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第九十七回 讨魏国武侯再上表 破曹兵姜维诈献书
【毛批:《前出师表》开导嗣君,《后出师表》力辩众议:辩众议亦所以开嗣君也。《前出师表》忧在国中,《后出师表》虑在境外:虑境外亦所以忧国中也。何也?自失街亭斩马谡以来,议者以为但宜安蜀,不宜伐魏。武侯则以为若不伐魏不能安蜀,我不灭贼,贼必灭我,此不两立之势,非不欲偏安,正恐欲偏安而不能耳。汉与贼不两立,则不共天地,不同日月,既以义断之,而在所当奋矣。贼亦与汉不两立,则如曲有莠,如粟有秕,不又以势度之,而在所当虑乎?"不两立"一语,今人但见得汉一边,不曾见得贼一边,然则表中"虑"字将何所指?是虽读过《后出师表》一篇,却是未尝读一字也。
人知武侯之智不可及,不知武侯之愚不可及。料其事之必成必利而后为之,此智者之事也;不能料其事之必成必利而亦为之,此愚者之心也。不能料其事之必败必钝而蹈之,此愚而愚者之事也;能料其事之必败必钝而终必蹈之,此智而愚者之心也。先生未出草庐,已知三分天下。然则伐魏之无成,出师之不利,先生料之熟矣。明明逆而乃云非所逆者,何哉?盖以智而愚者,自尽老臣之责,而仍以愚而愚者,上杜幼主之疑。
武侯之死,尚在数回之后,而此处表中结语,早下一"死"字,已为五丈原伏笔矣。先生不但知伐魏之无成、出师之不利,而又逆知其身之必死于是役也。以汉、贼不两立之故,而至于败亦不惜,钝亦不惜,即死亦不惜。呜呼!先生真大汉之忠臣哉!文天祥《正气歌》曰:"或为《出师表》,鬼神泣壮烈。"殆于后一篇而愈见之。
武侯未出祁山,而天使姜维归汉,特以备六出祁山以后之用耳。然将写其归武侯,不先写其敌武侯,不见姜维之才之妙也。但写其敌武侯于前,不写于佐武侯于后,又不见姜维之才之妙也。此回之赚曹真,则其佐武侯则矣。武侯未死而有佐武侯之姜维,然后武侯既死而有继武侯之姜维。人但知武侯既死,而后显一能伐魏之姜维,不知武侯未死,而早见一能破魏之姜维。然则九伐中原之事,殆兆端于此乎!
周鲂降魏,而曹休信之;姜维降魏,而曹真又信之:其事相类。而鲂以书往,又以身往,维则不以身往,但以书往;曹休则赚之而来,曹真则赚之不来,而真之部将来:此则其不相类者也。孟达以蜀人归蜀,而武侯信之;姜维以魏人归魏,而曹真亦信之:其事相类。而一则信之而是,一则信之而非;一则真而孟达之谋不谐,一则诈而姜维之谋克遂:此又其不相类者也。至于天水城外,有一叫门之假姜维;曹真书中,又有一降魏之假姜维,或假而假,或真而假,前后无不映像成趣。】
却说蜀汉建兴六年秋九月,魏都督曹休被东吴陆逊大破于石亭,车仗马匹,军资器械,并皆罄尽。休惶恐之甚,气忧成病,到洛阳,疽发背而死。【渔眉批(毛夹批): 陆逊气杀曹休,与孔明气杀王朗(正复)相似。】魏主曹彪妨詈裨帷K韭碥惨梗诮尤胛试唬骸安芏级奖埽丛е上担喂始被匾俊避苍唬骸拔崃现罡鹆林岜埽爻诵槔慈〕ぐ病L嚷の鹘艏保稳司戎课峁驶囟!span class="q">【毛夹批:疑其惧吴,却是惧蜀。】【贽眉批: 先见。】【渔眉批:着着是对手。】【钟眉批:西事更急,回顾极是。】众皆以为惧怯,哂笑而退。
却说东吴遣使致书蜀中,请兵伐魏,并言大破曹休之事:一者显自己威风,二者通和会之好。【毛夹批:叙事中忽断二语,直是史语笔法。】【渔眉批: 两言概括。】后主大喜,令人持书至汉中,报知孔明。时孔明兵强马壮,粮草丰足,所用之物,一切完备,正要出师。听知此事,即设宴大会诸将,计议出师。忽一阵大风,自东北角上而起,把庭前松树吹折。【毛夹批(渔眉批):正应栋梁之才将折。】众皆大惊。孔明就占一课,曰:"此风主损一大将!"诸将未信。正饮酒间,忽报镇南将军赵云长子赵统、次子赵广,来见丞相。孔明大惊,掷杯于地曰:"子龙休矣!"二子入见,拜哭曰:"某父昨夜三更病重而死。"【毛夹批:前出师以子龙始,以子龙终者,以子龙如此结局也。】孔明跌足而哭曰:"子龙身故,国家损一栋梁,吾去一臂也!"众将无不挥涕。孔明令二子入成都面君报丧。后主闻云死,放声大哭曰:"朕昔年幼,非子龙则死于乱军之中矣!"【毛夹批(渔眉批):追应(想)四十一回中之事。】即下诏追赠大将军,谥封顺平侯,敕葬于成都锦屏山之东;建立庙堂,四时享祭。后人有诗曰:
常山有虎将,智勇匹关张:汉水功勋在,当阳姓字鄣。
两番扶幼主,一念答先皇。青史书忠烈,应流百世芳。
却说后主思念赵云昔日之功,祭葬甚厚;封赵统为虎贲中郎,赵广为牙门将,就令守坟。二人辞谢而去。忽近臣奏曰:"诸葛丞相将军马分拨已定,即日将出师伐魏。"后主问在朝诸臣,诸臣多言未可轻动。【毛夹批:只因朝臣多有言不当伐魏者,故先生《后出师表》中历历辨之。】后主疑虑未决。忽奏丞相令杨仪赍出师表至。后主宣入,仪呈上表章。后主就御案上拆视,其表曰: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毛夹批:汉、贼不两立,从来人只解得一半。但曰汉不与贼两立,止是誓不共戴之意耳;不知汉不灭贼,则贼必灭汉,贼亦不与汉两立,此则先主之所深虑也。若第云誓不共戴,又何虑之有哉?今人却是不曾解得"虑"字。】王业不偏安,【毛夹批:此句承上"虑"字说来。言我不讨贼,则贼必伐我,是偏安不成矣。今人都认作不欲偏安,便觉上文"虑"字说不去。】故托臣以讨贼也。【毛夹批:重以先帝之托。可见武侯不讨贼,则是不忠;后主不使武侯讨贼,则是不孝。】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毛夹批:"故"字作"固"字解。此四句反说,以跌下文。明明自己谦逊,却借先帝来说。】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毛夹批:正是"不两立"脚注。】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贽眉批: 真话。】【钟眉批:可见伐贼是不得已也。】是故托臣而弗疑也。【毛夹批:此四句正说,自起至此述先帝见托之意。】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毛夹批:可见先生入南正是为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毛夹批:亦反跌一句,以起下文。】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毛夹批:"不可"犹言"不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毛夹批:自"臣受命"一句至此,自叙其挚先帝之意。】而议者谓为非计。【毛夹批:只因此一句,生出下文六"未解"来。】今贼适疲于西,【毛夹批:指街亭之相持。】又务于东,【毛夹批:指石亭之战败。】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毛夹批:此四句,正今日伐魏主意。】谨陈其事如左:【毛夹批:以上作一冒。】
