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etails
- Category: 刘伯承传
11章 针锋相对第一节上党雄风
1945年8月25日,太行山腹地黎城县长宁村外。一架美制运输机带着巨大的轰响降落在这里的临时机场上。从飞机里缓步走出了面带笑容的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刘伯承和政治委员邓小平。跟他们同机到达的,有副司令员滕代远、副政治委员薄一波、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张际眷,以及他们的部属陈赓、陈锡联、陈再道、王近山等,还有准备转道奔赴其他战略区的负责人陈毅、林彪、肖劲光等,总共21人。 刘伯承、邓小平采取不寻常的方式从延安急返太行,为的是组织指挥即将进行的上党战役。 抗日战争的烽火刚刚停熄,国民党、蒋介石就迫不及待地向人民抢夺胜利果实。他们以同中共进行和平谈判为掩护,从大后方西南、西北调动大军,向华北、华中、华南各解放区陆续开进。对华北,他们指使第一战区胡宗南,第十一战区孙连仲,第十二战区傅作义和第十战区李品仙等部,分别沿同蒲路及正太路、平汉路、平绥路和津浦路4个方向逼进。企图夺取华北各大城市、铁路干线和战略要点,进而占据东北,并以此迫使中共在即将举行的重庆谈判中作出更大让步。与此相策应,第二战区阎锡山部第十九军军长史泽波率4个师及一个挺进纵队(相当于师)陆续侵入了晋冀鲁豫根据地的腹地长治地区(古称上党郡),占据了长治及其周围的襄垣、屯留、长子、潞城、壶关等6城。企图以此为插入晋冀鲁豫根据地的一个楔子,尔后把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逼到山区予以消灭。 中共中央及时识破了国民党、蒋介石的阴谋。在准备与蒋介石进行和平谈判的同时,提出了坚决反对内战和切实做好相应准备的方针。根据这个方针,中共中央军委和晋冀鲁豫军区决定组织上党战役,消灭入侵长治地区的阎锡山部队。战情紧急,一切都在快节奏中进行着。下了飞机,刘伯承、邓小平径直赶回赤岸晋冀鲁豫军区司令部驻地。见到阔别两年的村庄、院落和熟悉的人们,刘伯承心里不免涌起一种亲切和喜悦的感觉。可一想到肩负的重任,他不由得加快了步伐,急奔作战室。参谋们围拢过来,向他简要汇报了长治地区的敌我态势。阎部史泽波以军部率第六十八、第六十九师主力及暂编第三十八师一部守备长治,兵力约万余人;以挺进纵队一部结合部分保安部队守备长子、屯留,兵力分别约为2000余和1000余,襄垣、潞城、壶关则以保安部队守备,兵力都在千人以下。太行、太岳、冀南各军区一面攻击当面之敌,一面集结主力准备参加上党作战。 听完汇报,刘伯承要通了李达参谋长的电话。李达正在武乡段村指挥攻打日伪据点。刘伯承要他继续指挥部队攻下襄垣,在北面打开一个缺口,并就地集结太行军区部队主力,以便会合太岳、冀南军区部队进行上党作战。 第三天,刘伯承、邓小平召开会议,部署上党作战。邓小平说,根本问题是抗战胜利果实落到谁手里的问题。蒋介石、阎锡山伸手来抢,决不能让他们抢走。刘伯承说,国民党军队沿铁路四路开进,四个爪子伸开向我们扑来了。人家的足球向我们华北解放区的大门踢过来了,我们要守住大门,保卫华北解放区,掩护东北部队作战略展开。本战略区的主要任务是粉碎国民党军队在平汉、同蒲两个方向上的进攻。但敌人入侵上党,我们如芒在背,背上有一把刀子,背脊就发凉嘛。如不迅速歼灭上党之敌,待国民党军主力南来时,我们将腹背受敌。说着,他手指陈赓、陈锡联、陈再道:你们"三陈"都在这里,这就是本次战役的基本力量。邓小平接着说,你们马上回到部队进行战斗动员。上党战役的决心就此定下。 29日,刘伯承与邓小平、滕代远、张际春致电中共中央军委,报告上党战役的决心与部署:阎军1.6万人,深入上党,非集结重兵予以消灭不可。 已令太行主力、陈赓部及冀南的8000人共约2.8万人进行上党战役,坚决消灭该敌。 为了保障战役成功和阻扼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同蒲路北犯,他们同时令冀鲁豫军区主力由陇海路转向平汉路,肃清新乡以北的伪军,控制一段铁路;太岳军区沿同蒲路的部队加紧破路,为太岳军区下一步转用主力于该方向作准备;太行军区一部配合晋察冀军区部队破击正太路,另一部协同大岳军区部队控制道清路,扫清沿线伪军。 上党战役是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处于战略转变关头的第一个大战役。由于作战对象和作战任务的变化,刘伯承面对的不再是分散守备和集中"扫荡"的日伪军,而是大规模进犯的蒋介石、阎锡山的军队;也不能再采用分散的游击战的作战形式,而必须转换成集中的运动战的作战形式。这种以作战形式的转变为主要内容的军事战略转变,又一次摆在了他的面前。他十分清楚地知道,只有顺利实现这个战略转变,才能有把握地取得上党战役的胜利;反过来说,上党战役的胜利实施,也就是战略转变的顺利完成。因此,他是把上党战役的计划、部署同实现军事战略转变结合起来进行的。 首先是扩充部队,编组野战军。还在延安时,刘伯承就接连电示太行、太岳、冀南、冀鲁豫各军区,要求他们迅速扩充兵力,立即加以集中,组建野战兵团。到达赤岸司令部的当天,他又发出指示:"当前最急迫的任务是快集中分散作战的部队。