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
中国文化是中华文明在数千年历史中形成的独特价值体系、思想观念、艺术表现和社会习俗的总和。它以深厚的历史底蕴、多样的民族传统和哲学思想为核心,涵盖语言、文学、艺术、哲学、宗教、饮食、建筑、节日、礼仪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对中国文化的简要介绍:
- 哲学与思想:
- 儒家:以孔子为代表,强调仁、义、礼、智、信,注重个人修养、家庭伦理和社会和谐。
- 道家:以老子和庄子为代表,倡导“道法自然”,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强调无为而治。
- 佛教:自印度传入后,与中国本土文化融合,形成禅宗等独特流派,影响深远。
- 其他思想如法家、墨家等也对中国文化有重要贡献。
- 语言与文学:
- 汉语是核心载体,汉字作为象形文字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 文学包括《诗经》《论语》《红楼梦》等经典,以及唐诗、宋词、元曲等形式。
- 书法被视为艺术,体现了汉字的美学和哲学。
- 艺术与建筑:
- 艺术形式包括国画、剪纸、京剧、昆曲等,注重意境和象征。
- 建筑如故宫、长城、传统园林(如苏州园林),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
- 工艺品如瓷器、丝绸、玉器等闻名于世。
- 节日与习俗:
- 传统节日如春节、清明节、中秋节,承载团圆、祭祖等文化内涵。
- 礼仪文化强调尊老爱幼、孝道和人际和谐。
- 饮食文化丰富多样,如八大菜系,注重色香味俱全。
- 宗教与信仰:
- 融合儒、道、佛三教,民间信仰如祖先崇拜、风水等广泛存在。
- 强调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共存。
- 现代影响:
- 中国文化在全球化中既保留传统,又融入现代元素,如电影、流行音乐和科技。
- 文化输出(如春节全球庆祝、孔子学院)使中国文化影响力扩大。
中国文化以其多样性、连续性和包容性著称,强调和谐、集体主义和历史传承。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也对世界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下级分类
中国文学 32246
古文观止 30
书法 3
毛笔书法 4
2016版七年级上册课文原文(人教版) 37
第一单元
阅读
1.春……………………朱自清
2.济南的冬天………………………老舍
3.雨的四季………………………刘湛秋
4.古代诗歌四首
观沧海………………………………………曹操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次北固山下………………………………王湾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写作:热爱生活,热爱写作
第二单元
阅读
5.秋天的怀念…………………史铁生
6.散步 …………………………莫怀戚
7.散文诗两首
金色花……………………………泰戈尔
荷叶·母亲…………………………冰心
8.《世说新语》两则 …………………29
咏雪
陈太丘与友期
写作:学会记事
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
第三单元
阅读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10.再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
11.窃读记 ………………………林海音
12.《论语》十二章
写作:写人要抓住特点
名著导读:
《朝花夕拾》:消除与经典的隔膜
课外古诗词诵读
峨眉山月歌/李白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
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岑参
夜上受降城闻笛/李益
第四单元
阅读
13.纪念白求恩 ………………毛泽东
14.植树的牧羊人……………让·乔诺
15.在山的那边………………王家新
16.诫子书……………………诸葛亮
写作:思路要清晰
综合性学习:少年正是读书时
第五单元
阅读
17.猫…………………………郑振铎
18.鸟 …………………………梁实秋
19.动物笑谈 ……康拉德·劳伦兹
20.狼…………………………蒲松龄
写作:如何突出中心
第六单元
阅读
21.皇帝的新装……………安徒生
22.诗两首
天上的街市…………………郭沫若
太阳船………………………吴望尧
23.女娲造人………………袁珂
24.寓言四则
赫耳墨斯和雕像者…………《伊索寓言》
蚊子和狮子…………………《伊索寓言》
塞翁失马……………………《淮南子》
杞人忧天……………………《列子》
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
综合性学习:文学部落
名著导读:
《西游记》:精读和跳读
课外古诗词诵读:
秋词(其一)/刘禹锡
潼关/谭嗣同
夜雨寄北/李商隐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
国学经典 3
“国学”一词,古已有之。《周礼·春官宗伯·乐师》言:“乐师掌国学之政,以教国子小舞。”《礼记·学记》曰:“古之教者,家有塾,党有庠,术有序,国有学。” 可见,“国学”在中国古代,指的是国家一级的学校,与汉代的“太学”相当。此后朝代更替,“国学”的性质和作用也有所变化。唐代贞元中,李勃隐居读书于庐山白鹿洞,至南唐时,在其遗址建学馆,以授生徒,号为“庐山国学”。到宋代,又改称“白鹿洞书院”,这时的“国学”实为藏书与讲学之所。真正把“国学”同诸多“外学”相提并论,即作为一门统揽中国学术的概念提出来,则是在西学东渐、我国社会和学术文化处于空前转型的清末民初。但是,当时围绕“国学”的争议很大,直到今天,依然如此。一般认为,“国学”即“一国固有之学”,就是指一个国家学术文化的总称。这样理解的话,每个国家都应该拥有己的“国学”。所以,有学者认为,“国学”一词,不宜对外笼统使用。而在中国,“国学”则专指中国的学术文化。
《汉书.艺文志》对国学有一个基本的分类,将其分为六个部分。这六部分构成了国学的前身。 第一部分: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典。六艺有大六艺,小六艺。小六艺是六种技术:礼、乐、射、御、书、术。是具体培养人的人格和各种技能的。大六艺,就是六经。任何时候,经总是排在首位的。这就是中国的精神,是国学精神里面很重要的东西。 第二部分:诸子百家。诸子如同皇帝出行时陪同的王侯,各司其职。诸子有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名家、阴阳家、农家、纵横家、小说家等。 第三部分:诗赋。诗和赋不一样,是两种不同的体裁。《汉书"艺文志》里有《诗赋律》。古代秀才登高就能赋,而我们不如古人。 第四部分:兵书。兵书在古代知识分类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和后面讲的术数和方技被看做是实用理性的。 第五部分:术数。譬如作为占筮的《周易》。 第六部分:方技。房中术、医术都是方技。
论语 14
易经 13
《易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文献之一,并被儒家尊为“五经”之首;一般说上古三大奇书包括《黄帝内经》、《易经》、《山海经》,但它们成书都较晚。《易经》以一套符号系统来描述状态的简易、变易、不易,表现了中国古典文化的哲学和宇宙观。它的中心思想,是以阴阳的交替变化描述世间万物。《易经》最初用于占卜,但它的影响遍及中国的哲学、宗教、医学、天文、算术、文学、音乐、艺术、军事和武术等各方面。自从17世纪开始,《易经》也被介绍到西方。在四库全书中为经部,十三经中未经秦始皇焚书之害,它是最早哲学书。
《易》原有三种版本:《连山》、《归藏》和《周易》[1],《连山》和《归藏》已经失传,一般所称《易经》即源于《周易》发展而来,不过1993年湖北江陵荆州镇(现荆州市郢城镇)出土的王家台秦简《易占》与辑本《归藏》相符,被认为《归藏》古文再现。从甲骨卜辞来看,《易》的核心部分来源一定很古老,商代的数字卦多为六位一组,与《易经》卦象六爻同构,甲骨卜辞有“贞我旅吉”、“利;不利”[2];西周甲骨卜辞有“保贞,宫,吉”、“此由亦此亡,用由逋妾”[3],在《易》的爻辞中都有类似文字,但甲骨文中尚未发现"卦"、"筮"、"蓍"、"或"、"国"等易占应出现的字[4](比如“蓍”,起卦的方法从系辞起才见到)。
《易经》包括狭义的《周易》与《易传》。《周易》分为《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相传是依循周文王主编《易》的著述而来,成书大约在西周时期。由于随时代演变,《周易》文字含义到了春秋战国时代已经不便读懂,因此春秋战国时代的人物撰写了《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篇章用以阐述、解释《周易》,统称“十翼”,后世又称为《易传》列入《易经》。《易传》相传为孔子所作[5],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集体创作。马王堆帛书本《周易》与此不同,附的是六篇。
目录
- 1 名字的由来
- 1.1 易
- 1.2 三易、周易
- 1.3 易经
- 2 历史
- 2.1 传统的说法
- 2.1.1 易傳
- 2.2 近代研究
- 2.3 流传与学派
- 2.1 传统的说法
- 3 结构
- 3.1 八卦
- 3.2 六十四卦
- 3.2.1 卦序
- 3.3 Unicode
- 4 易与二进制
- 5 参见
- 6 注释
- 7 参考文献
- 7.1 引用
- 7.2 来源
- 8 研究书目
- 8.1 善本书目
- 9 外部链接
名字的由来
《易经》或“周易”,在几种较早期的文献(例如《论语》、《庄子》、《左传》等)称为《易》。
易
“易”有几种解释:
-
- 必须指出,理解西周之“易”,理当以西周礼乐制度的变革为条件。礼指“从容之节”,易即雅乐,都是统治阶级驾驭黎民百姓,维护宗法制度的手段和工具。《周易》保存了西周钟鼓“交响乐”的框架规制,钟鸣鼎食在西周的底层社会是难以想象的。
- 日月为易,象征阴阳。取自东汉魏伯阳《周易参同契》
- 日出为易。陈鼓应认为这个意思,也是“乾”的本义。
- 易是占卜之名。
- 变易、变化的意思,指天下万物是常变的,故此《周易》是教导人面对变易的书。
- 交易,亦即阴消阳长、阳消阴长的相互变化。如一般的太极图所显示的一样。
- ‘易’即是“道”,恒常的真理,即使事物随着时空变幻,恒常的道不变。
- 日升而天明,日落而天黯。明而接黯,黯而续明。终而复始,无始无终。一如生死。一如成败。一如兴亡。合明,生,成,兴之类为阳。总黯,死,败,亡之属为阴。阴阳相生相克,万事周而复始,是谓易。系辞传云,生生之谓易。生生者,不绝也。
- 简易,简约。
- 不易,不变,变化是现象,不变是规律。
三易、周易
东汉郑玄的著作《易论》认为“易一名而含三义:简易一也;变易二也;不易三也。”这句话总括了易的三种意思:“简易”、“变易”和“恒常不变”。即是说宇宙的事物存在状能的是:
- 顺乎自然的,表现出易和简两种性质;[a]
- 时时在变易之中;
- 又保持一种恒常。
如《诗经》所说“日就月将”或“如月之恒,如日之升”,日月的运行表现出一种非人为的自然,这是简易;其位置、形状却又时时变化,这是变易;然而总是东方出、西方落这是“不易”。
在《周礼》关于太卜的记载中,亦有《三易》的说法;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言《三易》是指《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并认为这是上古前后三个时期的易,民间及现今网络常见此说。内容如下:
- 《连山》据传是伏羲氏或神农氏所创的易,成书于夏朝[6]。《连山》易以“艮”卦为首,“象山之出云绵连不绝”。
- 黄帝时代的《易》为《归藏》易[7],殷商朝代用以占筮。《归藏》易以坤卦为主,“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
- “周易”相传为周文王所创[8],盛行于周朝。周易则以乾卦、坤卦为开始。
“周易”之名最早见于《周礼》(原称《周官》,约成书在战国时代)。
《周易》一名有几种不同的解释:
- “周”,东汉郑玄《易论》,认为“周”是“周普”的意思,即无所不备,周而复始。
- 唐代孔颖达《周易正义》认为“周”是指中国陕西省岐山县(古称西岐,西周发祥地)地名,是周朝的代称。
三易之中,“连山易”与“归藏易”已经失传,《汉书‧艺文志》并未列出。只有“周《易》”流传下来。
易经

《易经》的“经”是指经典的著作。儒家奉《周易》、《尚书》、《诗经》、《礼记》、《春秋》为《五经》。如同前文所说,“经”是后来为了尊称这些书,而加上的称呼,原来《五经》只称为《易》、《诗》、《书》、《礼》、《春秋》。[来源请求]
历史
传统的说法
周易的成书时间历来颇多争论。传说远古的伏羲创八卦、夏禹将其扩充为六十四卦,六十四卦被记载在《连山》一书,《连山》以“艮”为第一卦。到了商朝,六十四卦的次序被重新排列,被记载在《归藏》一书,以“坤”为第一卦。
