鳄鱼07章 张仪欺楚 | 【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 | 春秋战国

Category: 【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
鳄鱼07章 张仪欺楚 | 【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 | 春秋战国

鳄鱼07章 张仪欺楚


现在四川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了。比如北京就有"蜀国演义、巴国布衣"这样的川菜酒楼,还有沸腾鱼香,都好吃极了。但巴和蜀不一样,巴在四川以东的重庆地区,蜀在偏西的四川成都平原。"蜀"这个字在甲骨文里像一只蛾子的幼虫,长了个大眼睛和弯曲的身子(图片),那个扁"四"就是毛毛虫的大眼睛。所以蜀人被视为体质蠕弱--当然这是偏见。

蜀国早在商朝时期就有了,背景神秘莫测,蜀人的象形文字也是原创的,不同于中原。它的玉器、青铜器、漆器制作甚精,可媲美中原也异类于中原。蜀人的模样也特别,三星堆出土的那个浓眉凸眼阔嘴扁腮方脸招风耳的青铜人最为知名。这张棱角分明的脸与传统的团和的中国人脸并不相似,反倒像西方人,一同出土的金杖、金面膜也是西方货,难道他们是从西方迁徙来的?那倒很值得敬畏了。蜀人的埋葬方式也特别,他们喜欢船棺,直径两米,长五米,是整根大树中间掏空而成,船棺可以载着主人渡过阴间的河流,在次日黎明获得超升,返回阳间。总之,蜀人是个很有个性的古老部族,地点在成都平原,不过在战国时代蜀国被视为戎狄之国,穿的衣服都是左衽(中原是右衽)、椎髻(麻花辫子)。

蜀国的统治者最知名的要算蜀王"杜宇"。当时蜀地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因为岷江等等江河长发大水(是后代都江堰等工程改变了这里)。就像大舜被迫把位子传给治水英雄大禹,蜀王"杜宇"也被迫把王位丢给治水有功的英雄"鳖灵"先生,随后痛苦得要命,变成了杜鹃,夜夜啼叫,嘴巴吐血,所谓"望帝春心托杜鹃"。望帝是杜宇的年号。

治水英雄"鳖灵"先生接班以后,传到第二代鳖灵时,蜀人一度北向击秦,抵达秦都雍城,十分可怕。到了鳖灵十世的时候,国力就不足与变法之后的强秦抗衡了。而且重庆地区地巴人也开始给他们捣乱。巴人是水边民族,率先发现了茶叶的功用(不过发现错了,蒸着吃,跟当年的英国人看见中国茶叶后一样)。巴人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喜欢被挂在高高在山崖上,就是悬棺,当时以为棺材越高越安全,现在全被三峡水库淹了。

巴人最早是在湖北地区混生活,一直跟当地楚人干仗,曾经射杀楚文王,时叛时服。楚人宋玉说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下里巴人"多半就是骂这些家伙呢。后来巴人被楚人打跑了,退至长江三峡上游的重庆地区,建立巴国。重庆地区的巴国,又与西边的原住民--成都地区的蜀国人互相争利发生怨恨。于是巴人又和蜀人打。(好像这两个地区的人现在也互不佩服)。到了蜀王鳖灵十二世,巴蜀大乱,两国打得不可开交。听到这个消息,秦国大夫"司马错"力主趁机吞灭巴蜀。但是张仪不同意。

相邦张仪认为,专心对付中原的韩魏是正点。但是司马错论述了兼并巴蜀的几大好处。巴蜀(重庆、成都)向北一千里是秦国陕西,向东一千里就是楚国(湖北)。占领巴蜀就意味着可以从四川顺长江而下,攻占楚国,楚亡则天下并矣。并且,司马错高瞻远瞩地认识到,巴蜀秀丽的山川、富饶的资源可以作为秦国南部的大本营,一旦兼并下来,可以提供秦人支撑长期战争的物力财力。

这个伟大的计划得到秦惠文王的认可,但是秦国想进攻巴蜀也难于上青天。陕西南下到四川的路,是世界上最缺德难走的路,著名的蔓延几百公里的秦岭阻隔其中,"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缘"。我曾经开车在秦岭崇山峻岭,跑了一天一夜差点摔死山崖才走出两百公里,没等进四川就放弃了。而且秦岭当中还有剑阁天险可以守卫,峥嵘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传说秦惠文王想了个鬼点子欺负蜀国人,以欺骗的形式解决了这段交通障碍。他赠给"鳖灵十二世"五个阳光美少女和五头便金之牛(就是能拉出黄金的牛)。鳖灵十二世乐了,使五丁力士开道迎接,千人凿路,万分辛苦,开出一条蜿蜒八百里的山道。尽管如此,五头牛也只有三头进了成都--这大约是成都最早的火锅肉料了(但是辣椒还没有传入中国)。其中有一头牛在路上还发了神经,钻到山洞里不肯出来(大约是被脚下悬崖峭壁吓傻了)。力士们抓着牛尾巴使劲揪它,导致山石塌方,砸死很多人。这就是李白所说的"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石牛道从此开通,方便大秦兵来打了。

有了石牛道,秦惠文王命令司马错、都尉墨率大军伐蜀国,从石牛道南下,进入四川北部绵延几百里缺德难走的秦岭山地。鳖灵十二世本来正在跟巴人斗殴,仓促间赶紧北上四百里,到剑阁抵御秦军。以他的粗浅的军队根本不是秦国职业军人的对手,鳖灵十二世大败而走,逃跑途中被秦军追上杀死。司马错一举攻灭蜀国,继而向东到重庆地区,灭掉巴国。蜀国和巴国,两家互相掐,现在都当了亡国奴,成了秦国的两个郡,舒服了。此时是公元前316年,燕国发生"子之之乱"。

