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3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23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一"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

叶剑英于1948年3月率中央后委机关到达西柏坡以后,立即部署军委各机关,恢复正常的业务工作,使军委参谋部这架机器迅速运转起来。

这时,人民解放战争己快要进入第三年了。全国各个战场的形势,继续朝着有利的方向发展。为了进一步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党中央、中央军委决定,继续扩建人民解放军,准备打更大规模的歼灭战。为此迫切需要大批军政干部。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经过反复酝酿,决定按照办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办法,在华北创办一所军政大学,调叶剑英去任校长兼政治委员。

叶剑英愉快地接受了这一使命。"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一乐也。"叶剑英常将这句古语挂在嘴边。早在人民解放军进入战略进攻阶段不久,叶剑英鉴于人民解放军参谋人才缺乏的状况,就曾准备向中央军委提出办一所参谋学校的建议,为部队培养参谋人才。1948年2月中旬,他特地派总参谋部童陆生处长率一个调查组,到晋绥和晋察冀军区及其所属的军事学校进行调查,考察部队参谋人员现状,征求意见,搜集有关学校教育的资料,以便正式向军委提出办学的建议。现在,中央决定他去办综合性的军政大学,比他原先的设想更进了一步,他感到十分荣幸和欣慰。

军政大学校址设在河北省获鹿县南新城村,由5个单位合并组成。这5个单位是:晋冀鲁豫军区的军政大学、陆军中学、青年教导团,晋察冀军区的军政干部学校、步兵学校。总人数达1.2万余人。学校的重大问题由中央决定,日常工作、后勤供应由华北局负责。为了工作方便,中央特决定叶剑英任华北局委员。

5月21日,中共华北局召开会议,讨论了军政大学的工作。叶剑英参加会议并发了言。会议经过讨论,确定军政大学首批招生名额为:步兵团级干部500人,营级干部1000人,炮兵、工兵、参谋、摩托专业和政工干部各500至600人,共招收学生4000至5000人。①①叶剑英:《华北军政大学的工作报告》,1948年9月4日。

二统一思想,协调步伐

5月23日,叶剑英到校任职。他集中一段时间,听汇报,开座谈会,调查研究。经过紧张工作,他对学员、教员、工作人员的情况有了初步了解。

从学员的情况看,有从旅团长到连排长职务的干部,还有一部分战士;有军事指挥员、政工人员、通信员、警卫员、地方武委会干部,还有刚从敌军中解放过来的青年军官。这些学员,文化程度、工作经历,各不相同。从教员的情况看,人数严重缺乏,按编制还缺囚分之三。已有教员的教学经验不足,教材奇缺,难以实施正常的教育计划。

学员和学校工作人员的思想比较混乱。不少干部认为,成立华北军大,只不过是精兵简政的一项措施,对学校担负着为革命战争培养干部这一光荣任务认识不足。有些机关干部,不安心学校工作,想到前方去。有些学员不安心学习,认为学校学习的东西,到前方用不上。尤其是工农出身的学员,担心文化程度低,学不好,希望组织上分配工作。有些旧军官,对革命形势认识不清,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尚未确立,有悲观失望情绪。

为了使学校各项工作尽快走上正轨,叶剑英针对干部和教员、学员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一系列艰苦细致的组织工作和思想工作。

当务之急是着手建立、健全各级机构,配备好各级领导班子。根据中央和军委的决定,学校的领导除了校长兼政委叶剑英之外,还有副校长萧克,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朱良才。在组织机构方面,机关设教育部、政治部、校务部和校首长办公室。大部下面设二级部或处、科。全校学员编为学员大队,在校首长和各机关领导之下进行教学工作。在建立行政机构的同时,建立了各级党的组织。经中央和华北局批准,由叶剑英、萧克、朱良才、教育部长谭家述、办公室主任薛子正、政治部副主任李克如等6人组成校党委会,统一领导全校的工作。党委分工,叶剑英负责全盘工作并分管教育,萧克分管行政,朱良才分管党政工作。

