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第二十九章| 秦汉朝历史

《司马迁》第二十九章


想回顾一下过去,重温旧梦,寻觅那年轻的肌体与火热的激情。刘彻躺在卫子夫的榻上,觉得卫子夫的腿是休憩的最好之处。卫子夫抚摸着他的头,说,要是给太子看见了,该笑话你了。

刘彻最看不上的就是这个,做了皇后,怎么就忘了自己是女人了?有一回刘彻叫她跟宫女们一起跳舞,你看她跳舞那样子,好像多高贵,多温文尔雅,舞可不是这样跳的。刘彻怎么就找不到那激情、快乐、天真、活泼的卫子夫了呢?他说,你能不能告诉太子,要他别插嘴宫里的事儿?

卫子夫有点儿不高兴,她想劝劝刘彻,不管怎么样,她总算是皇后啊。卫青一死,皇上对她就更冷淡了。她说,太子总想帮你,他看你太累,心疼你。

刘彻笑一笑,说,他不用心疼我,心疼你就行了。刘彻有一件大事儿想说,但犹豫再三,有点踌躇。

卫子夫看出来了,问他,你是不是有话要说?

刘彻说,我想不用刘屈氂做太子的老师了,你看行不行?

卫子夫心中一惊,那你用谁?

刘彻想不出来,但他终于说出了一个名字:公孙弘。

卫子夫心慌,公孙弘只是一个小官儿,刚刚升做太傅。虽然传说公孙弘可能会做丞相,但谁知道呢?刘屈氂丞相做得这么稳,怎么能轮得上公孙弘?卫子夫有点儿心慌,她流泪了,跪下说,皇上,太子是你的儿子,太子是国本啊,你怎么能不用刘屈氂做他的老师?

刘彻皱眉看着卫子夫,说不出话来,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无法跟卫子夫说清他心里想什么。

有人报说,长安城外不远处有一个龙门,河水在龙门那里湾成一条瀑布,鲤鱼就从这小小的支流向上跃,企图跃上龙门,进入黄河。鲤鱼一次次蹦跳,把头撞破了,有的就跳了上去,有的就累死了,河水边浮泛着一片鱼尸。有官员报说,这里时常能发现灵芝,吃了可以长生不老的。刘彻决定要去那里寻找灵芝,他要带着栾大、司马迁一起去。

御史大夫上了奏折,田蚡死前曾经假装生气,把他正怀孕的侍妾打发走。那侍妾跟着一个管事住在长安城外,说是管事与侍妾有染,才给田蚡赶出家门。可如今有人见到,那管事毕恭毕敬地侍候着侍妾,侍妾挺着大肚子,还来长安买东西呢。还有三个女人怀有身孕,也是田蚡的后代。求皇上下诏,再查。

刘彻看着竹简,啪的一下就把竹简扔在殿下。竹简系绳很细,但很结实,没摔断。刘彻就有点儿意外,对司马迁笑,说,摔不坏?拿过来,我再摔一下试试。刘彻就一次次摔,终于摔坏了。刘彻笑,对司马迁笑,说,你写《太史公记》一定要记住,编书的绳要结实,不能一摔就断。

刘彻叫来刘屈氂,问他,你说,这竹简要是摔断了,是不是很麻烦?

刘屈氂看了看,说,皇上,这是很麻烦。

刘彻说,我有事儿要办,要出城去看看龙门。听说鲤鱼又要跳龙门了,不能不看。你就在城里替我管事儿吧?

刘屈氂只能答应一声:是。

晚上站在芝水河边看河,当地的渔民总愿意说这是黄河,其实不是,这是黄河的一条河汊芝水。刘彻问,就是这儿吗?

栾大说,是啊。皇上,你还是祭一祭河神吧?河神就能给你长生不老的药草。

刘彻说,好。刘彻站在河边,静静伫立,看着栾大给河神推下去一张木桌,上面放好了祭品,木桌在河水中飘飘摇摇,流向远方。

栾大说,祭完了,皇上对河神说几句吧?

刘彻说,你是河神,也只是一个小神,有什么可狂的?神仙送给我的长生不老药,为什么没给我?你要是再不给我,我就让你的芝水干了,河流改道,你还做什么河神,做穷神吧!

刘彻就期望这时刻,他和司马迁、吴福站在龙门那个小小的瀑布前,有点儿哑然失笑。这算什么瀑布?不到两人高,鲤鱼真能从这里一跃而上,溯水而去,直冲入黄河水中吗?

天亮了,能听得水的扑簌簌声响,河水变暗了,能看到鱼在水中挤撞,不耐烦地踊动着。瀑布下有鲤鱼开始跳了,它们想用自己这惊天一跃,直跃上龙门,飞上黄河,成为黄河里的龙种。刘彻不眨眼地看着,看着鲤鱼跳跃。一条鱼跃起,竟能飞一人多高,但一条条鲤鱼跳跃,千百次的努力,只有一两条鱼能飞身上去。沿岸河边有许多渔民,都在悄无声息静静地看着。刘彻觉得这些鲤鱼是愚蠢的,它们再怎么努力,也很难跳上去,这一条龙门瀑布,将成为它们永远也跃不过去的障碍。突然一条鱼急速跃起,它不是向上跃跳,它是看准了空中一条正在下落的鲤鱼,猛地跳起,撞击那条鱼,竟把那条鱼啪的一下撞起来,这条鱼就飞上了瀑布,而那条鲤鱼跌下来,死掉了。这是死一条,撞上瀑布一条,鲤鱼就是用这法子跃上龙门的。

刘彻看得目瞪口呆,司马迁也为这一刻激动。人类早就忘记了如何牺牲自己去保证种族,鲤鱼跳龙门是以牺牲健壮的、硕大的自己,而把幼小的、瘦削的送上生路。鱼类不会言语,但它们一定有一个沟通的方式,他们用生命来表达种群的悲壮史诗。司马迁一瞬间想到了许多,他能够理解笔下的人物,能够把几千年的历史中那悲壮惨烈看得平淡自然。人类不也是用死亡陪衬生存,用牺牲来换取安定吗?于是生命才像涓涓细流,长河才永无止息?刘彻看到了龙门下宽敞的河流,它平缓,轻松,静静地流淌,瀑布的倾泻不给它带来一丝狂躁。

许多渔民带着孩子来到河边捞鱼。根据古老的传统,这些撞死的鱼是不能吃的,只能把鱼捡起来,走到龙门高岗上,在那里挖了一个大大的、深深的土坑。渔民们像面对着祖先一样,双手捧着,迎向太阳,行三次大礼,再把鱼扔入大坑,把鱼埋了。渔民们来回走着,不知疲倦,一个人每次只能手捧着一条鱼走向山上。据说谁在这一天来回拿的鱼最多,这一年他就最有福气,上天会照应他的。

司马迁心中热血沸腾,自从被阉割,他还从来没这么热血沸腾过。他的身体不知什么时候有了变化,皮肤细腻了,肌肉松弛了,人养得又白又胖,声音变得尖细,没了男人的刚强与粗犷,更多了些女人的阴柔与丰腴。他对刘彻说,我要死了,就埋在这里,埋在这个高岗上,埋在那个鱼坑之上。司马迁没料到这成了他的遗愿,也没料到他真会躺在那里,更没料到后世文人都像这些鲤鱼一样,一次次地跃龙门,想用自身的文章学识求得跻身官宦权贵的目标。这种以学识求显达的方式成为中国文化的功利目的,使文人的骨格与秉性更增添了谄媚与讨好。

刘彻心里极不舒服,他认为鱼是成为不了龙的,鱼和龙并不是一个种类。刘陵在监牢,她的骨子里也流淌着高贵的血。东方朔再有才能,骨子里也是卑贱的,谄媚的。鱼就是鱼,龙就是龙,鱼龙混杂,生出一种叫做鱼龙的东西,令刘彻很生气。有一次宫中弄了一个新鼎,四只鼎足就铸成鱼龙模样。刘彻问,这是什么?吴福说,这叫鱼龙,也是猪婆龙。龙生九种,九种各别,就有一种猪婆龙,也叫鱼龙。刘彻大怒,命令把这鼎拿去重铸,他吼吴福:鱼就是鱼,龙就是龙,什么鱼龙,胡扯?!

刘彻问司马迁,你说鱼跃上了瀑布就成了龙吗?

司马迁不假思索地说,能,这叫龙门,跳上了龙门,鱼就是龙。

刘彻又问,人跃上龙门,也能成龙种吗?

司马迁说,能。高祖皇帝一跃而成龙种。

刘彻很生气,司马迁这么说让他气恨,他看看司马迁,一句话也没说。

这一天晚上,刘彻觉得很寂寞,问栾大:你说到这里会看到灵芝,我怎么没见?

栾大说,皇上,灵芝是仙草,吃了可以长生不老,是可遇不可求的,皇上为什么不出去找找看呢?

刘彻就命吴福和自己出去找灵芝,这是徒劳无功。司马迁也知道灵芝是喜高岗峻岭之处,并不生在河水旁。在河水旁怎么能找到灵芝呢?

栾大到处忙,走得累了,刘彻就坐下歇歇,突然栾大叫:皇上,你看,你看!还真是的。前面一棵树上叠了一块石,石头夹生在树缝里,真就生了一棵灵芝。栾大说,皇上,皇上,一念心诚,可感上天哪!

刘彻像孩子一样,手抖了,说,真是灵芝,真的是灵芝吗?

栾大说,不要动,不要动,皇上亲手去摘。

刘彻就摘下了灵芝。看着这棵草,刘彻有些感慨,那么多次巡幸,那么多次封禅,一次次向神仙讲明自己的愿望。刘彻对神仙说:假如能让我成仙,我扔掉宫里的这些美女、皇后、子子孙孙,就像脱鞋一样便利。真的可以成仙了,就在这龙门之下,就在这芝水旁?

栾大说,皇上啊,得到灵芝有两种方法,一种是仙鹿献瑞,一种是自己采撷。前者是神仙送你灵芝,后者是你的机缘,这回就看皇上有没有份儿做神仙了。

司马迁明白,神仙不是凡人做的,他也从没见过神仙。方士少翁在牛肚子里弄帛书的事儿像在眼前,这个栾大挤眉弄眼,眸子从不直视人,眼光躲躲闪闪,这人要能成神仙,人间都成鬼道了。

吴福说,皇上哪,要不你就吃了试试?再不就回宫去再吃,先把大汉的事儿都安排好了?

刘彻说,安排啥?让太子安排就是了,就在这里吃。刘彻把这灵芝就着芝水喝下去了。

栾大说,看皇上的气色是越来越好了,脸一会儿一红。

司马迁说,是太阳照的。

栾大说,皇上的白头发好像少了。

司马迁说,太阳光斜射,看不清。

吴福就掐司马迁两下。司马迁看栾大,他恨这些方士、术士,恨他们用邪术弄鬼画魂儿。

栾大说,皇上,芝水可是您的福地呀,您刚吃完灵芝,一定要在芝水里沐浴净身,脱去你的凡胎俗骨,就有可能得道成仙哪。

刘彻大喜,命令在芝水边扎营,他要下芝水洗浴。

太阳升起来了,刘彻脱尽衣服,向芝水里走。司马迁觉得刘彻还是抵抗不了衰老,突然从心底里升起一个强烈的欲望,皇上会不会比自己先死呢?皇上这么着急忙慌地寻找长生不老的方术,就是不想早死。司马迁知道,皇上在等着他写《武帝本纪》,他也知道自己迟迟不愿意写这一篇《武帝本纪》,就是怕给皇上看。皇上什么都不说,他期待着,等候着,绝不催促司马迁。

司马迁想,他写《武帝本纪》,就多写刘彻是怎样好方士,好神仙,一心想成仙的,他也要写皇帝是如何相信别人的骗术。这几年大汉的故事多了,一会儿这里从地下挖出一只鼎,一会儿那里报告有仙瑞呈祥,再一会儿又说出了寿星,又有一次竟然灵芝生在皇宫殿里,一次灵芝生了九个茎,这些事无不弄得闹闹腾腾。

这个栾大,人长得很俊美,能说大话,当着皇上的面就能做出一些怪事。他让两面棋子相斗,一声喝令,两棋就自相撞击。其实这事儿不怪,刘安在《淮南子》里说了,这事儿是如何做鬼的:用鸡血和墨磨碎,磁石涂在棋头上,放在棋盘上,棋就碰撞不止。但刘彻从不看《淮南子》,他说刘安写书有什么用处?他是一个蠢人、文人而已。

司马迁会写许多这样的故事,让庶民看清刘彻有多愚蠢。他要写李陵,写李广利,写张骞,最重要的是要写刘彻。皇上问他,将军你都写谁,写几个了?大臣你都写谁,写几个了?但从不问什么时候写《武帝本纪》,他不忙,也有点儿忌讳,催促司马迁写自己,就好像自己的人生道路走到了尽头。他忙什么?

太阳照在河水上,刘彻一人在河水里洗浴。吴福很担心地看着他,任何人也不能下水,这是皇上在洗掉凡胎俗骨,别人就只能远远地看着。文人的心是看不起这种行径的,他认为皇上太傻,竟成了笑柄,成为种种传奇的笑料,许多长安庶民传说刘彻的笑话,让人捧腹,真是好笑啊,他想做神仙想疯了,一门心思要做神仙。

刘彻上来了,裹上了大毡,坐在帐内,对司马迁、吴福说他的感受:我真觉得身子轻多了,我看到了神光,五色祥光,在芝水之上,你们信不信?只能说信,但司马迁的眼色不与话语相同。吴福说得太急切了些,流泪说,皇上,我侍候你那么多年,你成神仙走了,我怎么办?刘彻说,我再来度你,我度你做我的道童,你看怎么样?

吴福说,只怕神仙不愿意要我,皇上你成仙就行了,我们总算是见过一个活神仙了。

忽地有快马疾驰而来,那是从长安赶来的数骑,是刘彻派与江充查办蛊人案的御史章赣与宦竖苏文。他们扑向帐篷,大呼:皇上,不好了,太子反了,太子反了!

长安城里出了大事,江充要赶在皇上回来前做一件大事,一定要找出宫里的蛊人,要查出皇宫里的奸人。他去太子的宫里寻找,听说皇上不喜欢太子了,他就要冒一下风险,如果在太子的宫里找出来蛊人,岂不是可以立下大功?他带人在甘泉宫里翻,还真就给他找到了一个蛊人。他问太子:这是怎么回事儿,太子能不能给我一个说法儿?

太子戾早就看不上他,叫道:你算个什么东西?在我宫里乱翻,谁给你的权力?

江充说,皇上,皇上告诉我,宫里谁要反皇上,就拿下谁。你是太子,也不行。

太子戾说,我没在宫里埋蛊人,你怎么弄出来的蛊人?是你自己弄的。

江充说,这还不容易?我只要报与皇上,是谁弄的,早晚会弄明白。

太子戾大骂:有你这种混蛋,大汉才会乱糟糟的,是你弄乱了大汉!

江充说,大家都听明白了,太子可是说大汉乱糟糟的,他对皇上不满。

太子戾大声喊,不满怎么了?我就是不满,我不满皇上,我也恨你!来人,把他给我拿下!

江充大声说:在你宫里找到了蛊人,你就是有罪!你是太子有什么了不起?你想害皇上,你有罪!

太子戾流泪:像你这种人,专害我大汉,没有你,大汉才有希望,你害死了多少人?你害死了陈皇后,再想害我,我不要你害我,我杀了你!

太子宫里的人忙乱,扑上来拿江充,结果太子戾拔剑,急匆匆把江充刺死了,与江充一起来拿蛊人的两个官员,黄门苏文与御史章赣就赶来了。两个人哭泣说,太子宫里挖出了蛊人。江充说太子是有反意。太子说他就是要造反,如今太子正要率兵据守长安,听说他要去请庐江王刘勃和其他王爷来,太子要自立为皇上了。

刘彻问,你们是怎么知道的?