巴蜀土地极其肥沃,粮食亩产比中原高好几倍,号称天府之国--诸葛亮语(天府就是天下粮仓的意思)。秦人的陕西关中平原(渭河流域)也是号称天府之国(司马迁语)。这两个天府,如今都成了秦国人的地盘,秦人能不一统华夏吗?秦人开通巴蜀,还闯出一条经由四川南部、彩云之南(云南)、缅甸、越南,直到印度的商旅交通要道,史称南丝绸之路。三星堆(成都市西)出土了来自印度洋的海贝(算是货币),重庆、巴县出土了玻璃球儿,球上带有特殊的花儿,这些都是南丝绸之路存在地证据。因为中国的玻璃业不发达。玻璃花乃当时印度孔雀王朝的绝技,贩运到中国来是金贵的东西。

秦人对蜀人很客气,收税不多,只叫他们缴纳土布和鸡毛。秦国派来蜀郡的第一任郡守叫张若,修筑了成都城墙。但这个功劳被后人挪到张仪头上,称之为张仪城,旅游时候可以去看,可是我问了很多成都人,他们都不知道。郡守张若还把一万家秦人移民过来,开发大西南。张若治蜀三十年,持变处常,处乱不惊,平安完成外派任务,类似摩托罗拉的老外派驻中国工作。蜀人应该记住张若的名字。后来秦始皇也不断把内地富豪、罪犯和一般平民迁入巴蜀。秦人几乎成为蜀地的主要人口,秦国风俗在这里流行,娶嫁送葬都按照中华礼仪了,不过秦国的这些中华礼仪也不正宗。

后来秦人还派李冰也来做蜀郡郡守,修建了大名鼎鼎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据说李冰是二郎神。

灭掉巴蜀,就该图谋楚国了。看见司马错立了伐蜀大功,另有一个人也没闲着。他结驷连骑,满载宝货,在秋风送爽,丹桂飘香的驰道上,赶奔楚国。这个人就是已然入秦为相十五年的张仪。张仪一动,全世界都害怕。

张仪屈指计算,通过自己的累年努力,当年合纵攻秦的五国:魏、韩都已与秦人结盟连横,成为一个阵营;燕国偏北荒远暂时不再搀和诸侯事务,赵国赵武灵王自认为年幼,也保持国际低调。五国之中唯独"纵约长"楚国,还在拼命向秦人跳脚骂阵。其实这么说楚国是恭维了他。楚国在五国合纵攻秦的时候带头逃跑,斗志不强,现在对于秦国只是固守对峙状态。

当时的天下是三极鼎立的天下。下边不用说,是秦最盛,东边是齐国,齐国从齐威王改革以来,"战胜于朝廷",又打败张仪跃过韩魏来犯的东进之师,到齐宣王又有灭燕壮举,如今任用孟尝君为相,有胜无败,撑起东天一脚,是东极强国。南方则是楚国最强。楚自楚威王以来,东西兼并,掩有长江上下,是诸侯中地域最广的国家,兵广国富,是南极强国。可以说,这三个国家目前的国力势均力敌,都有并吞六合的能力。

秦、齐、楚三个强国的三角对立,可以画在上图。中原是韩、魏两国列弱,夹在三个大国中间,而燕赵在其北(河北、山西),尚无闻于中原。天下成大功者,非秦即齐,非齐即楚,是当时各国的共识。秦人在三大国中,力量略强一点,刚刚得到巴蜀,并且通过张仪历年连横奔波,是把韩魏拉入了自己的阵营(虽然中间有几次反复,但目前又投入秦人怀抱了)。这是对秦有利的。

但也有对秦不利的。那就是齐、楚两个大国,看清了天下的局势,互相拉起了手,齐、楚"方欢"、"交善",对秦人构成极大威胁。以当时秦的能力,但还远没有达到对东方的压倒性优势。秦人非常紧张,这时又传来不好的消息:

楚因此派出"三大夫张九军"包围曲沃和於中。楚由于齐的帮助,一举先把曲沃攻下,计谋攻取商於之地。

原来,秦国所在的陕西号称"四塞之固",四周都是群山,只有少量关口可以进入陕西,陕西东南方向有重塞武关,正东则有函谷关(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汉唐都定都于此的原因)。秦人积极谋向中原开拓,已出正东函谷关,夺得要塞曲沃(今河南三门峡西南),并出东南武关,夺得商於之地(河南省西部),成为秦伸向中原的两个矛头,对列国威胁很大。然而可怕的是,目前这两个关塞都遭受了齐、楚大国威胁。楚人已打断了秦人伸出在"函谷关"外的那只矛头--夺得了曲沃要塞,跃跃欲试,接下来就有叩关直入的危险。(安禄山就是入函谷关西行一百五十公里即到西安,打跑了唐朝皇帝)。最要命的是,楚人此次夺取函谷关外要塞曲沃,是与齐人联手实现的。齐、楚联合战秦,已经付诸实际。这都是趁着秦人南下夺巴蜀时,齐、楚被刺激后的联合动作。

对于秦人的另一个矛头,伸出东南武关的商於之地,楚人亦屯扎大兵在此,囤兵对峙:楚怀王派出三名大夫,分成九个军团,对武关虎视眈眈,大战一触即发。一旦楚人进入武关咽喉,就可以全部占取商於之地。(后来的刘邦就是从武关攻入陕西,经商於,兵指咸阳,取得灭秦胜利的)。而秦军主力尚在南下四川巴蜀作战,关中空虚脆弱,形势万分危险。

