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苹 萍蓬草 水藻 酢浆草 海藻 | 草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草部(53)


释名 苤菜、四叶菜、田字草
气味 甘、寒、滑、无毒。
主治 利小便,治毒疮,止消渴。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萍蓬草
释名 水粟、水栗子
气味 (子)甘、涩、平、无毒。
(根)甘、寒、无毒 。
主治 厚肠胃、益气力。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水藻
释名  
气味 甘、大寒、滑、无毒。
主治 捣汁服,去暴热、热痢;捣烂敷,治热疮游疹。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酢浆草
释名 酸浆、三叶酸、三角酸、酸母、醋母、酸箕、鸠酸、雀林草、小酸茅、赤孙施。
气味 酸、寒、无毒。
主治
  1. 小便血淋。用酢浆草捣汁,煎五苓散服下。
  2. 二便不通。用酢浆草一把、车前草一把,共捣取汁,加砂糖一钱调服。不通可再服。
  3. 赤白带下。用酢浆草阴干,研为末。每取三匙,空心服,温酒送下。
  4. 痔疮出血。用酢浆草一大把,加水二升,煮取一繁荣昌盛服下。一天服三次,有效。
  5. 癣疮作痒。用酢浆草涂搽,数次即愈。
  6. 牙齿肿痛。用酢浆草一把,洗净,加川椒(去核)四十九粒,同捣烂,捏成豆大小粒。每以一粒塞痛处,有效。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海藻
释名 单、落首、海萝。
气味 苦、咸、寒、无毒。
主治
  1. 项下瘰疬。用海藻一斤,装薄布袋中,泡酒二升。每服二合,一天服三次。药渣晒干,研为末,每服一匙。一天服三次,此酒名"海藻酒"连服几剂,即消瘰疬。
  2. 蛇盘瘰疬,头项交接。用海藻(荞面炒)、白僵蚕(炒),等分为末,加白梅汤调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六十丸,米汤送下。毒气必泄。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昆布 石斛 螺厣草 骨碎补 石韦 | 草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草部(54)


昆布
释名 纶布。
气味 咸、寒、滑、无毒。
主治
  1. 瘿气结核,瘰疬肿硬 。用昆布一两,洗其咸汁,晒干为末。每取一钱,以棉裹好,放醋中浸过,口含咽汁味尽即换。
  2. 项下渐肿成瘿。用昆布、海藻,等分为末,加蜜 做成丸子,如杏核大。随时含咽。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石斛
释名 石 、金钗、禁生、林兰、杜兰。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胃中虚热、发热自汗、痈疽排脓内塞。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螺厣草
释名 镜面草。
气味 辛。
主治
  1. 吐血、鼻血。用镜面草,洗 净。捣烂,泡酒服。
  2. 小儿头疮。用镜面草晒干为末,加轻粉、麻油敷搽,有效。
  3. 手指肿痛。用镜面草捣烂涂搽。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骨碎补
释名 猴姜、猢狲姜、石毛姜、石奄间。
气味 苦、温、无毒。
主治
  1. 虚气攻牙,齿痛血出。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2. 耳鸣耳闭。用骨碎补削作细条,炮过,乘热寒耳中。
  3. 屙血。用骨碎补(烧存性)五钱,酒或米汤送下。
  4. 长久泄痢。用骨碎补研为末,放入猪肾中煨熟吃下,即止。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石韦
释名 石革、石皮、石兰。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 小便淋痛。用石韦、滑石,等分为末,每取一小撮,水送服。
  2. 便前有血。用石韦研为末,以茄子枝煎汤送服二钱。
  3. 气热咳嗽。用石韦、槟榔,等分为末,每服二钱,姜汤送下。
  4. 崩中漏下。用石韦研为末,每服三钱,温酒送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绿萼梅 | 草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草部(01)


绿萼梅
释名 绿梅花,白梅花,红梅花。
气味 酸、涩、平。
主治 胁肋胀痛,脘闷胀气,纳食不香;咽中似有物作梗。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星草 石胡荽 景天 虎耳草 佛甲草 | 草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草部(55)


