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159 九罭 | 诗经·国风·豳风| 儒家经典

《诗经》159 九罭 | 诗经·国风·豳风| 儒家经典

《诗经》159 九罭


九罭之鱼,鳟鲂。  
我觏之子,衮衣绣裳。

鸿飞遵渚,公归无所,於女信处。

鸿飞遵陆,公归不复,於女信宿。

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
无使我心悲兮。   
细眼渔网去捕捞,鳟鱼鲂鱼都打到。
路上遇见官老爷,锦绣礼服真美妙。

大雁高飞沿洲渚,老爷归去没处住,留您两夜在此宿。

大雁高飞沿河岸,老爷去了不回还,留您在此住两晚。

把您礼服保留啊,我的老爷别走啊,
不要让我悲愁啊!

1.九罭(yù):网眼较小的渔网。九,虚数,表示网眼很多。 2.鳟鲂:鱼的两个种类,肉皆鲜美。 3.觏(ɡòu):碰见。 4.衮(ɡǔn):古时礼服,一般为君主或高级官员所穿。 5.遵渚:遵,沿着;渚,沙洲。 6.女(rǔ):汝。你。信处:再住一夜称信;处,住宿。 7.陆:水边的陆地。 8.信宿:同"信处",住两夜。 9.是以:因此。有:持有、留下。 10.无以:不要让。

《九罭》一诗,解说纷繁。有人认为,《九罭》是《伐柯》姐妹篇,都是赞美周公的;《毛诗序》云:"《九罭》,美周公也。周大夫刺朝廷之不知也。"朱熹《诗集传》云:"此亦周公居东之时,东人喜得见之。"这都是推测之辞。因为根据诗的文本,并不能落实到时、地、人,所以指实本事并不能令人信服。细味诗意,当如闻一多《风诗类钞》所说"这是燕饮时主人所赋留客的诗"。

留什么客呢?"衮衣绣裳",穿着华丽礼服的大官。衮衣,在周代是君王或上公才能穿的礼服,后来也泛指高级官员的礼服了。显然,诗的作者地位比较低,遇到高级官员来访,十分高兴,打鱼设宴招待,请这位高级官员多住几天,好好玩一玩,更多聚谈。周代风习,宴会上主人客人都唱歌表情述怀,《九罭》大概是主人宴请高级官员宴会上唱的歌。

这首歌并不难理解,它基本上顺时间之序进行叙述。第一章的写法,是先果后因。"九罭之鱼,鳟鲂。"急急忙忙拿了细网眼的渔网去捕美味的鳟鱼、鲂鱼,是因为"我觏之子,衮衣绣裳",那位穿着礼服的高级官员来了。用细眼网捕鱼,志在必得,大小鱼不漏网。只点明"鳟鲂",专取美味,不顾其余。一开始就把主人殷勤、诚恳待客的心情诉说出来了。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上是语义反覆。鸿雁留宿沙洲水边,第二天就飞走了,不会在原地住两夜的。诗人用这个自然现象,比喻那位因公出差到此的高级官员:在此地住一晚,明天就要走了。但是,人怎能与鸿雁相同。难得一聚,何必匆匆而别?"於女信处"、"於女信宿",请您再住一晚吧!挽留的诚意与巧妙的比喻结合,情见乎辞。

最后一章直抒胸臆。"是以有衮衣兮,无以我公归兮"两句,用当时下层官员、百姓挽留高级官员的方式:把高级官员的礼服留下来,表达诚恳的挽留。这种风习,到后代演变成"留靴":硬把离任官员的靴子留下,表示实在不愿让他离去。当然,一旦成习俗,真情实意便减弱,甚至只成为一种形式了。最后一句"无使我心悲兮!"正面点出全诗感情核心:因高级官员离去而悲伤。至此,感情的积累到了坦率暴露的结局,这是前面捕鱼、以雁喻人、多住一晚等活动中流贯感情的积聚,到最后总爆发。由于这个感情总爆发,使读者回顾上文的言行,更感挽留客人的心情诚恳真实,并非虚饰之词。结构安排的层层推进,按时序的叙述,使这首诗取得较强烈的抒情效果。陈震《毛诗识小录》评曰:"方说我觏,旋说公归,一则以喜,一则以惧,心情摇荡,笔力跳脱""喜惧交并之心,夭矫独出之笔,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几于不可迹求。"牛运震《诗志》评曰:"'是以'二字,紧承'信处'、'信宿',老横之极,一气卷下,却自曲折缠绵。"对此诗的章法、句法、字法可谓深有会心。


分类:儒家经典书名:诗经作者:孔子(整理)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