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宁一:诸葛亮的聪明诀窍

  诸葛亮,被称为智慧的化身,其聪明才智、神机妙算成了千古佳话,家喻户晓。

  诸葛亮的《诫子书》,堪称聪明的诀窍。应作为第一启蒙教材,我如是提议。

  下面来解释一下。首先读诵原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

  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是三国时期政治家诸葛亮临终前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融毕生之精华,所以也就成了遗嘱和家训。

  夫:被认为是虚词,称作发语词或助词。而我认为:夫不光有意义,而且有天大的意义。请看夫是天出头,喻为比天大,就是无比的重大。作为《诫子书》的开头,显得无比的严肃和重大。

  君子,是古代用语,是指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有学问的人,有涵养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受人尊敬的人等等。论语一开始就讲到:人不知不愠,不亦君子乎。这个标准就更高了。

  “夫君子”合在一起翻译:儿子,临终前我要把聪明的诀窍传授给你。那可是天大的事情,不,比天还大。因为智慧最珍贵。所以一定要肃然起敬、虔诚学习、融会贯通、学以致用、落实做到。首先要立志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利于人民的人。

  《诫子书》,是以君子的反面结束。恳切告诫:不要做废物和废品。当然更不能做小人和毒品。

  之行:君子不是天生的,而是立志后励志,刻苦努力、历经磨难而成就的。刘善人说:九九八十一难,一难都不得少。

  下面就接着讲该怎么努力。

  静以修身:

  我常常用这么一个问题来启蒙孩子:人与动物的区别?他们能讲出一大堆。最后我说:人能顶天,这是最大的区别。人身与动物,其实没有本质的区别,都是血肉之躯。但是,只有人能顶天,动物则不能。于是,只有人能够领悟天理和真理,创造了文字、文化和文明等,从而战胜了动物,征服了世界。

  传说中,只有人能够修行、修道。而动物则不能直接修道,它们必须先修炼成人形,至少需要五百年。

  所以,我们人生,善恶交加,是上下的枢纽。向上可悟天理,成为君子。但是我们的人身,本是动物的血肉之躯,有着动物的禀性。禀性的力量很强,让人自私自利,贪图享受,最后作恶多端,埋没了本有的天性。轻则碌碌无为,成了小人和废物;重则害人害社会,成了罪人和毒品。

  历史长河,象大浪淘沙,能够象诸葛亮这样震烁古今的,毕竟寥若星辰。证明能战胜秉性的人,毕竟很少。所谓英雄征服世界圣人战胜自己。

  所以,诸葛亮一开始就郑重告诫:首先要立志做君子。不然,没有希望战胜禀性。

  立志之后,就要励志而行。首先就是要修身,修掉禀性。

  那么,怎么修掉禀性呢?静,诸葛亮把修身的要诀概括为这么一个字。

  静,坐着不动,象木石?显然不是。因为我们人身也属于动物啊,生命在于运动。不动,不成了死人了吗,还能成就什么伟业?!《诫子书》讲来:多不接世。

  静,动中之静。

  比如,汽车,就有动中之静。汽车在道路上运行,就是动。汽车运行的平稳,能载物就是动中之静。,汽车就是靠动中之静来完成运输任务的。

  火车,更是动中之静了。尤其是我们国家的动车,速度很快,而平稳得杯子都不晃动,惊呆了外国人。

  其实,真正的动中之静是我们的地球。

  地球,最安稳了。所以,我们能在大地上盖房子。有了房子,我们才能安稳地生活和工作。地震才一刹那,房子就会倒塌,惨不忍睹。大地有大恩啊,所以被称为大地母亲。

  但是,地球并不是静止,而是绕着太阳等高速运转。毛主席在诗词中说地球“日行八万里”,每小时竟达1666公里,比飞机还快。

  宇宙天体,莫不如此。

  “天地寂然不动,而气机无一息少停;日月昼夜奔驰,而贞明则万古不易”。《菜根谭》如是说。

  宇宙天体,如此神妙,折服了牛顿、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顶礼膜拜而不及,只得赞叹:不可思议。