金星草
释名 金钏草、凤尾草、七星草。
气味 苦、寒、无毒。
主治 解热,通淋,消痈疮,解硫磺中毒。用根泡油涂头上,能大生毛发。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石胡荽
释名 天胡荽、野园荽、鹅不食草、鸡肠草。
气味 辛、寒、无毒。
主治
  1. 痰喘。用石胡荽左杨汁,和酒服。
  2. 目疾,翳障(目赤肿胀,羞明昏暗,隐涩疼痛,眵泪风痒,鼻塞头痛,外翳扳睛)。用石胡荽(晒干)二钱,青黛、川芎各一钱,共研为末。先含水一口,取药末如米大一小撮嗅入鼻内,以泪出为度。有的配方中减去青黛。此方名为"碧云散"。
  3. 塞鼻治翳。治法总结为诗歌一首:赤眼之余翳忽生,草中鹅不食为名,塞入鼻内频频换,三日之间复旧明。
  4. 牙痛。用棉裹鹅不食 草,怀干研末,嗅入与牙痛同侧的鼻孔中。
  5. 一切肿毒。用石胡荽一把、穿山甲(浇存性)七分、当归尾三钱,共捣烂,加酒一碗,绞汁服,以渣敷患处。
  6. 湿毒胫疮。夏季采石胡荽,晒收为末,每取末五钱、汞粉五分,加桐油调成膏。先以茶洗净患处,然后贴膏包好。将有黄水流出。五、六日病愈。
  7. 脾寒疟疾。用石胡荽一把,捣取汁半碗,加酒半碗服下,甚效。
  8. 痔疮肿痛。用石胡荽捣烂敷贴。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景天
释名 慎火、戒火、据火、护火、辟火、火母。
气味 苦、平、无毒。
主治
  1. 小儿惊风。用景天(干)半两、麻黄、丹参、白术各二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半钱,浆水调服。三、四岁的小儿可服一钱。
  2. 婴儿风疹及疮毒。用景天苗叶五两和盐三两,同研细,绞取汁,以热手抹涂。一天两次。
  3. 热毒丹疮。用景天捣汁涂搽。一昼夜宜搽一、二十次。
  4. 漆沧作痒。揉景天涂搽。
  5. 眼中生翳,涩痛难开。用景天捣汁,一天点三、五次。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虎耳草
释名 石荷叶。
气味 微苦、辛、寒、有小毒。
主治
  1. 耳出脓。用虎耳草捣汗滴耳内。
  2. 痔疮肿痛。用虎耳草阴干,烧烟放桶中薰疮痛处。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佛甲草
释名  
气味 甘,寒,微毒。
主治 汤火灼疮,研贴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胡麻 大麻 小麦 大麦 雀麦 | 谷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谷部(01)


