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鲁迅全集
题《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赠季〔1〕
一九三六年七月二十七日旅隼上海
〔1〕 本篇据手稿编入,原无标题。
《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鲁迅编选,收德国凯绥-珂勒惠支所作版画二十一幅。前有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所写的序文及鲁迅所作序目。一九三六年五月以"三闲书屋"名义出版。
季,即许寿裳(1882-1948),字季黻(),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鲁迅留学日本弘文学院时期的同学。曾在教育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广东中山大学等处与鲁迅同事多年。抗战胜利后去台湾,任台湾省编译馆馆长、台湾大学文学系主任。一九四八年二月被刺杀于台北。著有《亡友鲁迅印象记》、《我所认识的鲁迅》等。一九三六年七月,他从嘉兴回北平,路经上海,于二十七日往访鲁迅,鲁迅题赠《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一册。
Add new comment
- Details
- Category: 鲁迅全集
《鼻子》译者附记〔1〕
他的巨著《死掉的农奴》〔4〕,除中国外,较为文明的国度都有翻译本,日本还有三种,现在又正在出他的全集。这一篇便是从日译全集第四本《短篇小说集》里重译出来的,原译者是八住利雄。但遇有可疑之处,却参照,并且采用了Reclam's Universal-Bibliothek里的Wilhelm Lange〔5〕的德译本。
※ ※ ※
〔1〕本篇连同《鼻子》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九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一期,署名许遐。
〔2〕乌克兰的怪谈 果戈理早期根据乌克兰民间的传说和奇闻所写的故事,如《狄康卡近乡夜话》。
〔3〕《外套》 短篇小说,果戈理作于一八三五年,有韦素园译本,一九二六年九月北京未名社出版,为《未名丛刊》之一。
〔4〕《死掉的农奴》 即《死魂灵》。以前俄国人称农奴为魂灵。
〔5〕Wilhelm Lange 威廉-朗格。
- Details
- Category: 鲁迅全集
《饥馑》译者附记〔1〕
他初期的作品中。有名的是《外省故事》〔5〕,专写亚历山大二世〔6〕改革前的俄国社会的缺点;这《饥馑》,却是后期作品《某市的历史》〔7〕之一,描写的是改革以后的情状,从日本新潮社《海外文学新选》第二十编八杉贞利〔8〕译的《请愿人》里重译出来的,但作者的锋利的笔尖,深刻的观察,却还可以窥见。后来波兰作家显克微支的《炭画》〔9〕,还颇与这一篇的命意有类似之处;十九世纪末他本国的阿尔志跋绥夫的短篇小说,也有结构极其相近的东西,但其中的百姓,却已经不是"古尔波夫"〔10〕市民那样的人物了。
※ ※ ※
〔1〕本篇连同《饥馑》的译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四年十月《译文》月刊第一卷第二期,署名许遐。
萨尔蒂珂夫,笔名谢德林(M.E.CNUYR]TJAIGHPF,1826-1889),俄国讽刺作家及批评家,曾因抨击沙皇专制制度被流放几达八年。著有长篇小说《戈罗夫略夫老爷们》、《一个城市的历史》等。《饥馑》,又译《饥饿城》,是《一个城市的历史》中的一篇。
〔2〕六十年代俄国改革期 一八六一年二月十九日(公历三月三日),沙皇亚历山大二世在农民反封建斗争和革命民主主义运动的压力下,颁布法令,宣布废除农奴制。