要看谁集中得快,集中起来了,形成拳头了就是胜利。"根据他的指示,各军区最大限度地集中力量,采取边打、边建、边练的办法,快速编组成太行、太岳、冀南3个野战纵队,保证了上党战役力量上的需要。 部队兵员的扩充,采取了个人直接动员和民兵集体动员等多种方式。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太行区的兵员扩充2.5万,太岳区扩充1万。村、区、县各级武装逐级上升,有的改个番号就成了正规部队。经历了八年抗战的根据地人民是有觉悟的。太行区武乡县一位60多岁的老汉,听了干部的扩兵宣传,当即表示要让他的独生子报名参军,说:"这还有啥说的,老刘、老邓捎来话,要兵,总是遇到大事了。要一百,不能给九十九个半。"那种在抗战初期父送子、妻送郎当八路的热烈情景再一次在晋冀鲁豫根据地重现。刘伯承后来回忆起这些动人的场景,充满感情地说:"几万游击武装还穿着五颜六色的便服就集合起来开上前线去了,成千上万的民兵排成整齐的行列参加了战勤工作,连十一二岁的小姑娘、小学生也和着大人一起修路送粮,救护伤员。" 得到人民群众真心实意拥护和支持的战争是必然要胜利的。 再就是政治动员和应急训练。苦战苦熬了8个年头的根据地军民,十分珍惜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胜利成果,不少人盼着过和平生活。在一些干部中,因为有打败日军的经验,存在着蒋阎军总比日本军好打的轻敌情绪。刘伯承有针对性地作政治动员和部署训练。在司令部,他亲自召集直属机关于部大会,讲述上党战役的战略意义。他指出,当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是两个命运、两种前途的新的生死搏斗。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要建立一个民主、富强的新中国,国民党、蒋介石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却要恢复独裁、专制的旧中国的统治。由于他们的力量还没有调整好,所以蒋介石玩弄反革命的两手:一手是向我们发动军事进攻。在晋冀鲁豫,一面让阎锡山抢占我们的上党6城,一面又叫孙连仲、胡宗南打通平汉路和同蒲路,妄想席卷华北抗战的胜利果实,南北夹击,驱逐晋冀鲁豫部队。另一手是假意邀请毛泽东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我们党和毛主席已经识破了蒋介石的阴谋,决心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反革命的两手。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立足于打,不放弃有利条件的谈判。现在毛主席、周恩来副主席等已赴重庆去跟国民党、蒋介石谈判,为的是表明我们的和平诚意,我们还准备作一些必要的让步和妥协。 但我们决不能对谈判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上党这一仗非打不可,而且必须打好。我们在这里打得越好,对毛主席在重庆的谈判就越有利。 训练特别是战术训练,刘伯承花费了更多的精力。晋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多年来全部分遣,进行游击战争。马上集结起来,进行大规模运动战,是有困难的。人员不充实,装备不足,每团不过千人,全军区仅有山炮6门,仅半数的团有迫击炮2至4门,重机枪3至4挺。新战士多数使用大刀长矛。 弹药奇缺,每人只有几发子弹。统一指挥、战斗作风也有不少问题。9月1日,李达指挥太行军区部队解放了襄垣城。刘伯承立即抓住这一战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随即主持起草了《晋冀鲁豫军区关于上党战役中某些战术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准确地分析了阎锡山军的作战特点,"长于防御,构筑品字形的据点碉堡,控制强大的预备队,实行反突击","配置有外围据点,形成犄角之势";野战(运动战)中,"采取三只老虎爪子的战术(正面钳制左包右抄)"。为此,刘伯承指出:必须采用连续的城市战斗(村落战)和若干野外的运动战才能达成战役的胜利。前者"是一种精细而不痛快的技巧战斗,决不能粗枝大叶用密集队伍一冲了事";后者又"是有组织而机动的战斗,应以全部精力组织战斗,勇敢的实施之。" 为了使各级指挥员切实掌握战术要领,刘伯承不厌其烦地规定了"城市战斗的战术指导"和"野战(运动战)的战术指导",对攻城战斗的准备、接城运动、登城战斗、破城后的街市战斗等,对野战(运动战)中的诱敌、设伏、围攻方法以及追击、截击、阻击等,一一作了详尽而具体的说明。 这个战术指示于9月5日发到部队,引起了各级指挥员的强烈反响。有的指挥员高兴地说:"不要嫌对高级指挥员在战术上规定得这么细,我们有了这些,战斗前心里就踏实。" 刘伯承还深入各部队进行具体的检查指导。9月4日,他来到太行军区第十四团。这是原第三八五旅的一个主力团,在抗战中立下了诸多战功。这个团的武器装备算是较好的,战士们手里好歹都有支枪,但子弹严重不足。 