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sbj080
sbj080
sbj080
sbj080
sbj080



访雷英夫―――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炮战






  雷英夫,河南孟津人, 1921年生。1938年8月到延安抗大学习,9月参加中国共产党。建国后历任周恩来总理的军事秘书、顾问,军委作战局副局长兼总参作战室主任,总参作战部处长、副部长,军委国防部发言人。

  30多年过去了,谈起金门炮击,雷老却记忆犹新,仿佛就像昨天的事情一样。他说:因为工作关系,我参加了这一作战的全过程,亲眼看见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军委首长组织指挥这一斗争的奥妙,大开眼界,大长了见识。

  访问人:雷老,您好。听说1958年我军炮击金门,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炮战,是毛主席周总理精心策划,亲自指挥的一场史无前例的大炮战,也可以说是毛泽东军事思想中的一曲绝妙之笔。同时,听说,您当时在毛主席周总理身边,参与了这场战争,对各方情况比较了解。因此我们想请您谈谈这场战争的情况。

  雷英夫:可以。但必须声明,我虽然参与了这场战争,做了一点具体的参谋工作,但由于水平太低,了解情况有限,特别是现在年老体弱,记忆力急剧衰退,故所谈情况和看法不一定准确妥当,敬请各位批评指正。1958年炮击金门时,我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作战部副部长兼周恩来总理的军事顾问,又是军委(国防部)的发言人,因为工作关系,参加了这一作战的全过程,又亲眼看见了毛主席、周总理等中央军委首长组织指挥这一斗争的奥妙,大开眼界,大长了见识。

  1958年8月23日到10月25日,我军对驻守金门的蒋军发动了一场持续近三个月的大炮战,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炮击金门”,又叫“8.23大炮战”。所谓“炮击”也好,“炮战”也好,都是一个概括的名称,并不完全准确,因为除了炮兵之外,空军、海军也都参加了战斗,并取得了光辉战果,但由于炮兵作战是主要形式,而且大家也叫惯了“炮击”“炮战”,故也就沿用了下来。照我看,这确实是一场震惊世界的大炮战,一场包括军事、政治、外交、宣传在内错综复杂奇妙无穷的大炮战,一场典型的斗智战争,也是党中央、毛主席得心应手运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挥战争的又一绝妙之笔。

  炮击金门的前前后后

  访问人:从这场战争的规模看,最激烈的是1958年8月23日至10月底,那么,这场战争是不是仅限于这三个月呢?

  雷英夫:按照历史情况,炮击金门并不始于1958年的8月23日,也不止于1958年的10月底,而始于1954年的9月3日,那时台湾国民党和美国政府正在商谈签订《美蒋共同防御条约》。为了打击美国的侵略政策,制止国民党蒋军对我东南沿海的袭扰,我福建前线炮兵部队奉命对金门蒋军发动了第一次大规模的炮战。在此之后,双方的炮战时有发生,有蒋军主动打的。也有我军主动打的。反正断断续续,炮声不停。1958年8月23日炮战后,到1979年元旦中美正式建交,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防部长徐向前下令停止对金门的一切炮战为止的21年中,双方也还有断断续续的炮战。1960年6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访问台湾,我军在他到达和离开时,也曾奉命发动过迎送瘟神大炮战。因此,炮击金门的时间,准确些说应该是包括从1954年9月3日到1979年元旦的整整25年。如果把1949年金门作战以后,金门地区不断发生的炮战计算在内,炮击金门的时间则应是30年,但在这20年或30年的炮战中,规模最大、最猛烈、最令人胆战心惊、最错综复杂的是1958年8月23日到10月25日这近3个月的大炮战。在此期间,我共大打发射万发炮弹以上的7次,中打发射千发炮弹以上的80多次,零星打炮一千多次。直打得金门岛上硝烟滚滚,天翻地覆,蒋军狼哭鬼嚎,连续呼救。直打得美帝国主义手忙脚乱,仓皇调兵遣将改变战略部署。直打得美帝国主义和蒋介石集团之间矛盾激化,公开争吵对骂不休。也打得赫鲁晓夫大国沙文主义者,慌慌张张,原形毕露。但全国人民和全世界被侵略被压迫的国家和人民却拍手称快,扬眉吐气。总之当时天下议论纷纷,金门和台湾海峡局势,成了当时国际局势的热点,也对后来台湾和台湾海峡局势的发展和中美关系的变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访问人:有人说炮击金门是我军主动打的,也有人说炮击金门是自卫性质。您怎么看?

