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4 个性及婚姻家庭之谜 | 十大元帅之谜 | 共和国人物

05.4 个性及婚姻家庭之谜 | 十大元帅之谜 | 共和国人物

05.4 个性及婚姻家庭之谜


战场上的贺龙,口衔烟斗,指挥若定,这几乎成了他给人们留下的最难忘的印象。在人们心目中,他是一位"百战沙场驱虎豹"的英雄,具有"粉骨碎身若等闲"的风度。然而,生活中的贺龙展现给人们的却是另一番风采

4.1 丰富的个人特质

贺龙有着丰富的个人特质,只要一提到他的名字,熟悉他的同志嘴边总会挂上微笑。关于贺龙的传说多得不可胜数,有许多是百分之百的事实。

贺龙从小就识字不多,但会写自己的名字。他下达命令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写在战士的左手上。战士回到自己的连队,背诵完命令,就举起左手,出示贺龙的亲笔签名。

1927年南昌起义失败后,贺龙开始自学读书写字,他几乎全凭记忆,每学一篇课文,就反复诵读,直到学会了里面所有的字为止。

贺龙也许在某些方面比其他高级指挥员粗疏一些,然而在外向的粗疏中,却隐藏着对被压迫者的深切同情。他是一个爱嘻闹的人。在街上,他喜欢逗弄孩子,常"抱起一个挣扎着的小孩,夹在腋下走半条街,然后把他放走,用一个铜板或一块糖哄得他高兴。

贺龙曾对人谈起过自己的人生哲学:"我相信运气,你不能阻挡它,既不能把运气关在门外,也不能插上门不让它进来。只要有运气,总是会走运的。"

贺龙又高又壮。"贺龙同志象老虎一样强壮。"朱德同志这样称赞他。"我在长征中,一次也没有看见过他显出疲惫的样子。好几次,他还背着负伤的战友呢!"

的确,仅从贺龙的外貌看上去,也令人产生这样的印象。

他的全身,从头到脚,都充满跃动的活力。贺龙是不能静坐不动的。他的动作,和他那声如飞雷的南方乡音一样令人瞩目。

贺龙是很容易识别的--口里叨着他喜欢用的烟斗、胡须浓黑而整齐。他那充满俏皮的眼睛,总含着笑,仿佛在寻找讽刺的好材料。贺龙曾对人说:"他开始留胡子的时候只有地主军阀才留胡子,他不相信为什么农民就不能有胡子。"贺龙喜欢和他的政委关向应下棋。谁输了,就得把胡子剃掉。虽然这种事不常发生,但有时贺龙的胡子确也不见了。关向应同志曾对美国记者尼姆·韦尔斯女士谈起对贺龙个性、品格的印象。他说:"贺龙是非常坦率和英勇的,有着一种特殊的战士风格。他作决定迅速而明确,有着巨大的自信。他作战时计划得非常仔细,他所有的决定都是稳当安全的。他对待部属很周到,但他们如果犯了错误,就严格执行纪律。他的政治理解力是很强的,并且对党诚实和服从,总是小心谨慎地遵循党的路线。作为个人,贺龙为人和蔼而朴实,几乎是孩子似的坦白。他非常健康强壮,喜欢骑骏马。他抽香烟--

除此以外就没有什么别的嗜好了。"

贺龙活跃健谈,他讲起故事来,手舞足蹈,谈谐有趣,不愧是这方面的老手。他常讲到他小时候的事情:"年轻的时候,只要一提起我贺龙的名字,地主马上就会收拾细软逃命。"这时,他总是预先传言他还有好几英里地远,然后敲响地主的大门,微笑着说:"哈,我来了!"

贺龙从不讲究形式。长征中,他要么打赤脚,要么穿草鞋,脚上总裂着大口子。他对于军队的形式毫不在意,有一次有人问他为什么他有三万人的队伍,却说只有一团人,他扬起头来哈哈大笑说:"我数不过来!"一次贺龙视察青岛海军学校,却走进欢迎他的仪仗队中,和张三拉拉手回李四家在哪里,中午又在院子里和学员们蹲成一圈吃饭,闹得偌大一个食堂空着,苏联高级顾问很不高兴。贺龙说,我就看不惯这一套。

贺龙顾全大局,丝毫不带有私心杂念。他与肖克在战争年代结下了密切而持久的战斗情谊,被美国记者、《长征--

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哈里森·索而兹伯里称为"一对生死朋友"。一九三1934年,这两位将领在贵州东北部的印江县木黄镇会师。四天之后,他们进入四川,在南腰界举行了庆功宴。这次会合,完全没有象毛泽东和张国焘的会合那样引起那种病态的猜忌。

"他是个出色的将领",贺龙在"文化大革命"中蒙冤惨死后,肖克声音沉重而满怀激情地说:"他是个伟大的革命战士,是我敬爱的老上级"。

4.2 贺龙的婚姻家庭生活

贺龙早年赶马驮运,长途跋涉,生活很艰苦。由于勤俭精明,还是为家里挣了一些钱。武昌起义胜利,推翻清王朝。

桑植到处传说:"民国反正,穷人翻身。"随着贺龙赶马收入有了点钱,生活也开始好转。也就在这时,他们家庭成员多了一位新人。那是在一九○六年贺龙十岁时,腊月,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贺龙与比他大几岁的原燕罗界邻居贫农女儿徐月姑成了亲。第二年秋,徐月姑生了个女儿叫贺金莲。几年后徐月姑病故于南昌暴动。这是贺龙的第一次婚姻。

