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自我调养巧治病》痛经痛经是指经期前后或行经期间发生周期性小腹疼痛,而影响生活、工作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前者是指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又称功能性痛经;后者则为生殖器官器质性病变所致的痛经,如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炎、肿瘤等。这里只介绍原发性痛经,其病因一般认为与子宫颈管狭窄,子宫发育不良,子宫位置异常,精神、神经因素,遗传及内分泌因素有关。临床表现一般于月经来潮前数小时即已感疼痛,月经开始时疼痛加剧,历时数小时至二三日不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肾亏损及寒湿侵袭所致。常发生于月经初潮不久的未婚或未孕的年轻妇女,严重影响其工作、生活及身心健康。 (一)避寒起经前期及行日2次,不要冒雨涉水,坐卧湿地,不要用凉水洗脚,并暂停游泳,以免使细菌侵入阴道,引起感染;洗澡要用淋浴,保持外阴清洁,可每晚用温水清洗外阴部;使用清洁消毒的月经带、月经纸;月经期要严禁房事;要保持情绪舒畅,以免血行不畅,引起痛经;平时应注意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保持大便通畅;痛经发作时,应卧床休息,下腹部置热水袋,以温暖盆腔,促进血液流通。 (二)心理调养法精神紧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是导致本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据研究表明,焦虑、紧张、挫折及情志刺激等,均可引起机体内分泌变化,从而导致子宫痉挛性收缩,引起痛经或加重痛经。因此,首先要使病人懂得妇女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恐惧、紧张,更不可把来月经当成负担。此外,要保持情绪的舒畅,可针对患者情志失调的不同原因予以开导、解释、安慰,以减轻其心理负担,督促患者丰富生活内容,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改善心境,调节心理,最终达到畅情志、舒肝气之治病之本。 (三)饮食调养法痛经患者平时,尤其经前及经期宜少吃寒凉、生冷及刺激性的食物,痛经属虚者,则宜多食滋补性食物,如羊肉、牛肉、鸡、桂圆、核桃、木耳、山楂等,此外,还可选用下列食疗方: (1)鸡蛋2个,益母草45克,元胡18克,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吃蛋喝汤,经前开始服,每日1剂,连服5~7天。或用丹参500克,泡在酒内20天后服用。经前适量服。用于气滞血淤型痛经(经前或经期少腹胀痛,经量少,色黯有块,伴胸胁、乳房作胀。舌黯或有淤点,脉沉弦)。 (2)黄酒250克,倒入锅中,青皮鸭蛋3个,破壳打入酒内,再加姜片25克,煮熟后加白糖30克调服。或用艾叶18克,煎汤去渣后加红糖适量温服。经前及经期每天2次,连服3~5天。用于寒湿凝滞型痛经(经行小腹冷痛,得热则舒,经量少色黯,畏寒,舌淡,脉沉紧)。 (3)羊肉250克,切块先煮,再与大米适量同煮粥,调味服。或用韭菜250克捣烂取汁,兑入煮沸的红糖适量,痛经时每天1次。用于气血虚弱型痛经(经期或经后小腹隐隐作痛,按之痛减,经量少,色淡,面色苍白,神疲乏力,舌淡,脉细弱)。 (4)鸡蛋2个,黑豆60克,加水煮熟,去蛋壳再煮片刻,再冲入米酒120克,吃蛋喝汤,每日1剂。或用核桃仁200克,枸杞子200克,红糖60克,用黄酒浸泡两天,晒干后酌量常服。