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lsgj066
lsgj066
lsgj066
lsgj066
lsgj066



第二节 战略准备






  从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到内战全面爆发,为军事决战的准备阶段。国民党蒋介石的内战方针是早已决定了的,并且从抗日战争后期开始就

  准备内战。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迫于国内外的政治压力,不得不与共产

  ① 《毛泽东选集》第1 卷,第225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45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67―1268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248 页。党进行和平谈判。然而,即使在和平谈判期间,国共两党之间的军事斗争也在断断续续地进行。可以说,在军事决战的准备阶段,国内外各种矛盾纵横交错,和平与内战两种可能并存,国民党与共产党之间处于边谈边打、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局面。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一方面高举和平、民主、团结的旗帜,力争取和平民主,避免内战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坚决的斗争,并且赢得了国内外舆论的广泛同情与支持;另一方面,也为对付国民党蒋介石可能发动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的准备,为后来彻底打败蒋介石奠定了基础。

  一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

  毛泽东明确指出:“在抗日时期,我军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主,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辅。在现在的内战时期,情况变了,作战方法也应改变,我军应以集中兵力打运动战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击战为辅。”①实现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战略转变,关键的问题是集结力量,建立起能够展开大规模作战的作战兵团。

  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构想,早在党的七大时就形成了。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毛泽东就提出要迅速地发展人民军队,不仅要建立“地方部队和地方兵团”,而且要建立“主力部队和主力兵团”②抗日战争结束时,即1945年8 月11 日,毛泽东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给各战区的电报中又强调指出:

  “各地应将我军大部迅速集中,脱离分散游击状态,分甲乙丙三等,组成团或旅或师,变成超地方性的正规兵团,集中行动,以便在解决敌伪时保证我军取得胜利。解决敌伪后,主力应迅速集结整训,提高战斗力,准备用于制止内战方面。”①毛泽东还要求,正规兵团的数量应占全部兵力的五分之三或三分之二;在集中主力组建正规兵团时,应保留和建立必要数量的地方部队和加强民兵建设。

  为了从组织上保证实现由游击战向运动战的战略转变,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若干军事区域作了新的划分,组建了能在较大范围内实施机动作战的野战兵团。1945 年10 月31 日,中共中央决定,进入东北的部队和东北抗日联军统一组成东北人民自治军,1946 年1 月改称东北民主联军,下辖10 个军区。在华北解放区,由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下辖5 个军区,并组建了津浦前线野战军。在苏皖地区,组建了华中军区,下辖8 个军分区,并组建了华中野战军。在华北解放区,组建了晋冀鲁豫军区和晋察冀军区,分别下辖4 个军区,并组建了晋冀鲁豫野战军和晋察冀第一、第二野战军。在陕甘宁和晋绥解放区,将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所辖区域,划分为陕甘宁和晋绥两个区域,在晋绥区建立晋绥军区,下辖3 个军区,并组建了晋绥野战军。在中原解放区,组建了中原军区,下辖3 个军区。至1946 年6 月,全国共建成三级军区34 个,军分区102 个,除东北民主联军外,还建成了6 支野战军和45个隶属于军区的独立师或旅,形成了以野战军为主体的与地方部队和民兵相结合的武装力量体系,从组织上实现了由分散打游击战为主到集中打运动战

  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99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3 卷,第1092 页。① 《毛泽东军事文选》第268 页。为主的战略转变。

  在部署从组织上整编人民军队的同时,毛泽东狠抓了群众性的练兵运动,并把练兵作为1946 年解放区工作的方针和三大任务之一。毛泽东明确指出:不论野战军、地方军,还是民兵,都应利用作战间隙着重练兵。“练兵项目,仍以提高射击、刺杀、投弹等项技术程度为主,提高战术程度为辅,特别着重干练习夜战。练兵方法,应开展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群众练兵运动。”②在开展军事练兵的同时,毛泽东还强调对部队进行加强集中统一,加强组织纪律性的政治教育,从政治上练兵。通过练兵,人民军队的政治素质、军事素质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适应了正规作战的要求,为迎战国民党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创造了条件。

  二“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

  抗日战争结束后,国民党蒋介石一方面与共产党谈判,以所谓政令军令必须统一为借口,妄图取消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另一方面,积极抢夺抗战的胜利果实,抢占战略要地,为全面发动内战准备条件。

  抗日战争结束时,全国的战略形势大致是:国民党军队雄居西南、西北各省;而共产党的军队则控制华北、华中。在长江以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虽有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比较分散、薄弱,容易被国民党军队所占领,尤其是江浙一带,更是蒋介石的必争之地。而在东北,自“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在那里没有一兵一卒,他要很快控制东北比较困难,并且要控制东北,势必先夺取共产党控制下的华北,因为华北是关内通向东北的必经之地。而共产党在东北较国民党有一定的优势。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和东北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期的艰苦卓绝的斗争,在那里不仅有一定群众基础,而且人民军队已控制了若干地区。共产党还在华北与东北的结合部创立了冀热辽根据地,这就有可能在东北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特别是东北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工业交迈发达,余粮较多,如果能在东北建成巩固的根据地,使华北与东北连成一片,对人民革命极为有利。