秦人独斗齐、楚,是打不过的。于是,就有了张仪"诈楚"的这次著名出行。张仪的使命很清晰,拆散齐楚联合,并使用缓军之计,阻滞武关、函谷关来犯之楚人,伺机反扑楚人,歼灭他布置在函谷关、武关外的遏秦大兵。

张仪奉命从咸阳南下。就像你现在开车远行,会经过各省份不同路号的国道、高速,当时也有贯穿诸侯各国之间的干道。现代高速不同省份的收费站,在古代就是关隘,由不同诸侯国设在自己的路段上,收的就是关税,当然也负有盘查和阻击敌人的作用。如果你是商旅,那可以交钱通过(叫做关税),如果是异国来的官员,就要在有"节"才可通过。节是政府颁发的小工艺品,圆筒状或者跑马状。所以使者如今又叫"使节"。像张仪这样大官,出行所持"节"级别最高,只要一露此节,沿途住宿饮食一律由驿站供给,遇到交通阻塞,可以优先通过,宣布戒严也不受限制。相当于现在的八辆警车开道。

车子在行进,入河南,遵汉水,南下入湖北,直抵湖北南境长江北岸的江陵(楚国郢都),全程两千华里。当青春都已经隐隐退去,雨水浸进河山的心腹,浸进张仪心中最潮湿的部分。想起十五年前,自己挨楚上柱国昭阳先生的打,满身松鼠鲑鱼那样离开楚国,是何等的凄凉啊。后来张仪春风得意,入秦为相,曾送昭阳先生一封信说:"你诬赖我偷了你的破玉璧。你好好守住你的国家吧,不久我就偷你的城啦。"

如今昭阳已死,张仪也大人不计小人过,宰相肚里能撑船了。昭阳的封邑在江苏兴化,不过如今的兴化人都不怎么知道他了,兴化最有名的是画竹子的另类老汉儿"郑板桥"。

Ring a ling叮咚!张仪抵达楚国,入郢都见楚怀王,先说了一套恭维的话:"敝国的大王,最喜欢的就是大王您了。下臣我最大的理想就是给您当臣子了。"

楚怀王对秦相邦张仪,初是十分敬畏,一听此言,不禁仰天哈哈大笑。

"但是,敝国的大王,最讨厌的就是东边的齐宣王了。"张仪说,"下臣我最憎恶的也是齐宣王。齐宣王这个猪头天天假仁假义,藐视鄙国。可是,您却天天与齐国结好,给齐王捧脚,是以敝国大王无法事奉您,我也不能当您的厮役啦!"

楚怀王错愕地一揪胡子,四十左右岁年纪,略比张仪年轻:"不能事奉我也不要紧,寡人可以去登门找你们啊。"

"我知道,大王现在正在屯兵武关、函谷关一线,想围取我们的商於之地或者直扣咸阳,志向远大啊!"

楚怀王露出得意的神色,老头轻摇。

"其实大王不就是想要商於沃土吗,呵呵,我有一个办法可让大王不费一兵一卒,唾手而得商於六百里土地。"(合现在五百华里,在陕西、河南联接部,是秦、楚相接地段,对老楚很有诱惑,春秋时代属于老楚。现被秦人占领,也就是秦人伸出武关天险的那个矛头。老楚屯兵于此,就是想攻占商於,折秦人之矛以壮大自己)。

"是吗,什么办法兮,请先生明示,寡人鄙陋。"

"大王若能封锁东方边境,和齐宣王绝交,我张仪愿献上商於之地六百里。"张仪抛出诱饵,"这样,你得到商於之地,势必更强。您一强,齐必弱,齐弱则必为您所驱使。您驱使了齐国,又结好了秦国,还私下得到商於之地,则此一计而三利俱至。"楚怀王闻言喜极,群臣亦无不庆贺。楚怀王满心高兴,赶紧酒肉招待张仪,生怕伺候不周,怕张仪变卦。楚怀王说:"商於之地,早就是我们楚国兮不可分割的领土,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兮,共同讨论如何回收领土的问题,机会难得啊。张仪同志已经承诺了,回去给我办这件事。请大家祝贺沃吧!"

众臣赶紧举杯:"恭贺大王,贺喜大王,收复国土,先王百战经营所不能实现,大王一朝获申,恭贺大王!"

陈轸说:"我从前在秦国当外交部长,知道张仪此人不可轻信(我就是被张仪排挤来楚国的)。张仪之所以劳动大驾亲自跑到这里来,是因为我们与齐人联手,威胁了他的关中之地。倘若我们绝交齐人,秦人必不再看重我们,无所惧怕,势必也不肯给您商於之地了。您拿不到地不算,您必大怒,兴兵构怨于秦。同时我们又已经绝交了齐人。秦人、齐人都结怨于我,两国之兵倘若连翩而至,我们伟大祖国就没法招架啦!"

"请闭上你的乌鸦嘴。寡人不烦一人,不废一兵,取得商於土地,此计划甚善。你等着看我的谈判成果吧!"楚怀王也是急于为祖国作些大好事,以无愧于先祖,取悦于人民,得志于朝廷,在臣子面前也有光,于是他抓住张仪这根稻草,想走致富捷径。马在软地上易失前蹄,人在甜言上易栽跟斗啊。

楚怀王召开记者招待会,宣布与齐国断绝邦交。然后让人跟着张仪去接收陕西至河南交界的商於土地。张仪抱着楚怀王赠他的犀牛角、象牙、美玉完成出使,返回秦国,剩下就是如何摆脱楚使者的纠缠了。张仪招待楚使者吃羊肉泡馍,吃完从饭馆出来,醉醺醺歪在车子上,唱着:"我的小妹啊!我的小妹啊!--"