黄门苏文说,我们离开长安时,太子已经派人去调北军了,要是北军跟太子一气,也反了,皇上就回不去了。

刘彻坐在芝水边看河水,河水平静。原来鲤鱼跳过了龙门还真能成龙,鱼龙那就不仅仅只是梦想,也不仅仅是传说了。

吴福悄悄对司马迁说,太子是好人,太子是好人。

司马迁不语,太子是好人,但他不想再来一次"李陵之祸"了,他不想插嘴,何况这一次是皇上和太子之争,他就更不愿意插嘴。如果太子真调动了北军,任安的五万精兵占据了长安,刘彻是不是就回不去了?他看着刘彻的身影,觉得他衰老了,真衰老了,灵芝带来的喜悦没了,他的身体没有什么变化。

刘彻自言自语:他着急了,想当皇上了?可也是,人活了几十岁,还没尝过当皇上的滋味,不像我十六岁就做皇上了。没尝过滋味就着急,着急也不能什么都干,就不能再等等?等不及了?他独自一人自言自语,人都站得很远,没人听得到。他挥手叫司马迁、吴福过来。

司马迁想,只有抉择大事时刘彻才会变得年轻,斗志昂扬。但他想错了,刘彻成了一个衰弱的老人,耷垂着头,有点儿无所适从。他看着司马迁、吴福说,我还没老,我还没成仙,还没成仙呢。没成仙就走不了,我是不是还得回长安城,还得回去?这是一个无助的老人,看着司马迁、吴福,说,我没什么地方去,无处可去,只能回长安城,别人谁要我?

司马迁和吴福不出声,真的不知说什么才好。

刘彻从来没这么犹豫过,他不说话,随从护卫几百人,没人知道皇上想做什么,怎么做。太子调兵,也许会命令文武齐集,在朝上自立为皇帝。只要太子自立为皇帝,刘彻就没什么事儿可做了。他为什么不当机立断,力挽狂澜?司马迁还是头一次看到刘彻这样颟顸,见他慢慢踱步来到了坡上。渔民们把死鱼扔在大坑里,盖上薄薄的一层土,明天天亮时又有新一轮刚牺牲的生命送至这里。刘彻能闻到强烈的鱼腥臭味。一旦死亡,任何尸骸都要腐朽发臭。所以人们羡慕做神仙,神仙不腐朽,不发臭。刘彻在鱼尸堆旁站得太久了,几乎站立不住,蓦地鱼跳龙门的情形闪现在眼前,死亡的肥硕鲤鱼把生存留给了幼小而自己跌下来摔死。这场景涌上心头,心顿时就像针扎一样疼。

有人劝太子,杀了江充,不反也是反了。看看所有造反的刘家人,没有一个有好结果的,劝太子造反。只要北军听太子的命令,就可以护住长安,自立为皇帝,那时刘彻就只能做父皇了。

太子来问母亲。母亲哭了,说:早晚还不是个死?你愿意怎么死都行,我陪着你。说完又哭,她没主意,只说,要是你舅舅活着就好了,要是你舅舅活着就好了。

太子决定去做,派人拿着那枚当初任安送他的大大的秦钱,拿着太子的节杖去找任安。对他说,不知这一枚钱是不是安天心的太平钱。如果是,你就是大将军了。

任安接受了这枚钱,也接了太子的节杖。他准备一赌,跟太子造反。

太子这时最需要的支撑是刘屈氂,只要刘屈氂率领文武百官上殿一拜,大汉天下就是他的了,他就亲自去访刘屈氂。太子也算聪明,带着几十人,从刘屈氂家后院进去见刘屈氂。

刘屈氂躺在床上,病得很重,看见太子来了,想挣起来,但就是爬不起来。太子对他说杀江充一事。

刘屈氂说,该杀,该杀,这个狗奴才,太子不杀他,老夫早晚也要杀了他。

太子又说自立为帝的事,要刘屈氂帮忙。

刘屈氂说,我老了,又病得这么重,没什么用了。你去找御史大夫,就说我要他听太子的,让他召集百官立太子为帝。太子立为皇帝的那一天,我就是不能去,也要派我的儿子或是我的侄子去。

太子很高兴,就去找御史大夫。御史大夫答应,北军一守住长安城,他就带百官来拜太子,拥立太子为帝。

谁也没有料到,刘彻会在芝水旁静静地坐了一夜,他不向任何人讲,这一夜他都想了些什么。方士栾大想凑上去,提醒皇上该吃药了,也被刘彻吼上一声滚,没人敢凑近。刘彻坐在篝火旁,把他的剑插在倒树上,冷冷地凝视着剑的寒光。

天亮了,他叫来司马迁和吴福。对司马迁说,我写了一道诏:命令刘屈氂抓住太子,拿住他问罪。你回去办吧?

司马迁真想冲口而出,这么做就成父子对决,不是太子死就是皇上亡,何必这样呢?他想劝刘彻,请求自己回去与太子见一见,听太子说什么,但他不能再劝了。决策是皇上一夜未睡想出来的,能轻易改变吗?但他明白,交与刘屈氂去办,太子就死定了。

吴福急匆匆地说,皇上,这么不行。太子他是个好人

刘彻大吼,我就不是好人了?你看我像不像好人,什么时候大汉天下的事儿,轮到你一个狗奴才说话啦?

吴福从没见到皇上这么发怒,他不做声,傻了。

司马迁见到刘屈氂,已是第二天黄昏了,当他一报自己的名字时,门房就说,丞相在屋里等着中书令。司马迁进了屋,刘屈氂还是躺在床上。司马迁感觉到,他似乎随时都能从床上一跃而起。说起皇上在芝水旁服食了一枚灵芝,说起皇上看鲤鱼跃龙门,又说起皇上一夜未睡,才给他写了这块帛。拿出这块帛来,司马迁说,这是皇上用剑从自己的衣襟上割下来的,就用篝火上的炭书写的。

刘屈氂打开一看,只有寥寥五个字:安天下者刘。

这是圣旨,也是口号,是说能安天下的人,做大汉皇帝的人非他刘彻不可吗?是告诉刘屈氂这个,提醒他吗?还是说太子兵乱,要刘屈氂站出来,安定大汉天下?这也像当年诸吕构乱,太尉周勃起兵制伏他们,安定大汉天下。要他刘屈氂学周勃,做安定大汉天下的功臣?

可司马迁看这五个字,文人的聪明就来了。这五个字也说明,刘彻心里很犹豫。太子刘据也姓刘,怎么就知道刘屈氂此时非要助你刘彻,而不去帮太子刘据呢?何况刘屈氂是太子的师傅,他帮太子可能会更顺理成章一些。皇上这诏有点儿含糊,也许是有点儿霸道,在他心目中,这个刘字可能就是他自己,不是刘安,也不是刘据吧?

刘屈氂猛地一掀被子,大呼:就是病死,也得听皇上的命令。叫全家人都上院子里,我要说话。

家人集合院内。刘屈氂说:太子造反,皇上下诏,要我去讨太子。你们都知道,我是太子的师傅,跟太子比跟皇上还亲,但君命不可违,你们每个人都拿起兵器,像我一样,为保卫皇上而战。

刘屈氂对司马迁说:就请中书令大人回禀皇上,等我拿住了太子,率文武百官,去芝水迎请皇上。

刘屈氂先带人去北军大营,任安出来迎接。刘屈氂问他:太子有没有下令调动北军?

任安说:太子给了我节杖,要我率领北军护城,不许皇上回长安。

刘屈氂看着任安,说:不知北军使者想怎么做?

任安说:听丞相吩咐。

刘屈氂很沉痛,说起与太子的师生情谊,说起太子要兵变,北军不可调,北军只听一个人的令,那就是皇上。只看调北军这一件事,太子就足够谋逆之罪了。刘屈氂说自己是老臣,他决定率人去攻打太子。

任安说,攻打太子,得有皇上的诏旨,老丞相有没有皇上的诏?

刘屈氂说,皇上出去巡幸,不知在哪里,怎么会有诏?

任安说,没有皇上的诏命,北军不能动,我只派北军去把守长安城的四门,去看守茂陵入长安城大道,免得有人生事。老丞相你保重吧,任安是心想自己看守住茂陵,不让人进长安生事,看守住四门,皇帝要是回来了,他也有功。太子要是自立为皇帝,他就听命于太子。任安觉得,在这父子相残的争斗中,他做得很聪明。

刘屈氂就命家人全都头束忠孝带,用白绫书写"安天下者刘"。人从丞相府出,直扑向东宫,要与太子决战。刘家人一路呼吼:太子造反,大逆不道!平静的长安城一下子就炸了营,有许多好事者拿刀带剑,跟着刘屈氂去攻打太子。

卫子夫觉得她该帮帮自己的儿子,皇上走了,宫中百官只听公孙弘的。她要做的就是两件事,一是把所有的宫妃都囚禁在皇后宫里,免得她们到处乱跑。二是他要上殿去,跟公孙弘说话,要他率领百官拥戴太子。她还派人去请刘屈氂,请刘屈氂出来主事儿。

一大早众宫妃都来给皇后请安,卫子夫说,皇上病了,病在外面,病得很厉害,人事不省。她没怎么主过事儿,所以说话就有点儿匆忙,声音颤抖。

李夫人说,皇上病了,也该听听皇后要我们怎么办,我们就怎么办。

卫子夫说,就呆在这里,我要宫人去你们宫中,把皇子、公主都带来,到这里来,等着看怎么处理后事,看太子登基。

众宫妃都知道不妙,但没人敢出声。皇后宫里的宫女就一个个地去传令,带来了孩子们。

卫子夫说,好啊,你们就在这儿玩,大家在一起好好玩。刘彻的子女,大的有三四十岁,小的有一两岁,各自凑成几堆,也挺兴奋,头一回这么聚一起,又没什么事儿。

刘弗陵跟东方朔玩,宫女来叫。刘弗陵问,没什么大事,去娘娘那儿做什么?

宫女说,皇上在外巡幸病了,皇后娘娘怕出事儿,所有的皇子、公主都去娘娘宫中。

刘弗陵说,我不去。

宫女眼珠子瞪大了,你敢不听皇后娘娘的?

刘弗陵拿出一只玉镯,两块玉璧,还有一点儿女人的饰物送她,嬉皮笑脸地说,好姐姐,你看,我要跟你去了,就玩不成了。我正跟东方师傅玩呢,你就让我玩一会儿,好不好?我送你这么多好东西,你不说,皇后娘娘也不知道。那么些人在那儿,闹哄哄的,哪少我一个呀?

宫女想想也是,就回去了。

关上了宫门,刘弗陵回过头来。东方朔拿着蟋蟀盒子,说,玩呀,玩呀。

刘弗陵举起盒子,叭的摔碎了,看着东方朔,说,东方师傅,父皇可不是要你只教我玩的,你告诉我,出了什么事儿?

东方朔正色起来,对刘弗陵行了一个礼,说起江充被杀,太子起兵,皇上这会儿在芝水,太子要自立为帝。

刘弗陵问,我怎么做?

东方朔说,太子会死的。

刘弗陵捶胸顿足,怎么这样,难道就不能好好说吗?他对父皇好好说,不就完了吗?

东方朔说,皇上会命令朝臣捉住太子,一下诏令,太子必死。

刘弗陵抓住东方朔的衣襟,摇他,有什么法子可救太子?你告诉我。

东方朔说,救不了太子了,只有一件事儿可做,太子这一次会全家被杀。你要想救人,只能救一个人,不知道你愿不愿意去救?那就是去救太子的孙子刘询。

刘弗陵说,他才只有几岁呀,救他有什么用?

东方朔说,他是太子孙,太子必死,你救了他,也总算是做了一件事。

刘弗陵很坚定,走啊,去救他。

东方朔把刘弗陵打扮成一个宦竖的模样,带他出宫而去。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司马迁 作者:高光
《司马迁》第三十章| 秦汉朝历史

《司马迁》第三十章


刘彻看着高岗,对司马迁说,我记住了你的话,你说你要死后葬在这山冈上。我答应你。

司马迁回来,没有跟刘彻说自己回长安怎么做的。刘彻也不想听,就对他说这句话。司马迁说,皇上答应我的,就一定要做到。

刘彻笑一笑,说,我还答应你什么了?

司马迁说,你说过,要我司马家二十多代人都做你的太史令,所以你就不能伤害我的子孙。

刘彻自嘲地笑了,你以为我真能活上八百岁?连我自己都不信,你信吗?

司马迁说,你会比我活得长。

刘彻点头说,是呀,是呀。他有一点儿心不在焉。

从刘彻的头上望过去,能看见龙门瀑布,鲤鱼不死不休地跳龙门,进行着生命的交替,一个死亡,另一个就新生。第一次见到这场景,人心被深深地震撼了,再看它就麻木,就习以为常。渔民们还在捡着死鱼。司马迁曾经问过一个孩子,为什么要埋起来呢?吃掉不更好吗?孩子说,不能吃,这些是给神仙吃的。渔民们省悟到,也许只有神仙才配享受这死鱼。

刘彻不问太子,不问刘屈氂,也不问长安,他像是把长安城彻底忘了。

司马迁忽然有一个冲动,想自告奋勇,请求回去,去见太子。只要他见到太子,事情就可能平息下去。杀了一个江充,有什么了不起?可是太子不能死,他想说话,但忍了几忍,就没出声。

刘彻问他,你想说什么?

司马迁说,太子不该死。

刘彻站起来了,凝视着那些前赴后继的鲤鱼,好久没说话。最后他说,刘安说得对,他说刘陵时只说了一句,你不该姓刘,姓什么不好,为什么偏要姓刘呢?

司马迁看明白了,皇上是决定舍弃,舍弃太子。

太子没想到,他会败在刘屈氂手里,更没想到刘屈氂会带人捉拿他。他很天真地对刘屈氂说,好啊,既然是刘师傅拿我,我就跟你去,我就跟你去见父皇,看父皇怎么说?

太子甘愿就擒,刘屈氂流泪,身子直抖,站都站不住,他说,我平时教你,别的没教会,忠孝为本总该记得吧?不管皇上做了什么,你只能听皇上的,我拿下了你,也是没有办法呀。他把太子捆起来,带他到自己家,然后去宫中见百官。听说公孙弘给皇后召去了,刘屈氂就说,皇上有诏,命我捉拿太子,太子已经伏法,愿听皇上处置。你们各安其职,好好做事儿去吧。

众官听刘屈氂说,便都散了。

刘屈氂解开太子的囚绳,跪下流泪说,太子啊,让老臣最后侍候你一回吧。

太子听这说法,觉得不妙,脸变了色,说,父皇有诏,赐我死吗?

刘屈氂叹气,不是。要是皇上下诏,死的可就不是你一个人了。刘屈氂给太子斟酒,太子喝得微醉。刘屈氂就跪泣,劝太子自尽。刘屈氂说,太子啊,只能一死,这法子跟窦婴一样,窦婴一死,全家人活下来了。我听说皇后在宫里也要起事,帮助太子,皇后把宫妃、王子、公主都聚到宫中。太子不死,皇后也得跟着受罪啊,太子要是肯自尽,太子的家人就可能得救了。

听刘屈氂说得真有道理,太子流泪说,我做老师的学生,这一辈子很少有出息,老师教我的,我什么都学不会,害得老师拖着病弱的身子来帮我。活成这个样子,真是惭愧,我就听老师的,自尽一死,来保全我的家人吧。

刘屈氂就给了太子两样东西,一是白绫,一是毒药。

太子说,我服毒而死吧。就把毒药倒入酒中,喝了下去。

公孙弘站在卫子夫面前,卫子夫问他,能不能去召集百官?

公孙弘说他没有这个能力,要想召集百官,只能请刘屈氂。

卫子夫说,早派人去请了,但他们说刘屈氂病重,起不来。

公孙弘笑笑说,他的病快好了。

有人报说,刘屈氂来了。刘屈氂看看公孙弘,公孙弘过来行礼。刘屈氂问,皇后请你来,说完话了吧?

