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彭德怀传
01章 乌石少年彭德怀说:"我一生有许多故事,几天几夜也说不完。" 彭德怀说这个话的时候,他是在马背上。当时,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烈火正在中华大地上熊熊燃烧,需要他的是指挥,而不是他的故事。他更没有几天几夜的时间去讲故事。 终于有了时间。那是在他生命的最后历程--罢官、囚禁的15年。他在自己的笔记里,在给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信件中,在一份又-份的"交代材料"上,写下了自出生以来的历历往事。不是为了说故事,而是为了留下事情的真相。这却使今天的人们有幸能看到彭德怀平凡而又富于传奇包彩的早期生活的史页。 历史要追溯到他一生76个春秋以前更远的年代。 第一节 童年泪湖南省湘潭县西南有座乌石峰,孤峰锐起,侵云插汉,为一方诸峰之冠。古人有诗云:"崛起自南服,诸峰非尔侍,平扣朱鸟影,倒挂沧江流。"清朝雍正年间,有个贩茶人,名叫彭忠遂,从家乡湘乡县谷水九溪路过山脚,他放下茶担,驻脚憩息,抬头四望,见这一带缓坡地,背靠青山,面对平野,人家稀疏,是个好地方,便在乌石峰下黄泥坪旁买了一片莽坡,开荒种地,安家落户。当他在这新开垦的土地上播下第一颗种子时,只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罢了。未曾想到,百余年后,他一个第六代孙,从贫苦的农家儿成长为彪炳千秋的人物。 那是清光绪24年(1898),中国近代史上的戊戌变法之年。清王朝昏庸腐败,中国面临帝国主义列强的瓜分,山河破碎,民不聊生。康有为、梁启超等志士仁人维新图强,惨遭失败。就在这黑暗的年代--10月24日(农历九月初十日)--彭德怀诞生于彭家围子。 《湘乡九溪彭氏续修族谱》记载,彭家围子这个新生儿属清字辈,父亲为他取名清宗,字怀归,号得华,乳名钟伢子。 彭家上一代是单传,彭得华是头生子,这给全家带来了喜悦。 彭得华的祖父彭安恭一辈,有兄弟5人,勤劳耕种,家境尚好。到父辈时,家道日衰,只有八九亩荒土坡地,山地种棕、茶、杉和毛竹,平地种红薯、棉花。全家六口:祖母、父亲、母亲、姐姐(两年后夭折)和彭得华,还有鳏居的伯祖父同他们一起生活,勉强维持温饱。 父亲彭民言,字行端,号祥顺,秉性耿直,重义气。年轻时与同村人外出卖茶,伙伴病死途中,无钱归葬,他日夜兼程,背尸还乡。走了一程,尸体被磨烂,便雇人与他抬尸赶路,"百里背尸"在乡里传为美谈。彭民言却由此得了哮喘病,病情逐年加重,不能下地干活,只靠装殓死人挣口饭吃。 家的生活重担,压在彭得华母亲的肩上。彭得华的母亲是乌石峰西麓斑竹塘大年冲一个周姓贫苦农民的女儿。在彭得华之后,她又连添了余华和荣华两个男孩。每日侍奉婆母,照顾丈大,抚育孩子,从晨至夕,忙个不停。钟伢子整天跟着母亲,可她无暇爱抚他。有时,他模仿母亲两只小脚走路的样子,一扭一歪,逗得母亲追打他,亲昵地把他抱上一会儿。 这儿时的朦胧往事,直到抗日战争中,在太行山的一个风雪夜里,他向妻子淡说起来,还流露出深沉的怀念:"母亲的一生太苦了!"他带着无限的温馨,搜寻童年记忆里慈母的容颜,告诉妻子:"她长得很清秀,很好看呢!特别是她的眼睛,又大,又亮。" 母亲眼看着彭得华长大起来,圆圆的脸上,一双大眼,透着稚气,却很懂事。她把未来寄托在彭得华身上,同丈夫商量,再苦再累也要送彭得华上学。 彭得华6岁了,母亲送他到山杉里姨父的私塾去读书。母亲平日愁苦的目光里闪现出喜悦,她这天的笑脸,给彭得华留下难忘的印象。 姨父肖云樵在乡间行医兼开私塾,为人善良宽厚,见彭家困难,免收学费。彭得华入学后,为了酬谢姨父,常常早起上山砍一捆柴,背到姨父家,再去读书。到农忙季节,要帮助母亲干活,只能在雨天去上学。他聪颖好学,深得姨父喜爱。姨母见他经常不带午饭,也常给他一点吃的。这样断断续续读了两年,读完《三字经》、《百家姓》、《庄农杂字》、《幼学故事琼林》和四书中的3部:《中庸》、《论浯》和《孟子》。 好景不常,母亲在第四个儿子出生后不久,患了痢疾,一病不起。彭得华守在母亲榻前,为她端屎端尿,洗涮衣裤。母亲弥留之际,满怀牵挂,望着幼小的孩子,嘴唇蠕动着,未能说出最后的叮咛,就匆匆离开人世,除了自己的姓--周氏,连名字也没有留下。 母亲的去世,带走了彭得华童年仅有的一份幸福。从此,全家生活风雨飘摇。襁褓中的小弟被饿死,彭得华不得不辍学了,8岁孩子的肩头分挑起养家的担子。他砍柴换米,总是饿着肚子上山。 两年中,家里先后卖掉山林树木和荒坡,几间茅屋只留下两间栖身,其余全部典押出去,最后,连围子里的树根都挖出卖掉。秋收后,穷苦人为生计所迫,到富户家门口,摆上几个小碟,里面放些十果之类,说上一些吉祥话,不开口讨要,由人家随意打发点米,在当地叫"打秋风"。彭得华的祖母年逾70,不忍全家挨饿,不得不拄着拐杖,出去"打秋风"。 大年除夕,无米下锅,灶凉屋冷。得华的两个弟弟啼饥号寒,祖母和父亲低声嘘叹。初一早上,祖母把得华叫到跟前,给他一个破篮,一根打狗棍,让他带弟弟出去讨米。彭得华不愿当叫花子,但想到一家人不能等死,便带着大弟弟走了。兄弟俩赤足穿草鞋,身披破蓑衣,走出三四里,讨到油麻滩教书的陈老先生家。陈家人开门一看,问:"是招财童子吗?"彭得华老实说:"是来讨米的。"陈家人就要关门,大弟连忙说:"是招财童子!"陈家人才给了半碗饭、一小片肉。从清早讨到黄昏,彭得华-天没吃饭,进了家门两眼发黑,饿昏在地。 初二清早,祖母要2个孙子都跟她出去,好多讨点米。得华说,受欺负,不去了。"寒风凛冽,雪花横飘。她,年过70的老太婆,白发苍苍,一双小脚,带着两个孙孙,拄着棒子,一步一扭地走出去。"彭得华看了,"真如利刀刺心那样难过"①。 从10岁到12岁,彭得华给富农刘六十家看牛。他每天割30来斤草,外加担水、推米、舂谷、插秧、扮禾,早起晚睡。头一年每天工钱5文;第二年每天10文,每月得300文,可买10多升米。冬闲季节,仍回家去卖柴、挑脚。 沉重的生活负担,未熄灭他求知的欲望。晚上,在桐油灯下温习读过的旧书,还看了从村里借到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和《包公案》等几部小说。书中的清官、忠臣,深深打动了他童稚的心。 彭得华13岁时,一家生计仍无法维持。他只得离开家门,到黄债岭土煤窑做车水工。矿洞里潮湿、阴暗,充满臭污气味。窑工多是全身-丝不挂,在烟气弥漫的桐油灯下,一天劳动十二三小时,工钱30文。稍有不慎,就挨了头的打。当时窑工的劳动条件极差:水车是用打通的大楠竹做成,中装竹杆和皮阀,窑工手握竹杆,上抽下按,挤水外流,当地称之为"孔明车"。窑工在低矮而黑暗的坑道里运煤,用弯木作扁担,前短后长,拖煤爬行。彭得华为了多挣钱,每天车完水后,还要去运一两次煤。干到第二年,煤矿亏本倒闭,矿主逃跑。这一年白干了,散伙时,每人只得了4升米。 彭得华回到家时的情景,他在后来的回忆中,作了酸楚的描述:"腊冬回家,两间茅屋,窗纸未糊,一空如洗,四壁凄凄然!白发老人,幼小弟弟,接过我手上提的两升米、一斤肉,满以为我还有钱可以偿债、买年货。二弟叫我一声:'哥哥,脚冻烂了,替我缝一双袜子吧!'大弟说:'哥哥瘦了,为什么还穿着草鞋,不穿鞋袜呢?'我说:'走路不冷。'其实,我除从娘胎里带来的两只肉靴外,哪里还有鞋袜哪!"家里人听了他的叙说,"都泪流满面。父亲气得把拳头攥得紧紧的:'看你又黑又瘦,简直不象个人的样子,白替这些狗东西干了!'说完,又哭了。"② 回家后,他看到村里又添了几户穷人家。世道为什么这样不平,穷人的活路在哪里?伯祖父过去讲的故事、乌石峰的传说,不时萦回在这个乌石少年的脑际。 彭得华的伯祖父,现今已无人能说出他的名字,只知当年人们都叫他五十老倌。五十老倌年轻时曾参加过太平军,常给得华讲太平天国的故事:太平军帮助受苦人平田土,有饭大家吃,男女平等,女人都放了脚,等等。这些故事在得华听来是那么新鲜,又那么叫他高兴。 从彭家围子回望乌石峰,林木葱笼,高耸人云的峰顶巍立着一座石砌的祠堂。彭得华的童年和乌石峰结下了不解之缘:和小伙伴在山上砍柴,在山脚放牛,在山坳的水塘里洗澡嬉戏。最令他神往的,则是山顶那座不大却十分坚固的石祠。祠堂正中端坐着一个威风凛凛的武将--易参政。守祠的阿公讲,易参政姓易名华,是元末义军陈友谅的参政。陈友谅被后来成为明王朝第一个皇帝的朱元璋打败。易华便带领一支人马来到乌石峰,凭险据守,还在附近的青山、白石、营盘和珍珠寨等处,安营扎寨抵抗官兵,打富济贫,保境安民。多年以后,一个端午节,官兵用美人计骗易华下山,将他杀害。当地百姓趁夜将易华尸体移走,头轻远移15里,体重仅移5里,分别埋在风景秀丽的珍珠寨和乌石峰。百姓对易华的怀念,衍成动人的神话,说他死后头飞珍珠寨,身飞乌石峰,镇守四乡。四乡的人便在这里为他建祠立像,把他当作保佑一方的神灵,四季供祭不绝,易华打富济贫的故事也在这一带世代流传。《明史》中无易华其人,在《湖南省志》中,则有关于乌石易华祠由来的记载。 当人们向易华祠敬奉香火、祈求福祉的时候,少年彭得华却深深地被易华的打富济贫所吸引,易华成为他崇拜的对象,他立志要做易华这样的人。 这个天真的人生最初追求,和降临在湘潭贫苦百姓身上的一场天灾人祸,造成了彭得华走出乌石狭小天地的机缘。 第二节 告别彭家围子1910年,湖南省连遭蝗灾、水患,遍地饥馑。富户囤粮居奇,饥民被迫起来"吃大户"、"闹粜"③。省会长沙爆发了抢米风潮,影响及于穷乡僻壤。1913年,湘潭大旱,塘坝干涸,田土坼裂。草根、树皮、观音土,都成了充饥之物。饥饿点燃了埋在饥民胸中的火种,纷纷起来"闹粜"。肩负着全家生活重担、梦想着打富济贫的彭得华成了饥民"闹粜"行列中最年轻、最勇敢的一个。 以后,他对这段亲身经历的回顾,可谓湖南近代社会史的珍贵记录。他忆道:当时豪绅地主为了防止民众闹事,办民团,练团勇,所需费用先是按田赋、人口摊派,后又百货抽税,官绅一体,富者益富,农村阶级矛盾日益尖锐。一些开明士绅,为了缓和矛盾,主张大户平价卖谷,按田亩摊派,每亩按平价出卖5升谷,市价每升60文,平粜每升50文。这样,每个饥民每日能籴米半升,但粜价太高,饥民不依。经过公议,定赤贫户老、弱、幼吃减粜,每升30文,青壮年吃平粜,每升50文。每户赤贫发给一个手折,写上姓名年龄和平粜、减粜各几人,名曰"折子米"。同时,公布管田户名单,按列名顺序轮流出粜。有了这一办法,"闹粜"暂时平息。 实行数日,乌石寨轮到李家瓦屋地主"陈满钻子"粜米。陈家有数年积谷,运到外地卖高价,对饥民却哭穷拒粜。饥民聚集陈家门口,从清早到黄昏,饥不可忍,涌入院内,挑谷舂米做饭。饭后,陈仍不出粜。机灵瘦小的彭得华爬上屋顶,将瓦推下,露出米仓,众人蜂拥而上,将3间屋瓦推落过半,陈才应允粜谷。 半月后的一天夜晚,彭得华的堂三伯和五叔悄悄来到彭家围子,告诉彭得华,有人告你聚众逼粜,要拿办你,赶快逃命吧!彭得华少年气盛,愤愤地说:"我们有理,他无理!"三伯叹道:"现今世界谁有钱谁就有理,你不赶快走,明早团勇就来抓你。"彭得华问:"谁告的状?"三伯说,是团总丁六告的,他家长工透的信。彭民言蹲在地上咳喘,催促儿子:"三十六计走为上,逃吧!"彭家一文钱没有,五叔刚卖了猪仔,掏出800文钱,塞到彭得华手里,叫他快逃到洞庭湖挑堤去,说那里有乡亲。 彭得华恋恋不舍地泪别老人,又看看已经睡了的弟弟,满怀痛楚,走出家门。 他"带着凄怅心情,走至大王庙嘴,想到两个可爱的弟弟,你们还在睡觉,明早起来,再也见不到你的哥哥了"!在月明星稀的夜空下,"回望那久居的彭家围子,痛伤离别,实难言状"④。正在这时,彭五叔从庙后赶来催走,嘱咐彭得华走小路,绕过石潭镇,到湘潭十六总码头,搭夜船到洞庭湖。彭得华说一声:"五叔,我走了!"盈眶的泪水,再也控制不住,簌簌地滴落在难舍的乡土上。 年仅15岁的彭得华,带着对童年苦难的回忆,和中国农民反抗悲惨命运播留下的火种,连夜离开乌石,从湖南湘潭的这片穷乡僻野,投身到更广阔的社会底层中去。 翌日黄昏,彭得华来到湘潭十六总码头,乘上一条坐人又带货的船。天未明,到了长沙,换乘去沅江的早帆船。到白马寺,适有人在岸上吆喝招人修堤。彭得华离家已3日,钱快用完了,便随招工的人去了西林围。 湘阴、益阳交界处的西林围,属湘阴、益阳两县管理,在洞庭湖南滨,是湘江和资江的出口处。由官府拨款和当地的大户集资,利用两水冲积起来的淤泥,围湖造田。修成后,能得数万亩良田,兼收莲藕、鱼禽之利。修堤的苦力约30000人,多是背乡离井而来的破产的农民和小手工业者,他们整天泡在泥水中干活。彭德怀回忆,修堤的工时以特制的香灸计算,1支香可燃1小时,每燃尽10支香为1个工。修堤纵横各1丈、厚l尺为1土方,每土方工价1角或5角不等。工具、伙食均自筹。西林围工程规模很大,设有堤工委员会,下分4个堤工局,各局又分若干包工头,每个包工头管理几个至10几个工棚,一个工棚有15至20余个堤工。 棚是堤工的劳动和生活单位,设有棚头。每月结算工钱时,棚头、包工头、堤工局,层层盘剥工人,包工头抽1%,棚头抽3%。对堤工局的监工和验收员,逢年过节、婚丧喜庆,堤工还要送礼。有些堤工因体弱或害病,负债累累;有的甚至被迫将自己的被、帐卖掉吃光,无钱还乡;不幸死去的,就被弃尸荒野。彭得华深感:"所谓洞庭湖区是湖南米仓,就是这些堤工的血汗和骨肉累积起来的"。而"堤工局那些董事等,无一不是剥削堤工来发财的"。⑤ 彭得华在西林围当挑土工兼伙夫,每天以燃尽5支香为炊事时间,另5支为挑土时间。尚未成年的彭得华,挑着沉重的土担子,跋涉于泥水中,致使他的身躯发育得两肩宽阔而背微驼,性格越发倔强寡言。 在西林围,堤工每做完一段工程,工棚便随着新的工段而转移。在工棚的搬移中,彭得华接触了洞庭湖边的很多农民,使他得出一个认识:贫穷与困苦不只是他一家、一村,"在湖南最富地区,贫富悬殊特别大,家无隔宿之粮者到处皆是。即象我家那样的赤贫户,也不是个别的"⑥。 由于残酷的剥削,堤工无法生活,几次停工、罢工,要求增加土方工价。据《湖南政报》记载,官方为镇压堤工,其后在西林围增设了水上警察厅。 1916年春节前,堤工要求年关预发工钱,彭得华参加了,被当局认为是"不安分子"而遭驱逐。 时值湘军⑦成立第二师,在长沙招兵。彭得华血气方刚,走投无路,愤而投军。走前,他把一卷破烂不堪的行李狠狠丢进洞庭湖,义无反顾地踏上寻求生存和希望之路。 不满18岁的彭得华,在生死线上已挣扎了10年,饱尝生活的辛酸,痛恨人世的不平,铸就了一副不安命的倔强性格。他将生命之根深植于旧中国苦难人民之中,并为解脱那无尽的苦难付出毕生的奋斗。 ①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页。 ② 见1959年彭得怀写的《庐山笔记》。 ③ 旧社会灾荒之年,官府、地主、商人常囤积粮食,抬高市价。饥民被迫起来斗争,强迫他们平价粜粮,叫闹粜。 ④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⑤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5页。 ⑥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4页。 ⑦ 湘军,清未曾国藩为镇压太平天国革命在湖南建立的地主武装。此后到北伐战争,湖南的地方武装一直被称为湘军。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彭德怀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彭德怀传
