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司马迁著,史记72卷,穰侯列传,穰侯,魏焻

《史记》72卷 穰侯列传 第12


穰侯魏焻者,秦昭王母宣太后弟也。①其先楚人,姓芈氏。②

注①索隐宣太后之异父长弟也,姓魏,名焻,封之穰。地理志穰县在南阳。

宣太后者,惠王之妃,姓芈氏,曰芈八子者是也。

注②正义芈,亡尔反。

秦武王卒,无子,立其弟为昭王。昭王母故号为芈八子,及昭王即位,芈八子号为 宣太后。宣太后非武王母。武王母号曰惠文后,先武王死。①宣太后二弟:其异父长弟 曰穰侯,姓魏氏,名焻;同父弟曰芈戎,为华阳君。②而昭王同母弟曰高陵君﹑③泾阳 君。④而魏焻最贤,自惠王﹑武王时任职用事。

武王卒,诸弟争立,唯魏焻力为能立昭王。昭王即位,以焻为将军,韂咸阳。

诛季君之乱,⑤而逐武王后出之魏,昭王诸兄弟不善者皆灭之,威振秦国。

昭王少,宣太后自治,任魏焻为政。

注①索隐秦本纪云:"昭王二年,庶长壮与大臣公子为逆,皆诛,及惠文后皆不得 良死。"又按:纪年云"秦内乱,杀其太后及公子雍﹑公子壮"是也。

注②索隐华阳,韩地,后属秦。芈戎后又号新城君。正义司马彪云:"华阳,亭名, 在洛州密县。"又故华城在郑州管城县南三十里,即此。

注③索隐名显。

注④索隐名悝。

注⑤集解徐广曰:"年表曰季君为乱,诛。本纪曰庶长壮与大臣公子谋反。伏诛。" 索隐按:季君即公子壮,僭立而号曰季君。穰侯力能立昭王,为将军,韂咸阳,诛季君 及惠文后,故本纪言"伏诛"。又云"及惠文后皆不得良死",盖谓惠文后时党公子壮, 欲立之,及壮诛而太后忧死,故云"不得良死",亦史讳之也。又逐武王后出之魏,亦 事势然也。

昭王七年,樗里子死,而使泾阳君质于齐。赵人楼缓来相秦,赵不利,乃使仇液① 之秦,请以魏焻为秦相。仇液将行,其客宋公②谓液曰:"秦不听公,楼缓必怨公。公 不若谓楼缓曰'请为公毋急秦'。秦王见赵请相魏焻之不急,且不听公。公言而事不成, 以德楼子;事成,魏焻故德公矣。"于是仇液从之。

而秦果免楼缓而魏焻相秦。

注①索隐战国策作"仇郝",盖是一人而记别也。正义音亦,姓名。

注②索隐战国策作"宋交"。

欲诛吕礼,礼出奔齐。昭王十四年,魏焻举白起,使代向寿将而攻韩﹑魏,败之伊 阙,斩首二十四万,虏魏将公孙喜。明年,又取楚之宛﹑叶。魏焻谢病免相,以客卿寿 烛为相。其明年,烛免,复相焻,乃封魏焻于穰,复益封陶,①号曰穰侯。

注①集解徐广曰:"一作'阴'。"索隐陶即定陶也。徐广云作"阴",陶阴字本 易惑也。王劭按:定陶见有魏焻頉,作"阴",误也。

穰侯封四岁,为秦将攻魏。魏献河东方四百里。拔魏之河内,取城大小六十余。

昭王十九年,秦称西帝,齐称东帝。月余,吕礼来,而齐﹑秦各复归帝为王。

魏焻复相秦,六岁而免。免二岁,复相秦。四岁,而使白起拔楚之郢,秦置南郡。 乃封白起为武安君。白起者,穰侯之所任举也,相善。于是穰侯之富,富于王室。

昭王三十二年,穰侯为相国,将兵攻魏,走芒卯,①入北宅,②遂围大梁。

梁大夫须贾说穰侯曰:"臣闻魏之长吏谓魏王曰:'昔梁惠王伐赵,战胜三梁,③ 拔邯郸;赵氏不割,而邯郸复归。齐人攻韂,拔故国,杀子良;④韂人不割,而故地复 反。韂﹑赵之所以国全兵劲而地不并于诸侯者,以其能忍难而重出地也。宋﹑中山数伐 割地,而国随以亡。臣以为韂﹑赵可法,而宋﹑中山可为戒也。秦,贪戾之国也,而毋 亲。蚕食魏氏,又尽晋国,⑤战胜暴子,⑥割八县,地未毕入,兵复出矣。夫秦何厌之 有哉!今又走芒卯,入北宅,此非敢攻梁也,且劫王以求多割地。王必勿听也。

今王背楚﹑赵而讲秦,⑦楚﹑赵怒而去王,与王争事秦,秦必受之。秦挟楚﹑赵之 兵以复攻梁,则国求无亡不可得也。愿王之必无讲也。王若欲讲,少割而有质;不然, 必见欺。'⑧此臣之所闻于魏也,⑨愿君*(王)*之以是虑事也。周书曰'惟命不于常', 此言幸之不可数也。夫战胜暴子,割八县,此非兵力之精也,又非计之工也,天幸为多 矣。今又走芒卯,入北宅,以攻大梁,是以天幸自为常也。智者不然。臣闻魏氏悉其百 县胜甲以上戍大梁,臣以为不下三十万。以三十万之觽守梁七仞之城,⑩臣以为汤﹑武 复生,不易攻也。

夫轻背楚﹑赵之兵,陵七仞之城,战三十万之觽,而志必举之,臣以为自天地始分 以至于今,未尝有者也。攻而不拔,秦兵必罢,陶邑必亡,⑾则前功必□矣。今魏氏方 疑,可以少割收也。⑿愿君逮楚﹑赵之兵未至于梁,亟以少割收魏。魏方疑而得以少割 为利,必欲之,则君得所欲矣。楚﹑赵怒于魏之先己也,必争事秦,从以此散,⒀而君 后择焉。且君之得地岂必以兵哉!

割晋国,秦兵不攻,而魏必效绛安邑。又为陶开两道,⒁几尽故宋,⒂韂必效单父。 秦兵可全,而君制之,何索而不得,何为而不成!愿君熟虑之而无行危。"⒃穰侯曰: "善。"乃罢梁围。⒄

注①集解上莫卬反。下陌饱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魏惠王五年,与韩会宅阳。"正义竹书云:"宅阳,一名北宅。" 括地志云:"宅阳故城在郑州荥阳县西南十七里。"

注③集解徐广曰:"田完世家云魏伐赵,赵不利,战于南梁。"索隐三梁即南梁也。

注④索隐韂之故国,盖楚丘也。下文"故地",亦同谓楚丘也。战国策"韂"字皆 作"燕","子良"作"子之",恐非也。

注⑤索隐河东﹑河西﹑河内并是魏地,即故晋国。今言秦蚕食魏氏,尽晋国之地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韩将暴鸢。"

注⑦索隐讲,和也。

注⑧索隐谓与秦欲讲,少割地而求秦质子;恐不然必被秦欺也。

注⑨索隐须贾说穰侯,言魏人谓梁王若少割地而求秦质,必是欺我,即闻魏见欺于 秦也。

注⑩集解尔雅曰:"四尺谓之仞,倍仞谓之寻。"

注⑾索隐"陶"一作"魏"。言秦前攻得魏之城邑,秦罢则亡而还于魏也。

正义定陶近大梁,穰侯攻梁兵疲,定陶必为魏伐。

注⑿索隐贾引魏人之说不许王讲于秦,是言魏氏方疑,可以少割地而收魏也。

注⒀索隐楚﹑赵怒魏之与秦讲,皆争事秦,是东方从国于是解散也,故云"从以此 散"。正义从,足松反。

注⒁索隐穰侯封陶,魏效绛与安邑,是得河东地。言从秦适陶,开河西﹑河东之两 道。正义穰故封定陶,故宋及单父是陶之南道也,魏之安邑及绛是陶北道。

注⒂索隐上音祈。此时宋已灭,是秦将尽得宋地也。

注⒃索隐言莫行围梁之危事。

注⒄正义表云魏安厘王二年,秦军大梁城,韩来救,与秦温以和也。

明年,魏背秦,与齐从亲。秦使穰侯伐魏,斩首四万,走魏将暴鸢,得魏三县。

穰侯益封。

明年,穰侯与白起客卿胡阳复攻赵﹑韩﹑魏,破芒卯于华阳下,斩首十万,取魏之 卷﹑①蔡阳﹑长社,赵氏观津。且与赵观津,益赵以兵,伐齐。②齐襄王惧,使苏代为 齐阴遗穰侯书曰:"臣闻往来者言曰'秦将益赵甲四万以伐齐',臣窃必之③敝邑之王 曰④'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伐齐'。是何也?夫三晋 之相与也,秦之深雠也。百相背也,百相欺也,不为不信,不为无行。今破齐以肥赵。 赵,秦之深雠,不利于秦。此一也。秦之谋者,必曰'破齐,獘晋﹑楚,⑤而后制晋﹑ 楚之胜'。夫齐,罢国也,以天下攻齐,如以千钧之弩决溃汉也,必死,安能獘晋﹑楚? 此二也。秦少出兵,则晋﹑楚不信也;多出兵,则晋﹑楚为制于秦。齐恐,不走秦,必 走晋﹑楚。