  古人提出:道法自然。

  所以,动中之静,更可贵。动要动得平稳,有规律,循道而行。

  著名的龟兔赛跑寓言,生动地说明了:稳步前进才会胜利。

  毛主席说:野蛮其体魄,文明其精神。

  王善人说:动身不动心,动心不动性。

  善人道指出:身体是载道之器。是啊,我们学习都是靠身体学的。有点象汽车载物,可不能翻车啊。所以,我们身体的活动,一定要循道而行。那么什么是身体之道呢?身体要矮,戒除一切不良嗜好,勤劳功苦做,善人道如是说。所以,首先要脱离低级趣味,遵纪守法。

  南怀瑾老师说:学习古文,最好的方法的是以经解经。那么《诫子书》中就有反面解释:险躁则不能冶性。

  险:冒险、犯险,犯规。躁:焦躁、躁动。冶性,陶冶禀性和性情,与养性类似。修身养性,在古文中是连在一起的。

  静,首先把身体规范在规律和规矩中,以此预防躁动和冒险。

  俭以养德:

  德者,本也,是一切的根本,是聪明才智的根本。所以,修身只是基础和前提,根本在养德和修德。

  那么,怎么来培养德性呢?俭,诸葛亮又概括了这么一个字。

  俭,俭朴。俭,节省,不浪费。朴,朴素。素,本来。朴素,道法自然,自然之道,不做作,不华丽,不浓艳,不奢侈。

  俭,在传统文化中及其关键和重要。请看老子在《道德经》中曰:"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所以,大需仔细,不可轻轻滑过。

  要进一步深刻认识,必须从反面理解。下面再以经解经: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俭的反面就是淫,迷惑。迷惑了,必起贪心和贪欲,必然心躁,就会犯规冒险。这样,轻则不能精通学问和技能,严重起来就会危害社会,身败名裂。

  现在就清楚了:俭,不被迷惑而看到本质,道法自然,坚守本来,勤俭节约,不做作,不浪费,不华丽,不奢侈等。

  古人关照:爱惜物命;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我师父元音老人说:万事万缘,既不要轻易地成,成了也不要轻易地毁。

  张宏良老师指出:精神的享受不能寄托在物质之上。

  所以,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是总纲。

  下面做进一步的阐明,接下来两句是千古名言:

  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明志与致远,其实就是聪明才智。

  志,志向。心上面士,以斗志、决心为主的心,有战士的勇气。明:明白、明亮。古人常把智慧比喻为明亮的镜子,照见一切。“志者,心力者也”,毛主席在《心之力》中如是说。

  致远,又称远虑。俗话说:站得高,看得远。

  成语道: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围棋讲:多算胜。至少需要算三步。高手则可以算几十步。

  毛主席就是有名的目光远大。有赵子龙之称的王震,闹了几十年,临终的时候叹服道:毛主席早看五十年。

  淡泊:淡,没味道,如淡水。淡泊什么呢?身体的欲望。淡泊欲望,才能修掉禀性,才能明志,智慧才能显现,聪明才智才能得以开发。

  欲望中以饮食为首。现在科学技术很发达,但是没法代替饮食,不能用充电和加油等来代替饮食。人人都须饮食,但是怎么饮食,却有天囊之别。吃着活和活着吃,竟成了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

  吃着活:吃饭是为了活着,为了身体的营养需要。青菜萝卜、粗菜淡饭,有什么吃什么,不挑剔,不讲究。那就是君子的基础。

  更有名言:嚼得菜根香百事可成。卧薪尝胆,是著名的成语典故。形象地说明:吃苦更能保持精神、激发斗志。

  活着吃,活着为了享受,为了吃美味佳肴等,于是追求色香味等,成了欲望的奴隶,浪费又作孽。如是,习性与禀性交织,把天性灵性压得更死。

  其他欲望,以此类推。

  享受就如吸毒,净空大师一针见血地指出。那将燃烧生命的精华,成为废物和枯落。“销魂荡魄”,古人如是说。

  这里,诸葛亮联用“非”和“无”,极言:要开发智慧,必须淡泊欲望。说得如此斩钉截铁,可谓老婆心切,用心良苦。

  这儿,我们可以看到:身体与性灵,如跷跷板。身体高了,性灵就低了。身体矮下来,勤劳功苦做,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吃苦耐劳,舍己为人,无私奉献,俯首甘为孺子牛,不由地感动大众,赢得口碑,受人尊敬和佩服,性灵也随之高了。