02章 湘军十二载第一节 二等兵彭得华离开西林围,去长沙投军,路遇骤雨。他躲进一个山洞,隐约听到洞里有滴水的声音。转身往里一看,水从岩缝一滴一滴地落下来,把一块坚硬的石板滴出一个小坑。他凝视着,若有所悟:外面的雨来得猛,收得也快;洞里的水,一点一滴,天长日久,果能穿石。穷人要找活路,也是这样的吧! 1916年3月中旬,彭得华在湘军第二师三旅六团当了二等兵。他为自己取号石穿,想以滴水穿石的意志寻找穷苦人的活路。但是,路在哪里呢?实在模糊得很。 这是中国近代史上激烈动荡的年代。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是,在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夹攻下,被袁世凯篡夺了革命果实,建立起北洋军阀的反动政权。1916年元旦,袁世凯公然复辟帝制,做了83天的皇帝。 袁世凯委任北洋军阀汤芗铭为湖南省都督兼省长。汤芗铭专横暴虐,对革命志士进行血腥屠杀。《湖南近百年大事记述》上记载:当时"陆军模范监狱已有人满之患,长沙通衢大道,执刑的号声,呜呜不绝"。湘人切齿痛恨北洋军。彭得华入伍时,正值湖南开展驱逐汤芗铭的活动。1916年6月,袁世凯暴死,汤芗铭遂被逐出湘。 袁世凯死后,他培植的北洋军阀各派势力,割地称雄。各地区、各派系的大小军阀连年混战。地当南北要冲的湖南,成了南北军阀争夺的焦点和长期拉锯的战场。自1916年到1920年的5年间,湖南省督军(总司令)7易其人:由汤芗铭到刘仁熙、谭延闿(两度出任)、傅良佐、张敬尧、赵恒惕。军事角逐,混战连年,湖南75县几乎无一不受其害。 继汤芗铭之后,北洋军阀祸湘,以张敬尧为最甚。他军纪废弛,纵兵劫掠、奸淫烧杀。对张敬尧的暴行,上海《民国日报》1920年1月19日曾有报道:"醴陵全城万家,烧毁殆尽,延及四乡,经旬始熄;株洲一镇,商户数百家,同遭浩劫;攸县黄土岭一役,被奸而死者,至女尸满山,杀人之多,动以数万。"、"人民流离转徙,死不能葬,生不能归。"彭得华看到:军阀纷争"一夕数惊,不可终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社会迅速破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和生活依据,投军阀部队当炮灰",感到自己"也是其中之一"。①这一切使他失望,他对旧军队所抱的幻想渐渐破灭。 彭得华在湘军反对北洋军阀傅良佐、张敬尧的作战中,勇敢矫捷,在行伍中任重耐劳,练文习武又都成绩优异,渐得营长袁植、连长周磐的赏识,送他到团训练队去学习军事、文化。两年中,他由二等兵升为一等兵、副班长、班长。1920年5、6月间,在驱逐张敬尧的战斗中,彭得华随队参加了宝庆、永丰、湘乡、临湘4次战斗。攻宝庆时,原排长负伤,彭得华代理排长,不久,正式任排长。 其时,湘军中来了一批保定军官学校毕业生,在营、连充当见习军官。开始,他们朝气蓬勃,常向士兵讲述鸦片战争以来的国耻,宣传爱国思想,提倡富国强兵、实业救国等等。他们讲得慷慨激昂,有时痛哭流涕,这对来自乡村又生活在军队严密封锁中的彭得华影响很大。日久,彭得华发现他们随着地位的升高,什么爱国爱民、廉洁奉公,完全置于脑后,如何升官发财却成了闲谈的话题,这又使彭得华大失所望。 在此期间,彭得华结识了营部文书兼团训练队语文教员黄公略。黄是湖南湘乡县人,原名汉魂,字家祀。少年好学,喜读兵书,对张良受书于圮上老人黄石公得以精通韬略,后佐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的故事甚为喜爱,便把自己的名字改为黄公略,又自号石。彭得华把同班士兵李文彬介绍给黄公略。李是湖南宜章县人,高小毕业,品学兼优,因家境穷困弃学从军。3人志趣相投,同抱爱国热忱,遂成好友。李文彬写信告诉家里人说:"我要追求光明,扫除邪恶,已将文彬之名改为灿。"彭得华还结交了20多个学生和贫苦出身的士兵做朋友,同黄公略、李灿一起,相约"以救国救民为宗旨,不做坏事;不贪污腐化(包括不刮地皮,不讨小老婆),不扰民"。②1920年夏,彭得华与李灿、王绍南、张荣生、席洪全、祝昌松、魏本荣共7人秘密组织了"救贫会"。 第二节 救贫风波1921年7月间,湘军总司令赵恒惕为扩大地盘,联络四川军阀组织援鄂军,以援助"鄂省自治"为名,联合出兵湖北。8月间,败退长沙、湘阴一带。彭得华所在六团开往南县、华容县一带。彭得华被任为代理连长,率加强排驻华容县注滋口。③ 注滋口是一个小镇,河流成网,帆船四通,市面相当热闹。彭得华在此驻防约4个月,发生了两件使他终生难忘、对他的人生道路产生重大影响的事。 军阀统治时期的湖南,军队每驻防一地,军队长官就是该地的太上皇。地方上的官、绅、商会、公教团体为了寻求保护,巩固地位,对驻地部队长官轮流宴请,每次都以歌妓陪酒。彭得华初任连长,有人来请,他也照例参加。在镇上的酒楼双喜堂,彭得华每次都看到一个叫月月红的姑娘,才十三四岁。出唱时,虽强作欢笑,却掩不住心中悲戚。一次,她忽对彭得华说:"你到这里一个多月了,还没有相好的女人,以前那些连长、排长谁没有十个八个的。你怎么不搞钱,又不找女人呢?"谈了几句,彭得华问她这么小年纪怎么到这地方来了?月月红告诉彭得华,她原叫张素娥,月月红是堂名。父亲早死,母亲改嫁,她住到叔父家。叔父很穷,前年遭水灾,把她押到酒楼来,押了200银元,卖唱不卖身,4年期满才能回家。一次,商会会长请前驻防的王连长来这儿吃酒,王出洋200元,要她留宿,她不从,被堂太婆狠狠打了一顿。彭得华问堂内情况,月月红说,每天除吃客人剩饭剩菜,就是开水泡白饭。出一次堂得洋1元,全归堂太婆。在堂有守门的,出堂有跟班的,逃也逃不脱。彭得华听后,深表同情。月月红要求彭得华替她赎身,愿服侍他一辈子。 彭得华回队后,立即给黄公略和李灿写信要钱。又写信给第三团王连长,说双喜堂的月月红因未留你夜宿,挨打受伤,我想赎这小女孩出火坑,你要解囊相助。数日后,凑了百余元,彭得华自己又拿出两月薪饷,带着一班班长、救贫会会员王绍南到双喜堂赎人。老鸨张口要400大洋。彭得华大喝一声:"拿押契来看!"老鸨见是军官,不敢放刁。彭得华赎出张素娥,给她买了船票,还给了她一些钱,叫她自回叔父家去了。 命运似乎要把彭得华推上一条歧路,但他猛然掉转了船头。双喜堂没能吸引他,却使他从这里看到了社会黑暗、悲惨的又一个方面。从此以后,当地绅商团体请他吃饭,彭得华一概拒绝,觉得他们的快乐完全建立在别人的痛苦身上。 以后,他休息时,就到农民家去坐坐。贫苦农民见他说话温和,关心的都是他们的痛苦,就向他倾诉苦情。舵杆洲有个叫姜子清的,说到地主区盛钦霸占他多年淤积起来的湖田时,痛哭流涕,要求彭得华帮助他要回淤地。 彭得华一打听,这区盛钦乃是当地一霸,任税务局兼堤工局局长。其兄是赵恒惕省署的高级参议。区仗势欺人,不仅霸地,而且霸水,封河湖,封苇田,独占其利,又巧立名目,增加税收,横行乡里。 彭得华手下有了兵,自驻一地,决心学易华,为民除害,实行"救贫"。于是派王绍南和魏本荣等3名救贫会会员,由姜子清带路,于黑夜去注滋口区宅,将区盛钦杀死,贴出匿名布告,宣布区盛钦的罪状。 事过3个月,当年11月底,彭得华率部驻防离长沙70里之潞口畲一带。落脚不几天,秘密处死区盛钦之事被人告发。一天早操后,团长袁植派特务排徐排长到彭得华处,说袁团长请他去长沙团部。走出数里,一班伏兵扑上去将彭得华捆绑了双手。徐排长上前说是袁团长奉督军命令,不得已来捉的。 彭得华边走边想逃脱的办法。他想士兵们多是贫苦人,便述说这次犯法,是因为杀了恶霸地主,救济穷人,区盛钦是当地为富不仁的最大恶霸,并列举了区的一堆罪状。士兵都说该杀,有的还出主意叫彭得华到督军署不要承认,他们没有证据,可能是土匪杀的,也可能是区盛钦平日作恶太多,别人报仇杀的。 行至午后,快到长沙。坐地休息时,牵绳的士兵紧靠着彭得华,偷偷将绳扣松解,示意彭得华逃走。彭得华以满含深情的目光感谢他。 过捞刀河时,他对徐排长说,反正我活不了,衣兜里还有几十元钱,你们拿去吧!徐喜笑颜开地上来掏钱,彭得华猛将徐撞翻落水,抖掉绳索,纵身上岸。士兵也不追赶,朝天放了几排空枪。 彭得华一路疾走,夜半来到长沙南易家湾湘江岸边,一个叫罗六十老倌的渔翁将他撑过了江。彭得华身上分文没有,罗老汉并不要钱,彭得华十分感激。9年后,他率红三军团攻下长沙,特地到易家湾来寻老倌,给这位年近70的恩人送去几块钱和一些米。 彭得华跳下罗六十老倌的船后,连夜赶路。天将破晓,来到湘潭城南八总大仙桥河边的郭得云家。郭得云是彭得华人伍时的班长,曾在清末湘军四十九标(相当现在的团,当时湖南有四十九标和五十标)当过兵,参加过辛亥革命,富有正义感,因愤恨军阀混战,弃职回家做皮匠,生活清贫,不失骨气。彭得华对他十分敬重。此时,彭得华有家不能归,故来投奔他。郭得云见彭得华深夜赶来,必有急事,问明原委,忙把彭得华领到小楼上的里屋藏身。 彭得华所在连队得知省署下令缉拿彭得华,顿时震动。彭得华被捕后逃脱,大家又十分庆幸。李灿、黄公略等在一起商议,他别无可去之处,便让李灿到郭得云家寻找,果然找到。 郭得云考虑到易家湾镇上人多眼杂,不甚安全,带着彭得华到熙春门外他的外甥李家住下。彭得华在那里看了郭得云送来的《资治通鉴》,可见他的读书能力已有相当的提高。 转眼已近年关。一日,李灿、黄公略和张荣生一起来到李家,给彭得华送来些钱,还带来了一个消息,说省署当局正在筹办湖南陆军讲武堂,招收尉、校级现役军官,要彭得华设法改名去投考。 自从实行了第一次救贫活动,彭得华开始认真地自省:"杀一两人无济于事,不能解决问题","打抱不平的做法,行不通"。④感到要想救国救民,并非易事。郭得云比彭年长10余岁,历事较多,认为应当有一个团体、一个主张才好。彭得华提出已有救贫会组织,还需要定个章程。于是,他们共同议论出4条,内容大约有灭财主,平均地权;灭洋人,废除不平等条约,收回海关、租界,取消领事裁判权;发展实业,救济贫民;实行士兵自治,反对笞责、体罚和克扣军饷,实行财政公开。⑤这几条,反映出当时湘军中这几个下级官兵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思想,也反映了他们想团结起来改造湘军的愿望。 这时,救贫会共有9个人:黄公略、王绍南、张荣生、魏本荣、李灿、席洪全、李力、祝昌松和彭得华。 彭得华在湘军已度过了整整6年。从此,他放弃了少年时代学易参政打富济贫的梦想,立志于救国救民,尽管还看不清具体的道路。后来,他对自己当兵的前6年作过一个总结:"1916年到1921年,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5年是人类历史的转折点,而我处于被严格封锁的军营中生活,像海洋上的孤舟,隔离了与国际、国内革命思想的联系,没有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还是抱着孙中山的旧三民主义。"⑥ 久住李家不是出路,彭得华去了广东,投粤军许崇智的鲁广厚独立营当连长。鲁广厚原是彭得华在湘军中结识的朋友。不久,鲁营被陈炯明部击溃。彭得华见鲁生活阔绰,胸无大志,便决意回家。 彭得华返回湖南,即去看望郭得云。郭得云因患伤寒去世。其父郭老倌悲伤过度,也一病不起。彭德怀后来忆及此事,深情地写道:"生平良友,未得一谈,至今忆及,犹为痛惜!郭氏父子克己为人,勤俭一生,同许许多多的贫苦人民一样,牛马式的生活结束了一生!""留下幼儿郭炳生,14岁,替其抚养成人,后参加红军,在粉粹国民党第四次'围剿'后,叛变投敌,子不如父,甚为可耻!"⑦ 彭得华回到家里。伯祖父已去世,大弟在湘潭捻棕绳,二弟在家务农。彭得华问乡里的情况,父亲叹了口气,告诉他:"官府预征田粮,东家就加租。羊毛出在羊身上,总是作田人吃亏。东家每亩加租二斗到三斗谷,作田人交东家押租银子,每百两息谷五石;作田人向别人借银子,每百两息谷却要十二石,这两头削,作田人还不穷吗?"⑧ 彭得华在家务农。82岁高龄的祖母,有一桩心事:要彭得华成亲。彭得华应允了,但提出一条:人要我自己选。 离彭家围子半里远,群山环抱之中,有个楠木冲,住着彭得华的好友刘玉峰。他俩从小在一起拉排子车,后又同在西林围修堤。刘玉峰家境贫困,两个妹妹给人作童养媳,受尽折磨,早早离开了人世,家中还有一个细妹子。给彭得华作媒的人很多,他都不同意,有人提到刘家细妹,彭得华一口答应了,说:"刘玉峰长得挺好,人也好,他的妹子像他,我不看了!"以后,他还是相了一下亲。 1922年农历三月初七,彭得华与刘细妹成婚。刘细妹才12岁,不识字。婚后头一年,彭得华只把她当小妹妹看待,教她识字,读书,鼓励她放了脚,又为她取学名为刘坤模,希望她成为一个思想开通的女性。 第三节 改名彭德怀1922年夏天,湖南陆军讲武堂开始招收学员,从湘军总司令部、各师到湖南各地方镇守使都纷纷遴选初级军官应考。第二师六团团长袁植想起了彭得华,想趁机让彭得华去讲武堂学习。 袁植,字彝波,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二期生,在湘军中被视为英才。他对年少英武、胸抱大志的彭得华十分器重;彭得华因袁植富有爱国思想,颇具才干,对袁也甚效力。1970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专案审查组追问彭德怀入讲武堂之事,提出:"袁团长为什么那么关心你?"彭德怀因此谈到在战场上的两次情景:一次是1918年二三月间,在与北洋军阀傅良佐所部的一次战斗中,袁植所部在衡阳渡湘江,彭得华奉命为后卫,部队已退到江右岸,袁植还在左岸。一股敌人迂回到袁植的侧后千米处,被彭得华发现,忙请袁沿江走,自己留后掩护袁植脱了险。另一次,1920年,北洋军阀张敬尧进攻宝庆,袁植所部选择攻击点不当,钻入敌人火力集中点,彭得华立即率一个排向另一个点发起佯攻,转移敌人火力,袁植负轻伤而得救。两次脱险,袁植对彭得华感激之余,无疑对他的机智勇敢也有了更深的印象。 1918年8月,六团一连驻茶陵浣溪圩休整。部队的尉官和军士每月要写一篇作文。从后来彭德怀谈到的他的两次作文中,可以窥见他当年的抱负。在一篇题为《爱惜光阴》的文中写道:"大禹圣人爱惜寸阴,陶侃贤人尤惜分阴,况吾辈军人乎!欲为国负重任者也,岂不勉哉。"另一篇题为《论立志》,作文大意是:"志不立,吾人无可成之事。国亡家亡,灭种随之。覆巢之下,岂容完卵?弱肉强吞,莫此为甚。吾人生逢斯时,视若无睹,何异禽兽为伍。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飘荡奔逸,何所底乎?"⑨袁植时兼任语文教员,给彭得华的作文打了百分,并送给团长刘铡去看。 由此看袁植奉命拘捕彭得华,本非情愿;彭得华能跑得脱,也和袁植无意穷追有关。其后,恶霸区盛钦之兄因贪赃枉法被撤职,第二师调换了防地,通缉彭得华一事,便无人追究。袁植想要彭得华改个名字,以便推荐他去应考,毕业后仍回六团。于是让黄公略向彭得华转达此意,并给彭得华在团部安置一少尉(排长)候差(后改为原一连中尉),确定薪饷彭得三分之二;三分之一分给连上其他两个排长,作为酬劳。 1922年8月,彭得华改名彭德怀,与黄公略、张荣生一起考入讲武堂。讲武堂11月正式开学。彭德怀自感文化基础太差,提前住进学校,补习数理课。开学后,被编在第一教授班,黄公略编在第四教授班。学四大教程(战术、地形、筑城、兵器)、四小教程(操典、野外条令、射击教范、内务条令)、军制学、马术、山野炮战术等。据第一期《湖南陆军讲武堂同学录》、《湖南陆军讲武堂职教员题名录》记载,讲武堂堂长、教育长、教官和彭德怀所在的第一队队长、队附,大多毕业于日本陆军大学或士官学校。彭德怀在讲武堂学习10个月,使他在已有丰富的实战经验的基础上,又有了相当的军事素养。 讲武堂实行严格的军事管理和政治封锁,学生很少与外界接触。星期日只有两小时的外出时间。1922年,为收回被日本帝国主义占领的大连、旅顺,各地反对日本帝国主义运动掀起新潮。6月1日上午,长沙民众抵制日货,日本水兵开枪屠杀示威群众,造成"六·一"惨案,激起工人罢工,学生游行示威。彭德怀愤慨难忍。这天,他偷偷跑到朋友家,换上学生装,走进游行队伍中,高举拳头,第一次大声喊出:"打倒列强!""收回失地,废除不平筹条约!"等反帝口号,兴奋之情,久久不能平息。 1923年8月,彭德怀从讲武堂毕业,回到二师三旅六团一营一连任连长。这时六团直属队和一营驻防湘潭。 时值赵恒惕任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赵在1920年末,逼迫谭延闿下台,谭遂去广州孙中山元帅府任职。1923年6月,谭延闿授意湘西镇守使蔡巨猷等宣布湘西独立。7月,蔡等率部从湘西出发,分三路讨伐赵恒惕。孙中山委谭延闿为湖南省省长兼湘军总司令。8月7日,谭在其湖南旧部的掩护下,进入衡阳。 第二师师长鲁涤平,原为谭延闿旧部,掌握着几个团的兵力,在战争中举足轻重。鲁涤平建议谭赵双方停战议和,未成,便在姜畲召开团长以上的军事会议,反对赵恒惕,准备投向孙中山。会上,团长袁植态度暖昧。鲁涤平惧袁植之才,恐袁不为己用,设伏兵于袁植回部途中,将袁杀死。 袁植一死,六团无主,上下不安,唯恐被鲁涤平"吃掉"。团部召开紧急会议,由一营营长周磐代团长;同时,派彭德怀去师部打探情势,向师部表示六团仍听从命令。彭德怀到师部时,袁植已入殓,灵堂上悬着鲁涤平亲笔写的挽联:"生为我官,死为我殡,同僚十载,英雄流热血。"鲁涤平在接见彭德怀时表示:彝波之遇难,实出于误会,他是我师杰出人才,袁君不幸,是全军的损失。鲁涤平杀袁植,是当时湘军中哄动一时的事件,其居心及手段颇受人非议。彭德怀当时听了鲁涤平的谈话,想:"谁不知袁植是你派人所杀,为了争权夺利,手段如此毒辣,可耻之至。"⑩但于大节说,鲁涤平当时是反赵恒惕而拥孙中山的,如果当年袁植拥鲁去粤,彭德怀的历史会又有不同。 鲁涤平杀了袁植,命令六团立即出发,经衡山、永州入桂转粤。六团更为恐惧。周磐接受彭德怀的建议,将队伍开至湖南湘乡、永丰一带,未听鲁涤平命令。鲁涤平便率其他数团去了广东。不久,周磐任六团团长。 彭德怀对周磐的评价不如袁植。