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事求是”是一古老词语,原本就是一种学风。迨至延安整风前夕,毛泽东对之作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并赋予新的涵义,使之代表了一种新的学风与新的思想路线。
一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
如所周知,“实事求是”这一命题最早出于班固《汉书》,班固为刘德作传,称他“修学好古,实事求是”,唐代颜师古训为“务得事实,每求真是也”。可见,“实事求是”原意是指做学问的态度,后来真正继承并发挥这一精神的乃是乾嘉之际的考据学或专门汉学。皮锡瑞说,“乾隆以后,许郑之学大明,治宋学者已鲜,说经皆主实证,不空谈义理,是为专门汉学。”
①汉学分为吴皖两派,吴派以惠栋为首,其治学方法几乎是唯汉是尊,唯古是信;皖派以戴震为首,继承与发展吴派的考据学,其治学方法如钱大昕所说:“讲贯‘礼经’制度名物及推步天象..研精汉儒传注及‘方言’、‘说文’诸书,由声音文字以求训诂,由训估以求义理,实事求是,不偏主一家。”②..这种“实事求是”的治学方法,是一种脱离现实实践的态度:“蔽于古而不知世”,“蔽于词而不知人”,“有见于实、无见于行”、“有见于阙,无见于信”③。可见,考据学的所谓“实事求是”,实际上是把人们的目光引向书本,使之埋头故纸,烦琐考证,皓首穷经,不务现实,实在与毛泽东后来倡导的学风大相径庭。毛泽东倡导的“实事求是”实际上另有渊源,这就是湖湘文化中的经世致用的务实学风。
经世致用本是儒学的传统观念,自孟子而后,特别是到宋明之际,这一观念在精巧的心性分析与修养的“内圣”功夫面前,事实上被淡化。迄至明清之际,顾炎武、王夫之等人反思清谈误国的教训,儒学的经世思想便发展为一种实学思潮。当乾嘉汉学使顾炎武等人的实证思想折入考证一途时,这一思潮在由王夫之奠基的湖湘文化中却辗转流播,浸润灌溉,培养出湖湘学人学以致用的务实精神。如人所指出的,清嘉道间崛起的经世派,“其发展
① 皮锡瑞著:《经学历史》,中华书局1959 年版,第341 页。② 钱大昕:《潜研堂文集》,卷三十九,“戴先生震传”。③ 侯外庐著:《中国思想通史》第5 卷,第418 页。脉络是明显的,这就是以湖南、安徽为中心的湘系和淮系的一批人物”④。
王船山生当鼎革时代,明社颠覆,清兵入关,满族入主中原。他总结明朝灭亡的历史经验,从“欲尽废古今虚妙之说而返之实”的经世务实观念出发,注经、衍子、评史、论政,写出数百卷博大宏富的学术著作。清道光年间新化人邓显鹤汇刻《船山遗书》,船山思想始流播湖湘,形成湖湘士子突出的经世致用的务实之风。杨笃生著《新湖南》,说:“船山王氏,以其坚贞刻苦之身,进退宋儒,自立宗主。当时阳明学说遍天下,而湘学独奋然自异焉。自是学子被服其成俗。”①典型的如魏源,他批评考据学家束发就学,皓首穷经,专务记取,屏斥躬行,“锢天下聪明智慧使尽出于无用之一途”②。同时他也指斥理学末流“口心性,躬礼义,动言万物一体,而民瘼之不求,吏治之下习,国计边防之不问,..举平日胞与民物之空谈,至此无一事可效诸民物。”③从经世致用观念出发,魏源编纂和撰写了《皇朝经世文编》、《明代食兵二政录》、《圣武记》、《海国图志》等经世实学著作。特别是《皇朝经世文编》,魏源的编辑原则是“书各有归旨,而道存乎实用”,一切取舍以实用、经世为鹄的。此书一出,学者景从,“凡讲求经济者,无不奉此书为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