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今陛下未及高帝,谋臣不如良、平,而欲以长策取胜,坐定天下:此臣之未解一也。【毛夹批:此言贼不可待其自灭。特借高帝为证,以破议者未可轻动之说。】刘繇、王朗,各据州郡,论安言计,动引圣人,群疑满腹,众难塞胸,今岁不战,明年不征,使孙策坐大,遂并江东,此臣之未解二也。【毛夹批:此言狃于偏安之必失,又借刘繇、王朗为证,以破议者姑守一隅之说。】曹操智计殊绝于人,其用兵也,仿佛孙、吴,然困于南阳,险于乌巢,危于祁连,逼于黎阳,几败北山,殆死潼关,然后伪定一时尔;况臣才弱,而欲以不危而定之,此臣之未解三也。【毛夹批:此借曹操之屡败,自解其街亭之败。】【贽眉批(钟眉批:
今人说得孔明便如天神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其自叙述不过如此)而已。此真情实话,不比后人夸张也。】曹操五攻昌霸不下,四越巢湖不成,任用李服而李服图之,委任夏侯而夏侯败亡,先帝每称操为能,犹有此失,况臣驽下,何能必胜?此臣之未解四也。【毛夹批:此又借曹操用人之误,自解其用马谡之误。】【贽眉批(钟眉批:
观此表反则老瞒,乃孔明之所深服也),不若今人评品失真,颠倒高下也。】自臣到汉中,中间期年耳,然丧赵云、阳群、马玉、阎芝、丁立、白寿、刘合、邓铜等及曲长屯将七十余人,突将、无前,【钟眉批:五十余人。】丛叟、青羌,散骑武骑一千余人,此皆数十年之内所纠合四方之精锐,非一州之所有;若复数年,则损三分之二也,当何以图敌?此臣之未解五也。【毛夹批:此言旧臣代谢,若不及时讨贼,恐将来无讨贼之人。】今民穷兵疲,而事不可息,事不可息,则住与行劳费正等,而不及早图之,欲以一州之地与贼持久,此臣之未解六也。此言一隅难恃。【毛夹批:若不及时讨贼,恐蜀中非持久之地。○以上六段皆用反说,驳倒议者之论。】
夫难平者,事也。昔先帝败军于楚,当此时,曹操拊手,谓天下已定。【毛夹批:此是汉败而贼成,汉钝而贼利。】然后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毛夹批:此是贼败而汉成,贼钝而汉利。】然后吴更违盟,关某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毛夹批:汉又败而贼又成,汉又钝而贼又利。】凡事如是,难可逆料。【毛夹批:此言往事之难料,以见后事之难期。】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至于成败利钝,非臣之明所能逆睹也。【毛夹批:说到终篇下一"死"字,虽云非所逆睹,已预知有五丈原之事。】【贽眉批: 真话。】
后主览表甚喜,即敕令孔明出师。孔明受命,起三十万精兵,令魏延总督前部先锋,径奔陈仓道口而来。
早有细作报入洛阳。【毛夹批:以上按下蜀汉一边,以下再叙魏国一边。】【渔眉批: 以下再叙魏国。】司马懿奏知魏主,大会文武商议。大将军曹真出班奏曰:"臣昨守陇西,功微罪大,不胜惶恐。今乞引大军往擒诸葛亮。【毛夹批:有曹休伐吴,看样也要仔细。】臣近得一员大将,使六十斤大刀,骑千里征宛马,开两石铁胎弓,暗藏三个流星锤,百发百中,有万夫不当之勇,乃陇西狄道人,【钟夹批:狄道县属陕西。】姓王,名双,字子全。臣保此人为先锋。"【毛夹批:司马懿进一郝昭,曹真亦荐一王双,互相赌赛。】睿大喜,便召王双上殿。视之,身长九尺,面黑睛黄,熊腰虎背。【毛夹批:王双之勇在曹真口中叙出,王双之形在曹睿眼中看见。】毙υ唬骸半薜么舜蠼泻温窃眨 彼齑徒跖劢鸺祝馕⑼⑶安看笙确妗span class="q">【毛夹批(渔眉批):此曹睿之许褚也。】曹真为大都督。真谢恩出朝,遂引十五万精兵,会合郭淮、张合,分道守把隘口。
却说蜀兵前队哨至陈仓,回报孔明,说:"陈仓口已筑起一城,内有大将郝昭守把,【毛夹批:一回之前,预为此处埋伏。】深沟高垒,遍排鹿角,十分谨严;不如弃了此城,从太白岭鸟道出祁山甚便。"孔明曰:"陈仓正北是街亭,必得此城,方可进兵。"【毛夹批(渔眉批):六出祁山而陈仓未得,则有内顾之忧故也。】命魏延引兵到城下,四面攻之。连日不能破。魏延复来告孔明,说城难打。孔明大怒,欲斩魏延。忽帐下一人告曰:"某虽无才,随丞相多年,未尝报效。愿去陈仓城中,说郝昭来降,不用张弓只箭。"众视之,乃部曲靳祥也。【毛夹批(渔眉批):如李恢之请说马超。】孔明曰:"汝用何言以说之?"祥曰:"郝昭与某,同是陇西人氏,自幼交契。某今到彼,以利害说之,必来降矣。"孔明即令前去。【贽眉批: 靳祥固莽,孔明亦似兄弟。】靳祥骤马径到城下,叫曰:"郝伯道故人靳祥来见。"城上人报知郝昭。昭令开门放入,登城相见。昭问曰:"故人因何到此?"祥曰:"吾在西蜀孔明帐下,参赞军机,待以上宾之礼。特令某来见公,有言相告。"昭勃然变色曰:"诸葛亮乃我国 仇敌也。吾事魏,汝事蜀,各事其主,昔时为昆仲,今时为仇敌。汝再不必多言,便请出城!"【毛夹批(渔眉批):司马懿荐人如此,亦见懿之知人。】【贽眉批: 是。】【钟眉批:好个郝昭。】靳祥又欲开言,郝昭已出敌楼上了。魏军急催上马,赶出城外。祥回头视之,见昭倚定护心木栏杆。祥勒马以鞭指之曰:"伯道贤弟,何太情薄耶?"昭曰:"魏国法度,兄所知也。吾受国恩,但有死而已,兄不必下说词。早回见诸葛亮,教快来攻城:吾不惧也!"【毛夹批:言非不壮,惜乎事非其主耳。】【渔眉批: 言词甚壮,惜乎事非其主。】【钟眉批:如何说他得他动。】祥回告孔明曰:"郝昭未等某开言,便先阻却。"孔明曰:"汝可再去见他,以利害说之。"祥又到城下,请郝昭相见。【毛夹批:李恢见马超只是一次,靳祥见郝昭却是两番。】昭出到敌楼上。祥勒马高叫曰:"伯道贤弟,听吾忠言:汝据守一孤城,怎拒数十万之众?今不早降,后悔无及!且不顺大汉而事奸魏,抑何不知天命、不辨清浊乎?愿伯道思之!"郝昭大怒,拈弓搭箭,指靳祥喝曰:"吾前言已定,汝不必再言,可速退,吾不射汝!"【毛夹批:马超一说便来,郝昭再说不从者,一则有人驱之于内,一则无人驱之于内也。】靳祥回见孔明,具言郝昭如此光景。孔明大怒曰:"匹夫无礼太甚!岂欺吾无攻城之具耶?"随叫土人问曰:"陈仓城中,有多少人马?"土人告曰:"虽不知的数,约有三千人。"孔明笑曰:"量此小城,安能御我。休等他救兵到,火速攻之。"