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佛经

《阿毗达摩讲要》第 11 讲 欲界心


二、十二不善心(2)

二、二嗔根心

第二类不善心是嗔根心(dosam?lacittàni)。由于这一类不善心里拥有嗔心所(dosa),所以称为嗔根心。

嗔根心只有两种:

1)忧俱嗔恚相应无行一心;

2)忧俱嗔恚相应有行一心。

这两种心的差别只在于无行或有行(主动或被动),即主动地排斥所缘,或被动地排斥所缘。举个例子:如果一个人和你闹矛盾,你一见到他就讨厌、厌恶他,这时生起的嗔心就是无行。如果有人经常在你耳边说某某人不好,使你也开始讨厌那个人,这就是有行。

嗔根心与贪根心的不同之处在于:嗔根心不会和邪见一起生起,虽然邪见可以鼓动一个人生起嗔恨,但 是根据阿毗达摩,邪见并不会和嗔恚在同一个心里生起,它们只能在不同的时候生起。举例说:某人憎恨他的爱人对他不忠。认为实有他的爱人存在,这是邪见,属于舍俱贪根心。憎恨属于忧俱嗔恚心,它们并不会发生在同一心路中。因此,邪见心所不会出现在嗔根心里。

同时,所有的嗔根心只伴随着一种感受--忧受,故称为忧俱(domanassasahagata),它们不像贪根心有两种受--乐受与舍受。忧受,巴利语domanassa。do源自du,是坏的、不好的意思;manas是心意。不好的心意为domanassa,勉强译为"忧"。

嗔根心虽然根据无行和有行只分为两种,但实际上嗔根心所包含的范围很广,而非只有生气、发怒的心才叫做嗔根心。嗔恚相应,巴利语pa?ighasampayutta,pa?igha是对抗、厌恶、排斥,sampayutta是相应。凡对抗、排斥所缘的不善心皆属于嗔根心。嗔根心既包括极强程度的暴怒、生气,也包括微细程度的害怕、烦躁、忧愁、焦虑、紧张、不耐烦、担心等。

对于嗔根心,忧俱与嗔恚的关系是:

1、它们必定一起生起,只要是嗔心,其受必定是忧受。同样地,只要感受是忧受,生起的必定是嗔根心。

2、它们之间的区别是:忧受在五蕴里属于受蕴,而嗔恚在五蕴里属于行蕴。带有破坏性的心所是嗔恚,而作为忧受,它只是对所缘的不悦体验而已。

依照心所的组合,嗔根心又可以分为四类:

1)嗔恚;

2)妒嫉;

3)悭吝;

4)追悔。

这四类心都属于嗔根心。这种分类是由其相应的心所决定的。在学习五十二种心所的时候,称为"嗔因"的心所就有这四个。

生气、烦躁、担忧、紧张、害怕,这属于嗔恚心。妒嫉是看到别人有成就,自己的心酸溜溜的;或者看到别人对待他人很好,心里感到酸溜溜的;或者自己喜欢的人和其他人要好,例如看到自己的丈夫和别的女人打电话或者说笑,感到酸溜溜的,这些都属于妒嫉。这时你的心是喜欢还是不喜欢?是高兴还是不高兴?所以妒嫉也是嗔根心。看到有人想分享你的东西,对此感到讨厌,不喜欢自己的东西与他人分享,这是悭吝。追悔,也即是懊恼、后悔,后悔必定是不好的,因为会恨自己:"哎!我刚才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要这样说?我刚才为什么不这样做?为什么不那样说?"追悔有两类:一 类是对应该做而没有做感到后悔,另一类是对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感到后悔,这时生起的心会排斥所缘。

这是依照心所来区分的。这四种心所都属于嗔因心所。一种心拥有嗔恚心所,这种心必定是嗔根心;如果拥有妒嫉心所,它也是嗔根心;对于悭吝、追悔也是如此。在嗔根心中,如 果有嗔恚心所,其他三种心所不一定会生起。但是,妒嫉的时候必定会有嗔恚心所,悭吝的时候也会有嗔恚心所,追悔的时候也会有嗔恚心所。不过,在妒嫉的时候,悭吝和追悔不会生起;在悭吝的时候,妒嫉和追悔不会生起;在追悔的时候,妒嫉和悭吝不会生起。只要妒嫉、悭吝、追悔这三种心所的任何一种生起的时候,必然会伴随着嗔恚心所一起生起。所以,只要一种心拥有嗔恚心所,它就属于嗔根心。

嗔根心与贪根心最大的区别在于:贪根心是心趋向所缘,想要黏着所缘、获得所缘;而嗔根心则是心背向所缘、排斥所缘。也就是对所缘的反应,想要拥有、占有所缘是"贪";心排斥、抗拒、厌恶所缘是"嗔"。

三、二痴根心

第三类不善心是两种痴根心(moham?lacittàni)。在遍一切不善心心所中,有一种叫"痴",痴心所在十二种不善心里都有。也即是说,贪根心和嗔根心里都有痴心所。但是,在痴根心里并没有贪心所和嗔心所。虽然愚痴会导致贪和嗔生起,但是在贪根心和嗔根心中,是贪或嗔心所在起主导作用,痴心所的作用是次要的。

有两种痴根心:

1)舍俱疑相应一心;

2)舍俱掉举相应一心。

由于这两种不善心只有痴心所作为唯一的根,因此称为痴根心。

痴根心必定是舍受,即不会有乐受,也不会有忧受。即使面对可爱所缘(好的对象),如果生起的是痴根心,也无法体验所缘为可爱。同样地,痴根心也不会体验不可爱所缘为可厌,因此忧受也不会生起。