依据司马迁《史记》的记“囚羑里,盖益易之八卦为六十四卦。”,后人因此认为《易经》是商朝末年、西周之初的时候确立,是周文王奠定了《易经》以“乾”为第一卦,并为每一卦写下“卦辞”(卦象的解释)。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则被认为是“爻辞”(每一爻的解释)的创立者。卦辞和爻辞的内容不单影响周朝的历史,也影响到“诗经”的文学风格。
易傳
根据《史记》,春秋时期孔子对《周易》有所阐述与解释,参与了〈彖传〉(上下两篇)、〈象传〉(上下两篇)、〈系辞传〉(上下两篇)、〈文言传〉、〈序卦传〉、〈说卦传〉、〈杂卦传〉等篇章的编辑[5]。共有十篇,称为“十翼”。
到了汉武帝以后,“十翼”被称为《易传》,并被列为《易经》的一部分。
《易传》相传为孔子所作,但也有学者认为是集体创作。宋代欧阳修提出《易传》不是同一人所作。清初学者惠栋说:“栋四世咸通汉学,以汉犹近古,去圣未远故也。《诗》、《礼》毛、郑,《公羊》何休,传注具存;《尚书》、《左传》,伪孔氏全采马、王,杜元凯根本贾、服;唯《周易》一经,汉学全非。”[9]。当代的学者认为《易传》里面的篇章最早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但亦有部分篇章是西汉年代所著。
近代研究
在近五十年,出现了新的《易经》历史研究,西方和中国的学者根据商、周朝的占卜用的兽骨和龟甲上的甲骨文,青铜器上的钟鼎文以及其它史料研究。1973年,湖南长沙的西汉马王堆出土了将近完整的、公元前二世纪的《易经》、《道德经》和其它书籍,是现存《易经》的最早版本,并包含了以前一直被认为是孔子所著的〈系辞传〉上、下,但并不包括《十翼》其它的部分。
当代的学者怀疑周文王、孔子并非《易经》的全部作者,部分学者更认为六十四卦的概念比八卦更早形成。学者比较过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易经》和周朝的钟鼎文之后,认为《周易》不是周文王一人所著,最可能的成书日期应是西周后期,大约公元前九世纪末。现时一般认为《易经》是集体创作,《周易》的起源并非任何一个传说或历史人物的著作,而是西周时期占筮用的文字编纂而成。
流传与学派
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周易注疏》--曹魏王弼(卦辞、爻辞、彖、象、文言)、东晋韩康伯(系辞、说卦、序卦、杂挂)注《周易注》[10];唐孔颖达(574-648)疏《周易正义》十卷。五经正义、十三经注疏之一。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八卦图、后天八卦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圆形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朝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17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11],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结构
易经的内容以“卦”组成,共有六十四卦。每一卦由六层组成,每一层称为“爻”(yao2)。每一爻以一条长的横线“—”代表阳,称为“阳爻”;或以两条断开的横线“--”代表阴,称为“阴爻”。从最底层数起,总共有六爻,而六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六十四种不同的组合。
六爻可以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而每一部分的三个“爻”以不同的阴、阳配搭,形成多种不同的组合,称为卦。六爻由下而上解最下为:《初、二、三、四、五及上》,由三爻所生的卦“由上而下”为之(上卦)或“外卦”、在下方为之“下卦”或“内卦”。
每一卦代表一种状态或过程。
亦有一个说法为伏羲氏所创先划出三画的爻出来再推出(乾)、(坤)、(震)、(离)、(巽)、(坎)、(艮)、(兑)的卦。
后人以“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生六十四卦”来解释的卦的构成。太极(☯)代表一,传统的太极图代表了阴阳互补;一分为二,分开了阴和阳,即是两仪;二分为四,即是四象:太阳、少阳、少阴、太阴;四分为八,即是八卦;两个八卦相叠,即成八八六十四卦。但亦有学者指出历史资料显示,占筮的卦象,最早出现时便已经是六十四卦,反而八卦是后人的诠释。
八卦
下面的图表列举了八卦和六十四卦,并依据现代的二进制,从最底的爻算起,以1代表阳,0代表阴。
卦名 | 卦像 | 自然 | 性情 | 家族 | 方位 | 二进制 | Unicode |
---|---|---|---|---|---|---|---|
乾 | ![]() |
天 | 健 | 父 | 西北 | 111 | U+2630 |
兑 | ![]() |
泽 | 悦 | 少女 | 西 | 110 | U+2631 |
离 | ![]() |
火 | 丽 | 中女 | 南 | 101 | U+2632 |
震 | ![]() |
雷 | 动 | 长男 | 东 | 100 | U+2633 |
巽 | ![]() |
风 | 入 | 长女 | 东南 | 011 | U+2634 |
坎 | ![]() |
水 | 陷 | 中男 | 北 | 010 | U+2635 |
艮 | ![]() |
山 | 止 | 少男 | 东北 | 001 | U+2636 |
坤 | ![]() |
地 | 顺 | 母 | 西南 | 000 | U+2637 |
六十四卦
![]() 坤(地) |
![]() 艮(山) |
![]() 坎(水) |
![]() 巽(风) |
![]() 震(雷) |
![]() 离(火) |
![]() 兑(泽) |
![]() 乾(天) |
←上卦 ↓下卦 |
---|---|---|---|---|---|---|---|---|
![]() ![]() 11.地天泰 |
![]() ![]() 26.山天大畜 |
![]() ![]() 5.水天需 |
![]() ![]() 9.风天小畜 |
![]() ![]() 34.雷天大壮 |
![]() ![]() 14.火天大有 |
![]() ![]() 43.泽天夬 |
![]() ![]() 1.乾为天 |
![]() 乾(天) |
![]() ![]() 19.地泽临 |
![]() ![]() 41.山泽损 |
![]() ![]() 60.水泽节 |
![]() ![]() 61.风泽中孚 |
![]() ![]() 54.雷泽归妹 |
![]() ![]() 38.火泽睽 |
![]() ![]() 58.兑为泽 |
![]() ![]() 10.天泽履 |
![]() 兑(泽) |
![]() ![]() 36.地火明夷 |
![]() ![]() 22.山火贲 |
![]() ![]() 63.水火既济 |
![]() ![]() 37.风火家人 |
![]() ![]() 55.雷火丰 |
![]() ![]() 30.离为火 |
![]() ![]() 49.泽火革 |
![]() ![]() 13.天火同人 |
![]() 离(火) |
![]() ![]() 24.地雷复 |
![]() ![]() 27.山雷颐 |
![]() ![]() 3.水雷屯 |
![]() ![]() 42.风雷益 |
![]() ![]() 51.震为雷 |
![]() ![]() 21.火雷噬嗑 |
![]() ![]() 17.泽雷随 |
![]() ![]() 25.天雷无妄 |
![]() 震(雷) |
![]() ![]() 46.地风升 |
![]() ![]() 18.山风蛊 |
![]() ![]() 48.水风井 |
![]() ![]() 57.巽为风 |
![]() ![]() 32.雷风恒 |
![]() ![]() 50.火风鼎 |
![]() ![]() 28.泽风大过 |
![]() ![]() 44.天风姤 |
![]() 巽(风) |
![]() ![]() 7.地水师 |
![]() ![]() 4.山水蒙 |
![]() ![]() 29.坎为水 |
![]() ![]() 59.风水涣 |
![]() ![]() 40.雷水解 |
![]() ![]() 64.火水未济 |
![]() ![]() 47.泽水困 |
![]() ![]() 6.天水讼 |
![]() 坎(水) |
![]() ![]() 15.地山谦 |
![]() ![]() 52.艮为山 |
![]() ![]() 39.水山蹇 |
![]() ![]() 53.风山渐 |
![]() ![]() 62.雷山小过 |
![]() ![]() 56.火山旅 |
![]() ![]() 31.泽山咸 |
![]() ![]() 33.天山遁 |
![]() 艮(山) |
![]() ![]() 2.坤为地 |
![]() ![]() 23.山地剥 |
![]() ![]() 8.水地比 |
![]() ![]() 20.风地观 |
![]() ![]() 16.雷地豫 |
![]() ![]() 35.火地晋 |
![]() ![]() 45.泽地萃 |
![]() ![]() 12.天地否 |
![]() 坤(地) |
六爻是从最底向上数的,最底下称为“初”,接着是“二、三、四、五”,最顶称为“上”。另外,最顶两爻代表“天”、中间两爻代表“人”、最底两爻代表“地”,也就是所谓的天地人三位一体。
卦序
卦序根据河图洛书和先后天八卦推衍而得,分上下两经。体现了“天圆地方”、“天动地静”的思想。
Unicode
八卦符号收录于Unicode 1.1,其以外之符号则被Unicode 4.0收录。
该等符号被收录于以下两Unicode Block内:
- Miscellaneous Symbols (U+2600–U+26FF):
- 两仪:U+268A (⚊) and U+268B (⚋)
- 四象:U+268C–U+268F (⚌ ⚍ ⚎ ⚏)
- 八卦:U+2630–U+2637 (☰ ☱ ☲ ☳ ☴ ☵ ☶ ☷)
- 易经六爻符号 (U+4DC0–U+4DFF):
- 六十四卦:U+4DC0–U+4DFF
易经六爻符号 Unicode.org chart (PDF) |
||||||||||||||||
0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A | B | C | D | E | F | |
U+4DC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D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E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U+4DFx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易与二进制

中国有广为流传的观点认为现代计算机的二进制来自于中国的八卦,但这早已被证明是一个传说。对这一错误,郭书春在《古代世界数学泰斗刘徽》一书461页指出:“中国有所谓《周易》创造了二进制的说法,至于莱布尼茨受《周易》八卦的影响创造二进制并用于计算机的传说,更是广为流传。事实是,莱布尼兹先发明了二进制,后来才看到传教士带回的宋代学者重新编排的《周易》八卦,并发现八卦可以用他的二进制来解释。”因此,并不是莱布尼茨看到阴阳八卦才发明二进制。梁宗巨著《数学历史典故》一书14~18页对这一历史公案有更加详尽考察,想进一步了解者可参考。[12]
18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数学家莱布尼茨以二进制解读易经的六十四卦。莱布尼茨在《致德雷蒙信》中指出,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图形,恰恰与他在二十多年前发明的二进制计数法相类似:阴爻-- 可以用0表示,阳爻—可以用1表示。
![]() 坤 000
|
![]() 艮 001
|
![]() 坎 010
|
![]() 巽 011
|
![]() 震 100
|
![]() 离 101
|
![]() 兑 110
|
![]() 乾 111
|
- 莱布尼茨又说以0和1二数可以表示万物,一如易经中阴爻--,阳爻—生生不息,滋生万物。[b]
- 0000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坤;
- 000100 为六十四卦中的坤震;
- 111111 为六十四卦中的乾乾;
- 莱布尼茨还进一步附会八卦表示上帝七日创造世界,坤 000:为天地洪荒,万物皆空;第一日:艮 001 为上帝造天,第二日:坎 010 为天地同在……第七日:乾 111乃万物具备,是为安息日。1
参见
- 无极、太极、两仪、四象、六爻、八卦、六十四卦
- 阴阳、五行
- 易传、易学
注释
- ^ 参看《周易‧系辞传‧上》把“易”的性质归属于“乾”,把“简”的性质归属于“坤”。
- ^ 莱布尼茨所讲以0和1二数表示万物,与易经六十四卦并无关系。
参考文献
引用
- ^ 《周礼‧春官‧大卜》:“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
- ^ 叶福翔。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 ^ 连邵名。《西周甲骨刻辞与(周易)》.《周易研究》,1999年第2期
- ^ 叶福翔。周易思想综合分析——兼论《周易》成书年代及作者。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1995年第2期