公孙弘说,皇后要召集百官,听太子说话,我资历太浅,无法召集百官,丞相来了就好了。

刘屈氂跪下,流泪说,皇后啊,不用召集百官了,太子他他死了。

卫子夫愣了,胡说什么?太子怎么会死,他是要做皇上的,他一定能做皇上,他怎么会死?这不可能,绝不可能,我去看看他。

刘屈氂说,我命人把他送来了。皇后也知道,太子天性至孝,他受不了内心的折磨,怕皇上责备他,就自己服毒而死。

卫子夫喊叫起来,刘屈氂,太子绝不会死!是你杀了他,就是你杀了他!公孙弘,你替我拿下他。

公孙弘不动,说,太子已死,皇后还是节哀吧!刘屈氂命令人把太子的尸体抬上来,给皇后看。

卫子夫扑在太子身上恸哭,说,早知道会这样,卫青一死,会这样,就这样,你早晚必死,可不能死得这么早啊!

刘屈氂与公孙弘走出宫来。刘屈氂对公孙弘说,你能不能做一件事?

公孙弘说,愿听丞相吩咐,粉身碎骨,在所不惜。

刘屈氂说,你一个人去宫里,看着皇后,她死不死不要紧,就是不能让她伤害皇上的其他妃子和子女。

公孙弘有点儿为难,犹豫,皇后宫中有许多护卫,他们动手杀人,他一个人怎么能管得住?

刘屈氂说,我把太子送去,太子已死,皇后就没了希望,她的心就死了。对付一个死人,你真没办法?

公孙弘说,我明白了。向宫里走了几步,公孙弘又回过头,问刘屈氂:丞相,你说,皇后这会儿她是想死呢,还是想活下去?

刘屈氂笑了,很满意公孙弘,他说:要我看,她这会儿是想死。太子死了,她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呢?要是我,我就一死。

公孙弘说,我明白了。

公孙弘对卫子夫说,皇后啊,太子这一次是犯死罪了,他自杀了。太子有儿子,又有孙子,如今皇后要想的是,该怎么能保得住太子的家人?

卫子夫流泪,心早就乱了,问公孙弘:怎么才能保住家人?

公孙弘流泪说,我不想说,不敢说。

卫子夫说,都这个时候了,你就说吧。

公孙弘说:皇后自尽,上吊而死。

卫子夫惊讶地看着公孙弘,不明白公孙弘是什么意思。

公孙弘说,窦婴自尽而死,保住了窦氏全家。田蚡自尽而死,皇上也就没追究王信一家。皇后要是死了,太子也自尽了,皇上就不能灭掉太子一家。皇后,这不是办法啊,但只有这一个法子啦。

卫子夫心里还是动过念头的,想要软禁起宫妃、王子、公主,用他们来保证太子登基。这会儿太子一死,她根本就想不起来这些人。

公孙弘说,宫中乱事已经平定了,叫她们都回自己的宫中去吧?

卫子夫听了公孙弘的话,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就来到关押宫妃、王子、公主的宫殿里,说:宫里的乱事已经平定了,太子也死了,皇上很快就会回宫,我原来担忧你们的安全,这会儿也不必担心了,你们都回宫里去吧。她看着李夫人,问:弗陵怎么没来呢?

李夫人说,不知道,他与东方朔在一起吧?

东方朔和刘弗陵赶来芝水河边,还带来了太子孙刘询。刘彻很是意外,问东方朔:你怎么把他们两个领来了?

东方朔说:皇上要是想去做神仙,大汉就缺不了这两个人。

刘弗陵笑着说:是我要带他出来的。

刘彻长声叹息,说:好。刘彻一手扯着一个,左手扯着刘弗陵,右手扯着刘询,带他们来到龙门瀑布下,给他们讲鲤鱼跳龙门的故事,说,早两天来就好了,来早了,就能看见渔民是怎么葬鱼的,能看见鲤鱼宁可自己死掉,也把小鱼送上生路,跳过龙门的鱼都是小鱼,它们会长成大鱼的。有人说鱼能成龙,我不信,你们信吗?

刘弗陵和刘询都点头。

刘弗陵说,东方老师讲,龙生九种,就有一种鱼龙,虽然长着一个秃脑袋,但它可是非常厉害。大禹治水的时候,就用四条鱼龙在前面开路,把山都拱成了沟,河水就跟着走,你没看这些江都弯弯曲曲的,只有鱼龙才能爬成这样的形状啊。

刘彻看看刘弗陵,再看看东方朔,还真就不知道说些什么。是夸奖东方朔,还是斥责他尽弄些荒诞不经的故事?刘彻就说,鱼龙是鱼变成的,后来成了龙,龙能够腾云驾雾,就是神仙了。大鱼为了让小鱼跃上龙门,自己宁可一死,这就是一代一代的人哪。弗陵,你能不能答应我一件事?

刘弗陵说,我答应。

刘彻说,有一天你做了皇上,你来这里,带着刘询来,给他讲这鱼是如何变成龙的。

司马迁和东方朔很吃惊,几十年后当刘弗陵把大汉皇位传给刘询时,他是牢记着刘彻这一番吩咐的。司马迁和东方朔没弄明白刘彻为什么不肯饶过太子,反而早早地就定下了由太子孙刘询来跟着刘弗陵做这大汉的皇帝。难道说他的心里还是十分歉疚,觉得对不起太子吗?他真的是无奈之下才让刘屈氂与太子对敌吗?也许他心里早就有数,知道性格软弱、天性仁慈的太子不敢再见他,只能一死,更可能他已猜到了卫子夫的命运,知道她也会跟着太子一死。司马迁从来没对帝王的传承这么深思熟虑过,一想到刘彻的安排,不禁毛骨悚然。就是太子戾不死,他也绝做不成皇帝,刘彻心里早就选中了刘弗陵,连刘弗陵身后的一代帝王,他都想得明明白白。刘彻并不熟知小小年纪的刘询会有什么才能,合适不合适做大汉天子,只是太子戾一死,太子孙就必然会成为大汉的帝王了。这也是刘彻对太子戾、卫子夫的一点情意吧?

刘屈氂来了,身穿官服,头扎孝带,这打扮有点儿不伦不类,刘彻一看就很吃惊,扯住刘屈氂问:太子怎么样,他怎么样了?

刘屈氂流泪:太子死了,他死了。

刘彻大怒:太子怎么会死?我告诉你,要你制止太子叛乱,可没要你把他弄死,他怎么会死?

刘屈氂捶地恸哭,我是起兵了,我劝太子,我要他自己来见皇上。我对他说,父子之间有什么说不通、说不明的呢?他要是能来见皇上,话不就说开了吗?听我苦口婆心地劝,他也听了,我就用人看着他,晚上我怕他心中不快,特意带了酒去陪他喝。谁知道他自己竟藏有毒药?喝着酒,人就不行了。皇上啊,我眼瞅着他,救不了,救不成,来不及救,我心如刀绞啊。

刘彻低下了头,在芝水旁服食了一枚灵芝,引发了他的旧病。当年跟郭解在牢狱中用稻谷下酒,伤害了他的嗓子,后来吃东西时嗓眼如被刀割。这两年好些了,但服食那一枚灵芝,就又旧伤复发。他很难受,又一次体会到做凡人的痛苦。他向栾大求问医治之策。栾大说,皇上啊,我夜观天象,皇上要吃苦果儿,这是天之征兆,心有多痛,喉咙就有多苦,这是没有法子的事儿。

刘彻领着两个孩子,不知道能不能把重担压在刘弗陵的身上,而司马迁在身后就更看清了,总想长生不老,他太难放得下眼前这一切。

刘彻命刘弗陵和刘询跟刘屈氂、东方朔住在一个帐篷内,让司马迁同他住在一起。芝水边的夜很冷,远远的江边跳跃着点点渔火。刘彻就给司马迁讲自己的故事,说的最多是自己小时候的事儿,有时也说说太子小时的故事。他声音有点低沉,整个人都沉在往事之中,他清楚地记着太子的脖后生有一个痦子。有人说那痦子不祥,是早死的兆头,不得善终。卫子夫就问他,要不要把那痦子弄掉?刘彻大笑,扯什么,他是太子,是我的儿子,怎么会早死?谁死了他也不会死!讲小时候太子的故事,太子和刘屈氂下棋,下错了一粒子,手握一粒子,不敢落子了。刘屈氂问他,为什么不下?他用小手紧握着那粒棋子说,我不下,我不下。后来刘彻听刘屈氂说,太子说这盘棋他赢不了,那他就不下了,犹豫拖时间,刘屈氂就赢不成这盘棋。刘彻问司马迁,你说,他这么懦弱,是不是不像我?

刘彻也对司马迁讲卫子夫,卫子夫是姐姐家的舞伎,那一天他去平阳公主家喝酒,喝醉就睡着了,醒来时发现自己竟躺在姐姐家一个歌舞伎的腿上。他这辈子只躺在一个男人的腿上睡着过,也不算是男人,是吴福。女人的腿上是躺过,但没睡着过。他就问:我睡了多久?女孩子说,皇上睡了一夜。他问女孩子:就这么睡在你腿上?女孩子说,是。他就跟她讲,扯些闲话,知道她叫卫子夫,有一个弟弟叫卫青,她十八岁了,会跳舞。刘彻那时就来劲了,说,好啊,你给我跳,给我跳,跳给我看。可卫子夫腿麻了,站不起来,急得直哭,说,我完了,我站不起来,我站不起来。刘彻乐,说,我告诉你一个招儿,你先滚过去,像一条狗一样跪着、趴着,然后再站,就能起来了。卫子夫眼里泪花伴着笑,真的站起来了。后来想立她为皇后,没一个人愿意。母亲王太后说,你要立她为皇后,是不是想把长安街上的粗人都弄成皇族?平阳公主说,你别胡扯,她从前天天给我跪着,你真让我给她下跪?不行,你要是真立她为皇后,也行啊,你就先立我为皇后,我是你的大皇后,她是小皇后,就行了,反正你也不在乎。刘彻最后还真就立卫子夫为皇后了,渐渐的大臣们、宫妃们也只好给她行礼了。

司马迁说,卫皇后是一个有贤德的人,大汉几代皇后,卫皇后也不差在哪里。

刘彻站起来,凝视司马迁,说,我知道,她跟太子一样,很多事儿想不通,想不明白,她会自尽的。太子死,她不愿意再面对我。

司马迁看刘彻,这是一个衰弱的老人,突然想到有一次,他赌气扔掉竹简,大声喊,他只有这么一个舅舅,心里就有点儿酸。太子自尽了,要是皇后也死了,刘彻就又没了两个亲人。

刘彻问司马迁,你说太子为什么要杀江充呢?既然那蛊人不是他弄的,他何必要管呢?难道他就不明白,这桐人是恶人埋下的,他们只想针对我,只想要破坏大汉天下吗?你说太子会不会亲手制造这些蛊人事件,他会不会一心想做皇上,就做这种卑鄙的事儿?江充对我说,所有皇上的儿子,没有一个人巴望皇上长命百岁。他们嘴里喊着万岁,心里打着鬼主意,一心改朝换代,想登上帝位。江充有一句话说得好,要是秦始皇不死,能再活三十年,高祖皇帝就成老头了,这一辈子只能当一个亭长。我十六岁做皇帝,几十年了,你说从做上太子的第一天,他是不是就想着不做太子,要做皇上?他的那些兄弟们,会不会也像淮南王一样想着做皇上呢?

司马迁很感动,刘彻推心置腹,跟他说心里话,他就很感动,觉得刘彻对他有知遇之恩,拿他当重臣看。他觉得历史是中国的帝王史,也是氏族首领史。帝王们起先的心态是平和的,尧让位给舜,找了许多年,舜又传给禹。禹治水多年,然后就一代代地传下去,古老的帝王们没什么荣耀,据说他们都不愿意做帝王,氏族的首领们可以随便处死他,再选一个新的帝王。没有私欲,没有荣耀,不能随心所欲,谁愿意做帝王呢?后来到了夏商时代,做帝王便有好处了,你可以随便占有财产,随便占有女人,随便处死你不喜欢的人。有这么多的好处,谁不愿意做帝王呢?刘彻是喜欢做皇帝的,他愿意做天下人的皇帝,愿意管天下人,他总是要人听从他,做他的奴才。司马迁说,皇上心里喜欢太子,但又不愿意让太子做皇上,你就觉得太子太年长了,你面对他时,心里不大舒服,是不是?

刘彻说,不是那么回事儿,你也明白,他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啊。

司马迁说,太子有没有治理国家的才能,这不重要,难道皇上没听说商山四皓的故事吗?

刘彻不语,他知道那个故事,传说高祖皇帝想请商山四皓出来帮他治理国家,但四位老人不肯。他后来想立幼子做皇帝,废了太子,但吕后听了张良的话,请商山四皓做了太子的师傅,高祖皇帝才罢了这废太子的心思。司马迁说,如果当初高祖皇帝废了太子,怎么知道太子不能做一个好皇帝呢?就像如今,皇上再也看不到太子能不能做一个好皇帝了。皇上心里不遗憾吗?

刘彻说,他死了,死了,别再提他了。

司马迁说,皇上心里也痛,怎么能让江充这种小人在宫里寻找蛊人呢?他是什么人?一个眼睛从不正视别人的人。古人说,眸子不正,心歪啊。说的就是他这种人,皇上怎么能相信他呢?他在宫里害死了多少人?当皇上用一种邪心思去猜测宫人时,他就有缝可以钻了,他会趁机害人,长时间找不到蛊人,他就对不起自己,他一定要找到蛊人,找到蛊人,成了他活下去的目的。这不可怕吗?一个总斜着眼看人的人,能做什么正事儿呢?聚在他身边的又会有什么好人?人心眼儿越窄,想事就越邪。皇上广有四海,大汉天下就是皇上的天下,用邪心思去揣想、琢磨别人,你怎么能宽容他?不知道皇上怎么想,自从看了田蚡和刘陵的情歌,看了他们的"骂日"舞,我就不那么恨田蚡了。大汉天下还没有几个田蚡这样的人物,敢赤裸着身体,张口就骂,在相府骂,上了建章宫也照样骂。想来想去,田蚡还是有优长的,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怎么做就怎么做,从不藏着掖着,这比起那些暗中点火、背地吹风的人,岂不是好得多?

司马迁想得很多,想得很深刻,说时情绪激昂,十分激动,他是在劝皇上,说服皇上,把做贤明君王的道理讲给皇上听。权谋不是最好的东西,你使用权谋,就是用心眼儿,你对别人动心眼儿,想换他的真心可就不容易了。他很天真,想要劝帝王用良心,用良知来做事,不知道帝王做事第一是权谋,第二是利益,要他们有良心与良知,那可不容易。

刘彻听着司马迁的话,心里很生气。他自己很熬苦,苦苦地想着大汉如何兴旺,臣子们如何努力,宫妃们如何对他一片痴心。很少想自己是不是还要做些什么。司马迁指责他,心中恨起来,当初你不是也口口声声要干掉田蚡吗?我告诉你们田蚡是我的舅舅,可没有谁肯理我,还是一心把他弄死了。田蚡一死,朝廷就冷清许多,一上朝只能看一张张不男不女的脸,就连刘屈氂那阴沉沉的脸也看不见了。你以为我想杀太子吗?他想告诉司马迁,自己有过废立太子的念头,那是很理性的。要是早早废了太子,太子就不会死,但卫子夫这个蠢人,要这种人懂得宫闱之争、帝王之争,那比让一只鸡飞上天还难。他说出来让刘屈氂不再做太子的师傅,卫子夫就又哭又叫,这让他什么也做不下去,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太子自尽。没有江充,也有王充,张充;没有蛊人,也有奸人,狗人。像太子这种人,只能在宫闱之中给人害死,就像溺水之人,溺水太深,别人都来不及伸手去救。像司马迁这种人又懂什么呢?说得挺好,不用帝王权谋?治理天下,使用群臣,就是一件用权谋的事。就像车夫驭马,不懂得马性,不懂得驭车之术,怎么能行?

刘彻说,你以为帝王做的一切都是权谋之术吗?就没有点别的?

司马迁想了想,摇摇头。

刘彻心里很失望,司马迁是他身边的人,连司马迁都这么说,还有谁会相信他?他大声说:司马迁,那你就告诉我,田蚡死了之后,我没有问他家族之罪。窦婴死了之后,我也没问罪他的家人。这也是权谋之术吗?