"相邦先生,您喝醉了吧。"没等楚使者问完,张仪一个趔斜,栽到车底下去,当场骨折了。汗水在老脸上直流,抬回家去静养。

一连三月张仪不出门。楚使者急得天天借酒浇愁,在朝堂门口、旅馆门口和张仪家门口,拎着酒瓶儿,到处堵。趁这机会,秦军获得了军事调动的宝贵时间,把那些刚刚派往巴蜀、义渠新占领区的集团兵赶紧召回,加上守卫主要城池的锐士常备军,编成重大兵力增援东南商於地区,并联合韩魏两国,切断楚军后腰,形成对楚军的反包围态势。情况对楚极其不利,好在身后还有齐人驻中原军队帮他。

但楚怀王得到使者来信,说迟迟没有得到商於之地,估计是秦人嫌他尚未与齐国彻底脱交。于是楚怀王就派了一个嘴巴特别脏的勇士,跑去痛骂齐宣王,说齐宣王是猪头,表示彻底绝交。楚怀王乐了,这回秦人该给商於之地了吧。不料秦人还是拖着不给。

而东方地齐宣王挨了骂,十分恼恨,立刻命令前线齐军停止对盟友楚军的支持。楚人被孤独一枝地剩在秦国东门函谷关和东南门武关外,傻愣愣地等着秦人来割他们的脑袋。这时候,楚国使者终于看见张仪拆掉石膏,出门放鹰来了,赶紧扑上去求拜:"张仪先生!!!张相国啊!!!亲娘啊!"

"唉!"张仪急了,"你怎么还没去接收土地啊!从某某到某某,六里土地,你赶紧去拿啊!"

楚使者拎着酒瓶儿傻了:"不是六百里嘛!"

"什么六百里,我本来是个小人物,哪有六百里土地给别人呢?那六里是我的封邑,你快去拿吧!"

啊?使者赶紧扔了酒瓶,写信飞报楚怀王:"大王,我们上骗受当了,对不起,上当受骗了,张仪没有六百里土地啊!"信是毛笔写在木板上,一尺长,叫做尺牍,用诸侯列国见的国道,快车送去。楚怀王看了木板信,大为震怒,动员驻扎中原西线大兵,以大将屈丐为统帅,从函谷关到武关一线,全面攻打秦国,时间是公元前313年。

秦楚两国首次发生激烈大会战,关系到此后两国兴衰,秦惠文王不敢轻视,迷信鬼神的他专门跑到秦人发迹的风水宝地,摆上圭玉牺牲,祭祀各方大神,作了一个楚怀王的假像,往像身上吐唾沫,诅咒楚怀王死,把骂街的话刻在石碑上,就是所谓《秦诅楚文》。接着,秦兵更分三路,大举迎击楚人。一路由"五国合纵攻秦"时候就战无不胜的秦国名将樗里疾统率,东出函谷关(陕西东大门),攻击关外楚兵。二路由大将魏章统率,作为主力,东南下出武关(陕西东南大门),反击进攻商於之地的楚国九军。第三路由名将甘茂统率,南下去夺陕西南部的汉中地区(现为楚国所有,是楚怀王的上两代人夺得的,内有据说十万守军)。

第一路出函谷关的秦将樗里疾,首先在与秦连横的盟友韩、魏配合下,肃清函谷关外楚兵,然后南下配合魏章第二路军,在商於地区的丹江以北与楚人展开激战。战旗猎猎,战鼓隆隆。秦军以优势兵力大败楚九个军团,斩甲士八万(又是七百架737飞机的载客量被报销了!),俘虏楚九军总统率"屈丐"并杀之。楚裨将逢侯丑等七十多人,尽是高级爵位,全部壮烈战死。真的是争地以战,杀人盈野。屈丐八万尸首,加上秦军自我损伤,足以把一个足球场堆满尸体,高达十五层楼高。堆尸如山,流血成河啊。

接着,魏章第二路军又与甘茂第三路军配合,一举南下夺下陕西南部汉中的楚属六百里土地,在这片肥沃土地上设置汉中郡,从而使陕西与南边的汉中以及更南的四川勾连成一片。秦人拥有了中国的整个西部。

整个过程中,齐人作壁上观,看着楚军人头到处乱掉,十分解气,谁让你们骂我们齐宣王是猪头了!活该。

楚怀王中原部队全部覆灭,楚怀王象一个赌红眼的疯子,动员国内全境部队,由景氏家族的"景翠"为将(替补屈丐的空缺),北上中原,围攻韩国城池--河南禹县,因为韩魏与秦连横,是秦的盟友,楚国想打散这个联盟,逼迫韩人投奔自己。并且楚人赶紧与齐人重新修好,不骂齐宣王是猪头了,请求协兵合作。齐人这时候看见老楚卷土又来,要打秦国,形势闹的还不错,决定有节制地配合楚军作战,从东部攻打中原魏国的煮枣(山东东明)。

齐、楚再次组成联盟,齐、楚联盟Vs。秦、韩、魏的群斗,旋即启动。我们说,齐、楚、秦是当时三角强国,齐楚联合打秦,但秦国甚是不惧,宿将樗里疾统率锐士再出函谷关,一举解掉韩国境内的禹县之围(楚人),再东征解掉魏国境内的煮枣之围(齐人),大败齐师于濮水之上,俘虏齐将"声子",并且在追击过程中打跑了齐国宿将匡章。

