,中国采取有理有节的坚决反制,但是坚持不打第一枪,所以占据了道义上的制高点。另一方面,中国反其道而行之,主张不对抗,不冲突,倡导与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周边国家在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以及共同安全的基础上建立命运共同体。过去半个世纪世界见证了亚太地区的经济奇迹,先是日本与亚洲“四小龙”的崛起,然后是中国的更大规模的经济崛起,接着是印度与东南亚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提升了地区国家的民生水平,而且使亚太成为世界上最为和平的地区。可以说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是建立在经贸合作基础上的,以贸易为例,自2000年中国与亚细安十国的双边贸易额从320亿美元跃升至去年的3500亿美元,增长了10倍,2015年甚至可能达到5000亿美元。中国跃身为东南亚最大贸易伙伴,而美国却已滑落到第四,去年与亚细安国家的贸易总额仅有2060亿美元。再有从1995年到2003年,中国企业在亚细安国家的投资仅为6亿3100万美元;而到2013年,投资总额已经达到300亿美元。虽然中国在这方面还远远落后于日本、欧洲和美国,但随着中国私人投资机构日益把目光转向海外,中国肯定具备迎头赶上的潜力。随着亚投行的成立,中国承诺初始投资1000亿美元,承诺帮助亚洲国家满足它们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需求。还有中国承诺为其“一带一路”战略投资600亿美元。这计划将带动贯穿中亚的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国与东南亚、印度洋、中东、并最终抵达欧洲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

    特朗普上台后,美国加快了对中国出牌的速度,先是继南海仲裁案后,美国打出朝核问题这张牌,试图诱使中国卷入冲突;接着美国又利用中印矛盾打出印太战略这张牌,接着美国又打出贸易战这张牌。但是,结果适得其反,南海问题因为中菲关系改善而趋缓,尽管美国依然不甘心。朝核问题显然因为平昌冬季奥运会,韩朝关系正在趋于和缓。那么,接下来美国在亚太还有什么牌可打呢?无非是打台湾这张牌。但是,事实上打不打,意义都不大,都是老套路,目的无非是挑起争端,引起冲突,遏制中国和平发展,而结果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目前,亚太地区依然是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与最有活力的地区,和平与发展依然是亚太地区的主流。所以,所谓中国崩溃论,所谓亚洲世纪即将终结只能是美国的一厢情愿。另外,所谓中国威胁论,美国目的无非是想挑起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矛盾,形成对中国的合围与遏制之势。事实上,亚太大多数国家越来越意识到中国是机遇,而不是威胁。更为重要的是在亚太,没有国家希望被卷入冲突和战争,也没有国家愿意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与牺牲品,日本不愿意,菲律宾不愿意,韩国不会愿意,至于台湾与印度也不会愿意,谁愿意成为下一个乌克兰与叙利亚呢?

    可以说美国与中国代表了两种不同的亚太再平衡模式。中国主张和,和则合,合则两利,这就是中国合作共赢的理念;美国欲斗,斗则分,分则两败俱伤,这就是美国的冷战思维。美国打的是中国威胁论这张牌,以此在南海等问题上挑拨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形成对中国的遏制与制衡态势,结果自然将引发地区矛盾与冲突的加剧,对此不妨可以看一下目前的乌克兰危机与欧洲,就可略知一斑,因为两者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当然还有中东地区。美国的目的无非是在搞乱了欧洲,搞乱了中东之后,想再搞乱亚太。与此相对,中国出的是和平崛起与中国机遇论这张牌,主张不对抗,不冲突,在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与美国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与亚太国家在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命运共同体,由此结果自然将有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所以,两种模式对比,谁优谁劣?一目了然。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