刘伯承看到有的战士只有两三发子弹,便问他们有没有信心打好这一仗。战士们齐声回答:"有!刺刀和手榴弹都是极有效的武器。"刘伯承满意地笑了。他从来认为作战制胜的主观因素,一靠士气二靠打法。如今二者兼备,怎么不使他感到由衷地高兴呢! 9月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了《晋冀鲁豫军区作战字第一号命令》。 9月10日,上党战役正式发起。刘伯承与邓小平把指挥所设到屯留与潞城之间的故县镇,以便靠前指挥,在充分估量敌我态势、兵力对比、战术优劣和战场条件等基础上,刘伯承与邓小平决定采取首先逐个夺取长治外围各城,吸引长治敌人主力出援,力求在运动中歼灭援敌,而后攻取长治的方针。并确定在逐个夺取外围各县城时,以主力兵团一部担任攻城,以地方兵团、游击队和民兵围困其余各城,不让敌向长治集中;主力兵团大部集结于机动位置,准备歼灭长治出援之敌。在攻城顺序上,为防止敌人利用白晋路与沁县以北的日军相策应,决定按先北后南、由西到东的方向来打。从9月7日到1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连续下达了4个命令,依次让部队攻击屯留、长子、潞城、壶关。 长治外围4城的攻坚战紧张而秩序地进行着。陈锡联、陈赓、谢富治、陈再道,分别指挥太行、太岳、冀南纵队英勇作战。为了克服攻坚战武器装备上的困难,各纵队遵照刘伯承的指示,普遍采用夜战、近战,以避开敌人火力优势。炮兵运用抵近射击,步兵利用长梯爬城,时间许可时还采用坑道作业,运送炸药轰城。这些,大大提高了攻城的效果。12日攻克屯留,17日攻克潞城,19日攻克长子、壶关。在攻击屯留时,长治守敌曾出动6000余人救援,因害怕被歼,与打援部队刚一接触即仓惶回缩。以后3城被攻,长治守敌始终不敢迈出一步。 刘伯承见战役第一阶段的目标已经实现,就立即部署第二阶段作战。20日,他与邓小平发布第五号作战命令,指示部队"以勇猛、速决之作战夺取长治城,最后歼灭侵入上党区之敌。"部署上由城东、南、西3面同时攻击,同时放开北关至城东北角,引诱敌军外窜,而于野战中坚决予以歼灭。随后,他们将指挥所移至长治南郊北天河,直接指挥攻城战斗。 3个纵队主力齐集长治城下,按照分工分别向东、南、西3个方向攻击。 长治是上党地区的首府,是过去日军设防的重点,城高壕深,工事坚固。守敌万余人是阎军主力,因一直龟缩不出未有损耗,装备也较齐全。这时天气也变得很不利,阴雨连绵,道路泥泞,城墙湿滑。这些都给攻城带来了困难。 刘伯承十分了解和体谅部队的处境。当天,他特地致电各纵队,指示他们备足梯子、跳板等登城器材,必要时用煤油、汽油火攻,要求战士、民兵多带镐头以便挖掘城墙和交通沟,并强调要"多方研究敌方守城战法准备对策,尤应准备打击其逆袭"。21日,他来到冀南纵队,检查指导攻城部署。因为他知道,冀南部队长期从事分散性的平原游击战争,对城市攻坚战更为生疏一些。经过刘伯承的帮助指导,各部队普遍重视了攻城的技术和战术,有组织地向城垣展开了连续的攻击。至24日,攻克北关等城关据点多处。 27日,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第六号作战命令,专门对各部队协同动作、炮火准备、城墙爆破、登城后的纵深战斗及后梯队使用等有关战术问题作了具体规定,以进一步加强攻城的指导。 这时,刘伯承通过内线获悉,阎锡山拟派重兵增援长治,3个师约7000人已到沁县,其先头部队分两股伸向夏店和南里村。刘伯承当机立断,决心以攻城打援的战法,在野战中歼灭援敌。28日,他与邓小平发出第七号命令,作了攻城打援的具体部署。令陈再道指挥冀南纵队和太行、太岳围城部队伪装主力,继续佯攻长治,以吸敌来援,并准备打击长治突围之敌;令陈锡联、陈赓率太行、太岳纵队主力北上打援,结合监视白晋路的第十七师等部队,设伏于白晋路虒亭以南的常垄上村镇一带。 从29日起,刘伯承与邓小平的指挥所又一再前移,以掌握部队的行动。 援敌指挥官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预定沿白晋路前进。阎锡山唯恐长治失守,连电催促彭毓斌急进。彭毓斌只得临时决定走捷径,在虒亭率部渡过漳河,改沿虒亭、屯留间大道开进。 30日,刘伯承得报援敌已脱离白晋路改道,立即变更部署,令打援主力依次向虒屯大道两侧转移,并增派第十七师尾敌前进。10月21日,打援主力与敌预期遭遇在屯留西北王家渠、白龙坡至井道上一线。按计划一部正面诱敌继续前进,主力向敌两侧展开迂回,第十七师山敌后向南展开攻击,将援敌合围于老爷岭、西窳、磨盘垴至榆林镇地区。 一连几天,彭毓斌并未察觉刘伯承已置重点于打援,还是一味严令部队火速南进。等到发现破围,为时已晚,只得下令部队就地构筑工事转入防御。 刘伯承下令力求割裂敌人,各个歼灭。激战数昼夜,歼灭部分敌人,敌被迫收缩阵地,最后猬集磨盘垴、老爷岭地区,缺水、缺粮、疲惫不堪。 此时,刘伯承发现原先情报不确,援敌不只3个师7000余人,而是第七集团军副总司令彭毓斌率第二十三、八十三军及省防军等8个帅、两个重炮团,共2万余人。为了加强兵力优势,决定冀南纵队也北上投入打援。刘伯承在电话里跟陈再道说:"长治这块骨头先不啃它,咱们先吃掉眼前这块肥肉。陈赓在老爷岭,陈锡联在磨盘垴已经按住了敌人的两条大腿,你赶快从中间大道往北插,掏敌人的卵子。