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章 追随孙中山革命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03章 追随孙中山革命 | 叶剑英传 | 共和国人物

03章 追随孙中山革命


一投奔"援闽粤军"

1920年初,叶剑英从昆明回到梅县雁洋堡,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事做,在家闲祝他常常到丙村培基学校,借阅《孙文学说》等革命书籍和报刊。

一些东山中学的校友听说叶剑英回来了,纷纷来看望他。大家在一起畅叙友情,纵论时事,不禁感慨万端。"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叶剑英想到国难当头,壮志未酬,心中十分焦虑。

梅县丙村培基学校有位教师,与潮梅镇守使刘志陆的副官是旧交。他极力向那位副官举荐叶剑英。那位副官将叶剑英的情况禀报刘志陆后,刘为之心动,很想见一见这个年轻人。叶剑英得到这一消息,心情比较矛盾。他早听说过那位镇守使是梅县人,云南讲武堂出身,曾拥护过孙中山。但他又是当时占据广东的桂系军阀莫荣新的下属,不知道他的政治倾向如何。叶剑英决定去试探一下,并想到那里继续打听孙中山在福建组建粤军的情况。①叶剑英到达汕头,很快受到刘志陆的接见。刘志陆见叶剑英仪表堂堂,举止稳重,谈吐风雅,内心已有几分喜悦,但他故意摆出老资格和官架子,大吹大擂自己当年参加护国靖国之役的战功和镇守潮梅的政绩,然后转入正题说:"眼下莫督军有令,要扩充人马,我这里参谋处正缺人手,你来得正好,楚材楚用嘛!"

叶剑英从他的话语中,明白了他与莫荣新的真正关系,知道他是"人在粤上心在桂",便没有轻易应允。他在心底已拿定主意,不跟随刘志陆,准备继续去寻找粤军。他了解到,粤军是三年前孙中山在广州时重新组建的,后以护法援闽名义开入闽南,部队迅速扩编为两个军,总兵力已发展到2万余人。孙中山对这支军队倾注了全部心血,他期望着依靠这支武装力量打垮桂系军阀,夺回广东这块曾多年苦心经营的民主革命根据地。叶剑英弄清了"援闽"粤军的历史和现状,决定前去投军。于是,便离开汕头前往福建。

叶剑英到达福建漳州粤军驻地,粤军司令部兵站总监张醁村接待了他,并很快把他安排在粤军总司令部任见习参谋。过了些日子,叶剑英要求到基层部队去,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于是,他被派往熊略支队担任见习教官,训练士兵操炮。

叶剑英于1920年春加入中国国民党。入党后,他更加努力辅导熊略部队进行炮兵训练。这期间,他日夜盼望粤军能打回广东去。然而,他却没有料到,总司令陈炯明与孙中山貌合神离,处处设置障碍,阻挠孙中山的革命步伐。孙中山于1920年6月29日,派朱执信、廖仲恺赴漳州,敦促陈炯明率军返粤驱桂。陈炯明却拒不从命,他希望与桂军军阀妥协,同时与北洋政府暗中勾结,迟迟按兵不动。后来,桂系军队准备向闽进犯,粤军直接受到威胁。粤军参谋长邓铿等人强烈要求立即返粤驱桂。在这种情况下,陈炯明才决定于8月12日誓师回粤。

这次回粤作战,分左中右三路行动。叶剑英随熊略所部参加中路作战,由平和、饶平、丰顺、紫金一线进军,并担负策应左右翼的任务。8月中旬,中路粤军攻入粤境。桂军的第一道防线守军恰好是刘志陆部队。叶剑英根据自己对刘志陆部队的了解,建议熊略充分利用桂军中有许多粤籍官兵的特点,广泛宣传"粤人治粤"、"广东人不打广东人"的口号,以分化瓦解敌军。熊略采纳了他的意见。特意找来叶剑英,面授机宜,要他到刘志陆那里,做策反工作。叶剑英化装成归国华侨模样,只身来到汕头。刘部的一名炮兵连长赖顺成是云南讲武学校十二期炮科学生,与叶是同学。叶剑英首先找到他做通了他的工作。接着,赖又找到另一个要好的炮兵连长与叶剑英接头,叶剑英与他们几次密谈之后,约定他们反正举事,并迅速将情况向熊略作了报告。当粤军向汕头发起进攻的时候,叶剑英和赖顺成一起指挥桂军的两个炮兵连,调转炮口向刘志陆的司令部猛烈轰击,迅速攻占汕头,然后带上两个炮兵连,回到粤军部队。①打下汕头之后,叶剑英又奉命先后赴香港、江门等地策反桂系护国军二师师长陈得平。陈师倒戈后,即抄桂军的后路,向高鹤、顺德、番禺、石滩方向进军,接应粤军,夹击桂军,围攻广州。在陈得平师的影响下,其他一些桂系部队相继反正。护国军第五军军长魏邦平、广惠镇守使李福林所部2万余人,也于9月下旬在珠江三角洲和广州近郊一带宣布独立,江防舰队亦为魏邦平控制。魏、李等人要求莫荣新"解除兵柄",还政粤人。在粤军强大的军事进击和政治攻势面前,桂系军阀部队被迫向西江、粤北撤退,莫荣新于10月26日逃出广州。29日,粤军攻克广州。