看见齐国人吸引了很多火力,楚怀王乐了,趁着秦军樗里疾主力东进追击齐军,越跑越远的当,命令景粹南下,改从东南大门武关趁空虚而进攻。这招还真灵,景粹果然攻破武关,尽收五百里商於之地,楚怀王哈哈大笑,我终于拿到我的商於六百里了!他立刻指令景粹穿越武关,继续深入北上,直到陕西蓝田,距离咸阳才一百多里,咸阳振恐。但是楚人跑到这里就没力气了,士卒损耗太大,强弩之末,终于被这里的秦人击退。景粹被迫收缩,正这时候,可恶的韩国人、魏国人,又从河南本土南下直接蹈袭楚国老窝,一直攻到湖北北部襄樊。(韩、魏是秦的盟友,这次如果没有韩魏协助,老秦可能打不过齐楚大国的合攻了。)

楚怀王无奈,被迫放弃刚刚获得的商於之地,命令景粹退出武关,回撤给老窝解围。秦国大将魏章则一路追击景粹。楚怀王组织的这第二次大会战,至此又一败涂地,上次是死光了布在中原的楚兵,这会被秦人追打回了家门口。秦人在追击楚军回湖北老窝的过程中,还会合韩军,拔取楚国北部领土河南上蔡(原来的蔡国,被楚吞灭为蔡县)。蔡县是楚国挺进中原的战略基地,这个地方一丢,想再北上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楚人被闷在了南方。

楚国的失败,在于楚怀王到底跟秦国好还是齐国好,举棋不定,反复变化,终于与齐国配合失时,独进独退,互相利用,大触霉头。韩、魏两国,本来应该帮助齐楚,却在张仪多年连横的统战工作下,被统战到秦国那边去了,帮了秦国,使得楚国在这次会战中非常被动,极其不爽。

楚国在春秋时代,晋、楚南北争霸时,俨然一个赫赫强邦,为什么到了战国时代就一战即溃了呢?

我们说,战国时期,楚国放弃了在春秋时期一贯坚持并领先于北方诸侯的"君权专制化"建设。楚国开始出现封君制度,并且愈演愈烈,封君的数量成为列国之冠,而且不是根据军功授封,而是根据出身来的,还可以世袭。所谓封君,他类似接收封地的卿大夫家族,这其实是在开历史的倒车。当吴起来到楚国的时候,通过一番努力,想消除封君对楚王权的威胁,却没有善始善终。楚国由于封君势力的存在而被割的四分五裂,这不得不说是楚国变得不堪秦国一击的主要原因。

看得出来,实行"君权一元化专制"还是相对"分封制"有好处的,可以提高一个国家的整体经济实力和战斗力。所以秦国一直致力于君权建设,商鞅的变法:郡县制、职业官僚取代卿大夫世袭家族制、官僚与军功考核制、严刑苛法等等,都旨在强化君权。由于秦国在列国中做的最好,国力也就最盛。它把这种成功的经验带到了后来的大秦朝,开创了未来了皇权专制社会。

张仪一出,使楚国前后丧兵十万,失地千里(汉中和商於地区),军威士气大打折扣。秦从此取得汉中,使关中和巴、蜀连成一块,排除了楚对秦本土的威胁;从此秦又伸展到中原,占有函谷关和武关以东重要据点,既便于防守,又便于进取中原,因而强盛起来。在时人看来,张仪比韩、魏的君王还要可怕。张仪因功受封五个城邑,赐号"武信君"。但张仪明白战争不是解决争端的最终手段,他找到秦惠文王说:"我们虽然大兵胜楚,捷报频传。但楚人怒气很大,总会拼死来抢我们汉中的,不如我们还他一半汉中,以平息楚恨,安静边疆。"

"好啊。"秦惠文王青着脸,叼着体温计,正在得病(离死不远了)。但大将甘茂、樗里疾这些带兵的,非常不舍得,反对归还汉中,一半儿也不可以。但是他俩拗不过张仪,只好憎恨张仪。秦惠文王派使者对楚怀王说:"我们想还您一半汉中,希望两国从此和好如初,不再打架,行吗?"(秦人之所以要和好,是"打完再拉"的策略。先通过打,削弱了老楚、壮大了自己,再拉他和好,使他不报复自己,使自己边境安定。所以现在要和好。等未来又需要打老楚的时候,再撕破脸。这是多么聪明啊。)

看着秦人跑来和好,楚怀王怎么讲呢?他嚷嚷道:"我不要汉中之地。我只要张仪,他骗了寡人,说什么六百里商於之地,全是鸟话!寡人要抓住这个反覆小人,非吃他肉不可。把张仪拿来,我就答应与秦国连横,还结为姻亲!"

秦惠文王得到回报,叼着温度计,脑子烧起来了:"张仪,楚国还不甘心于你,将奈何之?"

"我以前为了商於之地的事,有负于楚国,如果不去当面道歉,秦楚关系恐怕永远不能和解。如果我死能换得秦楚连横,边境安定也固是我的心愿啦。"(还有一个好处,秦、楚、齐是三角鼎立的三个大国,秦、楚连横,齐人就不敢袭秦了。所以,秦楚联合势在必行,一旦齐楚抢先结好了,那秦就危矣!所以,张仪冒着生命危险,也必须再去安抚楚国。)

秦惠文王听完以后,病好了一半儿,体温也下来了。于是张仪席不暇暖,再次奔赴两千里外的楚国。在岁尾的时光里,纷乱的风卷过更为纷乱的思绪。张仪一到楚国,就被楚怀王囚禁起来,命令厨房的大师傅准备制作人肉酱和人皮鼓。张仪手下的门客赶紧找到楚怀王的男性玩伴儿--靳尚同志,把组织上的任务和经费交付给他。

靳尚慌忙去找楚怀王的姨太太郑袖,大呼小叫跑进来,喊郑袖说:"亲爱的,大事不好啦,张仪被大王抓住了。"

"那有什么不好,我看很好。"

"秦国人正在奋力营救张仪呐。秦王甚至把他的爱女,还有宫里几个会唱歌的绝色,都预备出来了。她们带着金玉宝器,还有六个县的赋税当嫁妆,跑来找大王,想赎回张仪。这帮女的,有钱有色又会玩儿?大王亲之爱之不够,到时候还不把您给闪一边儿了!"

