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传 | 秦汉

导言


汉军的形式已是越来越不容乐观,军心开始涣散下去。汉王刘邦也没能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再这样下去,汉军就有可能永远地失去杀出汉中争夺天下的机会了。

韩信有信心改变汉军的不利处境,但刘邦根本就没有要起用他的意思,就连萧何的数次举荐他也无动于衷,甚至连找韩信谈话都不曾有过。

韩信对刘邦失望了,他可不愿陪着刘邦无所作为地老死汉中,他终于忍不住要离开刘邦去找别的出路,于是,在一天黄昏时分,他悄然离开了汉营。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韩信传 作者:霍印章
韩信传 | 秦汉

萧何追信 得拜大将


现在的汉营,逃走一个治粟都尉不能算什么大惊小怪的事,因为,连将军都逃走了不止一个了。但是,韩信的逃离却惊动了一个人,这就是相国萧何,而且不是一般的惊动,而是使萧何大吃一惊。虽然当他得知韩信离开了汉营时天色已经很晚了,但他已顾不了这么多了,他甚至没有来得及向刘邦报告就跳上马背沿着韩信去的方向,披星戴月急追而去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佳话也就是由此而来。

这时,也就只有萧何才知道韩信对于汉营究竟有多高的价值了。而刘邦,不仅不知道韩信的出走,更不知道韩信的出走对他来说是多大的损失,甚至连萧何的意图和去向他也不知道。直到第二天一大早手下有人来报告丞相萧何昨夜不知去向时,他才大吃了一惊,他以为萧何也是开小差逃跑了。但他又想不通萧何为什么会逃跑,在他认为,即使别的人都逃光了,萧何也是不应该离开他的。现在萧何无缘无故地不见了,使得刘邦有一种被所有人都抛弃了的失落感。在进入汉中后,他最得力的助手就是萧何了。现在,他愿意答应萧何任何条件让萧何留下来,只要他能够,

他实在离不开萧何呀。

这时的萧何的焦急不亚于刘邦,他深知只有韩信可以拯救这时的汉军。他绝不能让韩信离开汉营,这不仅仅是汉军失去了一个韩信,而是让汉军可能的对手增加了一员无法战胜的大将。如果韩信为别人所用,而且再和汉军为敌,那么,后果不堪设想。萧何在心里想:我宁愿把他杀了,也不能让他给跑了。

这时,韩信的心里也是极端痛苦和矛盾的。他虽然决心离开刘邦,但他一时还无法打定主意去投靠谁。他这样漫无目的地走着。虽然,并不是没有一个准的方向,他的方向是明确的,就是出汉中、进中原。

韩信走得不快,但萧何却又不知道他具体的路线,只能一路打听着追来,终于在第三天的上午才把韩信追到。当萧何上气不接下气地喊住韩信时,韩信却并没有萧何的那种高兴劲,而是非常平静而冷淡地调侃了他一句 :"丞相您也耐不住寂寞了 !"一句话弄得萧何哭笑不得,他没有理会韩信冷漠的反应,而是立即上前紧紧地握着韩信的手,激动地说 :"我终于追上你了,你一定要跟我回去,你知道,汉王离不开你,汉军也离不开你呀 !"

韩信只是苦笑着应答到 :"汉王会离不开我?丞相你又开玩笑了 。"

萧何着急地说 :"不要再说这些了,这一次,我保证让汉王拜你为将,不,为大将。相信我!我一定办到。否则,我也和你一起走,可以吧?现在,我求你和我一同回去,否则,我只好把你杀了,或者,你把我杀了 。"

韩信面对着这样一位知己,他还能说什么呢。况且,他还真没有打算好到哪里去。就再相信萧何一次吧。

第四天的早上萧何才带着韩信返回了汉营。他立刻就去谒见汉王刘邦。这时的刘邦早就因为他的失踪而六神无主、坐卧不安。现在,已有三个晚上没有睡好觉了。他在恍恍惚惚中看到萧何,还以为自己是在做梦,他又惊又喜,禁不住破口大骂萧何 :"我当王,你当相,你还有什么不满足的,你居然也要离开我去当逃兵,你也太(此处粗语删去)没良心了 。"

看着气急败坏的刘邦 。萧何只好苦笑着回答 :"我怎么会离开大王逃跑呢,我是去为大王追回那逃走的人啊 。"

刘邦半信半疑 :"追逃走的人,追哪一个逃走的人 ?"