  雷英夫:这两种说法都有道理,都有根据,那时我们和蒋介石集团仍处在战争状态,内战一直未停。既然战争未停,谁先打,谁后打,也就无关紧要了。正如周恩来总理1958年9月4日针对杜勒斯的声明所说的:“中国政府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也就是我国防部10月13日命令中所说的,“打不打,什么时候打,我们有自由权,要打就打,要停就停,外人无权过问。”

  正因为这场炮战是古今中外罕见的奇妙斗争,所以当时很多人不理解,甚至有些很高的人物还提出过一个疑问:“这叫什么战争,不懂,不懂。”我们说,这确实是一个创举,可以叫做20世纪50年代,中国共产党毛主席精心策划和指挥的一场奇妙的新式战争。这场斗争,在某些方面说确实带有戏剧性,是一场典型的斗智斗争。斗智的一方,是那样滞洒自如,要打就打,要停就停,要谈就谈,虚实并用,把一条又粗又长的绞索,套在了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的脖子上;斗智的另一方却是那样的惊慌失措,乱成一团,互相对骂。美帝国主义在国际舞台上像过街老鼠一样,人人喊打,狼狈不堪。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伤透了脑筋,据说他在华盛顿3天睡不成觉,说这实在是“在进行一场滑稽歌剧式的战争”,并作出了一个错误的战略判断,认为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海、空三军一齐出动的情况看,显然是解放台湾的前奏,不光是解放金门。因此,赶快从地中海、西太平洋、日本、菲律宾等地抽调兵力到台湾海峡,并宣布要把“斗牛士”导弹也调到台湾,对我进行战争威胁,摆出一副大打的架势,结果正好中了圈套。倒是中国人民和共产党的老对头蒋介石,还懂得一点其中的奥妙,因此,当他得到金门蒋军遭到猛烈炮击时,不仅没有惊慌失措,反而出乎众人意料之外,眉飞色舞地连声说“好!好!好!”炮声一响,他就有了向美国主子讨价还价的本钱,他就可以在中、美、台三角斗争中求生存,蒋介石的英文秘书沈剑虹在他《使美八年纪要》一书中说, 1958年美台共同防卫条约生效后第四年,中共8月间对金门实施持续猛烈炮轰,以试探《中美共同防卫条约》和《台湾决议案》的效能。当时国民党的“国防部长”俞大维后来对人说,8月23日大炮战之后,台湾海峡便不再有战争了,蒋军才得到了一个几十年安定的生存环境。

  本来解决台、澎、金、马,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我国人民和军队的神圣义务和既定方针。为此,建国以来,随着形势的发展,我们采取了各种措施,为实现这一方针进行了不懈的努力,政治上,我们一再声明,台湾是我国不可分割的神圣领土,解放台湾是我国的内政,不容别国干涉,国共之间可以实行第三次合作,一切“和为贵”,并连续派人和蒋介石集团进行暗中商谈。外交上,我们一再反对美帝国主义侵占中国的领土和干涉中国内政,希望中美进行会谈,解决美国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军,实行中美邦交正常化。军事上,继朝鲜停战和1954年日内瓦会议之后,我国又一再重申了一定要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的决心,至于用武力或和平方法解放台湾和沿海岛屿,那是可以商量的,时间迟一点早一点也是可以的。时至1958年,美国在全球更加横行霸道,积极推行“大规模报复战略”挑动战争和进行战争威胁,并于7月中旬公然派遣海军陆战队5000余人,侵入黎巴嫩,镇压中东人民的革命斗争,蒋介石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不仅和美国签订了《中美共同防卫条约》,宣布要把“斗牛士”导弹运到台湾,准备对中国大陆使用核武器,还不断派遣飞机轰炸福建、广东、浙江、上海等沿海城市,派军舰和小股匪特在沿海登陆袭扰并一再叫嚣要反攻大陆,宣布台、澎、金、马等地进入紧急战备状态,千方百计要制造紧张局势,挑起中美战争,他好混水摸鱼重返大陆。

  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支援中东人民的斗争,为了惩罚蒋介石集团的袭扰破坏,彻底摸清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战略企图,粉碎美帝国主义搞两个中国的阴谋,也回敬赫鲁晓夫集团控制中国的野心,党中央毛主席经过反复的考虑乃下定决心:炮击金门。

  炮击金门的军事部署

  访问人:炮击金门前,毛泽东和中央军委都作了哪些部署?准备的怎么样?