此三也。秦割齐以啖晋﹑楚,晋﹑楚案之以兵,秦反受敌。此四也。是晋﹑楚以秦 谋齐,以齐谋秦也,何晋﹑楚之智而秦﹑齐之愚?此五也。故得安邑以善事之,亦必无 患矣。秦有安邑,韩氏必无上党矣。取天下之肠胃,与出兵而惧其不反也,孰利?臣故 曰秦王明而熟于计,穰侯智而习于事,必不益赵甲四万以代齐矣。"于是穰侯不行,引 兵而归。

注①集解丘权反。

注②索隐既得观津,仍令赵伐齐,而秦又以兵益助赵也。

注③索隐告齐王,言秦必定不益兵以助赵。正义臣,苏代也。必知秦与赵甲四万以 伐齐。

注④正义谓齐王也。

注⑤正义今晋﹑楚伐齐,晋﹑楚之国亦獘败。

昭王三十六年,相国穰侯言客卿醦,欲伐齐取刚﹑寿,①以广其陶邑。于是魏人范 睢自谓张禄先生,讥穰侯之伐齐,乃越三晋以攻齐也,以此时奸说秦昭王。昭王于是用 范睢。范睢言宣太后专制,穰侯擅权于诸侯,泾阳君﹑高陵君之属太侈,富于王室。于 是秦昭王悟,乃免相国,令泾阳之属皆出关,就封邑。

穰侯出关,辎车千乘有余。

注①集解徐广曰:"济北有刚县。"正义故刚城在兖州龚丘县界。寿张,郓州县也。

穰侯卒于陶,而因葬焉。秦复收陶为郡。

太史公曰: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 西乡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贵极富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 臣乎!

【索隐述赞】穰侯智识,应变无方。内倚太后,外辅昭王。四登相位,再列封疆。 摧齐挠楚,破魏围梁。一夫开说,忧愤而亡。


分类:正史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著,史记73卷,白起王翦列传,白起,王翦

《史记》73卷 白起王翦列传 第13


白起者,郿人也。①善用兵,事秦昭王。昭王十三年,而白起为左庶长,将而击韩 之新城。②是岁,穰侯相秦,举任鄙以为汉中守。其明年,白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 阙,③斩首二十四万,又虏其将公孙喜,拔五城。起迁为国尉。④涉河取韩安邑以东, 到干⑤河。⑥明年,白起为大良造。攻魏,拔之,取城小大六十一。明年,起与客卿错 攻垣城,⑦拔之。后五年,白起攻赵,拔光狼城。⑧后七年,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 ⑨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⑩遂东至竟陵。⑾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 南郡。白起迁为武安君。武安君因取楚,定巫﹑黔中郡。昭王三十四年,白起攻魏,拔 华阳,走芒卯,而虏三晋将,斩首十三万。与赵将贾偃战,沉其卒二万人于河中。昭王 四十三年,白起攻韩陉城,⑿拔五城,斩首五万。四十四年,白起攻南阳太行道,绝之。 ⒀

注①正义郿音眉,岐州县。

注②索隐在河南也。正义今洛州伊阙。

注③正义今洛州南十九里伊阙山,号曰龙门是也。

注④正义言太尉。

注⑤集解徐广曰:"音干。"

注⑥集解郭璞曰:"今河东闻喜县东北有干河口,因名干河里,但有故沟处,无复 水也。"索隐魏以安邑入秦,然安邑以东至干河皆韩故地,故云取韩安邑。

注⑦集解徐广曰:"河东垣县。"

注⑧索隐地理志不载光狼城,盖属赵国。正义光狼故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也。

注⑨集解徐广曰:"昭王二十八年。"正义鄢邓二邑在襄州。

注⑩正义夷陵,今峡州郭下县。

注⑾正义故城在郢州长寿县南百五十里,今复州亦是其地也。

注⑿正义陉庭故城在曲沃县西北二十里,在绛州东北三十五里也。

注⒀集解徐广曰:"此南阳,河内修武是也。"正义案:南阳属韩,秦攻之,则韩 太行羊肠道绝矣。

四十五年,伐韩之野王。①野王降秦,上党道绝。其守冯亭与民谋曰:"郑道已绝, ②韩必不可得为民。秦兵日进,韩不能应,不如以上党归赵。赵若受我,秦怒,必攻赵。 赵被兵,必亲韩。韩赵为一,则可以当秦。"因使人报赵。赵孝成王与平阳君、③平原 君计之。平阳君曰:"不如勿受。受之,祸大于所得。"平原君曰:"无故得一郡,受 之便。"赵受之,因封冯亭为华阳君。④

注①索隐地理志野王县属河内,在太行东南。孟康曰"古邢国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河南新郑,韩之国都是也。"索隐郑国□韩之都,在河南。

秦伐野王,是上党归韩之道绝也。

注③索隐平阳君未详何人。

注④正义常山一名华阳,解在赵世家。

四十六年,秦攻韩缑氏、蔺,①拔之。

注①集解徐广曰:"属颍川。"索隐今其地阙。西河别有蔺县也。正义按:检诸地 记,颍川无蔺。括地志云:"洛州嵩县本夏之纶国也,在缑氏东南六十里。"

地埋志云:"纶氏属颍川郡。"按:既攻缑氏、蔺,二邑合相近,恐纶蔺声相似, 字随音而转作"蔺"。

四十七年,秦使左庶长王龁①攻韩,取上党。上党民走赵。赵军长平,②以按据上 党民。③四月,龁因攻赵。赵使廉颇将。赵军士卒犯秦斥兵,④秦斥兵斩赵裨将茄。⑤ 六月,陷赵军,取二鄣四尉。⑥七月,赵军筑垒壁而守之。秦又攻其垒,取二尉,败其 阵,⑦夺西垒壁。⑧廉颇坚壁以待秦,秦数挑战,⑨赵兵不出。赵王数以为让。而秦相 应侯又使人行千金于赵为反闲,⑩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子赵括将耳,廉颇易与, 且降矣。"赵王既怒廉颇军多失亡,军数败,又反坚壁不敢战,而又闻秦反闲之言,因 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秦闻马服子将,乃阴使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而王龁为尉裨将, 令军中有敢泄武安君将者斩。赵括至,则出兵击秦军。

秦军详败而走,⑾张二奇兵以劫之。赵军逐胜,追造秦壁。⑿壁坚拒不得入,而秦 奇兵二万五千人绝赵军后,又一军五千骑绝赵壁闲,赵军分而为二,粮道绝。而秦出轻 兵击之。赵战不利,因筑壁坚守,⒀以待救至。秦王闻赵食道绝,王自之河内,⒁赐民 爵各一级,发年十五以上悉诣长平,[一五]遮绝赵救及粮食。

注①集解音纥。

注②集解徐广曰:"在泫氏。"索隐地理志泫氏今在上党郡也。正义长平故城在泽 州高平县西二十一里也。

注③索隐谓屯兵长平,以据援上党。

注④索隐谓犯秦之斥候兵也。

注⑤索隐音加,裨将名也。

注⑥索隐鄣,堡城。尉,官也。正义括地志云:"赵鄣故城一名都尉城,今名赵东 城,在泽州高平县西二十五里。又有故谷城。此二城□二鄣也。"

注⑦集解徐广曰:"一作'乘'。"

注⑧正义赵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六里是也。□廉颇坚壁以待秦,王龁夺赵西垒壁者。

注⑨正义数音朔。挑,田鸟反。

注⑩正义纪苋反。

注⑾正义详音羊。

注⑿正义秦壁一名秦垒,今亦名秦长垒。

注⒀正义赵壁今名赵东垒,亦名赵东长垒,在泽州高平县北五里,□赵括筑壁败处。

注⒁正义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注⒂索隐时已属秦,故发其兵。

至九月,赵卒不得食四十六日,皆内阴相杀食。来攻秦垒,欲出。为四队,四五复 之,不能出。其将军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 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 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后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四十八年十月,秦复定上党郡。①秦分军为二:王龁攻皮牢,②拔之;司马梗定太 原。③韩、赵恐,使苏代厚币说秦相应侯曰:"武安君禽马服子乎?"

