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Category: 毛泽东系列合集
lw2031
lw2031
lw2031
lw2031
lw2031



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思想与新时期干部队伍建设






  彭清华

  培养接班人问题,是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一系列战略思想和我们党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的伟大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进程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深入学习研究毛泽东关于培养造就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认真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新鲜经验,对于加强党的建设,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对于做好新时期的干部工作,从组织上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是很有意义的。

  一

  从我们党诞生之日起,干部工作就是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把培养接班人①的问题作为党的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并逐步形成较为系统的思想理论,是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以后,特别是从抗日战争开始的。这是毛泽东和以他为代表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对中国革命和建设,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一大贡献。

  毛泽东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从抗日战争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是毛泽东培养接班人思想的形成时期,工作重点是培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骨干,为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作干部准备。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战争步步升级。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领导人民抗战,挽救民族危亡,建立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中国共产党肩上。由于遵义会议前党的领导机关所犯的错误,革命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共产党员从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主力红军经过长征到达陕北时,只剩下3万多人。发展党的领导力量,壮大抗日骨干队伍,是党所面临的极其紧迫的任务。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是在一个几万万人的大民族中领导伟大革命斗争的党,没有多数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是不能完成其历史任务的。”②他提出:“我们党的组织要向全国发展,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要有几百个最好的群众领袖。..党依靠着这些人而联系党员和群众,依靠着这些人对于群众的坚强领导而达到打倒敌人之目的。”③在当时极为严酷的革命战争环境中,党把有计划地培养大批新干部,作为主要的战斗任务之一。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张闻天、陈云等党中央领导对此作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形成了一套较为系统的党的干部工作的战略思想。这一战略思想的确立和贯彻,推进了革命队伍的迅速发展壮大,到1949年,共产党员发展到400多万人,人民解放军发展到200多万人。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也为民主革命胜利以后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准备了充分的干部条件。

  第二个阶段,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是毛泽东培养接班人的思想进一步发展时期,工作重点转移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人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上来。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党所处的地位

  和面临的任务发生了重大变化。党成为执政党,党的主要任务由夺取政权转变为巩固政权,由开展武装斗争转变为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报告中,毛泽东满怀信心地宣告,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他号召党的干部必须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会管理城市和建设城市,用极大的努力去学习生产的技术和管理生产的方法。提出人民解放军既是战斗队,又是工作队,要把210万野战军看成一个巨大的干部学校。根据党中央的部署,大批军队干部转业到地方,成为新生革命政权的骨干力量;迅速有计划地训练了大批军事、政治、经济、党务、科技、文化教育等方面管理工作的干部,同时起用了一些爱国民主人士担任各级政府及重要部门的领导职务,选派了一批政治、文化素质较好的青年知识分子到苏联学习,很多同志回国后在各条战线发挥了重要作用。

  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初期,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分歧加剧,促使毛泽东从另一个角度考虑接班人的问题。他认为某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问题,根本原因是其领导集团背离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因此,他提出:“为了保证我们的党和国家不改变颜色,我们不仅需要正确的路线和政策,而且需要培养和造就千百万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他号召全党“要从上到下地、普遍地、经常不断地注意培养和造就革命事业的接班人。”④在实际工作中,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选拔一些有文化、有培养前途,但缺乏实际工作经验的干部,包括一些大学毕业生到基层任职锻炼,选调一些年纪较轻、政治素质较好,但文化较低的工农干部到大中专院校进修,提拔一批年轻干部参加省部级的领导班子等等。这些,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自觉地、有计划地培养接班人的一种积极尝试。直到今天,有些办法还被广泛采用。到“文化大革命”中,由于“左”的指导思想影响,在培养接班人问题上发也生了严重的错误,如把一大批久经考验对党和人民忠心耿耿的领导干部打成“走资派”,而把一些“头上长角、身上长刺”,造反起家的帮派分子作为新生力量提拔上来,从根本上混淆了政治是非;采取由领导指定接班人的做法,违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和群众路线的方法,给党的事业造成了严重的后果,其教训是值得认真记取的。

  二

  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思想非常丰富,概略地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接班人的意义:保证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毛泽东认为,对于领导者来说,主要责任是出主意,用干部两件事;对于一个政党来说呢?就是要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同时培养好能够实现党的政治路线的干部队伍。“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⑤他总是把党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紧密联系在一起,把培养接班人的问题同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同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十分警觉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他认为,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中国党的第三代、第四代人身上,要使帝国主义的图谋彻底破产,保证我们党和国家永远沿着马克思主义的正确道路前进,就必须抓好培养接班人的工作。这是关系我们党和国家命运生死存亡的极其重大的问题,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百年大计、千年大计、万年大计。毛泽东以无产阶级革命家

