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hwjs003
hwjs003
hwjs003
hwjs003
hwjs003



三 少见多怪,斯大林怀疑毛泽东两电对照,发怒入关怀新英雄






  斯大林拿起电报,看了看说:“这个毛泽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一无所知。他从未来过苏联。”

  斯大林当时是苏联共产党总书记、苏联部长会议主席,位高权大,功勋卓著,再加上他个性坚强而又自信自负,许多人都尊敬他而又害怕他,恭维他,形成了他主宰一切,他说了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胜利。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使他的威信大大提高,也使他过高地估计了个人的作用,以致骄做起来,听任人们对他恭维吹捧,歌功颂德,搞个人崇拜。他目光敏锐,才华出众而又善施谋略,不但在国内,就是在和外国领导人的交往中,也常常是人们围着他转,看他的眼色行事,很少有人敢说半个下字。甚至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这样一些世界著名的领袖人物,对他斯大林也不敢冷眼旁观,等闲视之,因为他说话算数,不但打败了希特勒法西斯,而且消灭了日本关东军。现在,他正在研究苏联的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克里姆林宫。斯大林宽大明亮的书房里,一个个高雅的书橱里,整齐地排列着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斯大林、高尔基等的著作。

  斯大林正坐在沙发上认真地读书。

  英俊的马林科夫走了进来,说“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同志,中国的毛泽东来电报征求您的意见,他想要到莫斯科来。”

  斯大林放下手中的书,接过毛泽东发来的电报,认真地读了起来。

  马林科夫毕恭毕敬地站在一旁,等待斯大林的指示。

  可是,斯大林读完了电文,闭上了眼睛,沉默不语。

  等了一会儿,马林科夫笑着问:“斯大林同志,您看这电报如何回答?”

  斯大林拿起电报,又看了看,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发问地说:“这个毛泽东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我对他一无所知。他从未来过苏联?”①

  马林科夫说:“是的,他从未来过苏联。过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主席团成员王明同志曾经多次介绍过毛泽东,说他不仅出身于农民家庭,而且长期领导农民运动,农民意识比较重。不重视组织工人搞城市暴动,而喜欢钻山沟,走什么稍山路线,公开提出中国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斯大林是伟大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他知道,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学说,而无产阶级(工人阶级)多在城市,只有组织工人在城市搞武装起义,才能使革命取得胜利。苏联的十月革命就是这样胜利的。可是,他根据苏联的经验指导中国革命,一次一次地都失败了。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一个一个都失败了,垮台了!在他的心目中,王明是个真正的布尔什维克,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在苏联呆过多年,学习认真,才华出入,知识渊博,能把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他斯大林的著作背得滚瓜烂熟,运用自如;对他斯大林的指示、建议,言听计从,不打折扣;显然是个理想的领袖人物。然而,不知怎么搞的,他在中国站不住脚,干不成事,1934年前后硬干了一段,差点儿把中共和中国红军的家底子全给砸了,差点儿把老本输光!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在长征途中的遵义会议上,众人拥戴毛

  泽东,遂率领残部,转战两万五千里,到了陕北。据说他说的话土里土气,很少引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和他斯大林的经典,但中国人爱听,听了管用,很快使中共和他领导的革命队伍发展壮大起来,到如今几乎有了半壁河山。锋芒所向,不但使日本军队后方起人、连连受挫,而且使美国全力武装的蒋介石先生的数百万军队,屡战屡败,土崩瓦解..

  想到这些,斯大林又问:“蒋介石国民党那边的情况怎么样?”