- ^ 5.0 5.1 《史记·孔子世家》曰:“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
- ^ 《山海经》中说“伏羲得《河图》,夏人因之,曰《连山》”。
- ^ 《周礼》郑玄注引杜子春云:“连山,宓戏;归藏,黄帝。”
- ^ 《周易正义》:“文王作《易》之时,正在羑里,周德未兴,犹是殷世也,故题周别于殷。以此文王所演故谓《周易》。其《周书》、《周礼》,题周以别余代。”西汉司马迁《史记》:“西伯拘羑里,演周易”。
- ^ 《松崖文钞》卷一《上制军尹元长先生书》
- ^ 楼宇烈:《袁宏与东晋玄学》,收入《国学研究(第一卷)》,67-92页,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3
- ^ 《四库提要》称“发挥汉儒之学,以荀爽,虞翻为主,而参以郑康成、宋咸、干宝诸家之说,皆融会其义,自为注而自疏之。”
- ^ 数学科普:常识性谬误令人忧
来源
- 书籍
- (美)罗特斯坦 著,李晓东 译:《心灵的标符:音乐与数学的内在生命——大美译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年,ISBN 978-7-206-03821-1
- 刘大钧:《周易概论》,齐鲁书社,1988年,ISBN 753330053
- 南怀瑾:《易经系传别讲》,中国世界语出版社,1996年,ISBN 7-5052-0181-6
- 《周礼》
- 司马迁:《史记》
- 朱谦之:《中国哲学对欧洲的影响》第二章《中国哲学与启明运动》,河北人民出版社,ISBN 7-202-02560-4
- 高亨:《周易古经通说》,华正书局有限公司,2005年2月1日,ISBN 978-957-580-109-0
-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程石泉:《易学新探》、《易辞新诠》、《易学新论》 (“程氏易学三书”)
研究书目
- 李学勤:《周易溯源》(成都:巴蜀书社,2006)。
- 金谷治:于时化译:《易的占筮与义理》(济南:齐鲁书社,1990)。
- 邢文:《帛书周易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
- 朱伯崑:《易学哲学史》(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6-)。
- 李零:〈跳出《周易》看《周易》〉。
- 李零:〈读上博楚简《周易》〉。
- 刘述先:〈从发展观点看“周易”时间哲学与历史哲学之形成〉。
- 浅野裕一:〈儒家对《易》的经典化〉。
- 李博贤 Lars Bo Christensen: Book of Changes - The Original Core of the I Ching (英文) Amazon 2015 〈预览〉。
善本书目
有关周易及其研究的善本书目如下:
- 曹魏王弼、晋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疏:《周易正义》
- 唐李鼎祚:《周易集解》
- 宋朱熹:《周易本义》
- 清李道平:《周易集解纂疏》
- 高亨:《周易古经今注》
- 高亨:《周易大传今注》
- 李镜池:《周易探源》(北京:中华书局,1987)。
冬至 9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 1
丛书特色
作者简介
1A
1B
On the London Eye
在伦敦眼上
Lesson 31
Lesson 32
Unit 17
Smile, please!
笑一笑!
Lesson 33
Lesson 34
Unit 18
Men can cook, too!
男人也能做饭!
Lesson 35
Lesson 36
Unit 19
You must eat!
你必须吃!
Lesson 37
Lesson 38
Unit 20
What a surprise!
好一个意外!
Lesson 39
Lesson 40
Unit 21
Breakfast blues
早餐忧郁
Lesson 41
Lesson 42
Unit 22
Watching the neighbours
观察邻居们
Lesson 43
Lesson 44
Unit 23
An expensive camera
一架昂贵的照相机
Lesson 45
Lesson 46
Unit 24
A light dinner
一顿清淡的晚餐
Lesson 4T
Lesson 48
Unit 25
The weekend shopping
周末购物
Lesson 49
Lesson 50
Unit 26
A self-service restaurant
一家自助餐厅
Lesson 51
Lesson 52
Unit 27
Toothache
牙痛
Lesson 53
Lesson 54
Unit 28
Every day is different!
每一天都不同!
Lesson 55
Lesson 56
Unit 29
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
长命百岁!
Lesson 57
Lesson 58
Unit 30
An international event
国际比赛
Lesson 59
Lesson 60
Rhymes and Songs
Numbers
Vocabulary
Appendix
2A
琳达来到伦敦
Lesson 1
Lesson 2
Unit 2 Good luck oN Sunday
祝你周日好运!
Lesson 3
Lesson 4
Unit 3 Is this yours?
这是你的吗?
Lesson 5
Lesson 6
Unit 4 The top three percent
跑在前面的百分之三
Lesson 7
Lesson 8
Unit 5 All about ants!
关于蚂蚁!
Lesson 9
Lesson 10
Unit 6 An elegant size
合适的尺码
Lesson 11
Lesson 12
Unit 7 A good example
好榜样
Lesson 13
Lesson 14
Unit 8 A nice quiet afternoon
一个美好安静的下午
Lesson 15
Lesson 16
Unit 9 Do YOUR own thing
做你自已的事
Lesson 17
Lesson 18
Unit 10 Tomorrow`s another day!
蛤天再说吧!
Lesson 19
Lesson 20
Unit 11 We all have our troubles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Lesson 21
Lesson 22
Unit 12 The London bus
伦敦的公共汽车
Lesson 23
Lesson 24
Unit 13 The kalenjin
卡兰津人
Lesson 25
Lesson 26
Unit 14 Chocolate haven!
巧克力开堂
Lesson 27
Lesson 28
Unit 15 It`s a mystery to me!
这对我来说是个谜
Lesson 29
Lesson 30
Rhymes and songs
Vocabulary
Appendix
2B
What's your middle name?
你的中名是什么?
Lesson 31
Lesson 32
Unit 17
A cuckooin the nest
鸟窝中的布谷鸟
Lesson 33
Lesson 34
Unit 18
Read the label!
看标签!
Lesson 35
Lesson 36
Unit 19
Aproblem with squirrels
松鼠问题
Lesson 37
Lesson 38
Unit 20
An ordinery life
平凡的生活
Lesson 39
Lesson 40
Unit 21
The weather forecast
天气预报
Lesson 41
Lesson 42
Unit 22
I always behave maself!
我会规规矩矩的!
Lesson 43
Lesson 44
Unit 23
Quite tall...and quite steiking!
相当高……也相当引人注目!
Lesson 45
Lesson 46
Unit 24
A quiz
小测验
Lesson 47
Lesson 48
Unit 25
Karen saves some money
卡伦省了些钱
Lesson 49
Lesson 50
Unit 26
School reports
成绩单
Lesson 51
Lesson 52
Unit 27
Pocket money
零花钱
Lesson 53
Lesson 54
Unit 28
She doesn't even exist!
她甚至不存在!
Lesson 55
Lesson 56
Unit 29
No one's better than Paul!
没人比保罗好!
Lesson 57
Lesson 58
Unit 30
A giant squid
巨型鱿鱼
Lesson 59
Lesson 60
Rhymes and Songs
Vocabulary
Appendix
3A
Lesson 1
Lesson 2
Unit 2 Just like your mother!真像你妈妈!
Unit 3 Weve had a long morning!我们过了个漫长的早晨!
Unit 4 A museum piece老古董
Unit 5 How long is your day?你的一天有多长?
Unit 6 Bird-brained!鸟的思维
Unit 7 Speakers Corner演讲角
Unit 8 Crazy about Alexander Calder为亚历山大·卡尔德尔疯狂
Unit 9 Whats in a name?名字意味着什么?
Unit 10 Tricks of trade行业诀窍?
Unit 11 Turn it down!把声音关小!
Unit 12 Paul becomes an intern保罗成为一名实习生
Unit 13 What am I doing here?我在这里做什么?
Unit 14 The wrong 12-year-old!不该遇上的12岁少年
Unit 15 Not on a school night!如果第二天有课,晚上就不行!
Rhymes and Songs
Vocabulary
Appendix
3B
保罗给家里发电子邮件
Lesson 31
Lesson 32
Unit 17 I hope he hasn't told her!
但愿他没有告诉他!
Lesson 33
Lesson 34
Unit 18 Learning the rules!
学习遵守规则!
Lesson 35
Lesson 36
Unit 19 Now is enough!
像现在这样就知识了!
Lesson 37
Lesson 38
Unit 20 There's always a first time!
万事总有头一遭
Lesson 39
Lesson 40
Unit 21 A very big cat
巨猫
Lesson 41
Lesson 42
Unit 22 Does anyone still knit?
还有人织毛衣吗?
Lesson 43
Lesson 44
Unit 23 Whose mistake?
谁的错?
Lesson 45
Lesson 46
Unit 24 No laughing allowed
不许笑
Lesson 47
Lesson 48
Unit 25 Body image
体象
Lesson 49
Lesson 50
Unit 26 Daisy gives some advice
黛西给了些建议
Lesson 51
Lesson 52
Unit 27 Jonno!
朱诺!
Lesson 53
Lesson 54
Unit 28 Monkey business!
猴子的鬼把戏!
Lesson 55
Lesson 56
Unit 29 Sparkling ,still or tap?
苏打水,蒸馏水,还是自来水?
Lesson 57
Lesson 58
Unit 30 we all need to play more
我们都需要多玩一玩
Lesson 59
Lesson 60
Rhymes and songs
Vocabulary
Appendix
4A
A private conversation
Lesson 1
Lesson 2
Unit 2
Breakfast or lunch?
Lesson 3
Lesson 4
Please send me a card
Lesson 5
Lesson 6
Unit 4
An exciting trip
Lesson 7
Lesson 8
No wrong numbers
Lesson 9
Lesson 10
Unit 6
Percy Buttons
Lesson 11
Lesson 12
Too late
Lesson 13
Lesson 14
Unit 8
The best and the worst
Lesson 15
Lesson 16
A cold welcome
Lesson 17
Lesson 18
Unit 10
Not for jazz
Lesson 19
Lesson 20
One good turn deserves
another
Lesson 21
Lesson 22
Unit 12
Goodbye and good luck
Lesson 23
Lesson 24
Unit 13
The Greenwood Boys
Lesson 25
Lesson 26
Do you speak English?
