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 从军"入道"之谜戎马倥偬,骁勇善战的贺龙,与朱德,刘伯承一样,是从讨袁护法从军入道的。但与朱、刘不同的是,其早期军事生涯带有浓厚的"泥腿子"味儿。 那时,他搞武装斗争,经历了多次辗转起落,这其中有些过程仍然鲜为人知 1.1 一把菜刀起家贺龙原名文常,字云卿,乳名常伢。1896年3月22日出生于湖南西北部一个偏僻的集镇--桑植县洪家关。这一带山高林密,地瘦人贫,是有名的苦寒之乡。贺龙父亲贺士道以务农为业,兼作裁缝,一家九口人,薄田却不足两亩,一年到头,收入很少,生活相当艰难。 贺龙排行老四,上有三个姐姐,下有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出生时,全家高兴得不得了。族人乡亲都说,贺士道福分不浅,迟生贵子,以后定能多子多孙;也有人说,这孩子降生时,狂风暴雨,雷电交加,恐怕不是凡人;还有人认定这孩子日后定有非凡的壮举。迷信、愚昧的村民们对这个小生命寄予了莫大希望,给孩子描绘出梦境般美好的未来。然而,现实并不如人们想象的那样。 那时的中国社会已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不断加剧的年代。在无能政府的统治下和来自外来帝国主义的压迫下,一个自豪的民族走向了衰落。欧洲列强正在欺凌中国,侵吞中国的领土,强迫统治者接受带有掠夺条件的贸易,可软弱无能的统治者们对此却一无所措。当时,湖南、湖北连年发生严重的水旱灾荒,人民饥寒交迫,争食草根、树皮,饿殍枕藉,幼小的贺龙挣扎在饥饿线上。他长到六七岁时,依然衣不蔽体,食不裹腹。 黑暗的社会,穷困的生活,使贺龙自幼愤世嫉俗,倔强好胜。1903年,父亲托人送他进本族私塾读书,祖父高兴地为他取了个学名叫贺平轩,希望小孙子能"平步青云,翔雾连轩"。然而,生性不羁的贺龙因受不了别人的冷眼歧视,不久便辍学回家了。这时,疼爱他的祖父已经病故,祖母见他读书无望,又特意将他的学名改为"贺振家",希望他好好务农,来日振兴家业。这样,刚过十三岁的贺龙就挑起了家务劳动的担子。 八、九岁时,贺龙由族人传授武艺,学会拳棒。从十三岁起,他出外谋生,和乡友结伴赶骡马,驮运盐巴、茶叶等,后兼做木货生意,奔走于湘鄂川黔边的崇山峻岭中。起初他身高不及马背,上下驮子要搭高板凳;寄宿客栈时,自己割草,自己喂牲口,不吃荤,不喝酒,一心想赚线帮父亲置买田产,振兴家业,被客栈老板称作"能吃苦耐劳的小骡子客"。可是,湘西一带苛捐杂税多如牛毛,各隘口、要道的税局如狼似虎,不论贺龙怎样省吃俭用,一家生活终无多大起色。渐渐地,贺龙对振兴家业的观念发生动摇。 辛亥革命前后,长江流域民主革命浪潮风起云涌,部分同盟会会员组建共进会,联络并吸收旧式会党。贺龙因从事驮运生涯,多次出入鄂西,见多识广,结交了哥老会中有影响的人物,间接地接受了孙中山民主革命思想的熏陶。那时,他虽然没有参加推翻清王朝的政治斗争和武装斗争,但已认识到腐败的清朝政府和黑暗的社会必然要被推翻。他曾对人讲:"这个世界,只有推翻皇帝,穷人才有饱饭吃。"1913年,他在湖北施恩(今恩施)加入了哥志会组织的"汉流",誓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而奋斗。