根据叶剑英的提议,学校党委领导成员,组成3个领导小组。以叶剑英、谭家述、陶汉章(教育部副部长)3人组成教育小组;以萧克、李钟奇(校务部长)、牟泽衔(校务部副部长)组成行政小组;以朱良才、李克如、黄作珍(组织部长)组成党政小组。凡学校党委要讨论和决定的全校性教育,党政和行政方面的问题,均由有关小组事先进行研究,提出意见和方案,然后提交校党委讨论。这样做,既调动了各机关部门的积极因素,又提高了党委会的工作效率。

办好学校,必须统一全校人员的思想,齐心协力搞好教育和训练。叶剑英同萧克、朱良才商定,从5月31日至6月3日,校党委连续召开了3次会议,集体听取关于教育工作、政治工作、校务工作的汇报,对各方面工作的方针和重要问题作出了决议。6月9日,校党委召开有机关各部门和学员大队负责人参加的扩大会议,叶剑英在会上作了报告。

叶剑英在报告中首先谈到军大的任务是要招收4000名学员,对他们进行培养训练,提高技术、战术和正规化水平。在技术方面,除了刺杀、投弹、射击、土工作业四大技术之外,增加爆破和坑道作业两项技术的训练。在战术上,着重培养团级干部,要求不仅懂得团的组织指挥,而且要懂得师的组织指挥,并且要求学习和了解毛泽东的战略思想。在正规化方面,要适应战争发展的要求,强调统一,加强组织纪律性,反对无政府主义。加强政治教育,重点搞好毛泽东的思想和党的政策与策略的教育,提高学员的政治思想水平。其次,叶剑英指出,华北军大接受上述任务,是经过中央、军委和华北局认真讨论之后确定的。这既是战争的要求,也是军委和华北局赋予的任务。最后,对于如何完成办校任务,叶剑英提出了八条措施:(一)加强党的领导,实行党委统一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抓好思想政治动员,搞好物质保证。(二)组织和发挥骨干的作用。(三)充分利用校刊指导工作,使校刊成为全校集体教育、集体学习的工具,联系群众的桥梁和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四)加强干部工作。(五)实行教育民主。(六)普遍采用助教制度。(七)与前方取得必要的联系。(八)善于团结和发挥专家的作用。

为了落实校党委扩大会议的决议和叶剑英报告的精神,学校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大会,叶剑英作了《认清形势与任务,坚决为党的教育事业而努力》的报告。他在分析人民解放战争的大好形势的基础上,着重指出,形势虽然大好,并不是没有困难,要看到斗争还很复杂、艰巨,夺取全国胜利还要作巨大的努力。看不到这一点,就会盲目乐观。办好军政大学,必须认清革命形势,才能明确方向和责任,才能了解教育上的一切要求都是人民解放战争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不是主观的想象。他要求学校要进行统一正规的教育与建设,反对无政府、无纪律现象和游击习气。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都要认清职责,从军事上、政治上、政策策略上、文化科学知识上帮助学员,使他们经过一个阶段学习后,能尽快掌握本领,有把握地走上战场,去指挥一个团、一个营,指挥特种兵部队,完成战斗任务。

接着,学校分别召开了政工、教育、行政工作会议,深入解决各方面的问题。在全校政治工作会议上,叶剑英作了《加强政治工作,完成教学任务》的报告,提出要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领导,加强政策和策略教育;要耐心做好思想工作,把全校人员的思想统一起来,积极性调动起来,团结一致办好学校。在教育工作会议上,叶剑英强调要认真研究如何完成党赋予的培养和输送战争所需要的大批军队干部的任务。要实行教学民主,善于辨明真理,坚持真理。他勉励大家要学习毛泽东思想,做一个毛泽东式的革命军人。在这些全校性会议上,滕代远、萧克、朱良才等也分别讲了话。叶剑英通过健全组织机构、召开校党委扩大会议和业务工作会议这"三把火",扭转了儿个单位刚合并时的分散和混乱状况,加强了集中统一,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三为贯彻党的方针而教学