  针对全国的战略形势,国民党蒋介石的战略意图是:完全占领长江以南地区,着重夺取华北战略要地和交通线,以分割和压缩解放区,并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依据中苏条约对它有利的规定,占领全东北。从这一战略意图出发,蒋介石迅速将西南、西北地区的大量军队运往前线。1945 年8 月中旬以后,国民党军队沿平绥、同蒲、平汉、津浦等铁路,由西向东、由南向北,逐步向华北解放区推进,力图占领华北要地,打开进入东北的通道。

  此时,毛泽东正在重庆谈判,党中央的工作由刘少奇主持。刘少奇、朱德等中共中央领导人根据全国战略形势的变化,在电告毛泽东,并征得毛泽东的同意后,于1945 年9 月19 日提出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刘少奇在为中共中央起草的《中共中央关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部署》的指示中指出:“全国的战略方针是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只要我能控制东北及热察两省,并有全国各解放区及全国人民的配合斗争,即能保障中国人民的胜利。”①“向北发展”,就是“完全控制热察两省,发展东北并争取控

  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75 页。①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38 页。制东北,以便依靠东北和热察两省加强全国各解放区及国民党地区人民的斗争”②。“向南防御”,就是人民军队撤离广东、浙江、苏南、皖角、皖中、湖声、湖北、河南(不含豫北)等8 个解放区,新四军苏浙军区主力部队撤至苏皖边区和山东,新四军军部率二师、四师、七师大部分主力北移山东,这佯使8 个解放区的人民军队不致被国民党各个击破,同时,使华东解放区的兵力更加集中,以利于对付国民党军队的大举进攻。

  “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宗旨,就是集中力量控制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从战略上改变人民军队长期处于国民党军队四面包围的局面。国民党蒋介石也熟知东北是战略要地,充分了解中共力控东北的宗旨,因而也把主要矛头指向东北。国共两党之间展开了一场抢占东北的斗争。

  为了抢占东北,国民党蒋介石采取了许多措施。首先,收编伪满洲国军队,组成保安支队、保安总队,为它在东北占领地盘。其次,大量增兵华北,企图占领华北要地,从陆上打开东北的通道。再次,请求美国支持,美国用军舰、飞机将国民党5 个军运送到天津、北平、秦皇岛、青岛等地登陆,还出动美军海军陆战队5 万多人在塘沽、秦皇岛、青岛等地登陆,控制这些战略要地,以接应沿铁路向华北推进的国民党军队,并准备运兵东北。再其次,请求苏联红军延期撤离,以根据中苏条约的规定,确保对东北的占领。

  中国共产党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贯彻落实“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首先,9 月14 日,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奔赴东北开展工作,10 月31 日,又成立了以林彪为总司令的东北人民自治军总部,统一领导和指挥进入东北的所有部队。其次,派遣大量的训练有素的干部去东北开展工作,干部中有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20 人,其中还有4名中央政治局委员。再次,加强东北的自卫力量。早在8 月下旬,冀热辽军区李运昌部即遵照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示,以部分兵力分三路挺进热河和东北。中共中央正式确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后,立即调整兵力部署,先后派出11 万人的部队开赴东北,这些部队包括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恒所率领的山东主力部队6 万余人,新四军第三师师长黄克诚所率领的部队3.5 万人,等等。再其次,中共中央及时地关心、指导和支持东北局的工作,在热河、冀东一带调集重兵,掩护东北部队的战略展开;10 月28 日,中央又发出了《关于全力控制东北、拒止蒋军登陆着陆给东北局的指示》;11 月20 日,中共中央又给东北局发出指示,决定东北部队让出中长路沿线及大城市,将主要力量迅速转向东满、北满和西满建立巩固的基础,并加强热河、冀东的工作;12 月28 日,毛泽东起草了《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党内指示,强调指出:“我党现时在东北的任务,是在东满、北满、西满建立巩固的军事政治的根据地。”①“我党在东北的工作重心是群众工作”②,应“组织各种群众团体,建立党的核心,建立群众的武装和人民的政权,把群众斗争从经济斗争迅速提高到政治斗争,参加根据地建设。”①东北局根据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指示,将部队撤离锦州、沈阳等大城市,并派出大批干部深入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发动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和

  ② 《学习<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阅读文件选编》第337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79 页。②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80 页。① 《毛泽东选集》第4 卷,第1180 页。生产运动,建立地方武装和人民政权,很快在东满、北满、西满以及南满广大地区建立了根据地。东北局还根据毛泽东“迅速在西满、东满、北满划分军区和军分区,将军队划分为野战军和地方军”②的指示,将东北人民武装迅速扩大整编成21 个师(旅),并建立了锦热、辽宁、辽东、辽西、辽北、吉林、松江、三江、嫩江、北安等10 个军区。至1945 年底,东北人民军队总兵力已发展到28 万多人。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使大批部队迅速北移,争得了战略上的主动地位。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比蒋介石的军队提前3 个月进入东北,不仅赢得了发展的好时机,为控制热察两省和争取控制东北打下了可靠的基础,而且打破了国民党独占东北、南北夹击关内解放区的企图。在实现这个战略方针的过程中,中共中央又及时地将分散于江南的兵力集中到江北,不仅避免了被各个击破的危险,而且加强了华东和华北解放区的力量,巩固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基本阵地。这样,就形成了对付国民党全面内战的有利战略态势。历史证明,“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确实是一项正确的具有远见的重大战略方针。
lsgj066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