  马林科夫说:“国民党的‘行宪国大,,从今年3 月29 日至5 月1 日,一直吵闹了一个多月,勉强才收场。蒋介石先生软硬兼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当选了总统,5 月1 日在总统府举行宣誓典礼。可是他下边的派手互争,咬红了眼,日月不宁。中共在纪念‘五一’劳动节的口号中,提出‘打到南京去,活捉蒋介石’,闹得蒋先生不知他演的这出戏,到底是喜剧,还是悲剧。”

  马林科夫的幽默叙述,使斯大林笑了起来。然而,他的笑声嘎然而止,一片强大的优云羞雾很快地笼罩了他的面容。他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可能发动的对苏战争抱有高度的警惕,对蒋介石国民党也曾寄有很大的期望。他知道,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受了巨大的创伤,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都不如美国。而美国,作为战后世界上的头号帝国主义强国,并不隐讳侵略扩张的意图,在“遏制苏联势力”的口号下,千方百计地向全球扩张,企图“建立美国在世界上的统治地位”。“美国领导世界”,已经成为美国统治集团中流行的口号。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苏联,能对此视而下见、听而不闻吗?不,苏联必须遏制美国独霸世界的野心,抗衡美国在欧洲和亚洲的扩张行动,在维护世界和平,争取人民民主的斗争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是亚洲的大国,又是和美国侵略政策斗争的关键,所以他斯大林曾千方百计地争取蒋介石和国民党政府,不仅在外交上只承认国民党政府,而且多次向蒋介石代表表示:“你们中国人要明白,美国人想要利用中国作为满足他的利益的工具,他必要的时候会牺牲你们的!苏联愿意把本国生产的机器、汽车,以及中国所没有的东西供给中国..苏联又可以帮助中国在东北建立重工业,并发展中国的经济。但是,我再三声明,也是我最大的一个要求,你们决不能让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只要美国有一个兵到中国来,东北问题就很难解决了。”

  ②为了拉拢蒋介石国民党,他不惜牺牲中共权益,说中共没有能力领导统一中国,苏联只承认并支持国民党政府这个“唯一合法政府”,希望中国在保证蒋介石“领袖地位”的条件下实现统一,要求中共随着美苏间的妥协在国内斗争中也向国民党妥协,交出军队,到国民党政府中去作官办事。但是,毛泽东对他斯大林的意见、劝告,乃至措词强烈的严正警告置之下理,一意孤行,坚持领导中共和革命军民进行人民解放战争,直打得蒋介石国民党狼狈不堪,也使他斯大林处境尴尬,脸上无光!现在,毛泽东要来见他,他斯大林该怎么会见呢?又该怎么会谈呢?他考虑再三,觉得很难,便吩咐把毛泽东的电报印送政治局委员传阅,准备意见,讨论决定。他特别叮咛,要负责对外事务的部长会议副主席米高扬拿出具体的意见。两天后的一个傍晚,斯大林午睡后从他的“近郊别墅”出来,驱车到克里姆林宫的电影院里,坐在了他的特坐上。政治局几个常务委员――赫鲁晓夫称为“斯大林小圈子”里的几个人物,有莫洛托夫、马林科夫、布尔加宁、贝利亚、米高扬、卡冈诺维奇等人,也陆续乘车来到,各自坐在自己的位于上。斯大林说了他挑选的片子,电影很快开始了。那是一部美国影片,没有说明字幕,由电影事业部长1・I・鲍尔沙科夫站在一旁大声地翻译:“现在他正在离开房间..现在他正在穿过街道。”贝利亚取笑他,也跟着说:“看,他开始跑了,现在他正在跑着!”③

  电影结束了。斯大林照例提议:“好吧!让我们去吃点东西吧,为什么我们下去呢?”这时候,已到凌晨一两点钟,正是该睡觉的时间,众人都不饿,但都随声附和,跟着说:“是啊,是啊,去吃点东西吧!”④

  马林科夫走到斯大林身边,低声提醒说:“斯大林同志,你不是说要召集大家来,研究答复毛泽东电报的事嘛!”

  “没关系!”斯大林满不在乎地说,“到近郊别墅,边吃边谈,不更愉快吗?”