  传统文化提倡:孩子要贱养,还要取个贱名作小名,如阿猫阿狗等。现在可以理解了:就是为了把身体矮下去,为的是保护性灵,提升性灵。

  俗话说:棒子头上出孝子,筷子头上出逆子。

  孩子反正不懂,长大了全忘了。给他享受,也是白搭,白白糟蹋了福分和性灵。

  俗话说:宁吃少年苦,不受老来贫。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应当叫他多吃苦,吃苦是宝贝啊。小时吃苦,才能锻炼成长。

  从小贱养,养成艰苦朴素和吃苦耐劳的习惯,从而保护好了性灵,为成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在是高。

  所以,有人感叹:传统文化全是道。

  可惜,我们国家,自改革开放以后,公然鼓励自私,刺激欲望,导致享乐主义横行。于是,溺爱孩子。再加上独生子女娇生惯养,空前绝后。从小养成秉性。结果是青少年的体质急剧下降,其实学习能力也随之下降。

  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是身贫。信仰危机、没有志向、伦理道德的崩溃,是德性的贫。哇,德智体全贫了,不等到老,就“枯落”了。反过来,成了啃老族,真是太可悲了。

  非澹泊无以明志,与儒家的格物致知,有异曲同工之妙。

  格:格除。格式化,现在电脑技术如是说,很形象。格斗,格杀。

  物:宇宙万物,外物,物欲。

  知:良知,王阳明如此说。也就是明志,性灵。

  战胜物欲,格除物欲,格除对物质的执着,良知就会显现。

  宁静:心安宁、宁静,不受诱惑,不“险躁”,专心致志,不“怠慢”。

  明志是体,远虑是用。

  这一段也可以看作是“俭以养德”的详细说明和过程:首先是淡泊欲望,接着是明志,明志就是开智慧,觉悟就更高了,觉照力就更强了,功夫就更高更细了,破诱惑就更深了,心就宁静了。

  水静月现,心静智现。禅宗如是说。智慧显现,就能远虑了。

  宁静是体,远虑是用。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又是“夫”,天大的事情又来了。

  开头的第一个夫,指德、明志、远虑等。

  现在是第二个夫,推崇学习的重要,无比的重要。

  夫学须静也:学习必须“静”,心静,静下心来。

  静,分为身静和心静。身静,前面已经解释过了。下面讲心静。

  我们的心,是不静的,会有很多的妄想,会想气泡一样地冒出来。还有更多的细妄想,我们都觉察不到,多得象灰尘。所以,佛教称它们为尘劳妄想。

  就是这些尘劳妄想等,遮蔽了我们的良知和灵性。

  现代科学发现,我们的大脑只用了百分之五。绝大部分的脑力,在沉睡,有待开发。其实就是被尘劳妄想蒙蔽了。

  诸葛亮告诉我们:学习,一定要心静,一定要专心致志的。

  才须学也:聪明才智,知识技能等须要学习才能掌握,没有谁能生而知之。现在科学很发达,但是还是不能象电脑输入那样输入大脑。还得靠用心学习。

  接下来,继续讲解:

  非学无以广才:一定要通过刻苦的学习才能掌握各种知识和技能,拓广才能。

  非志无以成学:精通、掌握学问、知识、技能等,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后文中提到:怠慢、险躁等,随随便便、漫不经心、没有敬畏之心、不守规矩和纪律、急躁不安等,都不可能成功,“成学”。

  那么,怎么样才能“成学”呢?

  立志!首先要立志,接着以志向统帅身心。这样才有可能战胜怠慢和险躁等。因为禀性的力能很强。所以,我们志向的力量一定要大过禀性,才能“成学”,而成为君子。

  “夺古人的志,古人的灵就来助你。”王善人如是说。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诸葛亮,就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爱因斯坦,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和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毛主席,是我们的伟大领袖,才华横溢,功高盖世。“毛泽东是一位天才的统帅,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和雄才大略。”斯大林如此赞叹。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明志,就是前面讲得;非澹泊无以明志。明志,就是性灵,心灵。心不灵,不能远虑,怎么学习呢?!