  对共产主义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远见卓识,十分重视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重视干部的思想教育,教育干部认真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树立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从思想上筑起防止和平演变的长城。在党的组织建设上,他特别提出干部队伍要做到老中青相结合,强调老干部对年轻干部的传帮带,使得党的事业和党的优良传统、作风能够代代相传。在党的八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欣慰地说:“我们有这么一套干部:有建党时期的,有北伐战争时期的,有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有抗日战争时期的,有解放战争时期的,有全国解放以后的,他们都是我们国家的宝贵财产。东欧一些国家不很稳,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没有这样一套干部。我们有在不同时期经过考验的这样一套干部,就可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联系到当今国际风云变化,我们能更加体会到党和毛泽东关于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战略思想的深远意义。

  (二)培养接班人的标准:德才兼备,又红又专。1964年,毛泽东提出了接班人的五项条件:1.是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2.全心全意为中国和世界的绝大多数人服务;3.能够团结绝大多数人一道工作;4.模范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5.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富于自我批评精神。这五条,是鉴于当时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经验教训提出来的,侧重政治方面的要求。但这并不表明毛泽东只讲德,不讲才。从他的一贯思想来看,是十分重视干部应当德才兼备的。早在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就提出培养“才德兼备的领导干部,”指出:“共产党的干部政策,应是以能否坚决地执行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和群众有密切的联系,有独立的工作能力,积极肯干,不谋私利为标准。”这里既讲了德的要求,也讲了才的要求。毛泽东历来提倡干部既要学习马克思主义,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又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业务技术,提高领导本领,努力做到又红又专。他还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是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这一教育方针的制定和贯彻,对于从基础教育抓起,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三)培养接班人的途径:在革命大风大浪中锻炼成长。毛泽东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观点,十分重视实践,认为实践是认识的源泉,人们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己的主观世界也得到改造,干部只有投身实践才能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⑥毛泽东指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接班人,是在群众斗争中产生的,是在革命大风大浪的锻炼中成长的。应当在长期的群众斗争中,考察和识别干部,挑选和培养接班人。”⑦他提倡坚持干部参加生产劳动的制度,认为“干部通过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同劳动人民保持最广泛的、经常的、密切的联系。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一件带根本性的大事。”⑧他反对干部脱离群众,脱离实际,高高在上,做官当老爷,指出,我们的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提醒干部正确使用手中的权力,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抑制剥削阶级腐朽思想的侵蚀,防止蜕化变质,毫不留情地同各种腐败现象作斗争,保持党的干部队伍的纯洁性。他提倡知识分子同工农群众相结合,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认为这是改造世界观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毛泽东也非常重视干部的理论学习和培训。在延安时期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党就创立了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和马列学院等培训干部的学校,毛泽东的《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刘少奇的《论共产党的修养》等,都是在这些学校所作的著名演讲。建国以后,省、地、县各级党委普遍建立了党校,干部的学习培训形成制度,这是我们党培养干部的一大特色。

  (四)培养接班人的政策:任人唯贤。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因此,毛泽东指出,共产党的干部路线,就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如何才能做到任人唯贤呢?从毛泽东讲到的这样一些观点中,我们可以得到启发:

  ――坚持公道正派的作风,反对任人唯亲,毛泽东认为,“任人唯贤”与“任人唯亲”是两条对立的干部路线,前者是正派的路线,后青是不正派的路线。在延安整风中,提出必须坚决反对宗派主义,包括山头主义、小团体主义、不团结等等,毛泽东还详细论述了如何处理好本地干部与外来干部、军队干部与地方干部、老干部与新干部、党员干部与党外干部的关系,告诫全党在用人上必须以党的利益为出发点,要搞五湖四海,不能搞小圈子。

  ――要走群众路线。毛泽东一贯认为群众是真正的英雄,必须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何项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二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

  ⑨他还说:干部工作好坏,应以群众反映如何为断。――用全面的、发展的观点看待干部,不仅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对犯错误的干部,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帮助他们改正错误,继续前进。

  ――关心、培养非党干部和知识分子干部。毛泽东指出,“不但要关心党的干部,还要关心非党的干部。党外存在着很多的人材,共产党不能把他们置之度外。”⑩他教育党员干部要善于和非党干部共事,真心诚意地帮助他们,用热烈的同志的态度对待他们,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毛泽东还十分重视知识分子的作用,指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文化不发达,所以对于知识分子觉得特别宝贵。..没有革命的知识分子,革命就不会胜利。”(11)在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八大一次会议上,毛泽东提出,要造就大批知识分子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他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中央委员会能有许多工程师和科学家。