萧何静静地说出三个字 :"追韩信 。"

刘邦更加不理解了,他生气地骂到 :"韩信,就是那个才不久提为治粟都尉的韩信,就是你时常说他有才的韩信,呸,我才不信你的鬼话,韩信也值得你花好几天的时间去追,现在逃兵无数,就是将领也跑了十好几个人了,你都没有去追过,偏偏就只去追韩信?我看呀,肯定有鬼 。"

萧何只好无可奈何地对刘邦说 :"前面逃走的一些将领也只一般平庸之辈,那样的将军在哪都可以找得到的,逃了也无所谓。而像韩信这样奇才大略的人才是盖世无双的呀,所以,我才非要去把他追回来。"

不等刘邦搭话,萧何又接着说 :"大王您要只打算长久地呆在汉中作汉中王呢,用不用韩信也就没有什么大关系了,如果您是一定要争夺天下,成就帝王大业,就非得重用韩信才能使您成功。那么,重不重用韩信也就取决于您的长远打算是什么了 。"

刘邦一听萧何这么说,马上就回答说:"我当然是想东争天下了,怎么能这么窝窝囊囊地长期呆在这儿呢 ?"

萧何立即就说 :"大王您既然要东争天下,就得重用韩信,您重用他,他就会留下来为您效力;如果您不重用他,他终究还是会逃走的 。"

萧何的话无异于是要刘邦立刻作出决断,刘邦也感觉到应该作出让步了,他不能继续无视萧何的苦心。于是,他沉思了好一会儿 ,才狡猾地对萧何说:"既如此,我就看在丞相的面上,给他一个将军当吧,你看如何 ?"言语之间还颇有些无奈与不放心。

可萧何仍不屈不挠地说 :"即使给他将军当,他还是会逃走的 。"毕竟,萧何是真正了解韩信的。

对于萧何的执着,刘邦真觉得没有别的办法了。终于,他把心一横 :"那么,让他当大将军呢?这下总可以了吧 。"

萧何这才满意地答到 :"这样最好 。"

直到这时,刘邦才想到应该找韩信谈谈话。于是,他又对萧何说 :"既然我都已决定拜韩信为大将了,现在就麻烦丞相去把他叫来,看看他究竟有什么过人之处 。"

想不到,这次萧何又没有同意 ,他对刘邦说 :"大王您平时就随便惯了,平时不拘礼节还没什么,现在拜大将军也能像招呼一个小孩子那么随随便便吗?就是因为大王您这么不尊重人,韩信才要逃走的啊!大王您如果真心要拜他为大将 ,就应该选一个黄道吉日,要斋戒沐浴,再专门搭一个坛场,一应礼节仪式都齐备了,这样才能行 。"

对萧何的这番既合情又合理的话,刘邦也就只好答应下来。

其实,萧何坛场拜将的要求是另有深意的。你想,像韩信现在这样无名无势的,不经过一定的仪式就受拜为大将军,不能服众不说,可能很多人信都不会信呢。萧何就是要通过这么一个仪式,让韩信把威信树立起来。

果然,拜大将的消息一传开,没有人想到会是韩信,那些原来跟随汉王刘邦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将军们还一个个暗自高兴,以为到时幸运的将印会落到自己的手里呢。直到拜将的时候到了,他们才十分惊奇地发现,原来新拜的大将是一个叫韩信的名不见经传的年轻人。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韩信传 作者:霍印章
韩信传 | 秦汉

导言


外面的局势完全按照韩信的预料在发展,很多人都表现出了对项羽所安排的政治格局的不满,当这种不满一旦付诸于行动时,那就是战争,那就是动乱,而现在,一切的动乱和战争都可以说是有损项羽霸主威望的行动,也都在不同程度上会削损项羽的力量。

当然,在项羽的反对者中,像刘邦这样想彻底摧毁项羽的并不多,大多只是想割据势力自立为王或扩充自己已有的势力范围而已。但不管怎样,对于刘邦来说,天下是越乱越好。现在的刘邦,只是在韩信的策划之下,一边做一些前期的准备工作,一边在等待着最佳出击时机。

