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快要到了,大家都要祭奠祖宗、先人、先烈……
那,祖宗在哪里?好不好?我这个人就是这么好奇,就象《童年》歌曲中唱得那样:不知道山里面有没有神仙?
可祖宗看不见摸不着,所谓阴阳两隔,没法知道啊。
听说乡下有“观亡”,能与祖宗沟通,其实是神汉巫婆,不光靠不住,而且可怕,避之惟恐不及,孔子关照得好:敬鬼神而远之!
那,应该问谁呢?
远在天边近在眼前,就问自己。
自己志存高远,良心清明,聪明正直,积德行善,祖宗就在天上逍遥;
自己昧了良心自私自利,不能积德,功不抵过,祖宗就没有享用,那就成了“饿鬼”;
自己良心埋没,肆意作恶,祖宗就在地狱受刑……
俗话说:儿女不用管,全凭德行感;
我就说:祖宗不用问,全凭德行感!
我记得《红楼梦》里面的结尾是那个道人,本来已经得道远离尘世,可不得不回来度女儿。可见得儿女就是根。
人生是主宰;人生是枢纽。
我好了则好了一世界,王善人如是说。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
十九年后,重耳做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
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
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现在,清明节与端午节、春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935年中华民国政府明定4月5日为国定假日清明节,也叫做民族扫墓节。(百度)
清明,原来是遗嘱,是介子推透露出来的诀窍:因为做到了清明,才能割肉奉君、视死如归……
清明是体,丹心是用;丹心是体,割肉奉君是用……
清明,良心清明,头脑清明,做人清明,做事清明……
良心清明,就象清净的明镜,一尘不染,物來物现,灵光得很,灵明不昧。
清明祭奠祖宗,祖宗在上,须反问自己的清明:有没有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情?有没有做对不起人的事情?有没有做对不起人民和国家的事情?……
唐代的杜牧作了一首清明诗,名闻天下,家喻户晓: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清明节祭奠祖宗的生动写照。清明这天下雨,叫作“泼火雨”。细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境界。
清明时节,作者看到大家走在祭奠祖宗的路上,想起逝去的祖宗,心里本来就凄凉,再逢上清明凄迷的纷纷细雨,触景生情,不由地悲伤得“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作者去问人:酒家在哪儿?
作者找酒家喝酒,很明显,既不参加祭奠祖宗,更没有伤心得“欲断魂”,……
作者所在的唐代,正是封建礼教兴盛的时代,祭奠祖宗有严格的礼仪,当然不能饮酒作乐。
难道作者敢冒天下大不违,清明节敢不祭奠祖宗?
俗话说:清明节不祭奠祖宗,天打五雷轰。
作者志向远大,性格鲜明,生性狷介狂放,当然要祭奠祖宗,只不过不忘初心,与众不同罢了。
那作者怎么祭奠祖宗呢?答案就在最后一句:
牧童遥指杏花村
破题,形象思维的破题!
毛主席说:“诗要用形象思维,不能如散文那样直说,所以比、兴两法是不能不用的。”
牧童,天真啊,象征着清明,是清明之体;
遥指杏花村,天真烂漫,清楚明白,无私奉献,没有私心杂念,没有做作,没有炒作,是清明之用。
牧童遥指杏花村,象征着清明……
做人清明,像牧童遥指杏花村那样,才是真正的祭奠,是祭奠的根本和基础。
做人清明,时刻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心明眼亮如明镜似的,不迷惑,不糊涂,不被诱惑,就能知天命而勇于担当,天下为公,俯首甘为孺子牛,随心所欲而不逾矩,命中目标恰到好处,建功立业感化人民,就像介子推那样……
这样,祖宗不是在天上逍遥了吗?
何悲伤之有啊,不应该举杯庆贺吗?
原来杜牧的喝酒,并不是寻欢作乐,而是庆功酒,向祖宗报功:我杜牧做人清明,做官清明,没有做对不起良心的事,没有做对不起人民的事,这是我的自豪,足以安慰祖宗……
有诗为证:
蝶恋花;答李淑一
(1957年5月11日,毛泽东64岁)
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寂寞嫦娥舒广袖,万里长空且为忠魂舞。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杨开慧一生清明,没有做一件对不起党的事情,没有做一件对不起毛主席的事情,牺牲后“直上重霄九”,感动得“吴刚捧出桂花酒”……
这首诗词,一个难字也没有,一个典故也不用,整篇是十分通俗的语言,写得自如之极,毫无经营造作之痕。音节十分和谐圆满,景象非常清新、生动,而又境界优美、兴味隐跃,真可谓清明:清明诗词,诗词清明。道家讲来叫做返朴归真,禅宗讲来叫做炉火纯青……
破题,一般都在开头,而这首诗词却在最后,那前面的都成了“兴”。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如是说。
诗词的一开头描写了大家清明节祭奠祖宗的景象,接着转到作者,暗示作者的祭奠;作者的“借问”,自然引起“牧童遥指杏花村”……
破题与点题合一,意味无穷,清明做人更是无穷……
2018年4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