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hwjs011
hwjs011
hwjs011
hwjs011
hwjs011



十一 冷战遏制,斯大林处境艰险 睡狮猛醒,对苏联巨大支援






  在两个阵营的搏斗中,斯大林得到了毛泽东领导的中国革命的巨大支持。他怒斥丘吉尔:“狂妄!”

  站在世纪的高度,纵观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的八年中,内外交困,生活得是极不平常的。在国内,经过极其艰苦的、长期的与法西斯德国浴血奋战之后,百废待兴,必须动员人民继续苦干来恢复和增强国家的实力。

  在国际方面,这八年的主要特点是:冷风愈刮愈烈。美国总统杜鲁门宣称:“经过这场战争,我们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强大的国家。”美国独家垄断了世界上具有最大杀伤力的武器,依靠它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经济实力,到处侵略扩张,要获取最大的利益,并且要打着“遏制共产主义”的旗号来称霸世界。1946 年2 月,斯大林在莫斯科选民会上的演说,表现得十分镇静,热爱和平,但西方却认为这几乎是一种挑战。两个世界之间的信息阻塞,造成了严重的误解。美国想要“领导世界”,甚至说“必须按照美国的生活方式来改造世界”,于是有人按需要办。美国驻莫斯科的代办乔治・凯南给华盛顿拍去下一份很长的电报,对斯大林在二月份的演说,作了歪曲的解释,凯南硬说,斯大林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是不可避免的”。①

  1946 年3 月6 日夜,当斯大林正要动身回别墅的时候,波斯克列贝舍夫突然来到办公室,把一份刚刚收到的密电交给了他。斯大林再次坐到桌旁,展开电文细读。驻华盛顿的大使报告说:丘吉尔在美国的富尔顿作了一次非同寻常的演说,当时有杜鲁门总统在场。丘吉尔的演说充满了火药味,是对苏联严重的挑战。斯大林同这位英国前首相虽曾多次见面,知道他头脑聪明,为人狡猾,诡计多端,但他这次演说的态度之强硬,措辞之恶劣,使斯大林感到吃惊。

  丘吉尔在富尔顿的演说,奠定了“冷战”的开端。原来,丘吉尔首相卸职后,从1945 年底到1946 年初,在美国住了几十月,会见了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国务卿和其他政治活动家。通过这些会见和磋商,丘吉尔打算发表世界政策的演说,并且确定了演说的总方针。1946 年2 月10 日,丘吉尔和杜鲁门商量了演说的基本内容。接着,丘吉尔在佛罗里达州疗养地住了几星期,修改并完成了自己的讲稿。3 月5 日,他和杜鲁门一起去到密苏里州的富尔顿城,在威斯敏斯特学院发表了“著名”的“铁幕”演说,奠定了“冷战”的开端。

  他说:“美国此刻正高踞于世界权力的顶峰。对美国民主来说,这是一个庄严的时刻。拥有最大的力量,也就是对未来负有最大的责任。”②

  丘吉尔接着宣称:“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德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共产党第五纵队到处构成对基督教文明的日益严重的挑衅和危险..趁今天还为时未晚,我们在这里要考虑的是永久制止战争和尽速在一切国家为自由和民主创造条件的问题”。他极力鼓吹西方要加强军事实力来对付“共产主义的扩张”,强调说“现在需要的是作出解决问题的安排。拖得越久,就越困难,对我们的危险也就越大。”

  ③斯大林知道,丘吉尔的“铁幕”演说,不是孤立的个人谈话,也不仅代表英国的观点,而是和美国总统杜鲁门串通一起的向苏联的公开挑战。这位英国首相的演说态度强硬,火药味十足,令斯大林十分震惊。尽管在演说开始时,丘吉尔也给了斯大林好的评价,说过“我衷心地钦佩和感谢英勇的苏联人民和我的战友斯大林元帅”。但是,丘吉尔马上又警告说:在西方民主制度的上空笼罩着“红色的威胁”。丘吉尔说的“铁幕”,似乎接近实际情况。二战一结束,斯大林马上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减少同西方世界的接触。不管看到的是“铁”幕也罢,“制度”的幕也罢,“意识形态”的幕也罢,这个幕确实是降下来了。“三大国”中有一个成员是经常害怕那种“腐朽的资产阶级生活方式”的影响,而限制人们的思想交流。在苏联多年来思想封闭,人们关于西方只能知道苏斯洛夫式的人物认为需要知道的东西。两个世界之间的信息阻塞,造成了严重的误解、猜疑和对立。丘吉尔利用了这种误解和猜疑,要煽动起新的反苏反共的浪潮,这该怎么办呢?