  斯大林怀疑毛泽东,说他“是个麦琪淋式的马克思主义者”。众人随声附和。马林科夫提到延安来电,斯大林恼羞成怒,稍后又如梦初醒。

  权力是会腐蚀人的。

  许多聪明、正直、学识渊博、于过大事的伟大人物,在权力的腐蚀下,天长日久,走向反面,变得愚蠢、自私、残暴,心胸狭窄,孤陋寡闻,于起了寡廉鲜耻、卑鄙龌龊的勾当来。斯大林也是这样。到了晚年,巨大的权力,个人的崇拜,加上他那多疑、粗暴的性格,钢铁的手腕,使他走进独断专行的“一言堂”。他说要到近郊别墅去谈给毛泽东复电的事,便走出客厅,坐上了他那辆特制的汽车,马林科夫和贝利亚随斯大林上车。其余的人分别坐上了自己的专车,紧随其后,驶入一条支路,兜了一圈,驶向“近郊别墅”。

  孔策沃,斯大林的近郊别墅,警戒森严。周围筑有两道墙,在两道墙之间,还有一群看门狗,又安装了一个电气警报系统和各种安全装置。武装警卫和便衣保卫人员在四处巡逻。

  车队到达别墅后,斯大林带领人们进入会议室。这里已经摆好了佳肴美酒。斯大林坐在主席台上,其他人各就各位,边吃边谈。

  斯大林喝了一杯葡萄酒,说:“现在,我们来谈谈毛泽东要来的事情吧!”

  莫洛托夫吃完一块牛排,慢慢地说:“毛泽东是个聪明人,农民领袖。”

  ⑤说罢,停了一会儿,喝了一杯优待加酒,又说:”说是聪明人,的确很聪明,他没有上过大学,但却知识渊博,通古晓今,在中国那么广大而复杂的环境中,能够联合各种力量,打倒多个强敌,使革命不断胜利。说他是农民领袖,不仅因为他出身农家,当过农民,而且因为他把农村当作革命的根据地,把农民当作革命的主力,一直领导农民运动,并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⑥布尔加宁严肃地说:“这就不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马列主义是工人阶级革命的学说。工人阶级在工厂,在城市。工人阶级革命的政党,怎么能离开城市,忽视工人,而单纯依靠农民呢?”

  “显然,这是狭隘的农民立场。”斯大林边思考边说,“毛泽东领导中共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但是,说老实活,我怀疑他害怕工人,忽视工人阶级而孤立地建立红军。”⑦

  米高扬谈了苏联和蒋介石的代表宋子文、蒋经国等会谈的情况,说蒋介石国民党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最近经过国大代表的选举,蒋介石成了民选的总统,应该按斯大林同志的意思,“及时了解蒋介石需要什么,以

  便向他提供援助”。“至于毛泽东,很显然,在反对资产阶级和地主的战争中,毛更多依靠的是农民,而不是城市工人。由于某种原因,他认为农民比工人阶级更革命。”⑧

  “是啊!毛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斯大林又提出了这个问题。他看了看面前的每一个人,不见回答,便又自问自答他说:“他自称是马克思主义者,可是他连马克思主义最基本的道理都下懂。也许他根本不想懂得这些道理。”

  “是啊,是啊..”众人都随声附和。

  只有马林科夫没有吭声。

  斯大林转身问:“马林科夫同志,你有什么意见?”

  “我没有什么意见..”马林科大连忙站立起来,恭恭敬敬地说,“我只是想起了一件事。”

  “什么事?”斯大林立刻严肃地问。

  马林科夫紧张地后退了一步,说:“这件事你是十分清楚的,可是你好像又把它忘了,约瑟夫・维萨里昂诺维奇・斯大林同志。”

  斯大林几乎吼了起来:“到底什么事吗?你说呀!”

