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

Category: Chinese Culture
家庭是指婚姻关系、血缘关系或收养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亲属之间所构成的社会生活单位。[1]  家庭是幸福生活的一种存在。
家庭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是指一夫一妻制构成的社会单元;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利益集团即家族。
从社会设置来说,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设置之一,是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制度和群体形式。
从功能来说,家庭是儿童社会化,供养老人,是满足经济合作的人类亲密关系的基本单位。从关系来说,家庭是由具有婚姻、血缘和收养关系的人们长期居住的共同群体。
 
中文名
家庭
外文名
family
注    音
ㄐㄧㄚ ㄊㄧㄥˊ
拼    音
 jiā tíng

目录

  1. 1 词语解释
  2. 基本解释
  3. 引证解释
  4. 2 基本含义
  5. 3 家庭结构
  1. 4 家庭功能
  2. 5 权威模式
  3. 6 家庭变迁
  4. 7 家庭环境
  1. 家是什么
  2. 家庭名言
  3. 家庭的文章
  4. 新家庭关系

词语解释

基本解释

[family;household;house and home] 以婚姻和血缘为纽带的基本社会单位,包括父母、子女及生活在一起的其他亲属

引证解释

1、犹言家中。
《后汉书·郑均传》:“ 均好义笃实,养寡嫂孤儿,恩礼敦至。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
2、以婚姻和血统关系为基础的社会单位,成员包括父母、子女和其他共同生活的亲属。
唐刘知几《史通·辨职》:“ 班固 之成书也,出自家庭;陈寿之草志也,创於私室。”
宋欧阳修《刘丞相挽词》诗之二:“平昔家庭敦友爱,可怜松檟亦连阴。”
明邵璨《香囊记·义释》:“家荡散,业飘零。携筐还负筥,离家庭。两口无依倚,身如蓬梗。”
叶君健《火花》二:“这个儿子就是没有家庭观念,讲也没有用。”
3、院落,庭院。
《宋史·章得象传》:“ 得象母方娠,梦登山,遇神人授以玉象;及生,父 奂 复梦家庭积笏如山。”
清 东轩主人 《述异记·虾蟆蛊》:“奉之者家庭洒扫清洁,止奉蛊神。”
魏巍《壮行集·幸福的花为勇士而开》:“他们还有宽裕的时间栽种花木,把家庭收拾得十分舒适。”[2] 

基本含义

书中“家”字
  家庭
《说文解字》释“家”:“□也,从宀”。清段玉裁注:“本义乃豕之□也,引申□借以为人之□”。家庭一词是后起的,基本含义是指一家之内。如南朝宋《后汉书·郑均传》:“常称疾家庭,不应州郡辟召”。在古罗马,Famulus(家庭)的意思是一个家庭奴隶,而Familia则是指属于一个人的全体奴隶。古罗马人用 Familia一词表示父权支配着妻子、子女和一定数量奴隶的社会机体。
对家庭含义本质的认识是从近代才开始的。K.马克思、F.恩格斯认为:“每日都在重新生产自己生命的人们开始生产另外一些人,即增殖。这就是夫妻之间的关系,父母和子女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家庭。”(《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第32页)奥地利心理学家S.弗洛伊德认为家庭是“肉体生活同社会机体生活之间的联系环节”。美国社会学家E.W.伯吉斯和H.J.洛克在《家庭》(1953)一书中提出:“家庭是被婚姻、血缘或收养的纽带联合起来的人的群体,各人以其作为父母、夫妻或兄弟姐妹的社会身份相互作用和交往,创造一个共同的文化”。中国社会学家孙本文认为,家庭是夫妇子女等亲属所结合的团体。中国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认为:“人类的家庭是由婚姻、血缘或收养等关系所组成的社会生活的基本单位”。中国社会学家费孝通认为家庭是父母子女形成的团体。
 