  斯大林放下密电,长久地凝视着窗外。三月的夜空,清冷而阴暗,只有点点的寒星,闪闪如眨眼。春天,悄悄地降临到人间,但很快遭到了严寒的袭击。斯大林知道:丘吉尔的演说是一个信号,也是一次挑战,必须考虑应对的决策。于是,他走到桌旁,打电话给莫洛托夫,要他尽快地到他这里来。

  莫洛托夫来到以后,斯大林和他又交谈了足足一个钟头,也没有谈出好的办法来。④其实,当时无论是丘吉尔、杜鲁门,还是斯大林,他们虽然处心积虑、绞尽脑汁,但都没有清醒地意识到:他们都是自己时代的产物,权力很大但也有限,在以相互消灭对方相威胁的基础上建立新秩序的企图是徒劳的,根本就没有成功的可能。

  当时,斯大林的处境非常困难,苏联急需和平建设,极力避免卷入大战。那时,美国拥有威力巨大的原子弹,它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远远大于苏联。战争年代里,美国的工业潜力增长了50%,装备增长了3 倍,运输工具增长了6 倍,农业生产增长了36%,而苏联的情况却完全不同。成千上万的居民点变成了废墟。1946 年发生了可怕的饥荒,食品匮乏。在苏联西部有许多武装队伍在赶走了德军之后继续同苏维埃政权打游击战,硝烟弥漫。

  困难重重,西方又在露骨地挑衅,“冷战”在不断的升级,五角大楼又制定了对苏联进行核轰炸的计划。面对此情,斯大林继续采取慎重的政策,一方面不断加强军事实力,不惜一切力量抓紧研制原子弹;一方面竭力不刺激昔日的盟国。的确,他没有说过像毛泽东说过原子弹是“纸老虎”的话,但是他多次向人民说明,在可能发生的战争中,起决定作用的,仍然是人民群众。

  在两个阵营的搏斗中,当冷风冻结了政治家和将军们的理智以后,眼看“冷战”渐渐地向“热战”转化的时候,斯大林得到了中国革命的巨大支持。中国革命的胜利,打击了美国称霸世界的野心,改变了世界力量的对比和结构,也大大地改善了斯大林和苏联的处境。因此,斯大林非常关注中国革命形势的发展,每天一到办公室,先要取来《真理报》及有关报纸、材料,看看有关中国的消息报道、重要文章、内部材料。他特别注意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对中国革命的反应和动向。

  有一天,斯大林在苏联《真理报》上看到了丘吉尔在英国下院叫嚣,要求英国政府派两艘航空母舰去远东,“实行武力的报复”的消息,一时怒气难遏,忍不住将报纸朝桌上一掼,连连怒斥:“狂妄!真狂妄!”

  内心升腾的怒火和对中国人民革命的同情与关注,使他坐不住了。他用那微微颤抖的手,取出了那支特制的烟斗,慢慢地装上烟,点燃火,吸了一口,想用那烟草的气味,压住那升腾的怒火,然而下行;强烈的情感,把那些历史的画面,一个又一个地接连不断地推到了他的眼前。他仿佛看见了帝国主义的炮舰在中国内河上横行霸道,任意开炮;英法联军的铁蹄在神州大地上践踏,在中国的首都北京人烧圆明园,浓烟蔽日,烈焰冲天..