  雷英夫: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战略决心,7月中旬,国防部长彭德怀、总参谋长黄克诚在北京旃坛寺召开了军委作战会议,制定了炮击金门的具体实施方案。参加会议的有各总部、各军兵种和有关军区的负责人。经过反复研究确定:

  一、以福州军区为主,调集32个炮兵营,部署在厦门、莲河地区,打击大小金门的蒋军目标;以6个岸炮连,部署在莲河、围头、厦门一线,打击料罗湾的蒋军舰艇。

  二、以福州空军为主,先以2个歼击机团进驻连城、福州、龙田各机场;轰炸机、侦察机随后进驻樟树等地,以夺取东南沿海的制空权,并准许必要时轰作金门,但轰炸行动必须经毛主席中央军委批准。

  三、以东海舰队为主,除以歼击机掩护策应汕头、连城空军作战,并掩护三都沃海军基地外,另集中8个岸炮连,配合陆军打击大小金门,调5个鱼雷快艇大队、2个潜艇大队,1个高速炮艇中队,分别进入泉州、东山、三都沃等地,准备从海上打击蒋军的舰艇部队。

  以上各参战部队共火炮459门,舰艇80余艘,飞机200架,这些部队统于7月24日部署调整完毕。

  各部队得到炮击金门的预令后,欢欣若狂,纷纷发电报,打电话,写申请书,要求参战,希望早打、狠打。

  访问人:7月27日,毛泽东曾有一封信给彭德怀、黄克诚,提出“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这是怎么一回事?

  雷英夫:情况是这样,由于当时福建沿海遭受台风袭击,连续19天暴雨,道路泥泞不堪,冲毁桥梁43座,公路铁路塌方情况严重,部队阴雨中昼夜作业疲劳过度,病员骤增,空军、海军的部署尚未调整完毕,加上国际形势尚须看一看,于是毛泽东7月27日写信给彭德怀、黄克诚,信是这样说的,“睡不着觉,想了一下。打金门停止若干天似较适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势。彼方换防不打,不换防也不打。等彼方无理进攻,再行反攻。中东解决,要有时日,我们是有时间的,何必急呢?暂不打,总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这个主意,你们看如何?找几个同志议一议如何?……如彼来攻,等几天,考虑明白,再作攻击。以上种种是不是算得运筹帷幄之中,制敌于千里之外,我战则克,较有把握呢!不打无把握之仗的原则,必须坚持。如你同意,请将此信告叶飞,过细考虑一下,以其意见见告”。叶飞同志当即表示拥护。在克服了部队中的急躁情绪之后,毛主席于8月20日看准了各方形势,我各种准备工作均已完成之后,才决定立即对金门国民党军予以猛烈打击,把金门封锁起来,造成要解放金门的声势。

  根据毛主席党中央的决心,军委预定8月23日对金门蒋军进行第一次大规模炮击,着重打击敌人指挥机关,炮兵阵地、雷达阵地和停在料罗湾的蒋海军舰艇,要各参战部队加紧做好一切准备。8月23日上午,军委下达了“一级战备”的命令,下午,毛主席正式下达了当日(23日)下午五点半钟炮击金门的命令。

  炮击金门的指挥

  访问人:在炮击金门开始的这段时间里,毛泽东正在北戴河召集中央工作会议,所以有人说,这次炮击金门是毛泽东在北戴河坐阵直接决策和指挥的。这样说,准确吗?

