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ztz012
cztz012
cztz012
cztz012
cztz012



春城无处不飞花






  春城无处不飞花。遵义会议象春天一样给部队带来了新的生机和巨大鼓舞。遵义会议精神的传达,获得了广大指战员热烈的欢迎。

  遵义会议之后,政治局委派毛泽东、张闻天、陈云到各军团传达会议精神。同时,还采取其他各种方法向部队指战员进行传达。在遵义红军总政治部驻地杨柳街天主堂召开了驻遵义的红军干部大会,毛泽东亲自传达遵义会议精神,他深刻分析了当时的形势,尖锐批判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提出了今后的战斗任务。他说:“我们再也不能象长征开始那样‘叫化子打狗,边打边走,了!”听完传达,那些从秋收起义、井冈山斗争时期就跟随毛泽东战斗的干部们喜泪盈眶,感到“党和红军得救了”,肖华在《长征组歌》中写道:“遵义会议放光辉,全党全军齐欢庆。万众欢呼毛主席。马列路线指航程。??英明领袖来掌舵,革命磅礴向前进。”这是当时部队热烈情绪的生动写照。

  遵义会议后的一天,国家政治保卫局局长邓发,把被“左”倾领导者撤职审查关押在保卫局“招待所”的同志找在一起开会,向他们传达遵义会议决议。这些被错误处理的同志都非常喜悦而激动。第二天,总政治部主任王稼祥又来和他们进行了谈话,“同志们,让你们受苦了!你们前一段不仅没有错误,而且仗打得很好,很勇敢,由于第三次‘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在党内的统治,不仅给革命、给红军造成了严重的损失。也给你们这些同志带来了精神上的压力和痛苦。党马上就要给你们分配新的工作,到了新的岗位,要更加努力,相信你们一定会做出好的成绩。”随后,原红二十二师政委方强被分配到军委干部团任总支书记,其他同志也先后分配了工作。一些被错误开除党籍的同志,经过审查,也恢复了党籍。他们沐浴着遵义会议的阳光雨露,珍重地保存着遵义会议文件,精神振奋地奔向新的工作岗位。

  在北线松坎警惕地保卫遵义会议召开的红四团,收到了红一军团发来的一份非常简短的电文:中央胜利地召开了遵义会议,毛泽东同志当选为政治局常委,和周恩来副主席、朱总司令等指挥红军。这一喜讯立即传遍全团,广大指战员欢欣鼓舞,信心倍增。

  在南线乌江边保卫遵义会议召开的红五军团三十七团,在乌江边的一个村子里正在召开排以上干部会议,由党中央代表刘少奇和军团长董振堂传达遵义会议精神。当刘少奇说“报告大家一个最大的好消息,党中央最近在遵义召开的会议已经胜利结束,毛主席又回来领导我们了”时,会场上顿时爆发了长时间的热烈掌声。刘少奇继续说,第五次反“围剿”以来,“我们红军遭受了不应有的损失,这都是‘左’倾机会主义路线带来的,是‘左,倾路线领导者排斥毛主席对红军的领导,而造成的严重后果。”又说:“现在遵义会议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中央的统治,在最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有了毛主席的领导,我们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以及二、六军团的胜利相配合,眼前的困难是完全可以克服的。中国革命是任何力量也消灭不了的。”

  当时军情紧急,遵义会议精神还用电报或个别告诉方法先向团以上干部打招呼。遵义会议后红军移师北上,1月29日,当红一军团第一师准备在猿猴渡口一渡赤水时,毛泽东派红军总司令部一参谋找来红一师师长李聚奎、政委黄卿、政治部主任谭政三人,和他们谈了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遵义会议,他说:“最近党中央召开了遵义会议,这个会议开得很好,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这次会议所以开得很好,恩来同志起了重要作用。”第二个问题是关于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问题。他说:“一师及其他不少部队在长征途中几次被敌人侧击,都随机应变地处理得很好,避开了敌人的锋芒,按照军委的意图,当机立断,这是正确地执行了军委的命令。今后,这样的情况还会很多,就是要发挥机动灵活的作战方法。”第三个问题是关于部队的缩编问题。他说:“部队到扎西以后要进行缩编,准备把师改为团。你(李聚奎)这个师长就要当团长啦!你看行不看?”

  “行!没有问题!”李聚奎回答说。

  “对啊!应该没有问题,你就只有那几个兵嘛!名义上虽是一个师,实际上只是一个团。”毛泽东又问:“你们一师还有多少人?”“还有三千多人。”李聚奎答道。“三千多人编一个团又大多了一点,这个到时候根据情况再定吧!”(后来到扎西,一军团除把师直属队精简之外,其余编制未变)。

  这是红一师领导第一次听到遵义会议的情况,他们听了毛泽东的传达都非常高兴,印象特别深刻。李聚奎后来回忆说:“当我们听到这次会议‘解决了军委的领导问题,时,大家非常高兴。因为这个问题,是长征以来大家最关心的问题,是当时党心所向,军心所归。”①

  李聚奎等回到部队后,立即向师里其他干部作了传达,大家都十分高兴,一致表示要按毛泽东讲的办。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到达云南扎西地区以后,2月10日军委纵队召集营、科长以上干部会议,由张闻天传达遵义会议决议,并提出了“现在我们要来打胜仗,消灭川滇黔军阀”的战斗任务。当天,大家集合在露天广场的一棵大树下,不顾细雨
cztz013
cztz013
cztz013
cztz013
cztz013



神来之笔






  遵义会议之后,摆在中央红军面前的敌情仍然是非常严重的,仍然处在强大敌人的围追堵截之中。如何粉碎强敌的进攻,争取主动?这是摆在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面前最重要最紧迫的工作,也是时刻萦绕在毛泽东脑海里的问题。

  当时,敌我力量非常悬殊。蒋介石调集了中央军和湘、桂、川、黔、滇地方军阀部队约150个团三四十万人的庞大兵力,他们拥有比较先进的武器,有空军助威,有全国政权作后盾,粮食被眼弹药供应充足,运输比较方便。而中央红军仅有三万多人,武器落后,弹药不足,粮食被服给养缺乏,没有根据地作依托,没有空军,没有汽车。敌我兵力对比为10:1,敌强我弱形势非常明显。为了克服被强敌围追堵截的困境,毛泽东运用其高度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发动指挥了四渡赤水战役。

  这次战役,敌方的最高统帅是蒋介石,中央红军方面的最高统帅是毛泽东。这是蒋介石与毛泽东在战场上的第二次直接较量。第一次是1931年进行的对中央苏区的第三次“围剿”,蒋介石统帅30万大军向红军大举进攻,被毛泽东指挥的仅有3万人的弱小红军打得大败而归,损兵折将3万余人,蒋介石亲自品尝了毛泽东指挥艺术的厉害。

  这次四渡赤水之战,蒋介石飞重庆,奔贵阳,自任统帅,亲督三四十万重兵,又以十倍的优势兵力运用第五次“围剿”中获胜的堡垒政策,从四面八方向中央红军追堵而来。蒋介石并不是白痴,而是一个有很强的政治手腕和军事才能的人物。1938年毛泽东曾说:“蒋介石代替孙中山,创造了国民党的全盛的军事时代。他看军队如生命,经历了北代、内战和抗日三个时期,过去十年的蒋介石是反革命的,他创造了一个庞大的‘中央军’”①蒋介石的学习是广泛的,他读过《四书》、《春秋左传》、《尚书》、《易经》、《纲鉴》、《礼记》、学过周、秦诸子的学说和宋理学,还学了《孙子兵法》、《曾文正公集》,这为他打下了国学的基础。他很关心时事,爱读报纸,学习过英文、日文、俄文。

