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雨水 神水 碧海水 山岩泉水 潦水 | 水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水部(04)


雨水
释名  
气味 咸、平、无毒。
主治 立夏雨水:夫妻各饮一杯,还房,当获时有子,神效。
附方  

神水
释名 《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解渴去热。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的集解项下转引《金门记》云:"五月五日午时有雨,急伐竹竿,中必有神水,沥取为药。"由此可见,逢农历五月五日午时下雨时,从砍伐的竹竿中沥取的水就是神水。同时也可知神水早在前人的《金门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碧海水
释名  
气味 咸、小温、有小毒。
主治 煮浴,去风瘙疥癣。饮一合,吐下宿食胪胀。
附方  

山岩泉水
释名 此山岩土石间所出泉,流为溪涧者也。
气味 甘、平、无毒。
主治 霍乱烦闷,呕吐腹空,转筋恐入腹,宜多服之。
附方  

潦水
释名 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
气味 甘、、平、微寒、无毒。
主治 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降注雨水谓之潦,又淫雨为潦。"考潦水一词,《辞源》释其有积水之义。降注雨水和淫雨是指大而多的雨水。由此可见,潦水就是在大而多的雨水中所取的积水。关于潦水的出处,李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转引金代医家成无己曰:"仲景治伤寒瘀热在里,身发黄,麻黄连轺赤小豆汤,煎用潦水者,取其味薄则不助湿气。"考此一段,是引自成无己的《注解伤寒论》卷五。可见潦水一药,在前人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节气水 车辙中水 齑水 洗手足水 洗儿汤 | 水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水部(05)


节气水
释名 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
气味 甘、、平、微寒、无毒。
主治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一年二十四节气,一节主半月,水之气味,随之变迁,此乃天地之气候相感,又非疆域之限也。"由此可见,节气水就是二十四个节气的自然水。如立春水、清明水等。

车辙中水
释名 辙,乃车行迹也。
气味 甘、、平、寒、无毒。
主治 主治疬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释名项下曰:"辙,乃车行迹也。"又曰:"主治疬疡风,五月五日取洗之,甚良。"车辙,是指车轮压出的痕迹。由此可见,车辙中水就是车轮在泥土地上压出凹陷痕迹中的积水,治病宜在农历五月五日取之用。

齑水
释名 此乃作黄齑菜水也。
气味 酸,咸,无毒。
主治 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集解项下曰:"此乃作黄齑菜水也。"考齑字,《辞源》释义为切碎后用盐腌制的咸菜。民间一般用芥菜、白菜等蔬菜腌制。如《本草纲目》菜部芥一药的集解项下转引苏颂曰:"紫芥,茎叶纯紫可爱,作齑最美。"由此可见,齑水就是用盐腌制咸菜中产生的黄色卤水。李时珍言其"酸,咸,无毒",有"吐诸痰饮宿食"的功效。

洗手足水
释名  
气味  
主治 《太平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宋代王怀隐等人著的《太平圣惠方》曰:"病后劳复,或因梳头,或食物复发,取一合饮之,效。"显然,洗手足水就是洗过手足的水。此水在宋代医药文献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洗儿汤
释名  
气味  
主治 《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的《延年秘录》曰:"胎衣不下,服一盏,勿令知之。"考汤字,在古代有开水之义。可见,洗儿汤就是给小儿洗过身子的温开水。该药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通过以上初步考释,笔者发现《本草纲目》水部10种新增药物中,有潦水、神水、铜壶滴漏水、磨刀水、洗手足水、洗儿汤等6种药物系《本草纲目》首次立条为药物品种,而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因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本草纲目》中的新增药物,既包括首出于该书中的药物品种,也包括首次立条在该书中的药物品种。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炭火 艾火 神灯火 针火 灯火 | 火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火部(01)


炭火
释名 炭能生火,但治病用的是炭或炭灰,并不是直接用炭火。
气味  
主治 木炭可治以下诸病:
  1. 误吞金、银、铜、铁入腹。用炭烧红,趁热捶成细末,煎汤喝下。如无效,便刮取炭末三钱,井水调服,无效再吃,终能把误吞之物排出。
  2. 咽头突然作梗。用木炭末和密做成丸子,分次含着并喝下。
  3. 白虎风病(骨节象被什么东西咬碎似的,痛的地方,游走不定)。用炭灰五升、蚯蚓屎一升、红花七捻(一捻,是两个指头捏到的),合起来熬,熬后,用醋拌过,以旧布包好,趁热熨痛处。
  4. 肠风下血。用紧炭三钱、枳壳烧灰五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五更时服,米汤送下,天明再服一次,当天见效。忌食油腻。
  5. 汤火灼伤。用炭末和香油调涂。
  6. 白癞头疮。用木炭烧红,投入开水中,温洗有效。
  7. 阴囊湿痒。用麸炭和紫苏叶,研末擦患处。
附方  

艾火
释名  
气味  
主治 艾火可灸治许多病。先点好麻油灯,取艾茎一条,沾油烧燃,在疮肿上方徐徐照射,有效。如治风湿痛,则取艾叶加少许硫磺,用纸包成捻子,沾油点燃,在患处照射。
附方  