由于年纪小,十七岁的贺龙,改用贺云卿的大名,当了最小的"十排老幺"。 辛亥革命后,清帝退位,可是,胜利的果实却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大地主买办阶级所篡夺。孙中山再次东渡日本,把同盟会改组为中华革命党,准备发动一场反对袁世凯的革命。 这时,洪家关来了一个陌生人。 此人叫名陈图南,贺龙的老乡,在日本留学时,参加同盟会后转中华革命党,给孙中山授命为川黔湘鄂联络使。1913年,他奉命加籍,名为小学教员,暗中组织人枪,筹划讨袁的武装斗争。这年秋天,陈图南慕名专程到洪家关拜访贺龙并留连两日。贺龙从他那里第一次系统地接受了孙中山的革命主张,并由他介绍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从此走上了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道路,他的戎马生涯也由这里起步了。贺龙回忆这段往事时,曾对人说:"我清楚地记得,我不仅仅是签上了名字,而且还按上了手印。" 贺龙常对人讲:"天不翻,日子没法过;手里没有枪,天就无法翻;穷人要翻天,手里要有枪。"1915年冬,袁世凯复辟帝制,激起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云南都督蔡锷宣布独立,亲率护国军插进四川南部,向北洋军阀开战,拉开了护国战争的序幕。为策应蔡锷起义,早在湖南开展讨袁斗争的中华革命党人,也在湘西酝酿举兵,授命贺龙到石门泥沙组织军队,准备发起反袁暴动。 泥沙镇位于湖南石门县与湖北鹤峰县交界的大山中,有二百多户人家,一千左右的居民,镇上设有一个团防局,由湖南省督军警察队长唐荣阳的弟弟唐臣之充当国防局长,有八十多支枪,唐臣之仗着自己有权有枪伙同地方黑势力开赌场、设烟馆等,干尽了坏事,南来北往的商旅和骡子客,常被敲诈勒索得身无分文。远近的群众对唐臣之的所做所为恨之入骨,却又无可奈何。贺龙以前与马帮赶骡马经常来往于泥沙,也遭到过团防局的盘剥、勒索,早有心敲掉它,这次奉命来夺枪,正合贺龙之意。贺龙对这里很熟悉,与镇里的帮会组织、过往客商、团防士兵都有交情。这是个有利条件。 时值腊月,贺龙与大姐夫谷绩廷带领一批志同道合的乡友,以赶骡马作掩护来到了泥沙镇。这时,大庸的中华革命党人罗剑仇也起兵讨袁,并派关佩卿带领一些人来泥沙镇搞枪支。 相同的目的,使双方走到了一起。这天,他们来到镇上的永茂茶庄聚会,商量部署夺枪计划。 "下了唐臣之的枪!"贺龙沉吟片刻,巡视着在座的每一个人,说:"我们要干起来,不能老是两手空空,这次一定要把枪搞到手!" 贺龙的决心已定。他们共同商量了三个方案:一是引蛇出洞,由大庸的吴佩卿、田子荣等在河滩开赌场,招引团防局的士兵出来赌钱;二是瓮中捉鳖,由桑植的赵卜然包一个烟馆,请来团防局士兵,然后一举抓获;三是劝说归附,由贺龙在饭馆里请客喝酒,同士兵结拜弟兄,连人带枪拉过来,一起参加暴动。 他们认为,拆散兵团,打掉一些,搞散一些,争取一些是能够办到的,于是便分头行动了。 腊月十七这天早晨,寒风凛冽。吴佩卿与田子荣等带着一些人在泥沙镇集市一头的河滩上摆开了赌场。