正当学校各项工作全面展开之际,迎来了中国共产党诞生27周年纪念日。叶剑英同校党委其他同志商议决定,将庆祝党的生日与学校开学典礼结合起来,并请中央和华北局的领导人到会讲话。学校随即根据这一决定,进行各项筹备工作。

1948年7月1日下午5时半,学校隆重举行庆祝"七一"暨华北军政大学开学典礼大会。朱德总司令和华北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晋冀鲁豫边区政府主席杨秀峰及华北、华东、中原等地区人民解放军部队的代表,出席了大会。

大会首先进行了阅兵式,朱德、叶剑英等乘坐吉普车,检阅步兵方队和坦克车队。接着,叶剑英致开幕词。他回顾了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以来的战斗历程,说明纪念"七一"和学校诞生的重大意义,着重指出,华北军大的诞生,是人民革命战争发展史上的产物,标志着人民军队正规化建设开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对于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争取全国胜利早日实现,对于促进解放军建设,都具有现实的和深远的意义。他号召全校人员,要为实现中央军委和华北局赋予学校的任务而努力奋斗。

朱德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代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向大家表示慰问和祝贺。他讲了党的历史,军队的历史,指出华北军大是在继承红军大学、抗日军政大学的传统基础上,适应解放战争形势的需要而创办起来的,任重而道远。他特别指出,叶剑英过去当过红军学校的校长,有丰富的办学经验。中央军委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叶剑英调来当校长。华北局也下了决心,搞好物资方面的供给和保障。希望大家共同努力,把学校办好,为人民立功。

滕代远、杨秀峰以及国际友人马海德等先后在会上致词,祝贺军大的成立。大会在热烈的掌声和嘹亮的歌声中胜利结束。

华北军大究竟要遵循什么样的教育方针?这是叶剑英受命办校以后一直索回在脑际的一个重大问题。经过与学校其他领导同志酝酿,在开学典礼以后,叶剑英明确提出,学校各项教学活动中,应当认真贯彻党中央、毛泽东主席提出的现阶段全党全军工作的指导方针,即:军队向前进,生产长一寸,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他说,这个指导方针,同时就是军大的教育方针,就是说,军大当前的教育除了为现阶段的方针服务以外,没有别的方针。军大是为实现这一方针在教育上所提出的任务而奋斗的。

叶剑英对教学过程中的主要环节、重要问题,总是直接过问,狠抓不放。

他提出,教学的内容,主要是军事、政治和管理教育。军事方面,首先要抓好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教育,特别要注重学习毛泽东主席总结的"十大军事原则",在此基础上抓好战术、技术教育。在战术上,要进行进攻战、攻坚战、山地战、水网战、河川战的训练,并加强各兵种合同战术的教育;在技术上,着重进行炮兵技术训练,重点是山炮技术训练;工兵技术训练以爆破和架桥为主,同时进行坑道作业与筑城训练。政治教育有四项: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与中国共产党;时局与任务;党的政策。政策教育,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总政策、土地政策、城市工商业政策、新区政策、俘虏政策。此外,还有战时政治工作等等。管理教育主要是:人民军队建军原则及管理教育部队的方式方法,内务条令和纪律条令。