  蒋介石酷爱军事。他曾东渡扶桑,入振武学校学习,并到驻高田的日本陆军第十三师野炮兵第十九联队入伍,先当二等兵,后升为士官候补生。一年的高田士兵生活,对蒋介石影响很大,他体会最深的是“军队的基础是班长”这一原则,他认为一国军队如要做到精强和富于战力,就要有三个要素:绝对服从命令;军队官兵要有中心信仰;军队为士兵最优良的职业学校。他很重视阅读与军事有关的各种著作,他看过《防海纪略》、《平浙纪略》、《定夷丛刊》、《太平天国外略》、《地形学》《蒲鲁美战略论》、《初级战术》、《西洋通史》、《拿破伦本纪》、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巴克尔战术》、《军事常识》、《日本军制学》、《法国革命史》、《俄国革命史》、《大演习战况地图》、《世界大战史》、《统率学》等。其中,对《战争论》和《巴克尔战术》(德国人著)两本书,他随身携带,经常阅读,对后一本书尤为重视,看过六遍以上。“尤喜读王阳明、曾文正、故文忠三集,手未暂释。”①

  ①《毛泽东选集》一卷本第510―511页,第一版。

  ①王俯民:《蒋介石传》第45页。

  1923年,蒋介石奉孙中山命令率“孙逸仙博士代表团”赴苏联考察,任团长。在三个月时间内,他对莫斯科、列宁格勒等地的苏联党政军机关进行考察了解,参加了第三国际的会议,了解苏联的政治制度、革命史和党建情况,尤其重视对苏联红军的考察,参观了苏联海军、步兵一一四团和各类军事技术学校,回国后,在建立黄埔军校。东征和北伐战争中,又在苏联顾问的帮助下指挥作战,他对苏联军队的建制和战略战术有相当的了解。

  尽管蒋介石留过洋,进过军事学校,熟读兵书战法,讲起军事来头头是道,在军阀混战中爬上了权力的顶峰。然而,军事韬略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他在四渡赤水的战场上,能否实现聚歼中央红军的梦想呢?在与毛泽东比军事韬略、比指挥艺术的交锋中能否致胜呢?

  作为红军最高统帅的毛泽东,他没有留过洋,没有进过军事学校,没有军事方面的“学历证书”。然而他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他了解中国的优秀军事传统,他善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战争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认真总结中国革命战争的丰富经验,创造了一套以劣胜优。以弱胜强的战略战术,他是集军事理论家和军事统帅于一身的伟大的无产阶级军事家。他决定以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来战胜敌人,他说:“国民党的士兵有两条腿,我们的战士也有两条腿,可是他们的两条腿,走不过我们的两条腿。”①

  现在,毛泽东指挥的三万余红军与蒋介石统率的三四十万大军进行的四渡赤水之战即将拉开战幕。

  中央红军到达遵义地区后,蒋介石判断红军行动有三种可能:一是东去湘西与贺龙、肖克的红二、六军团会合;二是北进入川与红回方面军会合;三是去金沙江西进。蒋介石估计第一、二种可能性较大,第三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后一条路线是太平天国石达开走过的绝路。蒋介石在这三个方向都作了布防,而以主力部署在防堵红军东去湘西与北渡长江道上。

  东面,以湘军刘建绪的四个师进至乌江东岸沿河、思南一带布防,并渡乌江参加“追剿”。西面,以滇军参谋长孙渡率步兵、炮兵六个旅十二个团二万四千人的兵力,布防于黔西毕节一带堵剿。

  南面,以中央军薛岳率领吴奇伟、周浑元两个纵队部署于贵阳、清镇、修文、贵定地区,以吴奇伟部在贵阳待命,以周浑元部渡乌江进至黔西、大定(今大方)侧击;以黔军王家烈部渡乌江尾追红军;以桂军廖磊两个师进至黔南都匀地区;粤军三个师于1月11日从广州出发,准备经广西进入贵州参加追剿。

  北面,蒋介石令其驻川参谋主任贺国光和四川军阀刘湘组织“川南剿总”,以潘文华为总指挥,进驻泸州,集中国民党二十一军可能抽集的兵力,在川南叙永、古蔺和赤水地区布置堵截,封锁长江。1月12日,“川南剿总”组成,下辖12个旅36个团的兵力,布防长江沿岸,重点加强以叙永、泸州为中心的防御,阻止红军北渡长江。同时,蒋介石又令上官云相部两个师由鄂豫入川,速向黔北松坎布防,令徐源泉部急向黔江、彭水一带防堵。

  1月19日,蒋介石下达“川江南岸围剿计划”,企图压迫中央红军于川江南岸地区,“合剿而聚歼之”。他命令薛岳部中央军、黔军和湘军大部速

  ①王行娟:《贺子珍的路》第197页。

  向遵义前进,担任“追剿”任务;命令川军、滇军和徐源泉一部,担任“堵剿”任务;以徐源泉部主力和上官云相部为预备军,待命出动。

  蒋介石把堡垒主义当法宝,在整个追剿长征红军期间他始终抓住不放。为了堵截中央红军北渡长江,他严令各部抓紧修筑碉堡,并在这一方向构筑了两道封锁线:沿泸州。叙永、毕节为第一道封锁线;以横江场、盐津及安边场、宜宾间金江下段、宜宾与泸州间长江一线为第二道封锁线。

  蒋介石再一次希望在川江南岸把下央红军一举歼灭。

  中央红军方面,在遵义会议上刘伯承和聂荣臻提出建议:打过长江去,到川西北去建立根据地。因为贵州地瘠民贫,人烟稀少,少数民族多,我党在贵州没有工作基础,红军处在两江(乌江、长江)之间,回旋余地有限,而且敌人重兵围追,因而在贵州建立根据地是非常困难的。而四川有川陕革命根据地可以接应;四川是西南首富,人烟稠密;四川军阀派系众多,矛盾重重;蜀道崎岖,交通不便,蒋介石向四川大量调兵不容易;四川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都比黔北好,建立根据地的有利条件较多。因此遵义会议决定改变黎平会议以黔北为中心来创造苏区根据地的决议,一致决定中央红军渡过长江在成都之西南或西北建立根据地。
cztz013
cztz015
cztz015
cztz015
cztz015
cztz015



二渡赤水






  蒋介石获悉中央红军西进扎西的消息后,急忙调整战略部署,任命湖南军阀何键为第一路军总司令,刘建绪为前敌总指挥,主要负责“围剿”红二、六军团,而以部分兵力参加对中央红军的“追剿”;任命云南军阀龙云为第二路军总司令,薛岳为前敌总指挥兼贵阳绥靖公署主任,专门对付中央红军;以甘肃军阀朱绍良为第三路军总司令,陕军杨虎城为副总司令兼前敌总指挥,负责对付红二十五军和红四方面军。

  蒋介石对第二路军的作战序列也重新作了划分:以嫡系吴奇伟部为第一纵队,周浑元部为第二纵队,滇军孙渡部为第三纵队,黔军王家烈部为第四纵队,湘军李云杰部为第五纵队,川军郭勋棋部为第六纵队,湘军李锡珩部为第七纵队。蒋介石的企图是:将中央红军包围和压迫在长江以南、横江以东、乌江以北和以西地区,“聚而歼之。”

  蒋介石追剿长征红军,怀有一箭双雕的目的:既要剿灭红军,又要排除异己。1934年12月,蒋介石在南昌对他的心腹陈布雷说:“川、黔、滇三省各自力政,共军人黔我们就可以跟进去,比我们专为图黔而用兵还好。川、滇为自救也不能不欢迎我们去,更无从借口阻止我们去,此乃政治上最好的机会。今后只要我们军事、政治、人事、经济调配适宜,必可造成统一局面。”地方军阀对蒋介石这一手是有警惕的。1934年12月中央红军即将进入贵州时,蒋介石电令云南省主席兼“讨逆军”第十路军总指挥龙云出兵防堵。当时第十路军总指挥部参谋长孙渡向龙云建议说:“蒋介石这次追堵共军,实怀有一箭双雕的野心,不仅想消灭共军,而且还想乘便消灭地方武装。因此,我们只有遵照蒋的命令出兵,使他以后无所借口,如果共军进入云南,则中央军必跟踪而来,那就会使云南政局有发生变化的可能。因此,我们防堵共军,还是以出兵贵州为上策。在井军未进入云南以前,应尽最大力量去防堵,总以不使共军进入云南为最好。但我们兵力不敷分配,处处设防则处处薄弱,集中一点则两侧空虚,防堵任务殊不易达成。因此,不能不有井军入境时的打算。若共军既已进入云南,为免除以后一切麻烦起见,只有追而不堵,将共军尽快赶走出境为最好。”①对孙渡的这一建议,龙云深为赞赏,他即委任孙度为第三纵队司令官,率滇军6个旅、两个新兵团共14个团又三个营;共二万四千人的兵力,出兵滇黔川边,防堵中央红军人滇境。