援敌已陷入我四面包围,很快要发动总攻,你尽快准备出击。" 为避免敌人作困兽斗,故意在北面给敌人留了一个缺口。10月15日,左翼部队攻克老爷岭主峰。援敌在火力打击和政治攻势下,不少士兵纷纷放下武器。 当夜阎军向北突围,迂回部队已先敌占领了虒亭以北之土落村一带高地,截断了敌军退路。刘伯承指挥主力部队从两侧展开平行追击,敌溃不成军。至6日,除2000余人逃脱外,悉被歼灭。彭毓斌被击毙,数十名高级军官就擒。至此,战役攻城打援的第二阶段胜利结束。 长治守敌待援无望,向西突围,企图横穿太岳解放区,逃回浮山、翼城。 战役转入追歼逃敌的第三阶段。刘伯承除以围城部队跟踪追击外,又令太岳纵队从虒亭日夜兼程,直出沁河两岸的马壁、桃川地区,控制沁河,进行兜击。经太岳军区人民武装沿途截击,各追击部队密切协同作战,10月12日,在沁河以东的将军岭、桃川地区,把逃窜的阎军第十九军全歼。军长史泽波被俘。 此役,阎锡山的13个师3.8万人,除逃散3000人外,全部被歼。生俘了3.1万人,缴获山炮24门,轻重机枪2000余挺,长短枪1.6万余支。这一巨大胜利,给进犯的国民党军以迎头痛击,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打败蒋军的信心,加强了中共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晋冀鲁豫军区部队的兵员装备也得到补充,战斗力有了明显提高,从而加速了向正规兵团前进的步伐。 第二节邯郸胜算
1945年10月10日,上党战役尚未结束,刘伯承与邓小平率晋冀鲁豫军区指挥所回到赤岸,着手组织即将发动的平汉战役。几天后,他们又移到离邯郸不远的峰峰矿区。 制止和迟滞华北国民党军北上集结,不让他们及早投入东北战场,是当时中共中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中极其重要的一环。中共中央要求晋冀鲁豫军区歼击沿平汉路北进的国民党军主力,以挫败蒋介石的战略计划。 刘伯承十分清楚平汉路这一仗的重要意义。上党战役发动前,8月29日他给中央军委的电报中,就提出在上党战役结束后,"拟将太行、冀南主力转向平汉线,结合冀鲁豫主力及太行七、八分区部队控制平汉线更长一段,扫清伪军,相机夺取新乡或迎击蒋军北上部队"。10月10日回到赤岸的当天,他与邓小平向晋冀鲁豫军区第一、二纵队下达了关于平汉路作战的部署,开始了战役的具体行动。早在这三天前,他们已将冀鲁豫军区主力部队和晋南、太行、太岳各纵队依次编为第一、二、三、四纵队,每纵队约1.2至1.5万人,进一步加强了野战兵团的力量。在10日的部署中,刘伯承与邓小平指示"为适时组织平汉战役",所有平汉路沿线部队应打破区域界限,实行统一指挥。同时命令部队控制邯郸南北的汤阴和临洺关一带,以"准备在漳河北消灭敌人"。他们还告诫冀鲁豫、冀南军区"应放松次要方向,抽出大军使用于平汉线有决定意义的方向,不可处处顾虑,兵力分散,到处无力"。 由此可见,他们已决心集中主要兵力于主要方向,在预设战场歼灭沿平汉路北进的国民党军。 把战场预设在漳河以北、邯郸以南地区,刘伯承是经过了周密考虑的。 这里西有太行山作屏障,东面是漳河和滏阳河两水之间的河套地带,地势平坦,土质多沙,除村落外,敌人难以构筑有效的防御工事。这里又是太行、冀南、冀鲁豫3块根据地的交汇之处,战前便于3区主力向心开进,战中利于地方武装和民兵支援配合,后勤供应和战场准备工作也易于在根据地内就近筹划。从敌我斗争态势看,这里还是阻扼国民党军的最后防线,如果让他们顺利越过邯郸,与石家庄方面的敌人会合,晋冀鲁豫军区部队将难于完成堵击任务。 为了创造更好的战场条件,刘伯承先期已派第二纵队等部队攻占了邯郸、临漳、临洺关等城镇,控制了若干要点。同时指示他们结合地方武装和人民群众夺占铁路两侧的敌军据点,肃清铁路沿线的敌人,平毁岗楼、碉堡,拆除敌军可能利用的村围寨墙,破坏其通行的道路,在敌军可能进入的地区坚壁清野,堵塞水井。尽可能增加敌军的困难,为己方军队行动创造便利条件。 10月16日,刘伯承与邓小平下达了平汉战役的基本命令,并扼要报告了中共中央军委。这时候,北犯华北的国民党军正沿同蒲、平汉、津浦铁路3路并进,深入到了华北的腹地。中路平汉路的敌军分为两个梯队行动。第一梯队第四十、三十军和新编第八军及河北民军一部已进到新乡以北,先头到达汤阴。第二梯队第三十二、八十五军等已到新乡一线。刘伯承、邓小平在基本命令中提出,集中冀鲁豫、冀南、太行主力,歼击上述敌军第一梯队。 规定参战部队区分为路东军和路两军,以第一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为路东军,以第二纵队、第三纵队及冀南、太行军区部队为路西军,对敌实施东西钳击。另以太行军区第七分区3个团组成独立支队,负责骚扰敌人,待战役开始后控制漳河渡口,切断后续敌军的通路。命令还规定了各个部队的具体任务、开进要求及后勤、通信联络等。 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十分赞赏刘伯承、邓小平的计划,第二天即来电指示"由刘伯承、邓小平亲临指挥,精密组织各个战斗,取得第二个上党战役的胜利。" 平汉战役将在野战条件下与国民党正规军作战,平原村落战斗是可以预计到的主要作战方式。刘伯承了解部队在上党战捷后士气高昂,武器装备通过缴获补充也已大大改善,最为欠缺的仍是战术问题。