曰:"然。"又曰:"□围邯郸乎?"曰:"然。""赵亡则秦王王矣,武安君为 三公。武安君所为秦战胜攻取者七十余城,南定鄢、郢、汉中,④北禽赵括之军,虽周、 召、吕望之功不益于此矣。今赵亡,秦王王,则武安君必为三公,君能为之下乎?虽无 欲为之下,固不得已矣。秦尝攻韩,围邢丘,⑤困上党,上党之民皆反为赵,天下不乐 为秦民之日久矣。今亡赵,北地入燕,东地入齐,南地入韩、魏,则君之所得民亡几何 人。⑥故不如因而割之,⑦无以为武安君功也。"于是应侯言于秦王曰:"秦兵劳,请 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王听之,割韩垣雍、⑧赵六城以和。正月,皆罢兵。 武安君闻之,由是与应侯有隙。

注①索隐秦前攻赵已破上党,今回兵复定其郡,其余城犹属赵也。

注②正义故城在绛州龙门县西一里。

注③正义太原,赵地,秦定取也。

注④正义鄢在襄州率道县南九里。郢在荆州江陵县东六里。汉中,今梁州之地。

注⑤集解徐广曰:"平皋有邢丘。"正义邢丘,今怀州武德县东南二十里平皋县城 是也。

注⑥集解徐广曰:"亡音无也。"

注⑦正义因白起之攻,割取韩、赵之地。

注⑧集解徐广曰:"卷县有垣雍城。"正义释地名云:"卷县所理垣雍城。"

按:今在郑州原武县西北七里也。

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是时武安君病,不任行。①四十九年 正月,陵攻邯郸,少利,秦益发兵佐陵。陵兵亡五校。武安君病愈,秦王欲使武安君代 陵将。武安君言曰:"邯郸实未易攻也。且诸侯救日至,彼诸侯怨秦之日久矣。今秦虽 破长平军,而秦卒死者过半,国内空。远绝河山而争人国都,赵应其内,诸侯攻其外, 破秦军必矣。不可。"秦王自命,不行;乃使应侯请之,武安君终辞不肯行,遂称病。

注①正义任,入针反,堪也。

秦王使王龁代陵将,八九月围邯郸,不能拔。楚使春申君及魏公子将兵数十万攻秦 军,秦军多失亡。武安君言曰:"秦不听臣计,今如何矣!"秦王闻之,怒,强起武安 君,①武安君遂称病笃。应侯请之,不起。于是免武安君为士伍,迁之阴密。②武安君 病,未能行。居三月,诸侯攻秦军急,秦军数却,使者日至。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 留咸阳中。武安君既行,出咸阳西门十里,至杜邮。③秦昭王与应侯髃臣议曰:"白起 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余言。"

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武安君引剑将自刭,曰:"我何罪于天而至此哉?"

良久,曰:"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 遂自杀。武安君之死也,以秦昭王五十年十一月。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 焉。④

注①正义强,其两反。

注②集解徐广曰:"属安定。"正义故城在泾州鹑觚县,城西□古阴密国,密康公 国也。

注③索隐按:故咸阳城在渭北。杜邮,今在咸阳城中。正义说文云"邮,境上行舍", 道路所经过。今咸阳县城,本秦之邮也,在雍州西北三十五里。

注④集解何晏曰:"白起之降赵卒,诈而坑其四十万,岂徒酷暴之谓乎!后亦难以 重得志矣。向使觽人皆豫知降之必死,则张虚卷犹可畏也,况于四十万被坚执锐哉!天 下见降秦之将头颅似山,归秦之觽骸积成丘,则后日之战,死当死耳,何觽肯服,何城 肯下乎?是为虽能裁四十万之命而适足以强天下之战,欲以要一朝之功而乃更坚诸侯之 守,故兵进而自伐其势,军胜而还丧其计。何者?设使赵觽复合,马服更生,则后日之 战必非前日之对也,况今皆使天下为后日乎!其所以终不敢复加兵于邯郸者,非但忧平 原君之补袒,患诸侯之捄至也,徒讳之而不言耳。若不悟而不讳,则毋所以远智也,可 谓善战而拙胜。长平之事,秦民之十五以上者皆荷戟而向赵矣,秦王又亲自赐民爵于河 内。夫以秦之强,而十五以上死伤过半者,此为破赵之功小,伤秦之败大,又何以称奇 哉!若后之役戍不豫其论者,则秦觽多矣,降者可致也;必不可致者,本自当战杀,不 当受降诈也。战杀虽难,降杀虽易,然降杀之为害,祸大于剧战也。"

索隐卷音拳。袒音浊苋反,字亦作"绽"。捄音救。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①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② 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 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③秦使翦子王贲 击荆,④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注①索隐地理志频阳县属左冯翊,应劭曰"在频水之阳也"。正义故城在雍州东同 官县界也。

注②正义音预。

注③正义蓟音计。

注④集解徐广曰:"秦讳'楚',故云荆也。"索隐贲音奔。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 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 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 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①其言是也。"遂使 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②蒙恬 攻寝,③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④荆人因随之, 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注①集解徐广曰:"势,一作*(新)*'*[断]*'。"

注②集解音余。正义在预东北五十四里。

注③集解徐广曰:"今固始寝丘。"索隐徐广云固始寝丘。固始,县,属淮阳。

寝丘,地名也。

注④索隐在汝南,□应乡。正义言引兵而会城父,则是汝州郏城县东父城者也。括 地志云:"汝州郏城县东四十里有父城故城,□服虔云城父楚北境者也。又许州华县东 北四十五里亦有父城故城,□杜预云襄城城父县者也。此二城,父城之名耳,服虔城父 是误也。

左传及注水经云'楚大城城父,使太子建居之'。十三州志云'太子建所居城父, 谓今亳州城父是也'。此三家之说,是城父之名。地理志云颍川父城县,沛郡城父县。 据县属郡,其名自分。古先儒多惑,故使其名错乱。"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 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①唯大 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 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 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觽。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 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 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

②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③而不信人。④ 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⑤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注①正义罢音皮。悖音背。

注②集解徐广曰:"善,一作'菑'。"索隐谓使者五度请也。

注③集解音□。

注④集解徐广曰:"怚,一作'粗'。"

注⑤集解徐广曰:"专亦作'抟',又作'剸'。"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 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①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 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②杀其 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因南征百越之君。而王翦子王贲,与李信破定燕、齐地。

注①集解徐广曰:"超,一作'拔'。汉书云'甘延寿投石拔距,绝于等伦'。

张晏曰'范蠡兵法飞石重十二斤,为机发行三百步。延寿有力,能以手投之。

拔距,超距也'。"索隐超距犹跳跃也。

注②正义徐州县也。

秦始皇二十六年,尽并天下,王氏、蒙氏功为多,名施于后世。

秦二世之时,王翦及其子贲皆已死,而又灭蒙氏。陈胜之反秦,秦使王翦之孙王离 击赵,围赵王及张耳钜鹿城。①或曰:"王离,秦之名将也。今将强秦之兵,攻新造之 赵,举之必矣。"客曰:"不然。夫为将三世者必败。必败者何也?