  见斯大林发了脾气,马林科夫更紧张了。他知道斯大林不仅粗暴,而且权大,喜怒无常,最痛恨“反对沃”。托洛茨基等一批人,反对斯大林,成了“反对派”,被打倒了;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李可夫等人,反对斯大林,成了“新反对派”,被一个一个的消灭了;为了抬高自己作为伟大领袖的威信,为了显示自己的天才、英明和一贯正确,斯大林不许任何人反对他,批评他。他认为批评就是反对,反对他就是“人民的敌人”,就该打倒、消灭。马林科夫记忆犹新的是:就在这1948 年,列宁格勒党组织的首脑,一度是最有希望继承斯大林职位的安德烈・日丹诺夫突然死去之后,紧接着在列宁格勒的党政机构中,在日丹诺夫工作过的莫斯科和其他地区的支持者中,进行了大规模的清洗,中央委员会书记、曾经长期担任日丹诺夫在列宁格动的第二把手并且是战时坚守围城的一位英雄A・A・库兹涅佐夫彼处决了,列宁格勒市与列宁格勒省党组织的全部书记被处决了;俄罗斯加盟共和国部长会议主席M・I・罗吉昂诺夫被处决了;年轻有力的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沃兹涅先斯基也于此时被枪决了。他马林科夫虽然在这次血腥清洗中受惠升官,掌握了列宁格勒和莫斯科的大权,但也同时看到了批评斯大林。当反对派的危险。⑨此时,在斯大林的炯炯目光之下,他更害怕了,结结巴巴地说:“斯..大..林同志,您..还记得吧,1941 年6 月间,毛泽东所在的延安,发来了一份电报,我们没重视,吃了很大的苦头――”

  没等马林科夫把话说完,斯大林的脸就红了,很快地红到了耳根边。不知是真的恼怒还是为了掩饰窘迫,他猛地朝起一站――面前的酒瓶酒杯被撞倒了,滚落在地,打烂了。

  众人都惊愕地睁大了眼睛,屏住了声息,注视着自己的“伟大领袖”。

  斯大林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失态与粗暴,没有让脾气继续发作,走到马林科夫面前,一句话也没说,拐了个弯,在会议室里来回踱着步子,像是在深入思考,又像是在强压怒火,使自己平静下来。

  会议室里静悄悄的,只有斯大林那沉重的脚步声。

  时间一秒一秒地过去了,平静下来的斯大林,为了扭转眼前过份森严的气氛和有点尴尬的场面,走到唱机旁,放上了一盘俄罗斯唱片,随着那悠扬

  的音乐,他笑了起来,转身对众人说:“休息一下吧,让我们一起来唱歌!”众人全都听着,并开始跟着唱片唱了起来。一会儿,斯大林又换了一张舞蹈音乐唱片,要众人跳舞。于是众人也跟着那音乐的节奏跳了起来。阿纳斯塔斯・伊凡诺维奇・米高扬是位公认的舞蹈家。他以高加索的一种民间舞蹈“莱兹琴卡”为基础,跳起来舞姿优美。布尔加宁和马林科夫在青年时期学过一点跳舞,跳起来的舞步隐约是俄罗斯式的。卡冈诺维奇没有迈开双脚,跳起舞来就像一只老母牛踏在冰上。

  斯大林看得高兴了,也张开双臂,跳着小步转。正在这时,斯大林的女儿斯维持拉娜・阿里露也娃出现了。她打扮得很

  漂亮,但神情显得有点累。一见她,斯大林就高兴地说:“女主人,快来吧,招待客人!”⑩期大林马上就要女儿跳舞。斯维特拉娜陪父亲跳了起来,但她疲劳得几乎挪不动脚步。跳了一会儿,她想停下来,但她的父亲兴致正高,坚持要她跳。她走过去站在唱机旁边,把肩膀靠在墙上,想歇一歇。斯大林走到女儿身边说:“怎么,接下去,斯维特兰卡,跳吧,你是女主人,所以跳吧!”斯维特兰卡说:“我已经跳过了,爸爸,我累了。”听惯了恭维话的父亲一听这话,就伸手一把抓住女儿的额发把她拉了出来。斯维特兰卡面色转红,眼睛里涌出了泪水,但还得陪着笑脸,跟父亲进入舞池,跳了起来,并且对父亲说:“爸爸,你跳得真好!”(11)

  两份电报一对照,斯大林的主意来了,口授复电..

