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dsbj170
dsbj170
dsbj170
dsbj170
dsbj170



24.认识随客观现实的发展而发展(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如前章所说,唯物辩证法,在马克思主义中,是决定的要素,据恩格斯的定义,辩证法是关于自然、社会、及思维的一般发展法则的学问。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不同。形而上学把事物及其知的反映(即概念),当作不变的东西,凝固了的东西去观察,而辩证法却在其相互联结上、在其运动上、在其发生与消灭上,去把握事物及其知的反映(即概念)。辩证法教给我们,不但客观的现实是发展的,并且认识也是发展的。

  1917年7月革命以后,

  伊里奇明白的指出;应当理解变化了的现实怎样使人们认识新的矛盾,新的联结。他指出了“一切权力都归苏维埃”这个口号,到七月革命止,它正确的反映了1917年革命中的阶级势力和党的相互关系,在1917年的一定阶段上,“一切权力都归苏维埃”这个口号“是向着和平发展的道路前进一步的、能够直接实现的第一步的口号。它是革命的和平发展的口号,从二月二十七日到七月四日为止,是可能的,当然又是最有望的东西,但在今日,却无条件的变为不可能了。”――伊里奇指出阶级势力的配置在根本上起了变化,并且这样写着。这个口号,在今日已经不正确了。因为在新的情势之下转移权力,只有依据公然的革命才是可能的。

  ――摘自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客观世界是发展的,主观认识也是发展的。

  七月革命以后,客观形势发展了,主观认识也应跟着发展。认识新形势中的新矛盾与新联结。

  ――摘自毛泽东1936年11月至1937年4月4日读西洛

  可夫、爱森堡等《辩证法唯物论教程》批注(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14、15页)

  [解析]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依据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唯物辩证法,阐明了认识与实践、主体与客体的辩证关系,即客观现实是发展的,认识也是发展的;客观现实的发展要求并且决定着认识的发展。该书举了1917年7月前后,“一切权力都归苏维埃”这个革命口号的变化情况来说明认识应该随着客观现实的发展而发展的道理。

  俄历1917年2月,俄国发生了二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月27日,工人和起义士兵用武力推翻了沙皇专制制度,取得了”革命胜利。二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出现了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两个政权同时存在的局面。俄历1917年4月,列宁回到俄国,作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的报告,即《四月提纲》。列宁分析了当时世界大战的性质,给布尔什维克党指明了从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提出不给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任何支持,“一切政权都归苏维埃”(这一口号现译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没收一切地主土地,一切银行收归国有,由工人代表苏维埃监督社会产品的生产和分配等要求。这就为布尔什维克党制定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平发展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和具体方针。但是七月革命(即七月事变)以后,情况发生了变化。7月4日,彼得格勒50万工人、士兵和水兵在“一切权力都归苏维埃”的口号下举行和平示威。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决定以武力镇压示威群众,孟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持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也决定禁止游行示威。临时政府的反动军队当场打死、打伤工人和士兵400多人,解除了彼得格勒工人的武装,解散了参加示威的军队,捣毁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和《真理报》编辑部,封闭了布尔什维克报纸,大肆逮捕布尔什维屯和革命工人。7月7日,临时政府下令逮捕列宁。列宁被迫转入地下斗争。接着临时政府任命反动将军科尔尼洛夫为俄军最高司令,成立以克伦斯基为首的新的联合政府。盂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把持的苏维埃中央委员会则通过决议,宣布克伦斯基政府为“拯救革命的政府”,并自愿把全部政权交给它。七月事变表明,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已告结束。在这种情况下,“一切权力都归苏维埃”的口号已经过时,成为不正确的东西了。因为,在这种新情况下,无产阶级只有通过武装起义来夺取政权。不久,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就制定了武装起义的正确方针,夺取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个例子告诉人们,列宁是根据客观实际的变化而不断提出新的认识和革命口号的,是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典范。

  《辩证法唯物论教程》对认识辩证法这一重要思想的阐释,引起毛泽东的重视。他在“客观的现实是发展的,并且认识也是发展的”下面,划了一条杠线和两条浪线,可能是多次阅读所留下的。并在“应当理解变化了的现实怎样使人们认识新的矛盾、新的联结”下面划了杠线,有的地方是双杠线。认识随着客观世界的变化而变化的思想,既被毛泽东从理论上加以掌握和阐发(例如在《实践论》、《矛盾论》等著述中有对这一道理全面准确的论述),又被毛泽东在革命实践中加以运用。毛泽东思想就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相对于马克思恩格斯所处的西欧、相对于列宁所处的俄国,客观实际在空间和时间上都发生了变化)而对马列主义科学体系的创新和发展。在中国革命的具体过程中,毛泽东根据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包括民族矛盾)的具体变化,不断修改旧的方针政策和口号,提出新的方针政策和口号的事例不胜枚举。
dsbj170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