在这两种痴根心里,第一种是疑相应心。疑,巴利语vicikicchà,有两种意思:

1、Vicinanto etàya kicchati.--思虑由此困惑;

2、Na sakkoti sanni??hànaü kàtunti.--无法作出决定。

这两种解释都显示了"疑"是指由于显著的愚痴而导致困惑、疑惑或犹豫不决。这里的疑是特别针对宗教而言的,对于佛、法、僧,对于业果法则方面的怀疑,而不是对日常生活中所碰到事情时所产生的疑问。例如:"这棵是什么树?这个村庄叫什么名字?你叫什么名字?今年多大了?"等等,或者大家在学习过程中请教老师:"老师,这个问题是什么意思呢?"问这些问题并不是痴根心。这里的疑是指对于佛陀、禅修、因果等的怀疑、犹豫不决或不相信。

第二种痴根心是掉举相应心。掉举(uddhacca)是指心的散乱、不平静。掉举心所属于遍一切不善心心所,所以在贪根心和嗔根心里都有掉举心所。然而在这一种心里,由于并没有贪心所和嗔心所,只有掉举心所,因此称为舍俱掉举相应心。发呆、胡思乱想时生起的就是这种心。例如现在大家坐在这里,虽然眼睛盯着屏幕或者盯着我,但心却没办法集中,跑去想其他东西,这时生起的是掉举相应心。

对于修行而言,掉举也是五盖之一。不过,掉举与贪心和嗔心又有区别。例如一个人坐在禅座上,心里却想着:"我肚子饿了,等会儿起座后要去卖东西吃。"这时生起的是贪心,不是掉举心。或者想:"那两个家伙老是在外头说话,吵死了,真讨厌!"这是嗔心。如果坐在那里发呆,做白日梦,妄想纷飞,没办法集中精神,则是掉举。在十二种不善心(八种贪根心、两种嗔根心、两种疑根心)当 中,假如前面十一种不善心所造的不善业在临终时成熟,它可以使我们下一世投生到恶趣。但是,唯有掉举相应心所造的不善业是最轻的,轻到不足以在临终时成熟而导致堕落到恶趣。虽 然很多人都经常发呆或是胡思乱想,但由于这种心所造的业是相对轻微的,因此不会带来结生,不能成为令生业,但还是有可能在生命期间成熟,从而带给我们某些不善的果报、苦报。

另外,这两种痴根心也没有无行和有行的区别。因为这两种心本身缺乏足够的敏锐力,所以不能分为有行或无行。即使有些人刻意怂恿,也不能说这些心是有行心。

十二种不善心都属于欲界心,或者说只要是不善心,必定属于欲界。这些心是下劣的,因为它们在精神上是不健全的,在道德上是应受谴责的,且其造下的业力可以在未来招感苦报,所以称为不善心(akusalacitta)。

我们所说的烦恼,都离不开这些不善心,而这些心的生起也必定伴随着不善心所一起生起。依心可以把不善心分为十二种,依心所则有十四种。也即是说,这些心包含了使其变得下劣、低劣、不善的心所,并依这些心所的不同组合,构成不同种类的不善心。因此,我们学习阿毗达摩,就是把这些看似复杂多样的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系统地整理出来,使之更容易理解。

学习阿毗达摩也要学以致用,应用到日常生活中。这十二种不善心是我们的老朋友,在生活中经常发生,对有些人来说甚至形影不离。

当你喜欢某种人、事、物时,若感受愉悦,这是悦俱;如果感受平平,这是舍俱。如果你执著对象,认为它是我的,这是邪见相应;反之则是邪见不相应。

当你生气、发怒的时候,要觉知此时生起了嗔心,这嗔心是自己主动地生起,还是受别人怂恿的,你就可以分辨出生起的是哪一种心。

对于痴根心也是如此,怀疑到底有没有过去世、未 来世,这是疑相应。如果在发呆、胡思乱想,这是掉举心。这十二种不善心在座都有体验吧,是不是感觉很亲切呢?因此,阿毗达摩并非玄乎其玄,它是很实在的,能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身心,认识这个世间,并最终导向解脱、断除烦恼。

对于身心现象,阿毗达摩称为名色法。名法是心理现象、精神现象或意识现象。色法是物质现象。名法又分为心和心所,认知对象的过程称为心,辅助心认知对象的心理活动称为心所,心所是伴随着心一起运作的。心依其本性分为四种:不善心、善心、果报心、唯作心。不善心是指在道德上不健全、会带来不善果报的心。善心是指在道德上健全、能够带来乐报的心。果报心是指体验由成熟之业所带来的果报的心。唯作心纯粹只是做,即不会产生业的种子,也不能体验果报的心。唯作心又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一切众生都有的转向心,另一种是唯有阿拉汉圣者才会生起的唯作心。

不善心依三种不善根分为三类。在五十二心所当中,有六种心所称为根:三种美因(无贪、无嗔、无痴)和三种不善因(贪、嗔、痴)。 无论我们的烦恼如何千变万化,都离不开这三类不善心--贪根心、嗔根心、痴根心。

贪根心有八种,依三项原则分别:一、感受是快乐还是感受平平;二、是否有邪见;三、是主动还是被动。

嗔根心的表现形式很多:烦躁、担心、忧愁、忧郁、害怕、紧张、生气、愤怒、仇恨等等,区别只在于强度的不同。嗔根心必定和忧受相应。嗔心又分为主动和被动两种。依心所上来分,又有嗔恚、嫉妒、悭吝和追悔四种。

痴根心只有两种:一种是疑相应,另一种是掉举相应。

因为不善心都是低劣的,所以只属于欲界心。


分类:佛经 书名:《阿毗达摩讲要》 作者:玛欣德比库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