说周磐"有些爱国思想,但志大才疏,遇事寡断,更无预谋"。但周磐很赏识彭德怀之才,对彭德怀十分器重。1924年4月,六团一营营长请假,周磐遂以彭德怀代理营长。 1925年春夏,六团驻湘北慈利、桃源、南县、华容、安乡一带,征收田赋和落地税,仅能维持伙食。一连6个月,士兵只月支2元,军官也只支三分之一的薪饷。官兵一致感到困难。端午节前夕,一营救贫会商议发动一次闹饷。(11) 军阀混战中的湖南,社会凋敝,民不聊生,田赋预征,百货增税,仍不能满足浩繁的军用,部队欠饷越来越经常。彭德怀初入伍,是在陈嘉佑旅当二等兵,不久为一等兵,月饷6元。除伙食、零用外,净余3元8角,每月寄回家3元至3元5角,比一般工人、农民的收入高得多。但这种生活只有半年,以后,战争频繁,月饷常常不发。1919年到1920年末,湘军欠饷达23月之久。近10万军队不约而同闹起来,要求发清欠饷。各军呼应,向长沙开发,吓得总司令赵恒惕亲自出面,以田赋作抵,发了欠饷证,方告平息。事态之大,当时报纸均以显著位置予以刊载。在那次"兵变"中,士兵推举代表,行动上丢开了长官,均听命于代表会,秩序井然。团、营、连长虽不参加,大多也表同情。彭德怀被选为连的士兵代表,对那次士兵组织起来实行自治的力量,有很深的印象。 这次,彭德怀想用闹饷的办法来发动和团结士兵,确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闹饷紧密联系士兵的实际利益,救贫会会员到各连秘密活动数日,各营、连就选举出代表,提出发还欠饷的要求。所有士兵只听营代表指挥。排长大都同情闹饷,密通情报;少数排长和连长抱观望态度。没有一个军官出来反对士兵的行动。 周磐召集营长、特务连长会议,怀疑士兵这么行动一致,是否有过激党从中操纵;又害怕省当局令一、三、四师前来包围,面对闹饷,束手无策。会上,3个营长都同情士兵。彭德怀乘势陈说:一、三、四师都是欠3个月的饷,唯二师六团欠了6个月,待遇不公,应如实呈报省府请求酌发。周磐采纳彭德怀的建议后,果得赵恒惕回电,同意给六团补两个月的饷,以示一视同仁。 这次闹饷发动成功,启发彭德怀在团结和教育士兵的工作上继续跨步。 第四节 组织士兵会 1926年5月间,彭德怀所在部队原一营营长久假不归,后又辞职,彭德怀被任为一营营长。 1924年,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中国国民党和共产党实现了合作,革命形势迅速发展。1925年,孙中山不幸逝世,北洋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在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盘据于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等地,与广东革命政府对峙。1926年7月1日,国民革命军在广州誓师北伐。湘军第四师师长唐生智已于6月2日宣布参加革命,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军长、北伐军中路前敌总指挥。7月,唐生智所辖第八军进入长沙,将原湘军第二师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师设政治部,周磐任师长;原三旅六团改为第一团,设政治指导员,彭德怀任一团一营营长。改编后,经过短期整训,独立一师参加北伐,开往湖北。由南县用小火轮拖帆船运送部队到湘阴登陆,沿长(沙)、武(昌)路北进。 北伐军的先遣队叶挺独立团进攻武昌时,独立第一师一团奉命配合叶挺部作战,攻打武昌南门。一团团长戴吉阶贪财惜命,每遇作战即请假。这次进攻武昌城刘玉春部,是一场恶战,戴请假,由彭德怀代为指挥一团。彭德怀得以有机会和叶挺这位北伐先锋在战场会面,他两次赴青山叶挺驻地,与叶挺商谈配合行动事宜。当时,叶挺已声名远播,彭德怀尚默默无闻。 在武昌之役中,彭德怀由一团指导员米青介绍,结识了第一师政治部秘书长、共产党员段德昌。段德昌字裕后,号魂,湖南南县九都山人。1925年先后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中国共产党,进黄埔军校第四期燕塘入伍生团学习,后毕业于中央政治讲习班,参加北伐战争。段德昌与彭德怀相识后,有多次交谈。段德昌的每次谈话,彭德怀都向救贫会会员传达。段还送给一团不少进步书刊,对彭德怀有很大帮助。 武昌守敌投降后,北洋军阀吴佩孚的残部,由宜昌经当阳玉泉山溃退。周磐派彭德怀率部进占玉泉山,截击逃敌,段德昌与彭德怀同往。到达玉泉山,敌已先一天通过该地。时已临晚,部队就地宿营。 一团一营在独一师战斗力最强,军纪严明。彭德怀勇武刚直,不贪不赌,不抽(大烟)不嫖,不开小公馆,却与士兵打成一片,在湘军青年军官中,可谓特立独行。这些,无疑早引起了段德昌的注意。 玉泉山关帝庙,传说是关云长显圣处。彭德怀与段德昌在关云长塑像前铺草就宿。段德昌指着关云长的塑像,问彭德怀有何感想。彭德怀说,关公不过是封建统治者的工具,而自己的愿望是为工农谋利益,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军阀、贪官污吏和土豪劣绅,实行耕者有其田。段德昌告诉彭德怀,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应当停留在耕者有其田上,而应当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由各尽所能、各取所值,再发展为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实行共产主义制度。共产党就是按照这样的理想而斗争的,共产党员要为实现这个伟大理想奋斗终身。 这一席话,对于苦苦求索的彭德怀,有如茫茫黑夜中看到了曙光。他非常感谢和敬佩段德昌。这次促膝夜谈,成了他人生道路上一个根本转折的开端。直到40年后,彭德怀在被囚禁中还写道:"到现在,有时还回忆这次谈话。" 当年冬,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一师改为三十五军第一师,受军长何键指挥。12月下旬,部队到达宜昌,在宜昌送别了大革命的1926年。 彭德怀在湘军中苦度了10个春秋,打了许多仗,不惜性命,到头来只是为了一个军阀又一个军阀。他幻想救贫,但他的救贫会历时6年,只有20名会友。他缺乏新的思想指导,没有经验。段德昌的启蒙和北伐军中共产党的政治工作,使他豁然开朗,他相信和他一样被饥饿逼上吃粮卖命道路的士兵,能够觉悟起来,便按照这新的思想在一营积极开展活动。在他后来的回忆笔记中,曾以较多的篇幅记述了自己走过的这段路。 武昌之役,救贫会会员有4名英勇牺牲。1927年元旦,彭德怀召集16名救贫会会员,秘密商议将救贫会改为士兵委员会,争取公开活动。这时,北伐战争胜利进行,革命声势浩大。彭德怀认为,现在第一师是国民革命军,不是军阀队伍了,不能用闹饷等办法来团结士兵了。在他的提议下,拟定了一个士兵委员会的章程,其主要内容有这样几条: 一、穿的衣、吃的饭都是工友、农友生产出来的,我们应当为工友、农友谋利益。 二、拥护孙中山总理遗嘱,拥护国民革命,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土豪劣绅、贪官污吏,逐步实现耕者有其田。 三、禁止军官打骂士兵,废除体罚;反对克扣军饷,实行经济公开。 四、连队士兵选举代表组织士兵委员会,连士兵委员会联席会选举营士兵委员会,自觉管理革命风纪,不赌博、不奸污妇女、不扰民,实行士兵自治。 五、士兵委员会有权监督、逮捕反革命分子,解送军事法庭审处,并有陪审权。 经过救贫会会员的秘密活动,两个月后,一营各连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各排成立了士兵会小组,全营士兵都参加了士兵会。 在士兵委员会下,一营各连组织了公开的经济清算委员会,负责清算全连帐目,掌管缺额军饷,并由士兵轮流值厨,担任采购,抵制了军官的贪污和克扣。当时,士兵生活很苦,特别是夏季,白天练兵打仗,宿营时蚊叮虫咬,夜不能眠,军队常因疟疾流行而减员。彭德怀把自己的薪饷节省下来,给士兵每两人买一顶蚊帐。一营经济清算委员会把全营经费节省的钱用于改善伙食,补助士兵生活。这些做法深受士兵拥护,使其他各营士兵都羡慕不已,有的甚至跑到一营来当兵。 彭德怀为了教育士兵,采用了大革命时期在部分军队中实行的办法,规定:一营士兵每日早晚点名和饭前站队时,要高呼问答口号。由值星班长问:"我们吃的谁的饭?穿的谁的衣?"士兵齐声答:"我们吃的农友的饭,穿的工友的衣,我们不要忘记工农;"当年的一营班长,以后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上将的李聚奎回忆说,这个口号很感动人,他还把这个口号刻在营房内一张桌子的腿上作为铭言。 在共产党的政治影响下,经过彭德怀和救贫会会员的活动,一营的士兵从吃粮卖命到渐渐产生了为工农的意识,转变了对民众的态度。 1927年1月下旬,三十五军军部和第一师开往湘西北。三十五军军长何键,一方面联络各地军阀、地主武装等反动势力,压制革命群众运动;一方面在军队内实行愚兵政策,在临澧举行"佛法大会",宣扬三民主义与佛法根同枝别,聘一位"顾和尚"主持法事,令准尉以上全体军官受戒。 彭德怀关于这次佛法大会的回忆,活现了中国近代军阀史上的一幕丑剧: "这次受戒布置异常辉煌,黄绫铺地,四周异花结彩,醮台高丈余,置以铜烛,佛像百余尊。""军官受戒时,周磐马弁某是一个少尉,异常勇敢,当顾和尚念到戒邪淫那条时,马弁某突然立起,高举右手,五指张开,大声呼曰:'五个老婆!'全场震惊,哄堂大笑(原因是顾和尚有五个老婆)。""耗费金钱何止万元,一呼五个老婆,即破灭无余。但顾和尚和何键仍厚颜无耻,身着袈裟,手持铜铃,俯伏跪拜,念念有辞。在坛下者,大家窃笑不已。" 彭德怀和一营士兵委员会抵制了这个活动,全师只一营军官没有受戒。 3月,何键所部戴斗垣旅驻防石门,打死该县江垭区农会干部。该区农民聚集于旅司令部门外大操坪上,举行哀祭,要求惩办凶手,抚恤死难家属。彭德怀率一营士兵去参加,还在大会上讲了话,迫使戴斗垣向农民道了歉。 从围攻武昌认识段德昌到驻防湘西北约5个月的时间中,彭德怀如饥似渴地阅读段德昌送给他的《向导》、《新青年》、《共产主义ABC》(布哈林著)、《通俗资本论》(李季编)等进步书刊。20余年来,他向往太平军,想作"易参政",立志打富济贫、富国强兵,这些少年的幻想,青年的追求,在严酷的社会现实中都被撞击得粉碎。以后,他在回顾这一经历时写道:"我从幼年就有求知识的极大愿望","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落后的农村和完全没有文化教养的家庭,连最低限度的生活都无法保障,经常挣扎在生死线上,不可能有时间和条件学习文化。""10多年的军营生活又被严格的军事管理所封锁","只有在为自己生活挣扎的实际教训中,才能触发自己的反抗。只有反抗,只有革命的要求和热情,没有革命的理论指导,因此,在革命行动上有极大的盲目性。"(13)他追求革命真理的愿望是那样执着而强烈,他终于找到了中国共产党。当他一旦被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所吸引,他的追求向往就升华为一种献身的热诚。他毫不犹豫地投入一个新的革命巨流,不再是单枪匹马地在黑夜中奋斗。他曾向段德昌提出加入共产党的要求,希望段德昌派人来一营发展共产党组织。由于当时国共合作顺利,中共为照顾统战关系,决定暂不在第八军中发展党员,他的愿望没有实现。段德昌鼓励他继续在部队集结进步力量,跟着共产党走无产阶级革命的道路。 1927年5月上旬,彭德怀所在的三十五军第一师突然奉命开往岳州。岳州是湘北的门户,它西濒洞庭,北枕长江,为水陆交通的枢纽。何键调一师来驻此地,是他策应反革命行动的一着棋。 半个多月前,4月12日,当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还在进行的时候,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一场对共产党人和革命工农的血腥屠杀先后在上海和东南各省动手。 蒋介石成立了南京政府,与武汉的国民政府对立;指使粤、桂、川、黔4省军阀出兵进攻湘、鄂;又勾结湘、鄂两省反动军官,里应外合,企图颠覆武汉国民政府,消灭革命力量。5月中旬,武汉国民政府独立十四师师长夏斗寅叛变,沿长江南岸向武昌进逼,同叶挺部队激战于纸坊镇。四川军阀杨森部沿长江北岸进占白矶、新堤,配合夏斗寅对付叶挺部队。何键则以第一师驻岳州,与杨森南北策应。 当夏斗寅向武昌进击时,彭德怀向周磐建议北进,配合叶挺消灭夏部。周磐以没有命令为辞,未采纳彭德怀的意见。待夏斗寅打不过叶挺部,周磐又派彭德怀率第一团到城陵矶一线隔江佯动,牵制长江北岸的杨森部,以便在共产党胜利时,他也有话可说。城陵矶是湘江与长江的汇合点,水面宽有六七里。彭德怀为声援叶挺,到城陵矶后,乘暮强渡,攻占城陵矶对岸之白矶。杨森部无准备,向朱河方向溃退20里。周磐此时又按住一师二、三团不动,急令彭德怀收兵返防。一向对彭德怀言听计从的周磐,开始和彭德怀在政治上出现了分歧。 5月21日晚10时,在何键的支持下,三十五军三十三团团长许克祥、教导团团长王东原、驻长沙留守处主任陶柳及其他驻长沙的部队,发动了反革命的"马日事变"。《湖南省志》记载:"省、市(长沙)党部及工会、农会等革命机关均被摧毁",并"捣毁特别法庭,释放全部土豪劣绅,捕杀了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分子及工农革命群众100余人。"事后,"湖南国民党右派分子组成'湖南救党委员会',宣布脱离武汉政府,服从蒋介石命令。并通令恢复全省的团防武装及都团组织。令各地土豪劣绅武装摧毁农民协会组织,捕杀工农群众,所有各色反革命势力,又重新蝇集起来。"革命者被悬头示众,劈尸焚灰,状极惨烈。湖南城乡沉浸在血腥的恐怖中。 "马日事变",使彭德怀极为愤怒,建议周磐向长沙进军,消灭许克祥部。他认为当时一师控制足够的火车、轮船,可以朝发夕至,突然袭击。但周磐又说没有命令,不敢擅自行动。彭德怀气愤地说:"这两次叛变,都是何键、周斓等人策划的,他们怎么会下命令自己打自己呢?时局关键在第一师,如袖手旁观,革命形势也就不存在了!"(14) 继"四·一二"及"马日事变"后,7月15日,武汉政府汪精卫集团叛变革命,旋即宁汉合流。第一次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持续3年多的中国大革命失败了。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又变成了国民党各派新军阀争夺地盘的混战。 1927年6月,武汉第四集团军总司令唐生智发动东征讨蒋。彭德怀的一营时属第四集团军一师,随军进至桐城。唐生智部被南京政府的"西征军"击溃。第一师从桐城撤退,第一团为最后掩护部队,退到黄梅、广济时,遇到桂军和鲁涤平部的进攻。 一师退至汉阳,何键令一师利用汉水阻击追敌。这时,周磐向彭德怀抱怨说,何键对一师太不公道,将汉阳兵工厂武器全部运走,一枝枪也未拨给一师。又说,何键与他先后同学,但不讲交情,早就想吞并一师,每次战斗都置一师于危险处,仗是一师打,捷报、功劳归他占。现在又叫一师担任后卫,掩护他向湘西北常德一带逃命。彭德怀建议周磐,集中全师的3个团回驻南县、华容、安乡3县。这一带比较富庶, 田粮税收能维持一师而有余。这样,一师偏处一隅,人熟地熟,可以休养生息;而常德为军事要冲,何键难以久据,他一旦失势,一师仍可保全。 军队是军阀的本钱,周磐欣然同意彭德怀的主意,即下令行动。 第一师到达目的地后,一团随师部驻南县。鲁涤平部尾三十五军向临澧、常德追击。何键果然抵挡不住,向湘西北溃退。 鲁涤平出任湖南省主席,叫曾任一团前身二师六团的团长刘铡来找周磐,将周磐之一师收编为国民革命军独立第五师。周磐师虽数次改编,仍为湖南军阀所掌握。 一师摆脱了何键的控制,对保存一团的革命力量非常有利。因为,早在这次撤退之前,何键对彭德怀就心存怀疑,曾多次对周磐说:今年3月,彭德怀一营参加了农民对戴(斗垣)旅的示威,彭德怀还到会上去讲了话,使得农民更加嚣张。在临澧举行佛法大会,军官都受了戒,唯独他那个营没受戒,彭德怀怕是共产党吧?!周磐向何键保证,彭德怀不会是过激党,最多不过是个本党左派。何键要周磐设法将彭德怀调离,给个厘金局局长当,让他多搞些钱,就没有危险了。