家庭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指一夫一妻制个体家庭;广义的则泛指人类进化的不同阶段上的各种家庭形式。在英文中也有这样一种说法:family中的f代表father,a代表and,m代表mother,i就是我,l指love,y是you。连起来就是father and mother I love you。也就是爸爸妈妈我爱你们。
家庭的组成必要关系:婚姻关系,收养关系,生育,赡养。
社会细胞:
家庭是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也是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经济组织,还是人们最重要、最基本、最核心的精神家园。家庭健康的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稳定发展、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石,“家”破是“国”亡的催化剂。
功能论者:
功能论者看来,在以前,家庭大多是自给自足,满足家庭成员的大多生理、心理的需求的单位、群体,融有经济生产、安全保卫、教育、社会化、宗教等功能,进行物质、人口、精神财富再生产。如今,家庭的部分功能由教育、宗教等其他社会设置分化了。但功能主义者认为家庭的社会化、感情陪伴、经济合作、性规范功能,依然为社会的良性运行起到重要的作用。
冲突论者:
冲突论者认为,家庭是性别不平等的主要场所,因而是社会中许多不平等的基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男性主导的家庭,为社会提供了一些重要的不用付费的劳动形式,维持妇女的从属地位,极大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所以如果资本主义制度不推翻,性别平等就不可能减弱。
家族、亲属、家庭的区别
亲属或者家族:是指具有共同的祖先、血缘,或具有姻亲关系、养育关系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网络。亲属并不一定居住在一起,以群体的形式发挥作用,但是他们彼此承诺,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亲属网络中的确切成员是由特定的文化规范规定的,在中国,亲属家族一般是以五服为界。
宗族:同宗同姓同地域的家族结成的群体。
家庭:是亲属中较小的户内群体,是共同生活居住、共同经济核算、相互合作发挥作用的人组成的单位。我们一生中,大部分人属于两种家庭。出生,并进行大多社会化的家庭是出身家庭;因结婚、生子而建立的家庭是生育家庭。现代社会,人们主要忠于自己的生育家庭。
家庭世系
亲属和血缘关系世代相传的方式。
父系继嗣,家庭中父亲这一边是亲戚和财产承接的基础,男性沿男性承接财产。
母系继嗣,反之,财产由母亲留给女儿。
双系继嗣,孩子们的亲戚和父母两边家庭相关联。无论男孩还是女孩都有权承接父母双方家庭的财产。

家庭结构

按照家庭的规模划分的家庭结构有:
 
核心家庭:由一对父母和未成年子女组成的家庭。
扩展家庭:分为主干家庭和扩大联合家庭。
主干家庭:由一对父母和一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
扩大联合家庭:由一对父母和多对已婚子女(或者再加其他亲属)组成的家庭。
扩大家庭曾经是中国人的梦想,人们常常用“子孙满堂”来表述长辈的成功与幸福。有人指出,中国传统社会是以大家庭为主其实是一种误解。人们确实是以大家庭为理想,但并未普遍存在过所谓的大家庭。事实上,所谓的大家庭主要存在于世族门阀之中,而且这样的人毕竟是少数,绝大多数庶民是以核心家庭或者主干家庭为主的小家庭,扩大家庭式的大家庭并不广泛存在。
这是对传统家庭的理解,现代的家庭模式已经远远超出简单的三分法,并正向更加多元的方向发展。
非传统家庭结构:
1、 单亲家庭:由单身父亲或母亲养育未成年子女的家庭。
2、 单身家庭:人们到了结婚的年龄不结婚或离婚以后不再婚而是一个人生活的家庭。
3、重组家庭:夫妻一方再婚或者双方再婚组成的家庭。
4、丁克家庭:双倍收入、有生育能力但不要孩子、浪漫自由、享受人生的家庭。
5、空巢家庭:只有老两口生活的家庭。
其他家庭结构:
断代跨代家庭,无父母的未婚子女共同居住家庭,以及由实体婚姻产生的其他多人共居组合家庭。
现状和趋势:
家庭结构的不同主要是由于社会经济因素 ,全世界的家庭结构正在逐渐朝核心家庭的方向转变,这种趋势,与城市化、工业化以及现代化相关联。