  雷英夫:这样说基本上是对的,但只说了一半,还应该再补充一句,即炮击金门的筹划工作和最初阶段 (9月2日)以前的决策和指挥是毛主席在北戴河决定的,9月2日至1O月25日毛主席则是在北京决策和指挥的。当时的情况是,1958年7、8月,毛主席党中央正在北戴河开政治局扩大会议,炮击金门的重大决策也在北戴河决定,国防部长彭德怀,作战部长王尚荣和福州军区政委、炮击金门的前线指挥叶飞也赶到北戴河。遵照党中央毛主席的指示布置炮击金门的具体指挥。8月底中央会议结束,与会同志都返回原单位,叶飞同志也回福建。8月30日总参谋长黄克诚、外交部乔冠华和我奉召到北戴河开会,研究和决定有关炮击、领海线划分等问题。会后,9月2日毛主席、周总理及彭德怀、陈毅、黄克诚等都返回北京。炮击金门的事也就在北京进行策划和指挥,直至10月25日。

  访问人:这么大的一场错综复杂的战役,如果没有一个效率很高的组织系统,上情不能下达,下情不能上传,恐怕很难取得那么大的成绩。我们的具体指挥和组织实施怎么样?

  雷英夫:情况确实是这样,实践证明我们的组织指挥机构很精干、效率是很高的。

  由于炮击金门的情况错综复杂,中央的重大决策照例是在毛主席、中央政治局常委之下,由周恩来总理召开国防外交方面负责人的联席会议办理。参加联席会议的通常是周恩来、彭德怀、陈毅、张闻天、黄克诚、章汉夫、王尚荣、乔冠华和我。涉及到某一具体问题时,如要起草重要新闻、公报、声明稿时,就临时请吴冷西、姚臻、田家英等人参加。所以炮击金门作战中第二阶段、第三阶段的重大决策,例如反对美帝护航,对金门岛封而不死,打而不登;保留金门在蒋介石集团手里,以及国防部长一告、再告台湾同胞书;提出国共两党和为贵等重大决策,都是毛主席周总理在北京决定的。

  联席会议一遇到重要情况和问题,需要研究商量对策时即开会。然后把对情况的分析,准备采取的措施,或用电话向毛主席汇报请示,或将起草好的电报、文件、新闻稿子送毛主席党中央常委(毛、刘、朱、陈、邓等)审阅批准后,即分别用军委、总参、外交部、新华社的名义发出。一般是由总理当场签发或电话告有关部门处理,各单位所收到的重要情报也随时向周总理和联席会议报告。这是一个工作效率极高的指挥机构。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边境自卫反击作战、边海防斗争的重要时刻,都是采用这个办法进行领导指挥的,这是我党的一个好传统。福建前线的战场指挥则是由叶飞、韩先楚、刘培善、张翼翔等同志组织的前方指挥部在厦门进行的。

  炮击金门的三个阶段

  访问人:您能具体地谈谈这场炮击大战的实际进行过程吗?蕾英夫:可以。炮击金门之战,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8月23日到9月2日。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摧毁金门蒋军的重要军事目标,严密封锁大小金门,牵制调动美国的兵力,造成美国的错觉。为此,第一天8月23日我发射炮弹3万余发、当即击毙敌金门防卫司令部中将副司令三人,击伤蒋帮国防部长俞大维和中将参谋长一人,击毙美军顾问二人,岛上蒋军死伤6百余人,所有炮兵阵地、雷达阵地、通讯设施均受到严重破坏,岛上蒋军叫苦连天,不断呼救。第二天我又发射2万余发,将妄图还击的敌人炮兵打得偃旗息鼓,不敢还手,打得停在料罗湾的17艘运输舰艇纷纷外逃。这时我鱼雷快艇部队突然出动,当即击沉、击伤敌运输舰各一艘,打得敌人胆战心惊。8月26日为了严密封锁大小金门、大担、二担,使敌舰船不能海运,飞机不能空投,军委下令增调远射程火炮二个团,加强封锁料罗湾的火力,切断金门敌人的一切补给。敌虽想尽各种方法抢运,但在我军的严密封锁下,从8月23日到9月2日,敌人的运输量不及平时的5%。

  访问人:在这个阶段,前方将士功不可没,正是他们坚决地贯彻执行了毛主席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浴血奋战,才取得了这么大战果。我们的统帅部还做了什么部署?