司马迁想了想,说:都是你的亲人,你不想惹麻烦。

刘彻冷笑,说:那韩城边小村里,那姓同、姓冯两家有那么三个男孩,你说那也是权谋之术吗?刘彻轻轻地凑近司马迁,说的话冷飕飕的:司马迁,你也太看重你自己了,难道大汉朝真想要你那本《太史公记》?没有你,大汉天下还不是一样兴旺?没有你,难道就没有人写《武帝本纪》了吗?没有你,《高祖本纪》、《淮阴侯列传》,不是也流传下来了吗?

司马迁没想到皇上这么痛恨他,文人的怯懦就又上来了,他好久无语,只是愣愣地看着刘彻,说不出话来。他想为大汉朝的皇帝献计献策,没想捅了刘彻的伤痛,但他明白了,每一次伤痛都在刘彻心里留下了伤疤。伤痕累累的刘彻把伤害变成了仇恨,仇恨这世界,仇恨一切人。他也恨司马迁,因为司马迁只是能说大话,夸夸其谈,不像张汤、桑弘羊那样有用。

刘彻冷冷地笑,别再跟我说太子,我不想听到他。

刘彻低下了头,司马迁还是头一次看到皇上恼羞成怒,这么没有气度,像孩子一样愠怒。他跟司马迁生气,觉得司马迁是能理解他的,知道他这时心情不好,明白他对太子是爱之深恨之切,明白他跟卫子夫是有情的。他把阿娇那个烧残了的金屋檐角放在自己的桌案上,烧残的屋檐总是勾起他童年的回忆,司马迁就看到一个眼神迷茫的刘彻。

披着大毡,坐在床榻上,想跟人说说自己的心事,但没人可说。从前跟吴福可以说一些,跟李夫人可以说说,跟卫子夫也能说,但这会儿跟司马迁能说上话了,他心里却憎恨司马迁:你怎么就不明白,我做的这一切,都是苦心?你怎么像那个快嘴的女人勿思一样,一张嘴就是道理,一张嘴就是圣贤?难道你就不会听听我说些什么吗?难道我说的就没什么道理吗?

司马迁读书太多,见识太多,用历史来做镜子,照汉武帝,用圣贤帝王的见识来说服刘彻。他是史官,就愿意说得失,讲利害,愿意鞭辟入里地讲人物。他不明白每一个人都是独特的,刘彻绝不会是刘邦,也绝不会是刘启,无论是他的祖先,还是他的父亲,都不是刘彻自己。他能责备刘彻好大喜功,好战,奢侈,但不能从他这些缺陷之处,发现刘彻的优长。在司马迁的《太史公记》中,他用了许多篇幅写刘彻是如何好方士、喜神仙的。很少写刘彻是如何把一个大汉王朝弄成了一个极盛局面,开疆拓土,用盐铁平准的方法使大汉强大。司马迁自己也就有些文人的褊狭和仇恨。

刘彻说,你觉得我是不是很蠢?

司马迁说,听说过有神仙,但没人见过,皇上好了这么多年神仙,亲眼见过吗?

刘彻说,正因为没见过,所以才很想见一见。只要让我见到了神仙,我这一辈子就不白活了。

司马迁不能说没有神仙,做史官的许多学问都是从古人的巫觇文化中得来的,从龟片和蓍草中找出上天警示的吉凶,就成了史官劝谏皇帝的一个有力手段。司马迁当然也不断地拿天灾示警一类来劝谏刘彻,所以这会儿他也不可能说没有神仙,他掉入自己所制造的悖论中。说有神仙,是违背他的心意的;说没有神仙,他又不敢这么说,只能沉默无语。

刘彻说,你知道我盼望什么吗?小时候随口说了一句话,说长大了娶阿娇做妻子,弄一个金屋子来养着她,这可是我人生的第一个愿望。谁知道以后会那么容易?从那以后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我想打败匈奴,花费我二十年的时间,也做到了。只要想做,我就能做到。这一回,我没什么可想的了,只有一件事儿做不到,我就要用心做那件事儿。我做不了神仙,就用心做,总算有件事让我想着,盼着,你说是不是?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司马迁 作者:高光
《司马迁》第三十二章| 秦汉朝历史

《司马迁》第三十二章


太子和卫子夫下葬了。刘彻站在宫墙角看了好久,风吹拂着他的头发,花白的头发、苍凉的眼神让司马迁觉得悲伤。刘彻是沉浸在悲痛中的,没有任何的粉饰,苍老、疲惫、哀愁。他不过问卫子夫与太子的丧事,甚至没有去看一眼出殡。他给卫子夫选了一个陵址。这陵在一座山上,在选择陵址时,司马迁看见他的手抖了,低着头把那张帛捧起来,深深地埋住了自己的脸。

东方朔坐着兜轿来了,求见刘彻。刘彻很高兴,渴望看见一个谈笑风生的东方朔。生活中太多悲哀,生命便沉重。要是能不再沉重,生命不就欢乐起来了吗?东方朔拄着拐杖来了,他那病态让刘彻吃惊:怎么了?怎么会病成这个样子?

东方朔流泪了,说,皇上啊,不行了,真的不行了,我一天到晚睡不着,醒时梦里都是书。读过的书搅在一起,咋这样了呢?瞪眼瞅房梁,看藻井,就是睡不着啊。

刘彻心也抖,东方朔这是说啥呢?说的可不是他,说的是活生生的刘彻呀。刘彻很伤心,说:你说怎么办?

东方朔说,皇上啊,你给我一个假,我上蓬莱,就躺在沙滩上等着神仙来。上回我看到了,海上升起了仙山,那是神仙住的仙境啊。神仙活得好快活,在仙山上走来走去,还能听到袅袅的音乐声呢。我喊着,叫着,可神仙不答应,不理我。皇上,让我去吧?我要是到了蓬莱,真遇上神仙,死也叫他们来助皇上,助皇上成仙哪。

司马迁也感到凄凉,东方朔的话惹人泪垂。

刘彻拍拍东方朔的肩,笑一笑:曼倩,你就这么走了?就不顾我了?言语之中很是感伤。

东方朔苦笑,没有我,皇上也会活得好,我要去为皇上寻找神仙,这可是大事儿呀。再说我也该走了,该走了。

司马迁能感觉到,刘彻心里明镜似的,知道东方朔是想离开长安,离开自己。这让刘彻感伤,觉得东方朔的理由不是一个好理由,担心刘彻不会放过他。刘彻会怎么想呢?身边的人死的死,走的走,他会生气,会激怒,但没料到刘彻真是感伤,对东方朔说:你要走,就走吧,你也该走了,真是该走了,是不是?

刘彻答应东方朔离开,他和司马迁都明白,东方朔的离开像是抽去刘彻生命中的一根丝、一个支撑。这支撑是他生命的欢乐,是他生命的源泉。东方朔走了,他的欢乐与那些嘻嘻哈哈的笑声没了,生命就只剩下了沉重。

司马迁能够体会到刘彻的沉重,但他吃惊的是,刘彻肯放东方朔走。他不明白,帝王之心坚逾钢铁。刘彻不挽留东方朔,不强逼东方朔,就是不想回顾他的去日欢乐,不逼迫东方朔再强颜欢笑。在他一生中,还从未见过刘彻对谁这么有情。刘彻放走了东方朔,也在心底里留下了一份东方朔的欢乐,东方朔的温馨。

司马迁在他的余生中就用这样一幅图画来宽慰自己:

在广阔的、洁净的海滩上,翻扣着几条木舟,大海如漫长的飘带,平静如镜。一个矮个子老人须发皆白,坐在沙滩上,唱着小曲儿。他身边围着几个孩子,孩子们笑着,央求他讲笑话,讲神仙的笑话。老人就讲神仙安期生吃长米的故事。这故事很好笑,神仙吃米,吃过了,米又长成原样儿。一早起来他就费心地琢磨,昨天到底吃的是哪一头呢?就怕今天吃错了。孩子们嘻嘻哈哈地笑,男孩子光着身子,露出那小小的男人根蒂,女孩子也光着身子,能看到那未长成的瓠犀。孩子们啊啊吼叫,扑向大海。

司马迁用这个来平息自己的心境,生命之舟便摇摇曳曳地生出一些快乐、激动。这同沉静的冥冥之中老妻的凝视一样,专注而顽强地站在他眼前,给他生命以补偿、动力,人生便有了激励。

有一天夜里刘彻对司马迁说,没人能像曼倩那样,把人生悟得透。有人说张良就是这样的人,功成名退。传说中的高祖故事,总是说张良偷偷地、悄悄地走了,没有跟高祖告别,也没得到高祖皇帝的许可。其实不是这样的,张良是见过高祖皇帝的,跟他说了要走,高祖皇帝很伤心,但张良说的一番话,又让他不能不服,知道张良说了什么吗?

司马迁不知道。

刘彻说:张良说,大汉没有开国,我做了你的老师;大汉开国了,你就是开国帝王,开国帝王是不该有老师的,谁能做得了你的老师呢?我只能走,没有我,你会做得更好。这话让高祖皇帝激动,他一生一世都惦念张良,在暖阁里画下了张良的图画,每逢想念张良,他就去暖阁里看画像。

司马迁不明白,一个帝王怎么总是渴求自己的臣子或是妃子完美无瑕,成为俗世之中的神人?具有神仙一样的品性,不贪欲,没野心,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可能吗?刘彻在用自己的梦编织一个神话,无论他渴望的女人,还是渴求的贤臣,都难食人间烟火。

刘彻有一个习惯,就是去水榭看望刘陵,他不与刘陵见面,只在远处凝望水榭。他看水榭时,那姿态就像《诗经》江上遗珮的故事,美人只扔下了珮玉,却拿走了男人的心,从此男人就魂牵梦绕,看着一湾河水,生出无限的情思。刘彻喜欢沿着湖边散步,此时他才是最和气、最感伤的。他跟司马迁说话,问司马迁写些什么。司马迁就讲自己写的人物,写的故事,讲他在那些故事中的十分得意和万分感伤。刘彻就和他商量,说他的想法。刘彻很聪明,能从那些故事中体会到司马迁的王者气概。他说写得好。说到韩信从屠夫胯下而过,刘彻叹息说,这是真英雄。他突然问司马迁,你为什么不写一写杀韩信时,高祖皇帝是不是很伤心,他那一天都干了些什么?说到司马迁那差点掉了脑袋的二十几个字,刘彻笑了,说,其实这些字写得好,是精髓。就这二十几个字,也足以使你不朽。

司马迁有点儿惊讶,惊讶刘彻的精明,当他心平气和时,一切人间事物都能够理解,一切人情世故都能够领会,为什么他要做那些亲者痛、仇者快的事儿呢?

刘彻命令吴福把这儿的流泉弄得更好些,无论春夏秋冬都有潺潺流水,流漱石阶,脚下的踏阶石正在水里,夕阳就被一只只脚踩碎,踩成碎金残银,人仿佛行走在湖上,身姿轻盈,心灵翱翔,生命也变得轻盈起来。有时刘陵就唱歌,刘陵抚琴不同凡响,就是李延年也说,刘陵不痴不狂,能成为惟一做他弟子的人。可惜刘陵心意不在琴上,刘陵的琴声轻巧,像一串串珠粒,迸溅在湖上,湖就成了心田,搅起了一层层涟漪。

刘彻不谈刘陵,在他心中刘陵只是一个隐痛。他不跟司马迁谈羊车,也不说他第一次乘羊车就到了剑池阁,上天在冥冥之中给了他一个机会。他能意会到,会选勿思做他的妃子,然后再让她做皇后吗?可能不会,他不会那么做,因为勿思太能讲,侃侃而谈不像是女人的天性。那斜削的双肩告诉他这女人一出生就与众不同,她能顺利地从生命之门爬出来,比别人少些痛苦和浴血,生命才要她付出代价,人生道路就比别人艰难、曲折得多。她也不可能娶刘陵做他的皇后,这不合乎礼仪。董仲舒给了他一个管理天下的办法,但这办法同时也束缚了他自己。"存天理,灭人欲"是儒家提倡的人格,他不能与自己的妹妹走在一起。在他眼中,刘陵是精灵,不是一个俗人,飘忽来去的神仙,似乎才是刘陵的伴侣。

琴音清悦,琴音高亢,琴音曼妙,琴音呜咽,诉刘陵深情,讲刘陵悲伤,一缕琴音串着一串儿水波飞溅脚底,恍惚间能看见水花,但又没有。琴音就震在脚上,颤在腿骨,扯着男人的根蒂,串向心弦,最后在头脑里轰响,成黄钟大吕之声。

刘彻感受着,生命就注入了鲜血,有了刚强,脚步很稳。刘陵给他生命,给他情感,能感悟到刘陵,就觉得心弦是扯在一起的,从她的手传至琴弦,再从水中扯上刘彻的心,心与心同在。

刘屈氂和御史大夫商议,他对刘彻和司马迁总在一起,感到不安。公孙弘这会儿做了刘弗陵的老师,忙着教他帝王之术,而且时常会拜访刘屈氂,请教如何教刘弗陵。公孙弘就依照着刘屈氂的帝王之策教新太子。刘屈氂觉得,只有一个司马迁是他该看重的人物,琢磨如何才能让刘彻疏远司马迁。

机会就来了,司马迁的车夫朱乙总是在茂陵酒馆里讲《太史公记》的故事,时间一久,朱乙就成了名人。做名人的感觉很好,许多人把朱乙也传说成郭解一类的人物。当茂陵酒馆中集满了人时,朱乙一定来。只要司马迁在宫中陪着皇帝,朱乙就有足够的时间来酒馆里闲坐。无论男女老幼、乞丐佣工全认识朱乙,都恭敬地跟他打招呼。朱乙很神气,同所有的人打招呼,笑着,真是大人物一样,宽容地、慈和地笑,然后就坐在酒馆里。有人上茶,然后上酒,朱乙身边就聚集了人,围着他,听他讲故事。朱乙讲的可不是瞎话,他讲几千年的历史,从黄帝起始讲到禹,讲到舜,什么故事他都知道,这个人的学问太大了。可酒馆里的人又发现了一个神奇之处,这么有学问的人竟然不认字,要说朱乙不认字也不对,不认字他怎么能把《太史公记》里一篇一篇的故事都背下来?有人试过,拿《太史公记》问朱乙,朱乙能一个字一个字地讲明白。可更有人去试,让朱乙念酒馆里的酒牌子,朱乙就挠脑袋,说:我不认得,真不认得。众人大笑。听朱乙讲故事,听的人听出神来了,朱乙也不知道自己讲了哪些?有哪些故事没讲,又有哪些故事无数遍地讲过?人们有时就央求他,讲一个淮阴侯吧?朱乙就站起来拉个架势,先念那几十个字。朱乙的嗓子亮,念起来很威风,念到"敌国破,谋臣亡",众人喝彩。

朱乙今天更神气,特意在衣服上佩了两块玉,穿一件新衣服。每逢他穿新衣服,就意味着司马大人又写新文章了,来围着听朱乙讲故事的人就更多了。朱乙觉得今天是他的节日,他要讲一个回肠荡气的故事,这个故事就是司马迁刚写完的《朱家•郭解列传》。人们围着他,朱乙就开讲了:朱家、郭解是人心目中的英雄,没有谁比他们更感人了。司马迁笔下的朱家、郭解更是生动,人们都听痴了,听傻了,愿意用自己的一生去追求朱家、郭解,能与这样的人在一起,是一生的幸福。朱乙仿佛自己就是郭解,他讲郭解时讲得太生动了,郭解个头不高,不就像他朱乙一般的貌不惊人吗?但郭解是大侠,是他生命中最钦佩的人物。他讲得血脉贲张,讲得围听的人都痴痴迷迷。

有人问,这么好的文章,是司马大人写下的吗?

朱乙笑,你以为还有谁,能写下这文章吗?

那人又问,朱家郭解不是皇上要杀的人吗?司马大人怎么能这么写?

朱乙冷笑,你知道什么?司马大人不畏强暴,皇上也佩服他。

朱乙正讲得高兴,身边的几个人突然出手抓住了朱乙,把他的头强摁在桌上,茶也洒了,酒也倒了。朱乙大喊,混蛋,你们要干什么?

这些人喊:奉丞相令,捉拿郭解反贼余党!