  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思想贯穿于党在不同时期干部工作的路线、方针、政策之中,对党的干部工作产生了极其重大的影响,是毛泽东思想宝库的一个重要内容。

  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党历史上一次具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标志着我们国家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本着对社会主义事业高度负责的精神,认真总结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教训,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培养接班人的战略思想,使新时期的干部队伍建设出现了新的局面。

  (一)把培养接班人提上全党工作的重要日程。经过十年浩劫,党和国家百废待兴,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繁重任务。而此时干部队伍的状况是:随着揭批查工作的全面展开,一些“文化大革命”中提拔起来的帮派思想严重的干部被从领导班子调整下去;通过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一大批老干部重新走上领导岗位。但许多同志年事已高,难以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干部队伍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青黄不接的严重状况。邓小平、陈云、叶剑英、李先念等老一辈革命家多次强调,解决好干部队伍的交接班问题,是摆在全党面前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个问题不解决,或者解决得不好,共产主义事业在中国就有可能出现曲折。邓小平指出:“现在我们国家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不是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对不对,而是缺少一大批实现这个路线、方针的人才。”

  (12)他提出,老同志“第一位的任务,是帮助党组织正确地选择接班人。”(13)并指出,这项工作做不好,就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这项工作做好了,我们的事业完全有把握继续下去,我们的老干部就再一次为党、为人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陈云在党的十二大的讲话中指出,提拔中青年干部进入各级领导班子,不能只提拔几十个、几百个,必须成千上万地提拔。“只有这样,才能使各级领导班子中退出的大批老干部的工作都能有人接替;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有较大的选择余地,以便把班交给切实可靠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文化大革命’中提拔起来的那些兴风作浪分子在今后闹不起大乱子。”为培养选拔中青年干部,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不到4年时间共提拔了5万名年轻干部进县以上领导班子。1983年,党中央进一步提出建立干部队伍的“第三梯队”,只用2年多时间,全国就建立了一支省部级1000多人,地厅级2万多人,县处级14万多人的后备干部队伍,初步改变了干部队伍青黄不接的局面。大批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使各级领导班子年龄普遍降低,文化明显提高,专业知识结构有很大改善,更加朝气蓬勃,加快了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步伐。

  邓小平1992年春视察南方的谈话中指出:“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要注意下一代接班人的培养。”

  (14)邓小平的谈话,把培养接班人的意义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二)提出干部队伍“四化”方针,确立新时期的用人标准。这是我们党培养接班人战略思想一个有重大意义的发展。1980年,邓小平指出,“要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下,使我们的干部队伍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并且要逐步制定完善的干部制度来加以保证。提出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这三个条件,当然首先是要革命化,所以说要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前提。”

  (15)党的十二大把“四化”方针作为新时期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明确写入了党章。干部队伍“四化”方针与我们党长期坚持的德才兼备原则是什么关系呢?江泽民对此作了论述。他说:“我们党制定的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方针,是一个有科学涵义的、相互联系的完整方针,是德才兼备原则在新条件下的具体体现。”(16)“四化”方针为德才标准赋予了新的内涵,革命化是德,知识化、专业化是才。“四化”方针还突出了年轻化的要求,这对于保持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是有重要意义的。同时,“四化”方针既然称之为“化”,就不只是对单个人的具体要求,而是对整个干部队伍建设总的要求。全面掌握和正确贯彻这一方针,就能够不断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建设一支政治坚定,有专业文化知识和组织管理水平,年龄上形成梯次结构的干部队伍,而避免在选拔干部时片面地以年龄大小和学历高低取人的形而上学的做法。

  如何接照“四化”方针选拔德才兼备的人进班子,邓小平提出,要选人民公认是坚持改革开放路线并有政绩的人。这里提出了二条:一条是要群众公认,而不能少数人说了算,搞“长官意志”,体现了群众路线的观点;一条是有工作实绩,光说大话,做表面文章不行,体现了实践第一的观点。这两条,在选拔干部、培养接班人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

  (三)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创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条件。早在1979年,邓小平就指出:“我们要改革现行的干部工作制度,建立有利于提拔年轻干部的制度。”(17)他号召各级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这个问题上来个大转变,坚决解放思想,克服重重障碍,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大力培养、发现和破格使用优秀人才,坚决同一切压制和摧残人才的现象作斗争。”(18)10多年来,为解决年轻优秀人才的培养选拔问题,干部人事制度进行了一系列重大改革:

  ――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党的十二大通过的《党章》明确提出:“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是由民主选举产生的,或是由领导机关任命的,他们的职务不是终身的,都可以变动或解除。”1982年,中央作出了《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体制度的决定》。结合机构改革和领导班子调整,对各级领导干部的任职年龄界限作了原则规定。对一些重要领导职务实行任期制。大批老干部为党的事业,光荣退出领导岗位,为年轻干部的成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实行干部能上能下制度。初步建立和完善了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评议、罢免等制度,使干部职务能上能下方面开始有了实质性突破。