只听吴佩卿一阵吆喝,看热闹的人很快便围了上来。 果然不出所料,几个团防局的家伙远远看见人都往这边涌,赶紧凑过来,一看是赌场,马上叫嚷着要抓赌,田子荣看透他们的心思,赶紧塞了几个钱。他们一见到钱,马上也兴冲冲地赌了起来。一连几把,输少赢多,很快招引来了更多在集市上晃来晃去的团防士兵。 贺龙这时也按原计划在"张本纪面馆"摆下了四桌酒席,请来了团防局的旧友新交,一群人正吃在兴头上。 这时,只见谷绩廷匆匆跑来,压低声音对贺龙说:"好戏开场了!"贺龙一听心领神会,让谷绩廷陪客,自己拱手一声"失陪"转身疾步走进厨房,顺手拿了一把锋利的菜刀别在身上,神态自若地走了出去。 贺龙一出大门,早已等候在门外的谷彩之立即迎上来对贺龙说:"现在机会正好,团防局已经空了,门口只有一个哨兵,唐臣之和一个姓王的队长正在里头抽大烟,板壁上有二十条枪!" "走!"贺龙一挥手,带着谷彩之等十人奔到团防局大门口,很快下了哨兵的枪,冲进屋里活捉了毫无反应的局长、队长两个大烟鬼。就这样,一枪没响,一人没伤,缴获了二十支"汉阳造"步枪。 与此同时,面馆里那三十来个士兵在谷绩廷的鼓动下,对天发誓,要跟着贺龙干;河滩赌场上的吴佩卿等人也顺利得手,活捉了一批团防兵,缴获了一些枪。 贺龙砸了团防局,夺了枪,泥沙镇上顿时炸开了锅。贺龙来到集镇中心,跃上石凳,大声喊道"父老乡亲们,刚才是我们提了团防局的枪,抓住了作恶多端的唐臣之,杀了王队长。想出头的就跟着我贺龙去打倒袁世凯和湖南那帮耀武扬威的狗腿子。我知道你们中间很多人都恨姓唐的,我劝你们跟着我贺龙一起干大事去,不愿意干的,我劝你们尽早离开泥沙镇,到外边去谋生路。不然,姓唐的哥哥从省里来了,他一准会报复的,到时候就会是野猪还愿,一拱而光!" 贺龙话音刚落,整个泥沙镇顿时沸腾了。众多穷汉拥到贺龙跟前,一个个兴高采烈地叫嚷着要跟着贺龙揭竿而起,兴兵讨袁。只见贺龙一声大喊,大手一挥,带领众人乘胜冲入泥沙镇附近的南北镇和皂市两地国防队驻地,夺取了四十余支枪。就这样,几天内,贺龙的队伍迅速发展到三百多人,打出了"湘西讨袁独立军"的旗号。 贺龙率领这支刚刚组建的队伍,和慈利、大庸、桑植、永顺、龙山等县的各路起义军联合在一起,义军万余人,于1916年一月,连续两次围攻保袁势力驻守的石门,小试锋芒。由于地域宽广,兵力较分散,加上武器陈旧,民军缺乏训练,北洋军反攻石门时,贺龙不在,石门得而复失。贺龙回来后率兵再次强攻,石门攻下来了,但又遭北洋军重兵围剿,石门复得又复失。这些民军全都是各县农民刚刚组织在一起的,一旦打不开县城,人多数自动散伙,各回家乡了。一时间轰轰烈烈的义军行动、声势浩大的万人民军烟消云散。 两次攻打石门虽然失败了,但从贺龙手无寸铁,一把菜刀起家,发展到组织起万余民军暴动这一壮举来看,确实点燃了湘西农村反袁斗争的烈火,充分显示了贺龙武装斗争的胆略,他的军事才华也初现端倪。 贺龙后来在回忆这段经历时说:"1915年反对袁世凯当皇帝,那个时候,我才十九岁,同盟会要我搞湘西暴动,我说好吧,立刻找些人把石门县(泥沙)团防局的枪提了。" 三十年后,在延安出席"七大"时,贺龙在中共党员登记表上庄严写道:"1916年1月,在湘西领导起义,两次攻陷石门,起义群众万余人。" 1.2 三把菜刀劈盐局石门一役,贺龙的队伍被打散了,但各地民军首领还是要继续干的。 