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静修真功

虚静修真功
气功心法 >> 医疗气功 >>

虚静修真功

大道日生,天地同始。养生之道,以静为先。静为道之本,静为动之体,若能动静俱静,则道可成。如能做到“虚极、静笃”,谓之性空。性空而后体能虚,体虚而后气能灵。空、虚、灵三者结合,成为一体,是养生的上乘功夫。空到极时,谓之“太空”。太空者,无古无今,无物无我,一片混沌,宛如洪蒙。能识得太空之理,则返朴归真有望矣!是以此静功又名之曰《虚静修真》也。
歌曰:心住灵台意念诚,周天运转自流通,有无、无有、有无有,学到无时尽是空。
此《虚静修真》功法,来源于武当形意拳之《内功经》,又谓之形意静功。亦即经之所云之“每日清晨,静坐盘膝,闭目缄口,细调呼吸”者也。然则,何为形意?形意者,乃天地生化万物之形,五行生克之意也。形意乃阴阳之理,养生之术,运动之道,动静之功。人生于天地之间,为万物之一,故人体须合于天地之体,合于天地运化之自然。人体可与天地相配应,故人有小天地之称。人生须潜心修养,揽阴阳而夺造化,使人体生命运动如同天地之生生不息,运化无穷,此即形意之大旨,也是人生须臾不可离者也。
形意并非只是拳脚功夫,其内涵丰富而且深奥。形意前辈郭云深先生云:“形意拳之道,乃是练之以变化人之精神、气质、复其本然之真面目者也。”《丹经》有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不见而章,无为而成,寂然不住,感而遂通”是练神通虚之用也。又云:“静坐功夫是以呼吸调息,神气相合,一气流行,循环无端,无有停滞,是静中求动功夫。此与武术动作之动中求静,二者似乎不同,其实内中之道理则一也”。静功是祛病健身、延年养生的最上乘、最根本功夫,是真正的“道”,非一般“术”之可比。
一、功理
从中国传统哲学和传统医学角度来讲,练功主要是“习静”,静是气功的主要功夫,不入静不能见本性。何谓本性?本性即元性,乃无性之性。元性为先天五元之一。根据古《洛书》所示,人欲修练返还之道,须在性、命根本上落脚。此性命之根本即天地之根。若将人身比喻为天地,此即人身之根本,名曰“天地根”,“天地心”,或简称“天心”。,儒曰“太极”亦即人身之太极是也。此性命之根无方位,无定所,内有先天之信息,其中含有元性,元精,元气,元情,元神,谓之五元。此五元者为先天所具有。人降生之后谓之后天,后天生五物,即魂,魄,妄想,浊精,识神是也。此五物亦谓之后天五行。人生之后,后天五行与先天五行,合二为一,五物为五元所统摄。平时之一举一动最好全由先天所主宰。平时要能作好,练静功时更应该由先天统摄后天。为此,在练功时要做到以下几点:
1、诚一不二。即专心诚意别无二心地练功,能使后天妄意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之元气。此元气不是呼吸之气,名为无气之气。
2、声色不迷。即要使迷人之声色与浊精一起归于宁静,如此则能恢复先天之元精。元精者乃不精之精,为人生命之本。
3、心平气和。如此可使后天识神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之元神。也就是说要排除思虑之神,归于不神之神,即不用神之神。
4、人我两忘。如此则能使后天之魄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无情之情,即不带任何感情。
5、至善无恶。即在练功时要有善良之心,而无邪恶之念。如此则能使神志意识活动之魂,归于宁静,而恢复先天之元性。
练功时应进入以上境界,才算入门。为此,在练功中必须重视涵养道德,运用意识,这样才能有效地排除杂念,寻求真意以保证更好更深地入静。用神的活动以影响气的运行,神气的统一又可以制约生理的稳态,其目的是维持心、身统一。前面所讲的以先天五元为主宰的统摄后天五物,其目的是为了维持神、气、形的稳态,排除七情之干扰,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务,以达到祛病养生的目的。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