家庭功能

1、主要功能
社会化功能(即教育和抚养儿童,使之适应社会)
家庭从很多方面讲,都是很适合承担社会化任务。它是一个亲密的小群体,父母通常都很积极,对孩子有感情,有动力。孩子常常在依赖下,将父母看做是权威。可是,父母很少经过明确训练来对孩子社会化,家庭并不总能很有效果、有效率地完成这一功能。越来越多的学校和专业机构担负起这方面的责任。
在一些国家,人们曾经尝试过各种各样代替家庭进行儿童社会化的方式。比如在早年的前苏联,引入过集体养育孩子的新模式,在以色列,探索过用集体农庄代替家庭的试验,然而这些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情感和陪伴核心功能
在现代社会,对成人和孩子来说,家庭是情感陪伴的主要源泉。对儿童来说,缺少父母的关爱会导致智力、感情、行为等方面的成长都受到伤害。对成人来说,虽不会因缺爱而死,但也需要感情的关怀。
从一些现状来说,家庭规模日趋微化,新婚夫妇日趋单独居住,而人们又很少能从家庭以外获得友谊和支持,迫使家庭成员在情感和陪伴上彼此深深依赖。提供情感和陪伴已成为现代家庭的核心功能。
性规则
对社会来说,性关系到怀孕,不是个人的事。所以在一般的社会里,强烈提倡合法生育和性规范的制度化,为的是使儿童能够得到良好的照顾,和平稳的代际过渡。
一些现状是相对于以前在性方面对男女的双重标准,女性的性自由提高了,此外人们更能容忍婚外性生活了。但由此产生的是,有的人不愿意结婚了,有的人结婚了也不一定和配偶在一起了,使得配偶间的感情和陪伴关系的稳定性减弱了。
经济合作
对以前的,或者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家庭来说,家庭通常是一个生产的主要单位。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发展,家庭的主要经济功能由生产转变成了消费,如汽车、房屋、电器的购买等等。
另外在现代社会,随着女性就业的增多,家庭中女性对男性在经济上的依赖在减少。
以上是美国现代社会的相关研究,然而在中国社会,家庭势必还要起到赡养老人、维系种族的延续等重要功能。
家庭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家庭关系和家庭教育分为:独裁型,保护型,和平共处型,合作型。
家庭教育的任务:
1、根据子女情况,制定家庭教育的计划和措施,并与学校密切配合做好教育工作;
2、加强对子女的思想品德和健康人格教育;
3、为子女的学校教育创造良好条件;
4、保护子女的身心健康,增强他们的体质。

权威模式

父权家庭:
  是历史上大多数家庭的模式,即家庭中最年长的男性拥有大部分权威,包括住、用、孩子对象等。女性负责家务和照顾孩子。
母权家庭:
  即家庭中最年长的女性拥有大部分权威。没有确凿证据表明妇女曾同样拥有过男人所具有的权威。父系社会里,个别家庭也可能由于没有最年长的男性而由女性领导。
母主家庭:
  一位妇女成为家庭的核心和最主要成员,常发生在男性由于战争、外出、离婚、非婚生育等境况下,但不在家的丈夫、前夫、同居男友依然行使相当的权利。
平权家庭:
  现代社会出现了朝平权家庭发展的趋势,即丈夫和妻子在权利和特权上基本平等 。但许多重要决定还是由丈夫作出的。
通勤家庭:
  在不同城市里工作的夫妻,周末在其中一方的住处度过。