1916年2月,蔡锷发动的护国战争,在四川形成两军对垒局面。为了策应蔡锷反袁护国,与四川护国军遥相呼应,贺龙在慈利和各路民军首领商定了两个行动计划。先派革命党人陈少南赴川搬兵讨袁,再利用旧历二月初二乡民为土地菩萨做寿之机,各县鸣放鞭炮,同时举行起义,分别攻占所在县城。 贺龙返回洪家关不久,收到陈少南派人从四川捎回的消息,说护国军目前战争激烈,无兵可搬。 贺龙决定自己想办法,重新把队伍拉起来。先搞到抢,这样,手里有武装,就不怕打不垮敌人了。贺龙首先想到了桑植县境内的芭茅溪盐局。 芭茅溪是个小小的集镇,以北边坡谷遍地盛长一人来高的芭茅草而得名。这里虽只是个弹丸之地,仅住得三户人家,却是湘西通往云贵川鄂几省的边境要道。南来北往的商旅行人络绎不绝。芭茅溪盐局名为盐运局,实为"万税关",在几个恶迹昭彰的家伙把持下,盐局把这些商旅过客勒索得苦不堪言。由于盐局里有不少枪支,贺龙决定夺枪除害,扩大声势,搞掉了这个盐局! 1916年3月17日,贺龙找到韦敬斋、贺勋臣等二十一名武艺人,带了三把菜刀和一些简单的武器,踏上山间的崎岖小路,趁着朦胧的月色,连夜奔往芭茅溪。 到了芭茅溪镇,他们会合了早些时候派来侦察情况的伙伴,深夜摸进盐局,打死盐税局的头子李佩卿,缴获十二支九子毛瑟枪,同时打开帐柜,把帐本付之一炬。拂晓时,他们又将盐局仓库打开,把囤积的大量盐和财物分给了当地群众。贺龙三把菜刀劈盐局、开仓放盐的壮举很快传遍四乡。 贺龙刀劈芭茅溪局后,带着弟兄们乘胜打下了分水岭团防分局,缴长枪四支。此时,贺龙大姐夫谷绩廷的长史谷星斋,带领百余人刚刚打下了上溪河盐局,两支队伍会合在一起,浩浩荡荡开回洪家关。 贺龙的队伍还未到,捷报早已不胫而走,洪家关已是男女老少无人不知。当队伍还在几里外的桑树垭时,洪家关就响起了鞭炮声,乡亲们群集路旁,欢迎贺龙率部胜利归来。 不久,湘西迎来了护国军,各路民军又兴起了,纷纷配合作战,加紧了反袁斗争。大庸的民军首领罗剑仇派罗贵福等人来到洪家关协助贺龙召开了桑植讨袁民军成立大会。慈利县中华革命党人卓晓初也前来视贺。会上,桑植民军一致推举刚满二十岁的贺龙担任桑植讨袁军总指挥。 贺龙当上讨袁军总指挥后,亲率民军攻占了桑植县城,杀了头号大恶霸米海珊。贺龙任命卓晓初代理县长,宣布桑植独立。 贺龙率民军攻打桑植县城这一仗,打出了讨袁民军的威风,从此,总指挥贺龙更加威震四方了。 桑植宣布独立后,湘西北洋军从永顺、慈利两路围攻桑植。贺龙得知后立即带兵去大庸与罗剑仇会合,共同作战。当队伍开到距大庸七十华里处,碰见了从大庸败退的吴佩卿,方知北洋军进了大庸城,罗剑仇抵挡不住,已经到贵州铜仁去联络黔军了。 怎么办?贺龙的队伍陷入了两难的境地:寡不敌众,大庸是肯定不能回去了,回桑植也难守住。这时有人提出了解散队伍。 当时,贺龙的意见是,不去大庸和不回桑植都是对的;尽管力量薄弱,打不赢也守不住,队伍断不能解散,而且要千方百计壮大起来,继续干到底。 然而,贺龙的意见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支持。在往回撤兵的路上,民军队伍越来越少。贺龙只得带着三十多人枪的队伍在洪家关樵子湾一带的高山密林中隐藏力量,待机再起。 北洋军打下大庸后,慑于贺龙的威名,派了一个营直扑桑植,结果竟是一座空城,接着又到洪家关搜捕贺龙未果。