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mn032
1972mn032
1972mn032
1972mn032
1972mn032
巴基斯坦外交国务秘书舒尔坦说,基辛格去的时候忧心忡忡,回来时喜气洋洋,前后相比简直象两个人……





  七月十日早晨。基辛格和助手们正准备吃在中国的第一顿早餐。宾馆服务员端着托盘将早餐送进来。托盘还捎了一份英文稿子。服务员将稿子交给基辛格,说:“基辛格先生,这是周总理托我交给你的。”

  基辛格拿起稿子一看,这就是尼克松总统七月六日在堪萨斯城演讲的英文稿。原来,这是美国中西部新闻宣传机构的高级人员们集会,请内阁成员和白宫助理人员报告国内政策,尼克松总统在会上作了这篇事先末草拟讲稿的即席演说。在稿子旁边周恩来写了一行小字――

  阅后送还,仅此一份。

  在早餐桌上,基辛格让助手们传阅。

  霍尔德里奇抱怨说:“总统将世界‘三极论’升为‘五极论’,这样重要的讲话,事先不跟我们打招呼。”

  “搞得我们昨天好尴尬!我们总统的观点,要让谈判对手来转达。”斯迈泽也满腹牢骚。

  洛德翻看着说:“中国怎么连一台复印机也没有?!看了还要送还。周恩来倒是很真诚。”

  基辛格十分感动地说:“我看换了赫鲁晓夫,早就借此搞小动作了。”

  吃罢早餐,由黄华陪同去参观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中国明清两朝的皇宫,已有五百六十五年的历史,住过二十四个皇帝。在“文化革命”中关闭了起来,因为接待美国乒乓球队访华而获准开放。这天也是仅供基辛格一行六个美国人参观。最有意思的是,雷迪和麦克劳德两个特工人员也参加游览故宫,可是没有忘记他俩的重要责任,是拎着那两只装满机密文件的箱子来游览的。黄华礼貌周到,大方,即将赴加拿大出任大使。基辛格得知黄华是个多次跟美国人打交道的重要外交官,在燕京大学学的英语,是得力的学生领袖。在延安时接待过斯诺,还接待过当时包瑞德上校率领的美军观察组,还是五十年代在朝鲜板门店谈判的重要代表。基辛格与黄华一边参观,一边交谈。

  “总统跟我不止一次地设想我们会谈的情景,以为你们会大声拍桌子叫喊着打倒美帝,勒令我们立即滚出台湾、滚出日本、滚出东南亚,不然就不能坐下来谈判。”基辛格说。

  黄华听了哈哈大笑:“真的么?”

  洛德说:“我证明,博士的话是真的。”

  金碧辉煌的宫殿。玲珑雅致的庄园。苍劲古遒的柏树。美丽的大理石雕刻。逼真的青铜狮子,使美国人惊叹不已。全国文物局王冶秋局长还带领他们参观了近几年的出土文物,有马踏飞燕,金楼玉衣等。

  大家在青铜狮子前合影留念。走热了,都只穿衬衫。基辛格穿的衬衫尺寸不合,又宽又大,基辛格用手整理了一下衬领。黄华望了他一眼,感到奇怪。基辛格脸上露出神秘莫测的笑,说:“我们在紫禁城里照相,‘台湾’却和我贴得那么近……”

  美国人都哈哈大笑。黄华诧异,不知是何缘故。斯迈泽朝黄华耳语:“他忘了带衬衫,穿了霍尔德里奇带来的台湾产的衬衫。”

  黄华一看基辛格穿大衬衫的狼狈相,笑得很开心。

  下午四点,周恩来与基辛格的会谈继续举行。地点轮换至周恩来办公的人民大会堂。这一轮会谈的气氛,与七月九日的第一轮很不相同。双方寒喧之后,各方介绍自己的观点,因为分歧十分严重,气氛变得紧张起来。在台湾问题,越南问题,世界形势问题,日本问题,亚洲问题等一系列问题上,双方的观点是尖锐对立的。在这种情况下,周恩来缓和了一下态度,说:我们如不先吃,烤鸭就要凉了。

  饭后,周思来态度和蔼地建议,尼克松总统可于一九七二年夏天来访问。基辛格说,一九七二年夏天离总统大选的日子太近,可能引起误会。周恩来就建议改为一九七二年春天。基辛格赞同这个日子,不过,他说总统访问必须经过周密的准备,包括会谈议程、参观项目、新闻和电视报道,而且还得派出官员和电视技术人员先遣小组,以确保安全和报道工作顺利进行。周恩来同意进行讨论,建议在晚间十点以后再会晤,起草关于这次基辛格访华的联合公告。

  当晚下半夜,周思来总理指派黄华与基辛格讨论这个公告。周恩来并率领熊向晖等人再次向毛泽东主席汇报第二轮会谈的情况。毛泽东批准了联合公告的基本草案,准备在七月十一日上午与基辛格进行最后的讨论。

