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古文观止
这篇文章写的是庄公和共叔段争夺王位,最后庄公将共叔段的叛乱平定的事。体现出庄公的雄才大略。但是本文之中也体现出庄公的几处糊涂,亦可说成是错误,只不过因为庄公最后成功了,这些错误便成了庄公的“先见”“明智”。
祭仲认为“今京不度,非制也”,“姜氏何厌之有”。应该早早出去姜氏和共叔段,这样的决策和谋略不得不说是对的。然而庄公却认为“多行不义必自毙”,这是一种是很迷信的想法,是不可取的。之后,共叔段招兵买马,蚕食庄公的领地,而庄公却仍不为所动,大有建文帝之样,直至共叔段来犯,他才急急出兵。不得不说共叔段出兵过早,民心不定,这才导致失败。文中只说“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对其中出兵征讨的战事一笔带过。我们却不难想象其中之艰辛。庄公不听贤臣之言,延误战机,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最后却因平定战乱,使得这些全都成为了他的料敌先机。
当然,庄公开辟了小霸王的局面,不可否认为一个有为之主。其中,他对他母亲的孝顺,最为让我感动。虽然母亲对他刀兵相向,他却不计前嫌,孝心不改。
应该说庄公在位期间有功有过,品行为人有贬有赏。也算是一代明君。
- Details
- Category: 古文观止
这是一篇条理清晰的议论文,讲的是鲁隐公去如棠赏鱼,臧僖伯通过一段议论讲明君主应该干的事,不该干的事。
读完本文,我甚是疑惑,鲁隐公在怎么说也是一国之君,作为一国之君,想要出去游玩一下,赏鱼嬉戏,有何不可?不必说一国之君,就是现在,许多人出去游玩也是非常正常的事情,对于臧僖伯所说“凡物不足以讲大事,其材不足以备器用,则君不举焉”这句话不甚赞同,虽然一国之君每天正事繁忙、要处理很多国家大事,但是个人的自由和休息的时间总该是有的,何以至于如此呢?
在我看来,为君之道和学习是一样的,要努力和认真,不能心有杂念,每日要兢兢业业,认真完成所要完成的任务。但是,辛勤忙碌之余,也需抽出时日用于放松和休息,这样才能更好地学习亦或是管理国家。所谓“不轨不物”,不一定是“乱政”,所谓“休息”,也不一定是“荒废学习”,凡事以度为准。
虽然本文的观点,我不甚赞同,但本文的议论之严谨,令我不禁深深敬佩。丝丝入扣,层层深入,旁征博引。全篇总的围绕一个“礼”字,讲述国君行为应符合礼法,为天下表率。从赏鱼的一件小事,引出国君的行为规范,实在是令我赞叹。这大概就是《左传》的魅力吧。
- Details
- Category: 古文观止
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东宫即代指太子,首句写卫庄公娶了齐国太子的妹妹,这话曲里拐弯,意思就是说这个庄姜,与齐国太子是同母的妹妹,能立为太子的一定是嫡长子,所以这位庄姜出身也是非常高贵的(这里强调庄姜的高贵,也是为后来的“嬖人之子”埋下伏笔)。不但出身高贵,庄姜还长得美,卫人为她作了一首《硕人》,什么“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都出自此歌,这可是从古至今歌颂美人的千古绝唱啊。可惜又美丽又高贵的庄姜,却没能生孩子。
顺便说一句,卫国跟郑国就是当时的流行音乐之都,所以管靡靡之音就叫“郑卫之声”。看看《硕人》,描摹直白情感显露,倒确比《诗》中大多数篇章都前卫。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蚤死。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卫庄公又从陈国娶了一对姐妹花厉妫、戴妫,“妫”是姓,“厉”和“戴”都是谥号。厉妫生了个孩子孝伯,母子均早死;戴妫生了儿子后也早死,庄姜便把这个孩子当成自己的孩子来抚养,这便是后来的卫桓公。 这段话虽然非常简单,却涉及了古代家庭婚姻中很重要的两个制度:陪嫁制度与立嫡立长制。古代贵族婚姻,一般会将妻子的姐妹数人及侍女仆从数十甚至上百人一起陪嫁,所以“带着你的嫁妆还有你的妹妹”确是华夏遗风。继承制度则是嫡长子继承制,并且,嫡子优先,下人侍婢生的儿子,即使是长子,也是做不得数的。