  蒋介石与地方军阀之间各怀鬼胎,矛盾重重。这是一些可供红军利用的矛盾,而毛泽东也就是在巧妙地利用了这此矛盾。

  蒋介石为把中央红军消灭于扎西地区,亲自作了分进合击的部署,以第一、二纵队从扎西东面和东南方向向红军攻击;以第三纵队从扎西西南方向的镇雄向红军进攻。以川军各旅从扎西的东北和西北方向向红军逼进;以第四纵队为预备队,在一、二纵队后面跟进。

  刚于2月6日就任“剿匪军”第二路军总司令的龙云认为,滇东北地形险峻,交通不便,气候多变,给养困难,红军多系客籍,语言不能,行动艰难;而滇军熟悉地形、语言相通,地方民团早有组织,各路大军正向扎西地区并进;因此他认为红军“已人死地”,“不久即可一网打尽。”国民党军事当局于2月13日公开宣布:“13、14两日,当有剧战”,断言共军“决难越雷池一步,”“可一鼓荡平。”

  ①孙渡:《滇军入黔防堵红军长征亲历记》。――132――

  在蒋介石的命令下各路敌军纷纷向滇东北杀奔而来,中革军委和毛泽东却命令中央红军神速东返,矛头直向敌军的薄弱部分――黔军王家烈部杀去。使战役态势迅速地向有利于我不利于敌的方向转化。

  为了把党中央的战略意图变为全体红军指战员的自觉行动,党中央和中革军委于2月16日发布了《告全体红色指战员书》。文告阐述了暂时放弃北渡长江计划的原因,中央决定在云贵川三省地区中创立苏区根据地的意图,指出“打大胜仗消灭大量的敌人,缴他们的枪与于弹武装我们自己,井武装云贵川数千万工农劳苦群众,是我们目前最中心的任务”。说明“为了有把握地求得胜利,我们必须寻求有利的时机与地区去消灭敌人,在不利的条件下,我们应该拒绝那种冒险的没有胜利把握的战斗。因此红军必须经常地转移作战地区,有时向东,有时向西,有时走大路,有时走小路,有时走老路,有时走新路,而唯一的目的是为了在有利条件下求得作战的胜利。”

  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在评价这个文告时说:“虽然这是军事委员会发布的命令,可读起来纯粹像是出于毛(泽东)的手笔。在以后的六周里这个口号主宰了红军的命运。红军忽而前进,忽而后撤,令人难以捉摸。蒋介石和他的指挥百们对此困惑不解。共产党军队行踪的情报往往过了近一个星期国民党才收到。”①

  国民党高级将领也看出了红军长征在战略上发生了“一大转变”,从此,“忽进忽退,一再回旋,使国军迷离倘佯,摸不着其企图之所在。”②

  正当国民党军事当局在2月13日公开宣布:13、14日将在扎西地区与红军“剧战”,“可一鼓荡平”时,中革军委已于2月10日开始部署东进,命令各军团“迅速脱离川敌与滇敌之侧击。决于明11日起转移到雪山关及其以西地域。争取渡河先机,井准备以薛岳兵团及黔敌为主要作战目标。

  2月11日,中央红军分左中右三个纵队开始东进。军委命令各军团向赤水河东发展,指出川黔边为我们要赤化的地方;一切道路不可破坏,以便往复运动作战。2月14日,红军已越出”雷池”,抵达古蔺、营山、摩泥、黑尼哨等地。

  2月15日,军委发布了《二渡赤水何的行动计划》,规定:“我野战军以东渡赤水河消灭黔敌王家烈军为主要的作战目标,决定由林滩经太平渡至顺江场地段渡过赤水,然后分向桐淬地域前进,准备消灭由桐梓来土城的黔敌,或直达桐淬进攻而消灭之。”

  2月18日21时,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速渡赤水的指示》,分析了周围的敌情以后指出:“现我处此各方有敌的河套中,急须远离迫敌,迅速渡赤水,争取有利阵势,以便集中全力消灭黔军一部,开展战局。我各军团首长必须认识这一战役的严重性,须在明(19)后两天以最迅速坚决行动确实取得并控制渡河点,架好浮桥,最迟要在20夜及21上午全部渡河完毕,以利时机。”

  敌人没有睡觉,他们也在行动:然而他们战线过长,黔北兵力薄弱。中央红军进入扎西地区后,黔军王家烈为红军离开黔境暗自庆幸,他命令副师长魏金镛、侯汉佑各带一个团,至二郎滩东岸布防,防堵红军重返贵州。而

  ①《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第179页。

  ②胡羽高:《共匪西窜记》。一134一

  在太平渡方向则没有派兵防守,为红军渡河敞开了大门。

  18日下午二时,红一军团前卫二师抵达赤水河畔,太平渡无敌,红二师迅速控制了渡口两岸。

  19日,红三军团两个先锋团――红十二团和红十三团到达赤水河畔二郎滩,征集船只,架搭浮桥。二郎滩东岸把丝
cztz014
cztz014
cztz014
cztz014
cztz014



一渡赤水






  根据遵义会议决议,中革军委立即部署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地区北进,准备北渡长江。预定的渡河点是宜宾到泸州一线。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以红一军团为右路纵队,从松坎出发向西,直奔赤水;以军委纵队和红五、九军团为中央纵队,经官店向赤水挺进:以红三军团为左路纵队,从懒板凳出发,直插江安。

  1月20日,中革军委制定了《渡江作战计划》。规定:“我野战军目前的基本方针,在由黔北地域经过川南,渡江后转入新的地域协同四方面军由四川西北方面实行总的反攻,而以二、六军团在川、黔、湘、鄂之交活动,来钳制四川东南“会剿”之敌,配合此反攻以粉碎敌人新的围攻,并争取四川赤化。”计划还规定:在沿长江为川敌所阻,不得渡江时,我野战军应暂留于川南地域进行战斗,并准备渡过金沙江,经叙州上游渡河。

  密切的战略协同作战,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毛泽东是非常重视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红二、六军团的战略协同的。1月22日,中央政治局和中革军委发出了《为红军主力入川给四方面军电》。指出:‘“为选择优良条件,争取更大发展前途计,决定我野战军转入川西,拟从泸州上游渡江,若无障碍,约二月中旬即可渡江北上,预计沿途将有许多激烈的战斗。这一战略方针的实现,与你们的行动有密切关系。为使四方面军与野战军乘蒋敌尚未完全入川实施‘围剿’以前,密切地协同作战,先击破川敌起见,我们建议,你们应以群众武装与独立师团向东线积极活动,牵制刘(湘)敌,而集中红军全力,向西线进攻。”“你们宜迅速集结部队,完成进攻准备,于最近时期实行向嘉陵江以西进攻。”

  这是一个关系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受命于危难之际的毛泽东,日夜思虑在惊涛骇浪中杀出一条生路,巧妙地与强敌周旋,把中央红军引向胜利的坦途。

  根据军委渡江作战计划,中央红军三路纵队从1月21日开始,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开进。右路纵队红一军团于23日进占东皇殿(今习水),24日进抵土城。随后向赤水城挺进。左路纵队红三军团从懒板凳出发,经李梓关、花秋坝、兴隆场等地,于1月27日抵达土城。