周磐知道彭德怀不爱搞钱,怕戳了彭德怀的脾气,也未照办。为收彭德怀的心,反而将何键的话一五一十告诉给他。 这时,南县、华容、安乡3县,笼罩在一片腥风血雨之中。团防、土豪劣绅纷纷组织"铲共队"、"还乡团",杀害农协、妇运骨干,剖腹挖心,悬头碎骨,惨绝人寰。华容、安乡的地主豪绅又成立起"清乡委员会",十家联坐,引诱"自首"。南县的"清乡委员会"也在筹备之中。共产党领导的南、华、安3县的革命活动转入地下。 彭德怀召开一营士兵委员会,根据形势,决定士兵会在名义上取消,骨干成员转入地下。秘密士兵会仍坚持原章程,加上了打倒新军阀一条。 在向一营官兵宣布取消士兵委员会的同时,彭德怀宣布,一营禁止军官打骂士兵,加强士兵自治;保留经济清算委员会,实行财政公开,规定各连每月要召开一次全连大会,报告本营、连的财政开支,包括截旷(吃空额)、办公、杂支、医药等费用的收支情况,伙食费用每日在黑板上公布,月终公布总帐目。在中国旧军队中,截旷几乎是军官的不成文的收入,彭德怀的做法独树一帜。一营的经济清算委员会实际上代替士兵会,成为团结士兵的公开形式。 独立五师一团团长戴吉阶仍久假不归,一些人到周磐处告状。10月初,周磐经刘铡同意,批准戴吉阶辞职,委任彭德怀为一团团长。 按例,团长以上军官就任,要去上司处谢委。周磐将任命之事告诉彭德怀,即要他去鲁涤平和刘铡处申谢,又按例给彭德怀1200元就职费,为宴请师部同僚、一团官佐、地方公教团体和犒劳一团士兵之用。还要彭德怀择吉日举行就职仪式。当时,湖南省的军队,独立师已是最高编制,彭德怀就任师的主力团长,即拥有相当实力。这一步擢升,有如登云,故而被这样隆重对待。不料彭德怀既不肯去谢委;又不要请宴,周磐只得嘱师部依了彭德怀,说:"以免戳发石穿这个犟脾气。" 其时,戴吉阶已离职一年,一团事务实际上早由彭德怀代理。彭德怀报告周磐说,团内各项费用节余达6000元,另外还有一营的节余,由于局势多变,这笔钱拟留作一团的公积金,以备补充军需之用。周磐很惊讶,问道:"什么?你们还有什么公积金?"彭德怀解释说,这是为了准备部队不时之需。周磐想了想,表示同意。 彭德怀被任命为一团团长,使李灿、张荣生、李力等士兵会的核心人员十分诧异:周磐如此信任彭德怀!那么,彭德怀当了团长,会不会沿梯子上青云,而逐渐改变救国救民的初衷呢?!彭德怀看出了朋友们的疑惑,自己也面临着抉择:周磐会走什么路?自己今后要走什么路? 11年前,彭德怀入伍当兵时,周磐是连长。以后,周磐把彭德怀调到连部当了一段勤务兵,让彭德怀读史书,练习毛笔字,对彭德怀着意培养。袁植死后,周磐把彭德怀视同心腹,遇事相商,关系更非同一般,这使彭德怀在此时不能不思前想后:过去周磐对自己是言听计从,唯在夏斗寅与许克祥的两次事变中,都未采纳自己的关于出兵的意见。这次得周磐提拔,说明他对自己仍然器重、信任;但同时周磐未经商量,就把一个很反动的雷振辉任为一团一营营长,把公认适于接替营长职务、和自己关系密切的李灿撇在一边,这又说明周磐对自己还存有戒心。彭德怀意识到,自己与周磐过去在爱国上还算意气相投。现在,一个一心要当军阀,一个一心要革命,在政治上已各走一端,分手在所难免。他向李灿、张荣生、李力断然表明心迹,和他们一起走共产党的路:"决不回头,主意早就定了!" 1927年10月10日双十节,南县县署大张旗鼓成立"清乡委员会",准备加紧对民众革命活动的镇压。彭德怀发动秘密士兵会进行抵制。这天一早,南县市街到处是醒目的标语:"打倒清乡委员会!枪毙清乡委员××!""土豪打不倒,农民活不了!""打倒新军阀!打倒贪官污吏!取消苛捐杂税!""恢复工会、农民协会、学生会!工农兵学联合起来!"周磐早几天就去了长沙,彭德怀又公开拒绝去参加成立大会。这下子,南县官绅由兴高采烈一变而为丧魂落魄,有的吓得赶快逃往长沙。直到第二年6月独立五师一团离开南县,这个县的清乡委员会也没能成立起来。 第五节 入党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湖南省委为开展全省的革命斗争,秘密恢复或重新建立省内各地的党组织,在湘北地区重建了南(县)、华(容)、安(乡)特委。此时,特委面对敌人"清乡剿共"的形势,把党的活动重点转入以反"清乡"为主要内容的对敌斗争。特委机关设在南县东堤尾的一所小楼上,以开诊所为掩护。"双十节"前夕,一些中共地下党员,用煮熟的红薯作浆糊,在街上张贴反对"清乡"的标语,发现彭德怀所部士兵也在贴反"清乡"标语。彭德怀所部的情况和他的思想倾向,引起了南华安特委的重视。不久,在南华安特委会议上作出决定,强调在开展各种革命斗争的同时,"尤应注意领导驻军中士兵工作,而且特别加紧","在五师中赶紧组织党的秘密士兵支部,并派得力的同志人营工作"。(15) 一天,彭德怀在营部接家中电话,说有姓张的表弟来找。彭德怀放下电话,颇感蹊跷。 这时,彭德怀同他的妻子刘坤模在南县官正街44号2楼租屋居住。自1922年8月彭德怀考入湖南陆军讲武堂后,刘坤模留在彭家围子侍奉年老的祖母和病重的父亲。1924年夏至1925年春,两位老人先后去世,彭德怀才把她接出,送她到湘潭女子职业学校读书。以后她又随彭德怀来南县,就学于县立第一高等小学五年级,准备下学期报考中学。 彭德怀回到住所,见是一位身穿长衫的青年,他自我介绍:名叫张匡(化名),汉寿人,中共南华安特委派来的。张匡赞许了一团反对成立清乡委员会的行动,但指出这样做太暴露。彭德怀向张匡又一次表达了加入共产党的愿望,并问及段德昌的去向。张匡告诉他,段德昌在沙市一带组织暴动,眼和手被打伤,只有点草药医治,至今未好。 当晚,彭德怀找来李灿、张荣生商量,让段德昌化名姓章,说是彭德怀的朋友,到南县乡下李灿家暂住,派一团军医官去那里给段德昌治伤。 几天后的一个傍晚,张匡来告诉彭德怀:"段德昌同意介绍你加入共产党,也是特委同志集体介绍的。现在已报省委,待批准后即正式入党。" 在张匡第一次来后,彭德怀因为又找到了共产党,和李灿"两人不知为什么那样高兴,越谈越有劲,根本忘掉了夜深和疲倦,一直谈到东方发白,李灿才回去"。(16)张匡第二次来,说特委同意他的入党申请,彭德怀和张匡"热烈地握了手,表示高兴和感谢"。(17) 31年后,1959年8月4日,在风雨庐山,当年真诚追求革命的彭德怀,被指斥为"投机革命"。他是以怎样的心绪来回忆当年情景的呢?他只顾伏案疾书,把历史连同对历史的沉重叹息都留给了后人。 在李灿家中,彭德怀看到了段德昌。段德昌感谢地说:"有军医官来医治,每天又吃着鸡、鱼、肉,伤已大体好了。"彭德怀关心地问局势究竟如何。段德昌告诉他:这次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了,蒋介石叛变了革命,现在革命形势是低潮。但是中国共产党和革命人民是杀不尽的。全国革命形势还不会马上到来,需要有相当的准备过程。北伐战争时期,党忽视军队工作,如果当时有10个叶挺那样的独立团,蒋介石叛变革命就没有那么容易。段德昌一再叮嘱彭德怀在独立五师的工作要特别注意秘密,要作长期打算。如果能做到逐步掌握一个师,在适当时机举行起义,将会发生很大作用。在时机不成熟时,切不可过早暴露,以免损失革命力量。段德昌鼓励彭德怀说:"过去一年里,你入党的愿望虽未实现,但独立地坚持了革命立场,是经受了考验和锻炼。"接着,又意味深长地说:"不少人在人党前,认为共产党每个成员都是那样的优秀,都高尚得无人能比。人党以后,因看到个别不顺眼的事而丧气。共产党是好的,是革命的,但成员中难免有坏的。把每个成员都那么理想化,那就会感到失望。""现在革命处在低潮,要准备长期艰苦斗争,要准备牺牲,也要准备受委曲,受了委曲不要灰心。"(18) 在这次会面中,彭德怀问段德昌需要什么帮助,段德昌提出需要枪枝弹药和路费。那时,段德昌正准备去江北洪湖地区发动群众,开展武装斗争。 彭德怀将一团未上号册的私枪10支和几百粒子弹,派人按约定暗号分别送到特委和段德昌指定的地点。两个月后,彭德怀又给特委一台油印机和一些枪枝,枪枝是由秘密士兵委员会会员李寿轩送去的。李寿轩以后跟随彭德怀参加平江起义,经过长期革命战争,1955年,被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军衔。 段德昌伤愈后,渡江去鄂西,同贺龙、周逸群等一道创建红军,开辟了湘鄂西革命根据地。段德昌为洪湖游击队总参谋长、总队长,后任中央红军独立一师师长、红三军副军长、军长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委员等职。在这期间,他同党内的"左"倾错误进行过针锋相对的斗争。1933年5月1日,在苏区"左"倾错误的"肃反"运动中,被冤杀于湖北省巴东县金果坪。年仅29岁。 段德昌在这次养伤中,对彭德怀的谈话,包含了他个人的哪些切身体验呢?彭德怀当日虽无从知道,却对此永怀不忘,写道:"我当时听了他那番话,印象是多么深刻!""觉得身上增加了不少力量,改变了'马日事变'后的孤立感,觉得同共产党取得联系,就是同人民群众取得了联系,也就有了依靠似的。""几十年来,段德昌的形象都活在我的生活中,我一刻也没有忘记他,谁也没有想到,那就是同我的最后一次谈话。"(19) 段德昌和彭德怀会晤后,中共南华安特委为加强兵运工作,介绍地下党员邓萍到一团任文书。 1928年一二月间的一天,张荣生到彭德怀处相告,省委已批准彭德怀加人中国共产党。原定举行入党仪式之日,恰逢师部派参谋长杜际唐等人来催彭德怀去团部就职,入党仪式未能举行。这时,彭德怀才知道,张荣生已于去年12月被接受为中共党员了。从最初的救贫会会友,又成为党的同志,他不胜欣喜。 彭德怀一反旧规,自己提着小皮箱,让张荣生背着行军床,被子放在马背上,到团部就职。当时的士兵会会员李聚奎回忆说:"彭德怀当团长的第一天,宣布了两项命令:第一条,全团所有军官今后一律不准打骂士兵;第二条,取消连排长的小厨房,和士兵一块吃饭。"旧军阀部队,军官打骂士兵是家常便饭,残酷的笞刑甚至使士兵丧生。废除打骂,使士兵有了做人的起码尊严,深得士兵之心。一营的士兵听说老营长走了,留恋不舍,有的人哭泣起来。 彭德怀就职后,即将一营实行财政公开的做法扩大到全团。接着,由一营建议,各营、连选派代表,成立全团经济清算委员会,将彭德怀代理团长期间积存的款项清算出来,以三分之二发给各营、连,三分之一为团公积金。 为了便于秘密开展党的工作,彭德怀任邓萍为团部书记官,张荣生为团部通讯排长。 一天黄昏,张匡、邓萍、张荣生来到彭德怀处,举行彭德怀的入党宣誓。彭德怀"真是心花怒放,说不出的愉快!将预先准备好的糕点和盘托出,大家都以愉快的心情吃了一点"。(20)张匡代表南华安特委,接受彭德怀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宣读了入党誓词,彭德怀庄严宣誓:愿为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牺牲一切,必要时献出自己的生命。特委决定彭德怀、邓萍、张荣生3人成立一团党支部,以彭德怀为支部书记。 中共湖南省委批准彭德怀加人中国共产党约在1、2月间,举行人党仪式的时间为4月份,具体日期无可靠资料。在《彭德怀自述》中写道:1952年4月底,"住在中南海永福堂时,让我填写一份简历,据说是苏联共产党中央要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都写一份简历,编入百科全书。我当时对具体月日记不清,我宁肯向后推,而不要向前提,我就写了1928年4月入党,今后就以4月为根据"。 以后,彭德怀在谈及个人历史时,对入党时间有1928年1月和4月两种说法,在入党介绍人上有段德昌和南华安特委两种说法,相去无几。1959年庐山会议后,特别是10年"文化大革命"中,彭德怀专案审查组抓住这个问题大作文章,说彭德怀将入党时间提前3个月、将段德昌作为介绍人,就是为了"捞取政治资本"云云,使彭德怀无端受到许多折磨。以此,彭德怀在这一时期写的"历史交代"中,对这两件事作了反复的说明。从这些血写的交代中,人们在今天得以知悉他一生中这一转折时期的详细情况。 彭德怀入党后,独立五师一团建立了党的秘密支部。支部成员有彭德怀、邓萍、张荣生和李光。李光是特委派到一团工作的,公开身份是彭德怀的勤务兵,实际担任党的秘密通讯工作。 不久,党支部讨论吸收李灿、李力加人中国共产党,并得到特委批准。从此,一团的士兵委员会在共产党支部领导下开展工作。清算委员会形式上是经济组织,实际上成为公开的士兵会。周末晚上,士兵自编自演各种节目,其内容有反映本连清算委员会活动的,有宣传士兵会的口号的等等。这些活动开始于一营,逐渐影响到二、三营。 第六节 "四江精粹在湖滨"彭德怀就任一团团长后,打算在团内办一个学兵连,培养骨干,推动全团士兵委员会的工作。周磐听说一团要办学兵连,也想办一随营学校。彭德怀利用周磐想以此培植和扩大势力的野心,积极支持他办随营学校。彭德怀建议校长由周磐自兼,另设一名副校长。周磐提出要找一个有经验、有学识、有朝气的人充任,可又想不出合适人选。彭德怀便向他推荐一年前去黄埔军校高级班深造的黄公略。周磐很满意,叫彭德怀写信给黄公略,要他毕业后回师部。 彭德怀和李灿、李力、张荣生商量,一营如何为随营学校选送有活动能力和政治上可靠的人去学习,以便去做二、三营和二、三团学员的工作;又研究在士兵委员会章程前面加上一条总则:拥护三民主义,遵循总理遗嘱,奉行三大政策,为救国救民的宗旨。把章程中的打倒军阀,改为打倒新军阀,士兵委员会改为学员自治会等,由彭德怀送给周磐,作为代拟的随营学校章程。周磐欣然接受。一营士兵委员会章程的基本内容因而在师里取得合法地位。 师随营学校正在筹办中。一天,黄公略西装革履来到团部,和彭德怀、李灿、张荣生等久别重逢,非常高兴。谈到办随营学校时,彭德怀讲了随校的宗旨、章程,黄公略突然发问:"新军阀是指谁呢?"彭德怀回答:"是指蒋介石。"黄公略怒气冲冲地说:"校长(蒋介石)决不是新军阀。"大家倏然失色:一切秘密都告诉了他,这还了得!彭德怀正和黄公略争论中,张荣生拿了一条毛巾从后面往黄公略嘴上一捂,颈项上一系,说:"你穿着这样好的西装、皮鞋,你就是被蒋介石收买的走狗。你当学生哪来的这么多钱?"黄公略脸色发白,手指着皮鞋后跟。邓萍发觉了,说:"慢一点,放松一些,横直跑不了。"张荣生把手松开,黄公略连忙说:"我有介绍信,是共产党。"抬起脚来,指着:"在皮鞋底内。"张荣生用刺刀撬开鞋底,果然有写得很小的墨笔字字条,上面涂着一层薄腊,防水浸湿。在煤油灯下,看出是介绍信。彭德怀曾回忆当时的情景:这时大家猛吃一惊,继而笑作一团。彭德怀抱怨似地说:"公略呀!你这是干什么?开这样大的玩笑。"黄公略说:"你现在当了团长,谁知道你是真革命还是假革命!"他指着周围的人说:"你们这些人好野蛮呀!我的西服是老彭寄来的路费缝的,并不是蒋介石给的,穿得好些,路上方便,没人怀疑是共产党。"张荣生笑着说:"如是反革命,就绑起来扔到洞庭湖里喂鱼去!" 彭德怀与黄公略彻夜畅谈。黄公略告诉彭德怀,他带来了两个同志,一名黄纯一,湖北黄岗人;一名贺国中,湖南湘乡人。纯一很有学问。彭德怀即向周磐推荐,以便帮助黄公略开展随营学校的工作。彭德怀曾回忆见到两个新战友的印象是:"黄像一个文雅书生,贺是一个豪放的白胖青年。"(21)这个回忆成为黄纯一、贺国中两人在历史上留下的仅有写象。 黄公略是彭德怀在湘军中结识最早的、志同道合的朋友,今天又不约而同在革命低潮中参加了党。两人夜则同室而眠,日则找机会去洞庭湖堤上散步,讨论时局,互抒己见。黄公略参加了去年12月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共产党人领导的广州暴动。暴动失败后,转经上海、汉口等地回湘。他将一路所见,细细说给彭德怀,并赠诗抒怀:"广暴失败旗帜在,树立红军苏维埃。旅沪、武、岳语弃市,乌云蔽日只暂时。欣谈时局喜春风,柳絮飞舞庆重逢。锦绣洞庭八百里,四江精粹在湖滨。"他对一团革命力量的聚集充满希望。彭德怀在答诗中,对毛泽东在井冈山举起武装斗争旗帜心向往之:"'马日事变'教训大,革命必须有武装。秋收起义在农村,失败教训是盲动。惟有润之工农军,跃上井冈旗帜新。我欲以之为榜样;或依湖泊或山区。利用周磐办随校,谨慎争取两年时。"(22) 周磐由长沙赶回南县,主持随营学校开学典礼。他在会上的讲话,按照彭德怀起草的随校宗旨章程,强调打倒帝国主义、贪官污吏、土豪劣绅,特别强调打倒新军阀;又宣布黄公略为校长,贺国中为教育长,黄纯一为大队长。这些,使彭德怀、黄公略等出乎意料的满意。随营学校开学后,一团党员开会时,大家谈到了周磐的表现,为什么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因找不到什么原因,对周磐取观察态度。 根据随营学校的有利形势,大家估计,在随营学校每期毕业时,能够吸收三分之一的学员为秘密士兵会会员,当年做到二、三团每连平均有一个会员,明年按情况再发展一些,做到每团有一两个进步连为核心,全师以一团为核心,在情况有利时,就可争取全师起义。 