  不行!帝国主义横行无忌的日子过去了!悲惨的历史不能重演!斯大林狠狠地吸了一口烟,似乎又看见孙中山、陈独秀、李大钊、瞿秋白、李立三、毛泽东..等一个又一个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从血泊中奋起,带领人民革命,斗争、抗击帝国主义者的侵略、压迫、剥削。他们的斗争艰苦卓绝,虽然一次又一次地被镇压下去了,然而他们绝不屈服,从血泊中爬起来,掩埋好同伴的尸体,揩干净身上的血渍,带领人民又掀起更大规模的斗争。如今,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带领人民,坚持打人民解放战争,接连发动了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了美国武装的蒋介石国民党军一百多万,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大片国土,准备向江南进军。老牌帝国主义英国的四艘军舰在中国内河长江中开炮挑衅,中国人民解放军坚决开炮还击。英国前首相丘吉尔竟然要英国政府派航空母舰到远东去武力报复,这不是明目张胆地帝国主义侵略吗?这不是赤裸裸的帝国主义的炮舰政策吗?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人民能不对这种野蛮侵略还击吗?

  斯大林拿起《真理报》继续往下看。他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英勇还击,用强烈的炮火打得英国军舰弹痕累累,升起白旗,仓皇逃跑的时候,特别是当他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时,禁不住高兴地站了起来,连连称赞:“好!好!..真好!”

  斯大林觉得,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言人的声明,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表现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革命的英雄气概和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比仇恨,也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的豪迈精神。当时,他不知道这篇《声明》出自毛泽东的手笔,但他听米高扬从西柏坡返回莫斯科后汇报说:“毛泽东有远大的眼光,坚定的方向,高明的策略,是很了不起的领袖人物。”⑤现在看来,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越打越勇,真正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用不着他斯大林再在这方面做什么文章,因而,他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心里的怒火也渐渐地平熄了下来,在不知下党中变成了由衷的喜悦。

  斯大林是个伟大的哲学家,常常喜欢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观察和思考问题,他强调指出:“辩证法要求我们观察现象时不仅要从各个现象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方面去观察,而且要从它们的运动,它们的变化,它们的发展,它们的产生和衰亡方面去观察。”⑥在观察、思考了丘吉尔的狂言和英国军舰在中国的暴行之后,他的思绪自然地沿着他和丘吉尔的接触印象发展开来。

  斯大林和丘吉尔有过多次较量。他深感这位英国政治家聪明过人,诡计多端。斯大林说:“阁下忽视了人心的向背!”

  斯大林和丘吉尔,一个是当时世界共产主义运动的领袖,一个是当时世界反共的急先锋和打手;一个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家,一个是资产阶级的政治家:二人的思想政治观点几乎完全相反。然而,矛盾斗争,相反相成。“不是冤家不聚头”,“不打不成交”。在德国法西斯称霸全球,要灭亡英国和苏联的历史关头,他们居然多次握手联合,成了盟国盟友:而在二战胜利之后,他们又怎么反目为仇?值得深思。

  丘吉尔是英国的大政治家,英国保守党的著名领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他坚决反对法西斯,主张联合美国和苏联,结成反法西斯的统一战线。特别是希特勒法西斯威震西欧,英国孤军奋战的时期,丘吉尔勇敢坚定,为抗击法西斯奔走呼号。面对那黑云压城城欲摧的年代,丘吉尔取代了绥靖分子张伯伦,挑起了抗战的大旗,带领英国的海陆空军,义无反顾地与德国法西斯战斗。当他看到美丽的伦敦惨遭破坏,英国人倒在血泊中呻吟的时候,便大声疾呼:

  “即使伦敦化为灰烬,也比沦为德国奴隶强多少倍!”“不管付出多大牺牲,不管道路如何艰难,我们一定要战斗下去!胜利一定会到来!不获胜利誓不罢休!”