于是军中起百乘云梯,一乘上可立十数人,周围用木板遮护。军士各把短梯软索,听军中擂鼓,一齐上城。郝昭在敌楼上望见蜀兵装起云梯,四面而来,即令三千军各执火箭,分布四面,待云梯近城,一齐射之。【毛夹批:马谡以三万人而不能守街亭,郝昭以三千人而能守陈仓者,一则无城以为固,一则有城以为固也。】孔明只道城中无备,故大造云梯,令三军鼓噪群岸徊黄诔巧匣鸺敕ⅲ铺菥》伲萆暇慷啾簧账馈3巧鲜甘缬辏癖酝恕span class="q">【毛夹批:司马懿能取街亭,武侯不能取陈仓者,所遇之人不同,所攻之地亦异耳。】【贽眉批: 郝昭可得。】【钟眉批:郝昭尽有智略。】孔明大怒曰:"汝烧吾云梯,吾却用'冲车'之法。"于是连夜安排下冲车。次日,又四面鼓噪群岸:抡鸭泵耸溲郏酶鹕┒ǚ纱颍宄到员淮蛘邸span class="q">【毛夹批(渔眉批):郝昭甚能。】孔明又令人运土填城壕,教廖化引三千锹镢军,从夜间掘地道,暗入城去。郝昭又于城中掘重壕横截之。【毛夹批(渔眉批):能断城外之水,不能断城内之水。】【钟眉批:更有防备。】如此昼夜相攻,二十余日,无计可破。【毛夹批:孔明不减公输,郝昭不减墨翟。】孔明营中忧闷,忽报东边救兵到了,旗上书"魏先锋大将王双"。孔明问曰:"谁可迎之?"魏延出曰:"某愿往。"孔明曰:"汝乃先锋大将,未可轻出。"又问:"谁敢迎之?"裨将谢雄应声而出。孔明与三千军去了。孔明又问曰:"谁敢再去?"裨将龚起应声要去。孔明亦与三千兵去了。孔明恐城内郝昭引兵冲出,乃把人马退二十里下寨。
却说谢雄引军前行,正遇王双,战不三合,被双一刀劈死。【毛夹批:有郝昭之能守,又有王双之能战,不想于此处遇着两个劲敌。】蜀兵败走,双随后赶来。龚起接着,交马只三合,亦被双所斩。【毛夹批(渔眉批):此处(连)写王双之勇,(方)为后回(文)斩王双伏线。】败兵回报孔明。孔明大惊,忙令廖化、王平、张嶷三人出迎。【毛夹批:攻郝昭连换三样攻法,攻王双亦连调三次人马,取一人如取一城之难。】两阵对圆,张嶷出马,王平、廖化压住阵角。王双纵马来与张嶷交马,数合不分胜负。双诈败便走,嶷随后赶去。王平见张嶷中计,忙叫曰:"休赶!"【毛夹批(渔眉批):毕竟王平精细。】嶷急回马时,王双流星锤早到,正中其背。嶷伏鞍而走。双回马赶来,王平、廖化截住,救得张嶷回阵。王双驱兵大杀一阵,蜀兵折伤甚多。嶷吐血数口,回见孔明,说:"王双英雄无敌;如今将二万兵就陈仓城外下寨,四围立起排栅,筑起重城,深挖壕堑,守御甚严。"孔明见折二将,张嶷又被打伤,即唤姜维曰:"陈仓道口这条路不可行。别求何策?"【钟眉批:孔明何不自为耶?】维曰:"陈仓城池坚固,郝昭守御甚密,又得王双相助,实不可取。不若令一大将依山傍水,下寨固守;再令良将守把要道,以防街亭之攻;却统大军去袭祁山,某却如此如此用计,可捉曹真也。"【毛夹批(渔眉批):妙在不叙明何计,得下文自见。】孔明从其言,即令王平、李恢,引二枝兵守街亭小路;【毛夹批:牵制街亭之兵。】魏延引一军守陈仓口。【毛夹批:牵制陈仓之兵。】马岱为先锋,关兴、张苞为前后救应使,从小径出斜谷望祁山进发。【毛夹批(渔眉批):此是二出祁山。】
却说曹真因思前番被司马懿夺了功劳,因此到洛口分调郭淮、孙礼东西把守;又听的陈仓告急,已令王双去救。闻知王双斩将立功,大喜,乃令中护军大将费耀,权摄前部总督,诸将各自守把隘口。忽报山谷中捉得细作来见。曹真令押入,跪于帐前。其人告曰:"小人不是奸细,有机密来见都督,误被伏路军捉来,乞退左右。"真乃教去其缚,左右暂退。其人曰:"小人乃姜伯约心腹人也。蒙本官遣送密书。"【毛夹批:此姜维用计也。妙在不向姜维一边写来,却在曹真一边见得。】【渔眉批: 此姜维用计也。】真曰:"书安在?"其人于贴肉衣内取出呈上。真拆视曰:
罪将姜维百拜书呈大都督曹麾下:维念世食魏禄,忝守边城;叨窃厚恩,无门补报。昨日误遭诸葛亮之计,陷身于巅崖之中。思念旧国,何日忘之!今幸蜀兵西出,诸葛亮甚不相疑,赖都督亲提大兵而来,如遇敌人,可以诈败;维当在后,以举火为号,先烧蜀人粮草,却以大兵翻身掩之,则诸葛亮可擒也。非敢立功报国,实欲自赎前罪。倘蒙照察,速赐来命。【毛夹批:周鲂赚曹休书,是虚叙;姜维赚曹真书,是实写。】
曹真看毕,大喜曰:"天使吾成功也!"遂重赏来人,便令回报,依期会合。真唤费耀商议曰:"今姜维暗献密书,令吾如此如此。"耀曰:"诸葛亮多谋,姜维智广,或者是诸葛亮所使,恐其中有诈。"【毛夹批:此人见识殊胜曹真。】【贽眉批: 费耀用得。】【渔眉批:此人见识颇高。】【钟眉批:费耀甚明。】真曰:"他原是魏人,不得已而降蜀,又何疑乎?"【毛夹批:曹真只自要夺司马懿之功,故易于中计。】耀曰:"都督不可轻去,只守定本寨。某愿引一军接应姜维。如成功,尽归都督;倘有奸计,某自支当。"【毛夹批:太便宜了曹真,可惜了费耀。】【贽眉批: 耀更难得。】【渔眉批:太便宜了曹真。】【钟眉批:此人难得。】真大喜,遂令费耀引五万兵,望斜谷而进。行了两三程,屯下军马,令人哨探。当日申时分,回报:"斜谷道中,有蜀兵来也。"耀忙催兵进。蜀兵未及交战先退。耀引兵追之,蜀兵又来。方欲对阵,蜀兵又退。如此者三次,【毛夹批:省笔。】俄延至次日申时。魏军一日一夜不曾敢歇,只恐蜀兵攻击;方欲屯军造饭,忽然四面喊声大震,鼓角齐鸣,蜀兵漫山遍野而来。【毛夹批(渔眉批):先疲之,而后诱之。】【贽眉批: 恶。】门旗开处,闪出一辆四轮车,孔明端坐其中,令人请魏军主将答话。【毛夹批:只道曹真自来,故亲自诱敌耳。不然,割鸡焉用牛刀!】【渔眉批: 只当曹真自来,故亲自诱之。】【钟眉批:中其计矣。】耀纵马而出,遥见孔明,心中暗喜,回顾左右曰:"如蜀兵掩至,便退后走;若见山后火起,却回身杀去,自有兵来相应。"分付毕,跃马出呼曰:"前者败将,今何敢又来!"孔明曰:"唤汝曹真来答话!"耀骂曰:"曹都督乃金枝玉叶,安肯与反贼相见耶!"孔明大怒,把羽扇一招,左有马岱,右有张嶷,两路兵冲出。魏兵便退。行不到三十里,望见蜀兵背后火起,喊声不绝。【毛夹批(渔眉批):正合姜维之书。】费耀只道号火,便回身杀来。蜀兵齐退。耀提刀在前,只望喊处追赶。将次近火,山路中鼓角喧天,喊声震地,两军杀出:左有关兴,右有张苞。山上矢石如雨,往下射来。魏兵大败。费耀知是中计,急退军望山谷中而走,人马困乏。【毛夹批:为一夜不曾睡之故。】【渔眉批: 一夜不曾睡得。】背后关兴引生力军赶来,魏兵自相践踏及落涧身死者,不知其数。耀逃命而走,正遇山坡口一彪军,乃是姜维。耀大骂曰:"反贼无信!吾不幸误中汝奸计也!"维笑曰:"吾欲擒曹真,误赚汝矣!【毛夹批:可惜一篇大文字,却换了一个小题目。】【渔眉批: 可惜一篇大文字却小做了。】速下马受降。"耀骤马夺路,望山谷中而走。忽见谷口火光冲天,背后追兵又至。耀自刎身死,【毛夹批:是曹真替死鬼。】【贽眉批(渔眉批): 费耀用得。】【钟眉批:费耀自刎不降,囗汉子囗。】余众皆降。孔明连夜驱兵直出祁山前下寨,收住军马,重赏姜维。维曰:"某恨不得杀曹真也!"孔明亦曰:"可惜大计小用矣。"