用于肝肾不足型痛经(经后小腹隐痛,经来量少色淡,腰膝酸软,头晕耳鸣,舌淡,脉沉细)。 (四)药物调养法1.单方验方 (1)当归15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淤者。 (2)益母草30克,元胡20克,水煎服,月经前开始,每天1次,连用5~7天。适用于气滞血淤者。 (3)艾叶9克,生姜2片,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寒湿凝滞者。 (4)黄酒250克,生姜25克,同煎后加白糖适量,每日2次.适用于寒湿凝滞者。 (5)当归15克,川芎10克,白芍12克,党参15克,艾叶6克,阿胶10克(烊化冲服),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6)当归15克,水煎取汁,加入红糖适量,米酒18克,调匀。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7)当归15克,熟地10克,巴戟天10克,川断10克,川芎6克,每日1剂,分2次服。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2.中成药方 (1)调经活血片,每日3次,每次5片。用于气滞血淤者。 (2)四制香附丸,每日2次,每次4.5克。用于气滞血淤者。 (3)艾附暖宫丸,每日2次,每次6克。用于寒湿凝滞者。 (4)温经丸,每日2次,每次6克。用于寒湿凝滞者。 (5)八珍丸,每日2次,每次4.5克。用于气血不足者。 (6)乌鸡白凤丸,每日2次,每次1丸。用于气血不足者。 (7)河车大造丸,每日2次,每次1丸。用于气血不足者。 (8)安坤赞育丸,每日2次,每次1丸。用于肝肾不足者。 (五)针灸调养法(1)体针:取三阴交、合谷、关元、气海穴。其中三阴交、合谷单用针法;关元与气海宜先针后灸,留针15~30分钟。 (2)耳针:取子宫、卵巢、屏间、肾穴。每次取2~3穴,捻转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也可用耳穴埋针。 (3)耳穴压丸法:取子宫、内分泌、交感、肾、神门穴。用一小块胶布将王不留行籽固定在以上穴位上。每日用食指和拇指按压3次,至出现酸、胀、痛感为止。可于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贴药,经期换药1次,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4)灸法:点燃两根艾条,双手各持1根,在两侧至阴穴的上方约3厘米处,固定灸之,以皮肤有温热感,穴位周围出现红晕为止。 (六)按摩调养法1.方法一 (1)先将两手搓热,然后在小腹部按顺时针方向抚摩150次。 (2)以手掌小鱼际部位,揉关元、气海穴,约2分钟。 (3)双手搓热,交替搓擦肾俞、命门穴。待发热后1分钟,移至骶部搓擦2分钟。 (4)用食指点揉三阴交、足三里穴,各1分钟。 (5)仰卧,双脚蹬空,动作像骑自行车一样,约2分钟。 (6)仰卧,屈腿,挺腹抬臀,上提肛门,约2分钟。 (7)仰卧,伸直双腿并抬高,坚持数秒钟,然后放松,放下。反复做10次。 (8)调整、顺畅呼吸,结束。 2.方法二 (1)睡前排尿后仰卧,用手掌反复揉按小腹部约3~5分钟,手法由轻至重。 (2)用拇指点按气海穴约2分钟。 (3)用拇指揉捏双侧三阴交穴约2分钟。 每月于月经来潮前3~5天开始按摩,每日1次,至行经不痛为止。 (七)药熨调养法(1)方法一:川椒、吴茱萸、玄胡索、当归各30克,放入锅中炒热,装入布袋,热熨脐下疼痛处,至疼痛缓解为止。每日1~2次。 (2)方法二:将食盐炒至热极,然后将白芷、石菖蒲各30克及公丁香10克研成的细末,倒入锅中拌抄片刻,旋即取起,装入布袋,热熨脐下疼痛处。待药袋不烫时,将其外敷脐上,上覆棉被。若仍腹痛,可再炒热,继续熨敷1次。 (3)方法三:将虎杖、月季花、白芷各20克,刘寄奴、大黄、川芎各15克,共研为末(寒凝者加小茴香15克,干姜9克,乌药15克),然后加入开水及烫热的白酒50毫升,拌匀,待冷却至39℃左右(不烫手背)后,装入沙布袋内热熨小腹。若熨久不热,可在沙布袋上加用热水袋,以维持温度。每日2次,每次半小时至1小时,5日为一疗程。 (4)方法四:食盐100克,葱白100克,生姜50克,共捣烂炒热,放入布袋,热敷脐下腹部。每日2~3次。 |