  中央纵队于1月25日到达东皇殿,此时,侦察到川敌刘湘的模范师郭勋祺部已渡过长江,从綦江方向南下,企图阻击中央红军北上,其先头部队已进至温水,距离我军仅一天路程。

  在从东皇殿向土城行军途中,毛泽东与朱德、周恩来、刘伯承等军委领导同志同行,共商歼敌大计。他们边走边察看沿途地形,发现道路西边都是山谷地带,如果敌军孤军深入,进至土城以东的屋其坝、黄金湾一线,我军就可以利用两边山谷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集中优势兵力,合围歼灭敌人。

  1月27日下午,中革军委到达上城镇,红五军团进入土城东北地域,此时侦悉尾迫之敌两个旅四个团正向土城方向扑来。红军总部召开了会议,研究敌情,部署战斗。毛泽东在会上说:“现在敌人有几路来迫击我们,我们要消灭他们,但不是一下子能消灭的。我们吃东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后吃多的。胃口大大了,想一口是吃不下的。”①根据当时所了解的敌情,

  ①1964年6月28日一7月1《访问江西南昌老红军座谈会记录》,遵义会议纪念馆资料。

  红军总部下了决心:红一军团第二天继续北上,夺取赤水城;以红三军团和红五军团占领土城镇以东二至四公里处两侧有利地形,给川敌先头部队以迎头痛击。为了打好这一仗,朱德和刘伯承亲临前线指挥。

  当天,军委下达作战命令,决定“我三、五军团及干部团应以迅速、干脆的手段,消灭进占丰城坝,青杠坡之敌,九军团及二师应担任这一战斗预备队的任务。”

  各部迅速作好了战斗准备,1月28日晨战斗打响,红三、五军团向青杠坡地区之敌发起猛攻。敌军拼命顽抗,战斗异常激烈。敌人遭到重大打击,阵地几不能守,红军也付出了不少代价。红军连续奋战三四个小时,未能扩展战果。

  当天,潘文华向刘湘报告:刻正以四个旅兵力“向土城猛攻”,“匪主力全在土城一点,合围之势已成,请各友军各派小部轻装截击,必可一网打尽。”红军在战斗中抓住了敌军一批俘虏。毛泽东发现俘虏中有四个以上团的番号,对敌人兵力的判断有错误,原来以为敌人是两个旅四个团,约六七千人,这时发现是六个团一万多人,而且增援部队陆续到达。同时发现对川军的战斗力估计不足,原来以为川军的战斗力与黔军“双枪兵”的战斗力差不多,实际上川军的武器装备和战斗力都比黔军强得多。并且红一军团已于上午沿赤水河右岸奔袭赤水城,分散了兵力,没有形成打歼灭战的拳头。

  敌人猛烈反扑,红五军团阵地被敌军突破,敌人抢占山头,步步向土城镇进逼,一直突进到镇东面白马山的中革军委指挥部前沿。前有敌人猛攻,山后就是赤水河彼涛滚滚,若不能顶住并击退敌人进攻,将面临严重后果。

  毛泽东发现问题后,立刻通知红一军团急速返回增援。

  朱总司令决定亲临火线最紧张地段指挥作战。毛泽东没有立即表态。朱德诚恳地说:“得罗,老伙计,不要光考虑我个人的安全。只要红军胜利,只要遵义会议开出新天地,区区一个朱德又何惜!敌人的枪是打不中朱德的!”毛泽东终于点头了。朱德来到了前沿阵地亲自指挥,红军指战员士气大振。

  下午,敌人向红五军团阵地发动了连续猛攻,战斗更加激烈。红军子弹和手榴弹即将告罄,战士们拣起石头砸。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口次冲锋。敌人发动了更猛烈的第五次冲锋,一度突破红军阵地。被红军战士以刺刀、大刀砍了回去。

  第六次冲锋也被红军战士杀退。

  在情况最紧急的时刻,毛泽东立即命令军委干部团发动反冲锋。朱总司令赶到干部团亲自指挥。干部团的成员多数是富有战斗经验的年轻连排干部,战术思想明确,战斗作风过硬,军事技术好,战斗力强。在团长陈赓、政委宋任穷指挥下,干部团以猛虎下山之势,雷霆万钧之力,一个猛冲,把敌人打得仓皇溃退。

  下午二时过后,红一军团二师跑步返回增援,到达白马山阵地,与干部团协同作战,击退了敌人的进攻,巩固了红军的阵地。

  当天,川军潘文华在报告中说:“午刻,共军一、三、五军团向我部猛攻,激战甚烈。郭部第八团阵地,地势低下,受敌瞰射,该团官兵伤亡过半,士兵伤亡更重,阵地几不能守。”

  这次反击作战,陈赓指挥勇敢机智,干部团勇猛击退敌人进攻,立了一功。毛泽东称赞说:“陈赓行,可以当军长!”

  毛泽东及时掌握战场形势的变化,鉴于在战场的敌人比原来侦察的耍多,而且援军即将赶到,在战场阵地巩固以后,决心撤出战斗。他说:土城不能打:一、地形不利于我们,河流多;二、敌人的援军已快要赶到,敌人的兵力都集中到这里来了;三、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个消耗战,会使我军损失太大。”①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当天下午,毛泽东紧急召集政治局主要领导同志开会,讨论战场形势。决定我军行动。毛泽东认为,根据当前敌憎,原计划由赤水北上,从沪州至疽宾之间北渡长江的方案已不可行。因此他在会上果断提出:“为了打乱敌人尾击计划,变被动力主动,不应与郭(勋棋)师继续恋战,作战部队与军委纵队应立即轻装,从上城渡过赤水河西进。”②政治局同志一致赞成毛泽东的主张,并按他提出的意见进行如下分工:朱德、刘伯承仍留前线指挥,周恩来负责在第二天天亮前架好浮桥,陈云负责安置伤员和处理军委纵队的笨重物资。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军委作战科拟写了《一渡赤水河的行动部署》,由朱德签署于1935年1月29日3时发给所属部队。《部署》规定:“我野战军拟于今29日拂晓前脱离接触之敌,西渡赤水河向古蔺南部西进。”并以红一、九军团、军委二、三梯队、干部团上级干部队为右纵队,军委直属队(第一梯队)、干部团及红五师的中央纵队,红五军团、红三军团主力为左纵队,分别由猿猴、土城下游和上游浮桥渡赤水河西进。

  部署既定,立即分头行动,朱德、刘伯承迅速重返前线指挥。

  红四团奉命到青杠坡阻击气势汹汹的川敌模范师的尾追,以掩护红军主力安全渡过赤水河。敌我相距仅数百米,战斗形成了胶着状态,红一军团组织部长肖华奉命来到红四团加强战时政治工作。他对指战员进行战斗动员,特别强调这次掩护军委纵队和红军主力渡过赤水河西进的重要意义,号召大家下惜一切代价完成阻击任务。他的有力动员,激发了红囚团指战员的高度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不达目的决不休止的钢铁意志。

  朱总司令来到了红四团前沿阵地。指战员们斗志大增。他仔细观察敌情,见撤退时机已到,果断下今后撤。红四团以一个营坚守阵地,两个营相继后撤。敌人子弹横飞,情况相当危险,肖华等同志一再请求朱总司令先走一步,他的每次回答都是两个字:“不行!”部队全部从前沿撤下来了,朱总司令依然在阵地上观察敌情,非常沉着。红四团团长王开湘、政委杨成武又带20余人,重新冲上山坡,顶住敌人,保卫朱总。红六团团长朱水秋、政委王集成也来到了阵地上,都盼望朱总司令快点回到安全地方去。然而,朱总司令又手持望远镜继续观察了一段时间。他终于收拾起地图、望远镜,从从容容地回到阵地后面来了。他一回到阵地后面,杨成武就开口了:“总司令,我们在掩护你,你怎么走得这么慢啊?”王开湘和朱水秋紧接着说:“我们急得心都快要从嘴里跳出来了!”朱总司令开心地笑着说:“急什么,诸葛亮还摆过空城计哩!”