御史大夫上折子,奏司马迁车夫横行不法,到处煽动造反,现已被拿住,请皇上裁处。

司马迁这一天想要回茂陵,车夫朱乙没来,他心中隐约有些不安。朱乙这人重然诺,守规矩,绝不会忘了自己该做什么,他一定是出事儿了。直到廷尉张汤告诉他,他的车夫朱乙已被下到大牢里,他才知道。当御史大夫的奏折到了司马迁手里,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的来龙去脉,有御史大夫,背后就一定有刘屈氂。如果是刘屈氂想整他,一定会痛下杀手。司马迁好几次从死亡之中逃脱,这一回他心里很镇定,他想先去看看朱乙,问问朱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张汤陪他去狱中看朱乙,朱乙被打得皮开肉绽,一见到司马迁,就咧嘴乐了乐。司马迁问他话。他说,能不能请廷尉大人走开,让他单独跟司马大人说几句话?他说得很恳切。

张汤冷笑,说:你不说,我也知道你要做什么。你是想告诉司马大人,要他舍了你,你想说你恨司马大人,给他做车夫,就是想杀他,是不是?

朱乙瞪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张汤这几句话,把他搜肠刮肚想出来的主意给弄得没用了。朱乙还不明白,朝廷上的权势之争是要死人的,任何一个拿来做说头的缘由都能引发一场灭族之罪,引发一场动乱。他也不知道刘屈氂算计司马迁了,他只不过是一个缘由而已。

张汤说,你给司马大人带来了麻烦,但不是你,别人也会给他带来麻烦。

司马迁想着去淮南王府那一次,刘屈氂就曾告过他,想要他一死。但刘彻放过了他,刘彻很清楚地告诉他,他是放过了司马迁。这一回把朱乙抓入狱中,就是要旧事重提。

朱乙没办法了,念叨说,我怎么办,我怎么办?我不能害了司马大人,我不能害他呀?

张汤拿着一些竹简,告诉他:有许多人作证,说你在酒馆里蛊惑造反,说朱家郭解是正义的。

司马迁不语,他像那只吃过肉的老鼠,躲在洞中。突然想到,假如当初张汤没有发现是那躲在洞中的老鼠拖走了肉,结果又如何呢?张汤就不会做廷尉,就不会审人、杀人,一切故事就不像现在这样子了。

张汤说,你会害了司马大人的。

张汤一走,朱乙就抓住司马迁的手,急急地说,我不想害你,我不想害你!我去讲你写的书,谁都乐意听。他们给我倒茶,给我斟酒,我可不想害你,司马大人,我怎么办?你说,我要不要说不是你让我做的,我只是自己愿意去讲的?我要不要自尽,一死来救你?

司马迁招呼他坐,告诉他为什么会出现这件事。刘屈氂想要他死,这件事会从朱乙开始,到司马一家全部被诛灭为止。

朱乙流泪,怎么会这样?大人的书眼看就写完了,怎么会出这种事儿?

朱乙拿出他那玉石瓶来,这种小瓶子,他曾送过一个给司马迁。司马迁曾经自尽,但没死成,看到这小瓶子,司马迁跟朱乙的心就又贴近了一步。他说:把瓶子给我。朱乙不给,说,我可不想受罪,他要是折磨我,我就死。

司马迁冷笑,你还要学郭解?郭解就像你这样吗?你佩服英雄,可你没有那胆子,你想死,就死吧。

司马迁告诉他,记住,他们要问你,你就说没讲过《郭解列传》,这篇文章除了你之外,还没人看过,我会把它毁掉。

朱乙呼地跳起来:不行,司马大人,朱乙的命,哪有这篇文章有用?

司马迁说:文章毁了,可以重写;人要死了,一切都没了。

朱乙哭了,说:司马大人,我听你的。

司马迁告诉他,只承认他讲过《项羽本纪》,讲过《留侯世家》,别的没讲过,这两篇是听来的,自己不会写字。

御史大夫上奏,说司马迁写下文章,大逆不道,称赞朱家郭解,分明是对皇上抑制豪强,把天下豪强迁到茂陵的做法不满,要治司马迁的罪。

司马迁拿到了这篇奏折,他如今也不同过去了。当他看着这奏折,看着那一句句精心写出的文字,想着这是一个个编织好的陷阱,心不急急地跳了,一瞬间就想到了许多主意,他想起了张汤说过的话。张汤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是说老鼠,他不明白张汤怎么那么熟知老鼠,也许从幼小时老鼠那一次偷肉,就给了张汤兴趣?张汤说,他曾经做过那种事儿,就是杀死三只老鼠,给另外的老鼠看,那些老鼠就急急忙忙地交媾、繁殖。它们怕,怕自己马上会被杀死,每天当着它们的面儿杀死三只老鼠,它们就会比平时更快地生出更多小老鼠。

连老鼠都知道保护自己的种族后代,司马迁的心里就更明确了,他一定要保住他的后代。那三个男孩长什么样子了?他们是不是长得很高很大了?没有人站在他面前,叫他一声父亲,他们一辈子也没见过自己的父亲。当他决定把自己葬在那高岗上,他最先想到的是那几个男孩子,他们知道自己的父亲就葬在眼前,眺望山冈上的坟墓,生下自己的子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老鼠都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后代,司马迁更能激发出斗志,他会用牙咬,用心织,对付刘屈氂。这一瞬间他完全忘了《太史公记》,他拿着奏折,想着如何报复刘屈氂,一时间许多想法、做法都从心里涌出来。当他把这奏折放在刘彻的桌案上时,心中早就有了主意。

刘彻看完这道奏折后笑了,问司马迁,有人告你了?

司马迁说,是。不是告我,先告我的车夫。

刘彻来了兴趣,说,说说你的车夫。

司马迁就讲朱乙,他讲得很生动,也很真实。

刘彻就乐:你说他真不认识字儿?

司马迁说,不认识。

刘彻又问,你讲过了故事,他就能讲出来?

司马迁说,是。

刘彻乐,叫张汤,叫张汤来。

张汤来了,静等着皇上吩咐。

刘彻说,你把那个司马大人的车夫带来。对了,别给他洗澡换衣服什么的,就让他那样过来。

朱乙就跪在了刘彻面前。

刘彻问朱乙,果然像司马迁说的那样,朱乙把一些文章背得滚瓜烂熟。

刘彻说,奇人,你是个奇人。你说实话,为什么给抓来了?

朱乙不看司马迁,就说茂陵没什么人不认得朱乙,司马大人的车夫又能讲故事,就不能太给司马大人丢脸,你看我穿的是新衣服,不过他们打我给弄脏了,我还佩两块玉呢!我一讲故事,他们就给我送茶、送酒,拿我当人物。谁知道会抓我?

刘彻问,你讲什么呢?是讲郭解吗?

朱乙说,不是。我讲高祖皇帝,讲项羽。

刘彻笑了,你没这个心眼儿。是不是司马大人告诉你这么说的?

朱乙说,不是,不是,司马大人没告诉过我这些话。

只剩下刘彻与司马迁,刘彻就问他,这件事你看怎么处置呢?

司马迁说,皇上问错人了。

刘彻从来没听过司马迁这么说话,愣了一下,就问,那么我该问谁呢?

司马迁说,皇上该问丞相刘屈氂。

刘彻脸色平静,他不再问司马迁了。

司马迁知道平静只是表面,刘彻一定会弄明白他身边每一个人的想法,他会再问自己。果然刘彻问他:你以为是刘屈氂想要杀你吗?

司马迁说:我这么想,可能心眼儿太小。我想他不愿意太子活下去,他也不愿意皇后活着,他想皇上也不愿意皇后活着,不愿意太子活着,他就让太子和皇后死了。皇上这会儿身边只有我跟吴福了,是不是我也该死了呢?我死了之后就剩吴福,吴福也得死,那时候刘屈氂就该惦念公孙弘了。

这些话说得轻描淡写,但在刘彻心里有些分量。人们说谗言杀人,大概就指这个。看上去轻描淡写,说起来漫不经心,闲言碎语之中讲出来,有意无意渲染它,它才能有作用吧?

刘彻对司马迁说,不要跟我讲刘屈氂,我不想听你说他。

司马迁感到绝望,皇上真相信了刘屈氂,那就会听他的,这对司马迁不利。也许皇上会处决朱乙,那就牵扯到司马迁了。

刘彻问,你觉得刘屈氂怎么样?

司马迁说,酷吏做不到,循吏做不到,皇上做不到的事儿,他能够做到。

刘彻对司马迁说,你以为我不知道太子是怎么死的吗?你以为我不知道是谁眼看着皇后自尽的吗?你以为刘屈氂比田蚡还好吗?可他是丞相,要是把他也处决了,那大汉还能不能剩下一个老臣了?

司马迁说,他想要杀我,皇上为什么不杀?

刘彻笑一笑,我要杀你,就杀;他想杀你,怕没用吧?

刘彻当着司马迁的面召来了张汤,对张汤说,司马大人的那个车夫连字都不认得,怎么能蛊惑茂陵人造反?

张汤说,这是御史大夫弄的,我要给他一个交代。

刘彻命人把御史大夫叫来,说,司马大人有罪,你也别奏了,我也不想他做别的,就是想要他陪我,说说话,走一走什么的。你想把他处死吗?

御史大夫不敢再说,只是说:皇上不让问,那就不问好了。

刘彻说,要想治罪,就得先弄明白。弄明白怎么做,不然会出笑话的。

刘屈氂很生气,皇上为什么那么看重司马迁呢?一个用写史来诽谤大汉王朝的人,一个对高祖皇帝玩笑不恭的人,一个自以为是的文人,为什么那么重视他?刘屈氂想把司马迁弄走,换上一个人,那样他的地位会更稳固些。

张汤把朱乙给放了。

朱乙回茂陵这一天,特意又穿一件新衣服,佩上两块玉,来到酒馆,他想炫耀自己,出一口恶气。刘屈氂、御史大夫想要害司马大人,也害不成,皇上多看重司马大人。他们想把我朱乙下狱,想害我?害不成。

他进了酒馆,酒馆里的人躲着他,没人敢过来。人都怎么了?这还是他妈的茂陵人吗?没人给他送茶送酒,都害怕了,怕惹祸,怕跟着受罪,受株连?那些人顾自在自己桌上喝酒的喝酒,喝茶的喝茶,他们都不认识朱乙了?真想站起来大吼一声,但又想到司马迁,可别给司马大人添麻烦了,就忍一忍吧。

突然酒馆里所有的人站起来大吼,欢声如雷,人都挤过来,喊他:朱乙,朱乙!茶、酒都放在桌上,堆在他面前,满桌都是好酒、好茶。朱乙顿时流泪了,好半天才说:你们没不理我?

这天晚上司马迁把朱乙叫了进来,和朱乙一起进屋的还有司马迁的女儿和他的外孙杨恽。司马迁把门关好,对他们说:我有一件事,要对你们交代。朱乙觉得郑重,有什么事儿能这么认真,这么郑重?而且把他和自家人召在一起?

司马迁说:《太史公记》要写完了,我想问你们几句话。

三个人点头。

司马迁问:我把《太史公记》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你们能把它看得比自己的命还重要吗?

三个人又点头。

司马迁吩咐,在他死后,再印《太史公记》。也许写完最后一篇《武帝本纪》,他就会被处死。

女儿哭了,杨恽也流泪。朱乙说:你写完就走,像东方朔一样去找神仙。

司马迁摇头。东方朔平日在武帝身边嬉笑嘲谑,成了一个小人,这使他既保住了自己的性命,又能安然隐退。司马迁绝不会这么幸运,他隐隐感觉到,刘彻一定会处死他。刘彻对他说了许多心事,他也最熟悉刘彻,一旦《武帝本纪》写成,刘彻就会像处死灌夫、窦婴那样,让他一死,绝不会放过他。他说:死算不了什么,可《太史公记》要传下去。父亲临死时,没跟我说一句别的,只要我写下《太史公记》。这是司马氏一家的大事,你们各抄一部,把书藏好,十年不行,就二十年,在我死后,一定要印出这本书。

女儿和外孙跪着答应了。心里想到杨敞和杨忠,一家四人有两个人肯为这部书献身,另外两个人绝不情愿,他们把自己的生命看得比什么都重要。

司马迁拍拍朱乙的肩头,说,你真的很佩服朱家郭解吗?想做他们那样的人吗?你知道他们为什么是英雄吗?

朱乙说,轻生死,重然诺。

司马迁说,不错,我想要你答应我,保存好一部《太史公记》,从今天起别再进酒馆讲故事了,除了赶车,就是保住这部书,等我写完了《武帝本纪》,你就走,别让任何人找到你。十年、二十年后,如果我的家人还有人活着,不印这部书,你就一定要印。你能做到吗?

朱乙跪着,流泪说,司马大人,你能做那么多,我怎么就不能做呢?你能豁出命来,我也能豁出去。你放心,有朱乙在,就有《太史公记》在。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司马迁 作者:高光
《司马迁》第三十一章| 秦汉朝历史

《司马迁》第三十一章


快要看到长安了,刘彻命令车队停下。司马迁看到一个衰老而疲惫的刘彻,他念叨说,不回长安,不回长安,回去做啥?没什么可干的,去巡幸,去封禅,去蓬莱,去找道士,去找神仙,就是不回长安!

吴福站在车边,虎贲、郎中都停在路旁,没人敢劝皇上。

刘屈氂说,司马大人,皇上也就是能跟你说说心里话,你去劝劝他?得回京啊,回去上朝,有那么多事儿等着他去办呢,他不回去怎么行呢?

司马迁说,好,我去劝。他知道刘屈氂利用他,刘屈氂自己去劝皇上不是更好吗?但刘屈氂说,他回朝之后就要告老了,不能再呆下去了。刘屈氂流着泪对司马迁低声哭泣,是我带大了他,从小就教他,一直教大,他死了,就当着我的面儿服下了毒药,我眼瞅着他死,救不活。欲哭无泪呀我刘屈氂也老了,直不起腰。

刘屈氂不能去对皇上说,就只有他说了。他对坐在车里的刘彻说,皇上,还是得回去。要是不回去,大汉王朝就没了主心骨。

刘彻冷笑:我有那么重要吗?我真有那么重要吗?你不是说,我只是一个天天被人家骗的傻瓜吗?

司马迁说得很认真:皇上,你跟别人不一样,别人可以有错,你不能有错。一个庶民百姓喜欢神仙,就喜欢好了,可你不行。你做什么,总有人效仿,那就贻害无穷。

吴福也说,皇上,咱回家吧,行不行?

刘彻抬头看,长安城门隐约可见。怎么没有匆匆归来的喜悦,没有要洗却一身疲劳的冲动,没有巡幸归来好好歇歇的念头,怎么就不敢进这座城门呢?

公孙弘率领文武百官,在城门外迎接皇上,刘彻要公孙弘上来问话。公孙弘跪在车旁哭,说:皇上啊,公孙弘该死,公孙弘该死。

一看他哭,刘彻心忽悠一下又悬起来了:怎么了?

公孙弘说:只保住了王妃、王子和公主。皇后她皇后她没了。

刘彻咧了咧嘴,看不出是哭是笑。回到了皇宫,刘彻坐在建章宫内不动,没人敢问如何为皇后治丧,发葬,也没人敢问如何处置太子。

站在宫墙上眺望茂陵,田蚡当年怎么就能把这一条大道修得笔直呢?世界上本来就没有笔直的道路。一场大雨从茂陵山上冲下,把大道拦腰截断,有一段路就沉在山谷里了。八十里路笔直如箭,走出一段,略沉了沉,车马都消失了,然后再冒出来。刘彻说,这回就好多了,是不是?只是和司马迁同时想到,这路再也不能一马平川地跑了,放在车四角上的水一定会洒溅出来。刘彻说,田蚡太固执,太固执。

刘屈氂和文武百官朝会,写了一个折子,请旨把太子葬在茂陵山下,做一个平常的坟墓,说要在长安城内抓叛乱之人,凡是跟太子起来造反的,全都要杀掉。还奏请杀死北军使者任安,说他有罪。

刘彻看完了奏折,问司马迁:你说任安有罪吗?