在特委张匡的主持下,一团成立了共产党的委员会,由彭德怀、黄公略、邓萍、张荣生、李灿5人为委员,彭德怀为书记。随营学校成立分支部,黄公略为书记,受一团党委领导。一团的6名党员成立支部,邓萍为书记。 一团党委的建立,在独立五师形成了共产党的领导核心。 这时,独立五师欠饷又逾5个月,为提高士兵觉悟,彭德怀决心发动闹饷。 自一营士兵委员会宣布取消后,经过一段工作,在一营和一团直属队、机枪连、特务连都成立了秘密士兵会。闹饷由团党委领导,秘密士兵会串连发动,很快把二、三团和随营学校带动起来。周磐惊慌无计,采纳彭德怀的建议,将独五师掌握的渔税、盐税和百货厘金支票作抵,以防兵变为由,向南、华、安3县商会强借10万元,闹饷取得胜利。这次闹饷检验了一团共产党的组织和秘密士兵会在一团的动员力。 6月中旬,独立第五师奉命开赴平江县接替阎仲儒旅的"防务"。平江县是著名共产党人毛泽东去年发动湘赣边秋收起义的地方。鲁涤平签发这项命令,只是想到独五师比阎旅力量强胜,能够有效地剿灭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运动。却不曾料到,独五师的主力--一团的团长彭德怀已经成为一个坚定的共产党人。 彭德怀和他最初的救贫会会友用热诚和勇气,长期不懈地把一支封建愚昧的军阀队伍,逐步革新为一支具有团结力的革命后备军。不惧权势,却尊重、爱护士兵的彭团长,受到全团的爱戴。从崇拜易参政到孙中山到信仰马克思主义,乌石峰下那颗不屈的种子即将破土而出;湘阴道上山洞中的点点细水不停地滴在坚石上,定要将石滴穿。彭德怀痛恨社会的黑暗和军阀的腐败,期待着打破旧世界的牢笼,但根据特委的指示,他还要争取掌握全师,等待时机的成熟。他满怀信心,把自己当团长的薪饷也尽量存蓄起来,准备暴动之用。他的乌石老家,除大弟彭金华来要去400余元还清祖母、父亲的丧葬债务,和将彭家围子的破茅屋改为9间瓦房(即现存的彭家围子故居),他没有置其他私产。 在一团开赴平江之前,彭德怀让妻子刘坤模暂回乌石老家。从彭家的老人去世后,她通常是在彭德怀驻防时来和他相聚,在部队开拔前回家。这次一团调防,对他们夫妻来说,只是寻常的短别罢了。谁也没有料到,不久以后在紧急形势下提前举行的暴动,使他们之间音讯断绝。 湘军独立五师一团--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的前身。当人们看到红五军(及其后的红三军团)在创建后,即以惊人的气势迅速成长为与朱德、毛泽东领导的红四军亲密配合的红一方面军主力之一时,很少注意到起义前这支湘军队伍从内部革新、改造的历史。而这一段历史,实实在在是与其后红五军和红三军团那些辉煌的历史紧密相连的。救贫会的会员和秘密士兵会会员,大部分在以后的革命战争中牺牲,幸存者中除彭德怀外,还有4名--李聚奎、李寿轩、田长江、姚喆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 1928年,已届而立之年的彭德怀,经历了漫长的军旅生涯,从二等兵到班长、代排长、排长、代连长、连长、代营长、营长、代团长、团长,走过了旧军队里的每一级阶梯。他跨越的每一级,都成为他军事才能积累和焕发的一步。他对士兵思想感情的亲切了解,对行伍生活的深刻体验,对火线实战的丰富阅历,对统军治军之道的独特体会,不仅铸成了平江暴动的胜利,且深深地影响着他以后数十年的革命军事生涯。 ①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9页。 ②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0页。 ③ 《彭德怀自述》中,将注滋口写为南县所辖,乃记忆之误。注滋口位于华容县与南县的界处,隶属华容县。 ④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⑤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23页。 ⑥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⑦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⑧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⑨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35页。 ⑩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1) 旧军队常拖欠军饷,士兵不堪忍受,采取集体行动,要求发还欠饷,叫闹饷。 (12)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3)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4)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5) 1928年国民党湖南档案载:《共党南华安三县会议案》。 (16)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7)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8)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19)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20)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21)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76页。 (22)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76页。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彭德怀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彭德怀传
04章 奔赴井冈山第一节 会师彭德怀一、七团和军直属队退出平江城后,向东乡龙门转移。沿途受到农民的热烈欢迎,他们把红军看作是自己的救星,是自己的好兄弟。农村的房屋经反动派的反复"清乡",大部被烧毁,农民仍尽量腾出房屋给红军宿营,说:"不能让自己的军队露宿淋雨。"彭德怀第一次听到农民这样对待和称呼自己的部队,倍感亲切。他由衷地感到,决不能辜负民众的期望,一定要把这支部队保存下来,使其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做出贡献。 为在政治上建设红五军,彭德怀等决定部队暂驻龙门,进行整训。首先建立了五军政治部,由党代表滕代远兼主任,张荣生任副主任。然后,从军部到连建立了党代表和党的各级组织。支部建立在连上,加强了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也加强和健全了士兵委员会工作。连队和机关一起开展群众工作,大家拎着灰桶刷写标语,拿着宣传筒宣传党的政策。 起义以前,部队一直驻扎在城镇,到了农村,环境艰苦,常受敌追击要爬山过坳,夜晚行军。有的人愿意革命,就是吃不了苦,起义后看到群众的亲切关怀,看到首长的以身作则,又通过整训提高了觉悟,便逐步习惯了农村生活,逃亡现象大大减少,全军士气高涨。 红五军退出平江,湖南省主席兼清乡督办鲁涤平、清乡会办何键急电张辉瓒、刘铡、朱耀华说:"现虽收复平城,而残众尚未扑灭,其逃窜于各乡镇者为数尚多","暴动事实时有所闻。近向浏东逃窜,企图联络朱毛,再次猖獗",①如在月底予以"彻底肃清者,即给奖金3万元,以示酬庸",而"剿办不力"者,则"定予从严撤惩,决不宽贷"。在重赏兼督责下,湘军10余个团在平江、浏阳集结,向红五军扑来。 彭德怀吸取守卫平江的教训,避免同优势敌人硬拼,挥师江西,攻占修水,消灭守军一个营和民团二三百人。在修水建立了临时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坚持9日。南昌当局调一个团及两个步兵营来袭,红五军放弃修水城,经铜鼓退守平江黄金洞。 这时,中共湖南省委指示红五军避免与敌主力部队作战,设法与井冈山红四军取得联络。彭德怀、滕代远遂率部向浏阳、万载边界进发。 9月6日,红五军南下至万载时,遭到鲁涤平部两个团的袭击,上井冈山的计划未能实现,在平江、修水、铜鼓边界一带休整。一面派工作队发动群众进行土地革命,建立苏维埃政权;一面在部队中进行整顿,清洗反动军官,吸收表现坚定的人入党。根据五军军委决定,五军取消团、连番号,编为5个大队和1个特务队。 随后,彭德怀、邓萍率4个大队向鄂南通城、通山、九宫山地区发展,由于未找到地方党,从九宫山一带又返回平江黄金洞。途经渣津时,歼灭江西朱培德一个宪兵营和当地地主武装。 在与敌人周旋的过程中,彭德怀总结了硬拼失利的教训,改用"同敌人打圈子、打推磨(盘旋)仗"战术,"经常跳在敌人侧后方,使敌摸不着头脑,弄得敌人疲惫不堪"。他体会到:"在反革命高潮时","只有领导下决心与群众同甘苦,同生死,集中力量作盘旋式的游击才能渡过难关"。②"中国交通道途不便,尤其是西南各省多山,我们的部队轻便、行动敏捷,敌则反之"。"敌人兵力较少,我就打他,较多我就避免","这是我们多次得来的经验"。③这与毛泽东的游击战术思想可谓不谋而合。 红五军在撤出平江后的3个月游击战争中,打了许多次仗,消灭了大批敌人,攻占过铜鼓、修水等10余个重要县镇。这是红五军所经历的最为艰难的时期之一。在这3个多月的转战中,减员1000余人,张荣生、李力英勇牺牲。张荣生弥留之际还说:"共产党的事业一定会胜利。"由于环境险恶,一些意志薄弱者或投机分子,也相继离队或叛变。原独立五师一团二营营长、后任红五军四团团长的陈鹏飞虽同情工农,但委实忍受不了那种艰苦,彭德怀并不强留,听其告别回家了。四大队队长李玉华假传军长命令,以打民团为名拉着全队逃跑了。最严重的是一大队队长雷振辉(起义前为三营营长)的叛变。雷振辉与李玉华串通一气,李叛逃后,彭德怀命人将雷监视起来。翌晨,队伍集合出发前,彭德怀讲话,雷振辉突然夺过警卫员薛洪全的手枪,对准了彭德怀。千钧一发之标,身材魁梧的新党员黄云桥,一手扳倒雷振辉,一手拔枪,将雷击毙。许多人几乎惊呆,彭德怀面不改色,继续讲话说:"3个月的转战,我们受到很大损失,我们的处境是艰险的,但我们起义是为了革命,干革命就不能怕苦、怕流血牺牲,今天如果谁还想走,可以走"。"就是剩我彭德怀一个人,爬山越岭也要走到底!"④彭德怀坚定的目光,斩钉截铁的语言稳定了队伍,-声号令出发,没有人离队。 10月,滕代远以湖南省委特派员名义,在铜鼓幽居召开湘鄂赣边5县(平江、浏阳、修水、铜鼓、万载)县委和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总结经验教训,研究进一步开展斗争的计划。彭德怀在会上主张红五军要以井冈山为榜样,反对乱烧乱杀的盲动主义和宗派主义。会议决定建立中共湘鄂赣边界特委和根据地,征调几个中心游击队与红五军合编,组建成3个纵队和1个直属特务大队(共11个大队)。会议选举滕代远为边界特委书记,彭德怀为特委委员。 会后,彭德怀、滕代远率一、三纵队向南进发,准备与红四军取得联络;黄公略率二纵队留湘鄂赣边界坚持游击战争。南进部队800余人,沿途发动群众打土豪,组织游击队,红军也得到补充。转战中,红军指战员衣服褴褛不堪,也无钱无暇缝制冬衣,就穿着打土豪没收来的各种式样的衣服。队伍中有戴礼帽的,有穿马褂的,有穿呢大衣的。形色各异,信念则一--上井冈。 彭德怀后来回忆说:早在1927年冬,他就注意了井冈山。平江起义胜利后,就想"打通湘东与赣西朱毛取得联络","造成罗霄山脉整个的割据,促成湘鄂赣粤四省的总暴动"⑤。他认为,在同拥有现代化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手段的敌军作战,没有根据地是不行的,而建立根据地,又必须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纲领;在实践上解决了这个问题的就是井冈山。他非常敬仰毛泽东,决心以朱毛红军为榜样,还想亲去井冈山"取经",弄清革命的性质,分田的办法等。起义后,他率领红五军不畏千难万险,转战数千里,突破敌人的重重围追阻截,历时近5个月,终于实现了上井冈山同朱德、毛泽东会见的愿望。 井冈山位于湖南、江西省交界处罗霄山脉中段,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开创了全国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逐步开辟了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队和湘南农军来到宁冈与毛泽东的部队会师,建立了工农革命军(后改称工农红军)第四军,为中国工农红军的第一支骨干部队。 朱德、毛泽东获知彭德怀部队南进,派何长工和毕占云率200余名战士下山,到莲花城北大山中隐蔽等待,迎接红五军。11月下旬,红五军于莲花城北九都与前来迎接的红四军何、毕率领的部队会合,两军相见,分外喜悦。在何长工带领下,彭德怀部经三湾、古城到达宁冈县城,与红四军胜利会师。这时,朱德已经下山等候。在宁冈新城的城隍庙红军驻地,彭德怀与他久仰的红军创始人朱德第一次见面。 彭德怀第一次和毛泽东会见,是在宁冈县茨坪一家中农的住房里。彭德怀走进屋内,看到一个身材颀长的人向他伸出手,和自己一模一样的湘潭口音热情地说:"你也走到我们这条路上来了!今后我们要在一起战斗了!"⑥从说这句话起,便开始了他们之间长达30余年共同战斗的历史。 毛泽东向初上井冈山的彭德怀仔细讲述了他对中国革命道路和前途的看法:为什么必须建立革命根据地,红色政权在中国得以存在的独特原因,中国目前进行的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等等。这些问题,恰恰是彭德怀在起义后遇到而又没有解决的问题。当时红五军中有些人对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区别不清,把消灭封建剥削和消灭资本剥削等同视之,在政策上对地主和对资本家也等同视之。彭德怀觉察到这些是错误的,但未能从理论上作出说明。毛泽东的一席话,使他顿开茅塞,给他留下终身不忘的印象。 12月11日,广州起义一周年,在新城召开庆祝两军胜利会师大会。毛泽东、朱德在大会上讲话,热情欢迎红五军。彭德怀在讲话中称红四军是五军的老大哥,号召五军指战员向四军学习。 大会进行得正热烈,忽然讲台坍了,队伍中顿时议论纷纷,有人说这预示不吉利,怎么刚刚会师就坍了呢?只见朱德军长微笑着站到台架上,大声说,不要紧,台坍了搭起来再干嘛!大家听了一起鼓掌,又恢复了热烈的情绪。 这个偶然的事故和朱德不怕台坍的讲话对彭德怀影响至深,以后他几次在斗争的最艰危时刻引用这件事和朱德的讲话,来鼓舞部属和自己。"台坍了,搭起再干"!成了他的战斗铭言。 大会结束后,红五军把在万载筹集的款物,赠送给物资供应更困难的红四军。 第二节 守山红军两大主力会师,进一步壮大了井冈山的武装力量,蒋介石的国民政府大为不安,调动湘赣两省6个旅,约3万兵力,以湖南省主席鲁涤平为总指挥,何键、金汉鼎为副总指挥,分5路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大规模"会剿",声称要把红军"一网打尽",把井冈山"夷为平地"。 湘赣两省"围剿"军队对井冈山实行了严密的封锁,红军的物资供应更陷入极大的困难。时近隆冬,天寒地冻,有的指战员还穿着单衣草鞋,每人每天3分钱的伙食也不能维持,此时生活之艰难,如红五军军委向湘委的报告所说,是"言之痛心,念之酸鼻"。 1929年1月上旬,红四军前委、中共湘赣边界特委、红四军、红五军军委以及中共各县县委领导人在宁冈柏露村举行联席会议。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第一次听到传达中共中央的文件。