必其所杀伐多矣,其后受其不祥。今王离已三世将矣。"居无何,项羽救赵,击秦 军,果虏王离,王离军遂降诸侯。

注①正义今邢州平乡县城本秦钜鹿郡城也。

太史公曰: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白起料敌合变,出奇无穷,声震天下, 然不能救患于应侯。王翦为秦将,夷六国,当是时,翦为宿将,始皇师之,然不能辅秦 建德,固其根本,偷合取容,以至龙身。①及孙王离为项羽所虏,不亦宜乎!彼各有所 短也。

注①集解徐广曰:"龙音没。"

【索隐述赞】白起﹑王翦,俱善用兵。递为秦将,拔齐破荆。赵任马服,长平遂坑。 楚陷李信,霸上卒行。贲﹑离继出,三代无名。


分类:正史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著,史记75卷,孟尝君列传,孟尝君

《史记》75卷 孟尝君列传 第15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文之父曰靖郭君田婴。田婴者,齐威王少子而齐宣王庶弟也。 ①田婴自威王时任职用事,与成侯邹忌及田忌将而救韩伐魏。成侯与田忌争宠,成侯卖 田忌。田忌惧,袭齐之边邑,不胜,亡走。会威王卒,宣王立,知成侯卖田忌,乃复召 田忌以为将。宣王二年,田忌与孙膑﹑田婴俱伐魏,败之马陵,虏魏太子申而杀魏将庞 涓。②宣王七年,田婴使于韩﹑魏,韩﹑魏服于齐。婴与韩昭侯﹑魏惠王会齐宣王东阿 南,③盟而去。④明年,复与梁惠王会甄。⑤是岁,梁惠王卒。宣王九年,田婴相齐。 齐宣王与魏襄王会徐州而相王也。⑥楚威王闻之,怒田婴。明年,楚伐败齐师于徐州, 而使人逐田婴。田婴使张丑说楚威王,威王乃止。田婴相齐十一年,宣王卒,愍王即位。 □位三年,而封田婴于薛。⑦

注①索隐按:战国策及诸书并无此言,盖诸田之别子也,故战国策每称"婴子"﹑ "□子",高诱注云"田□"﹑"田婴"也。王劭又按:战国策云"齐貌辩谓宣王曰: '王方为太子时,辩谓靖郭君,不若废太子,更立郊师。靖郭君不忍。'宣王太息曰: '寡人少,殊不知。'"以此言之,婴非宣王弟明也。

注②索隐纪年当梁惠王二十八年,至三十六年改为后元也。

注③正义东阿,济州县也。

注④索隐纪年当惠王之后元十一年。彼文作"平阿"。又云"十三年会齐威王于鄄", 与此明年齐宣王与梁惠王会鄄文同。但齐之威宣二王,文舛互并不同。

注⑤集解音绢。

注⑥正义纪年云梁惠王三十年,下邳迁于薛,改名徐州。

注⑦索隐纪年以为梁惠王后元十三年四月,齐威王封田婴于薛。十月,齐城薛。十 四年,薛子婴来朝。十五年,齐威王薨,婴初封彭城。皆与此文异也。

正义薛故城在今徐州滕县南四十四里也。

初,田婴有子四十余人。其贱妾有子名文,文以五月五日生。婴告其母曰:"勿举 也。"其母窃举生之。①及长,其母因兄弟而见其子文于田婴。田婴怒其母曰:"吾令 若去此子,而敢生之,何也?"文顿首,因曰:"君所以不举五月子者,何故?"婴曰: "五月子者,长与户齐,将不利其父母。"②文曰:"人生受命于天乎?将受命于户邪?" 婴默然。文曰:"必受命于天,君何忧焉。必受命于户,则可高其户耳,谁能至者!" 婴曰:"子休矣。"

注①索隐按:上"举"谓初诞而举之,下"举"谓浴而乳之。生谓长养之也。

注②索隐按:风俗通云"俗说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

久之,文承闲问其父婴曰:"子之子为何?"曰:"为孙。""孙之孙为何?"曰:

"为玄孙。""玄孙之孙为何?"曰:"不能知也。"①文曰:"君用事相齐,至 今三王矣,齐不加广而君私家富累万金,门下不见一贤者。文闻将门必有将,相门必有 相。今君后宫蹈绮縠而士不得*(短)**[裋]*褐,②仆妾余粱肉而士不厌糟嗳。今君又尚 厚积余藏,欲以遗所不知何人,③而忘公家之事日损,文窃怪之。"于是婴乃礼文,使 主家待宾客。宾客日进,名声闻于诸侯。诸侯皆使人请薛公田婴以文为太子,婴许之。 婴卒,谥为靖郭君。④而文果代立于薛,是为孟尝君。

注①索隐按:尔雅云"玄孙之子为来孙,来孙之子为昆孙,昆孙之子为仍孙,仍孙 之子为云孙"。又有耳孙,亦是玄孙之子,不同也。

注②索隐*(短)**[裋]*亦音竖。竖褐,谓褐衣而竖裁之,以其省而便事也。

注③索隐遗音唯季反。犹言不知欲遗与何人也。

注④集解皇览曰:"靖郭君頉在鲁国薛城中东南陬。"索隐按:谓死后别号之曰 "靖郭"耳,则"靖郭"或封邑号,故汉齐王舅父驷钧封靖郭侯是也。陬音邹,亦音緅。 陬者,城隅也。

孟尝君在薛,招致诸侯宾客及亡人有罪者,皆归孟尝君。孟尝君舍业厚遇之,①以 故倾天下之士。食客数千人,无贵贱一与文等。孟尝君待客坐语,而屏风后常有侍史, 主记君所与客语,问亲戚居处。客去,孟尝君已使使存问,献遗其亲戚。

孟尝君曾待客夜食,有一人蔽火光。客怒,以饭不等,辍食辞去。孟尝君起,自持 其饭比之。客臱,自刭。士以此多归孟尝君。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

人人各自以为孟尝君亲己。

注①索隐按:舍业者,拾□其家产而厚事宾客也。刘氏云"舍音赦。谓为之筑舍立 居业也"。

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 其行,谏,不听。苏代谓曰:"今旦代从外来,见木禺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①木禺人曰:'天雨,子将败矣。'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今天雨, 流子而行,未知所止息也。'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 禺人所笑乎?"孟尝君乃止。

注①索隐音偶,又音寓。谓以土木为之偶,类于人也。苏代以土偶比泾阳君,木偶 比孟尝君也。

齐愍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以孟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 "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 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①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②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 篃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 臧中,③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 □驰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④夜半至函谷关。⑤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 □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 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 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注①索隐抵音丁礼反。按:抵谓触冒而求之也。

注②集解韦昭曰;"以狐之白毛为裘。谓集狐腋之毛,言美而难得者。"

注③正义臧,在浪反。

注④索隐更者,改也。改前封传而易姓名,不言是孟尝之名。封传犹今之驿券。

注⑤正义关在陕州桃林县西南十三里。

孟尝君过赵,赵平原君客之。赵人闻孟尝君贤,出观之,皆笑曰:"始以薛公为魁 然也,今视之,乃眇小丈夫耳。"孟尝君闻之,怒。客与俱者下,斫击杀数百人,遂灭 一县以去。

齐愍王不自得,①以其遣孟尝君。孟尝君至,则以为齐相,任政。

注①索隐不自德。是愍王遣孟尝君,自言己无德也。

孟尝君怨秦,将以齐为韩、魏攻楚,因与韩、魏攻秦,①而借兵食于西周。

苏代为西周谓曰:②"君以齐为韩、魏攻楚九年,取宛、叶以北以强韩、魏,③今 复攻秦以益之。韩、魏南无楚忧,西无秦患,则齐危矣。韩、魏必轻齐畏秦,臣为君危 之。君不如令敝邑深合于秦,而君无攻,又无借兵食。君临函谷而无攻,令敝邑以君之 情谓秦昭王曰'薛公必不破秦以强韩、魏。其攻秦也,欲王之令楚王割东国以与齐,④ 而秦出楚怀王以为和'。君令敝邑以此惠秦,秦得无破而以东国自免也,秦必欲之。楚 王得出,必德齐。齐得东国益强,而薛世世无患矣。秦不大弱,而处三晋之西,三晋必 重齐。"薛公曰:"善。"因令韩、魏贺秦,使三国无攻,而不借兵食于西周矣。是时, 楚怀王入秦,秦留之,故欲必出之。秦不果出楚怀王。

注①集解徐广曰:"年表曰韩、魏、齐共击秦军于函谷。"