最先向项羽发难的是齐国的头面人物田齐。他得知受分封的诸侯王里面没有他时就非常不满。他想,你不封我,我干脆自己封自己。就准备好了兵马,在汉高祖元年(即公元前206 年 )5 月,把受项羽新分封为齐王的田都,在他还在赶往封地准备就任诸侯王位的半道上就打了回去。遭到田荣打击的田都大败逃回项羽处。可田荣并没以此罢休,他又进一步进军杀了胶东王田市和济北王田安,然后把田都、田市、田安三齐王的封地全都兼为己有,自立为齐王。

就在田荣还在打田都时,陈余就派了人去向田荣请求兵力支援,他因为没有封上王也要反楚。田荣自然是爽快答应,多有一个同盟力量何乐不为呢。得到了不少援兵的陈余马上就开始同曾一度与他生死与共的张耳大战不休。

还有彭越,他先是帮助田荣平定济北,击杀了田安,然后又在田荣和刘邦的支持下进军定陶。彭越和田荣、陈余不同,后两者总还找得到一个不满意的诸侯王来对抗,彭越只好去直接找项羽的麻烦,定陶是项羽的领地,他却在这里把项羽手下的大将萧公角给杀得大败,直接威胁着项羽的安全。

被分封为辽东王的韩广也不满足,他发兵去阻止臧荼就任燕王,结果混战四月有余,反而被臧荼所灭,兼并了他的辽东。凡此种种,已把中原搅和得一片混乱。

刘邦出兵关中的机会终于来了,在这样的局势下,项羽一时是顾及不到他刘邦的,项羽即使出兵,也是先处理他身边的田荣、彭越等人。所以,在汉高祖元年8 月,汉王刘邦按照韩信的计划和部署向关中发兵。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韩信传 作者:霍印章
韩信传 | 秦汉

汉中高对 语惊四座


在隆重的拜将仪式上,韩信第一次感受到了荣耀,手捧着将印,他心潮澎湃,自己多少年的刻苦努力,多少年的辛酸坎坷,今天,终于换来了本应该早就属于自己的位置。他暗下决心,一定要厚报汉王刘邦的起用之恩。

对于别人来说,韩信今天受拜大将简直不可思议。他年纪轻轻,远无名望,近无战功,在军队中,也没听说过有什么势力,今天居然无端地当上了大将军,这真是一件让人捉摸不透的怪事。尤其那些居功自傲的将军们更是无法理解了。

只有韩信自己和丞相萧何才知道他当大将是受之无愧的。就连那曾于刀下救了韩信一命的滕公夏侯婴虽知韩信才高,但真要让他决定,他也绝无魄力任韩信为大将。

刘邦更是心里很不放心,他对拜将仪式不感兴趣,所以,过场之后,他立即把韩信请到上座坐好,他要问问韩信到底有什么良策妙计来改变汉军目前的不利局面。

韩信也并没有太把拜将仪式当做一回事,他明白萧何的苦心,他更明白,真正重要的不在于仪式,而是在于接下来和刘邦的谈话。

果然,刘邦迫不急待地就向韩信问道 :"萧丞相已多次在寡人面前举荐大将军,但不知今天大将军要用什么样的良谋妙策来帮助寡人治理军队呢 ?"

刘邦话音刚落,周围立即鸦雀无声,在场的将士们一个个都瞪大了眼睛看着韩信,心里也都暗暗地想:对呀,你就这样轻松地当上了大将军,你究竟能拿出点什么高明的主意来壮大我们汉军,改变我们的处境呢?

大家只见韩信不慌不忙地站起身来向刘邦行了个礼,然后胸有成竹地向刘邦问道 :"大王您现在的志向,难道不正是要想杀出汉中东争天下吗?这样一来,大王您的主要对手不就是西楚霸王项羽了吗 ?"

刘邦答道 :"正是如此 。"

韩信进一步问道 :"那么大王您自己认为,在个人的英勇善战方面,在对部下将士兵卒们的关心爱护方面,在兵力的众寡强弱方面,大王您与项羽相比较,是谁强谁弱呢 ?"