  雷英夫:8月30日接到同总理从北戴河打来的电话,通知黄总长、乔冠华和我到北戴河开会。我们到后,在毛主席住处开了两次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刘主席、周总理、彭总、张闻天、黄克诚、乔冠华和我。研究领海线问题时还临时扩大了外交部的刘泽荣等两个老法律顾问列席会议。

  在毛主席召集的两次会议中,主要解决了三个问题:一、审查批发了我们代中央军委起草的电报稿,认为此通报很及时,很必要,写得很好。二、确定了中国领海线为十二海里的建议,并决定9月4日公布,但对外不公布十二海里的具体划法,以利对美斗争。三、听取了炮击金门的情况,对下一步炮击金门作出了指示。主要是把大打、中打、小打结合起来,有时打,有时可以不打,打打停停,停停打打,不要千篇一律。

  研究领海宽度时,毛主席周总理很有兴趣地听了刘泽荣等两个法律顾问的意见,他们按照海牙会议的文件和美英等许多国的领海线都是3海里的情况,主张我国的领海线也应定为3海里,不宜定为12海里,以免引起国际纠纷。这两个老专家虽然思想比较古板,但对国际法比较熟悉,又敢在毛主席、周总理面前充分申述自己的意见,深得毛主席周总理的喜爱。毛主席说他就喜欢这些人的书呆子气。总理说他们提出不同意见,对我们决策有好处,可以比较,而这两个老头又深为毛主席、周总理亲自接见他们,让他们在会上充分阐述自己的意见而感到荣耀和自豪。刘泽荣为此兴奋得一夜未眠,说他这一辈子最荣耀的有两件事,一是亲眼看见过列宁,二是这次参与毛主席党中央关于划定领海线的决策会议。

  根据主席、总理的指示,彭总又找黄克诚总长和我到他的住处,具体地研究了一下继续炮击的方案和军事上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如部署调整、炮弹供应、军事订货等等。

  访问人:大炮一响,美蒋方面有什么反应和动向?

  雷英夫:炮击金门一开始,台湾蒋介石即根据《美蒋共同防御条约》要美国和蒋军一道袭击福建、广东、浙江沿海的城市、机场、码头、炮兵阵地,并施行登陆,想拖美国下水,扩大战争为中美大战。美国从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出发,不同意蒋方的要求,反对蒋方的袭拢登陆计划,双方发生争吵,最后美国答应蒋军防守金门,并予以护航。于是9月4日杜勒斯代表美国政府声明,一方面说美国将通过谈判解决问题,一方面又说美国军队将负责保护金门、马祖并宣称不承认中国领海 12海里的规定。针对美国杜勒斯的声明,周恩来总理兼外交部长立即发表声明“中国政府有权对盘踞在沿海岛屿的蒋介石部队给予坚决的打击和采取必要的军事行动,任何外来干涉都是侵犯中国主权的罪恶行为。美国政符如果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和干涉,把战争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必须承担由此而产生的一切严重后果”。同时指示王炳南在中美大使级会谈中坚持中美之间只存在美军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军问题,不存在停火问题。指出美国只谈停火问题是干涉中国内政的阴谋。在我国政府宣布中国领海宽度为12海里,并宣布自9月4日起外国军用船舶和飞机,未经中国政府许可不得进入中国领海及其领空的同时,军委则下令福建前线停止炮击3天,以观察各方动态。

  9月7日蒋介石集团海军副司令黎玉玺及美国顾问率2艘运输舰、5艘作战舰艇,在美国2艘巡洋舰、5艘驱逐舰的护航下,驶进金门海域, 14时45分到19时美国四艘军舰侵入金门厦门领海以内活动。中国外交部当即向美国提出警告,党中央毛主席指示以打击蒋军的形式,反对美舰护航。当晚24时,军委决定9月8日对金门再进行一次惩罚打击,主要是侦察一下美国的护航程度。

  访问人:这时我们对美国人恐怕还不摸底,对他们叫嚷的要打大仗,打大规模报复战争,毛泽东和党中央是怎么考虑的?

  雷英夫:有这个问题,这时美国的意图是真是假,几分是吓唬,几分是真的?换句话说,在台湾海峡,美国究竟是攻势战略,还是守势战略,我们要摸个底,不然,军事、政治、经济上也不好安排,打糊涂仗是不行的。具体讲在美军护航或侵入我领海线后,我们打不打美舰!美舰向我开火我还不还击?即成了最关紧要的重大政策问题了,稍一不慎或某一门炮稍微打偏了,就有引起中美战争或麻烦的危险。为此,9月8日上午毛主席在中南海勤政殿又专门召开了一次会议,参加的有毛泽东、周恩来、陈毅、张闻天、黄克诚、乔冠华和我。会议先要我汇报了美蒋护航编队的编成、活动情况和我军炮击后美国可能的反应,然后经过认真讨论,确定“炮击金门照打不误”,“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即使美舰向我开火,也不还击”的方针。于是,9月8日中午12时43分到18时,我军42个炮兵营,连同所有海岸炮兵对料罗湾蒋军舰艇及金门的重要军用目标进行第三次大规模炮击,发射炮弹2万余发。蒋军运输舰一艘起火沉没,一艘外逃。美国护航的军舰,见势不好仓皇逃至料罗湾12海里以外,徘徊观望,未敢发射一炮,美国纸老虎顿现原形。