  斯大林敬佩英雄。每当谈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时,斯大林总是赞赏英国人民的英勇斗争,也很赞赏温斯顿・丘吉尔这位叱咤风云的英国政治家。他记得很清楚,1942 年8 月12 日晚上7 时,在克里姆林宫里,他第一次会见了丘吉尔。当时,出席会谈的只有斯大林、莫洛托夫、伏罗希洛夫、丘吉尔、哈里曼(美国总统代表)和英国大使。首次会谈只进行了四个小时。

  据丘吉尔的回忆录披露,会谈最初两小时的气氛“阴森而沉闷”。丘吉尔开门见山地把最棘手的第二战场问题提出来了。本来,按照1942 年6 月12 日苏英和苏美公布的关于苏英条约、苏美合作协定以及关于1942 年英美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的协议,英美部队应该在1942 年的8 月或9 月在西欧登陆,开辟第二战场。但是丘吉尔在这个问题上口是心非,花言巧语,千方百计地拖延开辟第二战场。因为1942 年,对反法西斯同盟国来说是最艰苦、最关键的一年。苏德战场仍是世界最大的反法西斯战场,苏联红军承受着400多万装备最精良的法西斯军队的进攻,斗争十分艰难。斯大林多次提出要英美两国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以减轻苏联战场的压力。但是,丘吉尔在有了苏联和美国两个强大的盟国之后,感到英国得救了,却又背信弃义,打起了渔人谋利的小算盘。他希望俄国人孤立地同德国人撕杀,打得你死我活,财尽力竭,然后英美出来收拾残局,坐收渔人之利。此计虽妙,也有风险。最大的风险是,如果苏联在短期得不到英美的军事援助,可能不愿单独对德作战,而同德国签订和约、退出战争。那么一来,英国又将被放在德国法西斯的炮口刀尖上,苦不堪言了。因此,丘吉尔虚伪地许诺在1942 年向苏联提供军援,井同意在1942 年内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但又千方百计地拖延,搪塞,不予兑现。在这次会谈中,丘吉尔转弯摸角他说明,英美两国政府认为,他们不能在9 月份开辟第二战场,但在积极准备,调兵遣将,预计在1943 年发动大规模的战役。

  斯大林阴沉着脸,虽没有打断丘吉尔的话,但不时地紧皱一下眉头,对这位英国首相面对危难耍滑头有点失望。他严肃地问:“是否法国海岸的任何一段都不能攻击?”

  丘吉尔取出了一张地图,指出除了真正横渡海峡以外,在任何地方作空军掩护都有困难。

  斯大林摇了摇头,脸色更加阴沉了。他单刀直入他说:“现在看来,你们是不能用大量的兵力来开辟第二战场,甚至也不愿意用6 个师登陆了?”

  丘吉尔连忙解释说:“我们能够用6 个师登陆,但这样的登陆有害无益,因为它会大大地妨碍明年计划实行的巨大战役。战争就是战争,不是开玩笑,如果惹起对任何人都没有好处的灾难,那就大愚蠢了。”

  斯大林眼睛里喷射出灼人的光芒,但还是用平静的口吻说:“很对不起!我的战争观与阁下的战争观不一样!不坚持正义,难获得民心;不准备冒险,就不能获得胜利。为什么你们这样害怕德军呢?!我真不明白。我的经验认为,军队必须在作战中流血。假如不使军队流血,就不了解军队的战斗力。”

  “那么,元帅阁下曾否问过自己,为什么希特勒在1940 年不打到英国去?当时希特勒正当力量全盛之时,而我们却只有两支经过训练的军队,200门大饱和50 辆坦克。”丘吉尔笑了笑,反唇相讥他说,“他没有来,这说明希特勒也怕进行这样的战役。横跨英吉利海峡并非一件容易的事!”⑦

  “不,不能这样类比。”斯大林进一步分析说,“阁下忽视了人心的向背!希特勒在英国登陆,将受到英国人民的抵抗;而英军在法国登陆,将受到法国人民的拥护。人心的向背,也是决定战争胜负的一个重要因素啊!”

  ⑧话不投机半句多!性格刚毅而又专断、粗暴的斯大林强压怒火,忍着性子,说到这里,取出他那待制的烟斗,用装烟的动作掩饰着不满的表情。

  会议厅里出现了令人窒息的沉默。

  斯大林吸了一口烟,才用缓和的口气说:“假如你们今年不能在法国登陆,我也无权强求;但我必须说,苏联政府不同意英国首相的论点。”