  周恩来承担着组织在赤水河上架设浮桥的紧迫任务。赤水河,是川黔滇交界地区的一条重要水道,是长江的一条支流,源出云贵高原乌蒙山区的镇雄县,经贵州赤水县,到四川合江县汇入长江,全长

  ①1964年6月28日―7月1日《访问江西南昌老红军座谈会记录》,遵义会议纪念馆资料。

  ②吕黎平:《青春的步履》第180页。――122――

  420公里,河道曲折蜿蜒,水流奔腾湍急。土城位于赤水河东岸,这一带河面窄处一二百米,宽处三四百米,水深十・余米。要在一夜之间在这条桀骛不驯的赤水河上架设能渡过三万多人的浮桥,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

  周恩来迅速召集各军团工兵连干部开会,下达架桥任务,规定完成任务时间,提出了严格要求,架设浮桥,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要水流平稳,河面不宽,两岸有整齐的道路和阻敌尾追的有利地形;二是要有船只;三是要有木板、门板、竹杆和绳索等。周恩来命令各工兵连立即到赤水河上下游沿岸收集船只,收买架桥器材。各工兵连迅速行动,在当地居民的热情帮助下,很快收集到十几只帆船及其他架桥器材。周恩来亲自带领作战参谋和有经验的工兵干部到赤水河畔勘察架桥点。最后,选定在土城西南不远的一处河滩架设浮桥。

  工兵部队抓紧施工。他们把收集的十几只帆船,编排在河面上沉锚固定,然后用竹杆把各船连接、绑牢,再在上面铺上一块块门板、木板。拂晓前,架桥任务如期完成,一夜之间,一座能同时通过三路纵队的轻便浮桥果然出现在赤水河上,“一桥飞架东西,天堑变通途。”

  在工兵部队紧张架设浮桥的同时,朱总司令又指挥部队在浑溪渡口夺得了敌人的一座浮桥。

  这两座浮桥的架成和夺取,保证了中央纵队和左路纵队的及时顺利渡河。

  右路纵队红一军团前卫红五团二营在猿猴渡。经过激战,强渡成功,为右路纵队渡河打开了通路。

  陈云紧张细致地在进行工作,他带领卫生、供给部门的同志,奋不顾身地从阵地上把全部伤员抢运下来,逐个进行妥善安置;督促部队进行轻装,把笨重物资机器投入赤水河中。凌晨四时,任务全部完成。

  1月29日拂晓前,各路纵队开始西渡赤水河,晌午前,三万余红军全部渡到赤水河西岸。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对所有架桥材料全部作价付款后,随即烧毁了浮桥,汹涌的赤水河,阻断了敌人的尾追。

  土城之战,川敌受到了沉重打击。毙伤敌一千余人,俘敌一部,粉碎了川敌妄图将红军“一网打尽”的恶毒计划。四川军阀刘湘以“迟滞不前”、“贻误戎机”力名,撤销了廖泽的模范师副师长兼第三路指挥职务,仅保留他旅长一职,要他“戴罪立功”,以观后效。

  土城之战,红军也受到较大损失,红一军团团政委赵云龙、红三军团团长欧阳盒不幸壮烈牺牲。

  毛泽东既是高瞻远瞩、振聋发喷的军事理论家,又是叱咤风云、善于总结经验的军事统帅。每次重大战斗战役之后,他总要对优点和缺点、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对于土城之战也是这样。后来在扎西(威信)会议上,毛泽东总结了这次战斗的经验教训,他说:“这是一场拉锯战、消耗战。我军没有歼灭川军,反而受到很大损失,不合算,也可以说是一个败仗。主要教训有三:一、敌情没有摸准,原来以为四个团,实际是六个团,而且还有后续部队;二、轻敌,对刘湘的模范师的战斗力估计大低了;三、分散了兵力,不该让一军团北上。我们要吸取这一仗的教训,今后力戒之。”又说:“这一仗,由于及时渡过了赤水,摆脱了尾敌,改变了被动局面。部队果断地变为轻装,甩掉了包袱,行动更自由了,更能打运动战、游击战了。”①

  毛泽东总结这三条教训,是非常深刻的。由于总结了土城之战的经验教训,就为以后三渡赤水打大胜仗创造了有利条件。土城战斗进行中,毛泽东俯瞰战场风云,在危急情况下,镇定自若,应付裕如,胆略过人,当发现原来对敌情的判断与战场的实际不符时,果断提出改变计划,撤出战斗,渡过赤水,不与敌人死打硬拼,是完全正确的。这是毛泽东运用军事辩证法的锐利武器,善于从战场的实际出发,从不利的战局中寻找有利因素,变不利为有利,化被动为主动,转败为胜,灵活用兵的卓越指挥范例之一。

  中央红军一渡赤水后,即进入了四川南部。四川军阀刘湘决定采取“北守南攻”的方针,即对红四方面军取守势,对立足未稳正在长征中的中央红军取攻势,在中央红军未人川境以前,就要把它堵住,并且一定要把这场战争推到省外去打。在他的命令下,“川南剿总”潘文华已将所部36个团,在长江南岸赤水、古蔺、叙永一带布防,严密封锁长江;并在宜宾至江津、宜宾至长江上游金沙江滩头的北岸,以及川南各县的要隘,赶筑了碉堡和工事,动员了民团和地方武装,全力拦阻中央红军北渡长江。

  中央红军在川南活动时,先后在三岔河、叙永城遭敌截击,而且援叙敌军不断增加,军委和毛泽东及时分析敌情,认为继续北上硬攻,正适合于敌人歼灭我军于长江以南的战略要求,因而毅然改向敌人兵力薄弱的云南省扎西地区前进。2月6日1时,朱德电令红一、三军团向扎西靠近,指出:“根据目前敌情及渡金沙江、大渡河的困难,军委正在考虑渡江可能问题,如不可能,我野战军即应决心留川、滇边境进行战斗与创造新苏区。”2月7日19时,军委电告各军团:“根据目前情况,我野战军原定渡河计划已不可能实现,现党中央及军委决定我野战军应以川滇黔边境为发展地区,以战斗的胜利来开展局面,并争取由黔西向东的有利发展。”2月8日,红军各部主力先后到达滇东北扎西地区集结。2月9日,军委进攻扎西县城。

  红军突然改变方向进入扎西地区,大出敌人意外。蒋介石和川敌顿时失去目标,一时不明红军去向,不敢贸然动作,川敌潘文华2月9日电告所属各部:“刻下匪踪不甚明了。”严令各部“多派侦探侦察匪踪”,“并坚工严阵,勿稍勿延。”这样,使红军又赢得了一些休整时间。

  2月9日,中革军委在扎西召开扩大会议,讨论战略方针和红军行动问题。毛泽东在会上作了重要发言,他总结了上城战斗的主要教训,分析了当前敌情,指出要用敌变我变的原则指导红军的行动,提出了中央红军当前应取的战略方针。他说:“我军的作战线是服从于红军的作战方向的,这个方向受了限制,就应转移到另一个方向去。转移到哪里去?转移到黔北去,为什么?因为我军的北上,已经造成了敌人的过失,那就是敌人的主力和注意力都调到川甫一线来了,黔北比较空虚。我们应该利用敌人的过失,寻找有利的战机,集中优势兵力,发扬我军运动战的特长,去主动地消灭敌人。”毛泽东提出,“回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遵义”,应是当前的战略方针。①毛泽东针对有的人存在的思想顾虑继续分析说:“我们来到三省交界的山顶上,把国民党军也带到山下来了,国民党军敢不敢上山?他们是不敢的,他们上山吃什么?他们一定要在山脚下等我们。这样,有人就担心,我们能不