毛泽东传达了中国共产党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后,对当时存在的乱烧乱杀的盲动主义的危害作了分析,强调对"反水"(指因对乱杀乱烧作法不满而对我持不合作态度)的群众持争取教育态度的重要性。毛泽东的群众观点和政策思想给彭德怀以深刻的印象。会议讨论了形势,决定实行"围魏救赵"的策略,由红四军向敌人后方赣南进军以解井冈山之围和解决红四军的给养问题;还决定将到达井冈山的红五军一、三纵队暂编为红四军三十团(习惯上仍称红五军),由彭德怀任红四军副军长兼任三十团团长,滕代远任红四军副党代表兼任三十团党代表,留守井冈山。 会后,红五军党委连夜开会,彭德怀传达联席会议决定。委员们大感意外,说此次上井冈山本为与四军取得联络,现在任务已经完成,五军就应当返回湘鄂赣边苏区,不然在那里坚持斗争的二纵队会遇到很大困难,也会影响苏区的发展。彭德怀和滕代远向委员们解释说,现在大敌当前,应以保存红军主力和革命根据地为重。彭德怀和滕代远还说明,是我们自愿将自己的部队编入红四军的,是自愿留守井冈山的。最后,大家放弃返回湘鄂赣边界的要求,愿意承担起守山重任。 1月14日,红四军撤离井冈山。湘赣两省"会剿"军队动用两个旅(后又调回一旅)尾追红四军。同时,以其大部兵力从永新、莲花、酃县向井冈山推进。1月26日,向井冈山根据地发起总攻。 时已严冬,连日阴沉,雨雪交加。守卫井冈山的红五军800战士,在凛烈的寒风中,以轻武器和每人10余发子弹,凭借新修筑的竹钉阵和土木工事,抗击20倍于己的敌人的进攻。守卫在黄洋界、八面山、桐木岭、朱砂冲阵地上的红军战士与来犯之敌展开激战,击退了敌人的多次进攻。29日进攻黄洋界的敌军,收买一个游民带路,沿山间小路偷偷窜进金狮面、棍子凹,从哨口右翼爬上山,黄洋界告急。 彭德怀在茨坪指挥井冈山保卫战,得知重要。哨口黄洋界失守的消息,立即带领教导队和红军学校学员向黄洋界跑去,组织三次反击,均未成功。这时又接到八面山失守、白泥湖告急的报告,彭德怀考虑到,如果继续坚守硬拼,不仅不能阻止敌军前进,而且会全军覆灭,于是决定收拢队伍突围。 当日,彭德怀和滕代远按中共湘赣边界特委1月14日会议的决定精神,率原红五军大部及伤病、勤杂人员七八百人,集合在茨坪,向荆竹山方面突围。部队在陡峭的山峰上,用马刀砍倒树木开路,步履艰难地攀行。彭德怀干粮袋丢失了,两天没吃一粒米,和战士一道迈着沉重的步伐寻路突围,终于越过敌军的包围线,到达荆竹山。 突围第3天,红军在大汾圩遭敌军三面埋伏。彭德怀把队伍集合起来,对大家说:"大汾圩是我们突围出去的最后一道难关。我们一定要下决心打过去,只要坚决、勇敢,就一定能够冲过去。冲过了这个难关,本军长是有办法的!"广大指战员深信彭德怀的指挥,一阵猛烈冲锋,突破了敌人伏击阵地,主力冲出了敌人最后一层包围。不幸的是非战斗人员被敌人截住,一部分牺牲,余者分散潜回井冈山继续坚持斗争。 井冈山守卫战虽然失利,终于拖住了来犯敌军的大部分兵力,掩护了红四军顺利地向赣南转移。 第三节 奔袭雩都城彭德怀率领原红五军继续向赣南前进,在敌军的追击堵截下,越过上犹、崇义,在南康章水上游渡河,2月9日(农历腊月30日)到达新城。地主乡绅正在悬灯结彩,大摆筵席,辞别旧岁。红军一到,他们逃匿一空。红军经过10多天的激战,长途跋涉,饥疲已极,正好饱餐一顿,祝贺突围成功,迎接新春。 新城离粤赣公路不过三四十里,渡河哨口有电话,如果敌军得知后扑来,夜里12点就可能到达。考虑及此,彭德怀催促干部:吃过饭离开此地,走出5里也好。但部队实在太累,都不同意,要休息一下,拂晓再走。彭德怀说:"过去敌军不敢轻率,现在他们打破了井冈山,气焰高涨,劲头很大呀!不能不提防。"还是说服不了大家,连党代表滕代远也不同意走。 夜深了,爆竹声渐渐稀落,极度疲劳的红军战士沉沉入睡。彭德怀回忆起井冈山突围后的险恶历程,连续同敌人拼死搏斗的一幕幕场面驱走了他的睡意,独自在外为士兵执行警戒。 约摸子夜时分,枪声突起,彭德怀急令号兵吹号,部队刚在村外集合,粤军范石生部已扑来。彭德怀决定向信丰方向前进,命贺国中殿后掩护。天明查点人数,仅剩283人枪,李光所率一支部队全部未到(后知李部夜间迷失方向,误入广东南雄地区,被敌消灭,李光被俘遇害)。 部队经信丰东进重石镇,继而去兴国,寻找地方党。在莲塘和东山小憩。赣军刘士毅旅一个营又跟踪来攻,红五军乘夜突围,得知雩都城仅有刘士毅旅一个营驻守。彭德怀决定奔袭雩都城,即率部出发,18个小时走了140里,夜半抵县城,架梯带头爬上城墙,直向敌人营房推进,敌人毫无准备,束手被擒。原红五军以283人枪俘敌六七百人,活捉了县长,筹措了军款。夜袭雩都打击了敌人的气焰。赣南群众称彭德怀的部队是长了翅膀的神兵。 在长时期持续行军中,彭德怀总是背着个旧皮包和一个装有军用地图的伞袋,和战士肩并肩地走在一起。他非常关心战士的情绪,在休息时常问大家:"怎么样?苦不苦?"战士听了军长的问话,立刻精神振奋起来,愁苦疲劳一扫而光。 攻下雩都城后,彭德怀估计敌军主力一定会回城救援,下午便撤出县城,渡河抵小密宿营,与地方党取得了联系。滕代远在雩都负伤,同20余名重伤员留下休养。红军送给地方党百多支枪,后发展成为赣南独立团,成为红六军的一部。不久,彭德怀在安远从报纸上得知,红四军在汀州消灭福建省防军暂编第二混成旅2000余人,击毙该旅旅长郭风鸣,遂改变返回井冈山的计划,率红五军掉头向东北,一举击溃靠近福建边境的瑞金城守军,占领了瑞金县城。 4月1日,红四军从福建长汀开至瑞金,红军的两支主力实现了第二次会合。 朱、毛、彭3人相见,互道分军后的战斗情况。毛泽东和朱德已经得知井冈山失守的消息,听了彭德怀的叙述,沉默良久,毛泽东说,这次很危险,不应该决定你们留守井冈山。这话使彭德怀深感毛泽东襟怀的坦荡。 两天后,彭德怀去红四军军部,毛泽东将中共中央2月7日从上海写给毛泽东和朱德并转湘赣特委的信递给他看。信中认为革命处于低潮,红军不可能在农村集中存在。要求红四军分散组成小部队,藏匿于群众中,进行游击。各边境工作"必须与目前党的中心任务、中心工作相适应"。来信中还有一个重要决定:要朱、毛两人离开部队去中央工作。 这就是说,朱德、毛泽东不但要离开红四军,而且要离开苏区。彭德怀十分震惊,认为中央的决定欠妥,尽管他入党时间不长,还是觉得有必要直接写信给中央,遂于4月4日,亲笔写出他参加党以后第一封给中央的信。信中首先报告平江起义后红五军在湘鄂赣边界转战的经过和教训,汇报了引兵上井冈山和突围的经过,总结了平江起义的缺点和红五军守卫井冈山失利的原因。接着说明:"在反革命高潮时不宜分兵,分兵则气虚胆小","因红军不是本地人,又不全是好党员,即平日是好党员,到危急时也(想)不出办法,以致被消灭,这是非常危险的"。他认为,"这种严重时期,只有领导者下决心与群众同辛苦、同生死,集中力量作盘旋式的游击,才能渡过难关,万万不能(采)藏匿躲避政策"。信中还分析了民国初年农民起义军首领白朗失败的原因,说明对有党的领导、群众帮助并在山区进行游击战争的红军,敌人虽多,也是没有办法的。 彭德怀给中央的信很简短,但旗帜鲜明地支持毛泽东的战略思想,不同意中央来信基于对形势的悲观估量而做出的关于红军行动策略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第四节 二上井冈4月8日,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在雩都召开。会议根据军阀为争夺地盘而激战的状况,决定了红军的行动方针。其后,前委根据彭德怀的提议同意原红五军(此时,红五军与新组建的红军独立团改编为红四军第五、第六纵队)返回井冈山,恢复湘赣边界,巩固和扩大罗霄山脉中段根据地,并向粤赣边界发展,与闽西相联系,配合红四军各部建立湘赣闽粤根据地。 前委扩大会议后,彭德怀率原红五军出发,又经小密。这时,寄居在这里休养的伤病员均已痊愈,滕代远也恢复了健康。战友重聚,非常高兴,滕代远叙述他们在这里帮助群众建立政权,组织游击队的成果,又介绍了群众对他们尽心照顾的情况。 彭德怀满怀信心地说:3个月的事实说明,困难到了顶,就是转变的开始。只要我们团结、坚决,不动摇、不涣散,就能战胜困难。在向小密群众致谢和话别后,滕代远等归队重新踏上征途。这时红五军从283人枪又恢复到800余人。 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红五军经信丰、崇义、上犹、遂川等地,于5月2日抵达宁冈茅坪。井冈山遭到敌人的严重破坏,到处是断垣残壁,疟疾流行,人口不到2000,生活必需品奇缺,一派劫后凄凉景象。为了抚慰受害群众,红五军发给每人1块银元,以救燃眉之急。 井冈山人民是坚强不屈的。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在白军占领的日子里坚持斗争。区县两级党政组织基本上保存下来,当时因被敌人分割未能同军部一起撤退的二大队李灿、张纯清部和王佐特务营也都保存下来。彭德怀与坚持斗争的战友重新会见,感到无比欣慰。只有守卫八面山哨口的四大队,听说在突围后脱离苏区至湘东一带被敌人消灭。彭德怀一直关心该部的情况,直到1955年,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遇到了当年的大队政治委员李克玉,得知还保存下来一部分同志。 5月中旬,彭德怀和滕代远一起出席于宁冈古城召开的中共湘赣边特委第四次扩大会议。会议确定从发展中恢复和巩固井冈山根据地。会议进行中,赣军金汉鼎部两个团从永新瀚江和宁冈新城两路向古城进攻。当时由于敌情不明,五军又刚改编,为保存实力,彭德怀率红五军和王佐特务营向湘东游击。后又从湘东向南相继攻占广东境内之城口、南雄,缴获100多支枪和10万来发子弹。因想到井冈山群众正遭疟疾之苦,缺盐缺穿,用所筹之款购买了大批奎宁、盐和布匹。 7月初,彭德怀回师井冈山。中旬,参加中共湘赣边特委、永新县委、红五军军委联席会议。会上特委书记邓乾元和与会的多数人主张夺取安福。 唯彭德怀独持异议,分析敌情说:安福城虽然不大,但城墙高,又很坚固,不易攻克。我一旦攻城,敌必定从永新、莲花、吉安三面来援,而我力量较敌薄弱,无力打援,可能陷入被动。 后来彭德怀在回忆这场争论时说:"争论的结果,他们是全体,我是完全孤立的一个人,就采取少数服从多数,决定了一次非常错误的行动,几乎全军覆灭。"⑦ 不出彭德怀所料,红军向安福城进攻。在离城约30里的红福桥和敌军刚一接触,敌军便向城内撤退,红军尾追至城下,始发现该城有重兵坚守。为避免遭敌夹攻,彭德怀率部沿原路撤退,在行军途中遭三面援敌的伏击。幸黄云桥率一个大队,冒敌火力网拼死冲人敌阵,后继部队也随着呐喊向前扑去,将敌阵地打开缺口,杀出一条血路,突出敌围。 这次战役,红军伤亡300余人。纵队长贺国中、参谋长刘之志英勇牺牲,纵队长李灿和9名大队长负伤,给英雄的红五军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战斗结束,彭德怀坐在路旁石头上为牺牲的战友和士兵痛哭。 红五军在彭德怀的指挥下,在一年多的艰难战斗中,锻炼得日趋成熟,已成为一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新型的人民军队。它走过了曲折的道路,积累了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经验,为人民战争的理论和实践作出了贡献。 ① 《湖南全省清乡总报告书》,1928年。 ② 《红五军军委关于平江暴动前后情况和经验教训向湘委的报告》,1929年10月。 ③ 《彭德怀同志给中央的信》,1929年4月4日。 ④ 《李聚奎回忆录》,载《中共党史资料》第16辑,第106页。 ⑤ 《滕代远同志向湖南省委的报告》,1929年1月。 ⑥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⑦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彭德怀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彭德怀传
03章 举义平江第一节 调防1928年6月,独立第五师奉命开赴地处湘鄂赣3省要冲的平江县,接替原驻军阎仲儒旅的防务。 平江县是半殖民地半封建旧中国的一个缩影,农村人口约5%的地主,占有70%的土地。地主重租,官府繁税,农民终年辛劳,仍然"吃的菌拌菜,穿的露脊背",①社会矛盾十分尖锐。当时的平江是湖南农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地区之一。 1927年5月"马日事变"后。阎仲儒旅到平江县"清乡"。"设匦召告,捕拿革命分子肆意屠杀"。群众称:"阎王清箱(乡)百姓遭殃"。②残酷的镇压激起了平江农民的反抗,两次围攻县城(时称为"扑城")。第二次为1928年3月(农历二月),参加的群众达10余万。终因反动势力强大,扑城队伍缺乏有力的组织和指挥而遭失败。 阎旅和清乡队、挨户团疯狂反扑,平江县哀鸿遍野。革命与反革命的斗争更加激烈,革命力量受到严重摧残。湘军劲旅独立第五师就是在这种局势下被派到平江接防的。 6月19日,独五师师部开抵平江,县长刘作柱、清乡督察员杨鹏翼、挨户团主任黄思岑等一伙官绅兴高彩烈,到城西10里恭迎,称师长周磐为"平江七十万民众的再生父母",向周磐献花、赠旗,周磐颇为自得。 周磐在平江反动官绅的簇拥下进入县城,彭德怀骑马随周磐之后,目睹一切,深感这次独五师来平江换防不同寻常。抵近城楼,抬头一望,几颗人头悬挂在城墙上。刘作柱等人的罪恶,彭德怀虽已先有所闻,但如此凶残,使这个热血的青年团长仍不禁顿时怒火中烧,进城后就直去驻景福坪的一团团部,找到打前站的李灿、张荣生等,详细询问平江局势。李灿报告说,湖南反动当局于5月设置清乡督办署,将全省划分5个区,千江属于第一区,代理长官为张辉瓒;各县设清乡委员会,由挨户团担当"清乡"任务。县长刘作柱极其反动,督催清乡队到农村抓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干江城监狱里关着贫苦农民和青年学生近千人,月池塘刑场几乎天天都在杀人。全县处在白色恐怖之中。 彭德怀召集一团党员紧急会议,研究如何使奉调来平江镇压革命的独五师一团变成保护革命的-团,决定组织前站人员下营连,向士兵讲述县署的暴虐行径,发动士兵反对清乡队捉鸡、杀猪、牵牛等土匪行为,号召士兵会会员起积极作用,监督反动民团,不准他们残害民众。 为了掩人耳目,一团不得不例行公事出动"清乡"。其实,只是去乡下走走,动员被迫背井离乡的农民返回家园,从事农耕。有时向空中放枪,或有意散落一些子弹,让游击队拾去。群众十分惊讶,纷纷议论:没有见过这么好的队伍!这样,一团进驻平江五六天后,逃走的农民又陆续回乡种地了。 46年后,即1974年9月,彭德怀专案组去平江调查彭德怀团的"清乡"反动活动问题,他们听到的却是平江父老的交口称赞: "彭德怀的部队调到平江县是执行清乡任务的,但在清乡时,故意朝天放枪,将子弹丢在地上。" "彭德怀的部队对群众的态度,都反映是好的,不打人,不骂人,不到群众屋中去,借东西送还,有时还帮助群众车水,担东西。" "听有人说,他的部队明里是国民党的,暗里是共产党的,有的地主也这样说。" 独立五师到平江驻防不久,周磐和平江官绅的往来应酬,就颇为密切。6月底,周磐设宴答谢平江官绅,与会者争先为周磐敬酒颂德。脑满肠肥的清乡委员会主任、地主兼茶商张挺站起来,又一次称周磐是"解民于倒悬的再生父母",敬酒说:"端赖师座的鼎力相助,本县才得以维持安宁。平江遍地是匪,走出县城五里之外,贵师随便捉一个人杀掉都不会错。"其言外之意,对一团到平江后未杀人不满。酒席上气氛为之一变。彭德怀冷笑一声说:"照张先生这样说,平江有几十万人可杀啦!"又问张挺:"据我看,如果平江真有这么多共产党人,与张先生有关。你的民团清乡队,到处杀猪牵牛,随便捉人杀人,弄得十室十空,比土匪更甚,张先生能辞其咎吗?"③张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其他人等,面面相觑。周磐两头敷衍说:"真正的土豪劣绅要打倒,良民正绅要保护。"④一场宴会从觥筹交错到剑拔弩张,不欢而散。 彭团长怒斥张挺的事传到一团,官兵都说痛快,唯独张荣生等在党员会上埋怨彭德怀不该意气用事,要是暴露了,会误大事。彭德怀接受批评说,这是自己第一次听到党内真诚的批评,十分感动。 第二节 决断一团到平江后,士兵们目睹反动派残杀工农群众的罪行,在党的秘密工作下,由同情工农,发展到倾向工农,倾向革命。三营驻扎在北门城关外,城外错树坪为三营操场,也是反动当局的刑场。革命者在刑场上高呼口号,大义凛然,深深感动了士兵,引起他们对革命的同情和对国民党的仇恨。有时,彭德怀向士兵讲话,也揭露统治者的反动本质,赞扬烈士的牺牲精神,用事实说明游击队不是土匪,是农民的自卫队,我们不能同他们作战。