他们以为民军这下真的被打散了,贺龙的队伍简直不堪一击。 贺龙的队伍决不会这样轻易被打垮的。他们虽藏兵山野,但时刻在等待时机。这时,桑植县的农民哥志会首领黄德清,组织数百农民打富济贫,冲进大地主杨锡清的庄园杀死管家,打开粮仓,分给了众乡亲,杨锡清脱逃在外,勾结北洋军马士超部队,回乡疯狂镇压。 贺龙闻讯,觉得出山的时机到了。他立即带兵攻袭马士超部队,将其打垮,支持了黄德清的正义行动。随即率部回到桑植县城附近,布设疑兵,大造声势。他选派精干士兵,每天早晚都忙着人挑马驮地运枪械子弹,沿着大路小路来回打转。城里城外群众对此议论纷纷,有些人已忙着大包小包地往城外搬迁避难了。一时间,桑植县大有兵临城下之势。 守城的北洋军早闻贺龙大名,这时,又听到马士超部队被打垮的消息,已经乱了阵脚。自己就此一营孤军,且远离大庸。越想越害怕,干脆一走了之,免得中了贺龙的空城计。 便谎报军功,连夜撤回大庸。 贺龙就这样不费一枪一弹,极其顺利地重返桑植县城,招聚旧部新兵,重整旗鼓,在桑植坚持讨袁斗争。 到了四月,讨袁巨浪已经席卷湘西,湘西二十个县已有十六个县宣布独立,反对袁世凯。中华革命党人程潜奉命来到湖南,召开湖南人民的袁大会,并就任湖南护国军总司令。 这时的罗剑仇已被委任为湘西扩国军左翼司令,他任命贺龙为湘西护国军左翼军第一梯团第二营营长。至此,贺龙组织和指挥的民军正式被编入了护国军的序列。 然而此后的事情并没有向好的方向发展。1915年5月,袁世凯见大势已去,被迫宣布撤消帝制,取消"洪宪"年号,恢复中华民国,他自己也于六月郁郁而死。死后,北洋军阀黎元洪、段祺瑞争权夺利,刚刚恢复的国会又被解散,保皇派趁机制造了溥仪"重登大宝"的丑剧。 孙中山反对北洋军阀解散国会,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号召北伐。可是,南方的地方军阀所关心的只是如何保持和扩大自己的势力,护法不过是一面幌子。湖南督军谭延闿玩弄整编护国军的花招,他命令湘西民军开往常德整编,暗地里却布置湘军预伏在民军的必经之地,乘其不备之机将其缴械,一些民军首领竟被逮捕,贺龙等部因而遭到暗算。贺龙自己因外出侦察得以幸免,但他与部队被重兵阻隔,无法联系,只好同他的三名随行人员带了两支枪回到洪家关,伺候病重的母亲。 贺龙好容易拉起的这支护国军队伍,没有败于战场,输与强敌,却轻易地成为善于翻云覆雨的军阀政客的牺牲品。年方二十多的贺龙不得不思考政治斗争的复杂矛盾了。 从三把菜刀打芭茅溪盐局,树起讨袁大旗,发展到近千人枪的队伍,参加湘西护国战争,后遭人暗算,这是贺龙早年戎马生涯的又一次传奇经历。这次武装斗争虽以失败告终,但也使年轻的贺龙在政治、军事两方面都受到锻炼和提高,为他后来与形形色色的反动军阀政客作斗争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教训。 1.3 两把菜刀东山再起谭延闿吞并了贺龙的队伍,贺龙回到洪家关伺奉病母,稍作修整后,在九月中旬的一天,于常德登上轮船,穿过八百里洞庭湖,溯湘江而上,直向长沙去找中华革命党。 这时的贺龙,已屡经征战,更加成熟了,他蓄了浓黑的小胡须,显得风度翩翩,气宇轩昂。 贺龙来到长沙,找到了罗剑仇。