  但美国仍不甘心,为了维护面子,9月10日杜勒斯又大施战争威胁,说什么“国会联合决议,授权总统使用美国武装部队,确保和保护像金门马祖等有关阵地”。从本土、地中海、日本、冲绳、菲律宾等地抽调第六舰队加强到台湾海峡第七舰队并将原子武器“斗牛士”运到台湾对我搞战争边缘政策。9月11日美国4艘军舰再次掩护蒋军11艘运输、作战舰艇驶向金门海域,意在对我再次施加压力。于是我又以40个炮兵营,6个岸炮连对料罗湾蒋舰和金门重要军事目标进行第四次大规模炮击,发射炮弹二万五千发,侵入我领海的美舰和9月8日一样,在我军猛烈炮击下,连忙逃入公海。这些行动充分说明,美国虽然在台湾海峡摆出了大打的架势,口口声声对我进行战争恐吓,但它不敢挑起中美大战,它虽然口头上不承认我国 12海里领海线,实际上又不敢不遵守12海里领海线的规定。因此,美国虽然答应给蒋军护航,但一遇危险就丢下蒋舰逃之大吉,这又引起了美蒋的争吵叫骂。使美国在全世界面前大丢其人。

  访问人:从这以后,就是炮击金门的第二个阶段了?

  雷英夫:是这样,经过4次大规模炮击、 83次中打和无数零炮射击,到9月底10月初,金门被我全面封锁,蒋军不顾一切的运输增援计划、美国的护航和战争威胁活动,都一一宣告破产。这是炮击金门的第二阶段。这时美国借机进一步逼迫蒋介石集团放弃金门马祖,杜勒斯公开声明,说什么蒋介石在金门马祖等福建沿海岛上驻扎军队,是“愚蠢的”,“不明智的”,也是“不谨慎的”。蒋介石对此极为恼火,马上公开声明说他对杜勒斯的声明“无接受的义务”,“若至紧急关头,台决独立作战”。这样美蒋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和表面化。

  这里还有个重要插曲需要交代一下,即8月23日我一炮击金门,前苏联赫鲁晓夫就急急忙忙派他的外交部长葛罗米柯秘密跑到中国来,一方面责问我们打炮之前为什么不通知他们!一方面又建议成立中苏联合舰队,共同防卫中国的沿海。显然,这是干涉中国内政和妄图控制中国,把中国变成他人附属国的阴谋,当即遭到我党中央的坚决反对,我党中央还告诉他,我们打炮之前曾通知了苏联派在我总参谋部的顾问,为什么说我们没有通知呢!这个插曲充分说明我们炮击金门,不仅打痛了美帝国主义,惩罚了蒋介石集团,而且也暴露了前苏联赫鲁晓夫集团的大国沙文主义。当然,我们当时的主要矛头是对准美帝国主义和蒋集团的。

  访问人: 10月6日,毛泽东起草的《告台湾同胞书》的发表,是不是标志着炮击金门第三阶段的开始?

  雷英夫:第三阶段从10月6日到10月25日。针对着美蒋矛盾的激化,党中央毛主席马上改变策略,把原定封死金门,逼蒋撤退或打到一定程度相机登陆解放金门的方针,改为对金门采取“封而不死,打而不登”“保留金、马在蒋军手中”的方针,也就是联合蒋介石集团和美帝国主义斗争,扩大美蒋矛盾的方针。为此,毛主席党中央以国防部长彭德怀的名义,在 10月6日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宣布我们都是中国人,三十六计和为上计,炮击金门是惩罚性质。台澎金马是中国领土,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没有两个中国,这两点蒋介石的文告中都是同意了的,证明美帝国主义是我们的共同敌人,建议用谈判的方式来解决中国内部的争端,和为贵。因此,下令福建前线从10月6日起停止炮击一周,以利蒋方充分自由的运输供应品,但以没有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这是炮击金门之战的转折点。