司马迁的心又跳起来,他太牵挂任安了,又是一瞬间大祸降临的感觉,脑子里转着念头,怎么说才能救任安?他说:任安无罪,太子去找任安,用太子节杖调任安的兵,任安该不该受?皇上真的不在,任安只能听命于太子,他不知道皇上是不是还健在,就受了这节杖。等他知道皇上健在,他怎么敢发兵?于是他就不发兵,他是北军使者,只能这么做。

刘彻冷笑:你怎么知道任安不发兵?任安派出北军看管长安四城,没有我的命令,他也发兵。

司马迁说:如果是我,眼看长安城发生兵变,我也要保住长安,不让他生民乱。任安做的,没什么不对之处。

刘彻冷笑,问司马迁:你知道任安这个人吗?听说他在街上与太子相见,说上两句话,就假装昏倒,后来又觉得不对,就送给太子一枚秦钱,你说,他这是干什么?

司马迁苦笑,还要他怎么样?任安是北军使者,与太子也不能私下结交,他怎么能在当街上跟太子亲热?事后觉得这么做不妥,有伤太子尊严,送太子秦钱,是表示道歉。他是北军使者,不参与叛乱,不是有功吗?

刘彻看着司马迁,司马迁说得很激奋,像是义正词严,恍惚间他就像田蚡,刘彻想做什么,想说什么,他都会反驳。有什么可反驳的呢?太子死了,皇后也死了,再多死几个人有什么关系?只要有错,他就该死。总有人站出来责难他,不管他怎么做,总是有错误,一个接一个的亲人弃他而去,这是为什么?他对司马迁说:不许你跟我说任安,你再跟我提一句任安,我就把韩城那小村里的人全都杀光。这一句话很管用,司马迁一个字也不说了。

刘彻夜里睡不着,几个小妃子少不更事,叽叽喳喳地说宫中的变故,说皇后把她们叫去了,所有的皇子、宫妃都在皇后的宫里,皇后要保护她们。刘彻明白,卫子夫是想帮太子,但她不是阿娇,便没有那么大的魄力。她不会伤人,最后只能伤害自己。刘彻突然说:说得好,说得好。小妃子愣了,什么说得好?刘彻说,再有人问你,皇后把你们聚一起做什么?你说就是要护着你们,这么说就好了,记住了吗?小妃子都点头,似懂非懂。

刘彻睡不着,怎么也睡不着,东方朔不与刘弗陵住在一起,就可以让东方朔来讲一个故事,说些闲事儿,那样他也许就能睡得着了。

他起身来,走到宫门前,看着司马迁。司马迁当值,总是蜷在那里睡觉。刘彻注视着他,吃惊司马迁的睡态,这是一个女人的睡态。女人睡时就是这么蜷着身体,双手抱着,躬在一起,就这么睡。刘彻凝视了司马迁一会儿,心中苦涩,也有些酸楚。他轻轻地喊了声:子长,子长。

可惜司马迁没听到。当他醒过来时,看到刘彻一张没有表情的脸,刘彻要他跟自己去甘泉宫,去看太子和皇后。两个人出来,叫着吴福,带着几个睡眼惺忪的宦竖,挑灯而行。

甘泉宫奇冷,阴沉,只有几个人在那里。刘彻进去了,看着棺材,用手抚摸着,那动作像去摘取灵芝。刘彻挥挥手,人都退下去了,他绕着棺材而行。一瞬间让司马迁想到了卫青死时,他念祭文,皇上站在棺材前,只是说:奴才,好奴才。这会儿卫子夫跟太子也死了,皇上会说什么呢?

刘彻低声念叨着,说些什么,听不清。司马迁想,他要跟卫子夫说心里话,告诉卫子夫,事情可以不是这样的,本来可以是另一个样子的,为什么变成这样了?他会对卫子夫说,要是你只跳舞,一辈子在平阳公主府内跳舞,会不会活得更好?会不会更快活?你进了皇宫,不会跳舞了,也没学会做皇后,那你就什么都不会了。

刘彻低声说着话,抚摸着棺材。当刘彻走到另一具棺材前,他皱紧了眉头,闭上了眼睛。世人都说老儿子、大孙子,说是老人的宠爱集中在最小的儿子身上、最大的孙子身上。可谁知道刘彻的心呢?在这世上,他最心疼的就是太子。太子成年了,太子有儿子了,太子又有孙子了。岁月流逝,太子也快要成为老人了,可他还是太子。刘彻心痛,觉得他可怜,怎么就不能像自己,十六岁就做皇上了呢?太子是不能等得太久的,等得太久了,太子就成了一个老太子,一个老太子就很可怜。

司马迁理会不了刘彻的悲哀,觉得刘彻是沉浸在悲痛中,眼前的人一个个走了,无论是战战兢兢的窦婴,还是一身傲气的田蚡,更有军功赫赫的卫青,人都走了,没了悲壮,没了辉煌,太平盛世还剩下什么呢?皇上选了这么一个时候来和皇后、太子说话,他心里不安。

司马迁和吴福站在廊下,他想的跟吴福不一样。吴福在想,皇上是可怜的,身边没几个亲近人了。皇后死了,太子也死了,他怎么撑得住呢?司马迁想,这蛊人之祸带给大汉朝的伤害,是用人不淑,如果真的宫廷内很平安,很祥和,大汉的承平盛世可能真就会来。

刘彻一句话也不说,起身就走,他命令司马迁和吴福跟他一起走。做什么去呢?两个人不明白,皇上夜深要出宫,长安城很大,人都在酣睡,悲痛只是刘彻自己的,跟别人无关。马车在街上走,轧得石头咯咯响。吴福不问,司马迁也不问,就让车走吧,他们也不知道去哪里。司马迁就也窥知了皇上的一个隐秘,每逢痛苦时,他一定要离开京城去巡幸,去封禅,也许那样就会把痛苦抛在身后,让自己变得再快乐些。

刘彻似乎在车里睡着了,没人敢打扰他。马车就缓慢地在长安街上游荡着。刘彻不下令,马车就会一直这样走下去。天快要亮了,刘彻突然说:去张骞家,去张骞家。

这不稀奇,张骞家人又一次迎来了不速之客,只这一回是在黎明。张骞的家人都起身了,过来侍候。刘彻说:就上你那屋。就又坐在张骞和勿思室内,这一次没有烤羊肉。刘彻说:去烤啊,弄一只羊,在院子里烤,拿酒来我跟张骞喝,跟勿思喝。

张骞就陪皇上喝酒。刘彻喝得很快,说:张骞,你还是有福的,你的女人会烤羊肉,我也要弄两个匈奴女人烤肉。

张骞唯唯,只能答应着。

刘彻很快就喝醉了,说起了苏武,说:就只为了苏武,也要再派人去打匈奴,让他们从北海把苏武给我接回来。苏武是我的人,怎么能在那里受罪?我夜里做过梦,梦见苏武。头发长得太长了,像个女人。你说,他们会不会给他匈奴女人,会不会有女人侍候他?

张骞说,会的。匈奴人也很讲理,也有情意,他们会给苏武两个女人,给他好女人。

刘彻生气了,指斥着张骞:你说什么呢?匈奴会有什么好女人?你这是胡说。你在匈奴不是娶了两个女人吗?这算什么好女人,好女人是这样的,勿思你给他看,让他看看什么叫好女人。

刘彻上去,就去扯勿思的衣服。

勿思笑,妩媚地笑,她说:皇上把他最好的女人给了你,你就该明白这是皇恩,皇上的恩德,你要记住。勿思就当面脱下衣服,让人看她的身体,丰腴而美丽的女人哟,斜削的肩像长安城外的酒旗,那是羁旅之中天涯游客的神圣之地,是徘徊无助心灵的休憩之处。乳怒挺着,那是男人长大的甘泉,渴饮的甘泉。渴饮之后就生成了骨骼,生成了肌肉,成为血脉贲张的男人。勿思凑近张骞,说:皇上要你生儿子,要封你儿子为侯,从此你家就世世代代有了一个高贵的贵族后裔。真可惜呀,你没这本事,生不出儿子。

张骞呆呆地看着勿思,他见勿思就像看陵墓旁的那些石翁仲一样,粗壮、硕大、无血无肉、疏离,跟她不共存在一个世界。他恨勿思,总是说些窝心话,拿他不当男人。说来说去,他还真就不是男人了。张骞觉得窝心,感到郁闷,哇的一声,向前喷吐出一口鲜血。

刘彻很吃惊,喊人,命令吴福去叫郎中来。

勿思抱着张骞的头说,没什么,他最近常这样,你跟他说话,他瞪着眼睛像听不见,又像都听见了,然后就吐血,一口口吐。

刘彻很急切,说:张骞,你得好起来,我没什么人了,你得好一些,身子好了,上朝来陪我说说话。

张骞苦笑,他从西域归来,就总是跟皇上说西域。西域成了他跟皇上的话题。说起梦一般的汗血宝马,说起西域风情,张骞眼里就像有迷雾,雾蒙蒙的散开,笼住了他十几年的苦难,吞没了他男人的气血,使他成为一个衰弱的老人。但生命之舟很快就要搁浅了,谁还能像张骞一样跟他谈西域呢?谁还能像张骞一样,不管何时,只要他敲门,就会开门迎接,就会静静地听他倾吐心事呢?

刘彻说:张骞,你是个汉子,是硬汉子。匈奴人那么搞你,你也没垮,怎么能倒下?大汉这会儿正是好日子,有的是事儿做,你得帮我。我让郎中来给你治病,让栾大去找灵芝。真可惜,我在芝水吃了一枚灵芝。早知道你这样,不如把那枚灵芝留给你吃。我不长生不老了,让你长生不老。

刘彻几乎垂泪,太动情了,心里的痛苦要对张骞说,也不避勿思。

张骞叹气说,皇上,太子没了,皇后也没了,你有那么多事儿要做,还来看我干什么?

刘彻说,我就是想跟你说说话。

勿思插嘴说,皇上,太子没了可以再立,皇后没了可以再立。皇上有的是儿子,天下也有的是女人,卫皇后也不是最适合做皇后的女人。

刘彻斜瞟了勿思一眼,她就能点评卫子夫吗?卫子夫一死,连勿思都可以评论她吗?他心中涌上了一阵反感。

勿思可不在乎,说:皇上难道就没觉得,大汉天下最大的憾事是什么吗?皇上这一辈子文治武功,足以跟历代帝王媲美。只是由于这一大憾事,皇上才不能成为从古至今第一贤明的帝王。

刘彻哦了一声,还真就没人这么说过他,那就听听勿思的吧,看她怎么说?

勿思赤裸着身子在地上来回走。

司马迁觉得,无论男人、女人,一旦赤裸,脱去衣服的束缚,便不会成为理性的人了。会淫乱,会暴虐,会无所措手足。有几个人能像勿思这样,面对着皇上,面对着司马迁、吴福,赤裸着身子,这么从容不迫呢?是不是她一直以为司马迁和吴福根本就不是男人,而皇上跟张骞都是征服不了她的男人?

勿思说,皇上这一生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一个和你一样有本事有能力的女人,你太聪明,太能干了,可娶的皇后没有一个好女人。陈皇后任性,卫皇后太老实。你没有吕后,没有一个雄才大略的女人,甚至没有娥皇、女英那种让你快乐、让你得到休憩的女人。你也没有涂山氏那静静地、一心一意地守候着你的女人,你这一生就有这么一个悲哀。想用金屋子来养着自己的女人,可惜你从来也没建成过金屋子,你也从来没有过一个好女人。

刘彻呆住了,冷冷地看着勿思,突然觉得他找到了珍宝。能说出这话的女人,真不一般,她会是自己想要的那个女人吗?那个知心、痴心、诚心的伴他一生一世的女人,难道就是勿思吗?真可笑,他竟然把勿思送给了张骞,这个两肩斜削如长安城外的酒旗、总是喋喋不休地对他说些大道理的女人,一点儿都不可爱,一点儿都不温柔,怎么会是他魂牵梦绕的女人?这可让他有点儿措手不及。

勿思说,这不是你的过错,宫中有一个很聪明的皇后,江充怎么能从太子宫里挖出蛊人?他也不敢打太子的主意。如果这个皇后是聪明的,她就会像吕后一样,请来商山四皓做太子的师傅,那你就不会废了太子,也就不会给人杀了你的皇后,杀了你的太子。

刘彻一言不发,看着勿思,突然吼了一声:你以为你很聪明吗?你以为你看得很准吗?太子是造反,是事后畏罪自杀的。皇后也是把皇子、公主都聚起来,事后知自己有罪,才自杀的。你懂什么?

勿思笑了,说:皇上心痛,就不说这个了。

司马迁头一次看得明白,刘彻败了,竟败在勿思的手里,真没想到勿思竟是这样一个有雄才大略的女人。

神仙是给过他机会的,当他用羊车在宫内巡幸,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羊车在夕阳中慢慢而行,把他拉到了剑池阁,勿思就住在这里,他那天就让勿思侍寝。勿思说,我不要你,你抱紧我就行了。勿思是呼唤与他心灵贴近,他没听到那呼唤。勿思跟他说话,说道理,他一向以为女人只能向男人献媚讨好,不能讲道理,就不喜欢勿思,把他扔给了张骞。

心里没有什么懊悔,只有巨大的失落,其实这个过错从一开始就铸下了,五六岁的时候他就犯了一个皇帝所不该犯的错误,五六岁的皇帝就决定了谁来做自己的皇后,这事儿很荒唐,他的错误从那时就开始了。他用一生来寻觅如何长生不老,他也蹀躞地用一生去寻找像涂山氏一样唱着情歌的女人。他突然明白了,刘陵可能是那个女人,勿思也可能是那个女人,但都被他推开了,抛弃了。

司马迁看着勿思,心生厌恶。他没有刘彻的感受,没有刘彻对生命的那一番依赖,就不能明白像勿思这种女人对刘彻究竟有什么用,他也就不能明白刘彻对刘陵的那一份情感。他在写刘彻时,最大的失误就是没写明白刘彻的情感世界,这跟他写高祖皇帝不一样。写高祖皇帝对吕后、对太子、对戚王如意的情感写得凝重缠绵,写项羽时也写英雄失意,但对眼前的刘彻,他却少了那么多的感悟。

刘彻对张骞说,宫里的郎中会治好你的病,病好了,就跟我去巡幸,去封禅,你看着大山,看着大河,心就开阔啦,不那么愁了。

刘彻看着张骞,就想着苏武。苏武这会儿做什么呢?他会把那已经脱尽了旄头的节杖放在帐篷里,就在帐幕中,在铺着的羊皮上跟匈奴女人狂欢吗?狂欢时他也能不忘大汉吗?刘彻对张骞说,你好好歇息,多吃点儿药,你的事我让公孙弘去办,你不必操心事务,好好养病。等病养好了,就生一个儿子,我要他做万户侯,做大汉世世代代的万户侯。

朱乙把司马迁写下的文章都刻下来了,但不对司马迁说自己把文章存到哪里去了,只是像老鼠一样每天搬走又搬回,他拿来那些五彩的系绳,这些绳是老妻做的,很结实。司马迁曾经想过,就是皇上再三摔,也只能摔碎竹简,摔不坏这些系绳。他已经写了一百多篇文章了,足有四十多万字。再写几篇,这部《太史公记》就完成了。

司马迁对女儿说,恽儿抄写的《太史公记》要收藏好,也许将来就要靠恽儿抄写和印出这部书了。有人劝他,就把《太史公记》早早印出来,又有何不可?他不想那么做,只想等自己死后,有人印这部书。那时他就听不到别人是怎么评论他写的这部书了。他同刘彻一样不想提自己,怕别人说自己。刘彻用一生来完成他的《武帝本纪》,司马迁也用他的一生来作《太史公记》,两个人都在煎熬,一步步向最终目标走去。

司马迁有时想,究竟是刘彻先死呢,还是他先死?如果刘彻死了,那他的《武帝本纪》就可以杀青。他在心中一遍一遍地写着刘彻的故事,只有这一篇文字费了他那么多的工夫,他总觉得自己写不好《武帝本纪》。武帝也不像刘邦、项羽那么生动,人物不那么令人激动,有些显得好笑,显得蠢笨。有时他也问自己,这是武帝吗?