南昌起义后贺龙去湘鄂西拉队伍,女儿贺金莲留在上海。

当时的上海白色恐怖,贺金莲自幼体弱多病,这时不仅无法及时治疗,而且为了对付敌人的搜捕还要经常搬家藏躲,日日夜夜担惊受怕,这样搬来搬去,没有多少天就把孩子给拖累折磨死了。

贺龙对这个在苦难中出生而又夭折的女儿十分疼爱怀念。后来他回忆起这件事,还悲愤地说:"上海还埋着我们贺家一口人嘛!"金莲去世二十多年后的1935年秋,贺龙带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六军团,从桑植刘家坪出发开始长征。在告别家族时,还从衣袋里掏出一幅鞋扣绊,说:"这还是金莲给我做的布鞋上的扣绊!"

贺龙的第二次婚姻是在长征前开始的。他在湘西娶蹇先任为妻(蹇先任的妹妹蹇先佛与肖克结婚)。蹇先任出身豪门,结婚后与贺龙感情甚笃,跟随贺龙参加革命,出生入死。1935年11月,贺龙正在前方,蹇先任生下一女。当时贺龙正好打了一个大胜仗,王震发电报把这个消息告诉贺龙,电报上写着:"祝贺贺副主席生了一门迫击炮。"贺龙看了后非常高兴,大笑不止。后肖克为贺龙的这个女儿取名为贺捷生,意为"战斗告捷时所生。"

贺捷生出生十八天就随贺龙指挥的红二方面军长征,被称为"最年幼的红军"。她随红军到达陕北后,抗日战争爆发。

因贺龙南征北战,只好把她送回湖南桑植老家托人带养。直到解放,贺捷生才回到父亲身旁。

蹇先任后在战斗中牺牲。

1942年,贺龙与薛明结婚。婚后,两人相敬如宾,一起度过了无数个难忘的岁月。

战争时期,为了革命,贺龙与薛明在一起的时间并不多。

贺龙戎马倥偬,今日陕甘宁,明日冀中,晋西北,转战于黄河两岸,出没在敌前敌后,然后就是跨越秦岭巴山,进军大西南。两人少有短暂的相聚,多是长久的离别。

1944年9月,陕北延安连降大雨。二十八日,薛明为贺龙生下一个男孩。毛泽东当即给贺龙打去电话说:"贺龙同志啊,恭喜你半百得子"

1944年薛明怀有身孕时,贺龙的老搭档关向应即为要出世的孩子取好名字。当时,关向应与薛明商量说:"如果是个男孩,应该找一个我们大家都喜欢的名字给孩子。大家都喜欢岳飞,所以孩子的名字应该同岳飞的名字有联系。贺龙的字是鹏举,名字要有'名'有'字',所以就要在岳飞的名和字中各取一个,就叫'鹏飞'好了。"不久,关向应病逝,贺龙十分难过。为了有纪念意义,贺龙也薛明商量孩子的名字就叫"贺鹏飞"。

1945年日本投降,国民党抢夺胜利果实,贺龙率部队进军丰镇、集宁,车过延安的柳树店的家里时,保姆抱着贺鹏飞在路边迎候,贺龙在卡车上伸出手来和贺鹏飞握握手,只说了句:"长大了当兵。打完仗再见!"然后就驱车远去。

全国解放后,特别是贺龙一家来到北京后,党和国家给予贺龙的责任日益重大,他日夜忙于繁重的军政工作。平时总是清晨匆匆离去,夜晚迟迟归来,再加上长时间外出开会、视察,和家人在一起的时候更少了。对此,贺龙心里始终深感愧疚。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贺龙受到迫害。周总理为了保护贺龙,于1967年1月19日派人把贺龙夫妻送到了京郊的山区。两人总算朝夕相处了,然而却是在那样的境遇之中。

这年夏天,林彪一伙背看毛主席,绕过周总理,把黑手伸到了贺龙夫妻的住处,加紧了对贺龙的迫害。不久,七十一岁高龄的贺龙患了糖尿病。

林彪、"四人帮"集团对贺龙进行了凶残的迫害。他们以水源困难为由,连续四十五天几乎断绝了水的供应,大热天,每天只给一小壶饮水。薛明脸不洗,口不漱,忍着难耐的干渴,为的是让贺龙有口喝。

一次,贺龙为了接雨水,不慎摔倒,扭伤了腰。剧烈的疼痛使他十八天靠在椅子上不能动,大便也解不下来。薛明拿来氧气筒上的导管,用嘴含了洗衣服的肥皂水为他灌肠,肥皂水把薛明口腔的粘膜都烧坏了。