却说曹真听知折了费耀,悔之不及,遂与郭淮商议退兵之策。【渔眉批:曹真要挣气,却挣不来。】于是孙礼、辛毗星夜具表申奏魏主,【毛夹批:只得又去求司马懿来救,硬要争气,争气不来。】言蜀兵又出祁山,曹真损兵折将,势甚危急。睿大惊,即召司马懿入内曰:"曹真损兵折将,蜀兵又出祁山。卿有何策可以退之?"懿曰:"臣已有退诸葛亮之计。不用魏军扬武耀威,蜀兵自然走矣。"正是:
已见子丹无胜术,全凭仲达有良谋。
未知其计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李贽总评: 姜维之计,只好哄曹真耳!你看费耀便不被他瞒过。费耀智足以知此,己可取矣!更能自刎不辱,真智勇两全者也,曹真犬彘耳何足以辱此公?读史至比,深为费君惜也。】
【钟敬伯总评: 予观《出师表》"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败利饨,非臣逆睹"数语,可见国家事知无不为,为而不成,非尽臣子之罪。故日"读《陈情表》而不哭者,非孝子;读《出师表》而不哭者,非忠臣。"】
-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第九十七回 假弟妹暗续鸾胶 真夫妇明谐花烛
【总批:夫一回"热结"之假,"冷遇"之真,直贯至一百回内。而假父子则已处处点明。桂姐之于月娘,银姐之于瓶儿,三官之于西门,西门之于蔡京是也。真父子,则磨镜之老人,李安之老母等类。至于假夫妇,满部皆是,并未有一真者。有自己之妻而为人所夺,且其妻莫不情愿随人,是虽真而实假也。有他人之妻而己占之,是以假为真,乃假中之愈假者也。故此处一写假弟妹,结上文如许之假夫妻;一写真夫妻,结上文如许之假弟妹。总之,为假夫妻结穴,见"色"字之空,淫欲之假。觉"东门"之叶无此慨恻也。
看他下"葛"字,便有正大光明,三媒六聘,全无一点苟合之意,所为真也。
总之"财色"二字,财是交游,着兄弟上讲,故用"冷热"二字;色是淫欲,着夫妻-上讲,故用"真假"二宇,总之一样也。
此处结黄三等一案,特为来保背主之罪下一审语,非有别也。
伯爵于此回文内,结其死者,盖至吴典恩、杨光彦,则十兄弟"热结"之文已完。下文云理守,乃借云以收月娘,非犹是"热结"文字。故此处以伯爵死即结煞"热结"之文矣。然则假弟妹,盖又结十兄弟也。总之。此回已完。下文另出爱姐,以劝假夫妻中之少有良心者。另出二捣鬼,以劝亲兄弟中之全无良心者,作第二番结束, 以示叮咛告戒之意,实则此回已结完也。】
诗词曰:
追悔当初辜深愿,经年价,两成幽怨。任越水吴山,似屏如障
堪游玩,奈独自慵抬眼。赏烟花,听弦管,徒欢娱,转加肠断。
总时转丹青,强拈书信频频看,又曾似亲眼见。
话说陈敬济,到于守备府中,下了马,张胜先进去禀报春梅。春梅分付,教他在外边班直房内,用香汤沐浴了身体,后边使养娘包出一套新衣服靴帽来,与他更换了。然后禀了春梅。那时守备还未退厅,春梅请敬济到后堂,盛妆打扮,出来相见。
这敬济进门就望春梅拜了四双八拜,让姐姐受礼。【夹批:比见玉楼何如?】那春梅受了半礼,对面坐下。叙了寒温离别之情,彼此皆眼中垂泪。【夹批:真正史笔。】春梅恐怕守备退厅进来,见无人在根前,使眼色与敬济,【夹批:真正史笔。】悄悄说:"等住回他若问你,只说是姑表兄弟。我大你一岁,二十五岁了,四月廿五日午时生的。"【夹批:表明向日未得时,不曾知得生日。】敬济道:"我知道了。"不一时,丫鬟拿上茶来,两人吃了茶,春梅便问:"你一向怎么出了家做了道士?守备不知是我的亲,错打了你,悔的要不的。若不是那时就留下你,争奈有雪娥那贱人在这里,不好安插你的。【夹批:点出。】所以放你去了。落后打发了那贱人,才使张胜到处寻你不着,谁知你在城外做工,流落至此地位。"敬济道:"不瞒姐姐说,一言难尽。自从与你相别,要娶六姐,【夹批:必竟从他发源。】我父亲死在东京,来迟了,不曾娶成,被武松杀了。闻得你好心,葬埋了他永福寺,我也到那里烧纸来。落后又把俺娘没了,刚打发丧事出去,被人坑陷了资本。来家又是大姐死了,被俺丈母那淫妇告了一状,床帐妆奁,都搬的去了。打了一场官司,将房儿卖了,弄的我一贫如洗。多亏了俺爹朋友王杏庵周济,把我才送到临清晏公庙那里出家。不料又被光棍打了,拴到咱府中。自从咱府中出去,投亲不理,投友不顾,因此在寺内佣工。多亏姐姐挂心,使张管家寻将我来,得见姐姐一面,犹如再世为人了。"说到伤心处,两个都哭了。【夹批:一句抹过前文。】
正说话中间,只见守备退厅,左右掀开帘子,守备进来。这陈敬济向前,倒身下拜。慌的守备答礼相还,说:"向日不知是贤弟,被下人隐瞒,误有冲撞,贤弟休怪。"敬济道:"不才有话,一向缺礼,有失亲近,望乞恕罪。"又磕下头去。守备一手扯起,让他上坐。敬济乖觉,那里肯,务要拉下椅儿旁边坐了。守备关席,春梅陪他对坐下。须臾,换茶上来。吃毕,守备便问:"贤弟贵庚?一向怎的不见?如何出家?"敬济使告说:"小弟虚度二十四岁。俺姐姐长我一岁,是四月二十五日午时生。向因父母双亡,家业凋丧,妻又没了,出家在晏公庙。不知家姐嫁在府中,有失探望。"守备道:"自从贤弟那日去后,你令姐昼夜忧心,常时啾啾唧唧,不安直到如今。【夹批:补出。】一向使人找寻贤弟不着,不期今日相会,实乃三生有缘。"
看官听说,若论周守备与西门庆相交,也该认得陈敬济,原来守备为人老成正气,旧时虽然来往,并不留心管他家闲事。就是时常宴会,皆同的是荆都监、夏提刑一班官长,并未与敬济见面。况前日又做了道士一番,那里还想的到西门庆家女婿?所以被他二人瞒过,【夹批:补出方是笔墨不漏。】只认是春梅姑表兄弟。一面分付左右放桌儿,安排酒上来。须臾,摆设许多杯盘肴馔,汤饭点心,堆满桌上,银壶玉盏,酒泛金波。守备相陪叙话,吃至晚来,掌上灯烛方罢。守备分付家人周仁,打扫西书院干净,那里床帐都有。春梅拿出两床铺盖衾枕,与他安歇。又拨了一个小厮喜儿答应他。又包出两套绸绢衣服来,与他更换。每日饭食,春梅请进后边吃。正是:一朝时运至,半点不由人。光阴迅速,日月如梭,但见:
行见梅花腊底,忽逢元旦新正。
不觉艳杏盈枝,又早新荷贴水。