Lesson 27
Lesson 28
Unit 15
Good news!
Lesson 29
Lesson 30
A polite request
Lesson 31
Lesson 32
Unit 17
Always young
Lesson 33
Lesson 34
He often does this!
Lesson 35
Lesson 36
Unit 19
Sold out
Lesson 37
Lesson 38
Unit 20
One man in a boat
Lesson 39
Lesson 40
Unit 21
Mad or not?
Lesson 41
Lesson 42
A glass envelope
Lesson 43
Lesson 44
Unit 23
A new house
Lesson 45
Lesson 46
Unit 24
It could be worse
Lesson 47
Lesson 48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ppendix 1 Phrasal Verbs Index
Appendix 2: Personal Names
Appendix 3: Geographical Names
4B
Lesson 50
Unit 26 The best art critics
Lesson 51
Lesson 52
Unit 27 A wet night
Lesson 53
Lesson 54
Unit 28 No parking
Lesson 55
Lesson 56
Unit 29 Taxi!
Lesson 57
Lesson 58
Unit 30 Football or polo?
Lesson 59
Lesson 60
Unit 31 Success story
Lesson 61
Lesson 62
Unit 32 Shopping made easy
Lesson 63
Lesson 64
Unit 33 Out of the darkness
Lesson 65
Lesson 66
Unit 34 Quick work
Lesson 67
Lesson 68
Unit 35 Stop thief!
Lesson 69
Lesson 70
Unit 36 Across the Channel
Lesson 71
Lesson 72
Unit 37 The Olympic Games
Lesson 73
Lesson 74
Unit 38 Everything except the
weather
Lesson 75
Lesson 76
Unit 39 Am I all right?
Lesson 77
Lesson 78
Unit 40 Food and talk
Lesson 79
Lesson 80
Unit 41 Do you call that a hat?
Lesson 81
Lesson 82
Unit 42 Not very musical
Lesson 83
Lesson 84
Unit 43 Over the South Pole
Lesson 85
Lesson 86
Unit 44 Through the forest
Lesson 87
Lesson 88
Unit 45 A clear conscience
Lesson 89
Lesson 90
Unit 46 Expensive and uncomfortable
Lesson 91
Lesson 92
Unit 47 A thirsty ghost
Lesson 93
Lesson 94
Unit 48 Did you want to tell me something?
Lesson 95
Lesson 9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ppendix 1: Phrasal Verbs Index
Appendix 2: Personal Names
Appendix 3: Geographical Names
5A
Lesson 1
Lesson 2
Unit 2 Taken for a ride
Lesson 3
Lesson 4
Unit 3 Reward for virtue
Lesson 5
Lesson 6
Unit 4 A pretty carpet
Lesson 7
Lesson 8
Unit 5 Hot snake
Lesson 9
Lesson 10
Unit 6 Sticky fingers
Lesson 11
Lesson 12
Unit 7 Not a gold mine
Lesson 13
Lesson 14
Unit 8 Faster than sound!
Lesson 15
Lesson 16
Unit 9 Can I help you, madam
Lesson 17
Lesson 18
Unit 10 A blessing in disguise
Lesson 19
Lesson 20
Unit 11 In or out
Lesson 21
Lesson 22
Unit 12 The future
Lesson 23
Lesson 24
Unit 13 Bad language
Lesson 25
Lesson 26
Unit 14 After the fire
Lesson 27
Lesson 28
Unit 15 She was not amused
Lesson 29
Lesson 30
Unit 16 The Channel Tunnel
Lesson 31
Lesson 32
Unit 17 Jumbo versus the police
Lesson 33
Lesson 34
Unit 18 Sweet as honey!
Lesson 35
Lesson 36
Unit 19 Volcanoes
Lesson 37
Lesson 38
Unit 20 Persistent
Lesson 39
Lesson 40
Unit 21 But not murder!
Lesson 41
Lesson 42
Unit 22 Red for danger
Lesson 43
Lesson 44
Unit 23 A famous clock
Lesson 45
Lesson 46
Unit 24 A car called Bluebird
Lesson 47
Lesson 48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ppendix 1: Phrasal Verbs Index
Appendix 2: Personal Names
Appendix 3: Geographical Names
5B
Lesson 49
Lesson 50
Unit 26 Out of the limelight
Lesson 51
Lesson 52
Unit 27 SOS
Lesson 53
Lesson 54
Unit 28 April Fools Day
Lesson 55
Lesson 56
Unit 29 A successful operation
Lesson 57
Lesson 58
Unit 30 The last one
Lesson 59
Lesson 60
Unit 31 By air
Lesson 61
Lesson 62
Unit 32 The Crystal Palace
Lesson 63
Lesson 64
Unit 33 Escape
Lesson 65
Lesson 66
Unit 34 Monster or fish
Lesson 67
Lesson 68
Unit 35 After the elections
Lesson 69
Lesson 70
Unit 36 On strike
Lesson 71
Lesson 72
Unit 37 Never too old to learn
Lesson 73
Lesson 74
Unit 38 Out of control
Lesson 75
Lesson 76
Unit 39 A perfect alibi
Lesson 77
Lesson 78
Unit 40 Trapped in a mine
Lesson 79
Lesson 80
Unit 41 A slip of the tongue
Lesson 81
Lesson 82
Unit 42 Whats for supper
Lesson 83
Lesson 84
Unit 43 Three men in a basket
Lesson 85
Lesson 86
Unit 44 Asking for trouble
Lesson 87
Lesson 88
Unit 45 A noble gift
Lesson 89
Lesson 90
Unit 46 Future champions
Lesson 91
Lesson 92
Unit 47 A fantasy
Lesson 93
Lesson 94
Unit 48 The dead return
Lesson 95
Lesson 96
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
New Words and Expressions
Appendix 1: Phrasal Verbs Index
Appendix 2: Personal Names
Appendix 3: Geographical Names
教学方法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B》 16
《新概念英语青少版1A》 14
哲学 2
毛泽东思想 9
七年级生物上册 1
傅雷家书 111
二十四节气 25
民间故事 256
中国春节习俗日历 54
徐皓峰:《道士下山》 60
杨绛:《我们仨》 43
毛泽东系列合集 3787
古典诗词鉴赏(附音频) 186
中医 1457
袁了凡:《了凡四训》原文和译文 4
《了凡四训》这本书,是中国明朝袁了凡先生所作的家训,教戒他的儿子袁天启,认识命运的真相,明辨善恶的标准,改过迁善的方法,以及行善积德谦虚种种的效验;并且以他自己改造命运的经验来‘现身说法’;读了可以使人心目豁开,信心勇气倍增,亟欲效法了凡先生,来改造自己的命运;实在是一本有益世道人心,转移社会风气不可多得的好书。 袁了凡(1533-1606),出生于嘉善县魏塘镇,初名表,后改名黄,字庆远,又字坤仪、仪甫,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他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在社会上流行一时。
《了凡四训》译文 5
《了凡四训》附录 2
春秋战国 19
东周列国志 108
东周列国志
|
吴起传 35
吴起传
前 言 | 序 幕 |
01回 老树后院演兵车 西门树下夺军旗 | 02回 声东击西偷玉米 千里有缘遇明师 |
03回 锋芒初露立家法 信字为上休贵妻 | 04回 壮士纵有打虎力 难逃背后暗箭伤 |
05回 散金求官筹壮志 末路拔剑平怒火 | 06回 报仇大闹司徒府 避祸端逃至鲁国 |
07回 拔箭相助救曾申 仗义除暴走西门 | 08回 英浩出使探虚实 吴起登堂显才华 |
09回 巧中巧酒遇高岱 奇中奇街得兵书 | 10回 烽烟突起惊宫舞 临危受命见本色 |
11回 英浩设谋陷吴起 吴起琢磨训鲁兵 | 12回 校场中演兵遭忌 酒席上谈笑结缘 |
