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肝病第一|孙思邈|中医典籍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肝病第一


五十一法

治眼目法∶攒竹,主目视不明,KT KT 目中热痛及 ,针入一分,留二呼,泻三吸,徐徐出之。

忌灸。宜出血涂盐。

肤翳白膜覆瞳仁,目暗及眯,雀目冷泪,目视不明, 肉出,皆针睛明,入一分半,留三呼,泻五吸。冷者先补后泻,复补之。雀目者,可久留十吸,然后速出。

视眼 不正,口 目 ,面动叶叶然,眼赤痛,目KT KT ,冷热泪,目睑赤,皆针承泣。

在目下七分匡骨中,当瞳子直下陷中,入二分半,得气即泻,忌灸。

目暗不明,针中渚,入二分,留三呼,泻五吸。灸七壮,炷如雀矢大,在手小指次指本节后间。眯目、偏风、眼 、通睛、耳聋,针客主人,一名上关,入一分,久留之,得气即泻。亦宜灸,日三七壮至二百壮,炷如细竹筋大,侧卧张口取之。眼暗灸大椎下第十节,正当脊中二百壮,唯多佳。可以明目,神良。灸满千日,不假汤药。

肝劳,邪气眼赤,灸当容一百壮,两边各尔。在眼后耳前三阴三阳之会处,以手按之有

上下横脉,是与耳门相对也。

肝俞,主目不明,灸二百壮,小儿寸数斟酌,灸可一二七壮。

治风翳,灸手中指本节头骨上五壮,炷如小麦大,逐病左右灸之。

治风痒赤痛,灸人中鼻柱二壮,仰卧灸之。

治目卒生翳,灸大指节横纹三壮,逐左右灸之。

治眼暗,若一眼暗,灸腕后节前陷中。两眼暗,两手俱灸,随年壮。

治温病后食五辛即不见物,遂成雀目,灸第九椎,名肝俞,二百壮,永瘥。

治脚转筋法∶治脚转筋,针内昆仑穴,在内踝后陷中,入六分,气至泻之。

又灸承山,随年壮,神验。

第二十一椎主腰背不便,筋转痹,灸随年壮。

治筋挛转筋,十指筋挛急,不得屈伸,灸足外踝骨上七壮。

治失精筋挛,阴缩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壮。又下满,灸五十壮,两脚一百壮,此二穴亦主喉肿厥逆,五脏所苦鼓胀悉主之。老人加之,五十以下及小儿并随年壮。

治转筋,胫骨痛不可忍,灸屈膝下廉横筋上三壮。

腹胀转筋,灸脐是一寸二七壮。

治症瘕法∶小腹坚大如盘盂,胸腹中胀满,饮食不消,妇人症聚瘦瘠,灸三焦俞百壮,三报之。

灸内踝后宛宛中,随年壮。

灸气海百壮。

久冷及妇人症癖,肠鸣泄痢,绕脐绞痛,灸天枢百壮,三报之。勿针脐两旁各二寸。

积聚坚满痛,灸脾募百壮,章门是也。

治瘕癖,患左灸左,患右灸右。第一屈肋头近第二肋下即是灸处,第二肋头近第三肋下向肉翅前亦是灸处。初日灸三,次日五,后七,周而复始,至十止。惟忌大蒜,余不忌。

又灸关元五十壮。

又灸脐上四指五十壮。

膏肓俞两穴主无病不疗方∶先令病患正坐曲脊,伸两手以臂着膝前,令正直,手大指与膝头齐,以物支肘,勿令臂得动也。从胛骨上角摸索至胛骨下头,其间当有四肋三间,灸中间依胛骨之里,去胛骨容侧指许,摩KT 去表肋间空处,按之自觉牵引肩中。灸两胛内各一处至六百壮,多至千壮,数百壮当气下,盘盘然如流水当有所下,若停痰宿疾亦必下也。此灸无所不治,主诸羸弱瘦损虚劳,梦中失精,上气咳逆。及狂惑妄误,皆有大验。若病患已困,不能正坐,当令侧卧,挽上臂令前索孔穴灸之,求穴大较,以右手从左肩上住指头表所不及者是也,左手亦然。及以前法灸。若不能久正坐伸两臂者,亦可伏衣 上伸两臂,令人挽两胛骨使相远。不尔甲胛覆穴不可得也。所伏衣 当令大小有常,不尔则前却失其穴也。此穴灸讫后,令人阳气盛,当消息自养,令得平复。其穴近第五椎相准望求索。