10月17日,即平汉战役基本命令下达的次日,他发出了《关于平汉战役战术上某些问题的指示》。这个指示,针对交战敌军装备优越,善于阵地战;斗志不坚,不善于运动战,害怕夜战、白刃战等特点,提出了关于野战特别是村落战的作战原则及方法。其中最突出的是提出了兵力运用的原则:"攻弱则强者也弱,攻强则弱者也强",即以少数兵力钳制其他方面,借此腾出数量多、质量高的部队,攻击敌人最弱的地方,得手后以破竹之势扩展战果。对平原村落实施进攻,要求在指挥中应隐蔽接敌,突然攻击,求得一举突破。如不可能,即应注意纵深部署,设法破坏障碍物与工事,进行有组织的攻击。在突破的队形上,要求采用有重点的多路攻击,以分散敌人的兵力、火力,求得至少有两处突破,然后对敌纵深钳击,并要作反复突击和持续突击的准备。在突击点的选择上,强调善于选择突击部队易于接近并易于向纵深发展的村角或突出部,要使火力、爆破与突击紧密结合。在纵深战斗中要注意夺取和控制制高点与坚固建筑,要逐屋挖通墙壁前进,割裂包围敌人。要注意保持战斗中的通信联络。 这些战术原则和方法,有力地指导了平汉战役中一系列的战斗,成为战役胜利的重要因素。 10月20日以后,刘伯承与邓小平又连续向各军区、各纵队发出指示,要求进一步加强动员和战场准备工作,加速主力兵团的扩充,强调"集中意志,集中大军是争取胜利的关键"。 沿平汉路北犯敌军3个军都是原西北军的部队,但几经内战、抗战的周折、变迁,各军状况又有所不同。第三十军是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孙连仲的基干部队,因孙连仲积极投靠蒋介石已成为半嫡系,这次是由湖北宜昌远道赶来的,重炮等辎重留置后方,战斗力有所削弱。第四十军由战区副司令长官马法五兼任军长,抗战中与日军多次交手,战绩颇佳。该军是北犯军的主力。新八军由战区另一副司令长官高树勋兼任军长,战斗力较弱。孙连仲因忙于在北平接受日军投降,没有随军行动,派他的亲信、战区司令部参谋长宋肯堂代行指挥,可表面上又不得不让两位副司令长官主事。高树勋、马法五长期以来受到国民党中央系和孙连仲等的排挤,心怀不满。高树勋更是存有离心倾向,不愿充当新的内战的急先锋,暗中已与共产党方面有了联系。 马法五原任的河北省省长不久前被孙连仲取代,敢怒而不敢言。孙连仲当然明白高、马的这些心思,因此竭力采取一些拉拢、诱骗的办法,他许诺让马法五到石家庄对日军受降,高树勋到保定受降,使他们觉得北上有扩充部队和发财的机会。 孙连仲以为自己的安排很妥贴,加上又有盲目的轻敌心理,于是于10月18日命令部队迅速向北开进。部队出发前,他狂妄地对部属说:"平汉路儿个土八路有什么了不起,想当年日本人在台儿庄、襄河还不是被我打得落花流水?"长官司令部提出的目标是:两天到安阳,5天下邯郸,10天打到石家庄。 敌军开进中采取梯次行军的方式,以左右两个纵队并列,两纵队又区分为前后两个梯团,交替掩护前进。左纵队第一梯团,是新八军的两个师附河北民军,第二梯团是第三十军的两个师。右纵队第三梯团是第四十军两个师,第四梯团是长官部及第三十军1个师。 北犯之敌,虽然沿途遭受袭击,但未接触晋冀鲁豫军区部队主力,因而进展较快。10月20日,先头部队已占漳河南岸岳镇、丰乐镇,掩护架桥。 这时路西军主力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尚未赶到。第二纵队正在肃清战场附近的伪军据点。只有路东军第一纵队赶到了临漳及南东方村。为了争取时间,集中主力,刘伯承当即命令第一纵队先行扭击敌人,迟滞其前进。21日夜,第一纵队一部奔袭岳镇敌人,给敌以杀伤后,主动撤出战斗。22日,国民党军主力北渡漳河,沿铁路东侧前进,进占磁县,并向南东方村进攻。第一纵队留1个团在临漳以北阻击敌人,主力赶到邯郸以南的屯庄、崔曲、夹堤到东西向阳地区组织防御,坚决不让敌人进入邯郸。23日,国民党军第三十军超越新编第八军、第四十军,进占滏阳河东侧的中马头、高木营以南地区,向第一纵队第一旅阵地进攻。24日,国民党军3个军全部渡过漳河,第三十军原地掩护,第四十军和新编第八军超越第三十军前进,第四十军进至南北文庄、秦家营地区;新编第八军进至马头镇、南北左良、阎家浅一带。第四十军第一○六师担任主攻,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向第一纵队第一旅阵地攻击。 黄昏,敌集中兵力从崔曲、夹堤之间突入第一纵队阵地,进到高庄、南泊子之线。 第一纵队的顽强阻击为战役赢得了宝贵的机动时间。这时候,各主力兵团已大部赶到,第二纵队两个旅及太行第一支队控制了邯郸及其以南的罗城头、张庄桥、陈家岗地区;第三纵队全部集结于车骑关、光禄镇以西地区;独立支队和太行第五支队集结于磁县以西地区,对敌人形成了3面包围的态势。 峰峰矿区晋冀鲁豫野战军指挥所作战室里,刘伯承与邓小平、薄一波、张际春、李达正密切注视着前线的战况,当得知参战各部已将敌人合围在预定地域时,刘伯承十分兴奋,随手摘下眼镜,说:"现在态势非常之好,敌人钻进牛角尖了,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 前线部队合围后的出击收效不大,问题在于敌人毕竟是训练有素的正规部队,兵力、兵器尚未得到大的损耗,且善于依托村落组织防御。这正是刘伯承事先料到和担心的。他决定暂缓攻击,采用猫捕老鼠、盘软了再吃的战法。