刘邦沉思了许久,最后终于还是老老实实地承认:"寡人在这些方面实在比不上项羽 。"

韩信听刘邦如此说,反而变得高兴起来,因为他觉得刘邦能如此坦诚地承认自己的不足,可见有自知之明,是一个能纳言从谏的人,值得辅佐,他立刻离座向刘邦再次行礼拜贺 :"大王,恭喜您,您能承认自己在这些方面比不上项羽,我们汉军就有希望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也同样认为在那三个方面您比不上项羽,但是,事物是变化消长的,我在项羽帐下呆过很长一段时间,我了解他的性格,他现在虽然强大,但大王您却肯定可以打败他的 。"

接着,韩信开始向刘邦分析项羽 :"项羽确实是英勇无比,他的一声怒吼就可以吓退千军万马。但是,他却只知道凭个人的勇猛去战斗,不知道用智谋,更不能任用贤能的人才来帮助自己。而争夺天下的大业是需要群策群力,靠大家共同的努力,用智谋作为主要的方法,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的。而像项羽那样只凭个人勇猛,不过是逞匹夫之勇罢了,这种匹夫之勇就不足惧了。

"项羽对待部下士卒嘛,确实也是恭敬慈爱,不仅言语温和、态度和蔼,有人生了病,他还会难过得流泪,把自己的食物分给病号吃。可是,当部下有人立下功劳应当得到赏赐时,他却又吝啬得不得了,他把刻好的军功印信在手中摩弄得方角都磨圆了,还是舍不得授给该受封赏的人。他对部下的这种仁爱方式最多只能算是一种妇人之仁,是得不到天下英雄豪杰们拥戴的,更不能起到激励将士们在战场上为他奋勇作战的作用的。

"至于说项羽的军事力量嘛,目前看起来是很强大,他现在称霸天下,臣服诸侯,而且兵多将广。但是,他不在最有利于控制天下的战略重地关中称霸,而去定都彭城,这是他的一大失策,此举使他失去地利之便。

"他在分封诸侯时,又不遵守与义帝事先商定好的约定,作得很不公平,不是把富庶好地分封给功劳大的、有实力的人物,而是把富庶好地分封给自己的亲信。这样,他虽然把天下分封给了诸侯,可许多诸侯反而对他很不满。使得人心向背、诸侯离心,这是他的又一大失策。此举使他大失人和之利。

"他强行把义帝从彭城赶到了江南,其他各诸侯见他如此,也跟着效仿,一回到自己的封地就纷纷地着手驱逐原来的国君,自己割据势力自立为主,这使得诸侯国内也变得一片混乱,这种混乱实际上可以说是项羽自己给自己造成的一种不利于己的局势,这是他的又一大失策,天下局势对他不利,他也就失去了天时之利了。

"另外,项羽一向残暴,军队所过之处,烧杀抢掠,无所幸免,天下民众对他多的是怨恨,老百姓没有愿意亲近他归附他的。现在老百姓是敢怒不敢言,只是被他的淫威所逼迫罢了。

"所以,他的强大只是表面上的,实际上他已经失去民心了。民心向背,他的强大势力就维持不了太久了,一定会有人起来反对他的。那时候,天下形势就会对大王您更加有利了 。"

分析完项羽,韩信接着又向刘邦分析汉军应该如何作为 :"现在大王您如果能反其道而行之,不逞项羽那种匹夫之勇,而是能任用天下贤能,调动起更多人的力量,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的敌人不被你消灭掉呢!

"大王您不搞项羽的那一套妇人之仁,而是要用天下城邑来分封给有功之臣,又会有什么样的人会不愿听从大王您的指挥呢!

"大王您不像项羽那样凶狠残暴,而是以纪律严明的军队,打着正义军队的旗号,率领着这些思念着家乡,想杀回东边老家去的英勇将士,又会有什么样的敌军不被我们击散、什么样的城池不被我们攻占下来呢 !"