  美国一看到彭总的文告,马上宣布自10月8日起停止护航,实际上是乖乖地接受了彭总的命令。蒋介石对美国停止护航的决定更加不满,为了向美国闹独立性,蒋介石乘10月10日国民党国庆节的机会,要蒋空军起飞44批, 182架次,到大陆上空进行示威性袭扰。我空军立即起飞,大败蒋家空军,击落蒋机3架,又一次严重打击了美蒋的气焰。

  10月13日,根据形势的变化,我们又发表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命令》。宣布从10月13日起,炮击金门再停两个星期,以便观察敌方动态,并使金门军民能够得到充分补给,长期固守。如台湾不和谈,打是免不了的。我们有自由权,要打就打,要停就停。完成祖国统一,这是我们中国人的神圣任务,外人无权过问,同时郑重宣布“金门海域,美国人不得护航,如有护航,立即开炮”。

  彭总的《告台湾同胞书》和国防部命令一发表,炮击金门即进入了新阶段。为了贯彻党中央毛主席的新方针, 10月17日晚总理召集彭总、陈总、黄老、张闻夭、刘亚楼、乔冠华、王尚荣和我开会,详细地分析了形势和各方面的评论,进一步研究了以后炮击中的一些具体措施,并根据毛主席的指示,要我第二天乘飞机到福建前线,向叶飞、韩先楚、刘培善等负责同志进行传达解释。

  当我到达连城机场,乘车赶往厦门时,一过樟州就听到了猛烈的炮声。到达厦门后,我当即向当时在厦门指挥炮击金门作战的刘培善 (福州军区副政委)、张翼翔 (福州军区副司令)、石一宸(福州军区副参谋长)、陈锐霆 (军委炮兵副司令)等负责同志进行了传达,然后又赶往福州,向叶飞、韩先楚同志进行了传达,并看望了海军、空军和炮兵等部队。大家一致拥护毛主席中央军委的决定和指示。

  10月24日我接到黄克诚总参谋长的长途电话,告我毛主席起草的以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再告台湾同胞书》明日即行广播,希望转告大家好好学习,切实领会精神,坚持贯彻执行。 《再告》的主要精神就是告诉台湾蒋介石集团说:我们完全明白,你们绝大多数都是爱国的,甘心做美国人奴隶的只有极少数。中国人的事只能由我们中国人自己解决。一时难于解决,可以从长商议。要化敌为友,此其时矣。一切爱国者都有出路,不要怕什么帝国主义者。我们两党间的事情很好办,我已命令福建前线逢双日不打,以利你们长期固守,但仍以不引进美国人护航为条件。如有护航不在此例。

  至此,炮击金门的高潮即告一段落,以后炮击金门即转入象征性的零炮或小打,在这个阶段里,除1960年9月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到台湾访问时,我又进行了迎送炮击外,其他时间都是象征性的零炮射击。1961年8月毛主席、周总理和中央军委为了稳定台湾海峡的局势,决定不再炮击金门,只打些宣传单。1979年中美建交,美国宣布与台湾蒋邦断交并撤军,于是国防部长徐向前发表声明,“停止对金门的一切炮击”。

  总计从1958年8月23日到10月底炮击金门的高潮时期,我共进行大规模炮击七次,即8月23日、24日、9月8日、11日、13日、10月20日、25日,每次炮击发射炮弹都在万发以上,最多时3万余发,空战13次,海战3次,击落击伤蒋机34架,击沉击伤蒋军舰船27艘,击毙蒋军中将副司令以下7000余人。

  炮击金门的七大收获

  访问人:炮击金门,已经过去35年了,作为那场战争的亲身经历者,您有何感想和体会。

  雷英夫:炮击金门之战,打得痛快,打得奥妙,是一次光辉的胜利。我觉得它的主要的收获有七个方面:

  一、打乱了美军的战略部署,牵制了美军,有力地支援了中东人民的反侵略斗争。我炮击金门一开始,美国不仅无法从台湾海峡抽调兵力增援中东,反而急急忙忙把地中海第六舰队的一半舰只调到台湾海峡,并从本土、日本、菲律宾抽调兵力加强第七舰队。据不完全的统计,到9月初,美在台湾海峡集中的兵力计有飞机430架,舰艇630艘。