郑袖这人属于长袖善舞,蛾眉善妒,整天最担心的就是被人夺了她的宠。楚怀王曾宠爱一个女生,郑袖笑眯眯地说:"美人啊,你哪都好,就是鼻子有点扁,以后见到大王,用手捂着点儿啊。"

后来大王很奇怪:"怎么美人儿见了我老捂鼻子啊?"

"那是因为嫌您口臭啊!"

楚怀王老羞成怒,就把美人鼻子给割了,逐出宫外。郑袖之智慧,常如此。现今听说秦国美女又来围攻楚怀王以救援张仪,郑袖急得都要哭了,抖着手抹着泪找到楚怀王扭着屁股撒娇:"大王啊!您干吗抓张仪呐,快先放了他吧。"

"为什么兮?"楚怀王捏着郑袖的手说。

"人臣各为其主嘛,张仪有什么错啊。一旦被您杀了,秦国人大怒,打到咱家里,我们娘俩还不得跟着倒霉,到时候秦国人鱼肉我们娘俩,您可就再想亲我爱我,也没┅┅没那个啦!您赶紧先把我们娘俩送过江去(到湖南)避着吧,颠沛流离,苦啊┅┅哇--!"

郑袖日夜缠着楚怀王,郑袖的意见也代表了整个楚王王室家族的意见。楚怀王真还不敢杀秦国相邦张仪,以免恶化秦楚邦交。但他也不肯放张仪,就软禁起来不许回国。事实上,楚怀王在到底和秦不和秦问题上,正在犹豫,所以先把张仪软禁着,我再利用这时间好好想想。

唉,在上一番损兵折将的齐、楚、秦混战中,他就没想好到底是和秦还是和齐。他先是和齐,一起布兵于函谷关、武关外攻秦,听了张仪的商於谎话,立刻改成结秦,结秦上当又改和齐斗秦。现在呢?到底是跟秦好,还是跟齐好?哪个更有利一些呢?楚怀王这个优柔寡断的人着实苦恼。他的优柔寡断、确定下来又立刻改变、举棋不定的性格,不但使他输掉了上一场本来策划好有可能胜利的战争,还将在未来几年内使他输的更惨,直到输掉自己的性命。

反正,天下的大国,就是秦、齐、楚这三个,到底你跟谁好呢?从历史传统来讲,楚国倾向于跟秦好。在从前的春秋时代,齐晋这些北方诸侯与南方楚国争霸,楚人一贯拉拢秦人,让秦人从侧面帮自己。所以,楚王室和秦王室不断结为婚姻,这种由来较久的传统使得楚王族的现有成员都目光短浅地亲近秦人。虽然国际形式也发生了巨大变化,秦人已从同盟者变成了头号强敌,但楚王室封闭保守,不善于与时俱进,还在晕头胀脑赞同和秦。他的媳妇、儿子天天这么劝他,楚王族的这种亲秦情绪无形中影响着楚怀王。所以,在上一次公孙衍组织的诸侯第一次合纵攻秦战役中,楚怀王没有积极出力,而是浅尝辄止,带头讲和(讲和不是因为他怕秦人,不是因为他武力弱,而是一贯的亲秦情结)。

不过,从天下形势上讲,楚国不应该结秦,而应该连齐。第一层原因,虽然秦、楚、齐三国皆为一流大国,但秦的武力比齐、楚都各自略强一点,齐、楚两个略弱者,因该联手抗秦以自保,就好比吴蜀联合抗曹操一样。第二,秦人与楚国密切接境,秦人与齐人却是东西摇摇,所有秦人的扩张,首先是在楚人这里剜肉,这就注定了秦人不可能与楚人有长期的真诚的结盟关系。楚应该坚持连齐路线,以求自保。

不说楚怀王在家里犹豫吧。张仪这帮人被软禁在郢都,钱也花光了,变得越来越穷。他的舍人(就是帮忙吃饭的人,也叫门客)不耐烦了,大怒:"饭越来越不好吃,穿的也越来越差,换季的衣服都没有啦,钱都哪去啦!怎么也不够花呀!"

张仪说:"你们不要嚷嚷着回家,像我这么伟大的人物,弄点钱来还不容易吗,明天我就找楚王去。"

张仪见了楚怀王,楚怀王照旧不悦,左右摇晃脑袋,鼓着嘴,不瞧张仪。

张仪说:"既然大王听不进我说的连横,那就让我回去吧。"

"你回去干什么,不许回去!"

"那我北上中原,去给您采办点儿东西,好不好?"

"黄金、珠玉、犀角、象牙都是我们楚国出产,寡人什么都不缺兮。"

"大王难道就不好美色吗?"

"什么?"楚怀王脸红了,寡人有疾,寡人好色啊。

"中原韩国(今河南新郑)和大周洛阳的女孩,身材丰满,长发及臀,立在街巷,飘逸绝尘,仿佛神仙。"

楚怀王抓了抓脑袋,终于很不好意思地说:"那,你去帮寡人办一办兮。"

张仪回到馆驿,立刻派门客出去到大街上嚷:"到中原泡美女去喽,到中原泡美女去喽!""泡什么美女?"旁人问他。

"奉大王命令,去中原开发女人力资源!"

