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人定计 不白之冤刘邦称帝后并不是只打击了韩信这一个功臣,而是一系列。他的作法终于先后逼反了韩王信等人。 汉高祖七年,韩王信反于太原,刘邦亲自率兵平定。 汉高祖八年,刘邦到东垣过柏人时,赵国丞相贯高等人谋杀刘邦,但未成功。次年,事情败露,牵连到刘邦的女婿赵王敖。 这一系列的事很使刘邦苦恼,加强了打击地方势力的决心,也使得他对韩信更不放心。虽然这时韩信已被他打击到一无所有了,可他仍觉得韩信对他有危胁。 与刘邦不谋而合想置韩信于死地的是刘邦的皇后吕雉。不过吕雉的动机和目的与刘邦不完全一样。 吕雉也是一个相当有野心的人,是我国历史上最为著名的3 位女人之一,其他两位是唐朝武则天,清末慈禧。由此可知此人何等人物。刘邦称帝后吕雉已是人老珠黄,故此刘邦非常宠幸年轻貌美的妃子戚夫人,甚至有意将太子,即他与吕雉的儿子孝惠废掉改立戚夫人的儿子如意。对此,吕雉十分不满,于是萌发了培植吕氏家族的势力以抗衡刘姓王朝的念头,到后来这种念头就发展成了要在刘邦死后将汉王朝的江山据为她吕姓所有的阴谋野心。 吕雉要实现她这些不可告人的目的就得培植自己的势力,削弱刘邦的势力,对于刘邦的老部下,她能利用、收买的就利用、收买,不能的就要想办法除掉。 吕雉也很忌惮韩信,觉得韩信会是她阴谋成功的障碍。她觉得将来她反刘姓王时韩信只要偏向刘姓王,她就对付不了。于是她也想除韩信而后快。加上她知道刘邦也想置韩信于死地,只是没有合适的机会。于是,她就开始大胆地自作主张。 汉高祖十一年,陈平反代地,刘邦又亲往平定。 吕雉乘刘邦不在,找来萧何密谋,只顾明哲保身的萧何虽明知韩信无辜,但也昧着良心前来诱骗韩信入宫,他亲自跑来对韩信说刘邦在前线打了胜仗,已把陈平杀了,现在吕后正召集留守京城的文武大臣进宫庆贺,知道你身体不好,所以派我萧何亲自来请你入宫。 韩信哪里知道这是密谋要害他性命啊,他听说陈平的叛乱已平定,觉得是应庆贺一下,而且现在韩信仍有相国的虚位,更应入宫,加上萧何亲来相请,更是无法推辞。于是,高高兴兴地随萧何入宫庆贺。不料,一入长乐宫中,吕后立即命人拿下韩信,宣布韩信有勾结陈平谋反罪和密谋杀害吕后及太子之罪。不由辩说,立即斩杀于长乐宫中。一代英雄,身怀奇才,为汉王朝建立盖世功劳,却落得如此下场。 韩信万没想到萧何竟然也来陷害他,但更为吕雉的恶毒而悲愤 ,临死前才幡然悔悟蒯彻的那句话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 。"他悲叹道 :"悔不该不听蒯彻的劝告,今天反被这帮儿子所陷害,难道,这真是天意吗 ?" 可怜的韩信,不朽功勋,竟屈死于吕后之手,年纪仅在35 岁左右,还被吕后夷灭了三族。 不久,刘邦回来,知道吕后已帮他除去韩信,高兴之中也略有怜悯。高兴的是后患已除,怜悯的是他也明知韩信无辜。 韩信死后,刘邦、吕雉等人立即给韩信罗织罪名,并命史官编造了韩信与陈平密谋的故事情节。将韩信定为反罪,以掩盖刘邦和吕雉的丑行。 在《史记·淮阴侯列传》中这一段是这样记载的:"陈平拜为钜鹿守,辞于淮阴侯。淮阴侯挚其手,辟左右,于之步于庭。仰天叹曰 '子可与言乎?欲与子有言也。'平曰:'唯将军令之。'淮阴侯曰:'公之所居,天下精兵处也;而公,陛下之信幸臣也。人言公之叛,陛下必不信;再至,陛下乃疑矣;三至,必怒而自将。吾为公从中起,天下可图也 。'陈平素知其能也,语之,曰:'谨奉教!'汉十年,陈平果反。上自将而往,信病不从。阴使人至平所,曰 :'弟举 兵,吾从此助公 。'信乃谋与家臣夜诈诏诸官徒奴,欲发以袭吕后、太子。部署已定,待平报。其舍人得罪于信,信囚,欲杀之。舍人弟上变,告信欲反状于吕后。吕后欲召,恐其党不就。乃与萧相国谋,诈令人从上所来,言平已得死,列侯群臣皆贺。相国信曰:'虽疾,强入贺。'信入 ,吕后使武士缚信,斩之长乐钟室。信方斩,曰 :'吾悔不用蒯通之计,乃为儿子所诈,岂非天哉!'遂夷信三族 。" 从这一段叙述中,可见,韩信与陈平密谋如果真有其事,当时也绝无第三人在场。那么,此事外人又是怎么知道的呢? 在《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中还专门介绍了陈平其人,其中丝毫未提及与韩信相谋反叛之事。对他反叛的理由是这样说的 :"平常告归过赵,赵国周昌见平宾客随之者千余乘,邯郸官舍皆满。平所以待宾客布衣交,皆出客下。平还之代,周昌乃求入见。见上,具言平宾客盛甚,擅兵于外数岁,恐有变。上乃令人覆案平客居代有财物诸不法事,多连引稀。稀恐,阴令客通使王黄、曼丘臣所。及高祖十年七月,太上皇崩,使人召平,平称病甚。九月,遂与王黄等反,自立为代王,劫略赵、代 。" 可见,陈平反是因为周昌先怀疑他,就向刘邦告发。刘邦进一步查出陈平经济财物上的不法行为,陈平知道事情败露,不甘受罚,才萌生反意,与韩信毫不相干。 如果韩信与陈平密谋是真有其事,在介绍陈平其人一生时司马迁绝不会不提到韩信这件事,而他却偏没有提。可见,司马迁也不真相信韩信谋反事真。但迫于为汉王朝编史,不得已而说韩信谋反。又故意留下诸多破绽,以让后人能知韩信的冤屈。 再从韩信本人性格特点来分析,说他谋反也是不足信的。 当初他具有最有利的机会反汉自立,而且还有蒯彻等谋士极力相劝他都没有反,这一点就很能说明问题。 韩信一生对天下形势分析过多少次,他都能看准时机,行事果断但从来不冒险,他不可能在后来手上什么兵力都没有的情况下来冒险谋反,这绝不符合他的性格特征。 如此种种,足以说明韩信蒙冤。 但是,毕竟时过境迁,历史久远,很多事情考证起来也较困难,所以,韩信至今也未能将反叛的罪名除掉,仍蒙受着不白之冤。 不过,历史终会给他一个公正的评价的。 就算是韩信后来真反,恐怕也不能诋毁他一世英名。他愚忠刘邦这样的奸险小人本来就是一个错误。 韩信的一生很短暂,不到40 年,他一生的坎坷和功绩却是世人难比的,他无疑是英雄,但是,无疑也是一个悲剧中的主角,一个zhuanzhi集团中的牺牲品。他一生的功功过过,成成败败,得得失失,留待读者作最后的品评吧! 分类:秦汉历史 书名:韩信传 作者:霍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