  ――完善干部选拔程序。1986年,中央发出通知,规定了选拔任用干部的四道程序:1.群众民主推荐;2.组织部门考察;3.党委集体讨论;4.报上级党组织批准。这四道程序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组织程序上消除了个人指定接班人的弊端。

  ――实行干部交流和岗位轮换制度。为使干部经受多方面的实际锻炼,扩大视野,增长才干,中央1990年作出了《关于党和国家机关领导干部交流制度的决定》,对干部交流的范围、原则、形式和要求作了明确规定。地区之间、上下之间、岗位之间的干部交流普遍展开,收到了良好效果。

  ――建立科学的干部分类管理体制。以《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的颁布为先导,党的机关、其他国家机关、各群众团体参照国家公务员制度,分别制定适合各自特点的人事管理制度,企业、事业单位则实行更加灵活多样的人事管理制度,从而彻底打破沿用已久的单一的干部管理模式,改变“一切以行政级别划线”、“官本位”的陋习,充分体现各类人员成长的不同规律,标志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入一个综合配套、科学规范的纵深发展阶段。

  除以上所列,干部人事制度还进行了其他许多方面的改革。这些改革措施的实行,使干部队伍逐步形成了正常的新老交替和选优汰劣机制,使培养选拔接班人的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的轨道。

  四

  能否解决好接班人问题,既是关系到党的盛衰兴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大问题,也是一个党政治上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在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政治、经济陷入严重困境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能够蓬勃发展,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党富有远见地培养造就了一支能够忠实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年富力强,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成功地解决了接班人的问题。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形成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这个领导集体在复杂艰难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沉着应付,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表现了很高的领导水平和很强的驾驭全局的能力。党的十四大,进一步实现了党的最高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邓小平1993年春节在上海视察时赞扬说:

  “实践证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工作做得是好的,是可以信任的。”

  我们党能够解决好接班人问题,首先是因为党制定了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这是最重要的政治前提。组织路线是为政治路线服务的,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历史经验证明:组织路线不对头,政治路线的实现缺乏组织保证;政治路线错了,组织路线必然出问题,接班人的问题不可能解决好。我们党确立的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基本路线,是一条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要选好接班人,首先必须深刻领会和全面贯彻这条基本路线,严格按照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选拔干部,认真考察干部对待党的基本路线的态度和在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中的实际表现。只有这样,才能把握住干部的本质和主流,避免出现片面性或者用人失察。

  我们党能够解决好接班人问题,还因为党在对待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过程中,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这是我们党成功地解决接班人问题最重要的思想基础。“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在如何对待毛泽东思想问题上,党坚决批判了“两个凡是”的错误,坚持完整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同时,坚决顶住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错误思潮,肯定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作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实事求是地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充分肯定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统一了全党思想。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提出了新的历史时明干部队伍建设的指导方针、基本原则和用人标准,特别是提出了党的制度建设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思想,使我们党在培养接班人的问题上实现了一个新的飞跃。

  培养接班人的问题,既是一个理论问题,又是一个实践问题。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造就了一代又一代治党治军治国的优秀人才。这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最深厚的土壤。应当看到,人才在实践中锻炼成长,与党组织有目标、有计划、有重点地对干部进行培养和训练是一致的。作为一个执政的无产阶级政党,这种培养训练对于高水平地造就领导人才是必不可少的。因此,要把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教育和选拔使用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

  我们党和国家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发展时期。培养接班人的工作,不仅要着眼于当前,更要着眼于长远。要在下世纪中叶实现“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现在起,我们就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紧培养跨世纪的接班人。

  (作者单位:中共中央组织部)

  注释

  ①“接班人”的概念,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提法。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前,通常称提拔“新人”或“年轻的新生力量”(列宁多采用此提法),我们党在建国前多称培养“新干部”;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开始采用培养“接班人”的提法。如斯大林在俄共(布)十二大提出“培养新的接班人”,我们党从60年代起,也采用培养“接班人”的提法。②⑤⑩《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2卷,第526页。③⑥《毛译东选集》第2版第1卷,第277页,第181页。④⑦引自《关于赫鲁晓夫的假共产主义及其在世界历史上的教训》。⑧引自《浙江省七个关于干部参加劳动的好材料》的批语。⑨(11)《毛泽东选集》第2版第3卷,第897页,第815页。(12)(13)(17)(18)《邓小平文选》(1975―1982年),第193页,第281页,第198页,第286页。(14)(15)《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0―381页,第320页。(16)《十三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册,第817页。
lw2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