  可是,基辛格等人过于敏感,因为在北京逗留已经一天半即三十六个小时了,还有十二个小时,就得飞回巴基斯坦。可是,联合公告还没有落实,他们又无法与外界联系。基辛格觉得很痛苦,十分焦躁不安,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不知道能否签订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联合公告。他与助手们由于担心有人偷听,就在半夜走到楼外的花园中,在散步中商量对策。

  七月十一日,上午九时四十分又重新开始会谈。黄华提出的联合公告草案,由于设身处地考虑了对方的观点,基本上为基辛格所接受了。双方同时发表公告的时间,也采纳了美方提出的时间七月十五日。

  周恩来在起草公告工作完成之后来到。周恩来又与基辛格讨论了今后联系的地点,双方都赞同定在巴黎,由尼克松总统信任的美国驻法国武官沃尔特斯将军与中国驻法国大使黄镇接头。接着,周恩来还提议:有时,我们不妨继续利用巴基斯坦这个渠道,中国有句老话,不能过河拆桥。

  基辛格此行的最后一次午餐是十分愉快的。紧张的气氛烟消云散。叶剑英在送行的宴席上也露出了笑容。

  基辛格与助手们兴高采烈地乘着那架巴航飞机飞回巴基斯坦,除了带回双方认可的联合公告,还带回了中国人送的中国菜,毛泽东著作英文版及这次访问的照相集。

  飞机在下午一点顺利飞抵伊斯兰堡。舒尔坦在机场迎接。舒尔坦后来说,基辛格去的时候忧心仲钟,回来时喜气洋洋,前后相比简直象两个人。

  基辛格在舒尔坦陪同下,乘车兜了一个圈子经过纳蒂亚加利所在的穆里路,又大事张扬地回到伊斯兰堡城里,看起来似乎是基辛格恢复了健康从山间别墅回来了。

  当晚,他即转乘自己的那架飞机,飞往巴黎。在机上,给尼克松发了预定的代号,报告访华成功。他们挤在挺拥挤的机舱里,兴奋地回忆这几天的经历。基辛格最年轻的助手洛德,当时当然没有预料到,十几年后由他出任美国驻中国大使,并说了一番很有感情的话:“今天,在太平洋上空每个月都有数以千计的个人和数以百计的代表团穿梭往来,还有成千上万人在对方的国家里学习、教书和工作。今天,贸易、投资和经济合作的其他形式多种多样。今天,我们广泛进行磋商,经常举行高级领导人和工作人员互访……。而当年,我们两国却相互隔绝,互不来往。我有幸跟随基辛格博士乘了一架飞机,探险似地神秘地飞过太平洋来访问北京。”
1972mn032
1972mn033
1972mn033
1972mn033
1972mn033
1972mn033
“七.一五”公告发表。全美国都发愣了。全世界都吃惊了。几乎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





  一九七一年七月十五日。

  这一天,加利福尼亚海岸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太平洋面上早晨常有的薄雾,已经在阳光下消融了。一阵又一阵的海浪扑打着婉蜒的沙滩和陡立的峭壁。一个身材高瘦、肩头稍微抠楼的身影漫步在峭壁的边缘。他的步履轻快而有力。他的外表仍是照往常一样冷静,沉着。他仰脸让海风吹拂。只有非常了解他的人才能从他焕发的神态与闪烁不定的眼光看出他内心沉浸在巨大的欢乐与憧憬之中。

  他就是尼克松。

  这几天,他在这圣克利门蒂西部白宫,都是沉浸在兴奋喜悦与焦急不安所交织的心情中。

  七月十三日天还没亮他就醒了。七点刚过,他走出自己居住的那幢宁谧恬静的西班牙式别墅,走出那围着白色高墙与嵯峨柏树的墙院,来到直升飞机起落场。他站在那儿等了一会,天空中才传来螺旋桨的声音。基辛格在埃尔托罗海军陆战队的空军基地换乘的直升飞机飞抵了圣克利门蒂。飞旋的螺旋桨掀起了气流。尼克松兴奋而又焦急,没等飞机停定就想走过去,被他的男仆桑切斯扯住了。

  飞机停定后,红光满面的基辛格出现在舱门里,兴高采烈地挥着手跳下飞机。成功者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基辛格朝总统快步走去。尼克松也迎了上来。握手,拥抱。

  “怎么样?”尽管有旁人在场,尼克松还是忍不住问。

  基辛格说:“他们周到极了!客气极了!”

  “看你满脸红彤彤,都胖了。”尼克松心情也特别好。

  “我长了五磅。给我们的待遇好得不得了。住在皇帝钓鱼的行宫里。根本不象我们事前担心的要磕头。”基辛格陶醉在成功之中。

  尼克松哈哈大笑:“是么?”

  “每餐十二道菜,丰盛极了!他们太讲礼貌了!”

  附近有的敏感而不知内情者听了,好奇地问:“博士,你说的‘他们’是谁呀?”

