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太极拳与内外兼修-养生防老之道

Category: 练习气功
论太极拳与内外兼修-养生防老之道

论太极拳与内外兼修-养生防老之道

    是内外兼修,乃是由道功变化而成,道统阴阳二气、讲求道功、总离不了气,所以道功可以说是。     人禀阴阳之气,而有生命,受五行之气和父精母血而成形质。前者是性,后者是命。道家炼丹,就是性命双修,亦即内外双修是也。     所谓内修--旨在固秘精气,培养元神,力求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还虚合道是也。     所谓外修--则在锻练筋骨,巩固形骸,冀能病延年,达到内外双修之目的。     原理,即系运动人身固有之阴阳本质,顺手生理自然之势,以练气养神,巩固形质,故其动静开合,都含有性命双修之妙用。练拳要想达成身心双修之效果,则非打坐注意「静功」不可。因宇宙间生生不息之机,全在于一「静」字中得来,天地万物莫不皆然。     黄帝阴符经说:「自然之道曰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运行,地球自转与公转,以为各种生物不断成长,都是自然而然,不着痕迹的由静而动。     拳效法自然,由静而动、动中求静、其静为动,其动为静、动静循环,相连不断,则二气既交而太极之象成。全身四肢百脉,周流通畅,不黏不滞自然身心和谐,日进,其功效皆由自然之道,静中得来。所以张三丰祖师说:「太极拳学者须在动静之中,寻太极之道。」他的意思,就是要大家练拳时,不要一味只顾到「动」,而要「静」中触动,动犹静,方是自然之妙用,而能获得身心兼修与功拳并练之实效。所以笔者在此特别强调:希望学者必须把握上述之原理与要领,先把太极拳之象练好,以调畅身心,而后继续练太极拳之法,以蓄养功劲。同时还要讲求「静坐」养气之功,以培养「元精、元气、元神」。如此才能进入了「神化」之学,也就是道技兼修的最佳境界了。     太极拳练到最高境界时,不但在技术上做到以心行气,以气运身,神气相抱,动静自如,气通全身不少滞之地步。而且在功劲上由刚柔相济,进而刚柔俱化,到那时一举手、一投足,看似柔软无力,实则无坚不摧,无刚不克,功劲似有若无,形影飘忽莫测,这种神化功夫,和道家的「大乘」可说是殊途同归了。     太极拳,不仅使人能够健身病,而且要教人修心养性,去妄存真,以养成高尚品格。所示:「安心定性,聚气敛神」无非教人要在静功之中,去寻求「养心、养气、养神、养法」之效益。因为「静」功一旦入门径,确有下列之好处: (一) 能够自我观省,消除意念。 (二) 能够存神养气,增强灵慧。 (三) 能够纳清去浊,促进血液循环 (四) 能够调和矛盾,求得身心和谐。     老子说:「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其意思就是说:人能以道制欲,经常保持纯洁宁静之心、妄念不起,而善念常存,他就到达了「天人合一」之境地了。     太极拳在身心修养上,系一种轻松柔和之运动,对于养气修身最具有效益。此拳由道功变化益增血液循环,使人体内外均能发生新陈代谢作用。对于各种神经系统,亦有很大之裨益。这就是道家所谓「精、气、神」三者俱是,身体自然强健,而延年益寿了。     太极拳最讲求「松、静、沉、柔」。在拳法上言:能虚全身自然「松」透;能「静」自能意志集中;能「沉」自能气入丹田;能「柔」自能轻松慢匀。     在修养上言:能虚的习惯养成,自然心平气和,不会有骄矜之气,而易接受他人之意见,能容人容物。因为「静」可以使人神志清明,增强应付事变之能力。因为沉得住气,所以凡事不轻易发怒,免伤和气了。虽处逆境,也能诉诸理智,沉着应付,绝不会有紧张过激冲动之虞。因为柔的影响,使人性和霭有礼、待人接物无往而不利也。所以习练太极拳在个性修养上,亦能够养成良好的高品德,与宁静乐观的心境,对事业之发展,均有莫大之帮助。     今天太极拳总会在理事长张肇平先生卓越领导下,推行太极拳全民运动,其目的不仅是为我们自己的健康,也为我们社会大众健,更为整个中华民族健康着想,同时也为全世界人类共同幸福着想。笔者有信心,为了适应国家与世界潮流需要,相信大家之努力,是不会白费的。我们的使命一定能够得道多助,顺利发展太极拳全民运动,必能达到辉煌的成就。   其次谈「防老」之道-如何养生防老? 兹就笔者所感简略分述如下: 一、 清虚无为,顺应自然:在方法上,重视「导引、吐纳」。     所谓「导引」--乃是古代一种以意领气、以气合力的柔和运动。主要是通过有规律的呼吸,俯仰、手足屈伸等动作来舒展关节、调和气血、旺盛体内新陈代谢的机能。如五禽戏、太极拳、易筋经等运动均属之。     所谓「吐纳」--是古代一种内功、与现代所说之「气功」类似。