-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自我调养巧治病》经行头痛每逢经期,或行经前后,出现以头痛为主证者,称为经行头痛。其原因主要为内分泌失调,使激素不平衡而水盐潴留,颅内充血、水肿、颅内压升高;或由于激素作用,引起全身小血管扩张,颅内血管扩张而颅内压增高而头痛。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主要是气血为病。若素体血虚,经行时益感不足,血不上荣,或因瘀血内阻,络脉不调,或因情志内伤,气郁化火,皆可导致本病。 (一)起居调养法在行经前及行经期,应注意消除思想顾虑,保持情绪舒畅,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及着凉受冷。平时应注意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居住环境应尽量整齐清洁,舒适安静。注意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节制性生活。 (二)心理调养法中医认为,精神紧张,情志不畅,肝郁气滞是导致本病的主要因素。因此,患者首先要明确,妇女每月来月经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要紧张、恐惧,更不能把来月经当成思想负担,应注意多看一些月经周期的生理知识和经期卫生知识,消除紧张情绪和思想顾虑,避免精神刺激,保持心情舒畅。平时应注意丰富生活,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及体育锻炼,以舒畅情志,锻炼意志。对有情志因素或心理诱因的患者,应采用言语开导、劝说、安慰等方法,予以及时排解。使患者尽可能的保持最佳心理状态。 (三)饮食调养法头痛属血虚者,应多食营养丰富的食物,如肉类、蛋类、牛奶等;忌生冷寒凉之品。属肝郁肝火者,可多食青菜、水果等清淡食品;忌烟酒及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此外,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1)何首乌60克,鸡蛋2个,共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用于血虚型者(经期或经后头晕头痛,心悸不安,或肢体疼痛麻木,肢软乏力,舌淡,脉虚细)。 (2)用夏枯草15克,猪瘦肉60克,煮汤服用。或用菊花15克,白糖适量,开水泡茶饮用。用于肝火型者(经行头痛,头晕目弦,心烦易怒,口苦咽干,舌红,苔薄黄,脉弦数)。 (3)川芎6克,白芷9克,鱼头1个。加水放炖盅内隔水炖熟,喝汤食鱼头。用于血瘀型者(经前或经期头痛剧烈,或腰膝关节疼痛,月经色紫暗有块,舌黯或边有瘀点,脉弦涩)。 (四)药物调养法1.单方验方 (1)当归9克,川芎4.5克,白芍9克,熟地12克,党参12克,白术9克,茯苓9克,甘草4.5克,枸杞9克,首乌9克,水煎,分两次服。用于血虚者。 (2)熟地黄18克,山萸肉、山药各12克,泽泻、丹皮、茯苓各9克,夏枯草9克,白蒺藜9克,水煎,分两次服。用于肝火者。 (3)桃仁9克,红花9克,川芎6克,白芍9克,熟地12克,当归9克,水煎,分两次服。