治头重臂肘重法∶头重风劳,灸脑户五壮,针入三分补之。

头重不能胜,灸脑户下一寸半。

身体重,四肢不能自持,灸脾俞,随年壮,针入五分补之。

身重,嗜眠不自觉,灸天府五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身重,灸水分百壮,针入一寸补之。

体重,四肢不举,灸天枢五十壮。忌针。

身重肿,坐不欲起,风劳脚疼,灸三里五十壮,针入五分补之。又,灸足太阳五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臂重不举,灸肩井,随年壮,可至百壮,针入五分补之。

又,灸足泽三十壮,针入三分补之。

第一椎名大杼,无所不主,侠左右一寸半或一寸二分,主头项痛不得顾。胸中烦急,灸随年壮。

诸烦热,时气温病,灸大椎百壮,针入三分泻之,横三间寸灸之。

心烦上气,灸肺俞,针入五分。

心烦短气,灸小肠俞。

又,灸巨阙、期门各一百壮,针入五分。

又,灸心俞百壮,针入五分。

头身热,灸胃管百壮,勿针。

烦闷忧思,灸大仓百壮。

烦热头痛,针虎口入三分。

烦躁恍惚,灸间使三十壮,针入三分。

骨热烦,胸满气闷,针三里入五分。

身体烦热,针中府。又,灸绝骨五十壮。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胆病第二|孙思邈|中医典籍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胆病第二


一十二法

左手关上阳绝者,无胆脉也。苦口中无味(一云苦眯目),恐畏如见鬼,多惊少力,刺足厥阴治,阴在足大指间,或刺三毛中。

左手关上阳实者,胆实也。苦腹中不安,身躯习习,刺足少阳治。阳在足第二指本节后一寸。

侠胆俞旁行相去五寸,名浊浴。主胸中胆病,随年壮。

胆虚,灸足内踝上一夫,名三阴交,二十壮。

治吐血法∶虚劳吐血,灸胃管三百壮,亦主呕逆吐血,少食多饱及多睡百病。

凡口鼻出血者,名曰脑衄,灸上星五十壮。

吐血、唾血,灸胸堂百壮,忌针。

吐血,腹痛雷鸣,灸天枢百壮。

吐血唾血,上气咳逆,灸肺俞,随年壮。

吐血酸削,灸肝俞百壮。

吐血呕逆,灸手心主五十壮,大陵是。

吐血,颈项上二七壮。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木部下品|孙思邈|中医典籍

《千金翼方》卷第三·本草中 木部下品


四十五味

黄环

味苦,平,有毒。主鬼毒鬼疰鬼魅,邪气在脏中,除咳逆寒热。一名凌泉,一名大就。

生蜀郡山谷,三月采根,阴干。

石南

味辛苦,平,有毒。主养肾气,内伤阴衰,利筋骨皮毛,疗脚弱,五脏邪气,除热。女子不可久服,令思男,实∶杀蛊毒,破积聚,逐风痹。一名鬼目。生华阴山谷,二月四月采叶,八叶采实,阴干。

巴豆

味辛,温,生温;熟寒,有大毒。主伤寒温疟寒热,破症瘕结聚,坚积,留饮痰癖,大腹水胀,荡涤五脏六腑,开通闭塞,利水谷道,去恶肉,除鬼毒蛊疰邪物,杀虫鱼。疗女子月闭烂胎,金疮脓血。不利丈夫阴。杀斑蝥毒。可炼饵之,益血脉,令人色好,变化,与鬼神通。一名巴椒。生巴郡川谷,八月采,阴干。用之去心皮。

