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学勇:从秦始皇、隋文帝到毛泽东

上篇:真是“郡县制,天下安”吗?

  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中国历史上的秦朝和隋朝,因其历史功绩和王朝命运的惊人相似,历来受到研究者的关注。

  其一,秦朝和隋朝都结束了之前的中国四五百年的分裂战争,建立了一统天下的大帝国,开国领袖秦始皇和隋文帝功劳可谓标柄史册。

  其二,秦朝和隋朝二世而亡,都成为了短命王朝,秦十五年,隋三十七年。但接棒的两个朝代却都建立了闻名世界的汉唐盛世。

  其三,秦朝和隋朝都受到后世不公正、甚至是歪曲的评价,被抹黑为因暴政而亡,秦始皇和隋文帝这两个开国领袖,不约而同地都背上了一两千年的历史黑锅。

  兹以为,两个王朝有如上惊人的历史巧合,究其原因,并不都是如历代史家所作的诸多论述那样简单,我们需要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来剖析,得出的结论才更能接近历史的真实。

  我们知道,自秦以后,中国王朝故事就陷入了治乱兴衰的历史循环魔咒,每一朝代的建立,开始时统治阶级都能勤俭节约、厉精图治,国力逐步强盛,到中期达到鼎峰。但是,官僚集团最卑下的利益,就是无耻的贪欲、狂暴的享受、卑劣的名利欲、对公共财产的自私自利的掠夺,从而揭开了历史下一轮循环的周期。

  统治阶级从官二代三代开始骄奢淫逸,鱼肉百姓。社会必然出现食之者众,劳之者寡,导致民不潦生,阶级矛盾激化,乱世群雄并起,于是旧的王朝灭亡,新的朝代建立。可是新建的朝代又开始重复上一朝代的故事,起初是治,后期是乱,这样一治一乱,周而复始,永无终始,这就是所谓的历史周期律。

  为什么秦以后的历史都成了治乱兴衰的改朝换代史,这要从秦所开创的中央集权的郡县制官国社会中去寻找答案。

  郡县制的最大优势,就是王权高度集中,避免诸侯分割局面,保证大一统的国家不致于四分五裂。同时,郡县制下出现的庞大官僚集团,他们不再享有分封制下贵族的世袭特权。

  一方面,各级官员由中央直接任命,并实行任期制,这样必照打破了官员的终身制和世袭制。

  另一方面,地方各级官吏权力又非常大,而他们的身份只不过是国家最高统治者皇帝的一个临时打工仔。

  这样就自然出现老板和打工仔的猫鼠游戏规则,如果黄帝监察不到位,权力失控的话,官僚集团就自然是崽卖爷田不心疼了。于是就必然出现王权和官权的矛盾斗争,整个中国自秦朝以来的中央集权史,就是一部王权逐步集中、官权逐步削弱的历史。

  王权以民权为存在基础,代表民权,以民权的实现而达到王权的长治久安。官权则假借王权以行私权。如果国家监察到位,官权不得不遵照和行使王权的意志,国以得治。若国家监察缺失,则官权行的就是私权,民则遭殃。然而国家监察不可能总是全覆盖,何况监察官本身也需要监察,这是代表王权的黄帝一人之力所无法做到的。

  于是,治国理政,不是治理民众,而成了名副其实的治理官僚,正如毛泽东所指出的“治国就是治吏"是也。

  因此,所谓"郡县制,天下安"。安的是国家不再分裂,是统治阶级之安,是剥削阶级高枕无忧地统治人民之安,岂是百姓之安!

  我们来看秦朝,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的秦国。秦王赢政十三岁继位,三十九岁完成统一大业,在位三十七年,如果不是文治武功和励精图治,如果没有得到包括下层民众等社会各阶层的广泛拥护和支持,要结束已经历了五百多年纷争的混乱局面,那是万万不可能的,更不符合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观点的。

  所以,秦亡是行暴政的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它是汉初统治阶级的污蔑和杜撰,是完全不成立的。

  那么,秦朝被推翻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我们辩证地指出,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废掉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秦始皇一改千年的政治传统,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这样,始皇帝实行的千年改革触动了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王权是加强了,官权却被大大地削弱。试想,实行了千年的贵族世卿世禄制,一夜之间被打碎,处于社会上层的统治者,纷纷沦为皇帝的打工者,稍不留神都有被炒鱿鱼的危险,还谈什么终身制世袭制。

  正因为如此,始皇帝尸骨未干,那些跟着秦皇赢政打天下的新官僚,勾结被灭六国的旧贵族,进行反攻倒算。他们借助天灾人祸散动民众造反,最终推翻了大秦王朝。秦灭六国,最终也被六国所灭,真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是也。