敬济在守备府里,住了个月有余。一日是四月二十五日,春梅的生日。吴月娘那边买了礼来,一盘寿桃,一盘寿面,两只汤鹅,四只鲜鸡,两盘果品,一坛南酒。玳安穿青衣拿贴儿送来。守备正在厅上坐的,门上人禀报,抬进礼来。玳安递上贴儿,扒在地下磕头。守备看了礼贴儿,说道:"多承你奶奶费心,又送礼来。"一面分付家人:"收进礼去,讨茶来与大官儿吃。把礼贴教小伴当送与你舅收了。封了一方手帕、三钱银子与大官儿,抬盒人钱一百文,拿回贴儿,多上覆。"说毕,守备穿了衣服,就起身拜人去了。玳安只顾在厅前伺候,讨回贴儿。只见一个年少的,戴着瓦楞帽儿,穿着青纱道袍,凉鞋净袜,从角门里走出来,手中拿着贴儿赏钱,递与小伴当,一直往后边去了。"可霎作怪,模样倒好相陈姐夫一般。他如何却在这里?"只见小伴当递与玳安手帕银钱,打发出门。
到于家中,回月娘话。见回贴上写着"周门庞氏敛衽拜"。月娘便问:"你没见你姐?"玳安道:"姐姐倒没见,倒见姐夫来。"【夹批:与对王婆一言相照。】月娘笑道:"怪囚,你家倒有恁大姐夫!【夹批:丑绝。】守备好大年纪,你也叫他姐夫。"玳安道:"不是守备,是咱家的陈姐夫。我初进去,周爷正在厅上,我递上贴儿与他磕了头,他说:'又生受你奶奶送重礼来。'分付伴当拿茶与我吃,'把贴儿拿与你舅收了,讨一方手帕、三钱银子与大官儿,抬盒人是一百文钱。'说毕,周爷穿衣服出来,上马拜人去了。半日,只见他打角门里出来,递与伴当回贴赏赐,他就进后边去了,我就押着盒担出来。不是他却是谁?"月娘道:"怪小囚儿,休胡说白道的。那羔子知道流落在那里讨吃?不是冻死,就是饿死,【夹批:月娘自己如此,安怪吴典恩!】他平白在那府里做甚么?守备认的他甚么毛片儿,肯招揽下他?"玳安道:"奶奶敢和我两个赌,我看得千真万真,就烧的成灰骨儿我也认的。"月娘道:"他穿着甚么?"玳安道:"他戴着新瓦楞帽儿,金簪子。身穿着青纱道袍,凉鞋净袜。吃的好了。"月娘道:"我不信,不信。"这里说话不题。
却说陈敬济进入后边,春梅还在房中镜台前搽脸,描画双蛾。敬济拿吴月娘礼贴儿与他看。因问:"他家如何送礼来与你?是那里缘故?"这春梅便把清明郊外,永福寺撞遇月娘相见的话,诉说一遍。后来怎生平安儿偷了解当铺头面,吴巡简怎生夹打平安儿,追问月娘奸情之事,薛嫂又怎生说人情,守备替他处断了事,落后他家买礼来相谢。正月里,我往他家与孝哥儿做生日,勾搭连环到如今。他许下我生日买礼来看我一节,说了一遍。敬济听了,把眼瞅了春梅一眼,【夹批:活跳。】说:"姐姐,你好没志气。想着这贼淫妇那咱,把咱姐儿们生生的拆散开了,【夹批:不知正是志气。】又把六姐命丧了,永世千年,门里门外不相逢才好,反替他去说人情儿。那怕那吴典恩拷打玳安小厮,供出奸情来,随他那淫妇一条绳子拴去,出丑见官,管咱每大腿事?他没和玳安小厮有奸,怎的把丫头小玉配与他?【夹批:写出仇恨。】有我早在这里,我断不教你替他说人情。他是你我仇人,又和他上门往来做甚么?六月连阴--想他好情儿!"几句话,说得春梅闭口无言。这春梅道:"过往勾当,也罢了,还是我心好,不念旧仇。"敬济道:"如今人好心不得这报哩。"春梅道:"他既送了礼,莫不白受他的?他还等着我这里人请他去哩。"敬济道:"今后不消理那淫妇了,又请他怎的?"春梅道:"不请他又不好意思的。丢个贴儿与他,来不来随他就是了。他若来时,你在那边书院内,休出来见他,往后咱不招惹他就是了。"敬济恼的一声儿不言语,走到前边,写了贴儿。春梅使家人周义去请吴月娘。月娘打扮出门,教奶子如意儿抱着孝哥儿,坐着一顶小轿,【夹批:映春梅大轿。】玳安跟随,来到府中。春梅、孙二娘都打扮出来,迎接至后厅相见,叙礼坐下。如意儿抱着孝哥儿,相见磕头毕。敬济躲在那边书院内,不走出来,由着春梅、孙二娘在后厅摆茶安席递酒。叫了两个妓女韩玉钏、郑娇儿【夹批:冷结金钏、月儿。言下有物是人非之感。】弹唱,俱不必细说。
玳安在前边厢房内管待。只见一个小伴当,打后边拿着一盘汤饭点心下饭,往西角门书院中走。玳安便问他拿与谁吃,小伴当说:"是与舅吃的。"玳安道:"代舅姓甚么?"小伴当道:"姓陈。"这玳安贼,悄悄后边跟着他到西书院。小伴当便掀帘子进去,放卓儿吃。这玳安悄悄走出外来,依旧坐在厢房内。直待天晚,家中灯笼来接,吴月娘轿子起身。到家,一五一十告诉月娘说:"果然陈姐夫在他家居住。"自从春梅这边被敬济把拦,两家都不相往还。【夹批:一语煞住。】正是:
谁知竖子多间阻,一念翻成怨恨媒。
敬济在府中与春梅暗地勾搭,人都不知。或守备不在,春梅就和敬济在房中吃饭吃酒,闲时下棋调笑,无所不至。守备在家,便使丫头小厮拿饭往书院与他吃。或白日里,春梅也常往书院内,和他坐半日,方归后边来。彼此情热,俱不必细说。
一日,守备领人马出巡,正值五月端午佳节。【夹批:出爱姐矣。】春梅在西书院花亭上置了一卓酒席,和孙二娘、陈敬济吃雄黄酒,解粽欢娱。丫鬟侍妾都两边侍奉。春梅令海棠、月桂两个侍妾在席前弹唱。当下直吃到炎光西坠、微雨生凉的时分。春梅拿起大金荷花杯来相劝。酒过数巡,孙二娘不胜酒力,起身先往后边房中看去了。独落下春梅和敬济在花亭上吃酒,猜枚行令,你一杯,我一杯。不一时,丫鬟掌上纱灯来,养娘金匮、玉堂打发金哥儿睡去了。敬济输了,便走入书房内躲酒不出来。这春梅先使海棠来请,见敬济不去,又使月桂来,分付:"他不来,你好歹与我拉将来。拉不将来,回来把你这贱人打十个嘴巴。"这月桂走至西书房中,推开门,见敬济歪在床上,推打鼾睡,不动。月桂说:"奶奶叫我来请你老人家,请不去,要打我哩。"那敬济口里喃喃呐呐说:"打你不干我事。我醉了,吃不的了。"被月桂用手拉将起来,推着他:"我好歹拉你去,拉不将你去,也不算好汉。"推拉的敬济急了,黑影子里佯装着醉,作耍当真,搂了月桂在怀里就亲个嘴。那月桂亦发上头上脑说:"人好意叫你,你就大不正,倒做这个营生。"敬济道:"我的儿,你若肯了,那个好意做大不成?"又按着亲了个嘴,方走到花亭上。【夹批:写诸婢总为守备不知作地。】月桂道:"奶奶要打我,还是我把舅拉将来了。"春梅令海棠斟上大钟,两个下盘棋,赌酒为乐。当下你一盘,我一盘,熬的丫鬟都打睡去了。春梅又使月桂、海棠后边取茶去,两个在花亭上,解佩露相如之玉,朱唇点汉署之香。正是:得多少花阴曲槛灯斜照,旁有坠钗双凤翘。有诗为证:
花亭欢洽鬓云斜,粉汗凝香沁绛纱。
深院日长人不到,试看黄鸟啄名花。
两个正干得好,忽然丫鬟海棠送茶来:"请奶奶后边去,金哥睡醒了,哭着寻奶奶哩。"春梅陪敬济又吃了两钟酒,用茶嗽了口,然后抽身往后边来。丫鬟收拾了家活,喜儿扶敬济归书房寝歇,不在话下。
一日,朝廷敕旨下来,命守备领本部人马,会同济州府知府张叔夜,征剿梁山泊贼王宋江,早晚起身。守备对春梅说:"你在家看好哥儿,叫媒人替你兄弟寻上一门亲事。我带他个名字在军门,若早侥幸得功,朝廷恩典,升他一官半职,于你面上,也有光辉。"这春梅应诺了。迟了两三日,守备打点行装,整率人马,留下张胜、李安看家,止带家人周仁跟了去。不题。
