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偏差的原因、表现、机理与防治

气功偏差的原因、表现、机理与防治
    气功综合 >> 气功纠偏 >>

    气功偏差的原因、表现、机理与防治

    练功既可获得诸多效益,又可把人们带入一个别有洞天,引人入胜的境地。但不悟气功真谛,不谙练功妙诀者,反会饱尝气功偏差之苦。气功偏差是由于练功不当而引起的一系列病象反应,因此应当被称之为“气功综合症”。鉴于“气功偏差”之名广为流传,故仍用此名来论述其有关问题。
    练功可以出偏,但未必一定出偏,只要善习功法,彻悟功理,气功偏差又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一般来讲,动功少偏,静功多偏,而高级静功尤易致偏。习练高级静功乃是一种“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发展过程,其历程尽管艰险,但有志之士皆应发奋向高级静功之巅攀登,因为“无限风光在险峰”。意欲防患于未然,须知产生偏差的原因、表现与防治方法。

            一、偏差原因分类
            偏差原因纷繁复杂,按其性质和产生条件,可分为思想、躯体、心理、方法、练功和环境六类因素。偏差可因单一因素而引起,也可由诸因素的复合作用所造成。
            1.思想因素:缺乏正确指导思想,是引起偏差的常见因素。实践表明,在捕珍猎奇、急于求成、心妄枉戒、心术不正等错误思想支配下练功,很少幸免偏差祸端。凡抱有猎珍捕奇主导思想者,功中常因怀操希冀之心,刻求羽化奇景,而致虚景幻象、行为错乱等病象;凡有急于求成主导思想者,功中必犯强取豪夺、操之过急等弊端而引起气乱不知、心浮神躁等病象;凡犯心妄枉戒之过者,功中常因思想不规,贪念妙色而招致走阳败道、神不守舍等病象;凡心术不正者,功中常因不依正道,专营邪术,而招致损人害己之果。
            2.躯体因素:素质不良、生理失调、疾病反应等躯体因素是酿成气功偏差的病理生理基础。素质包括体质和性格两方面。依据神经、内分泌等系统的生理特性,体质有强有弱,性格常有变化。体质严重虚弱兼有敏感善疑等不良性格者,功中易出现虚弱反应、无端恐怖等病象。生理功能状态存在着个体差异,这种差异在练功出偏过程中明显地表现出来。凡生理功能失调或呈高反应状态者,较易出现内气走漏、气机妄动等病象。生理状态与年龄、性别有关,例如,儿童期基于大脑发育尚未完善,青春期基于心理波动,更年期基于功能紊乱,老年期基于功能衰退,以及女性基于特殊生理特性等因素,在功中分别易出现神经功能失调、精神分裂、更年期忧郁症、痴呆性精神障碍及周期性精神症状等。染有疾病,尤其是患有神经衰弱、癔病、焦虑症、强迫症、忧郁症等神经官能症者,功中易出现精神紧张、意识恍惚、注意涣散、情志障碍、思维奔逸、行为变态、虚幻景象、气运不规、妄动不已、内气走漏、虚弱反应等病象。
            3.心理因素:不良心理是造成气功偏差的重要因素。生理决定心理,心理反作用于生理。气功偏差就其发病原理而言,应归于心身疾病范畴。实践表明,凡有颓废心境、沮丧情绪、惆怅情感、忧伤思绪、窘迫意识等消极心理品质者,功中易出现不同类型的气功综合症。
            4.方法因素:练功方法不当是引起气功偏差的关键因素。方法因素分为“方法习练有误”和“方法自身有弊”两种情况。造成前音的因素甚多,可概括为不承师授,盲修瞎练;不谙要领,我行我素;不循规律,强取豪夺;不悟真谛,执偏入妄;不明要旨,舍本求末;不调众事,强制入定;不信不诚,敷衍行动;不得真传,误入旁门等八点。而“谬种流传”则是造成后者的唯一因素。以上两方面因素都可导致练功出偏。
            5.练功因素:静练活动是一种:“道”、“魔”俱兴的过程。静功即能助道,又能起魔。因此练功本身乃是气功偏差的根本因素。当练功借助特定方法达到特定景态时,将出现善恶二根并发现象。发相是功中发生某种感知或景象之谓。例如,入定发展到一定层次,即发生八触、慈心等相。此等发相具有助道成业之功,故称为善根发相。是不知八触、慈心乃是中境界之一,而误视为欲魔发相时,便可酿成偏差;此为练功因素致偏的一种形式。当练功入静进入高层次,尚会出现诸业烦恼,执染五蕴发相现象。烦恼夺功力,五蕴损定慧,故称其为恶根发相。练功者须明“道长魔也名生”之理,严遵古人有关“道高方知魔盛”的要训,要善察静中魔事,魔起即秉正念降伏之。若魔来不觉,必被所迷,如是则败道损功无疑;此为练功而致偏的另一种形式。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