注②索隐战国策作"韩庆为西周谓薛公"。

注③正义宛在邓州,叶在许州。二县以北旧属楚,二国共没以入韩、魏。

注④正义东国,齐、徐夷。

孟尝君相齐,其舍人魏子①为孟尝君收邑入,②三反而不致一入。孟尝君问之,对 曰:"有贤者,窃假与之,以故不致入。"孟尝君怒而退魏子。居数年,人或毁孟尝君 于齐愍王曰:"孟尝君将为乱。"及田甲劫愍王,愍王意疑孟尝君,孟尝君乃奔。③魏 子所与粟贤者闻之,乃上书言孟尝君不作乱,请以身为盟,遂自刭宫门以明孟尝君。愍 王乃惊,而踪迹验问,孟尝君果无反谋,乃复召孟尝君。孟尝君因谢病,归老于薛。愍 王许之。

注①索隐舍人官微,记姓而略其名,故云魏子。

注②索隐收其国之租税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愍王三十四年,田甲劫王,薛文走。"

其后,秦亡将吕礼相齐,欲困苏代。代乃谓孟尝君曰:"周最于齐,至厚也,①而 齐王逐之,而听亲弗②相吕礼者,欲取秦也。齐、秦合,则亲弗与吕礼重矣。有用,齐、 秦必轻君。君不如急北兵,趋赵以和秦、魏,收周最以厚行,且反齐王之信,③又禁天 下之变。④齐无秦,则天下集齐,亲弗必走,则齐王孰与为其国也!"于是孟尝君从其 计,而吕礼嫉害于孟尝君。

注①正义周最,周之公子。

注②集解亲弗,人姓名。索隐亲,姓;弗,名也。战国策作"祝弗",盖"祝"为 得之。

注③索隐周最本厚于齐,今欲逐之而相秦之亡将。苏代谓孟尝君,令齐收周最以自 厚其行,又且得反齐王之有信,以不逐周最也。

注④索隐变谓齐、秦合则亲弗、吕礼用,用则秦、齐轻孟尝也。

孟尝君惧,乃遗秦相穰侯魏焻书曰:"吾闻秦欲以吕礼收齐,齐,天下之强国也, 子必轻矣。齐秦相取以临三晋,吕礼必并相矣,是子通齐以重吕礼也。若齐免于天下之 兵,其雠子必深矣。子不如劝秦王伐齐。齐破,吾请以所得封子。齐破,秦畏晋之强, 秦必重子以取晋。晋国敝于齐而畏秦,晋必重子以取秦。是子破齐以为功,挟晋以为重; 是子破齐定封,秦、晋交重子。若齐不破,吕礼复用,子必大穷。"于是穰侯言于秦昭 王伐齐,而吕礼亡。

后齐愍王灭宋,益骄,欲去孟尝君。孟尝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为相,西合于秦、 赵,与燕共伐破齐。齐愍王亡在莒,遂死焉。齐襄王立,而孟尝君中立于诸侯,无所属。 齐襄王新立,畏孟尝君,与连和,复亲薛公。文卒,谥为孟尝君。①诸子争立,而齐魏 共灭薛。孟尝绝嗣无后也。

注①集解皇览曰:"孟尝君頉在鲁国薛城中向门东。向门,出北边门也。"诗云 "居常与许",郑玄曰"'常'或作'尝',在薛之南"。孟尝邑于薛城也。索隐按: 孟尝袭父封薛,而号曰孟尝君,此云谥,非也。孟,字也;尝,邑名。诗云"居常与许", 郑笺云"'常'或作'尝',尝邑在薛之旁"是也。正义括地志云:"孟尝君墓在徐州 滕县五十二里。卒在齐襄王之时也。"

初,冯驩①闻孟尝君好客,蹑蹻而见之。②孟尝君曰;"先生远辱,何以教文也?" 冯驩曰:"闻君好士,以贫身归于君。"孟尝君置传舍十日,③孟尝君问传舍长曰: "客何所为?"答曰:"冯先生甚贫,犹有一剑耳,又蒯缑。④弹其剑而歌曰'长铗归 来乎,食无鱼'。"孟尝君迁之幸舍,食有鱼矣。五日,又问传舍长。答曰:"客复弹 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出无舆'。"孟尝君迁之代舍,出入乘舆车矣。五日,孟尝君 复问传舍长。舍长答曰:"先生又尝弹剑而歌曰'长铗归来乎,无以为家'。"孟尝君 不悦。

注①集解音欢。复作"暖",音许袁反。索隐音欢。或作"谖",音况远反。

注②索隐蹻音龏。字亦作"繑",又作"屩",亦作"匁"。

注③索隐传音逐缘反。按:传舍、幸舍及代舍,并当上、中、下三等之客所舍之名 耳。

注④集解蒯音苦怪反。茅之类,可为绳。言其剑把无物可装,以小绳缠之也。

缑音侯,亦作"候",谓把剑之处。索隐蒯,草名,音"蒯聩"之"蒯"。缑音侯, 字亦作"候",谓把剑之物。言其剑无物可装,但以蒯绳缠之,故云"蒯缑"。

居儙年,冯驩无所言。孟尝君时相齐,封万户于薛。其食客三千人。邑入不足以奉 客,①使人出钱于薛。岁余不入,贷钱者多不能与其息,②客奉将不给。

孟尝君忧之,问左右:"何人可使收债于薛者?"传舍长曰:"代舍客冯公形容状 貌甚辩,长者,无他伎③能,宜可令收债。"孟尝君乃进冯驩而请之曰:"宾客不知文 不肖,幸临文者三千余人,邑入不足以奉宾客,故出息钱于薛。薛岁不入,民颇不与其 息。今客食恐不给,愿先生责之。"冯驩曰;"诺。"辞行,至薛,召取孟尝君钱者皆 会,得息钱十万。乃多酿酒,买肥牛,召诸取钱者,能与息者皆来,不能与息者亦来, 皆持取钱之券书合之。齐为会,日杀牛置酒。

酒酣,乃持券如前合之,能与息者,与为期;贫不能与息者,取其券而烧之。

曰:"孟尝君所以贷钱者,为民之无者以为本业也;所以求息者,为无以奉客也。

今富给者以要期,贫穷者燔券书以捐之。诸君强饮食。有君如此,岂可负哉!"

坐者皆起,再拜。

注①正义奉,符用反。

注②索隐按:与犹还也。息犹利也。

注③集解亦作"技"。

孟尝君闻冯驩烧券书,怒而使使召驩。驩至,孟尝君曰:"文食客三千人,故贷钱 于薛。文奉邑少,①而民尚多不以时与其息,客食恐不足,故请先生收责之。闻先生得 钱,□以多具牛酒而烧券书,何?"冯驩曰:"然。不多具牛酒□不能毕会,无以知其 有余不足。有余者,为要期。不足者,虽守而责之十年,息愈多,急,□以逃亡自捐之。 若急,终无以偿,上则为君好利不爱士民,下则有离上抵负之名,非所以厉士民彰君声 也。焚无用虚债之券,捐不可得之虚计,令薛民亲君而彰君之善声也,君有何疑焉!" 孟尝君乃拊手而谢之。

注①索隐言文之奉邑少,故令出息于薛。

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 尝君废,皆去。冯驩曰:"借臣车一乘,可以入秦者,必令君重于国而奉邑益广,可乎?" 孟尝君乃约车币而遣之。冯驩乃西说秦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 强秦而弱齐;冯轼结靷东入齐者,无不欲强齐而弱秦。

此雄雌之国也,势不两立为雄,雄者得天下矣。"秦王跽而问之曰:"何以使秦无 为雌而可?"冯驩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秦王曰:"闻之。"冯驩曰:"使 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 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岂直为雄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 也。如有齐觉悟,复用孟尝君,则雌雄之所在未可知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 百镒以迎孟尝君。冯驩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天下之游士冯轼结靷东入齐者, 无不欲强齐而弱秦者;冯轼结靷西入秦者,无不欲强秦而弱齐者。夫秦齐雄雌之国,秦 强则齐弱矣,此势不两雄。

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

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秦为雄而齐为雌,雌则临淄、□墨危矣。 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而益与之邑以谢之?孟尝君必喜而受之。

秦虽强国,岂可以请人相而迎之哉!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

乃使人至境候秦使。秦使车适入齐境,使还驰告之,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 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秦之使者闻孟尝君复相齐,还车而去矣。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驩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 "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 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 大辱之。"冯驩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驩曰:"非为 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 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 夫*(朝)*趣市*[朝]*者乎?①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 ②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③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 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注①索隐趣音娶。趣,向也。

注②索隐过音光卧反。朝音潮。谓市之行位有如朝列,因言市朝耳。

注③索隐按:期物谓入市心中所期之物利,故平明侧肩争门而入,今日暮,所期忘 其中。忘者,无也。其中,市朝之中。言日暮物尽,故掉臂不顾也。

太史公曰:吾尝过薛,其俗闾里率多暴桀子弟,与邹、鲁殊。问其故,曰:"孟尝 君招致天下任侠,奸人入薛中盖六万余家矣。"世之传孟尝君好客自喜,名不虚矣。

【索隐述赞】靖郭之子,威王之孙。既强其国,实高其门。好客喜士,见重平原。 鸡鸣狗盗,魏子、冯暖。如何承睫,薛县徒存!


