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周期的追索

       作者無風即風,《为什么我国的朝代只有两三百年?什么是历史周期律?》。这里面总结中国秦以后的2000年历史,朝代以300年为限。这是确证的事实,为什么?

      文章中提出: “三世而衰、五世而斩。朝代犹如人,都有自己的极限。没有永远完美的制度,也没有永远圣明的领袖。《孟子·离娄章句下》:“君子之泽,五世而斩;小人之泽,亦五世而斩”。民间亦向来有谚语传曰:“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 

    可见,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定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诠释角度来讲,这就叫“世间万物的普遍内在真理”。”

    对于中国历史,还没有一个一致认可的​结论。文章在结尾也提出:需要文化革命

周朝到春秋时期,实际已经解体,奴隶制度处于崩溃,社会形态处于变革的时期。奴隶制度是人身依附制度,通过战争掠夺劳动力,占有有自然资源土地进行耕种的农奴制。在中国是以部族联盟为基础,通过战争获得势力平衡,这种平衡为了生产力的发展取得了外部和平环境。联盟的各个诸侯国发展如何,不但看自然环境还要看其统治者的进取心,采取何种意识形态。秦国处于西部边陲,比起吴楚越,自然环境恶劣,其崛起源于变法,对于旧的意识进行革命,然后变革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奋六代余威,到嬴政广泛吸取客卿,容纳多家文化,经济上有了飞跃的发展。流水生产制度,铜和钢铁冶炼,农耕具的革新,与政治上的奖励耕战制度,使得秦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统一华夏地区。

       成也法家,败也法家。法家不信天命,破除了人身依附制的意识形态。法家的原始唯物主义,把人视作物质自然的被动反应物。国君是不讲道理的,对被统治者命令,以物质牵引,以刑罚羁绊。故明君知其分而不与辨也。 夫民易一以道,而不可与共故。故明君临之以埶,道之以道,申之以命,章之以论, 禁之以刑。《荀子·正名》】比之奴隶主,他们承认了人的物质需求,不在以虚无缥缈的宗教迷惑人,这是其进步性。其恶劣的地方,认为被统治者和劳动者不需要意识,不需要统治者发布外的意识。不但在政治上大一统,在意识形态上也统一。秦始皇与李斯的焚书坑儒就是这种法家思想的意识表现,这也是一切剥削统治者在获得政权后的本质表现。意识形态上的故步自封,在政治上的严刑酷法是秦崩溃的内在原因。揭竿而起,引燃了诸多矛盾的火药桶,强大的生产力顷刻瓦解,终于被同时期茹毛饮血的欧洲人,在近2000年后全面超越。

       自秦以后,中国不存在先秦时期那样的文化革命,没有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文化竞争时期。文化基本在儒法道(宗教)三者之间徘徊,更没有创新和发展。从西欧历史看,社会形态的变迁,生产关系的变迁,​也是以意识革命为先导。文艺复兴,资产阶级意识革命是欧洲社会进步的先导。缺失了这样的过程和阶段,就不会有成功的社会变革。中国大一统的局面,使得统治阶级的力量强大,维护其统治的意识形态力量强大,这种保守力量难以破除。儒法道,即唯心唯物神创造三者主体论三者平衡和混杂更是维持了政治和意识的守恒,中国上个世纪前所谓的“革命”只是王朝的变换,不是生产关系和社会形态的前进。中国的宋代和明代生产力都发生过巨大的变革,后人把他与西欧的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相比一点都不差,比如宋代和明代的纺织技术,纺织机的变革。把这种临门不进球,都归结于外族入侵,有点勉强。如果再问,为什么不能抵抗外族入侵,是我们的生产力差吗,是我们的科技落后吗?显然不是。为什么落后的民族打败了有先进知识和文化的华夏民族?是我们的意识,思想,精神出了问题。

      马克思的唯物历史观,人的基础是物质自然​,人的经历产生独特的意识,它否定物质自然属性,也证实人的能动性,在改造自然的同时也在改造自身。这就是人的创造性。光有物质创造性,劳动者依然是奴隶。只有成为全面的人,在物质和意识上都成为创造者,劳动者才能成为自由的人,才能成为世界的真正创造者,社会才能前进。

       中国历史上,地主统治阶级做过文化革命领导者。欧洲历史上,资产阶级做过文化革命的领导和发动者。马克思主义的崛起,成为无产阶级文化革命的先锋​。新时代的文化革命也必然成为历史发展的趋势。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