26日,他给第一、二、三纵队发出了待机总攻的指示:"在敌精力尚未大大耗散、疲惫与挫折,我后续力量尚未到达前,我决暂不与敌决战,拟围困之于现地滏阳河河套沙漠地带,以局部消灭手段来实现大部消耗,借此争取时间最后消灭敌之主力"。指示并规定了相应的围困办法和战术,要求部队以少数兵力不断与敌接触,选敌弱点,以几路向心合击一点;分派精干小队于夜间楔入敌人纵深,突击其心脏部队和首脑机关;控制或破坏敌人可能利用的桥梁、船只,断绝其逃路,使敌完全困于河套之内。 刘伯承把这个部署同时报告给了中共中央军委。隔了一天,毛泽东主席的复电来了,表示"部署甚当"。 至28日,各部队采用小规模的攻击手段,消灭国民党军一部,并耗散了国民党军的注意力,总攻的力量和部署也得到了调整。后续冀鲁豫、太行军区部队和太岳军区第十七帅一部先后赶到战常当晚,刘伯承见总攻的时机已经成熟,下令部队发起总攻。主要攻击目标选定为第四十军第一○六师。该师本是敌人的强点,但遭第一纵队第一旅的阻击消耗,战斗力大大减弱,而它又处在包围圈中西北角的突出位置上,这不仅利于攻击部队就地转用兵力,而且容易分割和围歼。 攻歼第一○六师的任务仍然落到第一纵队身上。第一纵队司令员杨得志对攻击作了周密的部署和确当的指挥。在友邻部队的配合下,先是把第一○六师从敌防御阵势中割裂出来,然后以3个旅从3个方向作向心攻击。攻击时又把敌人割裂成块,对每一块敌人实施围歼。尽管敌人的抵抗十分顽强,但经两日激战,到30日基本歼灭了第一○六师。 一点成功,全线震动。对第一○六师的攻击收到了"攻弱则强者也弱"的效果。 与此同时,第三十军和第四十军第三十九师也受到第二、三纵队和其他部队的严重打击。 这时候,新八军及河北民军1万余人在高树勋率领下宣布战场起义,使敌人更形动摇和混乱。 高树勋起义是刘伯承和邓小平在军事打击的同时执行政治争取政策的结果。早在9月间高树勋部开赴平汉路前,刘伯承和邓小平就布置派在高树勋部队的中共地下党员王定南,抓紧做好争取高树勋的工作。刘伯承亲笔写了给高树勋的信,希望他不断进步,为革命、为人民作出贡献。高树勋部随北犯国民党军沿平汉路开进后,派人与刘伯承、邓小平取得联系,表示了不愿打内战的意向。刘伯承、邓小平抓住时机,又设法召见了王定南。邓小平告诉王定南:"情况变化很快,高树勋的新八军和河北民军,已经离开新乡,到达了磁县马头镇。党中央和毛主席指示我们,不惜一切代价拦阻国民党这3个军北进。这是我们当前严重的战略任务。" 刘伯承说:"蒋介石的意图,是要第十一战区这3个军进到北平,使北平的国民党军侵占东北,因此我们必须守住南大门,掩护我们东北的部队。" "现在你就回去对高树勋将军讲,根据形势的需要,他要就地起义,配合我们完成阻止国民党军北上的战略任务。"邓小平明确地交代了任务。 "这正是高树勋将军走向革命的大好时机,要他当机立断!"刘伯承进一步要王定南促使高树勋痛下决心。 王定南又到了马头镇。他把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话对高树勋转告后,高树勋显得思想准备不足,忙问:"现在?" 王定南回答:"对。当前正是关键时刻,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呀!" 高树勋长吁一口气说: "多年以来和我同甘共苦的妻子,以及本军的其他家属,目前还在徐州,我们在这儿马上起义,国民党岂不要迫害他们?" "这正是一个实际问题,我可以马上去请示刘司令员、邓政委设法解决。" 10月28日凌晨,王定南再次赶到峰峰,向刘伯承、邓小平汇报了同高树勋谈话的结果。 邓小平说:"他现在起义,作用重大,时机很重要啊!" 刘伯承说:"当断不断,反受其乱。至于高夫人和其他军官家属的安全问题,我们可以请示中央设法解决。"说着,随即签发了给中共中央的电报。 高树勋得知刘伯承、邓小平电请中共中央设法接应他们的家属,非常感激。于是,他下定了决心,对王定南说:"好了,我立即起义,走革命的道路!" 当晚,刘伯承、邓小平委派李达赴马头镇,代表他俩与高树勋接洽起义事宜。李达是1931年宁都起义时由西北军部队参加工农红军的,与高树勋是老相识,由他担任联络是最适当的。李达向高树勋转达了刘伯承、邓小平对他起义的欢迎之意,激励他发扬西北军冯玉祥、赵博生等的光荣传统,坚决投入人民的阵营。 30日,高树勋正式宣布起义。 31日,刘伯承偕同薄一波等人,乘坐一辆卡车来到马头镇,会晤了高树勋。 一见面,刘伯承就对高树勋说:"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刚才来电,对高先生高举义旗,反对内战,主张和平,非常欢迎。我们今天特地到此代表他们向你和全体官兵表示欢迎和慰问。" 高树勋说:"毛先生、朱总司令如此关注我们,真是不胜感激。" "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渴望和平民主生活。现在蒋介石背弃'双十协定',内战危机十分严重。高先生能在此时高举和平民主的义旗,与人民合作,共同为和平民主斗争,乃是国民党所有爱国军人的楷模,不知高先生还有什么困难需要我们帮助的?"刘伯承予以鼓励,并关切地询问。 高树勋说:"我考虑需要给全国发一个通电。" 刘伯承说:"发个通电非常必要,意义很大。" 高树勋的通电稿拟好后,当天就由新华社播发了。 高树勋的起义,加上石家庄和新乡方面的国民党军分别被远阻在高邑、漳河以南,使马法五等失去了固守的信心。 