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丛子》三卷,二十一篇,旧题孔鲋撰。内容主要记叙孔子及子思、子上、子高、子顺、子鱼(即孔鲋)等人的言行,书末又附缀孔臧所著之赋和书上下两篇,而别名为《连丛》。到宋仁宗嘉祐时,宋咸曾为该书作注。
《孔丛子》是一部相当于"孔家杂记"的书,主要记述从战国初期到东汉中期十几位孔子后代子孙的言语行事。时间跨度近六百年,涉及的内容广泛而丰富,对于了解汉以前孔子世家的发展、演变以及一些著名人物的嘉言懿行、家学传授等等,有着重要的文献价值。
关于该书的真伪,历代学者多有考索。旧题该书为孔鲋所撰,实不足信。按孔鲋为孔子八世孙,秦朝末年曾出任陈胜领导的农民起义军的博士,不久即死于陈县(今河南淮阳),他似乎没有可能坐下来撰写此书。尤其是该书记述了孔鲋死亡的情形,更显而易见该书决非孔鲋所撰。
孔鲋(约前264年-前208年):男,汉族,山东曲阜人。秦末儒生。孔子的8世孙,居于魏国。本名鲋甲,字子鱼,亦字甲。晚年投奔陈胜,陈胜在陈郡(今河南淮阳)称王后,陈人或称子鲋,或称孔甲。孔鲋博通经史,与魏名士张耳、陈余友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孔鲋不仕,令其弟子叔孙通仕秦,后召为鲁国文通君,拜少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