此时,谭延闿二次督湘上台不久,也想扩充势力,见贺龙的队伍虽被编散,但民军领袖的威望和地位依然存在,便委任贺龙为湖南督军署咨仪。 这实际上是泡泡般空头官衔,贺龙十分气愤,毫不领情。 贺龙一心投奔中华革命党。当时,正值勋节彪炳的辛亥革命元老黄兴在沪病逝不久,湖南的革命党人用"正谊社"的名义进行活动,准备借黄兴迁葬长沙的时机,组织力量,反对湖南军阀。 正谊社斗争的矛头直指督军谭延闿、湘军师长赵恒惕以及湖南善后督办的中将主任梅子根这三个军阀头子,提出了"攻谭、杀赵、灭梅"的口号。贺龙全力投入了这场反军阀势力的政治斗争。 按照中华革命党的安排,贺龙两次执行刹杀谭延闿和段祺瑞的亲信溥良佐的任务,但都未遂,贺龙因此先后两次被捕入狱。由于革命党人的竭力营救,不久获释。 这件事对贺龙震动很大,他后来回忆这件事时,曾对战友关向应说:"这给了我一个教训,它使我认识到,搞暗杀是无益的,没有军事力量,在中国就成就不了什么事情。我认为我必须着手建立一支革命军队。" 于是,贺龙与罗剑仇一起离开长沙,辗转于永顺、大庸等湘西各县,重新组织起二三百人的武装力量,被任命为湘西护法军游击司令。但不久,又被该军总司令张学济的谈判为名扣押,虽然党人多方斡旋而获释放,但部队、枪支均遭没收。 这时,贺龙的父亲赶来常德,见到了刚被释放的贺龙,含泪劝说贺龙回家务农,图个平安,再不要在刀尖子上滚打了。 贺龙却对父亲说:"爸爸给您改了名字叫立堂,是盼望您能立起宗堂,奶奶给我改名字叫什么振家,是盼望我能振兴家业。结果呢?您七立八立,揭不开锅;我七振八振,当了骡子客。后来,我们父子拥护孙中山,明白了建立民国打倒贪官污吏的道理,明白了平均地权,让天下穷若农民有田种的道理。活着就该为这个道理干!"贺龙下决心要重新把队伍拉起来。 贺士道叹口气说:"道理是满对的,只是搞不好就会掉脑壳。好,我年过六十,这条老命也豁出去了,和你一块干!" 想说服儿子,反被儿子说服了。贺士道老人从此和贺龙投入了革命斗争,直到他壮烈牺牲。 贺龙和父亲在革命征途上达成了一致认识后,又分别踏上了征途。父亲刚走,贺龙的部下谷顺如从被吞并的队伍里逃了出来找到贺龙。两人商量了一阵,想起在洪家关还留有两支枪,被吞并的队伍中也有一些弟兄逃出来,想继续跟着贺龙干的。总之,一定要重新组织队伍,重新搞到枪支。 两人商量妥当,贺龙只身离开常德回乡。他路经桃源县,碰上了一起赶过马帮的朋友列开章,贺龙向他借了三百大洋,准备作路费和买枪支。 这天,贺龙走到桃源县和慈利县交界的一个叫两水井的集镇上时,一个虎头虎脑、身穿对襟小袄的小伙子,满头大汗地急匆匆往这边跑来。一见到贺龙,就向他打听去洪家关的路怎么走法。 洪家关是贺龙的家乡,贺龙是再熟悉不过了。他一时来了兴趣:"你去洪家关干么事嘛,跑这么快?" 小伙子打量眼前的贺龙,蓄着浓浓的胡子,眼睛弯弯地咪缝着,一脸和气,象是个见过世面的人,这才说:"我太爷要我去投奔贺龙,他说贺龙仗义,跟上贺龙干,没错!" 贺龙忙问:"你太爷是哪位,你是谁?" "我太爷叫吴佩卿,和贺龙一起在泥沙镇,夺过枪,我是他的侄孙吴雨霖。" 贺龙指着自己的鼻子说:"你知道我是谁?我就是贺龙!" "你就是贺--?"吴雨霖愣愣地看着眼前这个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你就是贺叔祖?"