广州收复之后,叶剑英继续留在潮汕做起义部队工作。到了1921年春天,他突然接到一封告知父亲病危的家信,便立即赶回梅县雁洋堡老家探望。

待他迈进家门时,父亲已经去世。叶剑英顺从母意,借了一笔钱,办理了父亲的丧事。不久,他又返回粤军,到工兵营任职。

①叶剑英谈话记录,1982年2月5日。

二随孙中山出巡广西

1921年5月5日,孙中山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组成中华民国政府。6月,第二次粤桂战争爆发。9月,孙中山领导的粤军打败桂系军阀部队,占领广西。桂军头目陆荣廷经越南逃往上海。两广统一后,孙中山决定乘胜北上,讨伐北洋军阀。10月15日自广州乘"宝壁"舰西上赴桂,经梧州、桂平、南宁等地, 12月4日,抵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叶剑英被吴铁城、陈策等荐举为大总统随员,跟随孙中山到达桂林。大总统行辕和大本营驻扎在桂林风景秀丽的王城。叶剑英被分配在幕僚处供职。这个处根据《大本营条令》,负责作战军令参谋事宜。

桂林一时成了一座大兵营。驻扎在市内及其附近的军队,有粤军、滇军、湘军、黔军、赣军等。这些军队名日"北伐",实则各怀异志,要钱要饷,争夺地盘,扩充势力。孙中山领导大本营三令五申,整顿军队,好不容易才把各路兵马组成7个军团,共4万余人,准备取道湖南北伐。孙中山召集大本营官佐开会,根据北伐军队的现状,决定对各路军队采取三种办法进行整训:第一,将各省军队团长以上官佐集中到大本营,由孙中山亲自训导;第二,举办军官教导团,分批轮训下级军官;第三,在各连队普遍开展三民主义教育。叶剑英被分配到军官教导团,担任教官,参加训练下级军官。

1921年12月上、中旬,孙中山在桂林王城大礼堂里,向上千名北伐军官佐发表了以《军人精神教育》为题的三次演讲。叶剑英每次必到,认真仔细地听课。孙中山在演讲中所表现出来的旺盛的精力、深邃的思想、渊博的知识,深深地打动了叶剑英的心。他后来在一篇回忆孙中山的文章中这样写道:"要领导这些军队,要团结这些军队,去和北洋军阀进行坚决的战争,就必须给这些军队的将士以政治上的教育,使他们知道革命军队与普通军队,在政治立场上,在战略战术上,都有许多不同的地方,给他们注射一些新的血液,树立新军队的精神。孙先生在桂林对各军将领所进行的精神讲话,是每一个统帅所当服膺的。"①叶剑英在军官教导团任教了一段时间以后,又接到一项新的使命。孙中山为了保障抚河上运兵船舶的航行,令陈策任抚河航务管理局局长,并从大本营抽调叶剑英担任护航第二营营长。叶剑英随即以主要精力投入紧张的护航任务和部队整训,随时准备参加北伐,同时仍然兼顾着军官教导团讲授未了的课程。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发布北伐动员令,命令各军出师北伐。北伐军前锋部队很快进入了湖南境内。但是,早已从广西返回广东的陈炯明,阳奉阴违,千方百计破坏北伐。他不但与湖南督军赵恒惕结成联盟,阻止北伐军假道湖南北进,而且与直系军阀吴佩罕暗中勾结,准备夹击北伐军。3月21日,陈炯明在广州暗杀了支持孙中山北伐的粤军第一师师长邓铿。孙中山发现陈炯明居心叵测,遂变更北伐计划,督师回粤。4月中旬,他在江防舰队护卫下,率领大本营由桂林沿西江到达梧州。他电召陈炯明至梧州商讨北伐大计,陈炯明不但不去,反而以辞职相威胁。孙中山十分气恼,下令免去陈炯明的广东省省长和粤军总司令职务,但仍保留其陆军部长职务,以冀其悔①叶剑英:《忆孙先生在桂林》,1938年3月21日。