13回 受逼迫杀妻求将 搞阴谋卖友夺帅 | 14回 用间谍栽赃陷害 获全胜吴起丢官 |
15回 纳贤才文侯拜将 论形势吴起逞能 | 16回 上将军主动请缨 去河西首战告捷 |
17回 腊月三十打胜仗 巧用骑兵夺合阳 | 18回 假情报司马上当 烧战船夺取宁晋 |
19回 伐中山乐羊挂帅 吮脓疮吴起爱兵 | 20回 西河守立木为信 平籴法利国利民 |
21回 图变法深察民情 建武卒巩固边防 | 22回 探虚实西门偷袭 中埋伏子谦被捉 |
23回 忆往事光明磊落 遭诬陷郡守撤职 | 24回 别西河挥泪相送 入楚国求贤若渴 |
25回 任苑守试行变法 仿武卒建立军队 | 26回 任令尹全面变法 仅一年国富兵强 |
27回 显实力救赵获胜 遇暴乱为国捐驱 | |
尾声 | 后记 |
附录一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 附录二 吴起年谱 |
附录三 吴起的军事思想 | 附录四 吴起也是史学家 |
庄子传 35
庄子传
序 | |||
第01章 率性任真 非毁礼法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
第02章 南游楚越 探访古风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03章 傲视王侯 与天为一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
第04章 浪迹有终 漆园为吏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五节 | |||
第05章 退隐江湖 寓言传道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06章 困窘织屦 适意人生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07章 著书七篇 所以穷年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第四节 |
第08章 大梦一觉 视死如归 | |||
第一节 | 第二节 | 第三节 |
《范蠡与西施》 34
范蠡与西施
序 | ||
第01章 水漫漫 | 第02章 心悠悠 | 第03章 卧薪尝胆 |
第04章 赤堇山情恋 | 第05章 灭吴八术 | 第06章 情意绵绵 |
第07章 春风得意马蹄疾 | 第08章 不速之客 | 第09章 不测风云 |
第10章 风雨同舟 | 第11章 芙蓉帐暖度春宵 | 第12章 恸哭三江口 |
第13章 旦夕祸福 | 第14章 白马寨点将 | 第15章 曹娥江柳翠莺语 |
第16章 文种请籴 | 第17章 论剑·谈射 | 第18章 姑苏台抚琴 |
第19章 子胥伏剑 | 第20章 拴不住心猿意马 | 第21章 越灭吴 |
第22章 范蠡功成身退 | 第23章 有情人终成眷属 | 第24章 五里湖风光 |
第25章 若耶情愫 | 第26章 太湖·风韵 | 第27章 定陶立足 |
第28章 鼎沸的婚礼 | 第29章 山不转水转 | 第30章 北国奏鸣曲 |
第31章 情深意长 | 第32章 未雨绸缪 | 第33章 吴淞口拉开帷幕 |
荀子传 19
荀子传
第01章 人之性恶 | ||
01-04节 | 05-09节 | 10-14节 |
15-19节 | 20-25节 | |
第02章 天行有常 | ||
01-04节 | 05-09节 | 10-14节 |
15-17节 | ||
第03章 赵国论兵 | ||
01-04节 | 05-09节 | 10-14节 |
15-16节 | ||
第04章 治土一方 | ||
01-04节 | 05-09节 | 10-14节 |
第05章 蚕赋 | ||
01-03节 | 04-07节 | 08-10节 |
《孙子大传》 40
孙子大传
第01章 | 第02章 | 第03章 |
第04章 | 第05章 | 第06章 |
第07章 | 第08章 | 第0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第16章 | 第17章 | 第18章 |
第19章 | 第20章 | 第21章 |
第22章 | 第23章 | 第24章 |
第25章 | 第26章 | 第27章 |
第28章 | 第29章 | 第30章 |
第31章 | 第32章 | 第33章 |
第34章 | 第35章 | 第36章 |
第37章 | 第38章 | |
尾声 |
孙膑 58
孙膑
第01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06节 |
07节 | 08节 | |
第02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06节 |
07节 | 08节 | 09节 |
第03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06节 |
07节 | 08节 | 09节 |
10节 | ||
第04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
第05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06节 |
07节 | 08节 | |
第06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06节 |
07节 | 08节 | 09节 |
10节 | ||
第07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第08章 | ||
01节 | 02节 | 03节 |
04节 | 05节 | |
孙膑故乡行 |
《秦始皇大传》 31
秦始皇大传
第01章 落魄王孙 | 第02章 立嗣之争 | 第03章 赵政出世 | 第04章 化龙鲤鱼 |
第05章 兄弟情深 | 第06章 嬴政嗣立 | 第07章 欲海政潮 | 第08章 手足相残 |
第09章 血战咸阳 | 第10章 杀父逐母 | 第11章 一切逐客 | 第12章 龙腾之前 |
第13章 攻赵联齐 | 第14章 韩非遭忌 | 第15章 灭韩击赵 | 第16章 良将李牧 |
第17章 荆轲刺秦 | 第18章 统一天下 | 第19章 泰山封禅 | 第20章 诸侯余孽 |
第21章 南征北讨 | 第22章 求为神仙 | 第23章 大兴土木 | 第24章 焚书坑儒 |
第25章 争立太子 | 第26章 移风转俗 | 第27章 祖龙之死 | 第28章 山崩余震 |
第29章 指鹿为马 | 第30章 帝国落日 | 尾 声 |
屈子传 40
屈子传
序 | |
第01章 天阴地晦 山悲河泣 | 第02章 瑞雪飘飘 紫气缈缈 |
第03章 智掘鉴井 巧移牛砧 | 第04章 石洞读书 橘林赋诗 |
第05章 香溪漫游 昭府温情 | 第06章 病愈还乡 擂鼓歼敌 |
第07章 出山进京 上殿面君 | 第08章 彻夜之谈 利民之举 |
第09章 污秽龌龊 腐朽败坏 | 第10章 初露锋芒 一展才华 |
第11章 鄂渚巨变 楚宫盛宴 | 第12章 南后钟情 左徒拟法 |
第13章 法令出台 朝野波动 | 第14章 屈原使齐 怀王主盟 |
第15章 郑袖弄权 碧霞进京 | 第16章 郑袖患病 屈原作歌 |
第17章 碧霞归天 郑袖反目 | 第18章 博览群书 深入圜土 |
第19章 暗施毒计 阴夺秘稿 | 第20章 靳尚进谗 郑袖陷害 |
第21章 屈原罢官 张仪欺楚 | 第22章 再使齐国 又放张仪 |
第23章 风雨凄凄 悲愤滔滔 | 第24章 千古绝唱 万世宗师 |
第25章 悲离郢都 情系怀王 | 第26章 洞庭凭吊 君山怀古 |
第27章 长沙盛情 罗城慰藉 | 第28章 溆水灵鹿 木洲蜜橘 |
第29章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上) | 第30章 千难万险 九死一生(下) |
第31章 文曲避邪 皓月照路 | 第32章 小檖送衣 屈原治水 |
第33章 昼答渔夫夜读《离骚》 | 第34章 悲悼回风 怀念长沙 |
第35章 问难苍天 莅临罗渊 | 第36章 撕肝裂胆 怀石投江 |
第37章 沉重打击 深远影响 | |
附 录 屈原年谱 | |
后 记 |
秦前历史导读 36
秦前历史导读
01章 三皇五帝 | 02章 半神文化的起源:伏羲 |
03章 定立人伦拨乱反正:女娲 | 04章 开辟土地树艺百谷:神农 |
05章 轩辕黄帝 | 06章 羿与嫦娥的故事 |
07章 尧帝 | 08章 舜帝 |
09章 大禹治水 | 10章 夏朝 |
11章 商朝 | 12章 西周 |
13章 姜子牙 | 14章 周公姬旦 |
15章 周幽王贪色误国 | 16章 春秋 |
17章 齐桓公 | 18章 管仲 |
19章 宋襄公 | 20章 晋文公 |
21章 赵衰 | 22章 假途伐虢 |
23章 秦穆公 | 24章 百里奚 |
25章 楚庄王 | 26章 孙叔敖 |
27章 伍子婿 | 28章 吴王阖闾 |
29章 吴越争霸 | 30章 越王勾践 |
31章 范蠡和文种 | 32章 战国 |
33章 墨子破云梯 | 34章 三家分晋 |
35章 商鞅南门立木 | 36章 孙膑庞涓斗智 |
【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 45
青铜时代战争】和【骇版战国】
青铜时代战争 | |
蕨类 | |
01章 三皇神迹 | 02章 黄帝蚩尤 |
03章 尧风舜雨 | 04章 虚无之夏(上) |
05章 虚无之夏(下) | 06章 商祖烈烈(上) |
07章 商祖烈烈(下) | |
恐龙 | |
01章 笑傲诸侯 | 02章 倾国二姬 |
03章 大哉强齐(上) | 04章 大哉强齐(下) |
05章 江汉新贵 | 06章 献公之恨 |
07章 晋文践土(上) | 08章 晋文践土(下) |
09章 独霸西戎 | 10章 赵氏孤儿 |
蜥蜴 | |
01章 强哉矫,大晋风流 | 02章 鄢陵舞蜥 |
03章 悼公三驾 | 04章 祸起萧墙 |
05章 至圣先师 | 06章 细腰之王 |
07章 专诸鱼肠剑 | 08章 阖庐五战 |
鳄鱼 | |
01章 三家分晋 | 02章 大魏文侯 |
03章 孙膑庞涓 | 04章 刑名英雄 |
05章 合纵连横 | 06章 稷下学宫 |
07章 张仪欺楚 | |
骇版战国 | |
骇版 序 | |
01章 为引进裤子而送命的君王 | 02章 二十四万颗人头 |
03章 苏秦的间谍生涯 | 04章 烟灰缸砸倒了楚国 |
05章 以复仇的名义 | 06章 丧钟为谁而鸣 |
07章 战国的F4 | 08章 有空就内讧 |
09章 咸阳城里的风流往事 | 10章 是谁搞垮了赵国 |
11章 看上去很man | 12章 就算大结局吧 |
墨子评传 8
墨子评传
第01章 西周官学与诸子 | 第02章 墨子与墨家学派 |
第03章 重视物质生产是 | 第04章 孕育科学发展新 |
第05章 乌托帮的政治理想 | 第06章 经验论和唯理论初 |
第07章 墨子的逻辑学体系 | 第08章 墨子思想的历史影响 |
孟子传 38
孟子传
第01章 沂水遐思 峄山冥想 | 第02章 三迁教子 买肉啖儿 |
第03章 慈母断机 孺子悟途 | 第04章 声震学宫 誉满乡里 |
第05章 赴鲁游学 归里育才 | 第06章 子思书院 孟子学堂 |