  所以,德智体是一个整体,决不可只发展智育。

  应试教育和填鸭式教育,注定是要失败的。

  至此,正文讲完了。

  正文中,用了两个“夫”开头。第一个夫,讲德和明志等,是体。第二个夫,讲学和才等,是用。

  下面,从反面讲。反面,往往是我们的本地风光,是我们的起点。所以,更加现实和亲切。

  反面的开头,就是淫,迷惑。迷惑是反面的总根源。所以,整篇诫子书,就是一个宗旨:破除迷惑。

  ,迷惑了,必然起贪心和贪欲,就不能淡泊欲望而动,于是就不能明志,心不得宁静,而不能远虑。所谓,欲令智昏,于是不顾利害而犯规冒。侥幸冒险成功,欲望得到满足,就会糊涂和傲,就更迷惑,于是恶性循环,又会冒险,甚至冒更大的险。最后,必然身败名裂。

  小偷,第一次偷窃,往往不被发现。但是,从此上瘾,所以,我们家乡称小偷为贼骨头。偷多了,必然被抓。

  反之,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忿恨、怨人和生气等。

  可见得,淫,躁、险、慢的根源。淫,拉开了潘多拉魔盒,开启了多米诺骨牌。

  所以,我们要时刻警惕,不被迷惑。

  淫慢则不能励精:

  励精:振奋精神,专心致志,切磋琢磨、精益求精。

  励:通砺,在石头上磨刀。意指:在困难中磨砺,才能精益求精,精通,真正掌握。也暗示须要耐心和耐性,如龟兔赛跑的乌龟。也暗示必须历经磨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闻名天下知。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才能精益求精,才能活学活用,学以致用。

  心被迷惑而犯傲慢等,心就不得宁静,是不可能真正精通学问和技能的。

  险躁则不能冶性:前面已经解释过了。

  至此,正反面的论述俱全了。

  由此,我们可以认识到:德智体是个整体,不可割裂。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最后是反面的警戒和激励。

  年与时驰:时光一年一年地过去,快得就象车子在飞驰。身体随之一年一年地衰老。

  意与日去:可是,意识、意志、记忆力、勇气、精神等,却是一天一天地衰弱,比身体的衰老快百倍啊。

  遂成枯落:枯落,象秋天的树叶,枯萎后掉落下来,成了废物。精神,精气神,是人之三宝,人之精华。去掉以后,人就衰老了,没用了,如落地的枯叶。

  多不接世:接,接济。对世间没有多大的贡献。

  时光已过,道业难成。古人如是告诫。

  悲守穷庐:庐,茅屋,古人常把房屋比喻为身体。穷,没有“冶性”,没有“成学”,没有“励精”,“多不接世”。总之,身穷,德性也穷。

  将复何及:复,回去,返回。这时才后悔,想回到过去重来,怎么回得去呢?

  少小不努力,老大徒悲伤。

  时光不能倒转,世上没有后悔药。

  最后的结尾,与开头的“夫君子”,形成反面呼应。头尾呼应。

  君子之行,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做君子,必成小人。没有中间之路。

  结尾的警戒,如赶驴的棍子。

  毛主席说:赶驴上山,前面用胡萝卜引领;后面用棍子,驱赶。

  我们的人身,本是动物的血肉之躯,内有驴子的惰性。所以,首先要立志、向上。后面还得有棍子。才能勇往直前,不畏艰险。

  时光一年一年地飞驰,身体也一岁一岁地衰老,而意识、意志、记忆力、精神却是一天一天地衰老。由于受迷惑,怠慢、险躁等,没能淡泊欲望、宁静身心,因而没能冶性、明志,也就没能成学。学问、技能没有精通,做不出多大的贡献,多不接世。于是就像秋天的树叶,枯萎,随风飘落,成了废物。衰弱的身体,老病交加,就像破茅屋。破茅屋般的身体,住在破茅屋中悲惨度日。这时才后悔虚度光阴,很想回到过去,重新立志,又怎么回得去呢?

