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第 22 讲 业的运作(一)


二、依成熟的顺序(5)

第四,已作业(ka? attà kamma)

已作业不包括上面提到的三种业,但这种业又强到足够导致结生。

已作业是曾经做过的善或不善业。如果一个人在临终时既没有重业,又没有惯行业,也没有近死业,那么已作业将会成熟而导致结生。

溺水女人的故事

那个时候, 跋嘎瓦住在沙瓦提城的揭德林给孤独园。 有许多比库乘船前往拜见导师,当船驶到大海中央时却停滞不动,船上的乘客认为船内一定有个倒霉的人, 于是决定采用抽签的方式,把这个人找出来。

船长的夫人年轻漂亮,可爱动人, 可是正好被抽中。船长当然不希望自己的老婆被抽中,于是重新再抽,还是她,第三次抽中仍然是她。 人们望着船长的脸说应该怎么办,船长无奈地说:"我们不可能为了一个人而牺牲大家,你们就把她丢到河里去吧!"

船长夫人被抓住准备扔下水中时, 出于对死亡的恐惧而放声大哭。船长听到后说:"谁希望这些首饰也被丢掉呢?你们把她身上的所有首饰都取下来,用布包住她扔到海中。我不忍心见到她在水面挣扎的样子,所以我不想见她,你们在她的脖子上绑一个沙罐再把她扔到海里。"船长夫人就这样被丢进海里被鱼龟等争着吃掉了。

船上的比库们目睹此事感到很奇怪,他们想:"除了导师以外,还有谁能够了解这个女人曾经造过什么业呢?我们将就她的业向佛陀请教。"

他们来到导师居住的地方,礼敬导师后报告了此事, 佛陀告诉他们:

"诸比库,这个女人只是在承受她自己曾做过的业而已。 很久以前, 她是巴拉纳西的一个家庭主妇, 挑水、砍柴、做饭等, 所有大小家务都亲自动手做。她养了一只狗, 这只狗一天到晚都跟着她。当她在家中做家务时,这只狗就蹲着一直看着她,当她到田地为丈夫送饭时、到森林捡柴草时,这只狗也总是跟着。

有一天,几个男孩看见这个女人并嘲弄她说:"哈哈,这个带狗的猎人离开了,看来今天我们有肉吃了。"她听到这些讥讽感到很羞耻, 用土块、棍子打狗想把它赶走,可是那只狗又回头跟着她。

据说这只狗在之前的第三世是她的丈夫, 所以不能捨断对她的爱恋。在无始的轮回当中,过去不曾做过妻子或丈夫的人几乎是找不到的,但由于是在不远的轮回中对眷属的极度爱恋,所以今生即使投生为狗也放不下这女人。

她因为这只狗老是跟着她而感到生气,想把这只狗弄死。她到田地里为丈夫送稀饭时, 把绳子挂在腰间,那只狗也跟着她一起去。她把稀饭送给丈夫后,找了个空罐子,走到一口池塘边, 用沙把罐子装满, 然后招呼站在旁边看着的那只狗。那只狗很久都没有听到这么亲密的叫声,摇着尾巴走了过去。她牢牢地抓住狗的脖子,用绳子的一端绑住沙罐,另一端绑住狗的脖子, 然后把沙罐朝水里扔过去,这只狗就被沙罐拖进水中淹死了。

这个女人在她临终的时候, 因为杀狗恶业的果报而堕落到地狱中一段漫长的时间,残馀的恶报仍然使她在以后的一百世中脖子被绑着沙罐丢进水中淹死。 "(Dhp.A.127)

这是一个因已作业投生到恶趣的故事。

香蒲叶龙王的故事

这也是一个悲惨的故事。 在过去咖沙巴(Kassapa)佛陀的教法时期,有一位年轻的比库乘船到恒河游玩。 当船驶到浅滩上的香蒲丛时,他随手抓住一根香蒲草叶(eraka, 一种沼生植物,叶长而扁平),船继续往前开时他仍不放手,结果香蒲草就被拔了起来。

比库学处中有一条是这样的: "坏生物村者,巴吉帝亚(pà cittiya)。"意即比库故意损坏草木,即犯一条中等的罪。当时他认为这只不过是一条微不足道的罪,没有忏悔就一个人住在森林中修行沙门法。