蜀椒

味辛,温,大热,有毒。主邪气咳逆,温中,逐骨节,皮肤死肌,寒湿痹痛,下除六腑寒冷,伤寒温疟,大风,汗不出,心腹留饮宿食,肠 下痢,泻精,女子字乳余疾,散风邪,瘕结水肿,黄胆,鬼疰蛊毒,杀虫鱼毒。久服之头不白,轻身增年,开腠理,通血脉,坚血脉,坚齿发,调关节,耐寒暑。可作膏药。多食令人乏气,口闭者杀人。一名巴椒,一名 。生武都川谷及巴郡,八月采实,阴干。

莽草

味辛苦,温,有毒。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 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令入眼。一名弭,一名春草。生上谷山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干

郁李仁

味酸,平,无毒。主大腹水肿,面目四肢浮肿,利小便水道。根∶主齿龈肿,龋齿坚齿,去白虫。一名爵李,一名车下李,一名棣。生高山川谷及丘陵上,五月六月采根。

鼠李

主寒热瘰 疮。

其皮

味苦,微寒,无毒。主除身皮热毒。一名牛李,一名鼠梓,一名 。生田野,采

栾华

味苦,寒,无毒。主目痛泪出,伤 ,消目肿。生汉中川谷,五月采。

杉材

微温,无毒,主疗漆疮。

楠材

微温,主霍乱,吐下不止。

榧实

味甘,无毒,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生永昌。

蔓椒

味苦,温,无毒。主风寒湿痹,历节疼。除四肢厥气,膝痛。一名豕椒,一名猪椒,一名彘椒,一名狗椒。生云中川谷及丘冢间,采茎、根,煮酿酒。

钓樟根皮

主金疮,止血。

雷丸

味苦咸,寒,微寒,有小毒。主杀三虫,逐毒瓦斯,胃中热,利丈夫,不利女子。作摩膏,除小儿百病。逐邪气,恶风汗出,除皮中热结,积蛊毒,白虫寸白,自出不止。久服令阴痿。

一名雷失,一名雷实。赤者杀人。生石城山谷及汉中土中,八月采根,曝干。

溲疏

味辛苦,寒,微寒,无毒。主身皮肤中热,除邪气,止遗溺,通水利道,除胃中热,下气,可作浴汤。一名巨骨。生熊耳川谷及田野故丘墟地,四月采。

榉树皮

大寒。主时行头痛,热结在肠胃。

白杨树皮

味苦,无毒。主毒风,香港脚肿,四肢缓弱不随,毒瓦斯游易在皮肤中,痰癖等。酒渍服之,取叶圆大蒂小,无风自动者良。

水杨叶

嫩枝味苦,平,无毒。主久痢赤白,捣和水绞取汁服一升,日二,大效。

栾荆

味辛苦,温,有小毒。主大风,头面手足诸风,癫痫狂痉,湿痹寒冷疼痛。俗方大用之,而《本草》不载,亦无别名,但有栾花,功用又别,非此花也。

小柏

味苦,大寒,无毒。主口疮甘 ,杀诸虫,去心腹中热气。一名山石榴。

味甘苦,平,无毒。主三虫,下气消谷。

钩藤

微寒,无毒。主小儿寒热,十二惊痫。

药实根

味辛,温,无毒。主邪气,诸痹疼酸,续绝伤,补骨髓。一名连木。生蜀郡山谷,采无时。

皂荚

味辛咸,温,有小毒。主风痹,死肌,邪气,风头泪出,利九窍,杀精物。疗腹满,消谷,除咳嗽,囊结,妇人胞不落,明目益精。可为沐药,不入汤。生雍州川谷及鲁邹县。如猪牙者良。九月十月采荚,阴干。

楝实

味苦,寒,有小毒。主温疾,伤寒大热烦狂,杀三虫疥疡,利小便水道。

微寒。疗蛔虫,利大肠,生荆山山谷。

柳华

味苦,寒,无毒。主风水,黄胆,面热黑,痂疥恶疮,金疮。一名柳絮。叶∶主痂疮,取煎煮以洗马疥,立愈。又疗心腹内血,止痛。实∶主溃痈,逐脓血;子汁∶疗渴。

生琅琊川泽。

桐叶

味苦,寒,无毒。主恶蚀疮着阴。皮∶主五痔,杀三虫。疗贲豚气病。花∶主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桐柏山谷。