他突然下跪叩头,惊喜若狂地说:"贺叔祖,受孙儿一拜!" 贺龙忙扶起吴雨霖,笑呵呵地说:"不要从佩卿那里排辈份,咱们年龄差不多,我就叫你老弟吧!" "不行,不行",吴雨霖也笑了:"那我就叫你大叔吧。" 贺龙望着眼前这个充满生气的小伙子,打心眼里喜欢。他这才细问:"你来找我,打算干什么?" "我要跟着你杀富济贫!"雨霖说到这儿,浑身是劲。只见他"哗啦啦"扯开了对襟短,露出了别在腰间的两把锋利锃亮的菜刀。 贺龙抽出菜刀看看,拍着吴雨霖的肩膀,笑着说:"好样的!看不出你还是个有心人。菜刀也是武器,拿起菜刀也能干革命嘛!" 贺龙和这个年轻人边说边走,越说越投缘。突然,他发现从常德那边走来了一群人,簇拥着一乘四人大轿,摇摇晃晃、耀武扬威地经过了两水井,朝慈利方向去了。轿中坐着的是去湘西任的县太爷,轿前,轿后各有两名士兵背枪护卫。 士兵们在两水井伙铺吃得酒醉饭饱,有两个士兵稀稀拉拉地掉在轿子后面越来越远。 贺龙看着士兵背着的两支汉阳造的步枪,轻轻地摇摇手: "走!"吴雨霖心领神会,顺手摸出一把菜刀递给贺龙,两人尾随着士兵走去。 走到连三湾的偏僻小路上,贺龙和吴雨霖猛然间扑了过去,抡起菜刀,结果了士兵,夺取了两支长枪。 凭着两把菜刀夺下的这两支枪,贺龙招集了十八位志同道合的伙伴,又重新组织起一支小小的武装队伍,追随着援助湖北革命党人的湖南护法军,从石门县渡过澧水,以大无畏的精神,自觉地加入到援鄂作战中!他们在荆江西岸与北洋军阀部队周旋,先后于石首,焦圻、公安、松滋等县袭击北洋军。从两把菜刀夺枪那时起,仅两个多月的作战中,贺龙的部队发展到一百多人,七十多支枪,被孙中山领导的靖国军第五军军长林德轩委任为第一梯团第一营营长。 这段经历,后来被贺龙写进了履历表中:"1917年底,曾用两把菜刀,发展到百余队伍,任援鄂军第一路总司令所属之游击队长。" 贺龙两把菜刀闹革命,重组武装。从那时起,直到南昌起义,这支队伍越来越壮大,从未失败过。贺龙也经过战斗的磨炼,逐渐成为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员勇将,北伐战争中的一员名将,以及拥护共产党革命行动的北伐军中唯一的一位有着赫赫战功的军长。 毛泽东同志对贺龙的这段战斗经历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1926年,他领导湘南秋收起义,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改编时曾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还怕干不起来吗?" 两把菜刀闹革命这段经历,对于贺龙早期辗转起落的军旅生涯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有着异乎寻常的意义。人们回忆他光辉的战斗历程,一般都认为,"贺龙同志是两把菜刀起来闹革命的"。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十大元帅之谜 作者:晓亮、文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