为了解决教材缺乏的困难,叶剑英动员大家出主意想办法。他综合一部分干部的意见,提出把国内外军事学校的基本教材收集起来,然后按照华北军大的教学目的,由学校组织力量,自己编写。原则是从实战需要出发,同时照顾学员的接受能力。在编写战术教材过程中,他要求编写人员注重研究各战略区的实战经验,使教材的内容更符合实战的要求。经过半年的努力,全校有计划地编译了30多种军事教材和20余种政治教材,为全校统一教学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四"搬师请贤"学校要办好,教员是关键。然而,教学工作刚开始的时候,教员却非常缺乏。叶剑英带领部分干部,调查了解教员队伍情况,发现能够上课的教员只有36人,按学校教学单位所需教员数额计算,缺额达75%。面对这一困难,叶剑英想到了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利用旧军官作教员,创办陆军大学的经验。于是,他果断地提出:"在那些脱离敌人营垒的旧军官和被我们俘虏过来的人中,吸收一些有真才实学的人来学校任教。"他把这种做法称之为"搬师请贤"。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学校陆续接收了一大批投考来的、起义来的和解放来的国民党军旧军官。对此,有的同志不大理解。个别学员甚至说:"常败将军教常胜将军,这是给自己抹黑!"有的教员也说:"过去没有他们,我们一样办教育。"叶剑英听到这些反映后,就及时做思想工作,并提到校党委会上进行专题讨论。他说:"争娶团结、改造、使用旧军队和旧军官问题,在党的七大文件中,已有明确的论述。中国的旧军官人数很多,不能简单地对待,必须争娶改造和使用他们,因为这不是少数人的问题,我们的眼睛要看到几百万。"他在讲到争娶改造旧军官的可能条件时,特别引用了《共产党宣言》中的一段话:"在阶级斗争接近决战的时期,统治阶级内部的、整个旧社会内部的瓦解过程,就达到非常强烈、非常尖锐的程度,甚至使得统治阶级中的一小部分人脱离统治阶级而归附于革命的阶级,即掌握着未来的阶级。所以,正像过去贵族中有一部分人转到资产阶级方面一样,现在资产阶级中也有一部分人,特别是已经提高到从理论上认识整个历史运动这一水平的一部分资产阶级思想家,转到无产阶级方面来了。"①他以马克思、恩格斯的教导来统一大家的认识,并要求学校各级党的领导人及有关同志,对旧军官要做到思想上重视,态度上诚恳,政治上平等,生活上关心。因此,这些刚从旧营垒转到革命道路上来的同志都心悦诚服地接受帮助、教育、政治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叶剑英的言传身教,对旧军官的改造、团结起到了特殊作用。他早年追随孙中山革命,毕业于云南讲武学校,曾执教于黄埔军校,后来又去苏联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回国后,到中央苏区任红军学校校长,抗日期间又作过多年统战工作,可以说集军事、政治、外交才能于一身,在军内外颇有影响。旧军官出身的教员虽然大都毕业于中外各种军事学校,但在叶剑英面前,多属晚辈。他们敬佩叶剑英,也愿意聆听他的教诲。当时,有些教员,一时还放不下过去的"官架子"。叶剑英就诚恳地对他们说:我和你们一样都是从旧社会过来的,旧军队那一套再拿到革命队伍中来,还有多大意思呢?人过来了,架子也要放下来;架子放下来,才能从思想上站过来。话不多,却很能启人深剩叶剑英从来不以老资格自居,而是以诚相待,平等相处,使一些原来对共产党有误解的人,逐渐地消除了误解。有一位姓周的教授,资格老,水平较高,在同行中有一定威信,人皆呼之为周老。叶剑英尊重他,也称他为"周老",常同他商量教学中的问题,并通过他做旧军官的思想工作,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①《马克思恩格斯选集》,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版,第1卷第261页。

五教学民主

叶剑英十分重视教学民主。他认为,教学民主既是教学原则,也是教学方法,当教员与学生之间、教员与教员之间、理论与实践之间发生矛盾时,可以通过发扬教学民主来解决。他将整个教学过程分为教学准备、施教、检查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作好教学的准备工作,写出讲授提纲。由主讲的教学组根据上级的方针和计划,拟出草案,然后到学员中深入进行调查,了解学员的文化程度、有无作战经验以及对课目的要求与建议。在此基础上写成讲授提纲,再将提纲交给有学员代表参加的教育准备会反复讨论、修改、补充,最后通过。有了讲授提纲,还要确定讲授方法,准备模型、沙盘、图表等教学器材,便于学员听课和理解。