分类:正史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著,史记74卷,孟子荀卿列传,孟子,孟轲,慎到,荀卿,墨翟,墨子

《史记》74卷 孟子荀卿列传 第14


索隐按:序传孟尝君第十四,而此传为第十五,盖后人差降之矣。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

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獘何以异哉!

孟轲,驺人也。①受业子思之门人。②道既通,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

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 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 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退 而与万章之徒③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其后有驺子之属。

注①索隐轲音苦何反,又苦贺反。邹,鲁地名。又云"邾",邾人徙邹故也。

名轲字子舆,为齐卿。邹,兖州县。

注②索隐王劭以"人"为衍字,则以轲亲受业孔伋之门也。今言"门人"者,乃受 业于子思之弟子也。

注③索隐孟子有万章﹑公明高等,盖并轲之门人也。万,姓;章,名。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 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 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先序今以上至黄帝,学者所共术,大并世盛衰,①因载其 禨祥度制,推而远之,至天地未生,窈冥不可考而原也。先列中国名山大川,通谷禽兽, 水土所殖,物类所珍,因而推之,及海外人之所不能睹。称引天地剖判以来,五德转移, 治各有宜,而符应若兹。以为儒者所谓中国者,于天下乃八十一分居其一分耳。②中国 名曰赤县神州。赤县神州内自有九州,禹之序九州是也,不得为州数。中国外如赤县神 州者九,乃所谓九州也。于是有裨海环之,③人民禽兽莫能相通者,如一区中者,乃为 一州。如此者九,乃有大瀛海环其外,天地之际焉。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 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始也滥耳。④王公大人初见其术,惧然顾化,⑤其后不 能行之。

注①集解并,蒲浪反。索隐言其大体随代盛衰,观时而说事。

注②索隐桓宽﹑王充并以衍之所言迂怪虚妄,干惑六国之君,因纳其异说,所谓 "匹夫而营惑诸侯"者是也。

注③索隐裨音脾。裨海,小海也。九州之外,更有大瀛海,故知此裨是小海也。且 将有裨将,裨是小义也。

注④索隐滥□滥觞,是江源之初始,故此文意以滥为初也。谓衍之术言君臣上下六 亲之际,行事之所施所始,皆可为后代之宗本,故云滥耳。

注⑤索隐惧音劬。谓衍之术皆动人心,见者莫不惧然驻想,又内心留顾而已化之, 谓欲从其术也。按:化者,是易常闻而贵异术也。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①如燕, 昭王拥彗先驱,②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③身亲往师之。

作主运。④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⑤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韂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 欲攻赵,孟轲称大王去邠。⑥此岂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圜凿,其能入乎? ⑦或曰,伊尹负鼎而勉汤以王,百里奚饭牛车下而缪公用霸,作先合,然后引之大道。 驺衍其言虽不轨,傥亦有牛鼎之意乎?⑧

注①索隐按:字林曰"襒音疋结反"。韦昭曰"敷蔑反"。张揖三苍训诂云"襒, 拂也。谓侧而行,以衣襒席为敬,不敢正坐当宾主之礼也"。

注②索隐按:彗,帚也。谓为之埽地,以衣袂拥帚而却行,恐尘埃之及长者,所以 为敬也。

注③正义碣石宫在幽州蓟县西三十里宁台之东。

注④索隐按:刘向别录云邹子书有主运篇。

注⑤索隐按:仲尼﹑孟子法先王之道,行仁义之化,且菜色困穷;而邹衍执诡怪营 惑诸侯,其见礼重如此,可为长太息哉。

注⑥索隐今按:孟子"太王去邠"是轲对滕文公语,今云梁惠王谋攻赵,与孟子不 同。

注⑦索隐按:方枘是笋也,圜凿是孔也。谓工人斲木,以方笋而内之圜孔,不可入 也。故楚词云"以方枘而内圜凿,吾固知其龃龉而不入"是也。谓战国之时,仲尼﹑孟 轲以仁义干世主,犹方枘圜凿然。

注⑧索隐按:吕氏春秋云"函牛之鼎不可以烹鸡",是牛鼎言衍之术迂大,傥若大 用之,是有牛鼎之意。而谯周亦云"观太史公此论,是其爱奇之甚"。

自驺衍与齐之稷下先生,①如淳于髡﹑慎到﹑环渊﹑②接子﹑③田骈﹑④驺奭之徒, ⑤各著书言治乱之事,以干世主,岂可胜道哉!

注①索隐稷下,齐之城门也。或云稷下,山名。谓齐之学士集于稷门之下。

注②索隐按:刘向别录"环"作姓也。

注③索隐古著书人之称号。

注④索隐步坚﹑步经反二音。

注⑤正义慎子十卷,在法家,则战国时处士。接子二篇。田子二十五篇,齐人,游 稷下,号"天口"。接﹑田二人,道家。驺奭十二篇,阴阳家。

淳于髡,齐人也。博闻强记,学无所主。其谏说,慕晏婴之为人也,然而承意观色 为务。客有见髡于梁惠王,惠王屏左右,独坐而再见之,终无言也。惠王怪之,以让客 曰:"子之称淳于先生,管﹑晏不及,及见寡人,寡人未有得也。

岂寡人不足为言邪?何故哉?"客以谓髡。髡曰:"固也。吾前见王,王志在驱逐; 后复见王,王志在音声:吾是以默然。"客具以报王,王大骇,曰:"嗟乎,淳于先生 诚圣人也!前淳于先生之来,人有献善马者,寡人未及视,会先生至。

后先生之来,人有献讴者,未及试,亦会先生来。寡人虽屏人,然私心在彼,有之。" ①后淳于髡见,壹语连三日三夜无倦。惠王欲以卿相位待之,髡因谢去。于是送以安车 驾驷,束帛加璧,黄金百镒。终身不仕。

注①索隐谓私心实在彼马与讴也。有之,谓我实有此二事也。

慎到,赵人。田骈﹑接子,齐人。环渊,楚人。皆学黄老道德之术,因发明序其指 意。故慎到着十二论,①环渊着上下篇,而田骈﹑接子皆有所论焉。

注①集解徐广曰:"今慎子,刘向所定,有四十一篇。"

驺奭者,齐诸驺子,亦颇采驺衍之术以纪文。

于是齐王嘉之,自如淳于髡以下,皆命曰列大夫,为开第康庄之衢,①高门大屋, 尊宠之。览天下诸侯宾客,言齐能致天下贤士也。

注①集解尔雅曰:"四达谓之衢,五达谓之康,六达谓之庄。"

荀卿,赵人。①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

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②过髡。"

③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④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 祭酒焉。⑤齐人或谗荀卿,荀卿乃适楚,而春申君以为兰陵令。⑥春申君死而荀卿废, 因家兰陵。李斯尝为弟子,已而相秦。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不遂大道而营 于巫祝,信禨祥,鄙儒小拘,如庄周等又猾稽乱俗,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 序列着数万言而卒。因葬兰陵。

注①索隐名况。卿者,时人相尊而号为卿也。仕齐为祭酒,仕楚为兰陵令。

后亦谓之孙卿子者,避汉宣帝讳改也。

注②集解徐广曰:"一作'乱癴'。"

注③集解刘向别录曰:"驺衍之所言五德终始,天地广大,尽言天事,故曰'谈天'。 驺奭修衍之文,饰若雕镂龙文,故曰'雕龙'。"别录曰"过"字作"輠"。

輠者,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余流者。言淳于髡智不尽如炙輠也。左思齐 都赋注曰"言其多智难尽,如炙膏过之有润泽也"。索隐按:刘向别录"过"字作"輠"。 輠,车之盛膏器也。炙之虽尽,犹有余津,言髡智不尽如炙輠也。