挨户团押绑群众来行刑,九连连长黄纯一几次率领全连出操占据刑场,阻其动手。夜间,士兵在县城张贴"打倒屠杀工农的土豪劣绅"等标语,以示抗议。工农群众的斗争精神,激励教育了一团士兵,他们的立场逐渐转移到工农群众这方面来。 彭德怀在建议周磐办随营学校,并推荐黄公略等人到随校任职后不久,共产党就控制了随营学校。为将全团要害部门和主管营、连兵权掌握在共产党员手里,彭德怀将南、华、安特委派来的共产党员邓萍安排在一团,团部任书记官;又提升张荣生到一团团部担任传令排排长。由于随营学校工作有了基础,一团开驻平江后,彭德怀向周磐推荐黄公略去三团任三营营长,黄纯一到一团三营九连任连长,只留贺国中负责随校工作。这样,共产党员不仅控制了一团主要营、连的兵权, 同时掌握了三团三营的兵权,从思想上和组织上为起义创造了有利条件。 7月18日,彭德怀率传令排排长张荣生等人赴思村视察二营。恰在这一天,二营营长陈鹏飞的一个亲戚从长沙来,悄悄对陈说,昨天长沙破坏了共产党的一个机关,从被捕人身上搜出随营学校校长黄公略亲笔开具的通行证,被师长周磐认出笔迹。陈鹏飞是彭德怀和黄公略在讲武堂的同学,思想开明,与黄公略友谊尤深,由于事态严重,万分火急,忙找彭德怀相商,恳求彭德怀设法通知黄公略,让黄赶忙逃走。彭德怀一面答允,一面命人备马,立即返回县城。 时值酷暑,赤日炎炎。彭德怀心急如焚,驱马赶路,人城直奔县电报局。他想如果真有其事,周磐的马弁陈玉成是救贫会会员,会设法给他透信的。果然电报局有长沙陈玉成刚拍来的密码电报,证明陈鹏飞的消息属实,还说周磐已下令逮捕黄公略和经黄公略介绍来五师的黄纯一、贺国中。湖南省主席鲁涤平更怀疑推荐黄公略的彭德怀也是共产党。 事关重大,当天晚上,彭德怀、邓萍、张荣生、李灿、李光、李力,以探望生病的黄纯一为名在医院里密商对策。省特派员滕代远也参加了会议。滕代远系湖南麻阳人。1925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当时为湘鄂赣边界特委书记,奉湖南省委指示从长沙来平浏地区找党的关系,以便恢复被破坏的特委工作。滕代远化装成商人,于7月17日进入平江城,刚和邓萍建立了联系。 面对黄公略身份暴露的严重情势,一团怎么办?彭德怀主张立即举行起义。有人犹豫,认为时机尚不成熟,准备亦不够充分,不如安排在年关时进行,只要让黄公略等3人离开部队,就可应付当前危险局面。彭德怀很坚决,认为一团的条件基本成熟,形势紧迫,鲁涤平、周磐要对一团下手,只有决心起义,才能保存革命力量。他分析一团的力量说:"第一营完全可靠,是基本力量。第二营六至七成可靠。第三营只有二成多至三成可靠。团特务连基本可靠。"又分析了二、三团情况:"三团主力驻长寿街,离城有一日行程,这个团最反动,但战斗力很弱。第二团驻北乡,主力离城50里,我团起义,该团会暂时守中立,不会马上配合刘济仁第三团来进攻。"⑤他认为平江周围的敌情不算严重:"浏阳方面张辉瓒有一个团,醴陵有陈光中部,长沙约有3个团,岳阳、湘阴均无正规军,茶陵、安仁、攸县等吴尚部队正在部署向井冈山进攻"。起义只要"彻底消灭城内反动武装,就能争取时间,巩固胜利"。最后,他果断地说:必须"决心起义,一点也不能犹豫!犹豫就是失败"。⑥滕代远根据《中共中央关于湘鄂赣总暴动和平江问题决议》的精神,也当机立断,赞同彭德怀立即起义的主张。彭德怀的判断和滕代远的支持,起了很大的鼓舞作用,大家一致决心起义。 一项在中国革命史上影响深远的起义计划,在古老的平江县城内一间狭小、简陋的病房里迅速又周密地制定出来,为黑暗的中国点燃了又一束耀眼的火炬。 起义的日期定为7月22日。尽管一团士兵经过北伐战争的洗礼、来平江后的现实教育和党的秘密工作,进一步倾向工农,倾向革命,但要全团士兵和下级军官迅速起来,掉转枪口,指向自己过去的长官,勇敢地起义,还需要催化。为做到这一点,会议制定的计划是: 一、公开土兵委员会,团结士兵和下级军官参加起义。 二、发动闹饷(独立五师又有几个月没有发饷,士兵怨气很深),作为起义的引线。 三、通知嘉义三团三营营长黄公略和岳州随营学校副校长贺国中于7月22日率部来平江参加起义。 四、分工:滕代远负责政治鼓动,彭德怀负责解决反动武装,邓萍起草宣言、标语、传单、布告等。 仅3天的时间,经过党员、士兵骨干分子的紧张工作,一团就恢复了各级士兵会组织,推选出代表。士兵情绪激昂,强烈要求补发欠饷,枪毙欺压士兵、经济不清、政治反动的三营营长金光侠,要求解散残害民众的清乡委员会,消灭反动军警和挨户团,释放在押的革命群众。还拟出了刘作柱等反动分子的名单,摸清了挨户团、警备队的部署情况和岗哨地址,印制了传单、标语。 21日,起义的各项准备工作全部就绪。 第三节 壮举1928年7月22日11时,在盛暑烈日下,湖南陆军独立五师一团800勇士,全副武装,颈系红带,精神振奋,集合在平江城东门外一营驻地天岳书院操场上,誓师起义。深受部队拥戴的团长彭德怀雄姿奋发,站在队伍前,颈上也系着和大家一样的红带,愤怒声讨国民党背叛革命、屠杀工农群众的罪行,揭露军阀克扣兵饷,使士兵一贫如洗的腐败现象;大声疾呼:"我们再也不为军阀卖命了!"庄严宣布:"我们起义了!"高呼口号:"打倒国民党政府,打倒土豪劣绅!""解除反动武装,建立红军,实行官兵平等!""建立工农政府,没收地主土地,实行耕者有其田!""拥护中国共产党,为工农大众利益而奋斗!"彭德怀号召全体士兵勇敢地站起来,奉加革命,为夺取工农革命最后胜利而斗争;宣布起义的第一个行动是立即出击,全部干净消灭城内民团、警察、警备队和师直属队。士兵们被彭德怀充满激情的讲话所感动,第一次喊出自己的心声:拥护共产党,为士兵解放、为工农利益而坚决斗争!在宣布了新的指挥员,申明了革命纪律之后,彭德怀下令各部向指定目的地进发。 宣誓前,彭德怀在团部召开全团军官会议,揭露国民党反动派镇压工农运动、屠杀无辜群众的罪行之后,宣布一团实行1927年士兵委员会章程,将几名反对执行士兵委员会章程的连、排长,扣留在团部停职考察,扫清了起义的内部障碍。 下午一时,平江县军警官兵午睡正酣。800勇士越过浮桥,向县城发动进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解除了城内反动军警2000余人的武装,缴获步枪1000余支,子弹100万发。活捉了罪恶多端的县长刘作柱和清乡督察员杨鹏翼、清乡委员黄思岑、李铁桓等反动分子200余人。五师副师长李慧根、参谋长杜际唐乘乱越墙逃走,因这两个人平日无大劣迹,彭德怀也未命人追索。对师部一般军官和县署一般人员,凡无劣迹者,彭德怀命令一律发给遣散费,听其回家。起义部队顺利占领平江县城。 午后3时,万里无云,骄阳似火,彭德怀骑着战马同滕代远一起进入县城。只见打着红旗、敲着锣鼓的人群涌向街头,欢迎起义部队。人们争先来认识彭团长,向他热烈鼓掌。宣传小组进行街头讲演散发传单。 当日,一团二营从驻地思村开到平江县城参加起义。翌日,贺国中率随营学校从岳州来平江参加起义。三团三营黄公略接到起义通知,正做准备时,被团长刘济仁发觉。黄公略获悉刘济仁要抓人,于20日晚率领三营的两个连在嘉义提前举事。25日,率部抵城北丹田镇休息,黄公略进城报告情况,三营官兵在九连连长贺仲斌煽动下,向浏阳方向逃走。 这一消息突然传来,大家都觉得是一个意外的打击,黄公略更为难过。彭德怀安慰他说:你去三营还不到一个月,情况不熟,士兵不信任,而刘济仁还有很大影响,这不是短期内可以肃清的。出事并不特别意外,不必难过。从中,彭德怀得出一个教训,必须坚决清洗反动军官,加强士兵会的工作,使其有充分的权力。 7月24日清晨,"一轮红日刚刚从东方升起,光芒四射,鲜艳夺目",⑦彭德怀漫步汩罗江畔,此时此刻的"高兴心情,从未有过。"⑧忽然传来警卫员的声音,说县委的同志来访,便见一位女同志矫健地走了过来。她个子不高,清秀的面颊上稀疏地长着几颗麻子,目光清澈有神。彭德怀稍一迟疑,她即自我介绍道:"我是胡筠,平江县委的。" 陪同胡筠进城的县委秘书长张警吾向彭德怀介绍了胡筠的身世:出生在平江北乡,公爹是当地有名的大恶霸地主。1927年,胡筠参加了秋收起义,将其公爹交农民协会处决,把家中房屋烧毁,财物分发给贫苦农民,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爱戴。彭德怀对面前的这位女同志不由得肃然起敬。 原来胡筠等在23日下午才获知城内武装起义的消息,随即布置农民进城清查从四乡逃匿入城的上豪劣绅,然后徒步从黄金洞走到城里。从一团开到平江后,彭德怀一直在寻找党组织,始终未能取得直接联系。见到胡筠和张警吾分外高兴。 24日上午举行士兵委员会联席会议,会上宣布成立红军第五军,彭德怀被推选为红五军军长兼十二师师长,滕代远为军党代表,邓萍为参谋长。全军连同新参加的工农群众共2500余人,编为一团、四团、七团及特务连、追击炮连、重机枪连等单位。经选举雷振辉为一团团长,陈鹏飞为四团团长,黄纯一为七团团长,李灿为一团党代表,黄公略为四团党代表,贺国中为七团党代表(一说为副团长)。通过这次士兵委员会议,加强了共产党对起义部队的领导,标志着起义部队由旧军队转变为人民的军队。 下午,红五军全体指战员和数万群众在平江城内月池塘举行庆祝起义胜利大会,宣告成立红军第五军,建立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颁布施政纲领。滕代远报告政治形势,宣布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彭德怀报告起义的意义和今后任务,率领全体战士宣誓拥护中国共产党,为争取中国革命的胜利战斗到底。胡筠代表县委讲话。 大会执行革命法庭职能,宣判县长刘作柱等血债累累的反动分子死刑,立即执行。 平江起义胜利的喜讯不胫而走,各乡贫苦农民成千上万地涌进县城,慰劳红军,捉拿反动派,庆祝胜利。他们打鼓吹号,挑菜抬猪,手持刀枪,挥舞红旗,以社会主人的姿态参加大会,为消灭地主豪绅、贪官污吏,建立起工农兵自己的政权而欢呼。 物换星移,30年后,彭德怀在纪念平江起义座谈会上还记得当年写的一首诗:
北伐时期士兵会, 32年后,即1959年,彭德怀在逆境中回忆当年金戈铁马的战斗生活,描绘出那时会场上的动人情景,写道:"群众热情象铁水红流,火花喷放,革命吼声直上云霄"⑨,使到会人员受到很大鼓舞。 平江城里里的枪声,震惊了反动营垒。湖南省会长沙市的《大公报》,7月25日以醒目的大标题《湘省共祸未已》报道说:"平江驻军与共产党在平组苏维埃政府"。《湖南清乡公报》第五期惊呼平江驻军"叛变","聚众逾2万人,将窥省垣"。湖南省主席鲁涤平在官邸阅报,看到"平江匪势,日甚一日,刻甚一刻","难民窜投属会几近千人,惊慌万状,面如死灰"等语,大骂周磐无能。 周磐师部在平江被彭德怀遣散,杜际唐等狼狈而回,周磐不得不向鲁涤平递上辞呈。鲁涤平急令第一战区代指挥官张辉瓒飞调朱耀华师并驻浏阳的一个营,及独五师三团的一、二营,由浏阳向平江堵剿。又调独立五师之第四、五、六团,由岳州向平江堵剿;第二军的一个团由长沙向平江进剿。这还不放心,更电请鄂、赣两省派兵堵截,企图以绝对优势兵力围攻堵击,消灭刚刚诞生的红五军。 红五军早已派人探得敌人的部署。25日,彭德怀召开军事会议,决定利用平江群山环抱、峡涧纵横,群众发动充分的有利条件,打击来犯之敌。彭德怀命令特务连、机枪连在城西筑工事,引敌向该处进攻;一团从正面出击;四、七团南北夹击,拟歼敌一至两个团,提高红军的士气与威望,然后撤出平江城,向江西、鄂南方向发展。 7月29日,湘军8个团形成对平江城半月形的大包围。其中5个团分两个梯队沿长平大路向平江城西、城南两门推进。 7月30日,湘军第一梯队向平江城西关红五军阵地发动进攻,被红五军一团火力阻截,伤亡颇重。彭德怀率第七团从敌侧向南突击,打破敌人部署,敌军退至公路南侧,激战至黄昏,湘军第二梯队亦接近红军阵地。原计由南向北配合夹击的红五军四团未到,七团独立难支,彭德怀决定撤出战斗,从北门出城撤往东乡。此役,七团团长共产党员黄纯一壮烈牺牲,战士伤亡100余人。 彭德怀后来总结红五军守卫平江失利的原因说,这是由于25日军事会议确定的战斗部署有错误,"没有认识到革命的长期性",要能"早一点主动撤出,让敌扑空,那就可以避免这些损失。应将部队布置于长寿街和江西省的修水、铜鼓边界,以团为单位分散打土豪、分田地做好群众工作"⑩。彭德怀多次总结守卫平江的教训,对于平江起义的胜利总是归结于党的领导,归结于井冈山旗帜的影响和平江地区群众的支持。 彭德怀同滕代远、黄公略一起发动和领导的平江起义,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史上的重要一页。它发生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革命处于低潮之际;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人组织和领导的武装力量,对国民党血腥镇压的又一次反击。 ① 《平江革命斗争史》,第二章第一节。 ② 《滕代远同志向湖南省委的报告》,1929年1月23日。 ③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④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85页。 ⑤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⑥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⑦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⑧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⑨ 见1959年彭德怀写的《庐山笔记》。 ⑩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彭德怀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彭德怀传
05章 转战湘鄂赣第一节 袁、王事件1929年8月,彭德怀率领原红五军两个纵队,从湘赣边长途跋涉,回到阔别将近一年之久的湘鄂赣边根据地,同留在那里坚持游击战争的第二纵队会合。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后,二纵队在黄公略率领下开展游击战争,活动在平江、浏阳、修水、铜鼓、武宁、万载一带的农村和县城附近,袭击挨户团和驻军,不断给敌人以打击,受到群众的爱戴,部队也壮大了。1929年4月,成立湘赣边境支队,由黄公略任支队长,下辖3个纵队。 9月2日,彭德怀出席中共湘鄂赣边特委扩大会议。会议决定打通井冈山、幕阜山、九宫山,将湘鄂赣、鄂南和湘赣苏区连成一片,建成巩固的根据地。为适应形势发展,决定重组红五军军部,将彭德怀率领的两个纵队(原红五军一、三纵队)和湘鄂赣边境支队(原红五军二纵队)扩编为五个纵队,彭德怀仍任军长兼军委会书记,黄公略任副军长,滕代远为党代表兼政治部主任,邓萍为参谋长。其后,红五军在长寿街召开军委扩大会,决定由孔荷宠率一纵队在湘鄂赣边境活动;李实行率二纵队在浏阳、万载、萍乡一带活动;吴溉之率三纵队在铜鼓、宜丰境内活动;郭炳生率四纵队在湘赣边活动。李灿率五纵队前往鄂东南阳新、大冶、通山、通城地区,开辟新的苏区。 红五军军委扩大会议后,各纵队分别在新划定的地区内开展工作,获得了重大胜利。在短短的三四个月内,红五军迅速发展到数千人,健全了各级党组织,军事、政治素质都有很大的提高;地方武装也有了显著发展,使湘鄂赣根据地逐步得到恢复、扩大和发展,湘鄂赣根据地、湘赣根据地和鄂东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1929年10月,彭德怀在《红五军军委关于平江暴动前后情况和经验教训向湘委的报告》中总结了红五军游击战术原则。他指出,在革命形势离全国范围总暴动尚远的时候,"红军唯一良好战术,即是力避硬战,打破恃险死守,以避实就虚,专击小敌为上策"。"在敌进剿时,可乘间逃窜至敌人之背后,击其虚处,使敌顾此失彼,鞭长莫及"。"敌军如分散追击时,可作盘旋式的打圈子"。"敌军驻扎时,宜派小部队去扰乱他们,使敌人增加疲劳,揣测不定"。"敌军退走时,便可乘机尾追袭击之"。"总之,红军现时的游击战术,务须按照地形、敌情而采取适当的集中与分散来应付客观环境为妥善,不宜呆板采用何种方式"。中共湘鄂赣边特委书记王首道在年终向中央的报告中,谈到红五军的工作情况时说:"红军的战略是以游击战争为原则。根据客观环境的任务决定集兵或分兵的策略",红五军以地形熟悉,善于潜伏而"出奇制胜"。 