  二、惩罚了蒋介石集团。使他们懂得,不和大陆和谈,想用武力长期割据和袭扰大陆的政策,是非挨打不可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要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要怎么打,就怎么打,这是我国的内政,外人不得干涉。但对蒋介石坚守金马,反对美国搞“两个中国”的立场是赞赏的。说明蒋介石还有些民族气节,这就为台湾的和平统一大业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摸清了美帝国主义想长期侵占台湾和台湾海峡,千方百计搞“两个中国”的底,用杜勒斯的话说,台湾是美国战略上永不陷落的航空母舰。因此,它既不愿从台湾和台湾海峡撤兵,也不愿给蒋介石守金门马祖以护航,更不敢出兵侵犯大陆。这就是说它在台湾海峡的战略是守势,而不是攻势,再次证明美国的战争叫嚣,甚至把“斗牛士”导弹运到台湾,完全是战争恐吓政策。

  四、打出了我国我军的威风,这场战争的胜利再次表明,在胜利了的中国人民面前,什么美帝国主义的战争威胁,什么赫鲁晓夫的阻挠,控制干涉,都是不行的。说我军炮击蒋军指挥部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准确性,海军空军作战大胜等事实,又一次证明我军是不可战胜的。兵是精兵,将是良将,指到哪里打到哪里,要打就打,要停就停,毫不含糊。

  五、告诉中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中国的大陆虽然已经解放,但仍然是被侵略被欺侮的国家,大陆和蒋介石集团大的战争虽已结束,但内战并未停止。因此大家要齐心协力,安不忘危,为统一祖国的大业,为祖国的独立、自由、繁荣富强而努力战斗。同时炮击金门也是一次非常实际的练兵活动,对炮兵、步兵、空军、海军和地方上的支前工作都是一次最逼真的实战锻炼。对于部是一次最实际的教育。这里还有一个问题,值得交代一下,即自我公布了领海线12海里及我们对美机美舰侵入我领海的行为,都提出了抗议,一次、二次、十次、百次、……有些人不懂此事的奥妙,说老是抗议,不带劲,不管用,是放空炮。毛主席说:“我们对抗议就是有兴趣,第一它可以告诉人们,我们是一个独立了的大国,但美国还是天天在侵略我们,我们天天被侵略。”

  第二我们对美国侵略行动的抗议,不是一次二次,也不是十次、百次,而是几百次,上千次,说明我们对他们的无理行动实在是忍了又忍,世界上哪有这样的先例呢?因此全国人民怎能不发愤图强,誓雪国耻呢!

  六、确立了中国领海12海里的规定,为进一步有效地保卫祖国的领海领空护航护渔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七、毛主席亲自起草并用国防部长彭德怀名义发表的10月6日《告台湾同胞书》和10月25旧《再告台湾同胞书》是两篇绝妙的历史文献,立场鲜明,方针明确,策略灵活,气势磅礴,文字生动,逻辑性很强,很有说服力和吸引力,是永远载诸史册的光辉文献。本来10月13日毛主席还写了一个《再告》稿子,这个稿子也准备用彭德怀名义发表的,是10月6日《告台湾同胞书》的续篇,是用驳斥各种奇谈怪论的方法,劝蒋介石集团进行和谈,不要上美国人的当,最后被人抛入大海里去,并表扬蒋介石处理孙立人案件、胡适案件、“5・ 20”台湾人民砸烂美国大领事馆案件,都做得对,做得好!鼓励蒋介石集团坚决和美帝国主义分离开,跟伟大祖国靠拢。因为自从美国占领台湾以来,形势已经变了,美帝国主义成了我们共同的敌人,国民党已经不是我们的主要敌人,国共双方可以化敌为友。并说我们决定自即日起停止炮击70天,到时有必要,还可能延长,等等。后来主席总理考虑到杜勒斯10月20日要到台湾,各方情况错综复杂,以再看看为好,故未发表。这篇文告和10月6日的一篇, 10月25日的一篇,加上10月中旬国防部的命令,共4篇,是不可分割的姐妹篇,都是毛泽东著作中的精品。

  1993年3月18日于北京
sbj080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