悟。这期间,孙中山令海军司令温树德和陈策接管驻黄埔的北洋舰队,扩充海军陆战队。4月12日正式任命陈策为海军陆战队司令,叶剑英为海军陆战队营长。

陈炯明听说孙中山要回广州坐镇,便提前离开广州,躲进惠州的百花洲。

他决心与孙中山对抗,并策划叛乱,谋害孙中山。

三护卫大总统脱险

5月上旬,孙中山决定改道江西继续北伐,并赴韶关设大本营。中旬,陈炯明指使其部将叶举从广西回窜广州,再次控制了省城。6月1日,孙中山自韶关返回广州坐镇。16日,叶举等在陈炯明策划下在广州发动武装叛乱,以4000人围攻观音山(即越秀山)前的总统府,炮击孙中山住所越秀楼。

孙中山的卫队只有50人,他们顽强抵抗。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的秘书林植勉和参谋林树巍不顾一切,强架着孙中山,走出越秀楼,冲出叛军的包围,向长堤天字码头奔去。

叶剑英随陈策在码头上迎接孙中山,接着护送孙中山乘小艇登上了停泊在江中的"宝壁"舰。这是一艘内河浅水军舰,武器装备较差,攻防能力较弱。孙中山于是转登"永翔"舰,后又改乘"永丰"舰。"永丰"舰,后来改称为"中山"舰,是中国近代海军史上一艘有名的炮舰。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后,命令舰队移驻黄埔,并召集海军司令温树德、海军陆战队司令陈策以及各舰长官开会,决定亲率海军各舰讨伐叛逆,炮击省城叛军,以示"正义之不屈,政府威信之犹在"。由于有人向叛军告密,叶举迅速调集多门大炮,布置在珠江两岸,准备阻击。孙中山得知这一情况,决定先发制人,率领"永丰"、"永翔"、"楚豫"、"豫章"、"同安"、"宝壁"、"广玉"等舰,立即向白鹅潭挺进。

叶剑英在"宝壁"舰上,同舰长李芳指挥"宝壁"舰炮手对准岸上叛军据点进行炮击。叛军则不断向舰队开枪开炮。"永丰"舰首先被炮弹击中。

跟在后面的"宝壁"舰也中了炮弹,甲板起火。叶剑英和李芳坚定地立在甲板上,指挥士兵一面灭火,一面向叛军猛烈还击。

一连数日,孙中山率领舰队,与叛军顽强作战。一天,叶剑英看到一艘悬挂英国国旗的白色小艇驶近"永丰"舰,从艇上下来几个英国人,登扶梯上了"永丰"舰。叶剑英后来得知,这几个洋人竟以白鹅潭为通商港口和毗邻沙面租界为借口,向孙中山提出无理要求:舰队驶离白鹅潭,孙中山离粤,以平息事态。孙中山当即给予严词驳斥。但孙中山毕竟因兵力不足,难以控制广州。

陈炯明叛变后,在广州市区纵兵抢掠,激起了广州人民群众的极大义愤。

叶剑英找到警卫团机关枪连连长张国森,并与旅粤的云南讲武学校华侨同学曾其清、曾俊伟等10余人多次到小马站曾家祠秘密集会,商量声讨陈炯明。

叶剑英亲自起草了讨陈电文,由张国森带到香港发出。电文中历数陈逆"粤土自私,包藏祸心,阻挠北伐,称兵叛乱"的罪行,号召同学"誓为前驱,歼灭逆贼"。港澳和华侨各埠报纸,纷纷转载此电,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当时,马来亚芙蓉埠华侨巨商蔡质三(广东梅县人)素与陈炯明交好,陈曾赠与照片并聘他为参议。他听到陈叛变消息,开始还不相信,后来读到这封电文,又接到他儿子蔡公武(云南讲武学校第十五期学生)的信,才明白了真相,当即大骂陈炯明该杀,并把陈所赠的照片和参议聘书掷入厕坑,以示鄙弃。