  为了打破僵局,丘吉尔笑了笑,换个话题,谈起了英国轰炸德国的经过。斯大林见丘吉尔谈得绘声绘色,表现了英国人民抗击法西斯的决心,也随即强调打击德国法西斯斗志的重要性。他说,苏联很重视对德国的轰炸,知道英国的空袭对抗击法西斯的巨大影响,但也明白,轰炸德国不能代替开辟第二战场。

  机智、狡猾的丘吉尔这时才提出了“火炬”作战计划。他说:“我要回过头来谈谈1942 年的第二战场问题,我是专门为这个问题而来的。我并不认为法国是进行这样一次战役的唯一地点,还有别的地点,因此,我们和美国人决定了一个‘火炬’计划。美国总统授权我来把这个计划秘密地告诉斯大林元帅..这个计划不迟于10 月30 日开始,但罗斯福总统和我都力争在10月7 日实行。”

  斯大林极感兴趣地听着,他虽然对英美推迟在法国北部登陆的计划不悦,但这时的气氛已好了许多。

  经过两次谈判,斯大林同意了英美在1942 年10 月问实行“火炬”作战计划,并于8 月14 日晚上在克里姆林宫设宴款侍丘吉尔一行。

  宴会约有40 人参加。斯大林和莫洛托夫诚挚而亲切地招待客人,举杯祝酒,气氛友好而热烈。斯大林经过译员帕夫洛夫的翻译,与丘吉尔边吃边谈。斯大林说:“若干年前,萧伯纳先生和阿斯特夫人来访问过,阿斯特夫人建议我邀请劳合・乔治先生访问莫斯科。我说,‘我们为什么要请他来?他是干涉我们的头子。’阿斯特夫人回答说,‘那是不确实的,是丘吉尔使他误入歧途的。’我说,‘不管怎么说,劳合・乔治是政府的领袖,属于左派,他应对这事负责。我们宁愿喜欢真敌人,而不喜欢假朋友。’阿斯特夫人说,“唉,丘吉尔这下完蛋了。’我说,‘我不能肯定就是这样。假如大难临头,英国人民或许还要求助于这匹老战马。’”⑨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建立了苏维埃工农政权,丘吉尔疯狂地煽动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把俄共布尔什维克称为“残暴的大猩猩”,并到处鼓吹“不能再让大猩猩掐死我们”。1919 年4 月,任陆军大臣兼空军大臣的丘吉尔千方百计地要首相劳合・乔治派军队对俄国进行武装干涉,给俄国苏维埃政权造成了重重困难。此刻,在宴会上,斯大林旁敲侧击,使丘吉尔有点尴尬。

  丘吉尔能言善辩,立刻插话说:“阿斯特夫人讲得很有意思。的确,我是干涉你们的最为活跃的人物,我不希望你有不同的想法。阁下,你已经宽恕我了吗?”⑩

  斯大林被丘吉尔的坦率诚挚逗笑了,幽默他说:“这一切都已经过去了。过去的事应该属于上帝!”(11)

  处在战争严峻关头的斯大林,为了争取这位暂时的盟友,争取战争的胜利,只好放弃意识形态的分歧,捐弃前嫌,用幽默的玩笑,掩饰过尖锐的政治对立,并且用“属于上帝”讨好对方,使宴会的气氛更融洽了。

  丘吉尔举行仪式,给斯大林赠“斯大林格勒之剑”。罗斯福看了看斯大林说,“真是一个钢铁铸成的人!”

  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家与家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往往有某种相似之处:为了一定的利益,有时候剑拔弩张、雷鸣电闪,乃至刀枪相向、兵戎相见;有时候又握手言欢,亲密无间,成了好朋友。

  斯大林经历了历史的巨变。他和丘吉尔的关系也很曲折复杂,经历了多次变化。上次谈判后,苏美英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盟国,共同战斗。如今,德意日法西斯投降了,二战胜利了,那是千百万人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啊!美英帝国主义长期侵略的亚洲人民觉醒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战争以排山倒海之势打到了长江边。当年曾派侵略军干涉十月革命的丘吉尔在莫斯科请求宽恕的声音言犹在耳,如今又要英国政府派航空母舰到中国去“实行武力的报复”,真是狗改不了吃屎,狼忘不了伤人,秉性难移啊!斯大林想到这里,几乎对丘吉尔啥之以鼻。然而,他一转身,有把剑,很快映入他的眼帘,使他不得不对自己的轻蔑重新进行审视。