  ①吕黎平:《青春的步履》第181―182页。一126―

  ①《红日照扎西光辉暖万代》,《云南日报》1977年9月17日。――128――

  能冲出去?其实,这是不必要的顾虑。山连山,他们那里守得住,我们只要一个晚上,就可以冲出去,出去了还不让敌人知道。因此,这就要轻装,要精简机构,充实连队。”①会议赞同毛泽东的主张,作出了中央红军在川黔滇边实行机动作战,回师东进,重反黔北的决策,还决定整编机构,加强基层连队的工作。

  2月10日,军委在扎西发布了《关于各军团缩编的命令》,指出:“为适应目前战斗的需要,并充实各连队的战斗力,以便有力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便于连续作战,军委特决定实行缩编各军团的战斗单位。”

  根据命令,各部队进行了缩编,除红一军团外,各军团均取消了师一级编制。红一军团编为两个师六个团;红三军团由三个师缩编成四个团,红五军团和红九军团各缩编成三个团,由军团部直接指挥。干部层层下放,充实基层战斗单位。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

  整编中,还决定把笨重物资都精简掉,以提高部队的机动能力。长征初期,“左”倾领导者搞坛坛罐罐大搬家,既不利行军,又不利作战,把战斗部队变成了掩护队。虽然沿途进行过轻装,但仍不彻底。这次扎西整编,决心进一步轻装,笨重物资坚决甩掉。总卫生部有台德国造的爱克斯光机,是上海地下党的同志作了极大努力才搞到手,并想方设法于1933年运往中央苏区的。这台机器为治疗红军指战员的伤病曾经建立了不朽功勋。王稼祥遭敌机轰炸臂部受伤,是这部机器为他拍了片子,使医生得以取出弹片。陈毅在第五次反“围剿”兴国战斗中受伤,住医院一个多月,因没有电爱克斯光机发挥不了作用,拍不成片子也就开不了刀。长征前夕,1934年10月9日,周恩来到医院探望陈毅,了解到这一情况。立即派人去把电台的一架发电机抬到医院里来,把已经包装好准备随军长征的爱克斯光机也重新打开,马上发电拍片,看清了碎骨部位,当场给陈毅做了手术。医生们都把这台机器当作宝贝,长征以来一直抬着行军,从江西、广东、湖南、广西、贵州。四川,一直抬到云南扎西。这次,这台机器也在精简之列。然而总卫生部长贺诚对这台机器感情深厚,说什么也舍不得把它丢下。毛泽东亲自抓轻装中的思想工作,他来到了贺诚面前,恳切他说:“将来全国解放了,还缺少爱克斯光机吗?蒋介石为我们准备好了,你去接管就是了。”经毛泽东耐心说服,贺诚才派医政局长陈志芳,忍痛把这台机器送到石坎杨家寨一户名叫杨保和的贫苦人家掩藏起来。

  扎西整编时,军委决定抽调红三军团六师政委徐策,干部团政治科长余泽鸿,原红八军团民运部长戴元怀等,组成中共川甫特委。另抽红军指战员200余人及留下的伤病员,于2月17日,在离扎西四五十里的石坎子,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川南游击队,后又组成川南游击纵队,人数最多时达一千余人。在川南地区积极活动,有力地配合了中央红军和红二、六军团的长征。

  在扎西,红军严格遵守群众纪律,大力帮助群众做好事,因而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广大青年踊跃参加红军,红军扩大了三千多名新战士。

  ①《红军长征过云南》第8页。一129一
cztz014
cztz016
cztz016
cztz016
cztz016
cztz016



遵义大捷






  中央红军重返黔北,又一次出乎蒋介石的意料之外。他判断中央红军有“东与贺(龙)、肖(克)谋取联络之趋势”,急令黔军速往松坎一带堵截。在桐梓之黔军第四团立即开往松坎防守,留下两个连接防,旅长杜肇华亲率第六团赴桐梓一136一接防。为防中央红军向黔北纵深发展,王家烈急忙从贵阳到遵义坐镇指挥,井就近把驻湄潭、金沙的部队调往遵义集中防守。蒋介石命令确保遵义,薛岳急令留守贵阳的吴奇伟亲率59和93两个师速渡乌江,增援黔军,保住遵义,又令周浑元纵队向遵义靠拢,共同阻截红军向黔北纵深发展。

  滇军因与川军发生矛盾,一时无法参加“追剿”。滇军孙渡在2月25日一份电报中说:“此次本军入川,因驻叙(永)川军种种阻挠,遂致粮秣及滇市行使,均感困难。复因土城方面,川军进驻甚多,对于任务地区,又未明白规定,”因此只得“暂行休息整顿。”①

  川军潘文华,因怕中央红军北渡长江,未敢集中全力“迫剿”。毛泽东抓住敌人内部的矛盾,决定把打击方向指向黔军和中央军。进入黔北后,中央红军进军的主要目标,就是桐梓和遵义。2月21日,

  军委规定:“现我野战军任务主要是迅速脱离川敌,进攻桐粹,遭遇黔敌,对追我之敌则侦察戒备并掩护,在有利条件下则准备回击,消灭其一部,因此力争取先机,我一、三军团应日行七十里左右,用四天行程逼近桐梓,期于25日会攻桐梓,并准备沿途遭遇黔敌。”

  红军各部队分头进行了深入的战斗动员。红三军团在习水县回尤场召开了干部动员大会・毛泽东亲自到会做动员报告,他深刻他说明了当前战斗的重要意义,并说,敌人就象手上的五个指头,我们要一个指头一个指头地把它割掉,要集中兵力,各个击破。最后他号召大家勇敢战斗,为消灭周浑元、吴奇伟纵队而努力,干部会后,各连队分别进行了动员。广大指战员纷纷请战,摩拳擦掌,斗志昂扬。

  “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毛泽东指挥战争,总是全局在胸,有一个贯通全战略阶段乃至几个战略阶段的长时期的方针,既部署正兵,又部署奇兵,既考虑主攻方向,又考虑牵制方向,既慎重初战,又考虑第二仗、第三仗以致最后一仗的打法。中央红军重返黔北以后。毛泽东决心打一次大仗,根据敌情变化,他果断地决定:以红五军团三十六团在北面良村、双龙场一带阻止四川追敌;以红一、三军团及干部团夺取桐梓、娄山关,重占遵义。

  这次战役,以红五军团担任后卫,红五军团则以红三十七团力后卫,军团宣传部长张际春带一部电台来到三十七团,传达军委要他们停止前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准备阻击北面来敌的指示。他说:三十七团“这次是配合主力重占桐梓、娄山关,回师遵义。敌人不来则罢,若来一定不善,任务很艰巨。军委指示我们以运动防御的手段;把敌人顶住三天或更多的时间。从现在起我们直接受军委指挥。”红三十七团团长李屏仁、政委谢良等听说红军准备在娄山关和遵义打大仗,又是毛泽东亲自指挥,都非常兴奋他说:“行呵!一138――咱们这回又要打个漂亮仗啦!”广大指战员对完成这一任务信心十足。

  ①胡羽高:《共匪西窜记》。一一137――

  红三十七团巧施妙计,声东击西,诱敌牵敌,逐步把敌人引向温水方向,待敌人获知红军仅有一个团兵力,大呼“上当”时,红三十六团已经把川敌三个旅九个团的兵力牵制了六天之久,有力地保证了主力红军再度夺取桐梓、娄山关、遵义的伟大胜利。指战员欢呼雀跃他说:“毛主席指挥真英明,我们在这里‘牵牛’,兄弟部队在那里‘宰猪’呢!”