第07章 春游峄山 秋察漷水 | 第08章 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
第09章 人性之辩 尽心之说 | 第10章 孟子游齐 匡章胜秦 |
第11章 拥楹而叹 归鲁葬母 | 第12章 曲折道路 艰难历程 |
第13章 倡导井田 驳斥自圭 | 第14章 诤誎惠王 斥责自圭 |
第15章 再适齐国 首见宣王 | 第16章 制民之产 与民同乐 |
第17章 雪宫论政 阴毁明堂 | 第18章 深山避署 客卿进誎 |
第19章 凭吊古人 教育弟子 | 第20章 孟子谈勇 田婴誎君 |
第21章 宣王求教 孟子论政 | 第22章 客人来访 主人接见 |
第23章 弟子询问 夫子解答 | 第24章 赴盖之前 暴雨之后 |
第25章 王驩施讦 孟子居盖 | 第26章 叛逆弟子 忠诚卫士 |
第27章 出吊于滕 归慰于齐 | 第28章 燕王让国 齐王兴师 |
第29章 屺母观海 黄河垂钓 | 第30章 避召不见 辞卿欲归 |
第31章 昼邑三日 石丘之辩 | 第32章 落叶归根 游子还乡 |
第33章 好辩之辩 解诗之解 | 第34章 孟子发愤 万章请教 |
第35章 天地不公 万民垂泪 | |
孟子年谱 | |
孟子名言选择 | |
后记 |
秦相李斯 33
秦相李斯
自序 | ||
楔子 | ||
第01章 | 第02章 | 第03章 |
第04章 | 第05章 | 第06章 |
第07章 | 第08章 | 第0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第13章 | 第14章 | 第15章 |
第16章 | 第17章 | 第18章 |
第19章 | 第20章 | 第21章 |
第22章 | 第23章 | 第24章 |
第25章 | 第26章 | 第27章 |
第28章 | 第29章 | |
尾声 | ||
后记 |
老子传 36
老子传
《老子传》再版前言 | |
第01章 问世不凡 | |
1节 他从紫气中来 | 2节 天性火花,从幼小心灵闪现 |
3节 “野孩子”至“超格生” | |
第02章 真善青年 | |
1节 做个真人 | 2节 劫难 |
3节 生死线上 | 4节 城头却敌 |
第03章 异常婚事 | |
1节 从三月三,到红石山 | 2节 日月巧映,偶然?必然? |
3节 相亲 | 4节 报仇 |
5节 “洞房”明月夜 | |
第04章 无意升员 | |
1节 收蜎渊,初遇孔丘 | 2节 论“变”作“囚” |
3节 黄金怪案 | 4节 吉凶难测上洛阳 |
5节 李聃见札旋来周都 | |
第05章 一身二史 | |
1节 龙柱底下 | 2节 遏与止 |
3节 书国首领 | 4节 历天渊 |
第06章 国乱归园 | |
1节 “驾崩”的风波 | 2节 在酷杀中 |
3节 拉锯战里 | 4节 失 |
5节 孔子问礼——“蓬累而行” | |
第07章 大书成毁 | |
1节 研天究道隐伯阳 | 2节 化入自然 |
3节 法道寻律 | 4节 大器将要晚成时 |
第08章 入秦过函 | |
1节 过安庄,迷入魏仙源 | 2节 驱青牛,过雄关,函谷墨迹奇 |
3节 两进咸阳 | 4节 扶风情深兮!槐里义长 |
后 记 |
孔子传 40
孔子传
第01章 沐浴朝露 尼山降圣 | 第02章 仲尼习礼 征在启蒙 |
第03章 孝子放牧 慈母传鼎 | 第04章 五父陈棺 赴宴受辱 |
第05章 娶妻生子 初露锋芒 | 第06章 学无常师 苦恼抉择 |
第07章 杏坛育人 德降子路 | 第08章 仲由拜师 冉耕入学 |
第09章 周都求学 学问益进 | 第10章 去鲁适齐 泰山问苦 |
第11章 景公问政 仲尼闻韶 | 第12章 孔子遁逃 秋子悲城 |
第13章 归里主婚 观庙教子 | 第14章 泗水观澜 泰山抒怀 |
第15章 玙璠之争 阳虎馈豚 | 第16章 夫子运筹 家臣叛逃 |
第17章 孔子初仕 春到中都 | 第18章 夹谷会盟 孔子显身 |
第19章 司寇执法 人民受惠 | 第20章 计强公室 行堕三都 |
第21章 王卿施计 君相迷色 | 第22章 孔子离邦 子贡答贤 |
第23章 操琴答疑 弹剑解围 | 第24章 史鱼尸谏 蒯糙杀母 |
第25章 孔子诞辰 子贡游说 | 第26章 南子沐浴 孔子进宫 |
第27章 孔子临河 桓趔伐树 | 第28章 湣公敬贤 冉求归鲁 |
第29章 陈蔡绝粮 幽谷观兰 | 第30章 隐士嘲讽 叶公问政 |
第31章 孔子正名 子路搏虎 | 第32章 子贡说吴 冉求克齐 |
第33章 孔子归鲁 季氏问政 | 第34章 曾参出妻 冉求助纣 |
第35章 柳下盗跖 怒斥孔子 | 第36章 发愤忘食 乐亦忘忧 |
第37章 西狩获麟 孔子杀青 | 第38章 伯牛恶疾 颜回殁世 |
第39章 子路结缨 孔子仙逝 | |
附 录 孔子年谱 |
鬼谷四友志 7
鬼谷四友志
序 |
第1章 辩才学分科教艺 定人质驱鼠传书 |
第2章 忌刻小人行毒计 忠直良友诈风魔 |
第3章 庞涓错遁八门阵 孙膑巧书六字诀 |
第4章 苏秦困厄皆因运 肃侯始任合从计 |
第5章 激张仪阴主秦柄 纠六王荣显印绶 |
第6章 苏秦遗智杀刺客 张仪诳楚玩怀王 |
管子传 21
管子传
序 | |
第一部 恒公拜相 | |
1章 一箭之仇 | 2章 大难临头 |
3章 叔牙荐相 | 4章 金台拜相 |
第二部 治国称霸 | |
1章 相地衰征与官山海 | 2章 霸业之始 |
3章 大见成效 | 4章 慧眼识英雄 |
5章 中流砥柱 | 6章 兄弟情深 |
第三部 尊王攘夷 | |
1章 征山戎 伐孤竹 | 2章 平定鲁乱 |
3章 救邢存卫 | 4章 降服蛮楚 |
5章 稳固周室 | 6章 登峰造极 |
7章 管仲之死 | |
尾 声 | |
后 记 | |
管仲年表 |
共和国人物 26
共和国人物
作者 | 书名 | 作者 | 书名 |
---|---|---|---|
朱洪 | 陈独秀风雨人生 | 赫赫 | 太空惊雷--张太雷 |
陈铁健 | 瞿秋白传 | 金冲及 | 毛泽东传 |
力平 | 周恩来传 | 权延赤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
金冲及 | 刘少奇传 | 文献研究室 | 朱德传 |
文献研究室 | 彭德怀传 | 少华、游湖 | 林彪这一生 |
齐鲁 | 胡耀邦传奇 | 文献研究室 | 刘伯承传 |
文献研究室 | 贺龙传 | 文献研究室 | 聂荣臻传 |
文献研究室 | 陈毅传 | 文献研究室 | 罗荣桓传 |
文献研究室 | 徐向前传 | 文献研究室 | 叶剑英传 |
熊亮华 | 红色掌柜陈云 | 理查德·伊文斯 | 邓小平传 |
罗伯特·劳伦斯·库恩 | 他改变了中国-江泽民传 | 叶永烈 | 江青传 |
晓亮、文军 | 十大元帅之谜 | 张云 | 潘汉年传奇 |
黄祥豫 | 潘汉年在上海 | 龚济民、方仁念 | 郭沫若传 |
汉武帝 68
汉武帝
第一部分 公元前151年的盛夏 | |
第一节 公元前151年的盛夏 | 第二节 五柞宫的王美人 |
第三节 计撼储君位 | 第四节 让阿娇做你的儿媳 |
第五节 开弓没有回头箭 | 第六节 噩耗传到云阳宫 |
第七节 深宫夜弑君 | 第八节 绝妙的主意 |
第九节 一张网从天而降 | 第十节 低垂的阴霾 |
第十一节 梁王刺袁鸯 | 第十二节 弟承兄业,岂不美哉 |
第十三节 杀身之祸 | 第十四节 钦差闯睢阳 |
第十五节 御史大夫田叔 | 第十六节 梁王亦可减轻罪罚 |
第二部分 窦太后的密信 | |
第一节 窦太后的密信 | 第二节 太后逼立储 |
第三节 梁王之死 | 第四节 刘彻被立为太子 |
第五节 御医窃禁脔 | 第六节 世间尚有公道 |
第七节 太岁头上动土 | 第八节 牵扯到了太子 |
第九节 毒鸩汉景帝 | 第十节 李三针的口供 |
第十一节 一件人命案 | 第十二节 长寿宫 |
第十三节 卫绾杀不得 | 第十四节 拼死一搏的决心 |
第十五节 宰相许昌 | 第十六节 大展鸿图 |
第三部分 江都王的天下 | |
第一节 江都王的天下 | 第二节 刘 建 |
第三节 为梁媛的命运担心 | 第四节 一生中最不堪回首的一段 |
第五节 不知父王对这儿媳可还满意 | 第六节 皇位的反对势力 |
第七节 决定结束自己的生命 | 第八节 找我有何贵干 |
第九节 得意的冷笑 | 第十节 圣驾御江州 |
第十一节 桂月楼行刺 | 第十二节 武帝颁行新法 |
第十三节 公主和亲 | 第十四节 血战聂家庄 |
第四部分 假冒浑邪王 | |
第一节 假冒浑邪王 | 第二节 忠心的聂都尉 |
第三节 伏击浑邪王 | 第四节 武帝震怒 |
第五节 诈降东匈奴 | 第六节 微服简从的皇帝 |
第七节 誓灭浑邪王 | 第八节 假公主和亲 |
第九节 劫获春阳公主 | 第十节 休屠王大军 |
第十一节 出使南越国 | 第十二节 东越国野心 |
第五部分 黑松岗杀手 | |
第一节 黑松岗杀手 | 第二节 东越王乘虚 |
第三节 表章送长安 | 第四节 汉国有使者 |
第五节 天兵定南疆 | 第六节 云霄楼烈焰 |
第七节 钩戈谋东宫 | 第八节 栾仙人炼丹 |
第九节 四大臣顾命 | 第十节 汉武帝驾崩 |
王莽 32
王莽
序言 | |
关于《王莽》 | 引子 殉葬 |
第01章 风流东宫 | 第02章 裙下称臣 |
第03章 寂寞椒房 | 第04章 猛兽美人 |
第05章 狗肉太子 | 第06章 豪门寒士 |
第07章 纨袴奢靡 | 第08章 家姐皇帝 |
第09章 牛刀小试 | 第10章 榻前封官 |
第11章 姐妹专宠 | 第12章 兄弟争锋 |
第13章 王大司马 | 第14章 尊号风波 |
第15章 南阳蛰居 | 第16章 汉宫秽事 |
第17章 三陪大臣 | 第18章 死灰复燃 |
第19章 背负青天 | 第20章 荣升国丈 |
第21章 祸起萧墙 | 第22章 托古改制 |
第23章 符命皇帝 | 第24章 新政风云 |
第25章 边塞狼烟 | 第26章 草莽烽火 |
第27章 灭顶之灾 | 尾声 渐台悲泪 |
附录 |
天纵其才 23
天纵其才
序言 | ||
第01章 纳贤良 | 第02章 凤求凰 | 第03章 霸陵歪脖树 |
第04章 美人与英雄 | 第05章 劫法场 | 第06章 戏侏儒 |
第07章 捉奸赏奸 | 第08章 皇宫与农舍 | 第09章 上林苑 |
第10章 拉郎配 | 第11章 选丞相 | 第12章 县令与侠客 |
第13章 丞相与大帅 | 第14章 颍水清浊 | 第15章 马前泼水 |
第16章 灌夫骂座 | 第17章 铁券丹书 | 第18章 白日见鬼 |
第19章 长门赋 | 第20章 血祭军旗 | 第21章 大将军 |
第22章 新纪元 |
天怒其虐 31
天怒其虐
第01章 接传香火 | 第02章 天兵与天书 | 第03章 云中君 |
第04章 金马门 | 第05章 腹诽之罪 | 第06章 不见面 |
第07章 跳进黄河洗不清 | 第08章 孔雀胆 | 第09章 恶鬼廉官 |
第10章 清流浊浪 | 第11章 五子登科 | 第12章 秋风辞 |
第13章 真真假假 | 第14章 一笑罢兵 | 第15章 腊八粥 |
第16章 泪洒泰山 | 第17章 二美同堂 | 第18章 庐山昆仑蛤蟆滩 |
第19章 远嫁乌孙 | 第20章 金乌与麻雀 | 第21章 天机河源 |
第22章 汗血马 | 第23章 天意悲歌 | 第24章 两路求仙 |
第25章 水熬火煎 | 第26章 沉命与舍命 | 第27章 冰窖彻悟幽谷血 |
第28章 离奇长寿面 | 第29章 殷殷石榴花 | 第30章 不死假死 |