刘屈氂来了,问怎么样安排皇后下葬,安排太子下葬。刘彻不出声。要是依照着大典,就该举行国葬。刘彻说:那就国葬吧。刘屈氂听了,就去安排。自从太子死后,刘屈氂变得沉默寡言了,皇上说什么,他就做什么,从不反驳。皇上问话,他也是恭恭敬敬地回答。这会儿刘屈氂刚要走,刘彻又说:回来。要司马迁、东方朔、公孙弘都来,看看怎么弄?

皇后卫子夫是自尽而死,太子是服毒而死,整个长安城都知道,太子起兵,要夺皇位。也知道丞相刘屈氂举着大旗,写着"安天下者刘",去讨伐太子。两下里打起来了,太子最后被刘屈氂捉住,才死掉的。此时怎么安葬太子与皇后,真的很难办。

公孙弘说:就对外人说,皇后与太子是暴病而死,举行国丧就是了。

刘彻问司马迁怎么看?

司马迁说,只能说太子杀了江充,下人挟太子要谋反。

刘屈氂流泪,叩头说:皇上,这件事不怪太子呀,有几个人有罪,是一定要查办的。

刘彻问:都谁有罪呢?

刘屈氂就说,第一个罪人就是我,我教了太子那么多年,没有教好,这是一罪。皇上要我去平定太子之乱,我用一个臣子去跟太子对垒,这是第二罪。太子被俘,本来我能看住他的,当天夜里我就带着酒菜去劝他,要他等着听皇上的吩咐,可谁料到他会自尽,这是我的大罪。皇宫里,我让公孙弘去安定皇后,千万不能出事。我是怕皇后一怒之下伤害哪个宫妃,伤害哪个皇子。可没料到皇后会自尽,我真是犯了大罪了。

公孙弘也跪下,说,皇后当时说话很平静,我也没料到皇后会自尽。我犯了罪过,请皇上处罚。

刘彻说,起来吧,起来吧。有什么用呢?皇后死了,太子也死了,你们两个人的事儿就算了。刘屈氂你再说,还有谁有罪?

刘屈氂说得很慢,但司马迁听来,却像是一字一句都敲在心里:还有一个罪人,是犯了大罪的,那就是北军使者任安。他犯了欺君之罪,太子给了他节杖,他要是能听命,就是太子的忠臣。可他接了节杖,却不听从太子之命,不闯皇宫,不拥立太子,他就是太子的叛逆

司马迁知道刘屈氂的厉害,刘屈氂盯住了谁,那个人肯定倒霉。他这么说任安,岂不是正话反说?难道任安这个北军使者,只听命于皇上,不参与太子动乱,是做错了吗?不这么做,他又能做什么呢?

刘屈氂接着说:也许他做得对,任安派人看守长安四城,他为什么派兵?没有皇上的命令,他就敢去守城?任安可能有理由,说是为了长安的安定,怕城内庶民趁机生乱。但细想想就知道,不是这样,他是首鼠两端。要是皇上回来了,平定了太子之乱,他就跟着皇上走。要是太子夺下了大汉,自立为皇,他就会跟着太子走。这个人的阴险由此可见,大汉兵权应该交给像卫青、霍去病、李广这样的忠臣手里,绝不能交给李陵、李广利这些叛臣手中。太子之乱,最可恨的就是这种投机者。

刘彻斜眼看刘屈氂,他是不是也像司马迁一样,心里早就认定,这个老奸巨猾的人才是投机者呢?

司马迁能说出许多想法,但很奇怪,这些想法都不值一驳。你怎么知道刘屈氂是投机者?刘屈氂重病在身,危难关头挺身而起,拯救大汉于倾颓之中,这是大功臣。你想要告他,也无话可说。隐约之中司马迁认定,卫皇后之死与太子之死,都与刘屈氂有干系,但说不出,说不准。

刘彻说,好。依你看,这个任安该怎么处置?

刘屈氂说,捉起来,拿他全家问罪,冬日斩决。

司马迁不敢说话,他记得皇上那句话,你要是再提任安,我就灭了韩城边的那个小村子。

驾车回茂陵,车沉入深谷,觉得那谷很长,很深,人心就忽悠悠地落下来,直落入谷底,再一点点地爬,慢慢地升上来。心很疲惫,也很苦涩。

朱乙很高兴,唱着歌,自从为司马迁抄写《太史公记》,朱乙的生命就变得有意义了。他学得儒雅起来,穿衣干净了,衣带上还佩上了玉。杨恽就笑他,说:你只是一个车夫,怎么还佩着玉?

朱乙不服,车夫怎么了?车夫也是司马大人的车夫。别看他们官大,有谁进了茂陵的酒馆里,能像我朱乙这么受欢迎?要茶有茶,要酒有酒?我一开口,整个酒馆都没声了。我一讲,你看吧,都支楞着耳朵听,不服行吗?我讲的可是《太史公记》。

司马迁没朱乙这么好的心情,他回到家,女儿问:是不是任安叔叔一家都给关在牢里了?

司马迁点头。

女儿不语,女婿杨敞说,别管了,太子之祸,从蛊人到谋逆,罪过太大了,谁沾谁倒霉,你何苦要管这事儿呢?

女儿说,你在牢里,任安叔拿出十万钱救你,你不会忘了这件事吧?

司马迁说,我跟皇上提了,皇上大怒。如果再提,就又是一个"李陵之祸"啊。这回受祸的就不是我自己了,而是家族。

女儿不出声了。

司马迁想了一夜,觉得任安是冤屈的,还是应该去救他。只是该去找谁呢?刘屈氂一心要害死任安,绝不会救任安。公孙弘不会做任何事,刘屈氂做什么,他就会做什么。吴福不敢插嘴宫中的大事。突然想起了东方朔,决定去找东方朔。

司马迁去东方朔府中,是在夜深,他也知道,不能让东方朔获罪。

东方朔正在翻看书籍,书房很大,竹简、绢帛都打开着,他似乎在同时看许多书。

司马迁说明来意,请东方朔救任安。任安有才,也是东方朔的朋友。他给东方朔行礼,央求东方朔:你就帮我一次吧,要能救了任安,死了又算什么呢?

东方朔不语,只盯着司马迁的脸看。司马迁长得很俊俏,不被阉割,一定是个刚强的男人。但这会儿,他像个女人,声音像,举动像,就是婆婆妈妈的说话,也像。东方朔说,本来不想多说,但是我要走了,就多说你几句。

司马迁的心揪紧了,东方朔要走了,去哪儿呢?

东方朔说,太子死了,刘弗陵必做太子,皇上不会用一个整天说笑话、插科打诨的小人做太子的师傅,我该走了,就说是梦见了神仙,去为皇上求长生不老药。皇上会放我走的,这是我的机会。

司马迁觉得心里空落落的,东方朔要是也走了,朝廷上还有谁可以说几句真话呢?

东方朔站起来,站起来也比坐着的司马迁高不出多少。他伸出双手,抚在司马迁的肩头上,说:你要记住,绝不能出错,不插嘴皇上的任何事务,你这一生只做一件事就够了。活了这么大年纪,你怎么想不明白?人一辈子做好一件事,把它做得完美无缺,就一生无憾了。你想做一个诤臣,又想做一个良史,还想做一个好男人,这怎么可能?要么你就毁了《太史公记》,要么你就一言不发,听我的,别说话。

司马迁想不说话,但只要别人一问,就想说。文人是聪明的,怎么能没智慧呢?

东方朔说,在皇上身边,聪明的人装傻,傻人才硬做聪明。你要硬做聪明,下一个死人,不是任安,就是你。保不住你的家人,保不住你的后代,保不住《太史公记》。再说,皇上会听你的吗?你说话又有什么用呢?一次"李陵之祸"就足够了。站在皇上身边,能说真话吗?太子之乱,事后又得杀人,你想会杀谁?不能杀刘屈氂、公孙弘,不能杀太子的家人,任安成了事后最大的牺牲,他必死无疑。你能救得了他吗?

司马迁感到浑身发冷。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司马迁 作者:高光
《司马迁》第三十三章| 秦汉朝历史

《司马迁》第三十三章


刘屈氂去狱中看任安。

任安双目炯炯,像一头暴躁的野兽在监栏内来回走。他对刘屈氂诉苦,为什么要拿下我全家,我犯了什么罪?太子给我节杖,我能不受吗?长安城暴乱,我能不管吗?太子在长安宫生乱,我能走进皇宫吗?我接了太子权杖,可不能听他的命令,皇上命令北军只听命皇上,不听别人的。我只能不听太子的命令,太子有罪,我没罪。为什么把我下狱?

刘屈氂好脾气地说,你该明白,这件事儿说不清,得有人替你说话。我替你说了话,但皇上不信,有一个人说话,皇上肯定会信的。

任安说,你说的是谁?

刘屈氂说,司马迁。他虽然只是一个中书令,但比我们都得宠,皇上最喜欢他,每天跟他在一起,要是他肯替你说话,皇上就能放过你。只是

任安明白刘屈氂有些话不便说,司马迁虽然能说上话,但他未必肯替任安说话。一次"李陵之祸"就足以使他成为惊弓之鸟,何况这次是"蛊人之祸"和"太子之乱"两大事件缠在一起,事后皇上没处罚文武百官,只拿他这个北军使者开刀,他真是冤屈。

刘屈氂可看得清清楚楚,任安是一匹死马,跟任安牵连上,就无法可救。刘屈氂告诉任安,司马迁能救他,就是想让司马迁再来趟一次浑水。他说,司马大人未必会帮你,他如今是皇上最喜欢的人,最亲近的人,怎么能在乎你呢?

任安说,他是我最好的朋友,他被关在监牢内,我到处求人救他。他欠我的情,他该救我,他该救我。

刘屈氂很同情任安,他说,让你的亲友去求他吧,你的案子至今还就只关起了家人,没株连九族。不求司马大人,你的族人不免一死。只是司马大人会不会帮你,我就不知道了。

任安说,他会帮我的,会的。我救过他,他也会救我。

东方朔要走了,临走之前最重要的是与刘弗陵告别。当东方朔来到宫中见刘弗陵时,他真是没什么话说。

刘弗陵说,师傅要走了,舍不得你。说着就落泪了。

东方朔说,我只是教给你玩呀,给你听故事,从来没真正教你如何做太子,我不是你的好老师。

刘弗陵说,师傅教我的都是最重要的。师傅教我斗蟋蟀,就把宫廷里的争斗讲得明明白白。师傅教我玩,就把跟匈奴的战争讲得清清楚楚。师傅,你是我的好老师。

李夫人出来了,对东方朔说,我要感谢你,能不能请你单独一宴?

东方朔笑一笑,还真就答应了。

暖阁里只有东方朔与李夫人。李夫人说,东方师傅,我要为弗陵拜你一拜。说着就流下泪来。东方朔饮酒,喝得微醉。李夫人说起李广利就流泪,是哥哥李广利告诉她,东方朔是弗陵最好的老师。她听信了,果然是这样。哥哥告诉我,他走以后,不会回来了,不是死就是流落在匈奴,哥哥说我对他怎么样,就对你怎么样。我要跟你亲近些,你怕不怕?东方朔摇头,他不怕。李夫人脱下东方朔的鞋子,解下他的长袜,两个人坐在席上,双脚相抵,两手扯着。李夫人眼中噙泪说,我跟哥哥就是这样,你看着我,我看着你。她又抱住东方朔的头,放在自己的腿上,说,你就像李广利,是我的哥哥。

东方朔还从没被女人这么抱过,何况是一个绝色美人?又何况是皇上的女人?!他就眯起眼睛。他是男人,就也动心,伸出手去,抚摸着李夫人的面颊。李夫人比他年轻,正含情脉脉地看着他,低声说,你为什么要走呢?你要不走,就可以做太子的师傅。皇上喜欢你,太子信任你,你不走,就会做当朝丞相。我想一直照顾你,拿你当我的亲哥哥,那样好不好?

东方朔笑一笑,说,弗陵做了太子,皇上就不必用我了,会请公孙弘教他,这样不是更好吗?他没说明,刘彻是想用公孙弘来与刘屈氂相峙,那样刘屈氂就不能独断国事。

李夫人柔柔地说,你不必走,到蓬莱去,能看到什么?找不到神仙,你就只能做一个孤单的老头子了,难道你不喜欢和我在一起吗?你是弗陵的师傅,又是我的哥哥,你能放心地走吗?我哥哥走时告诉我,要我听你的,你走那么远,我怎么听你的?看也看不到你,怎么听呢?李夫人伸出手,抚摸着东方朔的脸。这是一张能够做出各种表情的脸,这张脸很真实地被感动着。

东方朔说,你可能不明白,你能听我的,我就为你最后出一个主意吧。只是你先出去,给我一张帛,给我一些我要的东西。

李夫人出去了,站在长廊里,问自己是不是疯了,要是东方朔真的留下来,自己能跟他亲近吗?人人看不起他,他只是一个皇上身边说说笑笑的小丑,自己真能委身与他吗?看来是太想李广利了。小时候伏在李广利的背上,两只小脚给用绳索系着,李广利背着她走进长安。到了晚上,她喊腿疼,李广利就用一双手抚摸她的腿,她睡着了,一醒来李广利还在抚摸她的腿。她问,你为什么不睡?李广利说,得把你的骨头扯直了,不然长大成了罗圈腿,难看。她的腿很直,每晚入睡,她就并紧两腿,伸出手去,向前伸着,好像又与李广利脚对脚,手拉手坐着,然后她就用两只手去抚摸自己的双腿,轻轻地叫几声,哥哥,哥哥,然后再叫李广利,李广利,她就哭了,哭得一塌糊涂。李广利走时说,你就拿东方朔当是我,她有点儿明白了,想到刘弗陵做太子,一定得有一个师傅,有一个一心为他筹划的人,这个人当然最好是东方朔。李夫人站在这里,只想着一件事,要留下东方朔,别的什么都不想。怎么能留下东方朔呢?她有什么最好的东西可以留住东方朔呢?想了许久,决定把自己送给东方朔。她不在乎刘彻,她给刘彻弄了一辆羊车,让刘彻乘羊车巡幸。她心里想的是,你这头猪,坐羊车去找女人吧,不用来找我。她要和东方朔淫乱,一想到刘彻气急败坏的样子,心里一阵激动,一阵轻松。她回到屋里,东方朔已经做完了一个玩具,用帛纱做成了一只鸽子,鸽子眼是红宝石,这鸽子栩栩如生。东方朔说,送给你。

李夫人心里一阵热,东方朔是个好男人,他能给别人消愁解闷,自己必定情感丰富。李夫人笑,依偎在东方朔的身上,轻声说,你别走了,你能进宫,常来看我,好不好?

东方朔把手放在她的肩上,说,你可能吃一些苦,你也会很寂寞,以前那些都不值什么,以后就不一样了。你儿子会做大汉天子,要不了多久,你只能为了儿子,甘受寂寞。东方朔的眼里也有火,他与李夫人站在一起,两人个头儿差不多,李夫人显得更娇小玲珑。

李夫人想与东方朔说说心里话,尽量说得温柔些,亲切些,说起李广利小时候背着她上长安,说她自己悲苦,问东方朔:你不能背着我,走一段路吗?

东方朔说,你说错了,不是我背着你走,而是刘弗陵背着你。

李夫人笑一笑,你不明白我说的是什么意思吗?李夫人就走过去,双手搂住东方朔的脖颈,说,你就背着我走一圈,让我快活快活。

东方朔就背着李夫人。

李夫人抚摸东方朔,说,你像我哥哥。

东方朔不语。

李夫人把头贴在他的肩上,说,你是我哥哥。

东方朔还是不说话。

李夫人伸手掐他一下,说,你做不做我的哥哥?

东方朔笑了,说,我给你讲个故事。从前有一只乌龟,它想把自己的儿女都平平安安地生下来,然后再好好地养大,就跟所有的乌龟一样,来到沙滩上产卵。产卵之后,所有的乌龟把卵埋好,回到大海里去。它不放心,总回来看,一看吓坏了,可了不得,那么多的长嘴鸟在那儿啄蛋吃。它就跑过去把自己的儿女挖出来,放在龟壳上,驮着走。它说:我要保住你们,要保住你们。龟壳上只能放一个蛋,还放不稳,它就想了一个法子,把自己的龟壳上弄满了沙子,然后放上四个蛋。把这些孩子带到大海里去,一边走一边说,我要保住你们,我要保住你们。沙子流淌下去,卵就掉下来,它再往背上放,就敲破了。它哭了,更疯狂地回来搬运龟卵,直到把所有的龟卵全部弄碎了,它还是念叨着,我要保住你们,我要保住你们。

东方朔把李夫人放在了一边。

李夫人问,为什么讲这个故事?