用于血瘀者。 2.中成药方 (1)逍遥丸或丹栀逍遥丸,每次6~9克,每日3次。用于肝郁或肝火型者。 (2)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3次。用于血虚型者。 (3)调经化瘀丸,每次10粒,每日2次,用于血淤型者。 (五)针灸调养法取合谷、太冲、三阴交、风池穴。针灸并用。 (六)推拿调养法(1)用拇指点揉太阳穴。 (2)点揉百会穴。 (3)推揉风池穴。 (4)分推天庭。 (5)以五指分开,自前向后象梳头一样推按头皮。 (6)以手指无规律的叩击头部。 以上动作,每天早晚各1次。 |
-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自我调养巧治病》白带异常妇女平时常有少量白色或淡黄色分泌物从阴道流出,称为白带。生理性白带,为白色稀糊状,一般无味。在青春期、月经前期及妊娠期间白带可增多,但无腥臭气味及不适症状,属正常现象。如果白带量多,气味异常,颜色有改变或带血,或伴有外阴瘙痒,则为白带异常。引起白带异常的原因,常见的有阴道炎、子宫颈炎、子宫体炎或肿瘤,以及盆腔炎等。由此可见,白带异常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很多疾病中出现的一种异常表现。所以,白带异常是不容忽视的一个临床症状。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脾肾虚弱,湿滞不运或湿毒内侵所致。 (一)起居调养法每天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清洗外阴或坐浴,勤换内裤,保持阴道清洁。清洗外阴的用具,用前要用开水洗烫消毒,且不宜混用。保持精神愉快。患病期间应节制性生活,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和油腻生冷之物。如见血性白带或脓奇臭,应及时查明原因,以利治疗。 (二)饮食调养法患者宜多食一些有补益脾肾及固下作用的食物,如淮山药、扁豆、莲子、白果、栗子、胡桃肉等,忌过食生冷寒凉食品。此外,尚可选用以下食疗方: (1)椿根白皮30克,红糖适量,将药水煎取汁,再加入红糖熔化服食。或用藕汁半碗,红鸡冠花3朵,水煎取汁,红糖调服。适用于湿热型带下病(带下量多,色黄,质粘稠,有臭味,胸闷口腻,纳差,或小腹作痛,阴痒等,苔黄腻,脉濡数)。 (2)莲子30克,红枣10枚,糯米适量,共煮粥服食。或用韭菜根50克,鸡蛋2个,白糖50克,每天1剂,加水煮熟,将鸡蛋去壳,再煮片刻,分两次吃蛋喝汤。适应于脾肾亏虚型(带下清稀如水,或色白如涕,量多无臭,腰酸痛,四肢不温,神疲乏力,或下肢浮肿,纳差便溏,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缓弱) (三)药物调养法1.单方验方 (1)莲子200克,荞麦粉200克,鸡蛋6个,将莲子砸碎,研成粉末,鸡蛋打破取蛋清,再将莲子、蛋清加水调和荞麦粉,揉匀,做成绿豆大的药丸。每日2次,每次10克。 (2)白鸡冠花30克,金樱子15克,分两次煎服。 (3)向日葵梗12克,荷叶12克,水煎,加红糖作引,1日2次,饭前空腹服。 (4)冬瓜子50克,白果仁10粒,水煎服。 (5)芹菜籽30克水煎,黄酒为引送服,分2次服完。 (6)白扁豆花30克,分2次煎服。 (7)金樱子30克,合猪膀胱炖服。 (8)小茴香18克,干姜10克,红糖适量,分2次煎服。适用于肾虚者。 2.中成药方 (1)白带丸,每次6克,每日2次。 (2)千金止带丸,每次6克,每日2次。 (3)白带片,每次5片,每日3次。 (4)温经白带丸,每次1粒,每日2次。 (四)针灸调养法(1)体针:取带脉、白环俞、气海、三阴交穴。湿热者加行间、阴陵泉;脾肾亏虚者加关元、足三里。