  言下之意,大家要珍惜现在,赶快立志做君子。多少人渴望,多少人后悔,而望尘莫及。错过了,只能与草木同腐,如落地的枯叶。

  这样结尾的一个“复”字,就回到了开头的“夫君子”。头尾衔接得如此巧妙,可谓天衣无缝,不由得赞叹诸葛亮的绝顶聪明。

  纵观全文,言简意赅。短小精悍,只有八十六个字,清新朴素;意蕴深长,宣泄了聪明的诀窍;组织美妙,层次井然,大多成对,对仗工整。成了古代家训中的名作,修身立志的名篇。两千多年来,启发和激励了无数的中华儿女。

  通篇其实就一个字:淫,破除迷惑。

  大家都知道诸葛亮平时一直带着一把羽毛扇,却不知诸葛亮以此时刻提醒自己不要迷惑。原来诸葛亮也迷惑过啊,差点功亏一篑。那就以这则故事作为结尾吧:

  诸葛亮拜师的故事

  诸葛亮八、九岁时,还不会说话,家里又穷,爹爹就让他在附近的山上放羊。

  这山上有个道观,里边住着个白发老道人。老道人每天都走出观门闲转,见了诸葛亮便逗他玩,比比划划地问这问那。诸葛亮总是乐呵呵地用手势一一回答。

  老道人见诸葛亮聪明可爱,便给他治病,很快就把诸葛亮不会说话的病治好了。

  诸葛亮会说话了,非常高兴,跑到道观向老道人拜谢。老道人说:“回家对你爹娘说,我要收你当徒弟,教你记忆识字,学天文地理,阴阳八卦用兵的方法。你爹娘同意,就天天来学,不可一天旷课!”

  从此,诸葛亮就拜这位老道人为师,风雨无阻,天天上山求教。他聪明好学,专心致志,读书过目不忘,听讲一遍就记住了。老道人对他更加喜爱了。

  转眼七、八年过去了。

  有一天,诸葛亮下山经过半山腰的一个废弃的“庵”时,突然狂风大作,铺天盖地地下起雨来。诸葛亮忙到庵内避雨。这时,一个从未见过的女子把他迎进屋里。只见这女子长得细眉大眼,仙姿娇娆,犹如仙女下凡。他不由动了心,临走,那女子把诸葛亮送出门,笑着说:“今天我们算认识了,往后上山下山渴了累了就过来歇息用茶。” 诸葛亮从“庵”中出来时,觉得有一丝奇怪,怎么以前从来没见过这地方有人住呢?!

  打这以后,诸葛亮每每到庵中来,那女子不仅殷勤接待,还盛情挽留,做好的饭菜。吃过饭他们不是说笑,就是下棋逗趣。与道观相比,这里真是另一个天地。诸葛亮开始迷迷糊糊起来。

  诸葛亮思想出了岔,对学习倦了起来,师父讲的他这个耳朵进去,从那个耳朵出来,印不到脑子上;书上写的,看一遍不知道说的啥,再看一遍还是记不住。

  老道人看出了问题,把诸葛亮叫到跟前,长叹一声说:“毁树容易栽树难哪!我白下了这些年的功夫!”

  诸葛亮听出来师父的话里有话,就低着头说:“师父!我不会辜负您的一片苦心的!”

  “这话现在我却不信。”老道人望着诸葛亮说:“我看你是个聪明的孩子,想教你成才,才治好你的哑病,收下你当徒弟。前些年你是聪明加勤奋,师父我苦心教你不觉得苦;现在你是由勤奋变懒惰,虽聪明也枉然哪!还说不辜负我一片苦心,我能相信吗?”

  老道人又说:“风不来,树不动;船不摇,水不浑。”说着,他指着庭院里被葛藤缠绕的一棵树让诸葛亮看:“你看那棵树为啥死不死活不活,不往上长呢?”

  “让葛藤缠得太紧了!”

  “对呀!树长在山上,石多土少,够苦的。但它根往下扎,枝往上长,不怕热,不怕冷,总是越长越大。可是葛藤紧紧一缠,它就长不上去啦,这就叫‘树怕软藤缠’哪!”