  这一问,倒提醒了尼克松与基辛格。目前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的事,在美国只有他俩和手下几下助手知道,就连国务卿罗杰斯也是几天前知道的。尼克松特意在基辛格启程之后,将罗杰斯请到圣克利门蒂,说基辛格飞到伊斯兰堡后,正巧中国人请他去访问,他就飞去了。

  尼克松给基辛格打了一个眼色。基辛格会意地赶忙做了个鬼脸,说:“我、我什么

  都没说。你问总统。”

  尼克松也做了个鬼脸:“亨利什么都没说。”

  等那人走开后,尼克松又低声问:“谈得怎么样?”

  基辛格也悄声答:“非常实在,非常明确,双方都不说空话……我们真荒唐,怎么能设想周恩来会狠狠敲桌子大骂呐?!”

  尼克松立即把基辛格带入他住的那幢西班牙式别墅最高层的小书房里,让基辛格把事情经过向他详细汇报。从尼克松的小书房望出去,可以看到浩瀚的太平洋。使他俩都不禁联想起大洋彼岸那数干海里之外的中国。

  他们还兴奋地谈到,随着总统访华的宣布,这一惊人之举,将使美国一下子夺得了政治上和外交上的主动权,在战略上将胜过苏联一步,对越南战争也会产生深刻影响,美国人民将会看到,他们的政府是能够采取有胆略的和平行动的。他俩也讨论了不可避免地使盟友日本和台湾产生不快。

  尼克松感到入主白宫不能只是意味着要享受国家最高元首的地位,而主要是意味担承了无比重大的责任。是的,他以他多年政治风云中锻炼出的敏锐看到了机会。看到了世界力量的分化与重构,看到了世界结构要在动荡中走向新的均衡。可是,他深深感到,机会从来不会自动地转化为现实,领袖人物的崇高责任就是抓住机会,创造历史。他开始品尝到创造历史的喜悦了。当基辛格谈到日本和台湾会有不愉快的反应时,尼克松说:“创造性的外交政策总是没有平坦的道路可走的。我们要积极地以进取的姿态去控制事态的发展,而不是消极地等待事件的来临。”

  霍尔德曼赶到小书房来了,他最关心的随总统访华的随行人员的数字,随行记者的数字,以及电视、广播的方式和范围。

  罗杰斯也赶来了。总统让他在发布重要讲话之前通知有关的外国政府。

  七月十四日,尼克松让基辛格与洛德为他准备一篇同公告一起发表的讲话。将两年半的策划、工作和期待最后凝聚为四百个字。

  七月十五日,它将以一个世界的转折点记入世界外交史。它将象加利福尼亚的阳光一样焕发金色的光辉。尼克松站在太平洋东海岸的峭壁上心潮起伏不平。在太平洋的西岸,等一会在下午七点(华盛顿时间下午十点),中国人又将是怎么宣布这个公告呢?毛泽东会不会站到天安门上对他的国家宣布这个消息?尼克松之所以授意基辛格选择这个时刻,这是美国电视广播的黄金时间。霍尔德曼告诉过他,几乎三分之二的美国人把电视视为他们的主要信息来源,几乎一半的美国人对电视的信任胜过对其他信息源的信任。所以,尼克松总统比任何前任的总统更喜欢利用电视向公众发布讲话。

  为了松弛一下高度兴奋的情绪,尼克松从峭壁上回来,又去游泳池游泳。他仰面漂浮在水面上,紧张的心绪在碧波中得到了缓和。

  太平洋时间下午两点四十五分,西部白宫按总统指示发出了一个通知,说五个小时以后总统要发表一篇“事关国家大局的重要的”简短公告。傍晚,尼克松和基辛格乘直升飞机飞往洛杉矶。尼克松于下午七点前进入设在伯班克的全国广播公司的播音室。记者早已闻讯蜂涌而至,特工人员早已控制了现场。记者们从未见过他那样高兴和乐呵呵的样子。还差几秒钟就要到七点的时候,总统愉快地问道:

  “伙计们,准备好了么?”

  七点正,电视摄像机的镜头对准了尼克松。

  “晚上好!”总统开始讲话了。

  “我要求占用今晚这段时间,是为了宣布我们为了建立世界持久和平而作的努力中的一件大事。

  正如我在过去三年中多次指出的那样,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七亿五千万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我派遣我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在他最近的环球旅行中前往北京,以便同周恩来总理会谈。我现在宣读的公告将同时在北京和美国发表:

  周恩来总理和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博士,于一九七一年七月九日至十一日在北京进行了会谈。获悉,尼克松总统曾表示希望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邀请尼克松总统于一九七二年五月以前的适当时间访问中国。尼克松总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会晤,是为了谋求两国关系的正常化,并就双方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尼克松刚念完《公告》,电视镜头马上转向在场的评论员。这些人都怔住了,荧光屏上显现出他们目瞪口呆、大为吃惊的神态。