楚怀王的媳妇南后以及姨太太郑袖听说了,大恐,赶紧送来黄金一千斤,郑袖拿出五百斤,央求张仪别给捣乱,开发什么女人力资源啊!(当时在市场上流通的是青铜货币,黄金只用于政治贿赂、功臣赏赐和国际交易。一斤黄金合多少青铜币,现在已经说不准确了,大约几千枚吧。)

张仪收下黄金,跟楚怀王吃告别饭,饭后就准备赴中原泡美女。喝到晕乎,看见南后、郑袖也扭着S腰,散发着招惹异性的信号,进来陪着大王,娇滴滴地劝酒作笑。张仪嗖地就把酒杯给撇出去了,俩手趴在地上咚咚顿首:"Oh my God! Oh my God!张仪遍行天下,未尝见人如此之美者耶!wonderful, wonderful。大王有如此天仙,这我还上中原找什么美妞啊!"

南后、郑袖赶紧叉腰瞪眼:"什么!what!你个老东西还要出去再找吗!吗呀,人祖呀,我不想再活啦!!!"

楚怀王一边跟俩媳妇搏斗,一边赶紧喊张仪:"你行啦,你行啦,不用再说去中原找美眉的事啦,兮--。好啦,好啦,你们这俩仙女,寡人满足啦!寡人的爱只因为你俩而发光兮!"

张仪连连顿首:"下臣遵命!"然后摸着怀里的黄金礼单,偷着笑。过了一会儿,张仪继续做楚怀王的统战工作,吹牛说:"大王啊!我们秦国现在土地半天下,被山带河,四塞以为固,虎贲之士百余万,车千乘,骑万匹,兵员与列国总兵员之和相匹敌。我们小米堆积如山,法令严明,士卒乐死,欲经营天下,混一诸侯。而你们抗命,不异于驱群羊而斗猛虎呀。况且,我们已南下吞并巴蜀,大船积粟,一船载卒五十人兼三月之粮(合计载重二十吨以上),起于巴蜀岷山,循长江而下,不十日而据奉节,攻掠三峡,下水而浮。一日三百多里,不费牛马之力,你们楚国西境就完蛋啦!秦甲再从本土出武关接连南下,叩楚北境。北、西夹攻,楚国之地尽绝,不出三个月!"

楚怀王受张仪恐吓,没词了。打仗又打不过,楚怀王只好采取宁事息人的做法,听张仪的话,与秦国暂时妥协,互派太子为人质,互嫁王室闺女。楚怀王终于选择了顺着楚王家族地一贯倾向,走结秦的道路。可惜结秦之后,等待楚怀王的将是来自齐国的一场世纪恶梦般的报复,并且秦人也没有真心诚意与楚结盟,当时结盟也只是为了缓和老楚的报复。所以,当齐国大举挞伐楚国时,秦人也从旁边趁火打劫捅了好几刀,终于楚国元气大伤,一蹶不振,天下的三极鼎立,就剩了齐秦两极。这些都是下一章的后话,先不提。

不管怎么样,现在楚怀王同意与结好秦国了,也就是说,同意不再对抗秦国了。通过张仪的长期斡旋,秦人实现了与韩、魏、楚的全面连横,稳定了自己在西方逐步发展的外部环境。张仪完成连横楚国的任务,高高兴兴坐着马车,拿着黄金一千五百斤(相当于十个大学生的体重),带着门客,以及楚怀王送他的"骇鸡之犀、夜光之壁",回奔秦国复命。

潇水曰:楚怀王再次向张仪就范,不是楚怀王胆小懦弱,而是别有原由。这要说说秦楚的邦交历史。在春秋战国时代,秦国王室女子出嫁在外的共十三次,其中嫁往楚国的秦女则多达五次,无论是秦王室女子出嫁国外,还是外国女子嫁给秦国王室,与楚的联姻都比对其它诸侯国多达一倍至五倍。这种亲密关系,隐隐约约地透露出秦、楚两国的历史上一定有着不同寻常的渊源。如果追根溯源,可以清楚地发现秦、楚两国的祖先有极密切的血缘关系。秦人嬴姓,楚人熊姓。古音赢、熊相通。同时,自从春秋中期,秦穆公在崤之战失利于晋人,楚人在南北战争中也败于晋人,秦楚就开始双双联起手来,互相嫁闺女(比如楚平王的儿子太子建娶了秦国美丽公女,但立刻又被老爹夺去)。楚与秦结盟抗晋,秦军长期袭扰晋国西境,牵制和削弱了晋的兵力,有助于楚国在中原地带开展的争霸作战行动。秦国还曾直接派兵协同楚师进攻中原,如公元前547年,秦楚合兵侵郑。

楚国几次遇到危难,得到秦军的有力支持。如楚庄王初年,"楚大饥,戎伐其西南。"而秦国出师会合楚人灭庸,消除了重患。后来,楚人被东边的吴王攻破,又是秦人响应申包胥的哭号前来营救。

秦楚前后百年相安无战事乃至患难与共的特殊历史关系,误导了楚王族,特别是楚王族中守旧的政治势力,如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夫人郑袖等,他们贪求利欲,鼠目寸光,在对外政策上,不顾诸国出现的新变化,仍恪守传统的亲秦政策。这种氛围影响下,楚怀王总是对秦国抱有希望和幻想,禁不起诱惑就亲近秦国,对外政策举棋不定,总想着和秦,所以先是被张仪骗,闹哄着和秦却没得到好处,白挨了秦人打,并且得罪了盟友齐国。挨打之后,张仪找他来和好,自然又跟秦人结好了。

但是,楚王庭上也有反对秦楚结好的有识之士,那就是楚国的牢骚大王"屈原"先生。这家伙三十岁出头,从齐国出差回来,求见楚怀王说:"大王,真没想到您把张仪放了。大王从前受欺于张仪,叫唤着非烹了他不可。如今却不忍杀他,放纵他回去,还听他歪理邪说,连横秦国。这且且不可啊!"