神灯火
释名 把桃树枝削成针状,如鸡蛋大,长五、六寸,放干待用。用时以棉纸三、五层衬于患处,将针蘸麻油点着,即刻吹熄,趁热针刺。
气味  
主治 心腹冷痛,风寒湿痹,附骨阻疽等。凡在筋骨隐痛者,针刺后,火气直达患处,疗效显著。
附方 雷火神针:用熟蕲艾末二两,乳香、没药、穿山甲、硫磺、雄黄、草乌头、川乌头、桃树皮各一线,麝香五分,共研为末,放在纸里,卷成捻子,如指头粗细,长三、四寸。蘸油点燃后,吹熄明火,隔纸十层,趁热触患处,热气直入内部,效果也很显著。所治病,如神针火。

针火
释名 亦名燔针、淬针、烧针、煨针。
气味  
主治
  • 火针,用的是钢针,是烧过的钢针。方法是:在灯盏里,放二十七茎灯草,注满麻油,把灯草点燃。然后把针不断沾油,不断持向灯火里去烧。要烧到通红才能用,用时须按穴道针刺。或针末烧红或是冷针,那不但不能治病,而且于人有害。
  • 火针,"乃为筋寒而急者设"。所谓筋寒而急,指肌肉受寒,猛缩不已。这是火针是古的用途。以后,又有人用以刺积块,又有人用以刺痈疽。以后,还有人用以治伤寒症。那就不免要出些副作用了。总结火针的用途,行之有效者,约有下列四项:
  1. 治风寒筋急挛引痹痛,即所谓急抽筋。
  2. 治瘫痪不仁。
  3. 治症块、结积(腹中结块)。
  4. 治痈疽发背,有脓无头。
  • 前两项,按穴刺,拔针要快。拔针后,急用指头按穴孔,否则痛甚。第三项,针刺入,可转动,拔针要慢。第四项,要让脓流出来,所以不宜按穴孔。"凡用火针,太深则伤经络,太浅则不能去病。"应当进针适当。针后如有发热恶寒,这是对了症的表现,是好现象。据《灵枢经》讲:刺到病人内部如有知觉,就行了,刺到病人叫痛,就不算好。
  • 病在脸部以夏天在湿热在两脚时,都不可用火针。
  • 附方 平头针:是火针的一种。一般火针,针头是尖的,平头针呢,针头是平的,专门用来治眼病。凡是肝虚的人,眼睛昏,眼泪多,甚至长一层顽厚的皮膜,障在瞳孔之前,这便是所谓这两种翳子,都可采用平头火针熨烙法来治疗。平头针的针头平而圆,这圆头的大小和翳子的大小差不多。把针头烧红,迎向眼珠面前,徐徐熨烙,接触要非常轻,只以翳膜渐渐烘干、渐渐裂破为度。翳破之后,可用除翳药敷点。

    灯火
    释名 指用胡麻油或苏子油点燃的灯火
    气味  
    主治
    • 其他如鱼油、禽兽油、菜子油、棉子油、桐油、豆油、石脑油(即石油原油)等所点燃的灯火,都对眼睛有害,不能和来治病。
    • 小儿的凉风、昏迷、搐搦(抽筋)、窜视(眼珠隐在上眼睑里)等症及头风胀痛等,都可用灯火治疗。在小儿诸惊中,病孩仰向后者,以灯火照灼其囟门和两眉间的上下方;眼睛翻上不下者,应照灼脐的上下;不省人事的,应照灼手足心和胸部;手紧握、目往上翻者,应照灼囟门部位和两手心;口吐白沫者,应照灼口部和手足心。头风胀痛,可用灯心蘸麻油在头额太阳穴处照灼。外痔肿痛,则照灼患处。
    • 婴儿初生,因冒寒,气断欲绝,这时勿剪断脐带,急烘絮把婴儿包好,同时烘热胞衣,又将灯盏放在婴儿脐下来回移动,令热气进入腹内,自然气回苏醒。
    • 灯入亦治搅肠沙(手足冷,肚子痛,身上出红点)。用灯草蘸油点火灼触红点,有效。
    附方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铜壶滴漏水 磨刀水 | 水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水部(06)


    铜壶滴漏水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仅在其主治项下转引前人虞抟(生卒年为公元1438~1517年)曰:"性滑,上可至颠,下可至泉,宜煎四末之药。"据考,我国古代常用铜壶装水滴漏计时。这种经过铜壶滴漏出的水就是铜壶滴漏水。可见此水在李时珍(生卒年为公元1518~1593年)之前的虞抟有关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磨刀水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对该药未作释名和集解,而在其附方项下转引前人吴球的《活人心统》曰:"耳中卒痛,磨刀铁浆,滴入即愈。"由此可见,磨刀水就是用铁刀蘸水后磨出含铁质的水。同时也可知此水在前人的著述中已有药用记载,并非首出于《本草纲目》。

    浸蓝水
    释名  
    气味  
    主治  
    附方  
    考释 李时珍在该药发明项下曰:"蓝水、染布水,皆取蓝及石灰能杀虫解毒之义。"又在草部蓝淀一药的释名项下曰:"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据考,蓝是指加工蓝色染料的植物,主要为蓼科植物蓼蓝 (Polygonum tinctorium Ait.)。可见,浸蓝水就是用蓼蓝、石灰等加工蓝色染料过程中产生的水。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
    《本草纲目》芦火 桑柴火 | 火部| 李时珍|中医典籍

    《本草纲目》火部(02)


    芦火
    释名 竹火
    气味  
    主治 宜煎一切滋补药。
    附方  

    桑柴火
    释名  
    气味 痈疽发背不起,瘀肉不腐,燃火吹灭,日炙二次。
    主治  
    附方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