东方朔用手指点着她的额头,说,别做那只乌龟,不然只能粉身碎骨。

李夫人很扫兴,想与东方朔亲热,给她带来冒险的快活,她心跳加快,热血涌流。女人做事只要横下心思,就一门心思一往无前地去做,不像男人那样徘徊四顾。东方朔这么理性,真让人憎恨。

东方朔把那只绢帛做成的鸽子放在她怀里,说,你叫我一声哥哥,我送你一只鸽子,皇上真要不行了那天,你早早把这鸽子拆开了看。东方朔告诉她,这鸽子要拆开,就要先拿下鸽子眼里的红宝石,然后再撕碎,不然只要一动,鸽子就会自行烧毁。

东方朔走了,给李夫人留下惆怅,懊悔。李夫人每次想到他心里都痛。东方朔不是李广利,不像李广利那么宠着她,爱她。一个男人要真是太聪明了,也许就不懂得什么是爱了,也不会怜惜你。像东方朔这种人,把自己的精力全都用在讲故事上了,难道她像那只愚蠢的海龟,把所有的孩子都放在背上,直到全都弄死了为止吗?

快要写完《太史公记》了,这些天司马迁很不安,把妻子编织的那些五色彩绳放在枕头边,不断地抚摸着它。夜里他时常睡不着觉,就起来抚摸竹简,竹简堆得像山一样高。大部分竹简都是田蚡送的。他有点儿奇怪,田蚡既然那么恨他,为什么送给他这么多精美的竹简?难道田蚡也对他写《太史公记》很是赞许?他抚摸着竹简,像抚摸着自己的儿女。心中想着那几个孩子,那是他的儿子,是司马氏的后代,他不能去看自己的儿子,甚至不能对人说自己还有儿子。眼下这些竹简是他的心血,有的竹简上还有老妻亲手编织的绳索。他抚摸着竹简,把席子扯到竹简堆旁,闻着竹篾的清香和墨的臭味,香甜地睡着了。

任安的亲属三十多人从长安出发赶向茂陵,一路上呼喊着,请求中书令司马大人救任安,所有的人都站在司马迁家门外吼着,叫着,请司马大人出来说话。

司马迁没法儿去上朝了。

朱乙问,要不要请人来帮忙,把他们赶走?司马迁摇头。女儿问,要不要出去见他们?

司马迁还摇头。

朱乙说,我去跟他们说,叫他们散开。

司马迁说,你不能去,就坐在这里好了。

围观的茂陵人越来越多,他们对司马迁有好感,司马大人能写出《淮阴侯列传》,能写出《郭解列传》,一定是个豪爽之人,怎么能把朋友扔在监牢之中,眼看着他受族灭之罪呢?他一定会像郭解,为了朋友,宁可粉身碎骨。茂陵人都来看,他们渴望看到一个仗义执言的、嫉恶如仇的司马迁。

可司马迁迟迟不站出来,他难道不明白任安的冤枉吗?他就不能替任安说一句公道话吗?他虽然不是重臣,但站在皇上身边,他就是宠臣,能随时跟皇上说话。替任安说几句话,就这么难吗?

任安的家人流泪了,哭泣着诉说当年司马迁下狱时,任安是怎么去求刘屈氂、求田蚡的。他们只有十万钱,全都拿出来去救司马迁,为了救他,任安亲自去求情。可现在看看司马迁这人,他还是个人吗?他心太硬了。

人们砸着大门,呼吼声响在家人心底。杨敞说,这样不行,不如就去请北军,把他们赶散吧?

司马迁不愿意,他对不起任安家人,怎么能再去喊来北军驱散他们呢?他不想把事情闹大,皇上知道任安家人来闹,一定对任安不利。他也不能走出去,他不会像田蚡、刘屈氂那样做事,无法把话说得婉转。他对不住任安,只能对不住任安。

朱乙说,大人就出去,告诉他们,任安只能一死,家人也可能受到株连,让他们死了心吧?

司马迁绝不愿这样做,他不能去说,死也不愿去说。救不了任安,也绝不做助纣为虐的恶人。

茂陵人愤怒了,砸碎了院门,扑进院内,扔石头把司马迁的马给砸死了。两匹马哀叫着,马头流血,无数块石头砸在马头上,砸死了马。茂陵人把他的车也给拆了,两只车轮挂在墙上,表示这里要么是一个修车的铺子,要么是一个败坏人伦的坏蛋。车轴给劈了,车厢给扣在大门上。

人们过来砸门,女儿急了,说:我去。她就站在众人面前。

茂陵人不着急,等着看她怎么说。

女儿说,任安叔是我父亲的好友,也是生死之交。

众人笑话她,生死之交就这个样啊?

女儿说,任安叔入了狱,是陷入"蛊人之祸"和"太子兵乱"两个大案中的,我父亲帮不上忙。

茂陵人就乐,你父亲是个啥?没卵子的玩意儿,怎么肯帮任家?你说他给人家割了卵子,还兴冲冲地做官,哪能帮别人呀?能帮他自己就不错了。人们嘲笑司马迁,连个男人都不是的家伙,怎么能做出仗义执言的事儿?他是一个败类,可惜了,写出那么好的文章,做人差得要命。

女儿觉得她无法面对这些人,人们愤怒了,向她抛石块。朱乙扑出来,大喊,不能伤着她。

杨恽很生气,外公不是一个连死都不怕的人吗?为什么不站出去,告诉这些人,他要为任安说话。他为什么不站出去?他怕死吗?杨恽就悄声问司马迁:你怕死吗?

司马迁笑了一笑,我不怕死,写完了《太史公记》,我一定会死。

杨恽说,那你就不写完,总也不写《武帝本纪》,不就行了?

司马迁说,我想好了,一定在皇上死前,让他看到《武帝本纪》。这个想法是刚冒出来的,也许是他心里早就有的,他是那么在意刘彻,就想让刘彻看一看他写出的《武帝本纪》,让他明白司马迁不怕他,不怕死,敢直言。

杨恽又问,外公,你怕门外那些人吗?

司马迁说,怕,我跟他们说不清。司马迁心有忧虑,他怕刘屈氂和公孙弘会趁机陷害他。刘屈氂一直在设法陷害他,这次会不会趁任安之事让他再入囹圄呢?他不敢出声,不敢站出去。他说,我怕,跟那些人说不清楚,我要死了,你就记住,你可以什么都不怕,只有一怕,就是怕《太史公记》印不出来。

朱乙想要对这些人说话,他觉得自己还是能说明白的。他要用感情来感动大家,让所有的人都知道司马迁写一部《太史公记》,是彪炳千秋的大业。他说:你们听着,没有谁比司马大人更正直了,你们也知道司马大人写下的文章,那些文章会比我们活得更长久,难道你们不知道这个吗?司马大人的文章比他的生命都重要,我们就别烦他了。

有人笑,听说过有舍了生命也要仗义执言的人,就像郭解那样刚烈的男人,谁会像他司马迁这样,做一个缩头乌龟,不敢做任何事儿?所有的人都大吼:司马迁写别人行,他自己做事就像一条狗。让他出来说一说,他能不能对得起任安?

朱乙大吼:我不是跟你们说过吗?司马大人这一生做事儿,最是光明磊落,你们怎么能这么诬蔑司马大人?

有人上来扯朱乙,打他,骂他:以为你天天说郭解,肯定也是个男人,谁知道只是一个混蛋,打他!

司马迁走出来了,众人都看他,他们要找的就是司马迁,不是别人。司马迁说:有什么话就跟我说吧?他突然很冲动,想对众人说田蚡的故事,说窦婴的故事,说东方朔的故事。他很悲哀,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对一个人、一件事,知道得越详尽就越无法下笔,无法把那个人写得明白。他对自己提出了疑问,能写得出《武帝本纪》吗?能写得好《武帝本纪》吗?他也明白了,有许多事儿不能写,不能写刘彻修下了这一条通往茂陵的笔直大道,也不能写刘彻总是站在宫墙边眺望看不清的茂陵。有许多事儿不能写,剩下的也就没什么能写的了。

任安家人问:司马大人,请问你是不是我家大人最好的朋友?

司马迁说:是。

众人一阵乱喊。任安家人又问:你入狱时,我家大人是不是送了你十万钱,还去找刘屈氂、田蚡,一心救你?

司马迁说:是。

任安家人更生气了,说:我家大人入了狱,请问司马大人,你都做了些什么?你去找过刘屈氂、公孙弘,救我家大人了吗?

司马迁说:没有。

众人怒骂。任安家人又问:司马大人天天跟皇上在一起,大人向皇上求过情吗?甘愿一死也要救我家大人了吗?

司马迁不语,他看着那个问话人,那个人的样子不大像朱乙,脸相奸猾,不是一个好家人。能对他说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吗?不能说。能对他说皇上怎么说吗?也不能说。能对他讲明白,为了韩城边那小村的几个孩子,他不能再说什么了吗?能告诉他们皇上要他闭嘴,任安必死无疑吗?司马迁什么都不能说,他决心忍受痛苦。

人们见他不说话,更是气愤,有人高呼:他只是皇上的狗,一条没卵子的狗!问他做什么?打他!

污物、石头打在司马迁脸上,他躲避不及。女儿大叫:爹爹,躲开!忽地外孙杨恽大叫,冲出来:你们自称是茂陵人,自称正义,就这么欺负我外公吗?他可是一个老人,他是一个病人哪!他扑在司马迁身上,大叫:打人啦,打人啦!

司马迁觉得伤心,要一个孩子护他,真是可怜,他不敢再动,叫喊着,扯开他,扯开他!女儿像是疯了一样扯开外孙,也扯着父亲不放手,她大呼:有本事去找刘屈氂,找公孙弘,找张汤,找我父亲做什么,他也不是廷尉?!

朱乙大呼:害人啦,你们这么做,就是害了司马大人,你们是作恶!没人肯听他的,人狂怒地扑向司马迁,恨不能生生吞噬他。

司马迁觉得可怕,他瞪圆了眼,只瞅着人。人浪卷着他,卷着朱乙,卷着女儿,卷着杨恽。司马迁这会儿觉得他正在通往茂陵的那条大道上,不是在大道的正中,而是沉入了谷底,再也浮不上来了。身体被挤压着,身上是杨恽,他把杨恽的头抱在自己的怀里,幸亏他仍是那个侧卧的女人姿势。女儿扑在他和杨恽的身上,最上边是朱乙,朱乙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着这三个人。司马迁这会儿就感觉到,人是很悲哀的,当身体被挤压,没了直立的机会,就无法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人。也许,他会和几个亲人一起活活地被愤怒的人们踩死,挤死。在昏迷前,他听到了一句叫喊:官员来了,北军来了!

他苏醒了,感觉到身边有人,是女婿杨敞在叫:父亲,父亲,丞相来了,来看你了。他就看到了刘屈氂,看到了公孙弘,两个人坐在床榻前,很关切地看着他。刘屈氂说,还好,你醒了,不该住在茂陵的,这地方民风凶悍,人都粗野,住这儿很危险呀。我听人说,是任安家人来找你毛病,要害死你,是吗?

司马迁笑着摇了摇头,他说,不是。

刘屈氂很惊讶,不是这还会是什么人啊?司马迁说,有些人觉得我写的《列传》中,写他们写得不对,就找人来,想要害我。

刘屈氂点点头,说,那一定是你得罪了人,得罪谁了呢?你写《酷吏列传》,得罪了张汤吗?

司马迁说,我还没写完《酷吏列传》。

刘屈氂说,你想护着任安?好啊。只不过他可不像你这么想,你好好想想吧。皇上听说茂陵出乱子了,又派了五千北军兵士来茂陵,你要能说出是谁想要害你,就让北军去拿他问罪。

司马迁笑了笑,说,没人想害我。

刘屈氂安慰他,你不说我也明白,你是不想说。刘屈氂对公孙弘说,你就在这儿照顾他,等明天带他一起上朝去吧?

公孙弘答应了。公孙弘一直没说话,只是很恭敬地听着刘屈氂跟司马迁说话。等到刘屈氂走了,他就站在司马迁的床榻前来回踱步,突然凑过来,拿过司马迁床边那一捆捆的五彩线绳,扯一扯,挣一挣,说:这绳很结实啊!能不能送给我,我要给小孙子放风筝。

司马迁随口说,不行。

公孙弘瞪大了眼睛:为什么不行?

司马迁不想说明。公孙弘笑一笑,说,都在一个朝堂上混饭吃,你这样可有点儿不妙,是不是?司马迁心灰意冷,不想逢迎公孙弘。公孙弘坐在床榻边,说,皇上让我来探你的病,我给你带来了良药,你愿不愿意用?司马迁不知道他说的良药是什么,但他摇摇头,这一顿殴打,打没了他的心气,打没了他的骨气,打没了他的信心,但没怎么打伤他的身体。公孙弘就坐在床边,掏出他的"良药"来,一件件儿放下。有一把小刀,一块封蜡板,一小盒炭汁,一把镶着金把手的锥子。公孙弘放下这些东西,司马迁有点儿不明白了,这算什么良药?公孙弘说,这里没有别人,我要是你,就告诉公孙弘,你走吧,我只要做一件事儿,身上就不疼了,心也不难受了,我要用老妻为我编的五色绳,把要全部写完的《太史公记》重新编一遍。

司马迁惊讶地看着,看着公孙弘做。公孙弘说,一定要先编《本纪》。《本纪》呢?当然第一篇要先编《五帝本纪》,然后就是《夏本纪》、《殷本纪》、《周本纪》,对不对?公孙弘一边说,一边拿下《五帝本纪》,工工整整放在桌案上,问司马迁:你要是不起来,这用老妻亲手编织的线重新编好《太史公记》的第一篇,可只能让公孙弘给干了。

司马迁很激动,公孙弘什么都知道,公孙弘跟在刘屈氂身后,他可不像刘屈氂。司马迁颤抖着身子,下了床榻,坐在公孙弘对面,嘴里念叨着:你说,我图什么呢?我图个什么呢?就流泪了,泪如雨下。

公孙弘说,你就图这个,一部《太史公记》,后代人全能记住你,天下从此就有了是非,有了善恶,你不就图这个吗?写完了《太史公记》,你死了,活了,都没什么重要了。我只想问你一句,你抄了几份《太史公记》?

司马迁说:三份。刚要说明这三份都是谁抄的,公孙弘打断了他:别告诉我。再抄一份给我,要是有人能印出来,就罢了。没人印出来,我的孙子会印。

司马迁泪眼模糊。公孙弘跟他一样,是跟着董仲舒学今文《公羊春秋》的,他也是一个大儒,得公孙弘这么推重,他心里充满了感激之情。

公孙弘对他行礼,说,编一套《太史公记》给我,然后你就不怕死了。谁杀了你,那算什么?

司马迁与公孙弘这一晚上彻夜没睡,两个人说着《太史公记》,谈着当朝的这些权臣,说着东方朔、李广、李陵,心很贴近。公孙弘告诉他,大汉的兴旺日子过去了,慢慢会衰落下去。刘屈氂心术不正,他之所以愿意出来,就是要太子刘弗陵不再跟着刘屈氂走。司马迁突然觉得,人生或许还有些希望,东方朔走了,还有公孙弘。他想了好半天,才问一句,我不明白,你这么清醒,皇后为什么会死?

公孙弘说,我当时劝过她,她自己不必死,可她说卫青死了,太子也死了,她活下去没有什么意思了。我没有强劝她,因为她死在"太子之乱"中,比后来死在冷宫里更悲壮。

司马迁明白了,公孙弘又是一个东方朔,他也许不是东方朔,是窦婴,是灌夫,是田蚡,是司马迁。他很高兴,刘屈氂独断专行的日子不会很久了。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司马迁 作者: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