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黄帝内经--素问》第80章 方盛衰论雷公请问:气之多少,何者为逆,何者为从。 黄帝答曰:阳从左,阴从右,老从上,少从下。是以春夏归阳为生,归秋冬为死,反之则归秋冬为生,是以气多少,逆皆为厥。 问曰:有余者厥耶? 答曰:一上不下,寒厥到膝,少者秋冬死,老者秋冬生。气上不下,头痛巅疾,求阳不得,求阴不审,五部隔无徵,若居旷野,若伏空室,绵绵乎属不满日。 是以少气之厥,令人妄梦,其极至迷。三阳绝,三阴微,是为少气。 是以肺气虚,则使人梦见白物,见人斩血藉藉,得其时,则梦见兵战。肾气虚,则使人梦见舟舩溺人,得其时,则梦伏水中,若有畏恐。肝气虚,则梦见菌香生草,得其时,则梦伏树下不敢起。心气虚,则梦救火阳物,得其时,则梦燔灼。脾气虚,则梦饮食不足,得其时,则梦筑垣盖屋。此皆五藏气虚,阳气有余,阴气不足。合之五诊,调之阴阳,以在经脉。 诊有十度度人:脉度,藏度,肉度,筋度,俞度。阴阳气尽,人病自具。脉动无常,散阴颇阳,脉脱不具,诊无常行,诊必上下,度民君卿。受师不卒,使术不明,不察逆从,是为妄行,持雌失雄,弃阴附阳,不知并合,诊故不明,传之后世,反论自章。 至阴虚,天气绝;至阳盛,地气不足。阴阳并交,至人之所行。阴阳交并者,阳气先至,阴气后至。是以圣人持诊之道,先后阴阳而持之,《奇恒之势》乃六十首,诊合微之事,追阴阳之变,章五中之情,其中之论,取虚实之要,定五度之事,知此乃足以诊。是以切阴不得阳,诊消亡,得阳不得阴,守学不湛,知左不知右,知右不知左,知上不知下,知先不知后,故治不久。知醜知善,知病知不病,知高知下,知坐知起,知行知止,用之有纪,诊道乃具,万世不殆。起所有余,知所不足。度事上下,脉事因格。是以形弱气虚,死;形气有余,脉气不足,死。脉气有余,形气不足,生。 是以诊有大方,坐起有常,出入有行,以转神明,必清必净,上观下观,司八正邪,别五中部,按脉动静,循尺滑濇,寒温之意,视其大小,合之病能,逆从以得,复知病名,诊可十全,不失人情。故诊之,或视息视意,故不失条理,道甚明察,故能长久。不知此道,失经绝理,亡言妄期,此谓失道。 分类:中医典籍 书名:黄帝内经 作者:黄帝 |
-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黄帝内经--素问》第81章 解精微论黄帝在明堂,雷公请曰:臣授业,传之行教以经论,从容形法,阴阳刺灸,汤药所滋,行治有贤不肖,未必能十全。若先言悲哀喜怒,燥湿寒暑,阴阳妇女,请问其所以然者,卑贱富贵,人之形体,所从群下,通使临事以适道术,谨闻命矣。请问有毚愚仆漏之问,不在经者,欲闻其状。 帝曰:大矣。 公请问: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其故何也? 帝曰:在经有也。 复问:不知水所从生,涕所出也。 帝曰:若问此者,无益于治也,工之所知,道之所生也。 夫心者,五藏之专精也,目者,其窍也,华色者,其荣也,是以人有德也,则气和于目,有亡,忧知于色。是以悲哀则泣下,泣下水所由生。水宗者,积水也,积水者,至阴也,至阴者,肾之精也。宗精之水所以不出者,是精持之也。辅者裹之,故水不行也。夫水之精为志,火之精为神,水火相感,神志俱悲,是以目之水生也。故谚言曰:心悲名曰志悲,志与心精共凑于目也。是以俱悲则神气传于心,精上不传于志,而志独悲,故泣出也。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志者骨之主也,是以水流而涕从之者,其行类也。夫涕之与泣者,譬如人之兄弟,急则俱死,生则俱生,其志以神悲,是以涕泣俱出而横行也。夫人涕泣俱出而相从者,所属之类也。 雷公曰:大矣。请问人哭泣而泪不出者,若出而少,涕不从之何也? 帝曰:夫泣不出者,哭不悲也。不泣者,神不慈也。神不慈则志不悲,阴阳相持,泣安能独来。夫志悲者惋,惋则冲阴,冲阴则志去目,志去则神不守精,精神去目,涕泣出也。 且子独不诵不念夫经言乎,厥则目无所见。夫人厥则阳气并于上,阴气并于下。阳并于上,则火独光也;阴并于下则足寒,足寒则胀也。夫一水不胜五火,故目盲。是以冲风,泣下而不止。夫风之中目也,阳气内守于精,是火气燔目,故见风则泣下也。有以比之,夫火疾风生乃能雨,此之类也。 分类:中医典籍 书名:黄帝内经 作者:黄帝 |
- Details
- Category: 中医
《穴位图解》第02章 胸腹部穴位图解胸腹部的穴位天突穴、中脘穴、中极穴、期门穴、大巨穴、膻中穴、水分穴、气舍穴、鸠尾穴、海穴、俞府穴、天枢穴、巨阙穴、关元穴、彧中穴、气穴、大赫穴、日月穴。 附:璇玑穴、华盖穴、紫宫穴、玉堂穴、中庭穴、幽门穴、步廊穴、神封穴、灵墟穴、神藏穴、缺盆穴、气户穴、库房穴、屋翳穴、膺窗穴、乳中穴、乳根穴、天池穴、食窦穴、天溪穴、胸乡穴、周荣穴、中府穴、云门穴、上脘穴、建里穴、下脘穴、神阙穴、阴交穴、石门穴、曲骨穴、会阴穴、横骨穴、四满穴、中注穴、肓俞穴、商曲穴、石关穴、阴都穴、腹通谷穴、不容穴、承满穴、梁门穴、关门穴、太乙穴、滑肉门穴、外陵穴、水道穴、归来穴、气冲穴、足五里穴、阴廉穴、急脉穴、冲门穴、府舍穴、腹结穴、大横穴、腹哀穴、章门穴、髀关穴。 以上穴位依次分布在的任脉、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等人体经络上。 胸腹部重要穴位说明缺盆穴定位:在锁骨上窝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主治:常用于咳嗽、气喘、咽喉肿痛、缺盆中痛等的治疗。 梁门穴定位:在脐上4寸,任脉的中脘穴旁开2寸处。 主治:常用于食欲不振及胃肠病症的治疗与保健。 气冲穴定位:天枢穴直下5寸,在耻骨结节处上方,任脉的曲骨穴旁开2寸处。 主治:常用于外阴肿痛、腹痛、疝气、阳痿、月经不调、下肢冷痛的治疗。 冲门穴定位:在耻骨联合上缘中点旁开3.5寸,约在腹股沟外上缘,股动脉的外侧。 主治:常用于腹痛、疝气、小便不利、带下等病症的治疗。 大横穴定位:在任脉的神阙穴(肚脐)旁开4寸处。 主治:常用于腹部疼痛、腹胀、泄泻、便秘等病症的治疗。 盲俞穴定位:在肚脐神阙穴旁开0.5寸处。 主治:常用于腹部胀痛、便秘、泄泻的治疗。 建里穴定位:在脐上3寸处。 主治:常用于胃痛、呕吐、食欲不振、腹胀、水肿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