每次用2~3穴,交替使用,虚证捻转轻刺激,用补法;湿热证中强度刺激,用平补平泻法,留针15~30分钟,中间行针1次。 (2)耳针:取子宫、卵巢、内分泌、膀胱、肾穴,每次选用3~5穴,留针15~20分钟。 (3)灸法:取穴三阴交、气海、隐白、足三里、命门。每次选用3~4个穴位,点燃艾条,距穴位3厘米左右,固定施灸,或回旋移动施灸,每穴约15分钟,每日1次。 (五)按摩调养法1.方法一 (1)先将手掌心搓热,然后用手掌在小腹部做环形推摩50次. (2)用指腹按压三阴交、阴陵泉、血海、气海、大巨穴各1分钟。 (3)用手掌握大腿内侧及腰骶部各25次。 以上手法,每日早晚各1次。 2.方法二 (1)沿脊柱两侧从裤带向下,直到尾骨,反复推擦,直到发热。 (2)用手掌鱼际于肚脐下3寸,反复转圈搓擦至热。 以上手法每日2次。 (六)药熨调养法艾叶500克,葱500克,共捣烂,炒热装于袋中,置放外阴处,上用热水袋热熨1小时。 (七)外洗调养法(1)苦参60克,黄柏、蛇床子各30克,苍术、苡仁各15克,共水煎1小时后滤掉药渣,洗涤外阴及阴道,每日2次。 (2)黄柏、蛇床子、白鲜皮各50克,苦参、龙胆草、荆芥各15克,水煎后熏洗外阴及阴道,每日2次。 (八)外敷调养法灶心土30克,车前子15克,醋炙白鸡冠花、酒炒红花、荷叶、茯苓、白术各3克。先将灶心土放入锅中炒至黑褐色,然后将其他诸药研末倒入锅中同炒片刻,再向锅中注入适量白酒烹之,待半干时取出,做成一药饼。将药饼烘热,敷于脐窝内,外敷纱布,胶布固定,每日换药一次。对白带证有特效。 |
-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自我调养巧治病》闭经闭经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年过18周岁仍未行经者称为原发性闭经;既往曾有过周期性月经,现停经3个月以上者称为继发性闭经。至于青春期前、妊娠期、哺乳期以及绝经期闭经均属生理现象。闭经可由内外各种不同原因引起,如精神刺激、环境变化、药物抑制、营养不良、消耗性疾病及生殖器官损坏或肿瘤等。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有虚实之分,虚者多因肝肾不足、气血虚弱、阴虚血燥;实者多由气滞血淤、痰湿阻滞而致。闭经是比较严重的妇科病证,给妇女的身心健康和家庭生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故要予以重视,进行积极地治疗和调养。 (一)起居调养法患闭经后,应极早查明原因,以利治疗。另外,由于闭经大多由功能失调所致,因此要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劳逸结合,避免精神紧张,适当锻炼身体,提高健康水平,住室要防潮,注意寒暖变化,防止感冒受凉,不要下冷水游泳。做好计划生育,避免多次做人工流产。形体肥胖者,要采用多种有效措施以减肥等。都有利于恢复与协调身体功能。 (二)心理调养法有研究表明,忧虑、悲伤、失望、恐惧等情绪因素,可刺激下丘脑-垂体,从而抑制卵巢排卵,造成经闭。因此,情志因素与本病的发生关系十分密切,临床对本病的治法,多论及开郁疏肝,多结合中医心理疗法。本病患者多是所求未遂,故应以从欲顺情法治疗为主,兼以移情易性。另外,孤僻多疑,生活单一,缺乏乐趣是本病患者的另一特点,因此,适当改善其生活环境,活跃其生活方式,激发其对生活的热情、兴趣,再加以言语开导,以解除心理负担,舒展情志,调畅气机,对治疗有显著的好处。 (三)饮食调养法在饮食方面,体质虚弱者宜适当增加营养,可多吃白鸽、甲鱼、羊肉、乌贼、鸡、虾、桃子等;形体肥胖者应控制饮食,少吃甜食及含脂肪类丰富的食物。此外,患者还可适当选用下列食疗方: (1)白鸽1只(去毛及内脏),鳖甲50克,将鳖甲打碎放入白鸽腹内,加水适量煮烂,调味后食肉饮汤。或用乌贼鱼一条,桃仁9克,将洗净的乌贼鱼与桃仁共煮熟后调味,吃鱼喝汤。