一日,春梅叫将薛嫂儿来,如此这般和他说:"他爷临去分付,叫你替我兄弟寻门亲事,你须寻个门当户对好女儿,不拘十六七岁的也罢,只要好模样儿,联明伶俐些的。他性儿也有些厥劣。"薛嫂儿道:"我不知道他也怎的?不消你老人家分付。想着大姐那等的还嫌哩。"春梅道:"若是寻的不好,看我打你耳刮子不打?我要赶着他叫小妗子儿哩,休要当耍子儿。"说毕,春梅令丫鬟摆茶与他吃。只见陈敬济进来吃饭。薛嫂向他道了万福,说:"姑夫,你老人家一向不见,在那里来?且喜呀,刚刚奶奶分付,交我替你老人家寻个好娘子,你怎么谢我?"那陈敬济把脸儿迸着不言语。薛嫂道:"老花子怎的不言语?"春梅道:"你休要叫他姑夫,那个已是揭过去的帐了,你只叫他陈舅就是了。"薛嫂道:"真该打,我这片子狗嘴,只要叫错了,往后赶着你只叫舅爷罢。"那敬济忍不住,扑吃的笑了,说道:"这个才可到我心上。"那薛嫂撒风撒痴,赶着打了他一下,说道:"你看老花子说的好话儿,我又不是你影射的,怎么可在你心上?"连春梅也笑了。
不一时,月桂安排茶食与薛嫂吃了,说道:"我替你老人家用心踏着,有人家相应好女子儿,就来说。"春梅道:"财礼羹果,花红酒礼,头面衣服,不少他的,只要好人家好女孩儿,方可进入我门来。"薛嫂道:"我晓得,管情应的你老人家心便了。"良久,敬济吃了饭,往前边去了。薛嫂儿还坐着,问春梅:"他老人家几时来的?"春梅便把出家做道士一节说了:"我寻得他来,做我个亲人儿。"薛嫂道:"好好,你老人家有后眼。"又道:"前日你老人家好日子,说那头他大娘来做生日来?"春梅道:"他先送礼来,我才使人请他,坐了一日去了。"薛嫂道:"我那日在一个人家铺床,整乱了一日。心内要来,急的我要不的。"又问:"他陈舅,也见他那头大娘来?"春梅道:"他肯下气见他?为请他,好不和我乱成一块。嗔我替他家说人情,说我没志气。那怕吴典恩打着小厮,攀扯他出官才好,管你腿事?你替他寻分上,想着他昔日好情儿?"薛嫂道:"他老人家也说的是,及到其间,也不计旧仇罢了。"春梅道:"咱既受了他礼,不请他来坐坐儿,又使不的。宁可教他不仁,休要咱不义。"薛嫂道:"怪不的你老人家有恁大福,休的心忒好了!"当下薛嫂儿说了半日话,提着花箱儿,拜辞出门。
过了两日,先来说:"城里朱千户家小姐,今年十五岁,也好陪嫁,只是没了娘的儿了。"春梅嫌小不要。又说应伯爵第二个女儿,年二十二岁。春梅又嫌应伯爵死了,【夹批:结。】在大爷手内聘嫁,没甚陪送,也不成。都回出婚帖儿来。又迟了几日,薛嫂儿送花儿来,袖中取出个婚贴儿,大红段子上写着:"开段铺葛员外家大女儿,年二址岁,属鸡的,十一月十五日子时生,小字翠屏。""生的上画儿般模样儿,五短身材,瓜子面皮,温柔典雅,联明伶俐,针指女工,自不必说。父母俱在,有万贯钱财。在大街上开段子铺,走苏杭、南京,无比好人家。陪嫁都是南京床帐箱笼。"春梅道:"既是好,成了这家的罢。"就交薛嫂儿先通信去。那薛嫂儿连忙说去了。正是:欲向绣房求艳质,须凭红叶是良媒。有诗为证:
天仙机上系香罗,千里姻缘竟足多。
天上牛郎配织女,人间才子伴娇娥。
这里薛嫂通了信来,葛员外家知是守备府里,情愿做亲,又使一个张媒人同说媒。春梅这里备了两抬茶叶、粮饼、羹果,教孙二娘坐轿子,往葛员外家插定女儿。回来对春梅说:"果然好个女子,生的一表人才,如花似朵,人家又相当。"春梅这里择定吉日,纳采行礼。十六盘羹果茶饼,两盘头面,二盘珠翠,四抬酒,两牵羊,一顶髻,全副金银头面簪环之类。两件罗段袍儿,四季衣服。其余绵花布绢,二十两礼银,不必细说。阴阳生择在六月初八日,准娶过门。春梅先问薛嫂儿:"他家那里有陪床使女没有?"薛嫂儿道:"床帐妆奁都有,只没有使女陪床。"春梅道:"咱这里买一个十三四岁丫头子,与他房里使唤,掇桶子倒水方便些。"薛嫂道:"有,我明日带一个来。"
到次日,果然领了一个丫头,说:"是商人黄四家儿子房里使的丫头,今年才十三岁。黄四因用下官钱粮,和李三还有咱家出去的保官儿,都为钱粮捉拿在监里追赃,监了一年多,【夹批:总结。】家产尽绝,房儿也卖了。李三先死,拿儿子李活监着。咱家保官儿那儿僧宝儿,如今流落在外,与人家跟马哩。"【夹批:全结。】春梅道:"是来保?"薛嫂道:"他如今不叫来保,改了名字叫汤保了。"春梅道:"这丫头是黄四家丫头,要多少银子?"薛嫂道:"只要四两半银子。紧等着要交赃去。"春梅道:"甚么四两半,与他三两五钱银子留下罢。"一面就交了三两五钱雪花官银与他,写了文书。改了名字,唤做金钱儿。【夹批:因钱至此。】
话休饶舌,又早到六月初八。春梅打扮珠翠凤冠,穿通袖大红袍儿,束金镶碧玉带。坐四人大轿,鼓乐灯笼,娶葛家女子,奠雁过门。陈敬济骑大白马,拣银鞍辔,青衣军牢喝道。头戴儒巾,穿着青段圆领,脚下粉底皂靴,头上簪着两支金花。正是: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挂名时。一番拆洗一番新。到守备府中,新人轿子落下。头盖大红销金盖袱,添妆含饭,抱着宝瓶进入大门。阴阳生引入画堂,先参拜了堂,然后归到洞房。春梅安他两口儿坐帐,然后出来。阴阳生撒帐毕,打发喜钱出门,鼓手都散了。敬济与这葛翠屏小姐坐了回帐,骑马打灯笼,往岳丈家谢亲。吃的大醉而归。晚夕女貌郎才,未免燕尔新婚,交媾云雨。正是:得多少--
春点杏桃红绽蕊,风欺杨柳绿翻腰。
当夜敬济与这葛翠屏小姐倒且是合得着。两个被底鸳鸯,帐中鸾凤,如鱼似水,合卺欢娱。三日完饭,春梅在府厅后堂张筵挂采,鼓乐笙歌,请亲眷吃会亲酒,俱不必细说。每日春梅吃饭,必请他两口儿同在房中一处吃。彼此以姑妗称之,同起同坐。丫头养娘、家人媳妇,谁敢道个不字?原来春梅收拾西厢房三间,与他做房,里面铺着床帐,糊的雪洞般齐整,垂着帘帏。外边西书院,是他书房。里面亦有床榻、几席、古书【夹批:即后死所。】并守备往来书柬拜贴,并各处递来手本揭贴,都打他手里过。春梅不时出来书院中,和他闲坐说话,两个暗地交情。正是:
朝陪金谷宴,暮伴绮楼娃。
休道欢娱处,流光逐落霞。
- Details
- Category: 中国古代小说
第九十七回 孝堂上伺候竟奔忙 亲族中冒名巧顶替