  在红五军团三十七团北线阻敌的同时,红一、三军团与干部团胜利地进行了遵义战役。

  初战是攻克桐梓,军委规定红一、三军团于24日会攻桐梓,由一军团林彪、聂荣臻指挥。红一军团以一师一团为前卫,于24日晚抵达桐梓,随即攻城,战斗不到两小时,守敌两个连即弃城向松坎方向逃窜,红一团进攻桐粹,切断了黔军的南北联系。

  初战胜利,红军指战员斗志更旺,王家烈却慌了手脚。25日,他致电薛岳告急求援,告以遵义“只驻第一团全部,担任卫戌,”请“飞令各师,兼程到遵增援,以收歼灭之效。”滇军孙渡深恐落到黔军同样命运,自感孤危,于27日致电王家烈联络,称共军“攻陷桐梓,不胜悬念。贵部现在何处,及匪情有无变化,希随时电示,以便连络协剿为要。”蒋介石担心遵义有失,急令薛岳派兵增援,薛岳立派两师人速渡乌江,增援遵义,正适合毛泽东在运动中打援的要求。

  毛泽东设计了第二仗,攻占娄山关。

  娄山关,雄踞大娄山脉中段,海拔1400多米,关口1280米。中间公路十步一弯,八步一拐,地势险要,周围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誉。娄山关是川黔两省交通要道,是黔北门户,遵义屏障,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王家烈很重视娄山关的防守。派其精锐部队第六、第十五等团防守,由其第一旅旅长杜肇华亲自指挥,杜的指挥部设在娄山关以南山脚下的黑神庙。

  夺取娄山关,是遵义战役的关键一着。这一仗,关系到红军能否歼灭黔军,再占遵义,也关系到能否歼灭援敌中央军,扭转战局。2月24日晚红一军团攻占桐粹后,当晚24时军委发出指示:应乘虚占领娄山关,以便我军以后作战和转移。夺取娄山关的主攻任务交给了红一、三军团,并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红三军团到达桐梓后,立即辉师南进,向娄山关进军。

  毛泽东和军委规定每个军团都确定一个团作军委预备队,必要时直接指挥预备队作战。红三军团确定第十三团作军委预备队。毛泽东亲自给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打电话下达命令;速令十三团务必于今日(2月25日)天黑前攻下娄山关,占领点金山。彭德怀迅速向红十三团团长彭雪枫传达毛泽东的命令,要求他们一定要按时完成任务。

  彭雪枫亲自对部队进行简短有力的动员,随即率部冒――140一着毛毛细雨向娄山关进发。红十三团以迅速敏捷、机智勇猛的动作,首先夺取了娄山关隘口两侧的制高点――点金山和大小尖山,并于当晚夺取了娄山关口。击退了敌人的疯狂反扑后,红十二团留一营在关口向板桥方向警戒,团主力退回关下向桐棒方向宿营。

  当晚23时,军委发出了《关于我军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指示》,决定:“我野战军应以一部阻滞四川追敌主力,坚决消灭娄山关黔敌,乘胜夺取遵义城,以开展战局”:“我一、三两军团及干部团统归彭(德怀)、杨(尚昆)指挥,应干明26日迂回攻击娄山关、黑神庙之敌,坚决消灭之,并乘胜直取遵义,以开赤化黔北的关健。”

  彭德怀、杨尚昆立即指挥第十、十一、十二团投入战斗,命令第十二团协助第十三团从正面向娄山关以南之敌实施冲击,以第十、十一团从东面迂回板桥之敌,配合正面部队突击敌人。井指挥红一军团由长岗、大银厂出发,向石炭关进攻,攻占后,继向黑神庙东南之侧后迁回。

  敌人企图夺回娄山关口。王家烈命令旅长杜肇华不惜一切代价“扼守待援”;命令其第四团沿道桐公路北上,从中路增援退踞娄山关南坡的部队;以其第十团、第十六团从板桥出发,从左右两翼包抄,企图配合中路一举夺回娄山关口。

  敌我双方都在抢时间,比速度。

  红军各路部队按照彭、杨命令迅速行动。25日夜,细雨寒风,道路泥泞。

  红十二团于午夜12时从桐梓城出发,向娄山关疾进。红十团、红十一团连夜从东侧迂回。红一军团第一团抢占了石炭关。

  “飞将军自重宵入。”在团长邓国清、政委张爱萍率领下的红十一团,经过一夜急行军,于26日拂晓突然出现在板桥附近,迅猛地向镇里发动冲击,敌人惊慌失措,伤亡惨重,仓皇逃窜。

  26日,娄山关南坡守敌第六团连续组织反扑。红十三团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反扑,牢牢控制了娄山关口。红十二团接替十二团后,又连续击退了敌人的反扑,并组织突击队冲破敌人的防线。突击队二营五连连续突破了敌人沿公路设置的八九道障碍,把敌人赶到了娄山关下面的黑神庙。战斗进行中,红十二团政委钟赤兵腿部负伤,由苏振华继任,参谋长孔权亦负伤。

  战斗进行至下午8时,王家烈驻守在娄山关、板桥一带的四个团大部被歼,残敌向遵义逃跑。娄山关再度为红军占领,为回师遵义打开了通路。

  红军告捷,敌军告急。26日,王家烈连续向薛岳发出告急电报,其中一份电报说:“我杜(肇华)旅在红花园、黑神庙、小箐、观音阁一带,与匪三师约万人,于有(25)日晨9时激战至育(26日)晚,伤亡极重。第六团、第十五团共计伤亡官兵六百余名。因陷匪重围,以致失利。”“现匪先头已进至板桥南端之观音阁。查其企图,似有扑遵之势。遵城兵力太单薄,守亦不易,现固守待援。”①红军在娄山关把王家烈打痛了,王家烈坚守遵义城的信心动摇了。

  在红军重占娄山关后的一天,毛泽东从桐梓出发,登上了娄山关顶。向遵义方向望去,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正兴高采烈地向遵义前进,而一批一批的俘虏则哭丧着脸向桐梓方向走去。毛泽东找来红军指战员谈话,询问战斗情况,热情鼓励战士们努力杀敌,多抓俘虏。毛泽东又叫来了几个俘虏兵,询问他们是哪一部分的,什么时候到遵义地区来的?了解敌方情况。

  毛泽东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次大的胜利而感到欣慰,他登上娄山关顶,

  极目四望,豪情满怀,文思潮涌,在“马背上”哼成了一首慷慨激昂的词章: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

  ①《红军长征在贵州史料选辑》第588页。一143――

  长空雁叫霜晨月。

  霜晨月,

  马蹄声碎,

  喇叭声咽。

  雄关漫道真如铁,

  而今迈步从头越。

  从头越,

  苍山如海,

  残阳如血。

  接着,毛泽东挥师进行了第三仗:重占遵义,当娄山关战斗正在紧张进行的时候,毛泽东就在谋划夺取遵义及其以后的战斗了。根据毛泽东的作战意图,红三军团十三团特派员欧致富奉命带两个连,连夜驰往鸭溪和倒流水实施侦察。

  26日,红军占领娄山关、板桥之后,军委指示:估计遵义较空虚,薛敌韩汉英的九十三师和唐云山的五十九师今日以前不能到遵。一、三军团仍由彭、杨指挥、应乘敌喘息未定,跟追直下遵义,并准备打击援遵的韩、唐两师。

  红三军团和红一军团以雷霆万钧之势向遵义方向迅速猛推进,于27日拂晓进抵董公寺、飞来石一带。当天下午三时,军委鉴于遵义守敌除原有第一团外,其在鸭溪、湄潭之数团均可于今晚赶到,薛岳部的九十二、五十九两师可能干28日下午到遵义的情况,决心迅速解决遵义守敌,占领遵义。为此发布指示强调指出,情况如此迫切,而又是转圜战局的战役,要求红一、三军团集中全力实行迁回,务期于27日歼敌,勿使良机稍纵。

  27日下午,红三军团逼近遵义城外,于黄昏时占领了遵义新城。为迅速攻克遵义老城,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亲自与红十一团政委张爱萍。团参谋长蓝国清一起到阵地前沿侦察敌情,观察地形,部署夜间的战斗。邓萍给团、营干部传达了彭军团长的决心:一定要在今天晚上攻下遵义城,以便明天歼灭增援遵义的中央军。正观察时,突然,敌人的冷枪击中了邓萍头部,不幸牺牲。邓萍是红军的优秀指挥员,英勇善战,深受红军战士的爱戴,邓萍的牺牲,红军战士深感悲痛,更激发了大家夺取遵义老城的决心。