第31章 京都大侠 | 第32章 世道黑与白 |
天之骄子 26
天之骄子
第01章 夫妻重逢 | 第02章 大义灭亲 | 第03章 立太学 |
第04章 卖官鬻爵 | 第05章 收河朔 | 第06章 枕中秘籍 |
第07章 朔方城 | 第08章 推恩裂土 | 第09章 惊天动地 |
第10章 生死情谊 | 第11章 双嫁女 | 第12章 富贵与贫贱 |
第13章 得道与求仙 | 第14章 浴血沉沙 | 第15章 淮南风云 |
第16章 杀无赦 | 第17章 王侯天伦 | 第18章 酷吏刁姬 |
第19章 勘破谜底 | 第20章 割肉养妻 | 第21章 陌上桑 |
第22章 白鹿币 | 第23章 儒道守关 | 第24章 一以当十 |
第25章 封狼居胥 | 第26章 生灵苍天 |
司马迁 44
司马迁
写作阐释——扪心追问司马迁 | ||
李丹阳评——司马迁:梦里不知身是客 | ||
第一章 | 第二章 | 第三章 |
第四章 | 第五章 | 第六章 |
第七章 | 第八章 | 第九章 |
第十章 | 第十一章 | 第十二章 |
第十三章 | 第十四章 | 第十五章 |
第十六章 | 第十七章 | 第十八章 |
第十九章 | 第二十章 | 第二十一章 |
第二十二章 | 第二十三章 | 第二十四章 |
第二十五章 | 第二十六章 | 第二十七章 |
第二十八章 | 第二十九章 | 第三十章 |
第三十一章 | 第三十二章 | 第三十三章 |
第三十四章 | 第三十五章 | 第三十六章 |
第三十七章 | 第三十八章 | 第三十九章 |
第四十章 | 第四十一章 | |
给自己一个说法(后记) |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70
刘秀私密生活全记录
01节 演武场上 | 02节 刘秀并不热心习武 |
03节 他将来才可成大器 | 04节 刘縯大惑不解 |
05节 刘宽穿着一身重孝 | 06节 刘縯悲愤难抑 |
07节 好功夫 | 08节 帮你做成一番事业 |
09节 兄台有何指教 | 10节 刘黄掌管家事 |
11节 怎么如此狼狈 | 12节 一言难尽 |
13节 我将来要嫁个大将军 | 14节 有何贵干 |
15节 公子还是不要冒险 | 16节 同情之心 |
17节 拜见国师公大人 | 18节 无耻的小人 |
19节 王莽废汉自立 | 20节 王莽命你来取玉玺 |
21节 两位军爷有何公干 | 22节 公子太让小妹失望了 |
23节 不愿施展武功还手 | 24节 名花有主 |
25节 莫非罗敷姑娘家里出事了 | 26节 请太师爷降罪 |
27节 因何请在下赴宴 | 28节 一张熟悉的面容 |
29节 阴小姐落入魔爪 | 30节 无功而返 |
31节 不过是一句戏言 | 32节 一个共同的理想 |
33节 把我的马算上 | 34节 愿听从伯升差遣 |
35节 救救我们穷苦人吧 | 36节 一面之缘 |
37节 可怜的大黄牛 | 38节 千万不可盲目行动 |
39节 岂能与他们同流合污 | 40节 刘縯终于举起了令旗 |
41节 共谋大事 | 42节 愿听刘三将军差遣 |
43节 改变了弃城而逃的念头 | 44节 一加一大于二 |
45节 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 | 46节 夺绿林军将帅之权 |
47节 何乐而不为呢 | 48节 应下了亲事 |
49节 众卿可有应变之策 | 50节 支援刘縯的主力部队 |
51节 向昆阳四门发起猛攻 | 52节 扬我军威,威慑天下 |
53节 与王邑、王寻决战 | 54节 刘三将军有何吩咐 |
55节 我岂能步兄长后尘 | 56节 宣刘秀进殿见朕 |
57节 刘歆和卫将军畏罪自杀 | 58节 迎娶阴丽华 |
59节 替兄报仇 | 60节 王莽新朝的末日真的来到了 |
61节 陈牧大骂冯异反汉 | 62节 人心思汉,更思明君 |
63节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 64节 李通出班复命 |
65节 明公留步 | 66节 何愁河北不平,大业不成 |
67节 中兴汉室者必为刘文叔 | 68节 询问祸福 |
69节 顿生敬佩之心 | 70节 急驰而去 |
后汉演义 100
后汉演义
第001回 假符命封及卖饼儿 惊连坐投落校书阁 | 第002回 毁故庙感伤故后 挑外衅激怒外夷 |
第003回 盗贼如蝟聚众抗官 父子聚麀因奸谋逆 | 第004回 受胁迫廉丹战死 图光复刘氏起兵 |
第005回 立汉裔淯水升坛 破莽将昆阳扫敌 | 第006回 害刘縯群奸得计 诛王莽乱刃分尸 |
第007回 杖策相从片言悟主 坚冰待涉一德格天 | 第008回 投真定得婚郭女 平邯郸受封萧王 |
第009回 斩谢躬收取邺中 毙贾强扬威河右 | 第010回 光武帝登坛即位 淮阳王奉玺乞降 |
第011回 刘盆子乞怜让位 宋司空守义拒婚 | 第012回 掘园陵淫寇逞凶 张挞伐降王服罪 |
第013回 诛邓奉惩奸肃纪 戕刘永献首邀功 | 第014回 愚彭宠卧榻丧生 智王霸举杯却敌 |
第015回 奋英谋三战平齐地 困强虏两载下舒城 | 第016回 诣东都马援识主 图西蜀冯异定谋 |
第017回 抗朝命甘降公孙述 重士节亲访严子陵 | 第018回 借寇君颍上迎銮 收高峻陇西平乱 |
第019回 猛汉将营中遇刺 伪蜀帝城下拚生 | 第020回 废郭后移宠阴贵人 诛蛮妇荡平金溪穴 |
第021回 雒阳令撞柱明忠 日逐王献图通款 | 第022回 马援病殁壶头山 单于徙居美稷县 |
第023回 纳直言超迁张佚 信谶文怒斥桓谭 | 第024回 幸津门哭兄全孝友 图云台为后避勋亲 |
第025回 抗北庭郑众折强威 赴西竺蔡愔求佛典 | 第026回 辨冤狱寒朗力谏 送友丧范式全交 |
第027回 哀牢王举种投诚 匈奴兵望营中计 | 第028回 使西域班超焚虏 御北寇耿恭拜泉 |
第029回 拔重围迎还校尉 抑外戚曲诲嗣皇 | 第030回 请济师司马献谋 巧架诬牝鸡逞毒 |
第031回 诱叛王杯酒施巧计 弹权戚力疾草遗言 | 第032回 杀刘畅惧罪请师 系郅寿含冤毕命 |
第033回 登燕然山夸功勒石 闹洛阳市渔色贪财 | 第034回 黜外戚群奸伏法 歼首虏定远封侯 |
第035回 送番母市恩遭反噬 得邓女分宠启阴谋 | 第036回 鲁叔陵讲经称帝旨 曹大家上表乞兄归 |
第037回 立继嗣太后再临朝 解重围副尉连毙虏 | 第038回 勇梁慬三战著功 智虞诩一行平贼 |
第039回 作女诫遗编示范 拒羌虏增灶称奇 | 第040回 驳百僚班勇陈边事 畏四知杨震却遗金 |
第041回 黜邓宗父子同绝粒 祭甘陵母女并扬威 | 第042回 班长史捣破车师国 杨太尉就死夕阳亭 |
第043回 秘大丧还宫立幼主 诛元舅登殿滥封侯 | 第044回 救忠臣阉党自相攻 应贵相佳人终作后 |
第045回 进李固对策膺首?【僮A冀饧锥ㄈ郝? | 第046回 马贤战殁姑射山 张纲驰抚广陵贼 |
第047回 立冲人母后摄政 毒少主元舅横行 | 第048回 父死弟孤文姬托命 夫骄妻悍孙寿肆淫 |
第049回 忤内侍朱穆遭囚 就外任陈龟拜表 | 第050回 定密谋族诛梁氏 嫉忠谏冤杀李云 |
第051回 受一钱廉吏迁官 劾群阉直臣伏阙 | 第052回 导后进望重郭林宗 易中宫幽死邓皇后 |
第053回 激军心焚营施巧计 信谗构严诏捕名贤 | 第054回 驳问官范滂持正 嫉奸党窦武陈词 |
第055回 驱蠹贼失计反遭殃 感蛇妖进言终忤旨 | 第056回 段颎百战平羌种 曹节一网殄名流 |
第057回 葬太后陈球伸正议 规嗣主蔡邕上封回 | 第058回 弃母全城赵苞破敌 盅君逞毒程璜架诬 |
第059回 诛大憝酷吏除奸 受重赂妇翁嫁祸 | 第060回 挟妖道黄巾作乱 毁贼营黑夜奏功 |
第061回 曹操会师平贼党 朱儁用计下坚城 | 第062回 起义兵三雄同杀贼 拜长史群寇识尊贤 |
第063回 请诛奸孙坚献议 拚杀贼傅燮捐躯 | 第064回 登将坛灵帝张威 入宫门何进遇救 |
第065回 元舅召兵泄谋被害 权阉伏罪奉驾言归 | 第066回 逞奸谋擅权易主 讨逆贼歃血同盟 |
第067回 议迁都董卓营私 遇强敌曹操中箭 | 第068回 入洛阳观光得玺 出磐河构怨兴兵 |
第069回 骂逆贼节妇留名 遵密嘱美人弄技 | 第070回 元恶伏辜变生部曲 多财取祸殃及全家 |
第071回 攻濮阳曹操败还 失幽州刘虞絷戮 | 第072回 糜竺陈登双劝驾 李傕郭汜两交兵 |
第073回 御跸蒙尘沿途遇寇 危城失守抗志捐躯 | 第074回 孟德乘机引兵迎驾 奉先排难射戟解围 |
第075回 略横江奋迹兴师 下宛城痴情猎艳 | 第076回 策十胜郭嘉申议 劝再进贾诩善谋 |
第077回 愎谏招尤吕布殒命 推诚待士孙策知人 | 第078回 穿地道焚死公孙瓒 害国戚勒毙董贵妃 |
第079回 袁本初驰檄疗风疾 孙伯符中箭促天年 | 第080回 焚乌巢曹操屡施谋 奔荆州刘备再避难 |
第081回 守孤城审配全忠 嫁二夫甄氏失节 | 第082回 出塞外绕途歼众虏 顾隆中决策定三分 |
第083回 入江夏孙权复仇 走当阳赵云救主 | 第084回 召周郎东吴主战 破曹军赤壁鏖兵 |
第085回 续嘉耦老夫得少妻 上遗笺壮年悲短命 | 第086回 拒马儿许褚效忠 迎虎主刘璋失计 |
第087回 失冀城马超奔难 逼许宫伏后罹殃 | 第088回 见外使奸雄代捉刀 察重伤功臣邀赐盖 |
第089回 得汉中刘玄德称王 失荆州关云长殉义 | 第090回 济父恶曹丕篡位 接宗祧蜀汉开基 |
第091回 陆伯言定计毁连营 刘先主临危传顾命 | 第092回 尊西蜀难倒东吴使 平南蛮表兴北伐师 |
第093回 失街亭挥泪斩马谡 返汉中授计戮王双 | 第094回 木门道张郃毙命 五丈原诸葛归天 |
第095回 王子均昌言平乱 公孙渊战败受擒 | 第096回 承遗诏司马秉权 缴印绶将军赤族 |
第097回 猛姜维北伐丧师 老丁奉东兴杀敌 | 第098回 司马师擅权行废立 毋丘俭失策致败亡 |
第099回 满恶贯孙綝伏诛 竭忠贞王经死节 | 第100回 失蜀土汉宗绝祀 篡魏祚晋室开基 |
韩信传 27
韩信传
引子 | ||
第一章 坎坷少年 | ||
导言 | 孤儿寡母 贫不失志 | 市井无德 漂母有恩 |
第二章 怀才不遇 | ||
导言 | 杖剑从军 屈居戏下 | 再观风云 离楚归汉 |
数举不用 终生去意 | ||
第三章 初露锋芒 | ||
导言 | 萧何追信 得拜大将 | 汉中高对 语惊四座 |
第四章 英雄本色 | ||
导言 | 明修栈道 暗渡陈仓 | 腹背夹敌 还定三秦 |
良将失意 汉王败兵 | 力挽狂澜 再展雄风 | 木罂渡军 下魏破代 |
背水布阵 破赵会食 | 尊贤用计 不战降燕 | 晨夺将印 汉王欺心 |
攻齐两难 蒯彻献计 | 囊沙断流 潍水半渡 | 势可自立 终不背汉 |
决战垓下 四面楚歌 | ||
第五章 功成身败 | ||
导言 | 功成失兵 齐王徙楚 | 计游云梦 再贬淮阴 |
妇人定计 不白之冤 |
韩信自传 12
韩信自传
第01章 | 第02章 | 第03章 |
第04章 | 第05章 | 第06章 |
第07章 | 第08章 | 第09章 |
第10章 | 第11章 | 第12章 |
汉缚·卫青传 45
汉缚·卫青传
序 | ||
第01章转世成奴 | 第02章尘缘了 | 第03章转世重生 |
第04章谁家小五 | 第05章遇郭解 | 第06章逐金丸 |
第07章离别 | 第08章入府为奴 | 第09章惩戒 |
第10章再遇刘彻 | 第11章月下相逢 | 第12章问 |
第13章趁得年少且欢娱 | 第14章峥嵘岁月愁 | 第15章决定 |