  全美国都发愣了!全世界都吃惊了!几乎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在谈论这个消息。

  尼克松心中象受到一股股暖流的冲击。他喜气洋洋,好象过节一样。他离开电视台,来到佩林诺餐厅,缓步走过餐厅时,尽情地频频与人握手,接受祝贺。尼克松一反往常的腼腆表情,得意洋洋地拉着基辛格,向人介绍说:

  “他就是已经到过北京的那个人……”

  不少人高声表示:“总统去中国,我们也要去……”

  有人说:“哎,你怎么就变了?你昨天还说要去台湾出差。”

  “不。我今天不想去台湾了。要去北京,基辛格博士,你要帮忙呀。”

  人们用掌声欢迎尼克松。一个青年问他:

  “总统先生,你刚才打了一记非常漂亮的球。您是否感到它的意义?”

  尼克松眨了眨眼睛,自信地说:“只有历史才能说明它确实意味着什么。”

  他和基辛格在餐厅的庆祝晚宴上吃了蟹腿肉,喝了――瓶一九六一年酿的法国红葡萄酒。

  这天深夜,尼克松和基辛格喝得脸红红的,乘直升飞机回到圣克利门蒂。国务卿罗杰斯向尼克松汇报,电报已经开始象潮水一样涌来,大部分是赞扬的贺电,也有批评的,还有提建议、提要求的。可是,尼克松最关心的是日本和台湾的反应。在他开始宣布公告前一个小时,罗杰斯用事先准备好的情况介绍,通知盟友,首先从日本开始,然后是台湾……

  罗杰斯汇报,日本驻美的大使牛场听了,没有发表评论,肯定是觉得我们对不起盟友;台湾的沈剑虹“大使”当场作了反应,谴责总统的决定,斥之为“不光彩的交易”。还说,“不应该未经磋商、不打招呼就背着朋友和盟国干出这种事来。”

  尼克松不以为然地说:“你要给他解释,我们没有抛弃老朋友,没有嘛。我们和台湾的防御条约不是还有效么!我还准备批准卖给台湾一批新式战斗机。”

  罗杰斯又说:“总统,台湾方面对我们上月向他们提出的‘双重代表权’的征询,不作答复。怎么办?”

  尼克松渐渐从刚才成功的陶醉中冷静下来,有点烦:“你看怎么办?”

  罗杰斯说:“国务院认为不能迟于八月上旬正式提出‘双重代表权’,向新闻界公布。请总统批准。我们要拼命保住台湾在联合国的席位,我们脸上才有光。”

  基辛格插进来说:“我有点担心,这个‘双重代表权’打开了欢迎北京进联大的闸门,给急于讨好北京的国家找到借口。到头来,我们控制不住――这等于自己制造失败。”

  罗杰斯瞟了基辛格那还泛着酒意的红脸,冷冷地说:“我们有些事,不早就在制造失败么?”这话是含蓄地指责基辛格搞秘密访华。他感觉到自己作为国务卿,对这件大事在事前竟被瞒住而十分不快;但是,国务卿能控制自己,没有随便发作,此时才发泄了一点不满。

  尼克松内心极度矛盾,心情马上变得十分沮丧了。
1972mn033
1972mn035
1972mn035
1972mn035
1972mn035
1972mn035
周恩来对符浩说,你到巴黎后,将林彪叛逃的事,转告黄镇大使,并告诉中央已决定逮捕黄、吴、李、邱等人,只告诉他一个人。





  一九七一年九月十三日下午,外交部办公大楼里,人们进进出出,一如往常工作,没有任何异常现象,但外交部党的核心小组(当时,我是部核心小组成员,办公厅主任),已知道林彪和叶群等人乘一架三叉戟飞机于零点三十二分由山海关机场强行起飞朝西北方向逃跑,目标很可能是某个外国。周恩来总理迅即指示外交部,要密切注意外电报道,并研究和提出在各种可能的情况下的交涉或应对方案。

  十三日上午获悉,当日凌晨在蒙古人民共和国首都以东三百公里的温都尔汗地区有爆炸声,随之火光冲天的消息。

  十四日上午,外交部党组在会议室开会,会议是在党组组长、代理部长姬鹏飞同志主持下进行的。内容是进一步落实周总理昨天的指示。会议的气氛有一种严峻感,不象以往我们的会议是在活跃和有点幽默的气氛中进行的,但大家都很镇定,会开得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对林彪出逃作了四种估计:

  一,由林彪出面公开发表叛国声明;

  二,由林彪或其他人通过外国广播或报纸发表讲话;

  三,林彪及其追随者暂不露面,也不立接发表谈话,由外国通讯社客观报道林彪等已到达集国某地;