梓白皮

味苦,寒,无毒。主热,去三虫。疗目中疾。叶∶捣敷猪疮,饲猪肥大三倍。生河内山谷。

苏方木

味甘咸,平,无毒。主破血,产后血胀闷欲死者,水煮若酒煮五两,取浓汁服

接骨木

味甘苦,平,无毒。主折伤,续筋骨,除风痒龋齿。可作浴汤。

味甘,平,无毒。主头风,小腹拘急。一名木蜜。其木皮∶温,无毒。主五痔,和五脏,以为木屋,屋中酒则味薄,此亦奇物。

木天蓼

味辛,温,有小毒。主症结积聚,风劳虚冷。生山谷中。

乌臼木根皮

味苦,微温,有毒。主暴水症结积聚。生山南平泽。

赤瓜木

味苦,寒,无毒。主水痢,风头身痒。生平陆,所在有之。

味酸,冷,无毒。汁∶服止水痢,沐头及洗身上疮痒。一名羊 ,一名鼠查。

诃黎勒

味苦,温,无毒。主冷气,心腹胀满,下食,生交、爱州。

枫柳皮

味辛,大热,有毒。主风龋齿痛。生原州。

卖子木

味甘,微温,咸,平,无毒。主折伤,血内溜,续绝,补骨髓,止痛,安胎。生山谷中,其叶似柿,出剑南邛州。

大空

味辛苦,平,有小毒。主三虫,杀虮虱,生山谷中。取根皮作末,油和涂,虮虱

紫真檀

味咸微寒,主恶毒风毒。

椿木叶

味苦,有毒,主洗疮疥,风疽,水煮叶汁用之,皮主甘 。

樗木根叶

尤良。

胡椒

味辛,大温,无毒。主下气,温中,去痰,除脏腑中风冷。生西戎,形如鼠李子。调食用之,味甚辛辣,而芳香当不及蜀椒。

橡实

味苦,微温,无毒。主下痢,浓肠胃,肥健人。其壳为散及煮汁服,亦主痢,并堪染用。

一名杼斗,槲栎皆有斗,以栎为胜。所在山谷中皆有。

无食子

味苦,温,无毒。主赤白痢肠滑,生肌肉。出西戎。

杨栌木

味苦,寒,有毒。主疽 恶疮,水煮叶汁洗疮立瘥,生篱垣间。一名空疏。所

槲若

味甘苦,平,无毒。主痔止血,疗血痢,止渴,取脉灸用之。

味苦。水煎浓汁,除蛊毒及 ,俗用甚效。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心病第三|孙思邈|中医典籍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心病第三