按:刘氏云"毂,衍字也"。今按:文称"炙毂过",则过是器名,音如字读,谓 盛脂之器名过。"过"与"锅"字相近,盖□脂器也。毂□车毂,过为润毂之物,则 "毂"非衍字矣。

注④索隐按襄王名法章,愍王子,莒人所立者。

注⑤索隐按:礼食必祭先,饮酒亦然,必以席中之尊者一人当祭耳,后因以为官名, 故吴王濞为刘氏祭酒是也。而卿三为祭酒者,谓荀卿出入前后三度处列大夫康庄之位, 而皆为其所尊,故云"三为祭酒"也。

注⑥正义兰陵,县,属东海郡,今沂州承县有兰陵山。

而赵亦有公孙龙①为坚白同异之辩,②剧子之言;③魏有李悝,尽地力之教;④楚 有尸子﹑长卢;⑤阿之吁子焉。⑥自如孟子至于吁子,世多有其书,故不论其传云。

注①索隐按:□仲尼弟子名也。此云赵人,弟子传作韂人,郑玄云楚人,各不能知 其真也。又下文云"并孔子同时,或曰在其后",所以知非别人也。

注②集解晋太康地记云:"汝南西平县有龙渊水可用淬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 论,云'黄,所以为坚也;白,所以为利也'。或辩之曰'白,所以为不坚;

黄,所以为不利'。"正义艺文志公孙龙子十四篇,颜师古云□为坚白之辩。按平 原君传,驺衍同时。括地志云"西平县,豫州西北百四十里,有龙渊水"也。

注③集解徐广曰:"按应劭氏姓注直云'处子'也。"索隐按:著书之人姓剧氏而 称子也,前史不记其名也,故赵有剧孟及剧辛也。

注④正义艺文志:"李子三十二篇。李悝相魏文侯,富国强兵。"

注⑤集解刘向别录曰:"楚有尸子,疑谓其在蜀。今按尸子书,晋人也,名佼,秦 相韂鞅客也。韂鞅商君谋事画计,立法理民,未尝不与佼规之也。商君被刑,佼恐并诛, 乃亡逃入蜀。自为造此二十篇书,凡六万余言。卒,因葬蜀。"索隐按:尸子名佼,音 绞,晋人,事具别录。长卢,未详。正义长卢九篇,楚人。

注⑥集解徐广曰:"阿者,今之东阿。"索隐阿,齐之东阿也。吁音芈。别录作 "芈子",今"吁"亦如字也。正义按:东齐州也。艺文志云"吁子十八篇,名婴,齐 人,七十子之后"。颜师古云音弭。按:是齐人,阿又属齐,恐颜公误也。

盖墨翟,宋之大夫,善守御,为节用。①或曰并孔子时,或曰在其后。②

注①集解墨子曰:"公输般为云梯之械成,将以攻宋。墨子闻之,至于郢,见公输 般。墨子解带为城,以牒为械。公输般九设攻城之机变,墨子九距之。公输般之攻械尽, 墨子之守固有余。公输般诎,而言曰:'吾知所以距子矣,吾不言。'墨子亦曰:'吾 知子之所以距我者,吾不言。'楚王问其故。墨子曰:'公输子之意不过欲杀臣,杀臣, 宋莫能守,可攻也。然臣之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持臣守国之器在宋城上而待楚寇矣, 虽杀臣,不能绝也。'楚王曰:'善哉,吾请无攻宋城矣!'"索隐注"为云梯之械" 者,按梯者,构木瞰高也;云者,言其升高入云,故曰云梯。械者,器也。谓攻城之楼 橹也。注"墨子解带为城"者,谓墨子为术,解身上革带以为城也。注"以牒为械"者, 按牒者,小木札也;械者,楼橹等也。注"公输般之攻械尽"者,刘氏云"械谓飞梯﹑ 撞车﹑飞石车弩之具"。诎音丘勿反。谓般技已尽,墨守有余。禽滑厘者,墨子弟子之 姓字也。厘音里。

注②索隐按:别录云"今按墨子书有文子,文子即子夏之弟子,问于墨子"。

如此,则墨子在七十子之后也。

【索隐述赞】六国之末,战胜相雄。轲游齐﹑魏,其说不通。退而著述,称吾道穷。 兰陵事楚,驺衍谈空。康庄虽列,莫见收功。


分类:正史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
《史记》,司马迁著,史记76卷,平原君虞卿列传,平原君,平原君赵胜

《史记》76卷 平原君虞卿列传 第16


平原君赵胜者,赵之诸公子也。诸子中胜最贤,喜宾客,宾客盖至者数千人。平原君相赵惠文王及孝成王,三去相,三复位,封於东武城。

平原君家楼临民家。民家有躄者,槃散行汲。平原君美人居楼上,临见,大笑之。明日,躄者至平原君门,请曰:"臣闻君之喜士,士不远千里而至者,以君能贵士而贱妾也。臣不幸有罢癃之病,而君之後宫临而笑臣,臣愿得笑臣者头。"平原君笑应曰:"诺。"躄者去,平原君笑曰:"观此竖子,乃欲以一笑之故杀吾美人,不亦甚乎!"终不杀。居岁馀,宾客门下舍人稍稍引去者过半。平原君怪之,曰:"胜所以待诸君者未尝敢失礼,而去者何多也?"门下一人前对曰:"以君之不杀笑躄者,以君为爱色而贱士,士即去耳。"於是平原君乃斩笑躄者美人头,自造门进躄者,因谢焉。其後门下乃复稍稍来。是时齐有孟尝,魏有信陵,楚有春申,故争相倾以待士。

秦之围邯郸,赵使平原君求救,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有勇力文武备具者二十人偕。平原君曰:"使文能取胜,则善矣。文不能取胜,则歃血於华屋之下,必得定从而还。士不外索,取於食客门下足矣。"得十九人,馀无可取者,无以满二十人。门下有毛遂者,前,自赞於平原君曰:"遂闻君将合从於楚,约与食客门下二十人偕,不外索。今少一人,愿君即以遂备员而行矣。"平原君曰:"先生处胜之门下几年於此矣?"毛遂曰:"三年於此矣。"平原君曰:"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於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先生不能,先生留。"毛遂曰:"臣乃今日请处囊中耳。使遂蚤得处囊中,乃颖脱而出,非特其末见而已。"平原君竟与毛遂偕。十九人相与目笑之而未废也。

毛遂比至楚,与十九人论议,十九人皆服。平原君与楚合从,言其利害,日出而言之,日中不决。十九人谓毛遂曰:"先生上。"毛遂按剑历阶而上,谓平原君曰:"从之利害,两言而决耳。今日出而言从,日中不决,何也?"楚王谓平原君曰:"客何为者也?"平原君曰:"是胜之舍人也。"楚王叱曰:"胡不下!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毛遂按剑而前曰:"王之所以叱遂者,以楚国之众也。今十步之内,王不得恃楚国之众也,王之命县於遂手。吾君在前,叱者何也?且遂闻汤以七十里之地王天下,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其威。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以楚之强,天下弗能当。白起,小竖子耳,率数万之众,兴师以与楚战,一战而举鄢郢,再战而烧夷陵,三战而辱王之先人。此百世之怨而赵之所羞,而王弗知恶焉。合从者为楚,非为赵也。吾君在前,叱者何也?"楚王曰:"唯唯,诚若先生之言,谨奉社稷而以从。"毛遂曰:"从定乎?"楚王曰:"定矣。"毛遂谓楚王之左右曰:"取鸡狗马之血来。"毛遂奉铜槃而跪进之楚王曰:"王当歃血而定从,次者吾君,次者遂。"遂定从於殿上。毛遂左手持槃血而右手招十九人曰:"公相与歃此血於堂下。公等录录,所谓因人成事者也。"

平原君已定从而归,归至於赵,曰:"胜不敢复相士。胜相士多者千人,寡者百数,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今乃於毛先生而失之也。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於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於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遂以为上客。