  四,暂不发表消息,以观国内动静。

  会议还详细讨论了在各种情况下对外交涉以及如何表态的问题。

  时间过得真快,中午十二点的钟声已经敲过,但会议还没有散的意思。这时,紧闭的房间被突然推开,值班秘书忘了平时的礼节,快步径直奔向鹏飞同志。鹏飞同志以他那特有的冷静和沉着接过一份手抄特急报告。我们的目光注视着他脸上的表情,都急于想知道报告的内容。从每个人的脸上都可以看出,这应是一份极不寻常的“特急件”。随着他目光离开文件,脸上绽出了笑容,用一种异常的语调向大家说道:“机毁人亡,绝好的下场。”接着把报告读了一遍。大致内容是:今日上午八时半,蒙古副外长额尔登约见许文益大使,通知有一架中国喷气式军用飞机于凌晨二时三十分左右坠毁在蒙肯特省贝尔赫县境内,机上共有九人,全部死亡,并向我提出抗议。以及许大使已向对方提出要求到现场调查等。顷刻间,会议的气氛活跃了许多,韩念龙同志从鹏飞同志手里接过报告,逐字逐句仔细看了一遍,因为他分管对蒙外交。

  会议当然不能结束。一个最紧迫的事,就是要把这份报告迅速送给毛主席和周总理看,这也是他们总切等待的消息。鹏飞同志立即要王海容同志打电话到主席和总理办公室,但得到的回答是,主席和总理自前天夜里起,一直没有合过眼,刚刚服过安眠药入睡,总理按习惯要四个钟头以后才能醒来。主席和总理办公室的同志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在这种情况下,党组决定,要立即派人把报告送给主席和总理看,否则就是失职。同时,再一次和两个办公室的秘书通电话,强调送去一份特急和特别重要的文件,一定要把主席和总理叫醒。

  下午两点过后,我刚刚回到办公室,从抽屉中找出一包苏打饼干,权作是午餐。还没吃两口,鹏飞同志就叫我去他的办公室。正巧他也在吃饼干,我也就不客气地不请自拿了。他边吃边告诉我,总理来电话说,他刚从主席处回来,对外交部的同志迅速把报告送到并叫醒他们感到满意。总理特别对我驻蒙古大使馆,在不了解实际情况下,为了使国内尽快知道有一架我机在蒙古境内失事,当机立断,启用已经封闭两年之久的专用电话线,以最快的速度把报告传回来表示满意。接着讲到总理交办的几件事,要我立即去办。

  总理的指示分三点:一,将今天收到的我驻蒙古大使馆的报告用三号铅字打印十八份,下午六时由符浩亲自送到人民大会堂北门内,交中办王良恩副主任;二,从现在起,指定专人译办我驻蒙古使馆来的电报,由符浩亲自密封后送总理亲启;三,今天的报告,凡经办和知道的人都要打招呼,要绝对保密。

  下午五点五十八分,我提前两分钟按指定入处走进大会堂北门,一眼就看见王良恩站偏东一边的走廊等侯。我们来不及寒暄,他迎上来便说:“你来得很准时。”我回答说,“你好象已等了一会。”他又说:“参加政治局会议的人已到齐,董老也来了,就等你送的文件了。”他特别提到董老,我明白他的意思,因为董老年事已高,一般不出席会议。

  回家吃过晚饭后,因昨夜几乎没有睡觉,便想利用这个时间小憩一会儿,但实在太兴奋了,怎么可能睡得着。我便信步来到同院乔冠华同志家里。……

  我们围绕着“林彪叛逃,机毁人亡”的主题谈了起来。他拿出一瓶未启封的茅台,我们边谈边仗,兴致达到了高潮。我突然想起了一位唐人的诗句,脱口诵出:“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乔公听后,沉思了一会,突然将满杯茅台一饮而尽,对我说道:“贾宝玉不是说述旧不如编新吗?我把这首诗略加改动,你看新意如何。”他又斟满了一杯,端在手中,站起身,用他那苏北口音吟了起来,吟毕又一饮而尽。真是豪兴冲天。后来郭沫若同志看到了他的这首新“塞上曲”后,曾挥毫将此诗书成条幅并加赞语赠给乔公:“月黑雁飞高,林彪夜遁逃。无需轻骑逐,大火自焚烧。巧合无间,妙不可言。嘱题小幅一轴,欣然命笔,以示奇文共欣赏,好事相与祝也。冠华同志座右,望常拍案惊奇。”

  以上这段文字,引自当时外交部办公厅主任符浩同志在最近写的回忆录《“九・一三事件”补白》。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周思来便不辞辛劳地操劳着一切。他在九月十三日产早,亲自给各大军区和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主要负责人打电话、打招呼、布置任务,并随时将情况报告毛泽东。周恩来还根据我国驻蒙古使馆带回的文件和现场拍摄的照片,召集民航及空军有关负责人研究了林彪出逃的飞机是怎样坠毁的。他还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指示原定要出国访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按原计划出国访问,并嘱咐继续通过巴黎渠道保持与尼克松、基辛格的联系。