  当晚,红十一、十二、十三团向遵义老城发动猛攻,击溃残敌,终于在28日凌晨,赶在援敌中央军到来之前再次解放了遵义城。

  邓萍牺牲后,红三军团首长致电中央,要求叶剑英去接任,中央同意了三军团的要求,于是叶剑英在转圜战局的关键时刻就任红三军团参谋长。

  打援战斗即将开始,27日,军委命令红一、三军团于当夜解决遵义老城残敌后,随即以精锐部队乘势跟追溃退之敌,直到与来援敌中央军接触,以侦察敌人的部署。并要求把部队集结在遵义城南适当地点,准备28日打援。还命令红五、九军团主力进到泅渡以南,作打援预备队。

  吴奇伟率五十九、九十三两个师增援来了,王家烈好似捞到了救命稻草,非常高兴,27日下午3时,王家烈带着一排手枪兵前往忠庄铺会晤吴奇伟,策划反攻遵义的计划,王家烈兴高采烈他说:“中央军及时开到,遵义就有办法了。”吴、王同定:川黔公路(不含)以西,由吴部两个师向红花岗进攻,川黔公路(含)以东,由黔军第八团防守。指挥所位于忠庄铺北端。定于28日上午10时开始进攻。

  红军进行了严密部署:红三军团以十团、十三团控制遵义附近制高点:老鸦山、红花岗、插旗山、碧云峰一线的山头,构筑防御阵地;以红十二团在遵义通贵阳的公路以西迂回,向敌侧背进攻,配合正面防守;以红一军团的三团和红三军团的十一团分别向懒板凳(今南白镇)和鸭溪方向迎敌、引敌;以红一军团主力进至遵义东南之水师坝及其东北地区,准备打击授敌,断敌退路。

  老鸦山,位于遵义城西南,离城约二公里;红花岗,位于遵义城南约一公里,与老鸦山毗邻。两山并立,构成遵义城南面的天然屏障。红三军团部署了兵力坚守。

  28日上午,红三团和红十一团出发诱敌、红三团到达懒板凳时与敌先头部队接触,红十一团也在去鸭溪途中与敌接火。两个团采取宽正面的运动防御战术,节节抗击,消耗、疲劳敌人。把敌人引到遵义城外后,红十一团即进入红花岗阵地固守,红三团也依山构筑工事,坚决抗击敌人的进攻。

  吴奇伟的两个师是强敌,武器精良,弹药充足,战斗力强,骄横跋扈,不可一世;然而它孤军突击,立足未稳,适合红军打歼灭战的要求。敌人被牵到了遵义城外,它以主力向红花岗、老鸦山一线红军阵地展开猛攻,企图二举夺取制高点,歼灭红军,夺回遵义,敌人炮火极为猛烈,打得阵地上树断枝折,石飞草燃。敌人向红十一团坚守的红花岗阵地猛攻,实施集团冲锋,均被击退。敌人转而向坚守老鸦山主峰的红十团进攻,以一个多师的兵力轮番进攻,正面攻不上就从侧面攻,并出动飞机助战,一度攻占了老鸦山王峰。战斗中红十团参谋长钟伟剑壮烈牺牲。

  军委命令:老鸦山阵地必须夺回来。彭德怀命令军委干部团从北向南进攻,红十一团从左侧仰攻,配合红十团进行坚持反击,迅速地夺回了老鸦山主峰。敌人不甘心苦战夺来的王峰又复失去,又一次次地发动冲锋,总是遗尸阵前,失败而归。

  敌人继续向红十一团红花岗阵地和红十团插旗山阵地发动猛攻,同样地未能前进一步。

  是出击的时候了。在战斗最紧张的时刻,毛泽东和朱德命令红一军团立即出动。一军团接今后,迅速沿遵义城东南山脚,绕到敌侧翼一个山梁的松林里隐蔽集结,准备突击敌后续部队,同时派出一支部队直捣敌忠庄铺指挥所。

  总攻即将开始,红一军团军团长林彪对军团侦察科长刘忠说:“你速去传达命令,告诉一师二师首长,敌二梯队正向前面山上运动”趁敌立足未稳,向正面运动之敌,进行猛烈的攻击。”①红一、二师首长接令后,立即向敌二梯队正面运动之敌发动猛攻。顿时,打乱了敌人的阵脚,敌后续部队撤退了,进攻部队惊慌了,敌机轰炸扫射弄不清目标了。敌西师之众迅即陷入了红军的重围。

  下午五时许,红军发动总攻。红十二团、十一团的迂回部队逼近了敌人的背后,红一、三军团同时向敌展开猛攻,锐不可当,敌人“兵败如山倒”,闻风而逃。

  当天下午二时,吴奇伟察觉红军正迂回其忠庄铺指挥所,战局非常不利,即与王家烈商量,决定撤退,并向薛岳报告,薛岳令其撤回乌江北岸防守,

  ①

  刘忠:《长征的尖岳》,《风展红旗》(1)第41页。――147一

  不许退回南岸。下午四时。吴奇伟乘汽车向南逃跑,王家烈向黔西南窜去。吴、王只顾自己逃命,已经掌握不了部队。

  残敌疯狂逃窜,军委命令:一、三军团要不顾一切疲劳,乘胜猛追,强调“这一追击的决战,关系全局的胜负,无论如何要扩大战果到消灭其全部,不得丝毫动摇,”红一、三军团兵分两路向懒板凳和鸭溪方向猛追逃敌,红军指战员高喊着:“冲吁!杀呀!猛打猛追呀!不让敌人逃跑一个呀!开展缴枪捉俘虏比赛呀!把敌人追到乌江喝水呀!”的口号,连夜向乌江边穷迫不舍,敌人已无招架之为,到处可以抓到俘虏。吴奇伟因兵败遵义,无法向薛岳交代,急得痛哭流涕,在到刀靶水(距乌江渡约15里)时,他哀伤他说:“好,我就死在这里吧!”他的参谋和卫士挟着吴奇伟向乌江渡逃跑,逃过乌江后,见红军已迫近江边,害怕红军神速地占领浮桥,南渡乌江继续猛追,使命斩断固定在南岸的桥索,浮桥被急波冲断,正在浮桥上的蒋军官兵,一齐栽入乌江。被丢在乌江北岸的1800余人,乖乖的缴枪当了俘虏。吴奇伟的两师――148―兵马大部被歼,这是一场漂亮的歼灭战。

  3月1日,遵义战役胜利结束。这次战役战场广大,整个乌江北岸战火纷飞,红军3万余众,在军委和毛泽东的指挥下,集中兵力,各个击破,连续作战,猛打猛追,取得了歼灭和击溃敌两个师和八个团,俘敌近三千的伟大胜利。

  遵义大捷,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一次最大胜利,重振了红军的军威,极大地振奋了广大指战员的士气。指战员们异口同声他说:“毛主席一指挥就打胜仗!”红军战士称毛泽东是当代的“诸葛亮”。

  遵义战役的胜利,在敌人营垒中引起了震惊。蒋介石暴跳如雷,哀叹这是“国军追击以来的奇耻大辱。”他给部下打气,写长信给吴奇伟,勉励他“雪遵义失败之耻”,要求他今后“对飘忽无定之共军作战要慎重。”

  遵义战役中王家烈损失惨重,他痛心疾首,自请处分。蒋介石借机排除异已,削去了王家烈的贵州省主席职务,稍后又削去了他的军长职务,攫取了贵州的军政大权。

  二渡赤水,遵义大捷,充分表现了毛泽东指挥艺术的高超,充分显示了高度机动灵活的运动战的巨大威力。
cztz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