  那是一把金光灿灿的宝剑。剑鞘上隽刻着两行秀美的字:“国王乔治四世将这件礼物赠送给斯大林格勒的市民――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们,这是英国人民的一片钦佩赞誉之心的表示..”(12)

  斯大林记得,那是在斯大林格勒大血战胜利之后,在那48 大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苦战之后,苏联人民的牺牲奋斗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1943 年11 月,在德黑兰的三国首脑会议期间,举行了一次向斯大林赠送“斯大林格勒之剑”的隆重仪式。

  据英国《泰晤士报》当年报道:“仪式十分激动人心。‘斯大林格勒之剑,是英王乔治四世和英国人民赠给斯大林格勒居民的礼品,由丘吉尔先生在德黑兰苏联大使馆交给斯大林元帅。”美国总统罗斯福和参加德黑兰代表会议工作的美国代表团,以及英国武装力量司令部的官员和政治顾问们的出席仪式,使这个举措具有更大的意义。

  仪式十分隆重。大厅的一面墙前,有一列由20 名英国士兵组成的仪仗队,由一名少校军官指挥。在队列前头,站立着一位手持闪闪发亮的宝剑的尉宫。该队列的对面是苏联仪仗队,都穿着黑色军靴,深蓝色马裤和草绿色军服。苏联仪仗队也是由一名少校指挥,在队列的最边上站着一名准备接剑的尉官。英国仪仗队一律持卡宾枪,苏联仪仗队则全部持苏式冲锋枪。

  在庄严的音乐声中,斯大林元帅和丘吉尔先生几乎同时从相对的两扇门外进入大厅。丘吉尔首相在大厅中央停住,身着皇家空军武装力量将官礼服,神态凝重;斯大林元帅的出现给人们留下了敏捷神速的印象,全场十分安静。斯大林在门口停留片刻,神情很激动。他和丘吉尔都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的意义,因而都在主动配合,认真行动。

  这时候,隔壁房间里的红军乐队奏响了《国际歌》和《上帝,拯救王国吧!》。斯大林元帅由莫洛托夫先生和伏罗希洛未元帅陪同慢步往前定去,迎接丘吉尔先生。在斯大林元帅之后,在大厅里出现的是美国总统罗斯福,他靠墙站着。

  当斯大林走近丘吉尔的时候,英国首相以清晰而庄严的声音宣布:

  “斯大林先生!我受国王陛下乔治四世的委托,将这支光荣的剑交给您,请转给斯大林格勒市。该剑的式样是国王陛下亲自审定同意的。剑身上写着:‘国王乔治四世将这件礼物赠给斯大林格勒的市民――具有钢铁般意志的人们,这是英国人民的一片钦佩赞誉之心的表示..’”(13)

  英国的尉官手持宝剑走近首相,将剑放在丘吉尔伸出的手上。首相把这件武器交给斯大林元帅。斯大林拿起剑,轻轻地吻了一下,又转交给伏罗希洛夫元帅。而伏罗希洛夫把礼品递给正步走上前接剑的俄国尉官。那尉官将锐利的宝剑举到齐眉的位置,并向后退,然后转身,又重新迈起庄严的队列步伐,走向自己的仪仗队。仪式隆重而简短,前后不到半个小时就结束了。但是在剑从大厅拿走之前,斯大林又从俄国军官手中将剑拿过来,并把它展示给罗斯福总统看。

  罗斯福看了看剑,又看了看斯大林,说道:“真是一个钢铁铸成的人!”