  九月二十六日晚,在人民大会堂西大厅里,仍按原计划出国访问的中国政府代表团全体成员正向周恩来总理汇报准备情况并听取指示。符浩作为代表团的成员,离周恩来坐得很近,灯光下,他发现周总理半个月来明显地消瘦了,但清癯的面孔上却有一种喜悦和轻松的表情。他告别周思来快要走出北门时,一位服务员从后面追上来对他说:“符浩同志,总理请你去西大厅。”

  他一怔,顾不得多想,便疾步走回西大厅。

  大厅里只有周恩来一人。周恩来看他站在那里等候指示,便摆手示意让他坐下。周思来好象在思考着什么。周恩来望着他,想了一会,对他说:“你明天一早就要动身去巴黎,有关林彪叛逃的事,见到黄镇同志时,把情况告诉他。”周恩来顿了一下,语气更加郑重地接着讲道:“中央已决定逮捕黄、吴、李、邱等人。这些也告诉他。”并叮嘱说,只告诉黄镇一个人。

  九月二十九日,符浩随中国政府代表团到达巴黎。当晚,他就前往纳伊区城堡街的我国驻法大使官邸。他与黄镇大使说笑寒喧一番后,暗示道,奉总理之命有要事转达。黄镇微笑着悠然领他走出屋门,来到花园里。黄镇拿着打开的小半导体收音机踱到花园的草地上,一边漫步,一边谈了起来。符浩带来的消息,使黄镇格外兴奋与激动,连眼睛都闪着亮光。他俩情绪相互感染,长时间沉浸在喜悦之中。

  不知不觉夜已深了,黄镇突然一拍符浩的肩膀,提高嗓子对他说:“走。老符,让我们喝一杯,庆祝一下!”

  回到房间里,黄镇打开了所有的灯,满屋灯火璀璨。黄镇找出一瓶茅台,斟满两个精致的刻花高脚杯。黄镇告诉符浩,这瓶酒已珍藏多年。杯中的酒液已变成一种淡淡的琥珀色。一股清芳的香气迅即在整个屋子里扩散。

  符浩事后回忆道,这是他平生所喝过的最美的酒。
1972mn035
1972mn034
1972mn034
1972mn034
1972mn034
1972mn034
阿尔巴尼亚劳动党来信表示反对我国的对美政策,戴墨镜的李作鹏竟忘了掩饰自己,说这封信写得多么好呵――





  这是一双戴墨镜的眼睛。黑黑的墨镜片遮掩了他眼睛的神态,使他能够透过墨镜用眼光去探究华国锋态度的细微变化。那是一九七一年九月四日。那时候,华国锋是湖南省第一把手,省革命委员会主任,党政军的主要负责人。戴墨镜穿灰布海军装的李作鹏陪同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吴振宇大将率领的代表团南下,参观了毛泽东故居韶山之后,在长沙蓉园会见华国锋等湖南省负责人。尽管华国.锋作为主人主要是跟朝鲜客人说话寒喧;当然,对于身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副总参谋长、海军第一政委的李作鹏也没有怠慢。也不知道是李作鹏过于神经质,杯弓蛇影,疑心生暗鬼,抑或是华国锋对李作鹏的态度,从语调、从眼神、从握手的轻重中反映出一种不易觉察的微妙变化;数月前,毛泽东已经在南巡中跟华国锋打过招呼,作了一番讲话,矛头显然是针对林彪及其四大金刚与夫人叶群的。

  李作鹏心里有鬼。他这段日子,整日心惊胆战,惶惶不可终日,深感如临深渊。在庐山会议上,林彪带头大讲天才问题,他也卖力地在小组会上宣讲由陈伯达选编的、经过林彪审定的马恩列斯“称天才”的材料,呼应地叫着全会要学习林彪的讲话。庐山会议后,他装出样子写检讨,按叶群的布置写,小心翼翼地避免触及主帅林彪;随着批陈整风的深入,他恐惧倍增,又怕林彪为了“舍车保帅”,将他和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抛出去。他既敷衍着企图用虚掩的检讨混过关,又觉得末日即将来临,毛骨悚然,坐卧不安。

  这年春节的年三十晚,李作鹏的大女儿结婚,林彪让叶群与林立果登门祝贺,送了礼,照了合影。叶群还当着来祝贺的人说:“李政委是林总最信得过的人,你们要爱护他,支持他。李政委将来要担负更重要的职务。”李作鹏当然是明白这些话里的含义,碍着人多,当面没有说话。等叶群走时,他送至小车旁,才握着叶群的手,小声却坚定地说:“请转告林副主席,李作鹏在任何情况下都忠于他!”叶群说:“林总早就说过,他与你们四个人的关系,用原子弹也炸不开……”

  毛泽东觉察到林彪一伙还在搞阴谋以后,意识到可能出现的危险,于八月十四日离开北京,乘着“一号专列”去南方巡视。毛泽东的南巡行动,使林彪更为惊惶。李作鹏当然也警觉了。他们得到一些蛛丝马迹,风闻毛泽东在南巡中多次对一些省头讲话,据说内容十分重大,而且不得向北京传。李作鹏就更象惊弓之鸟了。

  毛泽东到底讲了些什么?