当时的人寿是两万岁,虽然他修了两万年的止观,但是却无法证得任何禅那或道果。为什么呢?因为他故意违犯学处,并且没有惭愧心想要忏悔;又因为他当时一个人独住,不是住在僧团中,没有忏悔的机会, 所以他给自己造了"违令障" (à ? àv?tikkamantaràyikà ),这种障碍使他一直都无法在佛教中获得成就。

在他临终时, 发现脖子上好像被香蒲草叶绑住似的, 此时他明白正因为故意违犯学处而不想忏悔,障碍他修行那么久都没有成就。 他很想发露忏悔自己的罪过,但由于独自一人住在森林里,身旁又没有任何比库,于是他在产生"我的戒不清净"的悔恨当中死去。由于怀着悔恨去世,他投生为身体犹如树干船一般大小的龙王,龙属于畜生。

因为他临终时出现的是拔香蒲草的影像(业相) ,又由于他因追悔犯戒的不善心而投生为龙王,所以他的名字也叫做香蒲叶龙王(Erakapattanà garà ja)。

当他投生为龙王后, 他有能力知道自己的前一世。当他看见自己的新生命时, 想到"我前世修了两万年时间的沙门法,现在居然投生于无因结生类的吃青蛙的怪物! "而感到后悔,但是也没有办法。

后来这个龙王生了一个女儿,他很想知道是否有佛陀出世, 于是叫他女儿每到半个月的斋日就来到人间,把问题编成歌曲边唱边跳,因为这些问题唯有佛陀出世才能回答。 如此一直等到我们的果德玛佛陀出世。(Dhp.A.182)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 即使是微不足道的恶行、不善业也不要去做,万一这些恶行在我们临终时成熟或想起的话,那就很倒霉了。

牛棚的譬喻

临终时按顺序先后成熟的四种业, 第一是重业, 第二是惯行业,第三是近死业,第四是已作业。

相信大家应该没有造过极重的不善业吧! 对于重业的最后一种"定邪见" ,佛弟子通常都不会顽固地执著断灭见。对于极重的善业,如果大家能够证得禅那当然是最好不过的, 能够投生到梵天也极殊胜,因为梵天人还有机会听闻佛法。我们应该精进禅修,争取有机会造这种极重的善业。

对于惯行业,佛弟子应该有很多机会造作善的惯行业,因为经常布施、服务、礼敬、持戒、禅修、听闻佛法等,这些都是善的惯行业。那些猎人、渔夫、屠夫、打手、骗子、惯偷、 赌徒、 花花公子等, 经常造作的是不善的惯行业。但是对于现在社会上的大多数人来说,他们既没有很强的不善业,也没有特别强的善业, 只是平平凡凡地过一生。 他们不会偷抢诈骗,也不懂行善积德, 最多只是偶尔给乞丐一点钱,赈灾时捐点钱,这些既不是强大的善业,也不是惯行业。对于这些人来说,近死业通常会优先成熟。

根据 《清净之道》 (Visuddhimagga),如果一个人造作了重业,它将在临终时最先成熟。如果没有重业,其次是惯行业, 或者近死业。如果没有以上三种业, 以前所做过的任何一种已作业可以成熟并带来下一世的结生。 但是《摄阿毗达摩义论》(Abhidhammatthasa? gaha)则把近死业放在第二位。

我们可以用牛棚里的牛为例子来说明这四种业的关系:譬如牛群在夜晚被关在一个牛棚里,第二天大清早时牛棚的门才打开放牛出去, 所有的牛都想快点跑出去吃草。 当牛棚的门打开时, 特别强壮的牛优先冲出到外边; 这譬喻重业必定会优先成熟而带来下一世的结生。如果没有特别强壮的牛,站在门边的牛可能会先出去; 这譬喻能带来下一世结生的近死业。 经常注意门何时打开的牛也有机会跑出去; 这譬喻能带来下一世结生的惯行业。 而有些弱小的牛也有可能侥幸地被挤出到外面去;这譬喻某个已作业意外地获得机会成熟并带来下一世的结生。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