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dsbj221
dsbj221
dsbj221
dsbj221
dsbj221



13.差别就是矛盾(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






  [原文]

  差别的东西不是矛盾,例如笔,墨,椅子不是矛盾。但如果懂得推移和变化的原理,就知差别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也可以转化为矛盾,倘若某两件差别东西同时同地在一起且发生互相排斥的作用时,就成为矛盾了。例如店员与作家本无矛盾的,如果某店员有了写作兴趣而想成为作家时,二者就在统一体里互相排斥,也就成为矛盾了。如只认善恶,男女,等等才是矛盾,其他不能转化为矛盾,这是形式主义的划分法

  ――摘自艾思奇《哲学与生活》

  [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根本道理是对的,但“差别不是矛盾”的说法不对。应说一切差别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一个人坐椅招笔濡墨以从事作文,是因人与作文这两个一定的条件把矛盾的东西暂时的统一了,不能说这些差别不是矛盾。大司父[师傅]煮饭,把柴米油盐酱醋茶在一定的条件下统一起来。店员与作家也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统一起来。半工半读,可以把工读统一起来。差别是世上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故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具体的矛盾。艾的说法是不妥的。

  ――摘自毛泽东1937年9月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批注(见《毛泽东哲学批注集》第201页)

  [解析]

  “差别就是矛盾”这一段批注是毛泽东在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一书时写下的。艾思奇(1910―1966)是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1935年底出版《大众哲学》(即艾思奇24篇哲学讲稿汇编而成,刚出版时,名为《哲学讲话》,后更名为《大众哲学》)。该书用人们身边的生活实例,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活泼的形式,在我国宣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道理,起到了重要的马克思主义的启蒙作用,引起极大反响。1937年4月,出版《哲学与生活》一书。该书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相对与绝对、形式逻辑与辩证逻辑、矛盾等问题,还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分析了民族、宗教观念等问题。1937年10月,艾思奇到达延安。毛泽东同他交往密切,经常与他一起研究哲学问题。1937年9月,毛泽东曾仔细阅读艾思奇《哲学与生活》,并作了长篇摘录。毛泽东在给艾思奇的信中说:“你的《哲学与生活》是你的著作中更深刻的书,我读了得益很多,抄录了一些,送请一看是否有抄错的。其中有一个问题略有疑点(不是基本的不同),请你再考虑一下,详情当面告诉。今日何时有暇,我来看你。”(《毛泽东哲学批注集》,中央文献出版社1988年版第204页)毛泽东信中说的“疑点”就是指他对艾思奇理解“差异”问题的看法的商讨。

  毛泽东认为,说差别的东西不是矛盾,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矛盾,是不妥的;应说一切差别的东西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差别是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都是矛盾,所以差别就是矛盾;这就是所谓具体的矛盾。毛泽东在1937年8月写下的《矛盾论》中,论述了矛盾的普遍性,认为矛盾的普遍性一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二是指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只有坚持这两方面的含义,才是坚持了唯物辩证法。在《矛盾论》中,毛泽东批评了前苏联德波林学派认为矛盾不是一开始就在过程中出现,须侍过程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才出现;苏联条件下富农和一般农民之间只有差异,并无矛盾的观点。艾思奇对差异的理解和表述,不是十分准确的。毛泽东坦诚而友善地指出了这一点。并愿和作者当面详细商榷。因为如果不认为差异就是矛盾的话,在理论上就会导致不能彻底地坚持唯物辩证法矛盾普遍性的基本原理。这段批注,既表明毛泽东对唯物辩证法关于矛盾普遍性原理有着科学、全面的理解,又表明他对待同志之间在理论问题上的不同看法进行善意的研讨的态度。
dsbj221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