一十八法

心俞,各灸二七壮,主心病,老小减之。不能食,胸中满,膈上逆气,闷热,皆灸之。

卒心疝,暴痛汗出,刺大敦,左取右,右取左。男左女右,刺之出血立已。

侠巨阙两边,相去各半寸,名曰上门。主胸中痛引腰背,心下呕逆,面无滋润,各灸随年壮。

凡颜色焦枯,劳气失精,肩背痛,手不得上头,灸肩 百壮。穴在肩外头近后,以手按之有解宛宛中。

当心下一寸,名巨阙。主心闷痛,上气,引少腹冷,灸二七壮。

脉不出,针不容两穴,在幽门两旁各一寸五分。

健忘忽忽,针间使入五分,掌后三寸。

心中懊 ,彻背痛,烦逆,灸心俞百壮。

心痛如锥刀刺,气结,灸膈俞七壮。

心痛,冷气上,鸠尾上二寸半,名龙颔,灸百壮,不针。

心痛,恶气上,肋痛急,灸通谷五十壮,在乳下二寸。

心痛暴恶,气叉心,灸巨阙百壮。

心痛,胸胁满,灸期门,随年壮。

心痛坚烦,气结,灸大仓百壮。

心痛曝绞,急欲绝,灸神府百壮。附∶鸠尾正当心,有忌。

胸痹心痛,灸膻中百壮。忌针两乳间。

心痛,灸臂腕横纹三七壮。

心痛,灸两虎口白肉际七壮。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小肠病第四|孙思邈|中医典籍

《千金翼方》卷第二十七·针灸中 小肠病第四


八十一法,诀二首

左手关前寸口阳绝者,无小肠脉也。苦脐痹,少腹中有疝瘕,主月即冷上抢心,刺手心主治,阴在掌后横纹中,入一分。

左手关前寸口阳实者,小肠实也。苦心下急,热痹,小肠内热,小便赤黄,刺手太阳治,阳在手第二指本节后一寸动脉。

侠中管两边相去半寸,名曰阴都,灸随年壮,主小肠热病。

侠脐两边相去一寸,名魂舍,灸一百壮,主小肠泄利脓血,小儿减之。又,灸小肠俞七壮。

灸风眩法∶以绳横度口至两边,既得度口之寸数,便以绳一头更度鼻,尽其两边两孔间,得鼻度之寸数,中屈之取半合,于口之全度中屈之。先觅头上回发,当回发中灸之,以度度四边左右前后,当绳端而灸。前以面为正,并依年壮多少,一年凡三灸,皆须疮瘥又更灸之,壮数如前。若速灸,火气引上。其数处回发者,则灸其近当鼻也。若回发近额者,亦宜灸。若指面为瘢,则阙其面处,然病重者,亦不得计此也。

治卒癫法∶灸阴茎上宛宛中三壮,得小便通即瘥。当尿孔上是穴。

又,灸阴茎头三壮。

又,灸乳头三壮。

又,灸足大指上聚毛中七壮。

又,灸督脉三十壮,在直鼻人中上,入发际三报之。

又,灸天窗、百会各渐灸三百壮,炷惟小作。

又法∶灸耳上发际各五壮。

治卒中邪魅恍惚振噤法∶鼻下人中及两手足大指爪甲,令艾炷半在爪上,半在肉上,七炷不止,十四壮,炷如雀矢大作之。

狂,鬼语,针其足大拇指爪甲下,入少许即止。

治大人癫小儿惊痫法∶灸背第二椎及下穷骨两处,以绳度中折,绳端一处是脊骨上也。凡三处毕,复断此绳作三折,令各等而参合如 字,以一角注中央灸,下二角侠脊两边便灸之,凡五处也。以丹注所灸五处各百壮,削竹为度,胜绳也。

狂风骂詈,挝斫人名,为热阳风。灸口两吻边,燕口处赤白际各一壮。

又,灸阴囊缝三十壮,令人立,以笔正注当下,己卧却核卵令上。乃灸之,勿令近前中卵核,恐害于阳气也。

卒发狂言鬼语法∶以甑带急合缚两手大指,便灸左右胁,当对屈肘头两处火,俱下各七壮,须臾鬼语自道姓名乞去。徐徐语问,乃解其手。

狂痫不识人,癫病眩乱,灸百会九壮。

狂走螈 ,灸玉枕上三寸。一法∶顶后一寸百壮。

狂邪鬼语,灸天窗九壮。

又,灸口吻十五壮。

狂癫哭泣,灸手逆注三十壮,在手腕后六寸。

狂走惊痫,灸河口五十壮,在手腕后陷中动脉,此与阳明同也。

狂癫风癫,吐舌,灸胃管百壮,不针。

又,灸大幽一百壮。

又,灸间使三十壮。(《千金》云∶治狂走癫痫。)狂言恍惚,灸天枢百壮。

又,灸间使三十壮。(《千金》云∶治狂言妄语。)狂走喜怒悲泣,灸巨觉随年壮。在背上侠内侧反手不及者,骨芒穴上六分,捻之痛是也(一云巨阙俞。)狂邪惊痫,灸承命三十壮,在内踝后上行三寸动脉上。

又,灸巨太阳五十壮。(《千金》云∶治狂癫风惊,厥逆心烦。)又,灸巨太阳五十壮。(《千金》云∶治狂癫鬼语。)又,灸足少阳随年壮。(《千金》云∶治狂癫痫狂易。)又,灸足阳明三十壮。(《千金》云∶治狂走,惊,恍惚。)狂走癫阙如死人,灸足大敦九壮。(《千金》云∶灸足大指三毛中。)狂走骂詈,灸八会,随年壮,在阳明下五分。