平原君既返赵,楚使春申君将兵赴救赵,魏信陵君亦矫夺晋鄙军往救赵,皆未至。秦急围邯郸,邯郸急,且降,平原君甚患之。邯郸传舍吏子李同说平原君曰:"君不忧赵亡邪?"平原君曰:"赵亡则胜为虏,何为不忧乎?"李同曰:"邯郸之民,炊骨易子而食,可谓急矣,而君之後宫以百数,婢妾被绮縠,馀粱肉,而民褐衣不完,糟糠不厌。民困兵尽,或剡木为矛矢,而君器物锺磬自若。使秦破赵,君安得有此?使赵得全,君何患无有?今君诚能令夫人以下编於士卒之间,分功而作,家之所有尽散以飨士,士方其危苦之时,易德耳。"於是平原君从之,得敢死之士三千人。李同遂与三千人赴秦军,秦军为之卻三十里。亦会楚、魏救至,秦兵遂罢,邯郸复存。李同战死,封其父为李侯。

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平原君请封。公孙龙闻之,夜驾见平原君曰:"龙闻虞卿欲以信陵君之存邯郸为君请封,有之乎?"平原君曰:"然。"龙曰:"此甚不可。且王举君而相赵者,非以君之智能为赵国无有也。割东武城而封君者,非以君为有功也,而以国人无勋,乃以君为亲戚故也。君受相印不辞无能,割地不言无功者,亦自以为亲戚故也。今信陵君存邯郸而请封,是亲戚受城而国人计功也。此甚不可。且虞卿操其两权,事成,操右券以责;事不成,以虚名德君。君必勿听也。"平原君遂不听虞卿。

平原君以赵孝成王十五年卒。子孙代,後竟与赵俱亡。

平原君厚待公孙龙。公孙龙善为坚白之辩,及邹衍过赵言至道,乃绌公孙龙。

虞卿者,游说之士也。蹑蹻檐簦说赵孝成王。一见,赐黄金百镒,白璧一双;再见,为赵上卿,故号为虞卿。

秦赵战於长平,赵不胜,亡一都尉。赵王召楼昌与虞卿曰:"军战不胜,尉复死,寡人使束甲而趋之,何如?"楼昌曰:"无益也,不如发重使为媾。"虞卿曰:"昌言媾者,以为不媾军必破也。而制媾者在秦。且王之论秦也,欲破赵之军乎,不邪?"王曰:"秦不遗馀力矣,必且欲破赵军。"虞卿曰:"王听臣,发使出重宝以附楚、魏,楚、魏欲得王之重宝,必内吾使。赵使入楚、魏,秦必疑天下之合从,且必恐。如此,则媾乃可为也。"赵王不听,与平阳君为媾,发郑朱入秦。秦内之。赵王召虞卿曰:"寡人使平阳君为媾於秦,秦已内郑朱矣,卿之为奚如?"虞卿对曰:"王不得媾,军必破矣。天下贺战胜者皆在秦矣。郑朱,贵人也,入秦,秦王与应侯必显重以示天下。楚、魏以赵为媾,必不救王。秦知天下不救王,则媾不可得成也。"应侯果显郑朱以示天下贺战胜者,终不肯媾。长平大败,遂围邯郸,为天下笑。

秦既解邯郸围,而赵王入朝,使赵郝约事於秦,割六县而媾。虞卿谓赵王曰:"秦之攻王也,倦而归乎?王以其力尚能进,爱王而弗攻乎?"王曰:"秦之攻我也,不遗馀力矣,必以倦而归也。"虞卿曰:"秦以其力攻其所不能取,倦而归,王又以其力之所不能取以送之,是助秦自攻也。来年秦复攻王,王无救矣。"王以虞卿之言告赵郝。赵郝曰:"虞卿诚能尽秦力之所至乎?诚知秦力之所不能进,此弹丸之地弗予,令秦来年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王曰:"请听子割矣,子能必使来年秦之不复攻我乎?"赵郝对曰:"此非臣之所敢任也。他日三晋之交於秦,相善也。今秦善韩、魏而攻王,王之所以事秦必不如韩、魏也。今臣为足下解负亲之攻,开关通币,齐交韩、魏,至来年而王独取攻於秦,此王之所以事秦必在韩、魏之後也。此非臣之所敢任也。"

王以告虞卿。虞卿对曰:"郝言'不媾,来年秦复攻王,王得无割其内而媾乎'。今媾,郝又以不能必秦之不复攻也。今虽割六城,何益!来年复攻,又割其力之所不能取而媾,此自尽之术也,不如无媾。秦虽善攻,不能取六县;赵虽不能守,终不失六城。秦倦而归,兵必罢。我以六城收天下以攻罢秦,是我失之於天下而取偿於秦也。吾国尚利,孰与坐而割地,自弱以强秦哉?今郝曰'秦善韩、魏而攻赵者,必王之事秦不如韩、魏也',是使王岁以六城事秦也,即坐而城尽。来年秦复求割地,王将与之乎?弗与,是弃前功而挑秦祸也;与之,则无地而给之。语曰'强者善攻,弱者不能守'。今坐而听秦,秦兵不弊而多得地,是强秦而弱赵也。以益强之秦而割愈弱之赵,其计故不止矣。且王之地有尽而秦之求无已,以有尽之地而给无已之求,其势必无赵矣。"

赵王计未定,楼缓从秦来,赵王与楼缓计之,曰:"予秦地如毋予,孰吉?"缓辞让曰:"此非臣之所能知也。"王曰:"虽然,试言公之私。"楼缓对曰:"王亦闻夫公甫文伯母乎?公甫文伯仕於鲁,病死,女子为自杀於房中者二人。其母闻之,弗哭也。其相室曰:'焉有子死而弗哭者乎?'其母曰:'孔子,贤人也,逐於鲁,而是人不随也。今死而妇人为之自杀者二人,若是者必其於长者薄而於妇人厚也。'故从母言之,是为贤母;从妻言之,是必不免为妒妻。故其言一也,言者异则人心变矣。今臣新从秦来而言勿予,则非计也;言予之,恐王以臣为为秦也:故不敢对。使臣得为大王计,不如予之。"王曰:"诺。"

虞卿闻之,入见王曰:"此饰说也,王昚勿予!"楼缓闻之,往见王。王又以虞卿之言告楼缓。楼缓对曰:"不然。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夫秦赵构难而天下皆说,何也?曰'吾且因强而乘弱矣'。今赵兵困於秦,天下之贺战胜者则必尽在於秦矣。故不如亟割地为和,以疑天下而慰秦之心。不然,天下将因秦之怒,乘赵之弊,瓜分之。赵且亡,何秦之图乎?故曰虞卿得其一,不得其二。愿王以此决之,勿复计也。"

虞卿闻之,往见王曰:"危哉楼子之所以为秦者,是愈疑天下,而何慰秦之心哉?独不言其示天下弱乎?且臣言勿予者,非固勿予而已也。秦索六城於王,而王以六城赂齐。齐,秦之深雠也,得王之六城,并力西击秦,齐之听王,不待辞之毕也。则是王失之於齐而取偿於秦也。而齐、赵之深雠可以报矣,而示天下有能为也。王以此发声,兵未窥於境,臣见秦之重赂至赵而反媾於王也。从秦为媾,韩、魏闻之,必尽重王;重王,必出重宝以先於王。则是王一举而结三国之亲,而与秦易道也。"赵王曰:"善。"则使虞卿东见齐王,与之谋秦。虞卿未返,秦使者已在赵矣。楼缓闻之,亡去。赵於是封虞卿以一城。

居顷之,而魏请为从。赵孝成王召虞卿谋。过平原君,平原君曰:"愿卿之论从也。"虞卿入见王。王曰:"魏请为从。"对曰:"魏过。"王曰:"寡人固未之许。"对曰:"王过。"王曰:"魏请从,卿曰魏过,寡人未之许,又曰寡人过,然则从终不可乎?"对曰:"臣闻小国之与大国从事也,有利则大国受其福,有败则小国受其祸。今魏以小国请其祸,而王以大国辞其福,臣故曰王过,魏亦过。窃以为从便。"王曰:"善。"乃合魏为从。

虞卿既以魏齐之故,不重万户侯卿相之印,与魏齐间行,卒去赵,困於梁。魏齐已死,不得意,乃著书,上采春秋,下观近世,曰节义、称号、揣摩、政谋,凡八篇。以刺讥国家得失,世传之曰虞氏春秋。

太史公曰:平原君,翩翩浊世之佳公子也,然未睹大体。鄙语曰"利令智昏",平原君贪冯亭邪说,使赵陷长平兵四十馀万众,邯郸几亡。虞卿料事揣情,为赵画策,何其工也!及不忍魏齐,卒困於大梁,庸夫且知其不可,况贤人乎?然虞卿非穷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於後世云。


分类:正史 书名:史记 作者:司马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