"内中有一个稍为读过两天书的,却是这一班人的篾片,起来说道:'列位所说的几个字眼,都是很通的,但是都有点不很对。'众人忙问何故。那人道:'他因为死了两个字不好听,才来和我们商量改个字眼,是嫌那死字的字面不好看之故。诸位所说的,还是不免死啊、殁啊的;至于那孤哀子三个字,也嫌不祥。我倒想了四个字很好的,包你合用。但是古人一字值千金,我虽不及古人,打个对折是要的。'他屈指一算,四个字是二千银子。便说道:"承你的情,打了对折,却累我借来的款就打了八折了,如何使得!'于是众人做好做歹,和他两个说定,这四个字,一百元一个字,还要那人跟了他去代笔。那人应充了,才说出是'待父天年'四个字。众人当中还有不懂的,那人早拉了他同去见老西儿了。那人代笔写了,老西儿又不答应,说一定要亲笔写的,方能作数。他无奈又辛辛苦苦的对临了一张,签名画押,式式齐备。老西儿自己不认得字,一定要拿去给人家看过,方才放心。他又恐怕老西儿拿了借据去,不给他钱,不肯放手。于是又商定了,三人同去。他自己拿着那张借据,走到胡同口,有一个测字的,老西儿叫给他看。测字的看了道:'这是一张写据。'又颠来倒去看了几遍,说道:'不通,不通!甚么父天年!老子年纪和天一般大,也写在上头做甚么!'老西儿听了,就不答应。那人道:"这测字的不懂,这个你要找读书人去请教的。'老西儿道:"有了,我们到票号里去,那里的先生们,自然都是通通儿的了。'于是一起同行,到得一家票号,各人看了,都是不懂。偏偏那个写往来书信的先生,又不在家。老西儿便嚷靠不住:'你们这些人串通了,做手脚骗咱老子的钱,那可不行!'其时票号里有一个来提款子的客人,老西儿觉得票号里各人都看过了,惟有这个客人没有看过,何不请教请教他呢。便取了那借据,请那客人看。那客人看了一遍,把借据向桌子上一拍道:'这是那一个没天理、没王法、不入人类的混帐畜生忘八旦干出来的!'老西儿未及开口,票号里的先生见那客人忽然如此臭骂,当是一张甚么东西,连忙拿起来再看。一面问道:'到底写的是甚么?我们看好象是一张借据啊。'那客人道:"可不是个借据!他却拿老子的性命抵钱用了,这不是放他妈的狗臭大驴屁!'票号里的先生不懂道:'是谁的老子,可以把性命抵得钱用?'客人道:'我知道是那个枭獍干出来的!他这借据上写着等他老子死了还钱,这不是拿他老子性命抵钱吗!唉!外国人常说雷打是没有的,不过偶然触着电气罢了,唉!雷神爷爷不打这种人,只怕外国人的话有点意思的。'一席话,当面骂得他置身无地,要走又走不得。幸得老西儿听了,知道写的不错,连忙取回借据,辞了出来,去划了一万银子给他。那人坐地分了四百元。他还问道:'方才那个客人拿我这样臭骂,为甚又忽然说我孝敬呢?'那人不懂道:'他几时说你孝敬?'他道:'他明明说着孝敬两个字,不过我学不上他那句话罢了。'那人低头细想,方悟到'枭獍'二字被他误作'孝敬',不觉好笑,也不和他多辩,乐得拿了四百元去享用。这个风声传了出去,凡是曾经借过钱给他的,一律都拿了票子来,要他改做了待父天年的期,他也无不乐从,免得人家时常向他催讨。据说他写出去的这种票子,已经有七八万了。"
我听了不禁吐舌道:"他老子有多少钱,禁得他这等胡闹!"继之道:"大约分到他名下,几十万总还有;然而照他这样闹,等他老子死下来,分到他名下的家当,只怕也不够还债了。"说话时夜色已深,各自安歇。
过得几天,便是那陈稚农开吊之期。我和他虽然没甚大不了的交情,但是从他到上海以来,我因为买铜的事,也和他混熟了。况且他临终那天,我还去看过地,所以他讣帖来了,我亦已备了奠礼过去。到了这天,不免也要去磕个头应酬他,借此也看看他是甚么场面。吃过点心之后,便换了衣服,坐个马车,到寿圣庵去。我一径先到孝堂去行礼。只见那孝帐上面,七长八短,挂满了挽联;当中供着一幅电光放大的小照。可是没个亲人,却由缪法人穿了白衣,束了白带,戴了摘缨帽子,在旁边还礼谢奠。我行过礼之后,回转身,便见计醉公穿了行装衣服,迎面一揖;我连忙还礼,同到客座里去。座中先有两个人,由醉公代通姓名,一个是莫可文,一个是卜子修。这两位的大名,我是久仰得很的,今日相遇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可惜我一枝笔不能叙两件事,一张嘴不能说两面话,只能把这开吊的事叙完了,再补叙他们来历的了。
当下计醉公让坐送茶之后,又说道:"当日我们东家躺了下来,这里道台知道稚翁在客边,没有人照应,就派了卜子翁来帮忙。子翁从那天来了之后,一直到今天,调排一切,都是他一人之力,实在感激得很!"卜子修接口道:"那里的话!上头委下来的差事,是应该效力的。"我道:"子翁自然是能者多劳。"醉公又道:"今天开吊,子翁又荐了莫可翁来,同做知客。一时可未想到,今天有好些官场要来的,他二位都是分道差委的人员,上司来起来,他二位招呼,不大便当。阁下来了最好,就奉屈在这边多坐半天,吃过便饭去,代招呼几个客。"说罢,连连作揖道:"没送帖子,不恭得很。"我道:"不敢,不敢。左右我是没事的人,就在这里多坐一会,是不要紧的。"卜子修连说:"费心,费心。"我一面和他们周旋,一面叫家人打发马车先去,下半天再来;一面卸下玄青罩褂,一面端详这客座。只见四面挂的都是挽幛、挽联之类,却有一处墙上,粘着许多五色笺纸。我既在这里和他做了知客,此刻没有客的时候,自然随意起坐。因走到那边仔细一看,原来都是些挽诗,诗中无非是赞叹他以身殉母的意思。我道:"讣帖散出去没有几天,外头吊挽的倒不少了。"醉公道:"我是初到上海,不懂此地的风土人情。幸得卜子翁指教,略略吹了个风到外面去。如果有人作了挽诗来的,一律从丰送润笔。这个风声一出去,便天天有得来,或诗,或词,或歌,或曲,色色都有。就是所挂的挽联,多半也是外头来的,他用诗笺写了来,我们自备绫绸重写起来的。"我道:"这件事情办得好,陈稚翁从此不朽了!"醉公道:"这件事已经由督、抚、学三大宪联衔出奏,请宣付史馆,大约可望准的。"
说话之间,外面投进帖子来,是上海县到了,卜、莫两个,便连忙跑到门外去站班。我做知客的,自不免代他迎了出去,先让到客座里。这位县尊是穿了补褂来的,便在客座里罩上玄青外褂,方到灵前行礼。卜、莫两个,早跑到孝堂里,笔直的垂手挺腰站着班。上海县行过礼之后,仍到客座里,脱去罩褂坐下,才向我招呼,问贵姓台甫。此时我和上海县对坐在炕上。卜、莫两个,在下面交椅上,斜签着身子,把脸儿身子向里,只坐了半个屁股。上海县问:"道台来过没有?"他两个齐齐回道:"还没有来。"忽然外面轰轰放了三声大炮,把云板声音都盖住了,人报淞沪厘捐局总办周观察、糖捐局总办蔡观察同到了。上海县便站起来到外头去站班迎接,卜、莫两个,更不必说了。这两位观察却是罩了玄青褂来的,径到孝堂行礼,他三个早在孝帐前站着班了。行礼过后,我招呼着让到客座升炕;他两个就在炕上脱去罩褂,自有家人接去。略谈了几句套话,便起身辞去。大家一齐起身相送。到得大门口时,上海县和卜、莫两个先跨了出去,垂手站了个出班;等他两个轿子去后,上海县也就此上轿去了,卜、莫两个,仍旧是站班相送。从此接连着是会审委员、海防同知、上海道,及各局总办、委员等,纷纷来吊。卜、莫两个,但是遇了州县班以上的,都是照例站班,计醉公又未免有些琐事,所以这知客竟是我一个人当了。幸喜来客无多,除了上海几个官场之外,就没有甚么人了。