  聪明人一点就灵。诸葛亮看瞒不过师父,问道:“师父!你都知道啦?”

  老道人说:“近水知鱼性,近山知鸟音。看你的神色,观你的行动,还能不知道你的心事吗?”停了一下,老道人面色凝重的对他说:“实话给你说了,你喜爱的那女子并不是人,它原是天宫一只仙鹤,只因贪嘴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被打下天宫受苦。来到人间,它化作美女,不学无术,不事耕耘,只知寻欢作乐。你只看它貌美,岂不知乃是寝食而已,你这样浑浑僵僵下去,终身将一事无成啊!若不随她的意,还会伤害你。”

  诸葛亮一听有点心慌,忙问怎么办。

  老道人说:“那仙鹤有个习惯,每晚子时要现原形,飞上天河洗澡。这时,你进她的房中,把她穿的衣裳烧掉。衣裳是她从天宫盗来的,一烧掉便不能化作美女了。”

  诸葛亮答应按师父的吩咐去办。临行,老道人将一把龙头拐杖递给诸葛亮,说:“那仙鹤发现庵内起火,会立即从天河飞下来,见你烧了她的衣裳,必不与你甘休。如果伤害你时,你就用这拐杖去打,切记!”

  这天晚上子时,诸葛亮悄悄来到庵里,打开房门,果然见床上只有衣裳,不见有人。他立即点火去烧那衣裳。

  仙鹤正在天河里洗澡,忽觉心头一颤,便急忙往下张望,发现庵内出现火光,“呼”地飞了下来。她见诸葛亮正烧她的衣裳,扑过来便啄诸葛亮的眼睛。诸葛亮眼疾手快,拿起拐杖,一下子把仙鹤打落在地。他伸手去抓,抓住了仙鹤的尾巴。仙鹤拼命挣脱,翅膀一扑一闪,又腾空飞去。结果仙鹤尾巴上的羽毛被诸葛亮抓掉了。

  仙鹤秃了尾巴,便与天宫中的仙鹤个个不同。从此便再也不去天河里洗澡,也不敢再混进天宫去偷可以化作美女的衣裳,永远留在人间,混进了白鹤群里。

  从此,诸葛亮为不忘这个教训,把仙鹤尾巴上的羽毛保存起来,以此作为戒鉴。

  打这以后,诸葛亮更加勤奋,凡师父讲的,书上写的,他都博学强记,心领神会,变成自己的东西。又过了一年,正是诸葛亮烧美女画皮的那天,老道人笑着对诸葛亮说:“徒弟呀,你跟我已经九年了。该读的书都读了,我要传授的你都听了。常言道,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已年满十八岁了,该走出家门,干你自己应该干的事啦!”

  诸葛亮一听师父说他“满师”啦,连忙恳求说:“师父,徒弟我越学越觉得学识浅薄,还要再跟你多学点本领!”

  “真正的本领要在实干中才能得到,书上学来的,还要看天地万物变化,随时而转,随机应变,才有用啊!比如你上那仙鹤当的教训,以后不要再被情色迷恋,这是直接的教训;推而广之,世上一切事物都不可被它的表像所迷惑,要小心谨慎从事,洞察其本质才是。这算是我临别的嘱咐吧!今天我就要走了。”

  “师父,你往哪里去?”诸葛亮惊奇地问:“以后我到哪里看望您呀?”

  “四海云游,没有定向。”

  顿时,诸葛亮热泪滚滚,说道:“师父一定要走,请受徒弟一拜,以谢栽培大恩!”

  诸葛亮躬身拜罢,抬头不见了师父,从此便再也寻不到他的踪影。

  老道人临走,给诸葛亮留下一件东西,就是他后来常穿的八卦衣。

  诸葛亮怀念师父,把师父的八卦衣穿在身上,只当师父永远在自己的身边。 诸葛亮不忘师父的教诲,尤其是那临别的嘱咐,特意把带在身边的羽毛做成一把扇子,拿在手中,告诫自己谨慎从事。这就是诸葛亮手中那把羽扇的来历。

 

  吴宁一

  2016年3月10日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