刘伯承预料敌人必然向南突围,于是故意网开一面,将主力先敌转到漳河以北敌退路的两侧。30日夜,第三十军1个师退至西玉曹,组织掩护阵地,其主力于31日黎明,以逐村掩护的办法向南突围。当国民党军脱离阵地后,各纵队立即多路出击,另以人民武装密布各要道捕捉溃散之敌。 当天下午,马法五率残部约2万人,窜至南北旗杆樟、辛庄、马营一带。 刘伯承当即集中第一、二纵队主力猛攻旗杆樟,第三纵队等部主力向东西玉曹、冢王进攻。11月1日,敌失去指挥,溃不成军。各部奋起追堵散逃之敌。 11月2日,向南突围之敌除少数漏网外,全部被歼灭。此役,俘马法五以下1.7万余人,缴获大量美式装备和弹药。 几天以后,当高树勋得到晋冀鲁豫野战军司令部的通知,新四军第四师张爱萍师长已经派人把他的夫人刘秀珍等新八军的起义军官的家属,从徐州接到解放区时,他感激地说:"共产党办事,真是言必信、行必果,实在了不起啊!" 孙连仲得到高树勋起义和邯郸失败的消息,懊恼地说:"前边有个董振堂,今天又出了个高树勋,真是该我倒霉。" 上党战役和邯郸战役的大捷,打乱了蒋介石的内战部署,进一步鼓舞了全国人民反内战、反独裁斗争的勇气,迫使国民党反动派不得不乞求美国出面干预,玩弄新的阴谋。 第三节新乡的唇枪舌战
上党、平汉的接连失败,加上傅作义在平绥路西段的挫折,蒋介石深感战争的步伐不宜过快,必须有一个调整、部署力量的过程。经过美蒋合谋之后,一个新的缓兵之计出现了。 国民党、蒋介石被迫口头上接受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的要求,答应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装出一副爱好和平、民主的姿态。然后,美帝国主义派出了他们的全权代表马歇尔,到中国来进行调处。与此同时,美国的飞机、舰船,继续昼夜不停地替蒋介石调兵遣将,运送武器弹药,重新部署全面的内战。 1946年1月7日,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在停战令下达以前,应秘密迅速抢占要点。1月13日停战令生效。可是,自1月14日到4月底,国民党正规军、地方团队和特务武装,向晋冀鲁豫地区的进攻,竟达927次,其中万人以上的4次,千人以上的40次,百人以上的112次。捕杀解放区边沿村干部多人,逐步扩大其控制区。为此,刘伯承和邓小平把大部主力兵团集结于机动位置,利用时机进行练兵;以一部主力及广大地方武装、民兵,在边沿地区坚持反袭击、反蚕食,掩护群众建立区村联防。对国民党正规军的进攻,则本着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予以歼灭性打击。 在军事斗争的同时,积极配合谈判,发动群众控诉国民党勾结日伪,违犯停战令,进攻解放区,残害革命人民的罪行。教育解放区人民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946年2月,由中共和国民党、美国三方代表周恩来、张治中、马歇尔组成的三人小组,到新乡军事调处执行小组开会,谈判晋鲁冀豫地区执行停战令的问题,同时谈判中共释放马法五等及国民党释放新四军军长叶挺问题。马歇尔提出,此次谈判意义重大,除执行小组内国共双方代表外,应扩大双方驻军最高将领到会,希望刘伯承将军亦能参加会谈。 2月28日,刘伯承带着若干随员到了安阳,打算逗留一天,次日去新乡。 不料到达不久,有人来住所通报:"平汉执行小组美国代表卡尔来访。" 问:"来访何意?" 答:"纯礼节性拜访。" 刘伯承略作考虑,告诉来人:"一小时后接见卡尔先生。"同时,向随员指出:此人肯定是来试探我们对恢复交通的看法。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但交谈态度,应和对国民党有所不同。 卡尔按时来了,高个儿,黄发,四十上下年岁,态度和蔼。他一开口就说:"我是中国人的朋友,也是八路军的朋友。久闻刘将军大名,特以朋友身份拜会将军。" 刘伯承略事寒喧后,卡尔故意说:"将军何时动身?途中走了多少时间?" 随员答:"骑马走了大半天!" 卡尔马上借题发挥:"百多华里,走了这么多时间,如坐火车就快多了。 现代文明与古代之不同,就在交通。在美国铁路已不算先进,汽车和飞机尤其方便。当然,中国受战争破坏,情况有所不同。"他停下来,看了看刘伯承,见刘伯承默不作声,便直截了当地说:"作为朋友我很希望中国交通发达,便于物资交流,便于游览。可是遗憾得很,这么长的平汉铁路中断了。看来目前只有恢复交通,才能实现和平,才能提高人民生活。我们的目的就是劝说国共双方,恢复交通,实现和平。 相信刘将军会有同感。" 刘伯承开口回答,但语气坚定: "我深信人民迫切需要和平,也深信交通正常,人民生活才能提高。我们来跟国民党谈判,就是为了和平。抗战八年之后,华北的人民是多么希望和平啊!" 卡尔马上接着说:"刘将军,对极了,对极了!" 刘伯承微笑着说:"卡尔先生,可惜你只说了一半。目前恢复交通,只能给华北人民带来痛苦和灾难。铁路固然运人快,可运兵也快。破坏铁路,是人民要求和平的举动。人民担心恢复交通,会加快运兵。" 卡尔急忙说:"不会的,不会的。" 刘伯承反问:"你能够保证国民党不运兵进攻解放区吗?" 卡尔神色变得很不自然,连连说:"不,不,不,本人只管交通问题,停战的事由新乡执行小组负责。" 