胡麻
释名 巨胜、方茎、狗虱、油麻、脂麻。叶名青蓑,茎名麻皆。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1. 腰脚疼痛。用新胡麻一升,熬香后,捣烂。每日吞服适量,以姜汁、蜜汤、温酒送下均可。
  2. 手脚酸痛,微肿。用胡麻熬熟,研强烈,取五升加酒一升,泡一夜后随意饮用。
  3. 偶感风寒。用胡麻炒焦,乘热2捣烂泡酒饮用。饮后暖卧,以出微汗为好。
  4. 热淋。用胡麻子、蔓菁子各五合,炒黄,装袋中,以水三升浸泡,每饭前取服一钱。
  5. 疔肿恶疮。用胡麻(烧灰)、针砂,等分为末,加醋调敷患处。
  6. 痔疮肿痛。用胡麻子煎汤洗 。
  7. 坐板疮疥。用生胡麻嚼烂敷涂。
  8. 妇女乳少。用胡麻炒过,研细,加盐少许服下。
  9. 汤火伤。用胡麻生研如泥,涂搽伤处。
  10. 痈疮不合。用胡麻炒黑。捣烂敷涂。
  11. 漏胎难产(血干涩,胎儿不能下)。用麻油半两,蜜一两,同煎开多次,温服,胎滑即下。他药无益。
  12. 眉毛不。用胡麻花阴干,研为末,泡麻油中,每日取擦眉部。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大麻
释名 火麻 、黄麻、汉麻。雄者牡麻,雌者名苴麻、苎麻。花名麻麻勃。麻勃即大麻的花。
气味 麻勃:辛、温、无毒。
:辛、平、有毒。
大麻叶:辛、有毒。
主治 麻勃(大麻的花):
  1. 记忆力衰退。用初秋收取的麻勃一升、有参二两,共研为末,蒸透。每临星时服一小撮。
  2. 瘰疬初起。用初秋收取的麻花、中夏收取的艾叶各等分,作炷灸患处百壮。
  3. 刀伤病麻木。用麻勃一两、蒲黄二两,共研为末。每服一小匙,酒送下。白天服三次,夜间服一次。
  4. 风病麻木。用麻花四两、草乌一两(炒存性),共研为末,加炼蜜调成膏。每服三分,开水送下。
(麻子连壳的总称,大麻的果实):
  1. 大便秘,小便数。用麻子仁二升,芍药半斤,厚朴一尺,大黄、枳实各一斤,杏仁一升,一起熬研,加炼蜜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丸浆水帝下。一天服三次。此方名"麻仁丸"。
  2. 月经不通(或两、三月,或半年一次)。用麻子仁二升、桃仁二两,研匀,熟酒一升中沁一夜,每天服药一升。
  3. 消渴(日饮数斗,小便赤涩)。用秋麻子仁一升,加水三升,煮开三四次。饮汁。
  4. 血痢不止。用麻子仁汁煮绿豆空心吃,极效。
  5. 刀伤瘀血腹中。用大麻仁三升、葱白十四枚,捣烂,加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水九升煮成一升半,一次服完,血出即愈。不尽时可再次服药。
  6. 发落不生。用麻仁汁煮粥常吃。
  7. 小儿头疮。用麻仁五升,研细,水绞取汁,蜜调搽疮上。
大麻油:熬黑敷头上,治发落不生。
大麻叶
  1. 下蛔虫。用大麻叶捣汗服五合。
  2. 疟疾。用大麻叶,炒香,过一会,研为末,临发病前用茶或酒送服适量。
大麻的茎或茎皮:治破血,通小便,跌打损伤。
大麻根:带下崩中,热淋下血,跌打瘀血。
沤麻汁:消渴、瘀血。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小麦
释名  
气味 小麦(小麦的果实):甘、微寒、无毒。
浮麦:甘、咸、寒、无毒。
面粉:甘、温、有微毒。不能消热止烦。
麦粉:甘、凉、无毒。
面筋:甘、凉、无毒。
:甘、微寒、无毒。
麦苗:辛、寒、无毒。
主治 小麦(小麦的果实):
  1. 老人淋。用小麦一升、通草二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饮服。
  2. 项瘿。用小麦一升,在醋一升中泡过,晒干为末,加海藻(洗净,研为末)三两,和匀,每服一匙,酒送下。一天服三次
  3. 白癜风。用小麦摊上,烧铁物压出油,搽涂患处。
  4. 汤火伤。用小麦炒黑,研为末,加腻粉,调油涂伤处。勿接触冷 水。
  5. 头疮。用小麦烧丰存性,研为末,调油敷患处。
浮麦:益气,除热,止自汗盗汗。
麦麸
  1. 产后虚汗。用小麦麸、牡蛎,等分为末加猪肉汁调服二钱。一天服二次。
  2. 身上瘢痕。春夏用大麦麸,秋冬用小麦麸,筛粉,调油敷涂。
  3. 小便尿血。麦麸炒香,以肥猪肉蘸食。
  4. 热疮,汤火伤。用醋拌麦麸熨贴。
面粉
  1. 内伤吐血。用面粉略炒,以京墨汁或藕节汁调服二钱。
  2. 大出血(口、耳、鼻都出血)。用白面加盐少许,冷水调服三钱。
  3. 泄痢。用白面一斤,炒焦黄,每天空心服一、二匙,温水送下。
  4. 咽喉肿痛,不能吞食。用白面和醋调匀,涂喉外肿处。
  5. 乳痈不消。用白面半斤,炒黄,加荆煮成糊敷涂,即消。
  6. 刀伤血出。用生面干敷,五、七日即愈。
  7. 远行脚上起泡。水调生涂上,一夜即消。
  8. 火烧成疮。用炒面加栀子仁末,调油涂搽。
  9. 防止受孕。用白面一升、酒一升,煮沸去渣,分三次服下(来月经的头一天晚上,第二天黎明及大明以后各服一次)。
  10. 一切疔肿。用猪油调面封患处,有效。
麦粉:痈疽发背,地铭肿毒。用陈年麦粉,久炒成黄黑色,冷定后,研为末,加陈醋调成糊,熬如黑漆,收存瓷罐中。同时摊纸上,剪孔贴患处,疼痛渐消。以后肿毒亦消,此方屡试屡验,药易得而功极显。
面筋:解热和中。
:消渴止烦。
麦苗:消酒毒,解时疾狂热,退胸膈热2,利小肠。
麦取:阳毒、温毒、热极发狂,大渴及温热。
麦秆:烧灰加在去疣痣、蚀恶肉的药膏中。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大麦
释名 牟麦。
气味 咸、温、微寒、无毒。
主治
  1. 食饱烦胀。用大麦面熬香,每服一匙,开水送下。
  2. 蠼螋尿疮。用大麦嚼敷,一天三次。
  3. 汤火伤。用大麦炒黑,研为末,搽伤处。
  4. 小便不通。用陈大麦秸煎浓汁一次服。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雀麦
释名 燕麦、杜姥草、牛星草。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米)充饥滑肠,(苗)胞衣不下。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