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xqx197
xqx197
xqx197
xqx197
xqx197



毛泽东超常思维艺术例谈






  所谓超常思维,是一种打乱习惯的思维模式,冲破常规、寻求变异的思维。它包括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侧向思维等。它的特点就是科学性、进攻性和创新性。如果能把这种思维的流程用文字表达出来,那么作为读者,一开始往往感到百思不得其解,中间往往感到妙趣横生,最后感到茅塞顿开,从而受益匪浅。毛泽东善用这种思维方法,因为它能产生令人振奋的思维艺术效果,从而在人们思索之后,解决一个个严肃的社会、人生等问题。下举二例:

  一、“对牛弹琴”

  这一成语本《庄子?齐物论》“非所明而明之,故以坚白之昧终”,郭象注:“是犹对牛鼓簧耳,彼竟不明,故已之道术终于昧然也。”宋惟白集《建中靖国续灯录》卷二十二《汝能禅师》:“对牛弹琴,不入牛耳。”甫朝梁代僧佑《弘明集?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从以上三段文字来看,“对牛弹琴”这一成语,都是比喻对不能理解的人白费口舌、力气。有讥笑和看不起听话人的意思。这种解释已约定俗成。可是,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中说:“许多人常常以为自己写的讲的人家都看得很懂,听得很懂,其实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因为他写的和讲的是党八股,人家哪里会懂呢?‘对牛弹琴,这句活,含有讥笑对象的意思。如果我们除去这个意思,放进尊重对象的意思去,那就只剩下讥笑弹琴者这个意思了。”

  在这里,毛泽东以超常的思维,一反过去对这一成语的习惯理解,进行翻新和“倒置”,赋予这成语以全新的含义。不仅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而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毛泽东为我们勾画出一位“无的放矢,不看对象”的宣传者的形象,他目无群众,眼睛朝天,既不管群众听懂听不懂,也不管群众欢迎不欢迎,却一个劲地在那里讲演。明明是人民群众非常厌恶的“老鸦声调”,他却自鸣得意“哇哇地叫”个没完没了。通过成语翻新,毛泽东也深入浅出他讲了一个重要道理: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写文章做演说必须要有针对性,必须看读者和听众,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宣传的目的。而党八股却“无的放矢,不看对象”地“乱讲一顿”,其思想根源在于没有群众观点,改正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进行调查研究,向人民群众学习。

  二、“反其意而用之”

  毛泽东在他的《卜算子・咏梅》词的题目之下有一小序:“读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请先读陆游的《咏梅》词: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词中的梅花孤独、清冷,又遭受到风雨的侵袭,但依旧独自吐着芬芳,即使凋谢之后被碾成尘泥,也幽香如故。陆游以梅自比,一是慨叹自己抗金的抱负不得实现而又受到朝廷中投降派的嫉妒、排挤和打击的命运;二是抒发自己在寂寞中愁闷、幽愤的思想感情;三是表达自己坚强不屈的意志。这首词的基调是低沉、哀怨的,流露出一种怀才不遏、孤芳自赏的情味。再看毛泽东的《咏梅》词: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毛泽东笔下的梅花,处在冰冻百丈的悬崖之上,环境恶劣,但她迎雪盛开,显得格外俏丽。她不想和别的花儿争芳斗艳、独占春光,只想把春天即将来临的喜讯报告人间。等到山花漫山遍野盛开的时候,她却隐在花丛中和百花一起欢笑,共享春光。这是对共产主义战士崇高品质的赞颂。赞颂共产主义战士坚贞不屈、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赞颂共产主义战士不为名、不为利、乐于奉献、勇于牺牲的高尚品格。

  “反其意而用之”这一超常的思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令人振奋的艺术效果。陆游的梅,是消极地忍受险恶环境摆弄的风雨飘摇中的梅;毛泽东的梅,却是向严寒示威、主动进攻的梅。陆游的梅,是在无可奈何的处境中孤芳自赏、与“群芳”对立的梅;毛泽东的梅,却是谦逊自处、和百花共享春光的梅。所以,“反其意”,就是反?消极颓废、屈服于命运、无可奈何为积极乐观、主动进攻、斗志昂扬;反目空一切、孤芳自赏为高瞻远瞩、谦逊自处。前者是命运的奴隶,后者是命运的主人;前者表现的是怀才不遇的旧文人的思想,后者抒发的是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的共产主义战士的情怀。“反其意而用之”,这一“反”一“用”,就使二者形成了鲜明而强烈的对比。这是两种品格的对比,两种精神的对比,更是两个时代的对比。在对比中,读者受到了感染,得到了启迪。

  象这样的例子,在毛泽东著作中很多。都展示出毛泽东科学的、进攻的、独创的超常思维艺术。仔细品味,确实怡人而醒世。
xqx197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