第二阶段,主要是授课。教员授课不是一个人,而是由若干教员、助教组成的教学组。整个教学组的教员都一起去上课,其中一人主讲,其余旁听。

叶剑英强调授课要有针对性。一次,他在听取教育部同志的工作汇报中,了解到教军事地形学的教员提出了"三不讲",即学员用不着的不讲,学员接受不了的不讲,没有准备好的不讲。他认为这"三不讲"的经验很好,随即向全校教员进行推广。在授课的基础上,要组织好讨论。讨论时,学员围绕教员讲授的内容进行理解、消化,有实践经历的学员可以结合自己参战的经验和战例进行发言,这样不仅可使其他学员受到教育,也可以使教员从中受到启发。最后是做好总结,不仅要总结课目内容,而且要总结教学方法及学员们的学习心得。

第三阶段,主要是通过考试来检查教学的效果。由上而下定期召开教学检查会,由下而上召开学员代表座谈会,总结检查教育计划、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保障等。

叶剑英办校的一个重要指导思想是理论联系实际。他要求把学校的教学与正在进行的解放战争的实际结合起来。校教育部经过研究,随即抽出一批教员组成战斗参观团,先后前往太原、济南等地,实地参观人民解放军正在进行的太原战役、济南战役等战役、战斗,收集有关资料和作战经验,回校后给大家作战役报告,使教员和学员受到了生动实际的教育。

这一系列的教学原则与方法的实施,使学校的教学活动呈现出生动活泼的局面。教员积极、认真、负责地施教,学员主动地进行学习,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为了办好学校,使教育质量更上一层楼,叶剑英深入动员各级干部带头学习。一次,他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谈到干部的学习问题时,说:"干部学习是一个任务,不是一个额外负担。古语说过'不教而战是谓弃之',意思是说:军队一定要有教育,如果不经过教育,而拿去打仗,那就是抛弃。我们的部队是有教育的,远至红军成立以至现在,我们就抓紧军队的军事政治教育工作,教育早就成为我军的生活要素。不论在前方或在后方,只要有点滴时间,我们就进行军事、政治教育,这是我们经常的工作。但今天根据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必须要向全校干部提出'不学而教是谓害之'的警语,作为加强干部学习的动员。"①他认为,要办好学校,必须把全校中、高级干①叶剑英在华北军政大学校党委扩大会议上的结论,1948年11月。

部先动员起来,弄通思想,带头学习,才能纠正经验主义与事务主义的思想作风,推动学校教学工作的发展。他对干部(包括教员)的学习提出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要求:(一)关于学习态度。要有虚心的态度,提倡"相师",即相互为师。干部与干部之间,上级与下级之间,教员与学员之间,互相学习。(二)关于学习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一是马列主义理论,这是最基本的。二是军事科学,包括战略、作战艺术,还包括国家的经济与政治问题。三是教学业务,学习自己要教别人的东西,先学后教。四是党报,通过学习党报,了解时事,了解政策,了解马列主义和军事科学。(三)关于学习的组织检查。采取查笔记、查书本、查写作的办法。查笔记,就是要求读书要写摘要;查书本,就是要求在读过的书上画标记,写眉批;查写作,即要求写读书心得。

叶剑英要求全校干部认真学习,自己更是以身作则,抓紧时间,刻苦读书。萧克回忆说:"剑英同志很重视学习。他很用功,读书多,知识面很宽,很有学问。有一次,他送给我两卷本的《苏联国内战争史》让我读。我发现,他在书中作了不少眉批,划了许多圈圈点点,可见他看得非常认真、细致。"①

①萧克:《记叶剑英同志二、三事》,载1983年7月10日《解放军报》。

六物质保障

叶剑英对学校的后勤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他对校务部的同志说,物资保障用之于人,要保证身体健康;用之于工作,要保证教学需要。校务部根据他的指示,组织建立了器材室和印刷厂,统一管理全校教学器材采购、制作、供应和教材、资料的印刷。学校还建立了生产基地,开展农副业生产,改善全校人员的生活。