适用于肝肾不足型者(年逾18周岁尚未行经,或月经推迟、量少,渐至闭经,消瘦,腰腿酸软,头晕耳鸣,舌淡红少苔,脉沉弱)。 (2)黄芪30克,枸杞子30克,乳鸽1只(去毛和内脏),放炖盅内加水适量,隔水炖熟,吃肉饮汤。或用当归30克,黄芪30克,生姜60克,羊肉250克,将羊肉切块,生姜切丝,当归、黄芪布包好入锅,加水炖烂,去药渣,调味后吃肉喝汤。适用于气血不足型者(经闭,面色萎黄,头晕耳鸣,心悸气短,疲倦乏力,舌淡,脉细弱)。 (3)苏木、木耳各30克。用水、酒各1碗,煮成1碗服饮。或用川芎6克,红花6克,鸡蛋2个,加水同煮,蛋熟后剥去蛋壳,再煮片刻,去药渣,加红糖适量,吃蛋喝汤,每日1剂,每月连用5~7剂。适用于气滞血淤型闭经(闭经,面色紫黯,烦躁易怒,胸胁胀痛或拒按,舌边紫黯或有淤点,脉弦涩)。 (4)苡米30克,炒扁豆15克,山楂15克,红糖适量,同煮粥服食。或用鲜荷叶5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调味服。适用于痰湿阻滞型闭经(闭经,形体肥胖,胸胁满闷,痰多,神疲,或面浮足肿,带多色白,苔腻,脉滑)。 (四)针灸调养法(1)体针:取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足三里等穴。针时力求关元、中极之针感下达阴部;三阴交之针感上越两膝,则功效较大。每日1次,5~7日为1疗程。对功能失调所致闭经疗效较好。 (2)耳针:取内分泌、肾、肝、脾、皮质下、神门。隔日1次,中刺激,10次为1疗程。 (3)耳穴压丸法:取子宫、内分泌、卵巢、肾、肝等穴,将王不留行籽粘贴在0.5×0.5厘米的胶布上,敷于以上各穴,每次取单侧,每天用手按摩3~5次,至出现酸胀感。每3日换1次,连用。 (五)按摩调养法1.方法一 (1)患者腑卧,操作者用双手拇指捏按患者肾俞穴,先左后右,使之有沉胀感。 (2)操作者用双手按压患者的命门穴,使之有沉胀感,并向小腹传导为佳。 (3)操作者用手点三阴交穴,使之有沉胀感。 (4)患者仰卧,操作者用手揉按气海穴,约2分钟。 2.方法二 (1)患者仰卧,用拇指指腹用力揉腹部的关元、气海、天枢、中脘穴,每穴约3分钟。 (2)仰卧,用手掌在腹部旋转摩擦4~6分钟。 (3)坐起,由家人用掌根沿背部脊柱由下向上直线推动,约2分钟,然后按压肾俞,肝俞穴各80次。 (4)用拇指揉按血海、三阴交穴各80次。 (六)药物调养法1.单方验方 (1)女贞子24克,熟地15克,当归12克,枸杞子15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2)枸杞子24克,女贞子21克,红花9克,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肝肾不足者。 (3)当归15克,黄花菜根15克,黄芪18克,水煎服,每日两次。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4)黄芪15克,党参10克,当归15克,川芎6克,熟地10克,白芍10克,每天1剂,水煎分2次服。适用于气血不足者。 (5)益母草4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每日2次。适用于气滞血淤者。 (6)鸡血藤12克,研末,温酒送服,每日1次,适用于气滞血淤者。 (7)红花9克,黑豆90克,红糖60克,水煎服。适用于气滞血淤者。 (8)薏米根50克,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痰湿阻滞者。 2.中成药方 (1)六味地黄丸,每次8粒,每日3次。用于肝肾不足者。 (2)当归地黄丸,每次10克,每日2次。用于肝肾不足者。 (3)左归丸,每次6克,每日2次。用于肝肾不足者。 (4)八珍益母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气血不足者。 (5)归脾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气血不足者。 (6)女金丹,每次1粒,每日1~2次。用于气血不足者。 (7)血府逐瘀丸,每次1丸,每日2次。用于气滞血淤者。 (8)益母草冲刺,每次1包,每日3次。用于气滞血淤者。 (9)活血调经丸,每次9克,每日3次。用于气滞血淤者。 (10)香砂六君丸,每次10克,每日3次。用于痰湿阻滞者。 (11)艾附暖宫丸,每次9克,每日2次。用于痰湿阻滞者。 (七)气功调养法(1)全身从上至下完全放松。 (2)按自然生理规律呼吸,吸气时,气吸满腹,腹部隆起;呼气时,收腹凹肚。呼吸的同时,以意念贯气。 (3)意守丹田,默念吹声。痰湿阻滞型者,可意守三阴交,默念呼声。 (4)吸气时,舌舐上腭;呼气时,舌舐下腭,叩齿72次,待口中津液增多,分多次缓缓咽下。每咽一次都以意引津液下贯丹田,然后沿小腹正中线下行入阴部,再由阴部向后过肛门上尾闾,沿脊柱上行,经枕后至头顶,再从头顶向前下颜面,经口过喉,沿胸骨正中线下归丹田,此为一通。稍顿重复,共行三通。 (5)稍停,用手依序搓双侧肾俞及尾闾各72序,再依次揉按丹田、双侧血海、双侧足三里,双侧三阴交,各72次。在揉按血海、足三里、三阴交三穴时,应有酸胀感。最后双手收于脐部收功。 (八)外敷调养法(1)将蜣螂1只焙干,加于威灵仙10克,共研细末、敷神阙穴,外贴伤湿止痛膏,1小时后去药,每日1~2次连用。 (2)香附2克,桃仁1克,水蛭1条,前2药研末再同水蛭捣成膏,敷于脐部,外贴伤湿止痛膏,3天一换。 |
-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自我调养巧治病》功能性子宫出血(崩漏)功能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神经内分泌失调而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其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据卵巢有无排卵而分为有排卵性功血和无排卵性功血两种。有排卵性功血多见于流产、分娩后的生育期妇女,无排卵性功血常见青春期少女或更年期妇女。临床主要表现为月经周期紊乱(如先有数月停经,然后大量出血)、经期延长(流血往往2~3周或更长时间不止)、血量增多,或不规则流血,量时多时少,常伴有贫血。亦有月经频发,量多者。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多由肾虚、脾虚、血热、血瘀,损伤,冲任,不能制约经血而使其非时妄行。治疗既要重视止血之先,又要调养血止之后,切不可血止则盲目乐观,放弃治疗与调养。 (一)起居调养法病人要解除思想顾虑,正确看待本病,避免情绪紧张、焦躁和不良刺激,因为急火内攻更会使血流妄行,病情加重;出血期间适当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切勿剧烈运动或过度劳累;严禁房事,注意外阴卫生,每日用温开水清洗,并使用干净的卫生纸垫或卫生纸,不宜坐浴;居住环境要安静、整洁、舒适,冬天要温暖,夏天要防潮;急性大量出血时,应尽快去医院治疗。 (二)饮食调养法长期或大量出血,易造成贫血,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加强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铁和维生素C的食物,如牛奶,鸡蛋,猪、牛、鸡肉及动物肝类,菠菜,芹菜,油菜,桃,李,杏,红枣,桔子,橙子等。属热证者,还可选食小麦、小米、赤小豆、绿豆等;属血淤者,可适当配用酒及食醋等;血热者忌吃辛辣、葱、姜、蒜、芥末、茴香、花椒等动火食物;虚寒者忌吃生冷果瓜及寒凉之品。