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江游: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的根源在哪?

  印度公然侵入我国领土洞朗地区两个月有余,至今不肯退兵休战,从而使中印两国走向战争解决的可能性越来越大,甚至可以说中印战争已无法避免。当然这是印度方面侵入我国领土造成的,是印度企图称霸南亚的野心促使的,是印度错误的扩张性政策导致的必然结果,战争作为人类历史上解决冲突的主要手段将再现中印之间。

  无论这场战争的结局如何,大家一定都在奇怪印度的侵略行径。印度与中国同是金砖国家,本应和睦相处,共同发展来对抗西方文明的侵蚀,这是中印两国崛起的正确道路,也是世界发展的大趋势。但印度始终不能认清这一趋势,却坚持走与中国对抗和向外扩张的危险道路。这致使中印之间的冲突不断,战争似乎无法避免。面对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的危险,印度没有一丝翻悔之意,没有改弦更张之策,甚至还在积极推动战争向爆发的方向发展。如今,世人已很少相信中印之间能避免战争。侵略者执意要侵略,中国的反侵略战争就成为必然的选择。这显示出一个世界性的规律,和平发展是暂时的,战争促使发展是无法避免的,中国的发展必然要面对战争。这不,印度入侵洞朗引发的中印战争提供了证明。但问题还在于,中印之间爆发战争的根源究竟在哪?或者说,印度挑起战争的根源是什么?

  一般大家第一个都会想到的是那条麦克马洪线,英国人埋的这颗地雷是缘由。但有人一定会问,如果没有那条麦克马洪线,印度就不会企图向北发展吗?看看它吞并锡金,控制不丹、尼泊尔、斯里兰卡的作为,跟麦克马洪线有关吗?也就是说,我们还应想到印度企图称霸的野心。印度从英国的殖民统治下独立以来,就虚幻地作起了一个世界大国的美梦,向外扩张成为它既定的国策。它不是仅仅想以麦克马洪线作为理由来从中国捞取额外的领土,那只是一个借口。曾有人清楚地揭露,印度不是只想着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地区,还想着中国的西藏,它收留达赖的目的正在于此。可见,中印冲突印度的野心起着更大的作用,没有麦克马洪线,印度与中国的冲突也不可避免,这一点中国人必须清楚地意识到。事实证明,1962年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虽然给中国的发展赢得了时间,但决没有赢得领土,没有让印度幡然悔改,没有让印度放弃扩张的国策,更没有让印度放弃侵吞中国领土的野心。

  面对这次印度侵略我国洞朗,很多人非常奇怪。一个曾战败的国家怎么比战胜国还气势,还嚣张,竟敢公然侵略,公然入侵非争议地区?印度的胆从何来?有人说,是美国背后的挑唆和支持,也是西方企图看热闹,更是美国希望中印打起来,从而逼使中国放慢发展的脚步,或者是打乱中国发展的节奏,拆散金砖国家。诚然,这些原因都有,但都不是根本原因。外力仅是一种因素,还不是主要因素。主要因素从根源上讲,只存在于印度和中国两国之间。印度的野心、扩张性的国策上面已提到了,它促使印度盲目挑起中印冲突,可还有一个因素,那就是我国的因素也不可忽视。

  其实,中印冲突我们不能仅仅从印度方面去思考。试问,没有中国的原因吗?当然有。在下曾说过,如果当年我国反击印度的侵略后,坚决控制藏南,我国现在面临的局面会更有利,或许印度在挑衅时会三思而后行。某参加过中印反击战的老将军曾说过,无论是后勤保障还是国内的困难等问题都不是我国撤出藏南的原因。那时我国是寄希望于与印度友好相处,希望印度能真诚改过,使中印两国避免成为生死之敌。遗憾的是,这一愿望破灭了,印度人两年后再度占领藏南,打赢反击战的中国还是让藏南被印度所控制,况且,印度不是占领藏南就了事,还希望在新的扩张中能打败中国,也就是所谓的复仇,并实现其扩张的野心,这种心理真是难得啊。有人曾讲过,印度始终认为它建国比中国早,就应该比中国强大,1962年的失败对它来说是难以接受的,它心理上没有对中国服过。失败始终让印度人感到不快,印度人心里有无法解开的结。可见,印度不断地向中国挑衅成为中印边界的常态不是偶然的,印度的心理因素也在作怪。不过,说印度建国比我国早的这说词还是有些问题。印度是1947年独立的,而我国从没有被殖民统治过,始终是一个完整的国家。无论是大清朝,中华民国还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都是一个国家,新中国建国时间虽比印度独立要晚,那本质上属改朝换代性质,非建国性质。印度与中国相比,谈不上建国早晚的问题,论理中国就应该比印度强大才对,印度不服是没道理的。

  换言之,印度的狂妄属于无知。由诸多小邦国合并而来的印度根本不能与几千年的中华帝国相提并论。从文化的角度来对比,印度都不是对手。

  于是,我国不得不应重新考虑一个问题,中印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就我国而言,问题究竟出在哪?