〔3〕"倾向派作家" 一八四八年萨尔蒂珂夫发表中篇小说《莫名其妙的事》,被沙皇政府认为"含有危害甚大的思想倾向"和"扰乱社会治安之思想",判处流放。后即指他和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杜布洛留波夫等反对沙皇专制和农奴制度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为"倾向派作家"。
〔4〕"锡且特林" 通译谢德林。
〔5〕《外省故事》 今译《外省散记》,发表于一八五六年。
〔6〕亚历山大二世(EUI]XNFGHQ Ⅱ,1818-1881) 俄国沙皇。一八五五年即位,后在彼得堡被民粹派的秘密团体民意党人炸死。
〔7〕《某市的历史》 即《一个城市的历史》,萨尔蒂珂夫后期著名的讽刺长篇小说之一。
〔8〕八杉贞利(1876-1966) 日本的俄语学者,东京外语大学教授。一九四六年创立"日本俄罗斯文学会",担任会长。
〔9〕《炭画》 波兰作家显克微支作的中篇小说。有周作人译本,一九一四年四月北京文明书局出版。
〔10〕"古尔波夫" 俄语MU
HTJ的音译,"愚人"的意思。小说《一个城市的历史》是假"古尔波夫市"的历史以讽刺现实。
- Details
- Category: 鲁迅全集
答世界社信〔1〕
十三日信收到。前一函大约也收到的,因为久病,搁下了。
所问的事,只能写几句空话塞责,因为实在没法子。我的病其实是不会全愈的,这几天正在吐血,医生连话也不准讲,想一点事就头晕,但大约也未必死。
此复,即请暑安。
鲁迅 十五日。
答问
我自己确信,我是赞成世界语〔2〕的。赞成的时候也早得很,怕有二十来年了罢〔3〕,但理由却很简单,现在回想起来:
一,是因为可以由此联合世界上的一切人--尤其是被压迫的人们;二,是为了自己的本行,以为它可以互相绍介文学;三,是因为见了几个世界语家,都超乎口是心非的利己主义者之上。
后来没有深想下去了,所以现在的意见也不过这一点。我是常常如此的:我说这好,但说不出一大篇它所以好的道理来。然而确然如此,它究竟会证明我的判断并不错。
八月十五日。
〔1〕 本篇最初发表于一九三六年十月上海《世界》月刊第四卷第九、十期合刊。鲁迅复信以手迹制版刊出;答问载同期"中国作者对于世界语的意见"专栏。均无标题。
世界社,上海世界语者协会所属《世界》月刊社的简称。该刊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创刊于上海,叶籁士、胡绳编辑。一九三六年,国际革命世界语作家协会写信给上海世界语者协会,要求就世界语问题征询中国作家的意见。世界社为此写信给鲁迅和其他作家,本篇即鲁迅所作的答复。
〔2〕 世界语 指波兰柴门霍夫(L.Zamenhof,1859-1917)所创造的一种国际辅助语(Esperanto),一八八七年公布。
〔3〕 鲁迅最早赞成世界语的文章,参看一九一八年十一月《新青年》第五卷第五号发表的《渡河与引路》(后收入《集外集》)。
- Details
- Category: 鲁迅全集
关于许绍棣叶溯中黄萍荪〔1〕
有黄萍荪者,又伏许叶嗾使,办一小报,约每月必诋我两次,则得薪金三十。黄竟以此起家,为教育厅小官,遂编《越风》〔2〕,函约"名人"撰稿,谈忠烈遗闻,名流轶事,自忘其本来面目矣。"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3〕,然一遇叭儿,亦复途穷道尽!
〔1〕 本篇据手稿编入,约写于一九三六年,原无标题。
许绍棣,浙江临海人,国民党CC系重要分子,曾任国民党浙江省党部委员兼省教育厅长。叶溯中,浙江永嘉人,国民党CC系分子,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候补委员,曾任国民党政府官办的正中书局副总经理。黄萍荪,浙江杭州人,国民党御用文人,曾任浙江省教育厅助理编审,主编过《越风》、《子曰》等刊物。
〔2〕 《越风》 小品文半月刊,黄萍荪主编。一九三五年十月创刊于杭州。
〔3〕 "会稽乃报仇雪耻之乡" 语出明末王思任致马士英的信。
明弘光元年(1645)清兵破南京,宰相马士英逃往浙江,山阴王思任写信责骂他说:"叛兵至则束手无措,强敌来则缩颈先逃且欲求奔吾越;夫越乃报仇雪耻之国,非藏垢纳污之地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