此外,还可适当食用食疗方: (1)豆腐2块,米醋100克,煮熟,饭前服食;或将木耳炒香,加适量水煮汤,白糖调服。适用于血热型崩漏(阴道突然大量下血,或淋漓日久,色鲜红,尿黄便结,舌红苔黄,脉滑数)。 (2)黄芪30克,核桃肉20克,大米适量,共煮粥服食。或用牛肉250克,当归20克,生姜15克,加水煮熟,调味后吃肉喝汤。适用于脾肾虚型崩漏(经来无期,量多或淋漓不断,色淡质薄,面色苍白,神疲乏力,四肢不温,腰酸腿软,纳差,大便溏,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沉而细)。 (3)益母草50克,香附15克,鸡蛋2个,加适量水同煮,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吃蛋喝汤。或将鲤鱼500克,开膛去杂物,洗净,切成鱼片,放入锅内,加入黄酒煮熟吃;鱼骨烤干研成细末,晨起用黄酒冲服。适用于血淤型崩漏(出血淋漓不断,或突然下血量多,色紫黑,有血块,小腹疼痛拒按,舌质暗红或有淤斑,脉弦涩)。 (三)药物调养法1.单方验方 (1)槐花18克,焙焦研成细末,用黄酒送服。 (2)红鸡冠花烘干研粉,每次6克,每日2次,温水送服。 (3)美人蕉花9克,晒干研成细末,黄酒送服。每日两次。 (4)贯众3克,炒后研成细末,醋调服,每日3次。 (5)仙鹤草、血见愁、旱莲草各30克,水煎服,每日3次。 (6)丝瓜络炭15克,棕榈炭15克,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 (7)崩漏出现虚脱时,可用人参12克,浓煎取汁,一次服完。或用人参12克,熟附片10克,浓煎汁,一次灌服。 2.中成药方 (1)云南白药,每次0.3~0.5克,每日2~3次,温水送服。 (2)固经丸,每次6~9克,每日2~3次,温水吞服。 (3)宫泰冲剂,每次2包,每日2次,开水冲服。 (4)乌鸡白凤丸,每次1粒,每日2次,开水化服。 (5)崩漏出现虚脱时,可用参三七粉3克,温水一次吞服,每日2次。或宫血宁,每次1~2粒,每日3次。 (四)针灸调养法(1)断红穴(二、三掌骨之间,指端下1寸),先针后灸,留针20分钟,有减少出血量的作用。 (2)体针:关元、三阴交、隐白穴,崩漏初起,量多色暗者,加刺血海、水泉;伴头晕耳鸣、午后潮热者,加刺太冲、太溪;漏下日久,神疲乏力者,灸脾俞、足三里;失血过多,汗出肢冷或昏厥者,重灸百会、气海。 (3)耳针:子宫穴、内分泌、皮质下,针刺,留针15~20分钟。 (4)耳穴压丸法:取子宫穴、内分泌、卵巢穴、肾穴、肾上腺及神门穴。每日取穴4个,用针柄测得所选耳穴的敏感点,并稍加压,使之留下压痕,用酒精棉球消毒后,将王不留行籽贴在0.5×0.5厘米的胶布上,敷于所选穴位上,边敷边按摩,直至产生酸、麻、胀、痛等感觉。每日按压3~5次,两耳交替按压。 (5)灸法:取精盐适量,填满脐孔,放上姜片,再将艾炷放在姜片上点燃,稍感灼痛即压灭,再换1壮(即一个艾炷)。每次灸6~8壮,每日或隔日灸一次,3~5次为一疗程。 (五)按摩调养法(1)仰卧,自行用指腹揉按气海穴数次。 (2)坐起,用拇指按揉双侧三阴交、足三里穴,每穴1分钟,以有酸胀感为宜。 (3)腑卧,由家人用双手拇指捏按患者背部的肾俞穴1分钟,以有沉胀感为宜。 (4)俯卧,由家人用双手按压患者命门穴至有沉胀感,并向小腹传导,然后双手顺势下移至八髎穴处,以中等力度揉按2分钟。 (六)药熨调养法川芎15克,当归30克,炒延胡索、炒五灵脂、小茴香、肉苁蓉、白芍、白术、白芷、苍术、乌药、陈皮、半夏各9克,柴胡6克,黄连、炒吴茱萸各3克,共研粗末,瓶贮备用。取适量药末用黄酒炒热,放于布袋,热熨脐孔及四周,熨后将药末敷于脐孔,外以胶布固定,每天1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