  斯大林高兴了,又走到马林科夫身边说,他刚才利用唱歌跳舞的时间,回忆了一下1941 年6 月间,延安发来电报的情景,感到心情沉重。“那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今天,在答复毛泽东电报之前,请您把那次延安来电的情景介绍一下。”

  于是,随着马林科夫的介绍,延安来电的情景出现了:

  1941 年6 月22 日(星期天)凌晨3 点半,希特勒以190 多个师的兵力,背信弃义,对苏联不宣而战。德国的海陆空军一齐出动,像狂风暴雨似的袭向苏联。德国的盟友和仆从意大利、芬兰、罗马尼亚和匈牙利也跟着希特勒袭击苏联。于是,一场规模空前、意义巨大的大决战,在苏联国土上展开了。

  斯大林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凌晨4 时许,联共中央所有的政治局委员都集合在克里姆林宫斯大林的办公室里。斯大林神态严肃,脸色苍白,手里握着没有点燃的烟斗,站在桌子旁边,半天没有说话。他那双深沉难测的眼里,露出了震惊和愤怒的目光。这是他一生中受刺激最大、精神最痛苦的时刻之一。面对这数百万全副武装的法西斯匪徒的突然袭击,该怎么办呢?敌人这么强大的攻势,作为苏联红军的最高统帅,为什么不事先指挥部队作好防御呢,难道我们的情报部门、兄弟党和友好人士都没有提醒吗?!

  斯大林沉思着。突然,他像被什么狠刺了一下,猛地站起身来,拉开自己办公桌的抽屉,取出一叠电报,迅速翻阅起来。人在慌忙的时候,要寻找一件急需的东西,往往很难,越急越找不到。

  斯大林将那些重要的文电翻了一遍,沮丧地摇了摇了头。

  马林科夫问:“斯大林同志,你在找什么?”

  “电报!一份从延安拍来的电报!”斯大林焦急地说着,仍在一叠电文中翻阅。

  “是中共关于希特勒德国将于6 月21 日进攻苏联的电报吗?”

  “是的,是的。我记得放在这里,却怎么找不见了?”斯大林说着,仍在寻找。

  马林科夫立刻打开自己的文件夹,取出一份电报,递给斯大林,说:“不,电报在这里。你当时看后说:“这是英美造谣。延安在山沟里,能有什么可靠情报?全无根据。交你保管。”

  斯大林接过那份简短明确的电报,看了又看,半晌没有说出一句话来。

  那电报上只有一句话:“希特勒德国将于6 月21 日进攻苏联,希立即采取对策。”(12)

  然而,斯大林没有重视中共的情报和建议,甚至怀疑这是英美方面的挑拨离间。他认为,希特勒德国下会撕毁1939 年签订的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不会突然袭击苏联。他的错误认识,导致了苏联人民和苏联红军对希特勒德国失去警惕。鉴于英国等国报纸盛传“苏德间行将开战”,1941 年6 月13 日,苏联塔斯社奉命发表声明如下:第一,德国并未对苏联提出任何建议及要求缔结任何新协定。鉴于此,苏联方面认为此种谓德国意愿撕毁条约,进攻苏联之谣言,全无根据。第二,至于德军分遣队由已尔干调赴德国东部及东北部(现正在调动中)与其他动机联系,对苏德关系并无意义。第三,苏联根据其和平政策,遵守并愿遵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条文,故谣言所谓苏联准备进攻德军一节力伪造和挑拨。第四,红军后备军之露营训练,以及行将到来之演习,除意在训练后备军而外,别无其他目的,故认为红军此学为仇恨德国一节,其荒谬绝伦,固勿待言。(13)

  其实,中共关于希特勒德国进攻苏联的情报是经过认真核实的。1941 年6 月,阎宝航从国民党一位高级官员那里得知:希特勒德国将于6 月21 日进攻苏联。阎宝航立即将此事报告了在重庆的周恩来。周于6 月16 日报告了中共中央。与此同时,中共中央从香港方面和上海方面也得到了类似的情报,认为十分重要,于是,很快将这一情报转告给在延安的苏军情报组,要他们马上向莫斯科汇报。(14)

  当年,斯大林没有重视中共的情报和建议,吃了大亏,给苏军和苏联人民造成了惨重的损失。许多人只知怒斥希特勒德国的背信弃义,而没有注意斯大林的错误。现在,事实证明中共的情报是准确的,毛泽东关心苏联的命运,提出的建议是正确的、及时的。而自己由于判断失误,坐失良机,造成了严重的后果。所以斯大林当即对站在一边的伏罗希洛夫元帅说:“请您以您的名义致电朱德总司令表示感谢!”(15)