  (14)岁月的风云,湮没了许多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才三年,美国总统罗斯福早已作古;英国首相丘吉尔不顾人民的意愿,安于小成,不思改革,又狠劲地反苏反共,所以被人民抛弃了。斯大林拿着丘吉尔当年送给他的“斯大林格勒之剑”的复制品,沉思良久,对于丘吉尔这个反复无常的资产阶级政客,似乎渐渐地谅解了。

  为了不使美苏矛盾激化,公开对抗,斯大林对中国革命继续采取暧昧态度。

  在美国统治集团野心勃勃地要“领导世界”、称霸全球的时候,在“冷战”之风愈刮愈烈,“遏制”浪潮压得斯大林和苏联处境困难的关头,东方的睡狮猛醒了。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在三年多的时间内,摧枯拉朽,打得美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土崩瓦解,摇摇欲坠。世界力量的对比和结构改变了。美国、英国侵入中国的魔爪被斩断了,称霸世界的野心受到了严厉的打击。苏联的处境改善了。斯大林对于中国革命虽然也给予相当的支持和帮助,但是,为了不使美苏矛盾激化,公开对抗,他对国民党政权仍藕断丝连,暗中支持。

  1949 年3 月25 日,中共中央机关进驻北平之后,建国问题已迫在眉睫。而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之首的苏联的态度,是新中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关键。然而,在这个时候,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对中国革命仍然采取“走钢丝”的暧昧政策,暗中支持国民党政权,这表现在以下几件事上:

  一.1949 年初,李宗仁任临时总统期间,苏联驻华大使罗申又同刚任代总统的李宗仁起草了一份两国协定的草案,表示苏联要同国民党中国“真正合作”,苏联调停国共内战的三项条件,要国民党中国在未来的任何冲突中保持中立以及消除美国影响等(15)。这项协定未能实现,是因为美国政府认为李宗仁要求美国援助而同时又与莫斯科谈判消除美国影响,是“不可思议的”;而苏联政府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正在推翻国民党政府的最后关头,仍在谋求与国民党政府的“真正合作”,却是事实。

  二.1949 年4 月南京解放前夕,国民党政府要求各国驻南京的大使馆人员随他们迁往广州。各国大使馆――连英美等国的大使馆也不听国民党政府的话,原地坚持;而苏联大使罗申是唯一陪同国民党政府迁往广州的外交代表。

  三,更令人奇怪的,还有一件事。直至1949 年5 月,国民党在大陆大势已去的时候,苏联还和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政权谈判新疆的经商权问题,谈判为“延长合办中苏航空公司(‘哈阿线’)协定”问题。

  因此,毛泽东在1957 年4 月11 日的一次谈话中回顾说:直到1949 年,我们眼看就要过长江的时候,还有人阻止,据说千万不要过长江,过了就会引起美国出兵,中国就可能出“南北朝”。我们没有听他的。我们过了长江,美国没有出兵,中国也没有出现“南北朝”。如果我们听了他的话,中国倒真可能出现“南北朝”。

  话是这么说,当时,毛泽东还是十分尊重斯大林的,并且准备去和斯大林面谈。1949 年5 月初,中共中央决定派代表团秘密访苏,委托刘少奇、王稼祥、高岗着手进行各项准备工作。后来,毛泽东看到人民解放战争正在进行,国内百废待兴,新中国将要诞生,自己实难离开,便委托刘少奇代表自己率中共代表团前去莫斯科,与斯大林和苏共中央会谈,磋商和决定一些重大问题,并为毛泽东访苏作好准备。

  斯大林闻讯,非常高兴。

  注释:

  ①《凯南回忆录》(1925―1950)1969 年纽约版第583―598 页。②③摘自《战后世界历史长编》1946 年第2 卷:《西方和平演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战略策略手法》,湖北人民出版社1989 年12 月版第24―26 页。④参阅〔苏〕德・安・沃尔科戈诺夫著:《胜利与悲剧――斯大林政治肖像》,世界知识出版社1990 年8 月版第518―519 页。⑤参阅师哲回忆录:《在历史巨人身边》,中央文献出版社1991 年12月版第385 页。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1938 年9 月)见《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莫斯科外国文书籍出版局1951 年中文版第135 页。⑦⑧⑨⑩(11)解力夫著:《临危受命――丘吉尔》世界知识出版社1994年9 月版第310 页和第315 页。(12)(13)(14)参阅《斯大林格勒之剑》,伦敦《泰晤士报》50 年前的一则报道,载《中流》1995 年第三期第5 页。(15)见《美国与中国关系》上卷,中国现代史编辑委员会1957 年版第238 页。
hwjs011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