狂癫惊走风恍惚, 喜骂笑歌哭,鬼语吐舌,悉灸上星、脑户、风池,手太阳、阳明、太阴,足太阳、阳明、阳跷、少阳、太阳、阴跷、足跟,悉随年壮。

惊怖心忪,少力,灸大横五十壮。

邪鬼妄语,灸悬命一十四壮,在口唇里中央 者是。一名鬼禄,一法以钢刀决断乃佳。

狂邪鬼语,灸伏兔百壮。

又,灸慈门五十壮。(《千金》云∶治悲泣邪语,鬼忙歌笑。)悲泣鬼语,灸天府五十壮。

狂邪发无常,披头大唤欲杀人,不避水火者,灸间使,男左女右,随年壮。

狂走刺人,或欲自死,骂詈不息,称鬼神语,灸口吻头赤白际一壮。

又,灸两肘内屈中,五壮。

又,灸背脾中间三壮,报之。

惊狂走,灸内踝上三寸,近后动脉上七壮。

邪病,四肢重痛,诸杂候,尺泽主之。一名鬼堂。

邪病语不止及诸杂候,人中主之。一名鬼市。(《千金》云∶一名鬼客厅,凡人中恶先掐鼻下足也。)邪病卧,冥冥不自知,风府主之。一名鬼穴。

邪病大唤骂詈走,十指端去爪一分主之。一名鬼城。

邪病鬼癫,胸上主之。一名鬼门。并主四肢重。

邪病大唤骂走,三里主之。一名鬼邪。

劳宫,一名鬼路。

阳泽,一名鬼臣。

耳前发际宛宛中,一名鬼床。

尺中动脉名鬼受。

足太阳名鬼路。

癫狂二三十年者,灸天窗,次肩井,次风门,次肝俞,次肾俞,次手心主,次曲池,次足五趾,次涌泉,各五百壮,日七壮。

针邪鬼病图诀法∶凡百邪之病,源起多途,其有种种形相,示表癫邪之端,而见其病,或有默然而不声,或复多言而谩语,或歌或哭,或笑或吟,或眠坐沟渠,啖食粪秽,或裸露形体,或昼夜游走,或扁鹊曰∶百邪所病者,针有十三穴。凡针之体,先从鬼宫起。次针鬼信,便至鬼垒,又至鬼心,未必须并针,止五六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虫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精灵,未必须尽其命,求去与之。男从左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针也。

依诀而行,针灸等处并备主之。

第一初下针,从人中名鬼宫,在鼻下人中左边下针,出右边。

第二次下针,手大指爪甲下三分,名鬼信。入肉三分。

第三次下针,足大指爪甲下,入肉二分,名鬼垒,五指皆针。

第四次下针,在掌后横纹入半解,名鬼心。

第五次下针,在外踝下白肉际,火针七 , 三下名鬼路。

第六次下针,入发际一寸,大椎以上火针七 , 三下名鬼枕。

第七次下针,去耳垂下五分,火针七 , 三下名鬼床。

第八次下针,承浆从左刺出右,名鬼市。

第九次下针,从手横纹三寸两筋间针度之,名鬼路,此名间使。

第十次下针,入发际直鼻上一寸,火针七 , 三下名鬼堂。

第十一次下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玉门头三壮,名鬼藏。

第十二次下针,尺泽横纹中内外两纹头接白肉际七 , 三下名鬼臣,此名曲池。

第十三次下针,去舌头一寸,当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仍以一板横口吻,安针头令舌不得动,名鬼封。

上以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穴。若是孤穴,即单针之。

治风邪法∶灸间使随年壮。

又,灸承浆七壮,三报之。

又,灸心俞七壮。

又,灸三里七壮。

治鬼魅∶灸入发际一寸百壮。

灸间使、手心各五十壮。

野狐魅∶合手大指,急缚大指,灸合间二七壮,当狐鸣而愈。


分类:中医典籍书名:千金翼方作者:孙思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