  九月五日,李作鹏陪同吴振宇等从长沙到达武汉。下飞机后,他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武汉军区政委刘丰打听毛泽东在武汉谈话的内容。当天陪同参观,没有机会。

  九月六日一大早,他就约刘丰到他所住的军区东湖招待所来密谈。刘丰也是受到林彪恩惠的“文化大革命”中的“暴发户”,是林彪将他从军区空军司令员提升为武汉军区政委的。

  “老刘,主席到武汉都谈了些什么?”李作鹏见到刘丰,劈头就问。

  尽管毛泽东打过招呼,不能向北京传。刘丰知道李作鹏代表谁来问的,刘丰也就讲了。他讲:毛主席八月十六日,十七日,二十五日和二十七日在武汉先后找刘丰、王新、刘建勋及华国锋谈了话;毛泽东讲了我们党五十年来的历次路线斗争;讲到庐山会议搞突然袭击讲天才,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纲领的,有人急于想当主席,要分裂党,急于夺权。毛泽东不赞成用自己的老婆当自己的秘书、办公室主任。不赞同林彪提出的“天才”。因此,“庐山这件事还没有完,还没有解决”,“陈伯达后面还有人。”还不指名地点了林立果:“二十几岁的人捧为‘超天才’,这有什么好处?”

  李作鹏仿佛被雷电击中,全身都麻木了,好一会才能强作镇定。他的心都冰凉了。庐山会谈上作过决定,陈伯达的问题到此结束。但是,并没有完。庐山会议后,他和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叶群都作了检讨,毛泽东还要往后追,当然,必然追到林彪头上了。一九七一年七月一日,《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发表的经毛泽东阅过的文章,文章中号召“全党要警惕‘现在正睡在我们身旁’的‘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并号召“全党要牢记毛主席的教导”,认识“斗争的长期性和复杂性”,指出“坏人总是伪装自己,搞阴谋,耍两面派。但是他们既然要干坏事,就不能不暴露。”从这篇文章到毛泽东南巡的讲话,使他更明了,末日即将来临。

  李作鹏将刘丰送走以后,转回到自己的住房时,觉得背脊发凉。原来刚才出了一身冷汗湿了内衣。在陪同吴振宇大将等朝鲜宾客飞回北京的飞机上,他六神无主,惶恐不安。好在他戴着墨镜,可以对旁人掩饰。

  他尽管戴了墨镜,也有不善于掩饰的时候。不久前,当基辛格秘密访华及尼克松即将访华公告公布以后,政治局开会讨论。周恩来在公告发布前亲自去平壤及河内做了工作,通了气,所以朝鲜、越南反应还正常。可是,被誉为鸥洲的一盏社会主义明灯的阿尔巴尼亚却反应十分强烈。阿尔巴尼亚劳动党中央政治局给我党中央政治局写了一封信,表示反对。李作鹏知道林彪对于周思来搞跟美国改善关系的政策是十分不满的,现在政治局讨论阿尔巴尼亚的来信,他觉得时机来了,就在会上公然称赞阿尔巴尼亚同志的信写得多么好呵,是一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信。但是,他发言过后,林彪、黄永胜、吴法宪、邱会作及叶群等,并不站出来支持他的观点。

  李作鹏在飞机上联想到自己的那次发言,表明了他对毛泽东与周恩来的对美政策的反对,没有掩饰好,现在后悔也没有用了。

  上午十一时,飞机飞抵北京。朝鲜客人到宾馆休息,李作鹏坐着红旗轿车直接回家。回到家里,赶紧给黄永胜挂了个电话,说:下午与朝鲜军事代表团会谈时,请他提前去,有要事相告。放下电话后,李作鹏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走进屋来看他的老婆颓丧而悲伤地说:“照张相吧,要不,以后照不了啦。”
1972mn034
1972mn036
1972mn036
1972mn036
1972mn036
1972mn036
一架中国飞机坠毁在蒙古。中国所有的领导人好几天都没露面。所有机场关闭。尼克松担心有变……





  基辛格的大办公桌上摆着美国中央情报局送来的关于中国近况的最新报告――

  九月十二日,一架中国喷气式飞机在蒙古境内坠毁。蒙古人民共和国抗议这架中国军用飞机侵入蒙古领空。

  九月中旬以来,已经有五天时间中国所有的领导人都没有在公共场合露面;既没有在报纸上露脸,也没有在电视中出现。

  在最近这五天,机场关闭了,所有的军用飞机、民用飞机都没有起飞。

  有种种迹象表明,大陆的军队处于“一级战备”状况。

  九月二十日,一年一度的庆祝中国革命胜利的“十・一”国庆游行活动宣布取消了……

  基辛格近日接到这些报告,十分担心。从报告的材料揣测,中国国内发生了一件十分重大的事情。他随时将这些情况向尼克松总统汇报。

  “中国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尼克松顿时忧虑重重,心往下沉。为与中国打开关系,苦心策划了两年,难道又要出意外?总统深知一个国家的政策往往会随着领导人的更迭而会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对“铁幕”后的国家来说,更是如此。