第16章鸿书雁语 | 第17章天上人间 | 第18章夜乡晨 |
第19章此命由天不由我 | 第20章定风波 | 第21章君亦有语 |
第22章微行 | 第23章对策 | 第24章美人多娇 |
第25章易纷飞 | 第26章月惆怅 | 第27章生死同盟 |
第28章相士言 | 第29章上林苑 | 第30章卫青劫 |
第31章笑中言 | 第32章宫中宴 | 第33章妄念 |
第34章卫仲卿 | 第35章雪中难 | 第36章世事明 |
第37章闽越纷争 | 第38章醉春风 | 第39章离魂曲 |
第40章世间事 | 第41章掌期门 | 第42章疾风知劲草 |
第43章多情总被无情伤 | 第44章云开雾散 | |
番 外 |
汉朝历史导读 19
汉朝历史导读
01章 秦始皇嬴政 | 02章 秦二世胡亥 |
03章 陈胜、吴广 | 04章 西汉高祖刘邦 |
05章 楚霸王项羽 | 06章 留侯张良 |
07章 楚王韩信 | 08章 千古名相萧何 |
09章 平阳侯曹参 | 10章 曲逆侯陈平 |
11章 吕后执政 | 12章 杀马立誓 |
13章 破釜沉舟 | 14章 淮南王英布 |
15章 梁王彭越 | 16章 颍阴侯灌婴 |
17章 长沙王吴芮 | 18章 南越王赵佗 |
19章 韩王信 |
彭德怀传 39
彭德怀传
01章 乌石少年 | 02章 湘军十二载 | 03章 举义平江 |
04章 奔赴井冈山 | 05章 转战湘鄂赣 | 06章 保卫中央革命根据地 |
07章 迢迢长征路 | 08章 驰骋陕甘宁 | 09章 与华北共存亡 |
10章 反磨擦 | 11章 百团大战 | 12章 艰难转折 |
13章 大将理财 | 14章 心碑 | 15章 临危受命 |
16章 三战三捷 | 17章 扭转西北战局 | 18章 外线歼敌 |
19章 解放大西北 | 20章 受命援朝 | 21章 扭转危局 |
22章 突破“三八线” | 23章 全线反击 | 24章 赢得和平 |
25章 再进统帅部 | 26章 推进战略转变 | 27章 势在必行的改革 |
28章 为了祖国安全 | 29章 在争论的旋涡里 | 30章 未了心愿 |
31章 “请为人民鼓咙胡” | 32章 身在庐山 | 33章 风云突变 |
34章 “海瑞”罢官 | 35章 元帅挂甲 | 36章 问题升级 |
37章 三线梦 | 38章 伟大的囚徒 | 39章 后记 |
瞿秋白传 16
瞿秋白传
01章 故乡与少年 | 02章 一家星散飘零 |
03章 苦闷,求索,斗争 | 04章 改造社会的呼声 |
05章 走向光明的使者 | 06章 赤都心史 |
07章 江南一燕 | 08章 大革命风暴中(上) |
09章 大革命风暴中(下) | 10章 转折关头 |
11章 第二次赴苏前后 | 12章 圣洁的友谊 |
13章 重返文学园地 | 14章 从上海到瑞金 |
15章 最后的斗争 | 后记 |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14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走下圣坛的周恩来 | |
01章 引子 周恩来不是帅才 | 02章 三次预见预言 |
03章 遇险履险 | 04章 周恩来与酒 |
05章 四次痛哭 | 06章 五次发脾气 |
07章 六个办公室 | 08章 衣食住行 |
09章 休息与娱乐 | 10章 夫妻之间 |
11章 毛泽东与周恩来 | 12章 周恩来逝世全过程 |
后 记 |
太空惊雷--张太雷 18
太空惊雷--张太雷
第01章 英雄之初 | 第02章 小学时代 |
第03章 中学时代 | 第04章 大学生涯 |
第05章 接受"五·四"运动的洗礼 | 第06章 参与建党建团 |
第07章 投入共产国际 | 第08章 回国从事革命工作(第1--6节) |
第08章 回国从事革命工作(第7--15节) | 第09章 再度前往苏联 |
第10章 离苏返回上海 | 第11章 战斗在珠江之滨 |
第12章 抵达武汉 | 第13章 掀起珠江怒潮 |
第14章 领导广州起义(第1--7节) | 第14章 领导广州起义(第8--11节) |
第14章 领导广州起义(第12--16节) | 第14章 领导广州起义(17--23节) |
徐向前传 26
徐向前传
01章 生在平凡之家 | 02章 曲折的路 |
03章 踏上革命的征程 | 04章 从广州到东江 |
05章 初到大别山 | 06章 威震中原 |
07章 反“围剿”失败与西征 | 08章 “巴山来了徐向前” |
09章 粉碎六路围攻 | 10章 川西会师 |
11章 南下和北上的岁月 | 12章 悲壮的征程 |
13章 走上抗日前线 | 14章 转战晋东南 |
15章 平原造“人山” | 16章 山东一年 |
17章 在陕北 | 18章 降伏“卧牛” |
19章 横扫晋中 | 20章 攻克太原 |
21章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岁月里 | 22章 在十年动乱中 |
23章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 24章 帅星陨落风范长存 |
后记 | 附录 徐向前生平大事年表 |
叶剑英传 42
叶剑英传
01章 梅水之滨 | 02章 漂泊南洋与习武云南 |
03章 追随孙中山革命 | 04章 执教黄埔与练兵香洲 |
05章 东征之役 | 06章 随师北伐与加入中国共产党 |
07章 策应南昌起义 | 08章 到敌人心脏里准备暴动 |
09章 广州工农兵起义 | 10章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参谋长 |
11章 在红军学校与东南前线 | 12章 万水千山长征路 |
13章 与张国焘的斗争 | 14章 初到陕北 |
15章 西安风云 | 16章 辗转奔波为抗战 |
17章 在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 | 18章 战斗在重庆 |
19章 延安岁月 | 20章 在军调部的四百天(上) |
21章 在军调部的四百天(下) | 22章 领导中央后方委员会工作 |
23章 在华北军大的领导岗位上 | 24章 新北平市长 |
25章 解放广东 | 26章 开创广州工作局面 |
27章 建设新华南(上) | 28章 建设新华南(下) |
29章 主持训练总监部工作 | 30章 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上) |
31章 开拓军事科学研究(下) | 32章 全军教育训练的新阶段 |
33章 在动乱中稳定军队 | 34章 迎着逆流进击 |
35章 重新主持军委工作 | 36章 军委扩大会议前后 |
37章 粉碎“四人帮” | 38章 在新的历史发展时期 |
39章 担任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 | 40章 帅星永远闪耀 |
后记 | 附录 叶剑英生平大事年表 |
十大元帅之谜 44
十大元帅之谜
前言 | |
01章 朱德元帅之谜 | |
01.1 “农民情结”之谜 | 01.2 伙夫头之谜 |
01.3 婚恋家庭之谜 | 01.4 身无片伤之谜 |
01.5 朱毛关系之谜 | |
02章 叶剑英元帅之谜 | |
02.1 一代“儒将”诞生之谜 | 02.2 军事韬略之谜 |
02.3 屡立奇功之谜 | 02.4 力挽狂澜之谜 |
03章 刘伯承元帅之谜 | |
03.1 寒门将子之谜 | 03.2 九死一生之谜 |
03.3 常胜将军之谜 | 03.4 家庭婚恋之谜 |
04章 徐向前元帅之谜 | |
04.1 徐帅崛起之谜 | 04.2 三次婚姻之谜 |
04.3 奇特的性格之谜 | 04.4 无敌仁者之谜 |
05章 贺龙元帅之谜 | |
05.1 从军“入道”之谜 | 05.2 追随共产党之谜 |
05.3 三进洪湖之谜 | 05.4 个性及婚姻家庭之谜 |
05.5 "文革"蒙冤及平反之谜 | |
06章 彭德怀元帅之谜 | |
06.1 吹尽狂沙始到金 | 06.2 跌宕人生15年 |
06.3 魂兮归来兮,远方不可久留 | 06.4 找到了另一个自己 |
07章 陈毅元帅之谜 | |
07.1 文武全才之谜 | 07.2 兴邦治国之谜 |
07.3 外交艺术之谜 | 07.4 陈毅张茜伉俪之谜 |
08章 聂荣臻元帅之谜 | |
08.1 辗转求学之谜 | 08.2 百战不殆之谜 |
08.3 聂荣臻与林彪关系之谜 | 08.4 “两弹之父”之谜 |
09章 罗荣桓元帅之谜 | |
09.1 “照妖镜”之谜 | 09.2 留田突围之谜 |
09.3 “情”“爱”之谜 | 09.4 攻打锦州与“林罗”之谜 |
10章 林彪元帅之谜 | |
10.1 东北王之谜 | 10.2 “联合舰队”之谜 |
10.3 林彪出逃之谜 | 10.4 “九·一三”事件之谜 |
后记 |
周恩来传 16
周恩来传
01章 “欲重整山河,复兴祖国” | 02章 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 |
03章 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军事领导人 | 04章 中共中央工作实际上的主要主持者 |
05章 顾全大局相忍为党 | 06章 十年谈判 |
07章 全国解放战争的副帅 | 08章 开始建设新中国 |
09章 意气风发的十年 | 10章 走向世界 |
11章 反冒进 | 12章 从“大跃进”到调整 |
13章 原子弹爆炸 | 14章 振兴中华提出四化 |
15章 中流砥柱力挽狂澜 | 16章 鞠躬尽瘁死而后己 |
朱德传 45
朱德传
01章 佃农的儿子 | 02章 走向广阔的世界 |
03章 奋身军界 | 04章 护国名将 |
05章 从黑暗中走出来 | 06章 远涉重洋追求真理 |
07章 在北伐革命中 | 08章 南昌暴动 |
09章 保存革命火种 | 10章 领导湘南起义 |
11章 会师井冈山 | 12章 八月失败前后 |
13章 向赣南闽西进军 | 14章 古田会议前后 |
15章 面对李立三的“左”倾错误指导 | 16章 第一次反“围剿” |
17章 第二次反“围剿” | 18章 第三次反“围剿” |
19章 参加中华苏维埃一大前后 | 20章 第四次反“围剿” |
21章 在第五次反“围剿”中 | 22章 遵义会议前后 |
23章 艰难的时刻 | 24章 率领二、四方面军北上 |
25章 抗战的号角吹响了 | 26章 挺进华北抗日前线 |
27章 东路军总指挥 | 28章 佇马太行 |
29章 反磨擦斗争 | 30章 回延安 |
31章 在复杂的环境中坚持抗战 | 32章 呕心沥血渡时艰 |
33章 胜利前夕 | 34章 针锋相对的斗争 |
35章 人民的光荣 | 36章 在战略进攻中开创新局面 |
37章 在大决战的日子里 | 38章 迎接新中国的诞生 |
39章 建设现代化的国防军 | 40章 党的第一任纪律检查委员会书记 |
41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 42章 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
43章 在“文化大革命”中 | 注释 |
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