屈原真是多事,讨厌的嘴巴。人家心里本来满平静的,被屈原一说,心乱起来。跟秦国斗,哪那么容易啊?刚刚死了十万人,还不够吗?至少眼下在大战伤亡之后,没必要继续跟秦人再对抗。楚怀王直拍桌子,觉得还是连横秦国好,于是打发掉多嘴多舌的屈原,让屈原回家写诗了事。

屈原回到家里,正好赶上武关、蓝田两次大战的十万勇士遗骸运送回国了,车辆后面跟着一百万只远道飞来的乌鸦。郢都内外,人们忙着辨认亲友尸体和举行安葬仪式。郢都到处都是乌鸦粪。屈原赶紧采访伤兵,收集口述资料,加进想象,开始写他的《国殇》,准备在追悼会上当挽歌唱。

国殇解释
操吴戈兮被犀甲,
车错毂兮短兵接。
(我们武器精良,跟秦人打起来了)
旌蔽日兮敌若云,
矢交坠兮士争先。
(旌旗蔽日,敌阵若云,箭矢交射,勇士争先)
凌余阵兮躐余行,
左骖殪兮右刃伤。
(秦人凌厉的攻势打破我阵,践踏我行伍,将军战车的左马毙命,右马刃伤)
霾两轮兮絷四马,
援玉桴兮絷鸣鼓。
(四马乱了套,俩车轮儿也不好使唤了。将军拿起鼓槌,往死里擂鼓--鼓槌是美玉的槌把,还挺奢侈,不会是主帅屈丐吧)
天时坠兮威灵怒,
严杀尽兮弃原野。
(这时,上天怒怨,鬼哭狼嚎,到处是死尸和扭动挣扎着的胳膊腿儿)
出不入兮往不反,
平原忽兮路超远。
(从郢城眺望出去,将士们再也没有回来,平原渺忽,道路远长)
带长剑兮挟秦弓,
首身离兮心不惩。
(我屈原也想发发知识分子的疯,带上长剑、挟起秦弓,去与秦人恶战,可是我又不会使这个。我也想人头和body分离,可我又,唉!又不敢呀。我只好不甘心啊)
成既勇兮又以武,
终钢强兮不可凌。
(┅┅唉!唉!)
身既死兮神以灵,
魂魄毅兮为鬼雄。
(我也没办法啦,只好恭维你们这些亡灵两句,让你们超度升天,死亦为鬼雄去吧!)

屈原写好《国殇》,谱了曲子,教郢都各机关团体学校医院,排练演唱,准备歌咏比赛时用,不提。

另外说一句,楚国士兵,有一部分装备了当时一流的青铜甲而不是常规牛皮甲--是可以活动的甲片连缀而成,一片压一片,从左到右,由上而下,密缀在丝织品的内衬上。甲片上还涂漆,漆皮有指甲盖那么厚,绘有精美的图案。穿着它,就是穿着价值不菲的艺术品。楚国确实富大,连甲胄都这么好,所以勾引得列国交攻之。

张仪说服老楚结亲连横,乐呵呵地回到咸阳,发现一直在闹病的、叼着体温计的秦惠文王同志(原太子驷,战国第六大鳄鱼),死去了,时间是公元前311年。一朝天子一朝臣,给秦国立下十七年大功的张仪,没有功劳也有旅途疲劳的张仪,回到咸阳就开始倒霉了。甘茂、樗里疾等人,纷纷到新君秦武王(秦惠文王的儿子)那里表示对张仪的不满。他们恨张仪,主要是张仪上一次主张交还一半汉中给楚国,这些秦将不能理解,好不容易夺来的,干吗还。并且张仪一贯排挤同僚,所以平时也有积怨。于是甘茂、樗里疾对秦武王说,张仪是有些功劳,但他那些坑蒙拐骗的手段,欺骗楚国,不讲信用,失信于诸侯,对秦国国际形象不好。重用如此不讲信用之人,恐怕天下人嘲笑啊。

既然张仪造成的消极影响这么大,并且秦武王当太子的时候就不很喜欢张仪,于是驱逐了张仪,使之栖栖遑遑地离开秦国,回到童年桑梓之地--魏国。张仪这样的外籍顾问就像医生,既希望请他来帮忙,又巴不得他早一天离去。所谓"敏于事而慎于行",张仪能言善辩,但中国人是讲究中庸的,少走极端,企求稳定平和,这是农业社会的特点。与中庸之道密切相关,农业社会的理想人格不是强烈的自我表现,而是温顺谦和的君子风,这甚至发展到对于"辩才"的猜忌,所谓"君子讷讷于言"。所以张仪虽然功大才高,终于没有在中国历史上获得令名,反被视作巧舌如簧,狡猾的别名。而同一时期工商业发达的希腊,人们竞相学习演说,崇尚雄辩家,张仪在那里,当如鱼得水。

张仪被驱逐以后,不久也就死于魏。狐死首丘,也算叶落归根了。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的大丈夫张仪,归葬先人墓地,当会心满意足!张仪死后,秦国的甘茂、樗里疾乐了。但是相邦位置不够他俩分,为了避免他俩打起来,一个就当了秦国左丞相,一个当了右丞相,这是我国最早出现"丞相"字眼,直到一千五百年后被独裁的朱元璋废除。


分类:春秋战国历史 书名:【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 作者:潇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