  伏罗希洛夫表示愿尽快照办。

  斯大林那阴沉沉的脸上,露出了一丝淡淡的笑容。在这数百万法西斯匪军闪电袭击的面前,在这苏联国家民族的命运面临生死考验的关头,他以有中共这样一个兄弟党而感到欣慰,他以有中国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前赴后继、英勇战斗的邻国而增强了信心。于是他和政治局委员们商量,根据总参谋长朱可夫从基辅打来的电话报告和中共的电报信息,当即发出命令,要前线各部队作好准备,抗击德军发动的进攻,不惜一切牺牲,保卫社会主义祖国..

  应该说明的是,苏德战争的爆发是出入意料的。当时,毛泽东最担心的是美日两国可能妥协,造成牺牲中国反对苏联的东方慕尼黑阴谋,因而对于德国的动向,中共也有所注意。6 月中旬,中共从几十渠道获得情报:德国即将发动对苏战争。6 月16 日,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告诉毛泽东,国民党内部传说德国进攻苏联的日期定在6 月21 日。党中央毛泽东立即把这一情报电告斯大林。这个日期与德国大举进攻苏联的实际日期只差一天。(16)当时,苏德两国政府正对所传德国即将进攻苏联的说法辟谣,苏联塔斯社还痛斥这种谣传是英美企图挑拨苏德关系。今天,回忆那上当受骗、被动挨打的一幕,无异于揭斯大林的疮疤,打斯大林的脸。所以,尽管马林科夫吞吞吐吐地提了一下,斯大林仍然恼羞成怒,举止失常。

  历史的教训和严酷的现实,很快使斯大林清醒了:对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人不能等闲视之,任意摆布,而必须慎重对待,尊重他们,商量办事。于是,斯大林笑着说:“其实,延安虽然在偏僻的山沟里,但他们耳聪目明,给咱们提供的重要情报,不仅这一份。你们还记得吗?1941 年秋的一天。我们收到了从延安发来的一份绝密电报,给我们提供了重要情况,使我们作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从与百万日本关东军对峙的西伯利亚边境,抽调出几十万军队,投入了与德军激战的西线,从而使我们有足够的实力扭转败局,奠定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的基础。”(17)

  赫鲁晓夫当即响应,点点头说:“记得,记得。当时,形势真险!希特勒的第一坦克集团军从克列明楚格北上,和南下的德国第二坦克集团军在基辅以东的洛赫维察会师,把我军西南方面军的4 个集团军包围起来,使我军损失65 万多人,基辅陷落,我当时在基辅;险些儿作了德国法西斯的刀下鬼,丢了我这颗光渭溜的脑袋!”

  赫鲁晓夫那风趣的谈吐和滑稽的表情,使众笑了起来。这是胜利后的欢笑,当时,苏联的形势确实危险。

  据朱可夫元帅回忆,当时,德军的矛头直指莫斯科,在苏联最高统帅部曾进行过激烈的争论。7 月29 日,朱可夫作为苏军总参谋长、最高统帅部的副统帅,就当时对战争形势和基辅的弃守问题,当面向斯大林作紧急汇报。他指出:“我军防御最薄弱和最危险的地段是中央方面军,掩护乌涅恰和戈梅利方向的第十三和第二十一集团军人员很少,准备也不足。德军可能利用这个薄弱点,向扼守基辅地域的西南方面军的侧翼和后方实施突击。”

  斯大林警觉起来,问:“你的建议是什么?”

  “首先加强中央方面军,至少给它增加三个得到炮兵加强的集团军:从西部方向抽调一个集团军,从西南方面军抽调一个集团军,从统帅部预备队抽调一个集团军。委派一位经验丰富的能干的方面军司令员。具体地说,我建议瓦杜丁将军担任。”

  “怎么啦?!”斯大林厉声责问,“你认为可以削弱莫斯科方向的兵力吗?!”(18)

  朱可夫解释说:“不!不是这样!我们认为,这个方向的敌人暂时不会前进,而十二天至十五天以后,我们能从远东抽调至少8 个战斗力很强的师,其中包括一个坦克师。这样,就不是削弱而是加强莫斯科方向了!”