在孙中山广州蒙难55天的日子里,叶剑英始终忠于职守,率领士兵护卫着这位民主革命的领袖。孙中山临危不惧,威武不屈,为了革命事业,丝毫不顾及个人安危的高尚品德,给了他极大的鼓舞和教益。

四香港筹款

8月9日,孙中山离开广州,转道香港乘轮赴沪。陈炯明把持了广州军政大权,勒令海军舰队官兵缴械,与孙中山脱离关系。叶剑英遂与同事商议,决定暂避香港。

到香港后,叶剑英首先找到先期赴港的谢良牧。在谢的支持下,同粤军华侨陆军学生救国会的同志一起,四处奔走,在粤籍同学、海外华侨以及社会贤达、爱国人士中间进行串连,揭露陈炯明叛变真相,宣扬孙中山坚持平叛的正义立常这时,张国森也来到了香港。时剑英、谢良牧与张国森等人经过商议后,派张国森去上海晋谒孙大总统。9月初,张国森从上海返回香港,传达孙中山对香港革命工作的意见。孙中山要求他们设法向南洋华侨筹款,以支援北伐正义之师,讨平叛逆,统一中华,特别要求他们迅速与老同盟会员、著名侨胞邓泽如取得联系求助。叶剑英和梁国材当即起草致邓泽如函:"务恳先生指示迷途,惠以臂助,并请将南邦各埠同志团体通信地点见示,以便修书前往着手进行,以付元首托之仕殷,不胜厚幸。"

邓泽如一向拥护孙中山的革命主张,接到叶剑英等人的信后,当即捐赠一笔款项,并将南洋爱国华侨数十人的名单和通讯地址寄给叶剑英等人。叶剑英等逐个发函募捐,同时还给海外各埠云南讲武堂同学写信求援:"学长无恙。??迹者,陈逆竟存,数月以来劫杀奸淫,惨无人道,近复包藏祸心,窥窃公器,忽然以吾粤市政各局抵押自肥,作外人监督财政之俑,陷粤人于万劫不复之灾。凡有血气之伦,对兹逆贼当手刃其胸,生食其肉??凡我侨胞,或还海外,或职军营,当本爱国之忱,建成义成仁之举。

侧然悯前线战士征伐之苦况,毅然续汉代卜式输财之美谈,则作战无饷糈之忧,转运有萧何之助,行见义师所至,秋叶疾风,藐尔么魔,瞬将消灭,吾辈负航留滇之初衷,三年鸡剑之夙愿,于心为不负,干事为有成。兄等才长识卓,为侪辈所推崇,区区义务,维兄等任之。对于侨胞热心同志,恐海山远阻,国势不明,务恳竭力宣传,以资鼓吹。弟等日前赴沪禀承元首命,召集海外同学组织华侨陆军学生救国会,俾吾辈精诚团结,更向海外各团体,劝解义囊,以纾国难,裘成集腋,不计巨微。务望兄等在外努力进行,则国家幸甚,吾党幸甚。"①海外同学收到叶剑英等人的信,纷纷响应。一笔笔捐款由海外寄到香港,叶剑英等人细心登记,然后转送至北伐部队,支援作战。

1922年10月中旬,北伐军许崇智部打垮了北洋闽督李厚基,攻克福州,革命局势出现转机。身在上海的孙中山,立即派廖仲恺等赴闽慰劳北伐军。

接着孙中山将入闽粤军组成东路讨贼军,任命许崇智为总司令,蒋介石为参谋长。又将驻广西的桂军、滇军及驻西江一带的粤军组成西路讨贼军。叶剑英在香港听到讨贼军组成的消息,立即赶赴福州,投效东路讨贼军,被委任为总部参谋。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旅长张民达,是广东梅县人。他听说时剑英是个难得的军事人才,就向许崇智提出,要叶剑英到八旅当参谋长。得到许崇智的批准后,叶剑英于是到第八旅赴任。

①《云南讲武学校华侨同学旋粤记》,1925年9月。

五参加驱桂战役

1923年1月4日,孙中山在上海发出讨陈通电,号召讨贼军"为国家除叛逆,为广东去凶残"。孙中山令西路讨贼军出梧州沿西江东下,于16日占领广州。陈炯明通电下野,逃回老巢惠州。孙中山随即由上海返回广州,第三次在广州建立革命政权,设立大元帅府,复任陆海军大元帅。