忙到十二点钟之后,差不多客都到过了。开上饭来,醉公便抬呼升冠升珠,于是大众换过小帽,脱去外褂,法人也脱去白袍。因为人少,只开了一个方桌,我和卜、莫两个各坐了一面,缪、计二人同坐了一面。醉公起身把酒。我正和莫可文对坐着,忽见他襟头上垂下了一个二寸来长的纸条儿,上头还好象有字,因为近视眼,看不清楚,故意带上眼镜,仔细一看,上头确是有字的,并且有小小的一个红字,象是木头戳子印上去的。我心中莫名其妙,只是不便做声。席间谈起来,才知道莫可文现在新得了货捐局稽查委员的差使。卜子修是城里东局保甲委员,这是我知道的。大家因是午饭,只喝了几杯酒就算了。
吃过饭后,莫可文先辞了去。我便向卜子修问道:"方才可翁那件袍子襟上,拴着一个纸条儿,上头还有几个字,不知是甚道理?"卜子修愕然,棱了一棱,才笑道:"我倒不留神,他把那个东西露出来了。"醉公道:"正是。我也不懂,正要请教呢。那纸条儿上的字,都是不可解的,末末了还有个甚么四十八两五钱的码子。"卜子修只是笑。我此时倒省悟过来了。禁不住醉公钉着要问,卜子修道:"莫可翁他空了多年下来了,每有应酬,都是到兄弟那边借衣服用。今天的事,兄弟自己也要用,怎么能够再借给他呢。兄弟除了这一身灰鼠之外,便是羔皮的。褂子是个小羔,还可以将就用得,就借给了他。那件袍子,可是毛头太大了,这个天气穿不住。叫他到别处去借罢,他偏又交游极少,借不出来。幸得兄弟在东局多年,彩衣街一带的衣庄都认得的,同他出法子,昨天去拿了两件灰鼠袍子来,说是代朋友买的,先要拿去看过,看对了才要;可是这个朋友在吴淞,要送到吴淞去看,今天来不及送回来,要耽搁一天的。那衣庄上看兄弟的面子,自然无有不肯的;不过交代说,钮绊上的码子是不能解下来的,解了下来,是一定要买的。其实解了下来,穿过之后,仍旧替他拴上,有甚要紧。这位莫可翁太老实了,恐怕他们拴的有暗记,便不敢解下来。大约因为有外褂罩住,想不到要宽衣吃饭,穿衣时又不曾掖进去,就露了人眼。真是笑话!"醉公听了方才明白。
坐了一会,家人来说马车来了,我也辞了回去。换过衣服,说起今天的情形,又提到陈稚农要宣付史馆一节,不禁叹道:"从此是连正史都不足信的了!"继之道:"你这样说,可当《二十四史》都是信史了?"我道:"除他之外,难道还有比他可信的么?"继之道:"你只要去检出《南北史》来看便知,尽有一个人的列传,在这一朝是老早死了,在那一朝却又寿登耄耋的,你信那一面的好?就举此一端,已可概其余了。后人每每白费精神,往往引经注史,引史证经,生在几千年之后,瞎论几千年以前的事,还以为我说得比古人的确。其实极显浅的史事,随便一个小学生都知道的,倒没有人肯去考正他。"我道:"是一件甚么史事?"继之道:"天下最可信的书莫如经。《礼记》上载的:'文王九十七乃终,武王九十三而终。'这可是读过《礼记》的小孩子都知道的,武王十三年伐纣,十九年崩;文王是九十七岁死的,再加十九年,是一百十六岁;以此算去,文王二十三岁就生武王的了。《通鉴》却载武王生于帝乙二十三祀,计算起来,这一年文王六十三岁。请教依那一说的好?还有一层:依了《通鉴》,武王十九年崩,那年才得五十四岁;那又列入六经的《礼记》,反以不足信了。有一说,说是五十四岁是依《竹书纪年》的。《竹书纪年》托称晋太康二年,发魏襄王墓所得的,其书未经秦火,自是可信。然而我看了几部版子的《竹书纪年》,都载的是武王九十四岁,并无五十四岁之说。据此看来,九十三、九十四,差得一年,似是可信的了,似乎可以印证《礼记》的了;然而武王死了下来,他的长子成王,何以又只得十三岁?难道武王八十一岁才生长子的么?你只管拿这个翻来复去的去反复印证,看可能寻得出一个可信之说来?这还是上古的事。最近的莫如明朝,并且明朝遗老,国初尚不乏人,只一个建文皇帝的踪迹,你从那里去寻得出信史来!再近点的,莫如明末,只一个弘光皇帝,就有人说他是个假的,说是张献忠捉住了老福王宰了,和鹿肉一起煮了下酒,叫做'福禄酒';那时候福王世子,亦已被害了,家散人亡,库藏亦已散失,这厮在冷摊上买着了福王那颗印,便冒起福王来。亦有人说,是福王府中奴仆等辈冒的。但是当时南都许多人,难道竟没有一个人认得他的,贸贸然推戴他起来,要我们后人瞎议论,瞎猜摩?但是看他童妃一案,始终未曾当面,又令人不能不生疑心。象这么种种的事情,又从那里去寻一个信据?"我道:"据此看来,经史都不能信的了?"继之道:"这又不然。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大凡有一篇本纪,或世家,或列传的,总有这个人;但不过有这个人就是了,至于那本纪、世家、列传所说的事迹,只能当小说看,何必去问他真假。他那内中或有装点出来的,或有传闻失实的,或有故为隐讳的,怎么能信呢。譬如陈稚农宣付史馆,将来一定入《孝子传》的了。你生在今日,自然知道他不是孝子;百年以后的人,那就都当他孝子了。就如我们今日看古史,那些《孝子传》,谁敢保他那里头没有陈稚农其人呢。"
说话之间,外面有人来请继之去有事。继之去了,我又和金子安们说起今天莫可文袍子上带着纸条儿的事,大家说笑一番。我又道:"这两个人,我都是久仰大名的,今日见了,真是闻名不如见面!"子安道:"据此说来,那两个人又是一定有甚故事的。你每每叫人家说故事,今天你何妨说点给我们听呢。"我道。"说是可以,叫我先说那一个呢?"德泉道:
"你爱先说谁就说谁,何必问我们呢。"
我道:"我头一次到杭州,就听得这莫可文的故事。原来他不叫莫可文,叫莫可基。十八岁上便进了学,一直不得中举;保过两回廪,都被革了。他的行为,便不必说了。一向以训蒙为业;但是训蒙不过是个名色,骨子里头,唆揽词讼,鱼肉乡民,大约无所不为的了。到三十岁头上,又死了个老婆,便又借着死老婆为名,硬派人家送奠分,捞了几十吊钱。可巧出了那莫可文的事。可文是可基的嫡堂兄弟。可文的老子,是一个江西候补县丞,候了不知若干年,得着过两次寻常保举;好容易捱得过了班,满指望署缺抓印把子,谁知得了一病,就此呜呼了。可文年纪尚轻,等到三年服满之后,才得二十岁左右,一面娶亲,一面想克承父志,便写信到京城,托人代捐了一个巡检,并代办验看,指省江苏,到部领凭。领到之后,便寄到杭州来。谁知可文连一个巡检都消受不起!部凭寄到后,正要商量动身到省禀到,不料得了个急痧症死了。可基是嫡堂哥哥,至亲骨肉无多,不免要过来帮忙,料理丧事。亏得他足智多谋,见景生情,便想出一个法子来,去和弟妇商量说:此刻兄弟已经死了,又没留下一男半女,弟妇将来的事,我做大伯子的自然不能置身事外。但是我只靠着教几个小学生度日,如何来得及呢。兄弟捐官的凭照,放在家里,左右是没用的,白糟蹋了;不如拿来给我,等我拿了他去到省,弄个把差使,也可以雇家,总比在家里坐蒙馆好上几倍。他弟妇见人已死了,果然留着也没用,又不能抵钱用的,就拿来给了他。他得了这个,便马上收拾趁船,到苏州冒了莫可文名字去禀到。"
正是:源流虽一派,泾渭竟难分。未知假莫可文禀到之后,尚有何事,且待下回再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