叶剑英十分重视群众对后勤保障工作的反映,及时提出改进措施。一次,他在听取学校各单位的情况汇报时,一大队政委徐兴华背了一首学员写的打油诗:"生活太单调,出去逛逛庙,庙中泥菩萨,比我更枯燥。"他听后很感兴趣,问清了此诗的来龙去脉:原来,由于学校住房紧张,许多干部学员家属来到学校后,住房一时解决不了,只好与爱人分祝这些干部南征北战多年,同家属团聚很少,现在家属来了,却没有住处,思想上不免有些情绪。

一个星期天,几个团职学员出去散步,来到镇外的一个小土地庙。其中一人在庙门上写下了那首诗,另一个学员见了,又补上两句:"转身往回走,回去睡大觉。"

叶剑英让徐兴华将这首打油诗重念了一遍,略一沉思,也加上两句:"楼下死了人,楼上不知道。"意思是说,这么大的事情怎么不报告。他当即指示,来队家属住房问题要马上解决。经过研究,决定将各队住处进行调整,腾出一些房子,作为来队干部家属的临时住房。

住房问题解决后,又出现了吃饭问题。来队家属增多了,学校的存粮很快就吃完了,影响了学员的生活。有的学员又编了顺口溜:"华北军大开饭店,老婆小舅来吃饭,队上存粮两千斤,不到三月全吃完。"有的领导听了,觉得是发牢骚。叶剑英了解情况后,认为不能简单地把它看成是牢骚怪话。

家属吃粮不能从学员的口粮中扣,更不能降低学员的口粮标准。他立即向华北局写了报告,使干部家属吃粮问题得到解决。后来,全校随队家属越来越多,产生了许多实际问题。叶剑英对政治部、校务部负责同志说,应该将干部家属组织起来,学习文化,同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政治部、校务部经过反复研究并报叶剑英等领导同意,成立了一个家属半工半读学校,将干部家属动员起来,每日半天学习政治和文化,半天学习织布、织毛巾。同时建立子弟学校,使适龄儿童能上学读书。这样,干部家属每月可从学校得到一部分劳动收入,又提高了文化水平。干部子女也有了受教育的机会,使干部解除了后顾之忧。①①徐兴华:《叶剑英同志在华北军大》,载《星火燎原》第一期,1983年。

七教学水平的新高度

1948年8月24日,叶剑英根据党中央的通知,前往西柏坡参加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继续强调了1947年中央前委在陕北靖边县小河村召开扩大会议确定的战略目标,在5年左右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会议结束后,叶剑英返回军大,立即召开一系列会议,传达中央政治局9月会议的精神,研究贯彻落实的措施,同时总结学校4个多月来的工作。他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所作的结论性报告中,提出了完成学校任务所要抓的6个方面的问题,即教育方针;教学民主;干部坚持学习;加强纪律性;争娶团结、改造、使用旧军官;接受批评建议。

后来,他将这一报告记录稿又进行了整理,于11月17日呈报给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并写信给军委毛泽东主席和朱德、周恩来副主席。信中说:"我在军大校党委扩大会议上的结论,初步整理了出来。这里的干部学员,要求铅印,以资研究,但不知其中有无不妥或锗误之处?谨将原件呈上,请审查指正,并示知可否付印,以便遵照。"12月3日,朱德复信给叶剑英,信中说:"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讲话我已看过,你们在校内做教育是好的,不长的时间,得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者学者都有进步,特别是争取了解放军官的学与教,这是一个创造。讲话可以印,可以作他校借鉴。"

1948年12月中旬,叶剑英任北平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兼市长以后,仍然兼华北军大的校长、政委,对学校的各项重要工作实施领导。学校日常工作则由萧克副校长主持。经过1年的工作,学校在各方面都取得了显著成绩。朱德在华北军大成立1周年之际,特意为之题词祝贺:"你们进行了很多工作。收集了过去的战争经验,编写了许多教材,训练了一部分教员,教育毕业了一大批学生。这是你们与全体教职员努力的结果。你们的教育方法,走上了正规化的道路,为国防教育打起了新基矗"朱德的题词,代表了中央军委对叶剑英领导和主持的华北军政大学工作的评价。华北军政大学的创办,在人民解放军军事教育的历史上写下了重要的一页。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