接下来韩信又为刘邦分析当前战略形势 :"项羽固然强大,又是我们的最主要敌人,但他最终也是可以被我们打败的 ,而且 ,我们立即就要面对的还不是强大的项羽,而是项羽安排在关中的三秦王章邯、司马欣和董翳。而这三个人虽是大王东争天下的第一块绊脚石,但也是很好对付的人。他们三人都是秦王朝的降将,在秦王朝还没有灭亡时就带领了关中的子弟兵许多年了,在他们手底下被杀死战亡的士兵已是不可胜数了,到后来,在他们的欺瞒之下,全部又都投降了项羽。可是,在新安,项羽把全部秦军降兵二十多万全部坑杀了,只留下了他们三个人。这么多的

关中子弟死于他们三人手中,关中老百姓对他们的怨恨早已是痛入骨髓。而项羽却又偏偏要让他们在关中当王,关中的老百姓会服从他们的统治吗?

"想当初大王您入关的时候,对老百姓是秋毫无犯,废除了暴秦的苛政严法,还和关中人民约法三章,使他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关中的百姓们没有不希望您作他们的大王的。而且,依照当初义帝和各诸侯的约定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您本来就应该做关中王的,而这一点关中的老百姓也是知道的。后来,大王您却被逼入了汉中,关中的老百姓更是为此怨恨项羽,为您报不平呀。现在,大王您要是举兵向东去夺取关中,关中的地盘用不着武力,只需要一道文书就可以收服过来了呀 。"

韩信的这一席话,使长期看不清形势,找不到出路的刘邦如醍醐灌顶一般,猛然地在黑暗中看到了光明,在苦闷中找到了出路,他高兴极了,不仅消除了从前对韩信的疑虑,对韩信更是感到相见恨晚,一面悔恨自己以前对韩信的忽视,一面又庆幸韩信让萧何给追了回来。

其他的将士们更是深深地被韩信的灼见给折服了。他们从韩信的谈话中感受到了韩信超人的才华和军事上的力量。他们也从韩信的谈话中看到了回家与亲人团聚的希望,他们为有了这样一个大将军大为高兴。

韩信也终于第一次有了一个展现自己才华的机会。从此,韩信才算是真正地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将在楚汉战争中尽展其才华能力,现在,韩信只是初露一点锋芒而已。

韩信同刘邦的这一番对话也被称作 "汉中对"。虽然"汉中对"比不上后来三国时期的诸葛亮的"隆中对"那么有名,但在"汉中对"中,韩信对当前局势的分析很透彻,在这一点上并不比诸蔼亮的"隆中对"差。他不仅指出了汉军的主要对手项羽的弱点,也指出了汉军中争夺天下应该主要采取的措施,还分析了汉军最当前应该采取的行动。

"汉中对"的历史意义就更为重大了。"降中对"只使得刘备分得天下之三分之一,并没有最终取得天下,而"汉中对"则使得刘邦只用了四年左右的时间就大败项羽,统一中原,建立了汉王朝。

"汉中对"是楚汉斗争的开端,也是汉军在历史进程中的一个转折点。特别是对扭转当时汉军的局面有着重要意义,因为韩信在拜将坛上分析清了形势,指出了出路,汉军营就不再有逃兵逃将了,相反,士气空前高涨。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韩信传 作者:霍印章
韩信传 | 秦汉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韩信受拜大将之后立即就着手准备汉军杀出汉中、平定关中的事宜。

他在拜将坛上所说平定关中不需武力,实际上只是一句夸张的话,章邯毕竟是一员了不起的大将,项梁当年不就是死在他的手下吗。现在他投降了项羽,项羽没有记仇,反封他为关中雍王,他自然对项羽感恩戴德,他当然也很明白,项羽的目的无非是让他防备汉中的刘邦。因此,一道文书是绝不可能让章邯束手就擒的。对于汉王刘邦进军关中的行动他还会拼力抵抗的。不过,即便如此,韩信还是要把平定关中的战事变得和"传檄而定"一样容易,他下定了决心要用最小的代价和最短的时间把关中夺过来。

只要我们对关中、汉中的地理形势,以及当时的军事形势稍加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汉军出兵关中面临着一个出兵道路上的大难题。

原来,关中和汉中之间被高大险峻的秦岭山脉隔断了,两地之间只有几条山间孔道相通。这些通道在山崖险处是凿孔架桥连阁而成,所以又名阁道,也叫栈道。这种栈道每条都长达数百里,而且十分险狭,行军不便,运输就更加困难。

而汉军要进军关中,还非要越过秦岭不可。如果走栈道子午谷栈道是最佳选择。因为子午谷栈道是直通关中腹地的一条栈道。但是,这条栈道现在却不能使用了。因为刘邦在从关中进汉中时,为了防止其他诸侯王(主要指三秦王)的追击,就采用了张良的计策,边走边把栈道给烧毁了。当然,他烧毁栈道还有另外一条用意,那就是要向项羽表示他刘邦没有重返中原的意思,以麻痹项羽。

现在,如果要使用这条栈道,就只有重新修复它一个办法。可是,长达六百多里的栈道,修起来岂是一日之功可成的?