1930年2月,彭德怀率红五军一、三、四纵队进入泰和,进逼吉安,与从万安、吉水、峡江前来的红六军共同对吉安取包围形势。这时,红五军接连打了几个胜仗,缴获许多枪支弹药,装备得到补充,战士情绪日高,斗志旺盛。 正当红五军胜利发展的时候,发生了震动苏区的袁、王事件。 2月中旬一个深夜,中共湘赣边特委书记朱昌偕和王怀突然来到红五军军部,说袁文才、王佐要叛变,在特委联席会议上,强迫会议改编地方武装,统归他们指挥,王佐讲话时手拿驳壳枪。看样子如果不通过他们提出的要求,出席会议的同志有被一网打尽的危险。情况万分紧急,务请五军即刻出动,挽救危机。 袁文才是江西宁冈县人,属客籍,早年投入农民起义队伍(后改编为宁冈县总保卫团)。1926年9月,袁率部参加国民革命,不久加入共产党。1927年10月,袁文才迎接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上山,1928年2月被任命为中国工农革命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团长。后任红军第四军第三十二团团长。1929年1月中旬跟随红四军下山,向赣南转战回井冈山后,任宁冈县委常委。王佐,江西遂川下庄人,也属客籍,家境贫寒,原系一支绿林的首领。与袁文才一起迎接工农革命军上山,先后任二团、三十二团副团长等职。 特委主张消灭袁、王由来已久。早在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上井冈山伊始,党内对袁、王的看法就存在原则分歧。毛泽东坚持对袁、王采取争取、改造的方针,并取得了成功。1929年初,学习和贯彻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案时,有人又以《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第十条"对土匪的关系"的规定①为根据,再次提出处理袁、王意见。毛泽东进行抵制,制止了杀袁、王的要求。当毛泽东率红四军离开井冈山,向赣南进军后,湘赣边特委书记邓乾元等在袁、王问题上的"左"倾思想又有新发展,认为"袁、王对我们处处怀疑,与我们的关系日趋恶化,过去采取对土匪的缓冲政策现在已是不能再用了"。显而易见,当时特委领导已把袁、王当成了敌人。另外,湘赣边界各县,素有土、客籍的矛盾。1929年,这种土、客籍矛盾尖锐地反映到党内来。代表客籍的袁文才、王佐与代表土籍的朱昌偕、王怀、龙超清等矛盾愈演愈烈。中共湘赣边特委负责人朱昌偕等以袁文才招降茶陵靖卫团团长罗克绍为口实,指责袁文才、王佐与敌勾结。以整编地方武装准备攻打吉安为由,将袁、王部调进永新城内,准备动手。并以袁、王在联席会上的表现为借端,请红五军去干预。彭德怀开始怀疑,问:情况有这么严重!"去年五六月间,王佐率领特务营和五军共同行动打酃县、桂东、城口、南雄等地表现还不坏,怎么变化得这么快呢?" 朱昌偕解释说:"这完全是袁文才挑拨起来的。他在红四军政治部看了'六大'决议案关于土匪那一段原文,回到井冈山后对王佐说,我们怎样忠心,也不会被信任。"② 鉴于事态严重又紧急,彭德怀找红五军军委成员讨论后与特委商定,派刘宗义(即张纯清)率四纵队前往永新,稳住局面,待弄清情况后,再决定处置办法。四纵队接近永新县城浮桥时,被袁、王部察觉,王佐率部队从城内冲出,过浮桥被挤落水淹死。袁文才在住处被朱昌偕领人杀死。袁、王部队有几十人冲过浮桥,逃回井冈山,投了国民党靖卫团,经常下山骚扰;另一部分人逃散回家;余下的人少数参加了红军,编入红六军,多数加入自卫团,后改编为湘赣独立团,受特委直接领导。 一个不应该发生的悲剧发生了,袁文才、王佐死在自己同志的手里。这一事件给湘赣边革命造成一定损失。井冈山从此落入国民党之手,直到1950年人民解放军南下才获得解放。 后来,彭德怀在回忆这一历史事件时,承担责任说:"我们也有轻听轻信的责任"。③ 第二节 红三军团成立1930年春,国内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日趋激化,蒋介石和西北冯玉祥;山西阎锡山之间的大规模战争即将爆发。各派军阀无暇他顾,减轻了对革命根据地的压力。 彭德怀利用有利时机率红五军一、三、四纵队连克安福、分宜、袁州(今宜春),使永新、莲花、宁冈、泰和、遂川、安福全县和茶陵、酃县一部分苏区连成一片,湘赣边根据地进入全盛时期,红五军也发展成为一支几千人的强劲队伍。 不久,红五军一、三、四纵队经浏阳进至长寿街,与从浏阳一带开回的第二纵队和从鄂东瑞昌、阳新返回的第五纵队会合,5月6日向平江城发动进攻,第二次占领平江。 为避免与敌打硬仗,彭德怀决定一纵队暂留平、浏地区坚持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根据地。自己率二、三、四纵队于5月8日下午撤出平江。以一部经南江桥向岳州(即岳阳)及湖北通城方向进发,给敌造成要夺岳州或通城的错觉。而主力则向东北开进,夺取修水。不久,又向湖北移动,在大冶、阳新边界处,出敌不备,击溃援敌郭汝栋旅主力,乘胜追击,一举占领黄石港。郭残部惊慌失措,在英、美、日军舰掩护下,渡到北岸,红军无炮,眼看着敌人逃掉了。 6月6日,红五军军委在大冶刘仁八召开扩大会议,听取出席5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苏维埃区域代表大会和全国红军代表会议代表滕代远、何长工传达会议精神。这两次会议都有些"左"的错误,提出红军"无条件扩大",规定其主要任务是"进攻交通要道、中心城市"。要红五军扩编为三军团,8月1日前扩大到5万人,进攻武昌,以配合红-军和二军团夺取汉阳、汉口,一军团夺取南昌、九江。彭德怀认为会议布置的任务脱离实际,在会上直抒己见说:红五军不过七八千人在1个多月之内怎能扩大到5万人呢?武昌城有敌军5个团据守,修了坚固的工事,江面上布有各帝国主义国家的军舰;岳州驻有钱大钧12个团,罗霖师驻在阳新。在这种情况下,进攻武昌,有全军覆灭的危险。他提出了一个妥协方案:首先消灭鄂东南各县反动武装,然后发动群众,建立政权,扩大红军,为攻打武昌作准备。会议通过了这个方案,决定成立红三军团前敌委员会,由彭德怀任前委书记。 扩大会议后,在大冶马底驿成立工农红军第三军团,下辖五、八两军,彭德怀任军团总指挥,滕代远任军团政治委员,邓萍任军团参谋长,袁国平任军团政治部主任。五军军长、政治委员、参谋长由彭德怀、滕代远、邓萍兼任。八军军长为李灿(后由何长工代理),政治委员为邓乾元,参谋长为卢匿才。6月下旬,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先后攻占了咸宁、蒲圻、鄂城、嘉鱼、通山、通城,歼灭了大量反动武装,扬言攻打武昌。蒋介石信以为真,把钱大钧两个师从岳州运往武昌加强防务。彭德怀获知岳州空虚,率红三军团乘胜挥师西进直逼岳州。7月4日,一举攻占岳州城。在缴获的大批武器中,喜有4门七五野炮和几门山炮。从此,红三军团建立了自己的炮兵。 占领岳州后,英、美、日军舰欺红军无重火力,十分猖狂,向城内打炮。红军刚刚有了炮却又不会放,气得咬牙切齿。不料总指挥彭德怀在湖南讲武堂学过炮科,打炮正是内行。他不顾左右的阻拦,冒着猛烈的炮火,直奔野炮,和一位朝鲜族干部武亭一起调正好炮位,当敌舰靠近,便连发数十炮,击中敌舰,迫使敌舰停止了炮轰。红军战士齐声欢呼,斗志大振,对总指挥倍加佩服。 第三节 两打长沙城红三军团在军事上取得重大胜利后,人员剧增,装备充足,战斗力增强,士气高涨。乘湘系军阀何键与张桂联军正在湘桂边界混战,长沙城守备薄弱之际,红三军团前委决定出其不意,进攻长沙。 7月22日,红三军团从岳州返回平江,在天岳书院门前召开大会,纪念平江起义两周年,誓师攻打长沙。为此在平江成立湘鄂赣工农兵革命暴动委员会,动员平江、浏阳、修水、铜鼓等县的游击队、赤卫队参加作战。各县苏维埃政府亦组织农民群众参战,不过两三天,担架队、运输队、慰问队等从四乡纷纷开来。战士也憋足了劲,准备打大仗。 长沙守军获知红军在平江待机,急电何键回省坐镇。何键赶回长沙调遣人马,命十五师师长危宿钟为指挥,率两个旅分两路向平江进攻,先发制人。彭德怀将红军布置成袋形阵地,待敌人来钻。不想敌人进到晋坑一带,忽按兵不前。彭德怀改变战术,以红八军攻正面,红五军为左翼,沿着通往长沙的大路直逼晋坑。7月25日,红八军先头部队与敌打响后,主力迅速占领有利地形;红五军主力插入敌后,从左后包抄,切断其后路,将敌逼在一条狭窄地带内,两军合力从前后两面向敌发动猛烈攻击,歼敌一个整团,余部向金井奔窜。26日,红军经反复冲杀,突破敌防线,夺占了长沙门户金井。 红三军团攻占金井,何键惊慌失措,急调4个营,沿浏阳河构筑工事,分段固守阻止红军前进。又星夜从湘桂激战前线撤兵,驰援长沙。为稳住局面,何键出示布告曰:"市民住户不要惊慌,本人决与长沙共存亡。" 27日拂晓,红三军团从金井、春华山一带向长沙开进。红五军强渡槊梨河,在七里巷与刚刚从衡阳调回的刘建绪部展开激战。敌人正面火力很强,彭德怀命红八军一部跑步至杉木巷,从左后侧向敌包抄,掩护红五军正面冲锋。在两面夹击下,敌军守不住阵地,纷纷向长沙城内逃窜。红军紧迫不舍,经马王堆,小吴门、浏阳门,于当日晚9时攻占湖南省会长沙城。 这时,那个信誓旦旦,"决与长沙共存亡"的何键却只身潜渡到湘江西岸,逃了一命。40年后,彭德怀回忆此事,写道:"没有活捉这贼,此恨犹存。"④ 红三军团进入长沙,纪律严明,秋毫无犯。红军还注意到对外交人员、传教士、侨民的宣传工作,指派年轻的红八军代军长何长工在长沙圣经学校召集驻长沙各国领事、各主教开会,用法语宣布共产党和红军的政策:只要他们遵守法令,红军保护其生命财产。此举轰动中外,西班牙驻长沙领事馆报道:"红军根本不是无组织的散匪,而是有文化、有教养、有礼貌的正规军队。"⑤ 红军进城后,反动分子在城内打枪、纵火、割电话线,进行破坏。彭德怀即从易家湾前线返回长沙,组织清查户口,处决了一批反革命分子,释放了被关押在狱中的数千名政治犯和革命群众,没收了帝国主义和地主豪绅的财产。城内秩序趋于稳定,彭德怀说:"对反革命不镇压也是不行的。"⑥ 7月29日,红三军团前敌委员会颁发《告群众书》,阐明革命形势,提出革命主张和任务。红三军团政治部创办了《红军日报》,向长沙市民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刊登《共产党十大政纲》、(土地政纲》、《告劳苦青年书》、《暂行劳动法》和国内外要闻等。 7月30日,湖南省苏维埃政府成立,推举李立三为主席(未到职),由王一芬(即王首道)代理,彭德怀等13人为委员。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宣布了土地法、暂行劳动法和多项施政纲领,成立肃反总司令部,组织没收委员会,恢复和发展各行业工会等。扩大红军七八千人。 红三军团攻克长沙,震惊中外,国民党当局尤为慌乱。武汉行营主任何应钦一面调兵加强武汉守备,一面派军队增援何键。8月4日,在帝国主义军舰炮火掩护下,敌军10几个团渡过湘江,从南北两个方向夹攻长沙。激战一日,红三军团与敌众寡悬殊,又无后援,彭德怀遂决定撤离长沙。5日晚,红三军团各部和10万工农群众放弃长沙向浏阳方向撤去。 这次战役,红军在转战中趁敌兵力薄弱之机,挟连战连捷之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举攻占长沙,创造了红军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光辉战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攻下省会的唯一战例。攻占长沙给敌人以沉重打击,何键从长沙狼狈逃走后,给谭延闽电说:"长沙被陷,本人暂退湘西待罪。"⑦平日威风凛凛的洋大人则"避人舰内",不敢露头。攻占长沙鼓舞了红军的士气,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毛泽东认为,第一次打长沙"效果也是可以认为是有益处,因为这对全国革命运动所产生的反响是非常大的"⑧。 彭德怀对打长沙做了恰当的评价,他说:打长沙取得的"胜利在当时是很大的,否认这些胜利是不符合事实的"。"但这些胜利并不能掩盖立三路线的错误,也挽救不了立三路线的失败"。⑨ 红三军团从长沙撤出后,进至长寿街休整。不久,得知红一军团从江西进军浏阳,歼灭何键一个旅。8月23日,彭德怀率红三军团于永和市与红一军团会师。翌日,红一、红三军团党的前敌委员举行联席会议,通过红一军团、红三军团合编为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彪炳中国革命史册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宣告成立。同时成立中共红一方面军总前敌委员会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朱德为方面军总司令,毛泽东为方面军总政委、总前委书记和中国工农革命委员会主席,彭德怀为方面军副总司令,滕代远为副总政委。方面军下辖一、三军团共3万余人。红一方面军在毛泽东和朱德的统一指挥下,成为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自此,湘鄂赣闽苏区的武装斗争逐步由以游击战争为主发展成为以运动战为主,这对创立中央苏区具有重要意义。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提议由原一军团领导人为新建立的红一方面军的主要负责人,表明了他对毛泽东和朱德的衷心敬佩。 永和市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战略意图决定再打长沙。8月24日,朱德、毛泽东下达了向长沙推进的命令。红三军团任中路,后改左路,在彭德怀、滕代远率领下沿浏阳普迹市、伯仙桥之线向龙头铺攻击前进。 9月1日,红一方面军发布《向长沙总进攻的命令》,彭德怀、滕代远遵照命令,指挥红三军团向杨家山、五里排、胡迹渡一带猛烈进攻,并以持大刀、长矛的敢死队乘夜连续冲锋。但自红三军团一度打下长沙后,何键即在长沙外围赶修了强固工事,作了严密布置。红军经过近3天的激烈战斗,仅突破了第一、第二道工事,未能突破敌阵地,形成胶着状态。敌军乘机从猴子石出击,被红军一举击溃。狡猾的敌人吃亏之后,坚守长沙城,不再越雷池一步。 9月10日,红一方面军发布《强攻长沙的命令》,红三军团任右翼,彭德怀指挥部队冒大雨向二合牌、杨家山一带敌军阵地发起猛攻。红军缺乏重武器,彭德怀命人征集数百头牛,在牛尾系上煤油把,将火点燃驱牛冲击敌人的工事,开始牛被火烧得狂奔,但碰到电网即受惊回窜,反而冲击了红军的阵地,造成伤亡。红军丧失了突然进攻的机会,变成正规的阵地战,以致久攻不下,一、三军团均遭受较大损失。红一方面军总前委当机立断,因势利导,于9月12日下令撤围。第二次打长沙遂告结束。 彭德怀并不同意第二次打长沙,因为敌人已坚固设防;而从红三军团本身来说,迫切需要整训。从1929年11月起至1930年8月,部队扩大了8倍,从5月以后一直没有得到休整。但他还是积极执行红一方面军的命令,指挥三军团冲锋陷阵,与敌激战。 ①《苏维埃政权组织问题决议案》第十条"对土匪的关系"中规定:"与土匪类似的团体联盟仅在武装起义前可以适用。武装起义后宜解除其武装,并严厉镇压他们"。"他们的首领应当作反革命的首领看待"。 ②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42页。 ③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④ 《彭德怀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12月版,第154页。 ⑤ 《访问何长工同志记录》,1982年6月。 ⑥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⑦ 《东方杂志》,1930年9月。 ⑧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三联书店1979年12月版,第151页。 ⑨ 彭德怀:《第三次简历材料》,1970年。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彭德怀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