陈炯明不甘心失败。他将部将叶举、杨坤如等部部署在东江、惠州一带,令林虎、洪兆麟等据守潮梅,伺机东山再起,夺回广州。

在这种形势下,孙中山以肃清东江陈炯明叛军为急务,并瞩望于许崇智的东路讨贼军来完成此重任。东路讨贼军于2月1日自福州、泉州经漳州分路入粤。许崇智亲率先头部队攻打潮汕。由于中了叛军的"假降计",潮汕得而复失,先头部队在向揭阳退却途中,与叛军在揭阳县城附近的言岭关激战,损失惨重。

时剑英听到言岭关失守,主动请命,率第八旅开抵关前,准备反攻,同时报告此刻正在广州养病的张民达。张旅长闻讯,抱病返前线督战。经过一天一夜激烈战斗,终于挫敌破关,夺回要地。守放大部投降,小部逃窜。言岭关大捷,使粤军士气大振。张民达、叶剑英由于打赢了这个硬仗,成为名震一时的战将。

攻克言岭关以后,第八旅于6月初乘胜进军,沿老垄河源一线,直捣"陈家军"老巢惠州。部队到达惠州新村后,向增援惠州的叛将熊略部发起突袭。敌军毫无准备,仓惶溃逃。八旅乘胜追击。敌军被追到一条河边,正赶上河水暴涨,退路断绝,于是纷纷缴械投降。这次战斗俘获熊略部3000余人,缴枪千余枝,取得全胜。大本营对这一仗非常满意。孙中山于7月间在《复邓演达函》中写道:"敌人来援惠州之军已被张民达完全击灭,我宜乘胜速下惠、潮,则广东从此可告太平,而此敌亦不敢再犯广东矣!"①8月23日,孙中山迁大本营于石龙,亲自督师东征。叛军总指挥叶举趁东征军立足未稳之机,命熊略、陈修爵等部,集中5000兵力,先行袭击博罗城。许崇智率部在博罗坚守,抗击叛军的进攻。这时,适逢连日大雨,东江水涨,洪水侵入博罗。许崇智率部坚守十余日,伤亡很大,连连向孙中山告急。孙中山遂命第八旅前去解围。张民达、叶剑英接到命令后,率部星夜驰援,击退叛军,使博罗转危为安。张旅乘胜追击,配合友军,攻取博罗以北的重镇河源,从而截断了固守惠州之敌的水上交通。

接着,张民达、叶剑英奉命率部围攻惠州城。在历时数月的攻坚战中,八旅打了许多苦仗硬仗,特别是在惠州外围争夺柏唐,泰尾的战斗中,八旅多次与敌激战,连挫强敌,受到许崇智的嘉勉。许崇智特意报请孙中山批准给张民达旅长记大功两次。可惜,由于讨贼军其他各部心怀异志,进攻不力,结果在叛军反击下,节节败退。孙中山的大本营又不得不从石龙移设于石滩车站。11月12已叛军攻占石龙。讨贼军向石滩退却,溃兵如潮。孙中山见此情景,心急如焚,亲自出面阻止败军退却。他在石滩车站竖起一面大旗,上面写着八个大字:"我在石滩,退者枪毙!"尽管如此,仍然阻止不了败兵的溃退。孙中山的专车停在桥上,溃兵们向专车开枪,车上的玻璃都被打破了。在十分危急的情况下,孙中山仍坚持督师不退。最后,左右参军无奈,①《孙中山全集》,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8卷第71页。

只好假传命令,命司机把专车开走。孙中山无奈,被迫退回广州。

孙中山返回广州后,下令东路讨贼军各部集结整编。他特别嘉勉张民达的第八旅。第八旅从进军福建,攻克水口,到转战潮汕,大战言岭关,解围博罗,克服泰美,连战皆捷,屡建战功。这是旅长张民达正确指挥的结果,同时也是与参谋长叶剑英的谋划辅佐分不开的。1924年初,叶剑英与医务工作者冯华在广州结婚。1924年3月10日,孙中山特意召见了东路讨贼军第八旅所部长官,并发表了讲话。他说:"诸君是许总司令和张旅长的部下,许崇智同张民达都是我们革命很热心的同志。"他表彰说,第八旅是一支真正的革命军队。孙中山的召见和讲话,给了张民达、叶剑英和第八旅官兵极大的鼓舞。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叶剑英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Add comment


Security code
Refre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