  “那么,把远东送给日本人吗?!”梅赫利斯挖苦地说。

  “是啊!远东怎么办?!”斯大林沉思地来回走着,沉重的皮靴敲击着地板,发出“咯噔”、“咯噔”的响声,像是在敲击人们的心脏:

  “远东有日本的百万关东军,虎视耽耽,随时准备入侵苏联,与德国法西斯遥相呼应,从东西两面夹击我们,又该怎么办呢?!”

  就在这时,马林科夫拿出了一份从延安发来的绝密电报,递给了斯大林。

  斯大林看罢电报,脸上露出了兴奋的光彩,让马林科夫把电报给众人传阅,并准备意见。于是,很快的,苏联国防委员会作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从远东抽调几十万精锐的红军到西线来,集中兵力、消灭德寇。

  原来,这份电报上讲了日本法西斯内部的重要决策和动向。旱在1930年初,一个名叫理查德・佐尔格的德国共产党员,由共产国际派到上海。不久,他认识了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并由她介绍结识了日本《朝日新闻》驻华记者尾崎秀实。尾崎是日本首相近卫文磨的私人秘书,参加过日本内客最核心的机密会议,并常作为中国问题专家来往于中国与日本之间。

  佐尔格在30 年代中期,曾以一名忠于元首的德国纳粹党徒的面目和有渊博知识的学者名义,深得德国驻日大使和武官的尊重。二次大战爆发后,他发出过大量有价值的情报。

  1941 年7 月至9 月,日本法西斯内部发生了一次决策性的大争论;陆军主张北进,直捣乌拉尔山脉一带苏联军人工业的大后方,与西线的希特勒两面夹击,迫使苏联投降。海军认为西伯利亚地寒人稀,进军困难,北进成功的可能性不大,所以力主南进,双方争论激烈,海军意见占了上风,决定发动大规模的南侵,攻打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等地。

  佐尔格从尾崎那里获悉这一决定后,通知中共情报人员密切注意关东军的动向。中共的地下工作人员,有的在侵华日军总司令部,有的在汪伪政权内部工作,获悉此情,迅速核实,报告延安。延安认为此情报很重要,遂电告斯大林。就这样,由于来自延安的可靠情报,斯大林情况明了,决心定了,很快地从苏联东部抽出了数十万军队去打德军,从而一举扭转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形势。(19)

  现在,斯大林回忆起这些情况,更增加了对中共和毛泽东的尊重和友情。于是,由斯大林口述,很快拟就了一份既婉言谢绝又不伤情面,既不会出错又不担风险,既不答应对方的要求又能加深友谊情感、还能鼓舞对方前进的妙文密电。

  斯大林的“近郊别墅”里,又传出了阵阵的笑声。

  注释:

  ①参阅《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第374 页。转引自《外国人眼中的毛泽东》,华岳人民出版社1989 年10 月版第222 页。②宋平著:《蒋介石生平》,吉林人民出版社1988 年5 月版第487 页。③④参阅《赫鲁晓夫回忆录》,东方出版社1988 年2 月版第426―429 页。⑤⑥参阅莫洛托夫:《忆旧》,1992 年7 月20 日《参考消息》。⑦⑧参阅《最后的遗言――赫鲁晓夫回忆录续集》等373―374 页。⑨参阅同上书第351―352 页和《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⑩(11)参阅斯大林的女儿斯维特拉娜・阿里露也娃著的两本书:《致友人的二十封信》和《仅仅一年》,另可参阅《赫鲁晓夫回忆录》第411―415 页。(12)(13)参阅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年12 月版第211―212 页。(14)《胡乔木回忆毛泽东》,人民出版社1994 年9 月版第154~155 页。(15)(16)蒋晓星:《延安发来的绝密情报》,载1985 年8 月17 日南京《周末》。(17)解力夫:《纵横捭阖斯大林》,世界知识出版社1989 年2 月版253―255 页。
hwjs003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