  “我们没有第一手的材料。”基辛格也十分发愁,“我们无法进行更深的分析。”

  尼克松情绪受到影响,那几天很容易动怒,担心跟北京刚刚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就又有变。他俩当然不知道,被称为中国第二号人物的林彪元帅,中央军委副主度,国务院副总理,国防部长;一年多以前刚被中国共产党九大制定的党章定为毛泽东的继承人和接班人,这个红极一时的人物于九月十三日凌晨,带着夫人叶群及亲信等八男一女,乘坐256号三叉戟飞机越出中国北部边境,坠毁在蒙古温都尔汗地区。机上人员全部死亡。这就是有名的“九・一三”事件。

  接着,九月二十一日,美国驻巴黎武官沃尔特斯将军与中国驻巴黎大使黄镇作了接触,安排总统访华及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的联系工作还在进行。这件事,才使得尼克松基辛格不安的情绪有所缓和。据沃尔特斯将军报告,黄镇的态度照样很爽快,这表明安排总统访华的事没有中断。

  九月二十三日,尼克松对底特律经济俱乐部发表演说称,他并不认为,中国突然发生的政治动荡会影响他去大陆旅行的计划。

  再经过巴黎渠道的双方磋商,到十月初,中国方面答复同意美方在十月五日公布基辛格第二次访华的日程。尼克松与基辛格这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在此之前,国务卿罗杰斯得到消息,到白宫来找基辛格。

  “博士,我得到消息说,过几天要宣布你十月份又要去访问中国。”罗杰斯说。

  “是啊。我去为总统访华作准备。主要是讨论双方的联合公报。”基辛格说。

  “你知道么?十月下旬联大将就中国代表权问题进行表决。”罗杰斯提醒基辛格。

  “我知道,那是一场后卫战。”基辛格爱看足球,用后卫战这个词准确地表明了美国已经处于在对手进攻态势下的防卫了。这意味着,大门有可能被攻破。

  “表决的时候,你在中国。我们的盟友怎么看呢?”罗杰斯有点急,“我觉得,这对我们的战略会起干扰作用。”

  基辛格淡然一笑:“我不认为我访问北京会对联大表决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罗杰斯内心已经动怒了,语气仍然保持平和:“你去北京这件事等于说美国承认中国是一支世界性的力量,对表决很不利。”

  基辛格善于争辩:“另一方面也表明我们反对联合国驱逐台湾,我们仍然能够同北京保持事务性的关系……”

  尼克松总统曾经分工,在美国对华行动方面,基本上由基辛格经管;但是,中国在联大的代表权问题是唯一由国务院主管的事;罗杰斯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说:“你的访问就不能与联大的表决错开,往后推么?”

  基辛格并不退让:“日期是中美两国商定的,单方面推迟访问会使本来就脆弱的关系造成危机。”

  “我要找总统。”罗杰斯不服气。

  “我看你找总统也没用,这是‘七・一五’公告定下来的事。”基辛格不以为然地说。

  基辛格望着罗杰斯愤然不悦地离去,只好耸了耸肩膀。他对国务院的政策是十分怀疑的。当然,他理解国务院提出“双重代表权”方案的积极性。国务院一定从未忘五十年代对它的指责。在麦卡锡主义盛行的年代,他们被斥为在对华问题上“对共产主义太软”,很有一些杰出的外交官在这个问题上毁了前程。基辛格对中国问题研究得越深,越觉得国务院中很多人过分夸大了亲蒋介石的“院外援华集团”的势力。他觉得,现在处于一种不同往常的情况下,“双重代表权”问题虽然能使自由派和保守派人士都感到高兴。自由派高兴是因为他们会把这一行动看作是使人民共和国进入联合国的一条途径,而保守派高兴则是由于这是以某种形式保持台湾席位的一种努力。可是,北京和台北都对“双重代表权”提议不买账。他觉得这是一种既笨拙而又自我拆台的政策。接纳北京的新主张增加了北京的支持者,但由于北京拒绝这个“双重代表权”提案,这些新增加的支持者就会支持阿尔巴尼亚驱逐台北的提案,而不是支持美国所主张的保持台北席位的提案。基辛格倒是认为,美国该一直坚持原来的反对接纳北京的立场,即使这样做注定要失败。他已经意识到,无论采取什么立场总归要失败的。坚持原来的立场而失败将要体面一点。

  他充满信心地估计罗杰斯找尼克松,也改变不了他十月份第二次访问北京。这次中国方面建议他取道阿拉斯加飞往上海再转北京。周恩来想得真周到。他已经在向往跟周恩来的第二次会晤了。
1972mn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