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题阅读【文集文稿、文集、传记、回忆录、研究资料大汇总】

yyys012
yyys012
yyys012
yyys012
yyys012



准确篇:心与理合辞共心密






  前面一章的内容,我们评述了毛泽东的语言特点(传统性、风趣性和通俗性等)及其各种技巧。其实,毛泽东的这些语言特点,同时也不同程度地体现在他所一向倡导的文风“三性”(即“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上。1958年,毛泽东为中共中央办公厅草拟的《工作方法六十条(草案)》中的第37条说:文章和文件都应当具有这样三种性质:准确性、鲜明性、生动性。紧接着,他还对这“三性”作了具体说明:准确性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问题,这些都是逻辑问题;鲜明性和生动性,除了逻辑问题以外,还有辞章问题。毛泽东虽然在1958年才极为明确地提文风“三性”,但在实际上,至迟在1942年延安整风反对党八股时就已经开始主张了。而且,自那时起,他从来也没有放弃过这个主张,坚持始终地与党八股作不懈的斗争。尤其令人说服的是,他言行一致,对于文风“三性”,不但在口头上不遗余力地提倡,甚至大声疾呼,而且在自己的文章和讲话中认真实践。除了因特殊情况写下的少量文言文之外,他所有的文章和讲话,几乎篇篇兼具“三性”。正是由于通过这文风“三性”,才进一步充分地体现了毛泽东的语言特点,使之具有明显的时代性和指导性,才能使他的语言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

  文章写作或做演说,第一个要求便是语言的准确性。准确性是一切语言的最起码的要求,因为它是表情达意的基础。田北湖在《论文章源流》一文中说:“夫上古文字,谓之书契。书契云者,书之为字,即与其事其言纤悉符合,不相出入,是之谓契。”这段话的意思说的就是语言的准确性。使语言与客观外物和主观内意达到“纤悉符合,不相出入”,即是所谓“契”的境界,这个境界,就是孔子提出的”辞,达而已矣”(《论语・卫灵公》)的标准。古人把这个标准称为“千古文章之大法”(潘德舆语,见《养一斋诗话》卷二),如果失去了这个境界或这个标准,语言的其他诸如什么鲜明性、生动性等各种表达效果便都将失去依据。从这个角度说,准确性是一切美的基础,甚至可以说,它的本身便是一种美。因此古人十分强调地指出,“必使心与理会,弥缝莫见其隙,辞共心密,敌人不知所乘”(刘勰语,见《文心雕龙・论说篇》)。就是说,要使语言达到高度的准确性,一方面要使人们的主观内意完全符合客观外物的本质和规律,另一方面,语言表达又要恰当贴切地反映主观内意。

  然而,仅仅认识或提出准确性这个要求不会费太多太大的力气,但每个人都能使自己的语言合乎这个要求,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方孝孺说过:“文者,辞达而已矣。然辞岂易达哉!??夫所谓达者,如决江河而注之海,不劳余力,顺流直趋,终焉万里;势之所触,裂山转石,襄陵荡壑,鼓之如雷霆,蒸之如烟云,登之如太空,攒之如绮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