退一步讲,就算是子午谷栈道很快就修好了或者当初根本就没有被烧毁,是不是汉军就可以沿这条栈道杀出关中呢?事实上,也不能,你想,又长又狭又险的栈道总有一个出口吧,敌军只要在出口处设兵把守,汉军就无法再攻入关中了,如果敌军再在出口一带设下伏兵,汉军还会有全军覆没的危险,根本就谈不上什么"传檄而定"了。

那么,汉军该怎么办呢?这对大将军韩信来说早已不是问题了,他甚至在汉军进入汉中的过程中烧毁栈道时就已经想好了出汉中的策略了,现在,他只是从容地布置着。

首先,他大张声势地派兵去修复子午谷栈道,作出一付决心直取咸阳的样子。实际上呢他只是虚张声势而已,他并不是真的要从子午谷栈道进军关中,他这样做是要把章邯等三秦王的注意力都吸引到栈道口的这一地段上来,然后他好从另一个出口打三秦王一个出其不意。

本来,章邯应该想到韩信的"明修栈道"是一调虎离山之计,但是当他听说汉军的这一新任大将是一个不见经传的年轻人时也就没往深处想,他想,年轻人果然好大喜功,一上任就想着一举夺下咸阳,所以他立即调兵到咸阳附近的蚀中,就是子午谷栈道在关中的出口处。章邯在心里想,不管你汉军有多少兵力,我只要扎住了蚀中这个细颈口,你汉军就甭想进关中来,不但我要在这里打你汉军一个人仰马翻,我还要沿着你汉军修好的栈道打到你汉中里面去。

这样,章邯的轻敌就使韩信达到了目的,有了杀出汉中进军关中的可乘之机。公元前206 年8 月,韩看着一切都已安排妥当了,立即就带着兵远远地绕开了正在修复着的子午谷栈道沿着故道进军陈仓。故道又称陈仓道,是从南郑沿着褒谷直通陈仓的一条道路,也是汉中从秦岭西头绕道进入关中的一条路。陈仓位于现在的陕西省宝鸡市东,是当时屯积官粮的地方,当然,官粮主要用于军粮,因此,陈仓也是一大军事事重镇。南郑在现今的陕西省汉中市略南不远,也就是刘邦受封汉中王后定都之地。而咸阳则是在现在的陕西省西安市略西不远处。陈仓和咸阳连线呈东西走向,和秦岭山脉平行,南郑却在秦岭的这一边。陈仓、南郑、咸阳三地的连线几乎是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陈仓就在直角顶点上。现在,汉军先入陈仓,就等于是绕到三秦王军队的后面去作战了。

虽然陈仓也是军事重地,可是由于章邯已中了韩信的调虎离山之计,把大部分兵力都调往了咸阳,结果就造成了这后方兵力的空虚。使得汉军得以乘虚而入,没费吹灰之力便轻取了陈仓。由于汉军是悄悄地偷袭陈仓,所以又被称为"暗渡陈仓"。

历史上把韩信带领汉军从汉中进入关中的整个战略过程概括为"明修栈道,暗渡陈仓 ",到现在这句成语已不仅是指韩信当年的这一战争杰作了,而是在更多的时候作为了"转移敌人注意力"的另一种说法。韩信首创的这一"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的兵法战术一直深为后代兵家所重,在今天,甚至于把这一策略的灵魂 :"转移别人的注意力"应运到了各种领域中。"暗渡陈仓"也被收入了《三十六计》之中。

"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是韩信第一次带兵作战就创造出的有着深远历史意义的军事杰作。充分显示了韩信的军事才能。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韩信传 作者:霍印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