家庭变迁

社会需要变了,所以家庭变了,家庭是历史地变化着的社会现象。家庭是社会的缩影,家庭的特点是受生产方式制约的 。
1、中国家庭变迁的社会背景
全球各国普遍进入工业化,甚至信息化社会。
中国:经过五四运动对封建婚姻的批判,新中国成立后首先颁布的法律就是婚姻法。上世纪70年代起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开始产生第二代独生子女,在一些城市也开始有性自由的趋向。
2、具体原因和相应变化
原因(要注意城乡中产阶级和穷人差异,以下主要针对中产阶级和城市居民):
1) 集成化,专业化,职业化。引起人们对事业的投入增,时间精力家外多,家内少;有时还工作需要,迁动多,夫妻分离时间多。
2) 现代化。引起生育与抚育功能层次在提高;精神生活、个人完善、心理感情的需要增长。
3) 社会变化快,代际变化大。引起家庭社会化功能减弱,学校等专业机构责任增强,通过养育儿童形成的夫妻共同的目标的纽带减弱;和长辈亲戚的纽带减弱,相应权利义务减弱,核心家庭生活安排自由度大;对友谊和亲情的来源更依赖夫妇间的感情,使之更私密。
4) 女性工作。引起女性顾家时间少,需要男性平衡;女性地位上升,经济上对男性的依赖减少,加之婚姻倾度的作用,使得单身现象增加,尤其是女性单身多。
5) 观念上,对爱情的追求增加,性观念开放。
6) 结婚、离婚的法律鉴定手续方便了(在中国,感情破裂作为离婚的唯一条件和判定)。
综上,(从规模、关系、功能来讲)
1) 从家庭规模和权威来讲,一方面家庭小,核心化,单居制增多;一方面在中国,夫妻日益依靠父母带孩子,产生前所未有的421现象。核心家庭从夫居,从妻居,跟着长辈居住的减少。社会流动性增大,使得家庭流动性也增加。平权家庭增多。
2) 抚养儿童总体来说,抚育层次提高,依靠学校增多。父母感情和性的关系稳定性减弱,一方面离婚率在增加,一方面独生子女容易受到家庭较多的关注。父母抚养儿童的时间和关系是否在变化,会对儿童产生怎样的影响还有待观察。
3) 赡养老人的要求降低了,更多老人独住或住到养老院或退休社区等处。
4) 从感情陪伴来讲,一方面,人际孤独感增加,对感情陪伴的需要增加了,婚姻的主要功能成了提供最亲密的关系,且夫妇间共处相对以前大家庭和其他亲戚的相处更多了。另一方面,双方的纽带少,共处(较之事业及其相关人)少,对爱和婚姻的期望高,观念开放,社会压力减少,使得联系容易散乱。
5) 性的方面,基本同上,造成感情和陪伴关系稳定性弱。
6) 经济上来说,家庭主要经济功能由生产到消费、财产处理等。儿童、老人从实惠变成经济上的消费负担。随着离婚率增加,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尚不完善,抚养、赡养、继承、分配、亲情纠葛等新矛盾日益增加。《新婚姻法》中对财产的规定也一再更新。
经济观念上,性别的、代际的和经济的独立平等与民主意识正在日益增加。
人类存在有两个基本任务——“繁衍”、“生息”。若是以生产的角度来说,一个是人口再生产,一个是物质再生产。物质生产是为了满足生息的需要,而人口再生产是为了满足人类繁衍的需要。这是两大基本的需要,物质生产这是经济基础方面,而人口再生产往往被归结为文化方面。以繁衍和生息为中心,各自分化出两套体系出来。
繁衍为中心就有恋爱,婚姻,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等,这还没算一系列为此进行的社会服务,比如色情,妓女等等行当,都是以繁衍为中心产生的衍生形式。
繁衍与生息是相互结合的,生息的方式决定繁衍的方式,物质生产的方式决定繁衍的具体结构。人口再生产自古到今依次是公社部落方式,家庭方式,这还不包括次生的各种方式,如单亲、家族等等。物质生产方式的演变未终结,同样繁衍的方式演变就未终结。家庭并不是最后的存在方式[3]  。
美国家庭变迁的相关研究
社会背景:
曾经经历过六七十年代的性解放和女权运动。
变迁趋势:
1) 人口趋势
人口和社会的发展趋势缩短了家庭生活周期中生育和抚养子女的阶段,加之晚婚和长寿,生孩子的数量也减少了。妇女生头胎的年龄增长,而在40多岁进入空巢期,和子女就业密切相关。
2) 单亲家庭和继父母家庭
数量增加了,空巢期延长了,寡居期延长的机会也增多了。
单亲家庭要克服许多经济的、社会的和感情的问题。这些家庭经常会遇到经济不稳定、阶段性无收入等问题,单亲父或母经常说遇到了儿童教育、犯罪、缺乏安全感、前配偶、生活标准降低和抑郁等问题,他们还要接受扮演父母两个角色的挑战。
继父母家庭则面临子女和成人间的紧张情绪所导致的仇恨、妒忌、不安全感和竞争。前父母和继父母的角色容易混乱。如果让孩子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感情、参与作出决定,那他们对新加的适应会更快。
离婚夫妇的孩子监护方面,越来越多地采用联合监护,即让孩子在双方家庭交错各待一段时间。
家庭中性别角色已经改变了。这些变化对儿童教育质量产生什么影响尚有待确定。已婚妇女就业数量上升被称为20世纪最重大的社会革命之一。双职工家庭(即夫妻俩在一段连续时间段里都同时持续从事全职工作)的数量越来越多。
3) 家庭与工作
已婚妇女就业改变了家庭中传统性别角色分工,尤其在较高阶级的家庭中。
优点:妇女视野广阔,孩子“有志者(不论男女),事竞成”,收入多。
缺点:儿童放学后没人监管,需要通过夫妇共同看管,或者由日托中心、图书馆、保姆、亲戚朋友等方式解决。
解决方式:有的妇女按顺序变换角色,即先投入事业,回家生子并照料孩子的早期生活,再返回事业。
4) 家庭暴力和虐待儿童的事件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公众注意。
报道也越来越频繁,但是增长程度并不清楚。贫穷和经济困难与家庭暴力(特别是殴妻事件)有很强的相关性。而性虐待在中等或较高收入的家庭中发生地更多一些。
未来家庭
替代婚姻和核心家庭的选择有:保持单身,与异性同居,和群婚。
虽然家庭在过去几十年中经历了许多变化,但是它仍是人们生活中最重要的设置之一。
提供心理感情需要和个人发展完善的需要,将成为未来家庭更加核心的功能。