在那些困难的日子里,薛明为了照顾好贺龙,长时间地睡在地板上,不梳头,不洗脸,耳朵里竟然结了一层蜘蛛网

贺龙与薛明就是这样在患难中度过了一天又一天。

1969年6月9日下午三时四分,贺龙被迫害致死。

不久,薛明受周总理瞩托,写下了《向党和人民汇报》,将贺龙遭受迫害时的生活情形公诸于众

4.3 贺龙的儿女们

贺龙与蹇先任生下的女儿贺捷生,解放后不久考上了"北大"历史系,毕业后被分配到青海民族学院教书,在那里工作了五年。"文革"期间,因受牵连,被剥夺公民权利,下放劳动改造,这期间,她经受了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被审查达五年之久。在这期间,先是前任丈夫弃她而去,接着父亲惨死,继而十二岁的女儿上吊自杀。不久,她的第二任丈夫又被迫害致死。直到林彪死后,她才暂时解脱,回到北京,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

1975年4月,贺捷生写信给毛主席,要求寻找贺龙遗骸,补行丧礼,讣告国人。六月,她接到通知,贺龙的骨灰安置仪式将秘密进行,"不致悼词,不献花圈、不治丧、不报导、不宣传"。贺捷先十分气愤,再次上书毛主席,并请邓颖超同志转交给周总理。周总理在医院得知真情,当即亲自给毛主席写信,并附上贺捷生的信。过了两天,事情有了着落,周恩来打电话给贺捷生,表示自己将抱病前往参加贺龙的骨灰安葬仪式并亲自致词。

贺捷生在文革末期致力于为老同志的平反工作,同中共中央一些在"文革"中一度被打倒、后又陆续复出的元老们关系密切。那时,她为了把下面的一些材料捅到上面,想尽了各种办法。她虽然不会抽烟,但随身总带着一包烟和一个打火机,为的是在紧要关头及时烧毁材料。

现在她在解放军总政治部从事宣传工作。同时,为圆昔日文学梦,在业余时间写起书来,创作了一些颇受欢迎的文学作品。1984年,她的《青青畅想曲》、《击毙二王》、《祝您一路平安》在《昆仑》和《人民文学》上发表。不久,由她执笔编写的电影剧本《残月》,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并获得很大成功。

1978年,邓颖超亲自为贺捷生举行婚礼。新郎叫李振军,当时任湖南省委书记、湖南省军区政委,是一名儒将,在戎马生涯中,不但能征善战,而且能吟诗作对。

1988年,贺捷生被授予大校军衔。

薛明与贺龙结婚后,共生有两女一子。女儿分别叫贺晓明,贺黎明,儿子就是贺鹏飞。贺晓明曾在北京市旅游局外事办工作,后加入富利公司。贺黎明"文革"之后毕业于北京外贸学院,1983年曾在香港光大实业公司事务部当秘书。

"文革"初期她曾到廖承志家避难,与廖承志之子廖平结为夫妻。

贺鹏飞小学时就读于北京育才小学。1962年,于北京男四中高中毕业,学业一般,据说体育成绩相当好。有趣的是,贺龙当时任国家体委主任,不知二者有无关系。贺龙希望鹏飞进清华大学读书,但他还达不到清华大学的录取线,而象这样的高干子弟本可以保送进大学,然而贺龙严于律己,没有这样做。这一来,贺鹏飞竟连续两年没有考上大学,一直留在男四中高三补习直到一九六四年才考入清华大学。

文革初期,贺鹏飞成了清华大学"造反派"的首要人物,曾一度与几个高干子女左右了清华大学的红卫兵运动,据说他们当时旗帜鲜明地支持刘少奇。后来,随着贺龙夫妇相继被打倒,他本人也从"红五类"变成了"狗崽子"。

贺龙被打成"反革命"后,当时的中央文革发通辑令捉拿贺鹏飞。贺鹏飞和贺晓明把妹妹贺黎明藏到廖承志家后,兄妹连夜逃出北京,改名换姓,在一条往返于津沪的货船上当苦力糊口为生。当时贺鹏飞大学尚未毕业,周恩来经过多方打听查找到他们兄妹的下落并担保不再逮捕他们,贺鹏飞和贺晓明这才回到学校继续学习。

1967年10月,贺鹏飞患了重病,无法就医,当时尚未被打倒的陈毅仗义执言,才把他送进了医院,但一场大病还没有痊愈,新的迫害又落到了他的头上。中央文革领导小组以"企图外逃"把贺鹏飞、贺黎明兄妹及其他一些高干子弟送进少年管教所审讯了半年。

贺黎明从少管所出来后被下放到陕北"插队落户",贺鹏飞则进了一家工厂当工人。

文革后,贺鹏飞因学的是机械专业,所以进了北京市机械进出口公司。工作期间,与当时在该公司任资料员的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女儿冯露结婚。

贺龙平反后,贺鹏飞于1979年前后参军,并于1980年在清华大学及国防科技大学研修军事工程诱导战术。八四年初升任为总参谋部通讯部副部长,同年七月任总参谋部装备部所属"保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年底升为装备部副部长,次年升为装备部正职。1988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成为最年轻的少将,属于正兵团级军官,主管全军军事装备。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十大元帅之谜 作者:晓亮、文军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