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地榆 及己 丹参 紫参 紫草 | 草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地榆 及己 丹参 紫参 紫草 | 草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草部(07)


地榆
释名 玉豉、酸赭。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 吐血。用地榆三两,加米醋一升,煮沸十多次,去渣汁,饭前热服一合。
  2. 妇女漏下,赤白不止,人极黄瘦。治方如上。
  3. 血痢不止。用地榆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掺在羊血上炙熟食下。又方:单用地榆煎汤,每服三合。
  4. 赤白下痢。用地榆一斤,加水三升煮成一升半,去渣,熬成膏。每服三合,空腹服。一天服两次。
  5. 大便下血,长期不愈。用地榆、鼠尾草各二两,加水二升,煮成一升,一次服完。
  6. 小儿疳痢。用地 榆煮汁。熬如饴糖。服之有效。
  7. 毒蛇螫人。用新地榆根捣汁饮下,并以搽伤口。
  8. 虎犬咬伤。用地榆煮汁饮下,再以地榆末敷伤口。单用白开水冲服地榆末亦可。
  9. 小儿湿疮。用地榆煎成浓汁,一天洗疮两次。
  10. 小儿面疮,红肿烧痛。用地榆八两,加水一斗,煎成五升,温洗患处。
附方 地榆的主要功能是凉血、止血、泻火、收敛,因而是伤科和妇科的要药。但其性偏寒。凡虚寒的人及泻白痢者,不宜用本品。天热时,地榆叶泡茶,有解暑的作用。
图片

点击
放大

及己
释名 亦名"獐耳细辛"。
气味 (根)苦、平、有毒(入口使人吐血)。
主治 各种恶疮、疥痂、瘘蚀、皮肤虫痒等。用及已煎汁浸洗。
附方  
图片

点击
放大

丹参
释名 赤参、山参、郗蝉草、木羊乳、逐马 、奔马草。
气味 (根)苦、微寒、无毒。
主治
  1. 月经不调,产前胎动,产后恶血不下,冷热劳,腰脊痛,骨节烦疼等症。用丹参洗净,切片,晒干,研细。每服二钱,温酒调下。此方称"丹参散"。
  2. 小科下血。用丹参十二两,加酒五升,煮成三升。每次温服一升,一日服三次。不能饮酒者,可用水煎服。
  3. 寒疝腹痛(小腹和阴部牵引痛)。用丹参一两,研细。每服二钱,热酒调下。
  4. 小儿惊 发热。用丹参、雷丸各半两,与猪油二两,同煎几次,去渣,取汁收存。用时,摩汁在儿身。此方称"丹参摩膏"。
  5. 乳痈。用丹参、白芷、芍药各二钱,口咬细,醋淹一夜,加猪油半斤,微火煎成膏。去渣,取浓汁敷乳上。
  6. 热油烫伤与火伤。用丹参八两,锉碎,加水稍稍调拌,放入羊油二斤中煎过。取以涂伤处。
附方 丹通用常用为妇科要药。不问产前产后、月经情况如何,都可以用。它既破瘀血,又预处理新血。既能安生胎,又能下死胎。
图片

点击
放大

紫参
释名 牡蒙、童肠、马行、众戎、五鸟花。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 下痢。用紫参半斤,加水五升,煎成二升。再加入甘草二两,煎至半升,分三次服。此方名"紫参汤"。
  2. 吐血不止。用紫参、人参、阿胶(炒),等分为末。每服一钱,乌梅汤送下。又方:与上方基本相同,但减去人参。换为甘草,以糯米汤送下。
  3. 脸上酒刺。用紫参、丹参、人参、苦参、沙参和呈两,共为末,加胡 桃仁捣烂,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附方 紫参作药用,远见于张仲景的《金匮玉函》,后来用者较少。但各书仍记载共功效。认为它是"肝脏血分"之药,"故治诸血病"。由于丹参也具有这类功效而更显著,所以紫参就渐少受到注意了,近年一样紫参被用于治疗癌肿(食道癌、胃癌、直肠癌、肝癌等),常与狗弱、半枝莲、白花蛇舌草等配合应用。
图片

点击
放大

紫草
释名 紫丹、紫夭、此戾、藐、地血、鸦衔草。
气味 (根)苦、寒、无毒。
主治
  1. 婴童疹痘(将出未出、色赤便闭者可用本方,如痘已出而红活、大便利者则忌用)。用紫草二两,锉碎,泡在百沸汤一碗中,盖严勿使漏气。汤温后,服半合。改用煎服亦可。
  2. 痈疽便闭。用紫草、栝楼子等分,水煎服。
  3. 小便淋。用紫草一两,用成散剂,每服二钱,饭前服。井华水送下。
  4. 产后淋沥不净。治法同上。
  5. 恶虫咬伤。用紫草煎油涂搽。
附方 紫草的主要功能是:并凉血、和血,解毒、滑肠。近据报道,本品对绒毛膜上皮癌有抑制作用。
图片

点击
放大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