家庭环境

家庭环境教育对孩子的影响与思考
一个人除天性之外,他的成长是与他所处的环境和后天的培养分不开的。其环境的影响最具有造就人和教育人的作用。人在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工作环境中,得到发展和开拓性的教育,使良好的环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尤其是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有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如今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子女的关怀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但对孩子的过分溺爱,爱子不当或爱子无方,加上孩子成长过程中的自我意识增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处于优先的特殊地位,父母们又处处以孩子为中心,视子女为“皇帝”、“公主”。在家庭越来越富裕的今天,孩子的需求也与日俱增,同时,父母对孩子缺乏良好的教养态度,任孩子养成专横任性的性格。这样一来,孩子的身心得不到健康的成长,在父母姑息纵容下,形成了许多坏习惯,这不但给自己今后带来痛苦和烦恼,而且会使孩子走上邪门歪道,甚至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家庭环境是孩子生活成长的第一乐园。这乐园是由父母共同创建、共同担负教育子女的第一所学校。因此,父母也就是子女的第一任领导和老师。家庭教育,是大教育的组成部分之一,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基础。家庭教育是终身教育,它开始于孩子出生之日(甚至可上溯到胎儿期),婴幼儿时期的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孩子上了小学、中学后,家庭教育既是学校教育的基础,又是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著名心理专家郝滨老师曾说过:“家庭教育是人生整个教育的基础和起点”。确实,家庭教育是对人的一生影响最深的一种教育,它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一个人人生目标的实现。在家庭对孩子的影响及教育中,更重要的是应该注重身教,身教是最具有影响的隐性教育,是心理学中有关“自我意象”的理论。不管人们认识与否,人都有一幅自我心理蓝图,也就是自我肖像,把自己想象成什么样子或什么人,他就会不自觉地按照那种样子、那种人行事。因为,环境中的那个人影响着他,使他心理中理想人物得以在自身的行动上去实现。所以,自我意象既是一个前提,一个根据,也是一个基础。每个人的全部个性、行为,乃至环境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父母就是孩子第一个感受到的美好形象。以此为基础,孩子在对父母的为人和行动上敏感程度,常常激发孩子去想、去做,其影响远远胜出直接对孩子的管教。家庭中最有影响力和权威性的教育,是以父母的品质、修养、能力、习惯和作风等,来形成的家庭环境教育,父母就是孩子心目中的“模特儿”和描绘心理蓝图的样本。因此,良好的家庭是由父母良好的文化素质和品质等促成的环境氛围。孩子在这种环境的氛围中,受到的影响和感染是任何一个显性教育所不及的。这影响和感染就是一种潜意识的熏陶或无声的教育。
在农村家庭教育上普遍存在几个问题:一是忙于兴建家庭,注重经济,忽视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父母认为,孩子进了校门,一切教育都依赖于老师,自己的责任只是改善孩子的经济条件,让孩子的衣食住行得到保证和尽量满足。二是父母的文化素质低,对子女的教育表现出力不从心。三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迫切,教育孩子没有正确的方法,一些家庭便出现了“棍棒教育”。四是独生子女的家庭越来越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无微不至的关怀,视子女为掌上明珠,事事依从孩子,样样顺着孩子,孩子生活在溺爱的环境中,使孩子难以教育成才。五是不少父母尚未意识到言传身教的作用,根本不注意在各种场合中自己的言谈举止将会影响孩子的成长,因此也无法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
在当今的家庭环境中,作为父母迫切需要提倡的:一是勤劳朴素,诚实为人;二是忠厚善良,礼貌待人;三是尊老爱幼,和睦相处;四是作风正派,教育后人。由于社会的安宁,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家庭也发生了建设性的变化,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的如沉没海底的船,有的如漂泊不定的舟,也有的是航行于波涛中的舰。总之,为人父母者,不光要为子女创造优越的生活和学习环境,更重要的是培养子女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意志,以及教他们如何做人和促其成才。——选自叶千华《心灵夜语》