它是用特殊呼吸方式、(腹式)进行吐故纳新,使精神集中,意志闲静,不受外界环境影响,此调节体内阴阳的平衡,既可以养生也可以治病,其目的在于加强人体内气化作用。 二、 调理饮食、辨证食疗:根据老人虚实不同之情况,选择适当之饮食。例如:     常用黑色食物有滋补作用。 (1) 黑芝麻--有优良脂肪、蛋白质、钙磷铁......等。 (2) 黑米--能滋阳益肾、补胃暖肝、明目活血、对头昏贫血、白发、眼疾.....等疗效佳。 (3) 发菜、黑木耳--可以治高血压、血管硬化、便秘、痔疮出血均有功效。 (4) 豆豉--可治伤风感冒。其方如下:豆豉十五公克、葱白三根、生姜三片、苏叶十公克,水煎服后,卧床棉被盖上休息有效。 (5) 乌骨鸡--补虚劳嬴弱、煮食饮汁,其疗效: 1. 对身体孱弱者,可清蒸食之,加人、枸杞、淮山药、砂仁等。如配以北蓍、当归可成为妇女润而不燥之补品。 2.妇女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者--可用乌骨鸡一只加:生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各十公克,放入鸡内炖烂去渣,将鸡焙干,再用杜仲、丹参、茯苓、当归各十公克。人、肉苁蓉、补骨脂、砂仁、甘草各五十公克、香附二十公克、共研末蜜制丸药、每丸十克大、每天服二次早晚各一次、每次一丸。 老年人食粗制面包,不仅有助血醣之控制,亦可防老年人之便秘。 老年人多食鱼类、少吃肉类。鱼类含有较多胺基乙酸,它可以调节血压正常功能,使血液中胆固醇减少,有防止动脉硬化抑制血醣上升,改善肝功能作用。 老年人素食优于荤食,宜清淡温食不饥不饱、不寒不热,如此调养,有益健康。 三、 调神养形,小劳不疲:人体基本要素是形与神。人所以生者,神也;神所     以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还,所以调神养形非常重要。故笔者建议读者:「神不可大用,大用则竭;形不可大劳,大劳则毙」。宜特别注意为宰。     在养神方面──欲延年少病者,诫勿施精命天残,勿大温消骨髓,勿太寒伤肌肉,勿咳唾失肥液,勿卒呼惊魂魄,勿久泣神悲戚,勿恚怒神不乐,勿念内志恍惚,能行此道者必可长生延寿也。     在养性方面──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莫强饮食、莫大沉醉、莫大愁忧、莫大哀思、此所以能中和者必能久寿。否则就会精竭神衰形败、百病萌生、不终其寿也。 四、老年宜保、济其衰弱:五十岁至七十岁者,其气如秋、精耗血竭、血气凝泣,此时期人体脏腑组织功能衰退、机体开始下降、百骸疏漏、风邪易乘。又因脾胃虚弱、思虑较多,致气血运行受阻而损,精气神都呈现出衰弱之象,笔者特别提心老年人宜多注意平时之保养。其治之道,应顺神养精,调和脏腑,避免风雨晦明之邪。     内经云:「精不足者、补之以味,饮食养其精,起居调其神」。强调老年人之精与神之重面也。 老年人宜用保命之药,以传其真。针对各人体质之需要,适时调补,切忌服用攻伐之品,以维护延年益寿之效果。 五、补肾益智、养心抗老:养心安神益智药物,具有抗老延年作用。诸如: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菖蒲、琥珀、麦冬、生地等均有安神益智之功效。又如朱雀丸、补阴丸、紫芝丸......等亦均具有养心安神保精益寿之效果。     老年人易劳心过度、暗耗心阴、、阴虚致有心悸心烦、头晕健忘、失眠多梦之现象。如能多用上述各药调养,是有莫大之帮助也。 六、衰老之因,本在脾肾:人体衰老主要原因:是「真阳元精内亏」,真阳元精藏于肾,由于其「鼓舞变化,开阔遍身,熏蒸三焦,腐化水谷,外御六淫、内当万物,所虑昼夜不停,八面受敌,致使老年人气逐神消、荣卫告衰」;体由壮而衰老也。老年人应节欲保精,切忌纵欲恣意。否则,即有生命之危,前车之鉴甚多,宜慎之戒之为幸。     老年人要调摄脾胃以养气,其方法:四时饮食常令温暖,夏日伏阴,暖食尤宜。不欲苦饱,大饮则气暴逆,不要食后便卧,及终日稳坐,食后以手按摩腹部数十遍,缓行数百步,不要夜食。切忌积饥而食,积渴而饮。食不过饱,饮不过多。 七、养生之道顺其自然、清心寡欲、饮食适口每晚洗脚。春宜夜卧早起、逆之则伤肝:夏同于春、逆之则伤心;秋宜早卧早起,逆之则伤肺;冬宜早卧晏起,逆之则伤肾。 谨附十叟之「长寿歌」,作为结论,敬希读者揣摩体悟、身体力行,以达到延年益寿不老春为幸。 不嗜烟与酒,淡泊甘蔬糗; 服劳自动手,安步当车久; 清气通窗牖,沐日令颜黝; 太极朝朝走,早起亦早休; 不作私利求,坦荡无忧愁; 善哉十叟词,遵行必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