  西汉初,最高统治者为缓和矛盾,一度实行分封制。但郡县制应时而生,犹如历史车轮滾滚向前,汉景帝经平定八王之乱后全面实行郡县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也正因为"汉承秦制",从而开启了大汉帝国的新时代。

  按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经过千年分封制下的社会,中后期已产生严重的利益集团和社会阶层固化,贪得无厌的统治阶级为争夺地盘年年征战,民不僚生。郡县制打破了阶层固化的藩篱,底层民众可通过战功或生产贡献进入上一阶层甚至更高的阶层,有效推动社会生产的活力,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普遍原理。

中篇:科举制度,兴百代基业。

  无独有偶,同样的道理,隋朝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选拨任用官员上,完全废除自汉以来的察举制而实行了科举制度。

  汉朝选拔官员实行察举制,通过各级官员的考察,一些贤能的人士得到使用,社会人才得到合理的流动。但执行的结果就出现优亲厚友,甚至出现了官子官孙代代相传的变相世袭制局面。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魏晋以后产生的“门阀士族"社会,那些门阀大家族轮流垄断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王权受到严重损害。当时一度流行做皇亲国戚并不荣耀,而能与士族门阀望族联姻是一种无尚的骄傲,正说明了门阀士族权倾一时的社会现实。

  特别指出,社会阶层一旦固化,随着食利阶层的不断壮大,民不堪重负必将起来革命,于是产生了南北朝长达一百多年的动乱年代,最后由隋完成了统一大业。

  大隋王朝建立后,摆在隋文帝杨坚面前的,是首先要解决如何破解由察举制所带来的种种社会蔽病,就是要打破阶层固化,释放社会生产力。于是科举制顺应历史要求应运而生了。

  隋文帝创立的科举制度,让普通百姓的子弟都有机会做官,有效打通了下层社会向上层社会流通的渠道。真所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阶层固化再一次被打破,又一次激发社会活力,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为唐王朝的强盛奠定了根本政治基础。

  但科举制度的执行触动了新旧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隋文帝驾崩后,官僚阶层和士族门阀相勾结,又进行残酷的反攻倒算,大隋王朝在四面声讨中无疾而终,真是呜呼哀哉矣!

  紧接着的唐王朝,为缓和统治集团之矛盾,起初选拔官员采用"门荫"制度。皇亲,高官子弟可以直接世袭祖辈的爵位和勋位,五品以上高官子孙可以直接“以荫入仕"。

  但是,作为传统的世袭制度的"门荫制",是唐太宗为了稳定各级官僚而抛出的一枚安抚定心丸。随着王权的不断巩固,最终废除"门荫"制,全面实行严格的科举制,选拔了大量寒门人才。据说有一次考试之后,新科进士鱼贯而入,入朝堂拜见皇帝,唐太宗高兴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唐初能做到不分等级,广招天下之才,取天下之英才而用之。得人心者得天下,唐承隋制的科举制度,直接开启了大唐盛世的新局面。

  隋朝开国领袖杨坚重视农业生产,勤于政务,励精图治,何来暴政?和秦朝的命运类似,隋朝灭亡的真正原因,是隋文帝总结历史经验,大兴改革,坚决废除旧弊,创建科举制度。

  正因为如此,也就触动了庞大的新旧官僚集团的根本利益,最终也被新旧官僚集团所反攻倒算。隋文帝为改革官僚制度,历史命运也如同秦始皇一样,同样付出了国破家亡的惨重代价。

  以史为鉴,可知兴替。我们总结秦隋二代的短暂历史,其经验教训有五点。

  其一,开国领袖,文治武功,都实行千年改革,大刀阔斧,革旧出新。但凡对广大民众谋福利又能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改革,都必然要触动旧势力和新旧官僚的根本利益,在改革的进程中势必受到重重抵制,改革者的命运多舛,甚至遭到亡国灭种的地步。

  其二,实行改革者夭折后,改革的继任者都充分享受了改革的红利,沿着前朝的改革路线建立了世界级的强大帝国,如汉唐是也。

  其三,其继任者都要借助反改革的社会势力,假借正义的旗帜推翻前朝统治,改朝换代。新的统治集团往往要借助宣传誉论工具,向前朝开国领袖泼脏水,尽污蔑损毁妖魔化之能事,以廓清新政权建立的合法性。这就是各代史家都把秦隋两朝灭亡归于暴政的根本原因。