桓公前面有个哥哥,但早夭;他又被出身高贵的夫人庄姜当成自己的儿子抚养,所以他就是嫡长子,未来国君最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贱而有宠者谓之嬖,州吁就是宠妾的儿子,这也是要跟嫡长子桓公做对比。州吁很受庄公的宠爱,好舞刀弄枪,庄公也不管管他,庄姜则非常讨厌这个庶子。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於邪。骄奢淫佚,所自邪也。四者之来,宠禄过也。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眕者,鲜矣。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 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桓公立,乃老。 石碏(音“却”)便去劝谏庄公,劝谏的话我也懒得翻译了,反正就是长幼有序尊卑有别、慈父多败儿一类的真理。真理永远是乏味的,从古到今都一样,所以庄公也懒得听。而且这番话不但对庄公没有效果,并且石碏自己的儿子石厚也跟州吁过往甚密,石碏多次禁止他们的来往也无效。后来桓公即位,石碏便告老辞了官。
《古文观止》不是史书,它选文主要着眼于文章而非历史意义。《石碏谏宠州吁》入选,多半就是为了石碏那段“六顺”、“六逆”、“四邪”的发言,很好地宣扬了纲理伦常,之后的事情,古代读书人都知道,现代一般的读书人却未必知道,我就补充几句吧。 桓公即位后不久,州吁果然反了,第一次没成功,外逃。外逃之后结交了谁哩?哈哈,就是那个同为宠弟同事谋反的共叔段,真是人以群分啊。。。又过了些年头,州吁找了个机会刺杀了桓公,自己占了卫国国君的位子。即位后,不知是想转移人民内部矛盾还是打算替难兄难弟共叔段报仇,第一件事就是纠结了几个国家去联合攻打郑国,当然无功而返。为了坐稳国君的位子,州吁就派一直跟在他身边的石厚去请教退休在家的石碏。
要说石碏出的这个主意,真够损的啊。。。要说会上这个主意当的州吁和石厚,真够蠢的啊。。。 是啥主意哩?石碏建议他们去觐见周天子,有周天子的承认,那国君位子当然能坐稳。但是,石碏补充道,你们就这样去肯定不行,最好找个国君帮你们说合说合。就请陈国国君吧,他跟天子关系好,跟我私交也不错,你们拿着我的信去见他。
- Details
- Category: 古文观止
原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创作背景
作品鉴赏
这篇谏辞的最大特点,是紧紧围绕着一个“礼”字展开劝谏,从观点到为阐明观点所举述的诸多理由及作为论据的事物和行为,都没有稍稍离开这个“礼”字。也就是说,没有稍稍离开制约当时国君行为的规范和准则。另一个也很明显的特点是,劝谏的缘起虽然是“公将如棠观鱼”,劝谏的直接目的也是阻止隐公“如棠观鱼”,但谏辞中对此事却不着一语。这不单单是婉言法,更重要的是,这种表达法反映出进谏者进谏的着眼点,并不在于隐公“如棠观鱼”这一具体行为,而是当时的整个礼制。如果隐公听了臧僖伯这番谏辞明白了“礼”对他的制约性,“如棠观鱼”这种“非礼”的事自然也就不会发生了。[2]
作者简介
- 参考资料
1. 《臧僖伯谏观鱼》古文赏析 .习古堂国学网[引用日期2014-12-12]
2. 臧僖伯谏观鱼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3-01-30]
3. 臧僖伯谏观鱼 .中小学教育网 [引用日期2014-12-12]
4. 《春秋·左传》简介 .古诗文网[引用日期2013-01-30]
5. 臧僖伯谏观鱼 .古诗词鉴赏[引用日期2014-12-12]
- Details
- Category: 古文观止
原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作品鉴赏
- 参考资料
1. 清 吴调侯 .古文观止.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4-5
2. 傅德岷 赖云琪主编.古文观止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社,2008年6月: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