  能很快想到的是两个问题。一个就是我国对印度的扩张性发展、印度的野心是不是认识不足?第二个就是我国奉行的睦邻友好政策是不是有缺陷?无一例外地对邻国都奉行同样的政策是不是一种失误?不过,在下认为这还都属局部性的问题,而非全局性的问题。从全局的角度来论我国自身存在的问题,那就是我国可能对世界发展中存在的“邻国相扰”的规律没有科学、正确的把握。

  所谓“邻国相扰”规律解释可能有很多种。有人解释说邻国是敌人的可能性最大;也有人解释说邻国是潜在的敌国,中国古代的远交近攻就是这个规律的体现。但细说“邻国相扰”规律,它主要分客观上和主观上的两类。客观上相扰的情况,如朝鲜战争,越南战争。朝鲜和越南这两场战争都不是在中国境内发生的战争,但客观上都干扰着中国的正常发展;而主观上相扰的情况则有俄罗斯早先侵略占领我国的领土;日本侵略占领我国的领土;八国联军侵略我国等等,以及后来的日本大规模侵略我国企图占领我国全境的抗日战争;印度挑起边界冲突导致的反击战,越南挑起边界冲突导致的反击战,也都属主观上的“邻国相扰”的例子。这还是仅从战争形态上来讲的,非战争形态的相扰更是普遍性的。概括讲,作为邻国,一国的强大一定会压制另一国的崛起是“邻国相扰”规律的体现。印度人似乎非常清楚这一规律,于是才有了迫不急待的扩张性,才甘当西方的马前卒侵扰中国,对抗中国。它非常害怕中国的强大压制住它自己的发展,或者叫压制住它的扩张野心。大家可以回忆一下历史,印度作为文明古国很长的时期内都是一盘散沙,是诸多小邦国的分割统治,所谓的文明古国那就是一种回忆。当代之所以有了印度这么一个国家,全是拜英国人所赐。是英国人将这些小邦国揉到了一起,这才有了亚洲大国-印度的今天,如果没有英国人的殖民统治,今天的印度可能还是诸多的小邦国统治,哪有印度一说?可见,印度人应该感谢的不是甘地而是英国人才对。如今的印度被英国人揉到一起后,发现自己应是世界大国才对,人多嘛,领土也有一定规模。不过它的短板是人口与领土有限之间的矛盾,人口多与领土平均值低是一个无法解决的结构性矛盾,在印度次大陆养这么多人太不容易了。于是,印度独立后就产生出一种扩张性野心。向南印度洋无可收获,只有向北扩张,向北它面对的敌人自然就是中国,中国西部地广人稀是一种诱惑。英国人曾经企图染指,印度独立后继承了这种企图。而让印度人强化这种企图的是中国没有把握好的“邻国相扰”的规律,太把与印度和睦相处当回事,尽管这有历史性的原因,但对印度明显有放纵之嫌,客观上的放纵不能不说是印度不断挑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从历史上来看,如果中国二战后成立联合政府一致对外,收回琉球,打败侵入越南的法国,收回越南。在藏南前进抵至印度边界守住习惯控制线,一开始就直接用武力遏制住印度的野心。如是,今天很多争端就不会存在。由于我国的强势收回领土造成的有利地缘态势,从根本上就会抹掉出现钓鱼岛之争的可能性,也不会出现南海之争,藏南之争可能就是无稽之谈,印度人也玩不成什么洞朗入侵。

  当然,历史是不能如果的,历史也是无法改变的。但我国还是能亡羊补牢。那就是一定要遵循“邻国相扰”的规律来处理中印关系,坚决树立打击印度的决心和信心,用武力打掉印度的扩张野心,毫不犹豫地用武力处理与印度的关系,打掉印度对锡金、尼泊尔、不丹、斯里兰卡的控制,重建南亚新秩序。

  吾不扰彼,彼必扰吾,此邻国相处规律也,岂可逆之。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