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以一身系兴亡 --《曹刿论战》读后感

这是一篇千古传颂的华章。人们谈及它时,总是为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而赞叹,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名言在军事史上永放光辉。然而我在品读之后,更为曹刿那以平民之身,挺身而出担当大任的精神所深深折服。

曹刿不是贵族,不是士大夫,只是一介草民。军国大事本来与他毫无关系,他也毫无责任,“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说得也有道理。古人的主张是“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士农工商、民众官府各司其职,即使国有危难,也不是曹刿这样“素食者”的责任所在,他依然可以袖手旁观。可是,曹刿却还是坐不住了。他毅然地站出来,请见国君,献计献策。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曹刿所言“肉食者鄙,未能远谋”,而他自己又确实有着惊人的谋略才能。但更深的一层,曹刿之所以有勇气打破官民的界限、突破世俗的成见而毅然决然地挺身而出,应当还是他救国于危难的一腔爱国心和责任感。

古往今来,胸怀天下、以社稷黎民的兴亡安危为己任的精神一直都最受尊崇。古人的修身操守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虽然层次分明,从我做起,但最后的目标仍然是天下,仍然是壮志凌云。至于明末爱国学者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更是振人胸臆,即使千载之下,也会令人激动不已。

一个国家,虽然有专门负责统治的官府君臣,但每个百姓也都是国中的一员,国家的兴衰荣辱,与每个人都切身相关。国家兴盛,社会繁荣,人民便可以生活富裕,安居乐业;政治腐败,国家动荡,人民便会流离失所,难以为生。至于外敌入侵,国破家亡,人民便连生命也难以保全。可见国家的命运直接关乎每个人,每个人都有必要来关注国家的命运。而反过来,可能一个人在泱泱大国中显得微不足道,但聚少成多,众志成城,如果每一个人都怀着富国救国的信念,就没有什么情势不能改变,没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

历史有太多的悲壮和光荣来证明这一点。南宋的岳飞,明末的袁崇焕,开始的时候都是凭一人之身勇担大任,感动了身边无数的士卒,使金兵后退,满洲兵不能前进。如果有更大的响应和追随,怎么还会有江山的沦丧、家园的毁灭?

危急时刻,一个人挺身而出的感召便能如此巨大,如果能有亿万的人挺身而出,结果又会怎样?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需要每个人都切实记取,需要我们身体力行。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