  其四,秦的郡县制,成为中国的一项政治制度,滋生了一个庞大的官僚机构,从而揭开了王权与官权制约与反制约的国家政治史。治国非治民,而是治官。治好了官也就治好了国,官清民顺国强,所以治国就是治吏。

  其五,帝王代表国家最高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由于皇帝的责权一致,所以能敬民爱民,能做到王权与民权的高度一致。而各级官员就不一样了,分封制下的世卿世禄制一去不复返,纷纷沦为帝王的临时打工崽,哀叹时运不济,命运多舛。于是,私有制下责与权的分离导致官员贪腐成为社会不治之症。

  在私有制社会里,责与权的不一致导致王权与官权的不可调和,这就是人们很难看到皇帝贪腐,而官员很少不贪的社会现实的原因。

  然而,官员腐败的结果是民不潦生,民怨沸腾。于是民变频繁,但革命的结果仅仅是改朝换代而已,私有制度的病根和先天缺陷根本没有解决,所谓国家"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就是中国历史的周期律。

下篇:舍得一身剐,敢把皇帝拉下马!

  要破解历史周期律,还看新中国的缔造者,千古一帝人民领袖毛泽东!

  通过前述已知,旧中国的历史,是一部王权与官权的政治斗争史。斗争过程中,为了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必然是王权的不断加强,官权的逐渐削弱。这从各级官员礼仪演变则可看出。秦汉之前,朝庭议事,臣下是坐着议事。秦汉至唐宋,是站着议事。到明清则是跪着议事。这就产生了中国式贪腐故事,王权的至高无上的震慑力度越大,官员人格地位就越低下,则官员奴性意识也愈强,奴性意识越强贪腐心理更愈重。于是官员腐败无能,后朝胜于前朝,一代胜过一代。毛泽东建立了新中国后,这些官场之丑恶现形记,都纷纺被丢进了垃圾完成了历史的终结。

  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制度设计,取消各种社会等级而实行扁平化的社会管理,建立了中国社会主义。一句话,做到了使新中国与几千年的官国彻底决裂。

  提倡和践行官兵平等,官民平等。共产党能团结一切力量,短短仅用了二十八年,就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又仅仅用于二十多年,在一个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平等是原始的意向、神秘的趋势、天命的目的,是天地人大道之所在。毛泽东能带领人民创造出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奇迹,就在于彻底告别了几千年的官国体制,建立了实现了人人平等的社会主义的必然结果。

  让人民当家作主,实行无产阶级专政,彻底与官国决裂。较之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改革,隋文帝废掉擦举制实行科举制改革,毛泽东的这次改革更为彻底,更为泣天地动鬼神,是一次真正破解历史周期律的伟大创举!

  遗撼的是,除了哲人毛泽东,大多数革命者都不能真正参透治乱兴衰的中国文化,加之对马列主义的一知半解,党内必然会出现机会主义者、修正主义者甚至官僚主义者,这就产生了与毛泽东改革路线背道而驰的旧官僚体制路线,即修正主义路线。于是也揭开了社会主义斗私批修的文化革命序幕。

  路线斗争其实质是代表无阶级的毛泽东思想与旧文化、旧官僚、旧体制的斗争,就是民斗官的继续革命运动。所以,毛泽东亲自领导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当之无愧成为这三次伟大改革的最高范式和革命终极目的。

  伴随着毛泽东的仙逝,修正主义全面反攻倒算,秦汉、隋唐历史又重演。历史就是这样惊人地相似,就这样惊人地巧合。千古一帝毛泽东,也避免不了重演秦始皇和隋文帝的故事。历史真乃神机鬼藏,天命难违。

  但是,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密不可分。如果"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的话,那么以现代信息大数据为基础的人工智能磨,必然产生的是无产阶级为主体的、平等自由的共产主义社会。

  从郡县制、科举制到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这一历时两干多年的伟大历史改革,是一部代表公权(即民权)的王权和代表私权的官权斗争的血淋淋的改革历史,即是“剥夺剥夺者"的改革历史。

  历史正在证明,毛泽东的文化大革命的改革创举,较之郡县制和科举制的两次改革更为彻底、更为纯粹。其伟大意义在于,改革始终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进行,始终高举着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旗帆。也是正因为这样,就如秦皇隋帝之后必有汉唐盛世一样,毛泽东的继任者将充分继承社会主义文化革命这一改革红利,必能建设一个比汉唐盛世更加辉煌的社会主义新天新地新世界!

  2018年6月1曰

  作者:苏学勇微博:又属鸟,微信号:suxueyong6699,电话:13985876795。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