家是什么

家庭名言

家庭的文章

家,对于我们所有人来说,都是一个温馨的字眼。而自从有了“家”这个词,也就有了相应的漂泊,漂泊的终点却是找到自己心灵的乐土—— 回家。
遭遇离骚的屈原,在放逐的过程中,想得最多的就是那个家——郢都。所以无论多少苦难,他都可以戴着高冠,佩着长剑,行吟着自己的“九歌”。而一旦郢都被攻陷,国破家亡之时,他便知道这个世界已没有他的家了,他去了另外一个更遥远的地方,那里就是他的家。
也难怪人说,“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想想有多少人经历这样的时刻:“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李白再飘逸,也会“低头思故乡”;杜甫再无私,也知道“家书抵万金”;辛弃疾“半夜里挑灯看剑,沙场秋点兵”,也只是想光彩地回到幸福的家;李后主有“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的愁思,也只是对南唐故土一席安馨的怀念······封建时代的文人们或许是因为前途,或许是因为战乱,或许是因为其他的原因,常常漂泊在崇山峻岭里,斜阳古道下,但当他们看到城市里的万家灯火与大江上的零星渔光,或者看到芜山野岭的数缕轻烟,又怎能不忆起美好的家,涌出万般感慨呢?“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即使在平和安详的年代,对家的依恋也仍然是那么强烈。“我的家庭真美丽,幸福安详又健康,兄弟姐妹都和谐······”。《北京人在纽约》讲述了海外的中国人对家的看法,就是四合院内,一家人欢乐地团聚在一起。《似水年华》里黄磊的家也就是江南水乡所特有的底韵与齐爷爷那里的书的味道。
我们这个年龄对家有着更加不同的见解:想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房子,自己布置,自己生活;谁与我远远漫步云端,在靠近太阳的地方住下,能掩耳不听那俗世的喧嚣,要一种干净的自由自在的生活。叛逆的孩子就是这样想的,乖孩子可不是这样的,他们愿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将以前的家和未来的家放在一起。
家不仅仅是一幢房子,它是漂泊者的避风港,是心灵的驿站,简而言之,它也是一种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方式,我的亲人,我的家。

新家庭关系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中国社会先富裕起来的商人和企业家,其家庭婚姻所产生的问题令人担忧,因为生活在影响着家庭,生活也会颠覆家庭。事实上,从思想观念上看,今天的男人已经不再是过去的男人,女人也不再是过去的女人,孩子也不再是过去的孩子,父母也不再是过去的父母······人们的思想观念在矛盾中变 化,在变化中矛盾。[5] 
 
参考资料
  • 1.    郝滨.催眠与心理压力释放.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9:105-112
  • 2.    资料  .汉典[引用日期2014-02-14]
  • 3.    论家庭  .当代马克思 新浪博客[引用日期2013-02-03]
  • 4.    关于家庭的名人名言 
  • 5.    新家庭关系  .钻石婚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