刘伯承脸色转为严肃:"我们对于三人小组委员会一切命令是忠实执行的,停战命令是一个基本的命令,双方尤应信守勿渝,但国民党内少数主战阴谋分子,想制造冲突,继续挑动内战,致使障碍丛生。" 卡尔脸上一块红一块白,支吾着无话可说。 刘伯承笑笑:"那我们新乡再谈吧!" 至此,卡尔一无所得,只得起身告辞。 刘伯承边送客边重复地说:"我很高兴见到卡尔先生,只要你保证国民党不利用铁路运兵,我敢说华北人民是会欢迎的。" 卡尔又连声说:"不,不。"狼狈而去。 刘伯承乘汽车从安阳出发,到辉县以南一个小火车站上,改乘火车。3小时后,到达新乡。为了商谈移交马法五等的问题,刘伯承拜访了国民党豫北驻军最高指挥官王仲廉。 此人傲气十足。刘伯承一进屋坐下,他便趾高气扬地夸夸其谈。一场针锋相对的舌战开始了。 王仲廉:"此次刘将军亲自前来共商和平大计,鄙人十分欢迎。有美国朋友帮助,对执行协议、实现和平很有好处。"接着他问:"刘将军到过美国吗?" 刘伯承:"没有。" 王仲廉:"我刚从美国考察回来,多次参观过美军的演习。据我看美国的战术也没有什么大学问。人家就是富,有东西,大炮和炮弹多的是。作战方法,就是先用各种火炮轰几十分钟,什么时候侦察机报告敌方工事已被摧毁,什么时候停止炮击。否则再轰一阵。这一手真厉害!什么东西都能炸平。 他们对国军也是教这一套,供给足够的大炮和弹药。上阵先轰大炮,轰完再进攻。美国人秉性爽直,说到做到。刘将军参加会谈,就会知道了。" 刘伯承一直沉默不语,至此才慢悠悠地开了腔。他说:"美国究竟怎么样?我没有去过,也没有跟它交过手。不过我记得美军曾在珍珠港遭到惨败。 要说是偶然吧,后来在太平洋各岛的争夺战中,美军还是吃了不少亏。在日本人眼里,美国人简直不值一打。美国历来好吹牛,我们不吃它这一套。八年抗战,尽管华北根据地又穷又破,还不是把日本人赶跑了?可是美国被日本追得往南直逃。这有什么可吹的呢?如果今天美国为了中国人民的和平,就应该支持'双十协定'。不管他嘴里说得多好听,行动才说明问题。他要搞假和平、真战争,就是想跟中国人民较量,那我有什么办法呢?只好奉陪,打多久就奉陪多久。八路军没有象样的兵工厂,不过老百姓都说,八路军虽然没有兵工厂、武器却越来越多,新武器也越来越多。这跟过去十年内战一样,是谁给我们的装备?我想阁下一定是知道的。八年抗战,日本给我们装备。 如果美国也想来装备,我们只好敬领。当然,我不希望历史重演。 王将军又谈和平,又谈美国,现在要用事实来回答和平是真是假。 如王将军真有诚意,我们当然是欢迎的,美国究竟怎样我们也不去管它。" 王仲廉越听越气,脸色惨白。他想反驳,又自知理亏,只好起身送客。 在同马歇尔会谈时,唇枪舌战又开始了。马歇尔对刘伯承说:"你仗打得很好呵!特别是邯郸战役打得好!可是为着中国的繁荣,我们要帮助你们修复石家庄到新乡的平汉铁路??"刘伯承说:"谢谢马歇尔先生的好意。说什么繁荣,还不是战争工具,你们要帮助蒋介石进行现代化的战争,消灭共产党,没有铁路不行!我是四川人,懂得'金牛道'①不能进行现代化战争。" 马歇尔说:"我从来没有见过铁路遭到这样的败坏!" 刘伯承说:"这是真的。因为华北人民看到了,你们要帮蒋介石的军队沿平汉铁路北进,抢夺华北人民抗战胜利果实,要想三个月解决中国问题。 那样,对人民生命财产的破坏,要比现在破坏一段平汉路严重百倍!" 在邯郸东北不远的地方,有个永年县城,那里盘踞着汉奸兼土匪铁磨头的部队。这家伙多年以来,专门聚集恶霸地主、地痞、流氓、杀人犯,效忠日寇,死心塌地反共反人民。冀南军区部队已将其包围围困。可是马歇尔竟然提出要冀南军区部队退后60里,以"避免接触。" 刘伯承断然拒绝。 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通过黄河小组美国小组长范树德提出,要与刘伯承谈黄河问题,指责共产党不同意黄河归故。刘伯承反问说:"你们何所见而云?黄河归故我们一向是赞成的,只是有几个问题必须首先解决:第一是疏通河道,第二是1938年决口所造成的难民要救济,第三是国共双方都派代表参加工作。" 可是,美蒋方面则坚持不让共产党参加治黄工作,不修河道,不救灾民,一味坚持要放水,使谈判无法进展。 ①系指从陕西汉中进入四川广元、剑阁的通道。相传战国时秦惠公琢石为牛,置金牛尾,佯言石牛拉金,诈骗蜀人。蜀侯贪利,命神人五丁开路,秦即通过此路灭蜀。这条道路后世因此称为"金牛道"。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刘伯承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刘伯承传
12章 鏖战冀鲁豫第一节一出陇海路
"砰!砰!砰!"三声清脆的枪响过后,刘伯承从地上敏捷地撑立起来,顺手扑打掉沾在衣服上的泥土,扭头对张际春、李达等人说:"我年纪大了,又是一只眼睛,打的成绩不算理想。但今天打靶既是技术上打靶,也是政治上打靶。我们要打掉一些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头脑里的和平麻痹思想。"接着他批评了几名打靶成绩过差的纵队和旅级干部,说这是斗志松懈、备战观念淡薄的表现,跟不上即将发生的大战形势。 这是发生在1946年6月举行的晋冀鲁豫军区练兵会议上的事。 国共两党签订停战协定以后,国民党军并没有真正停止敌对的军事行动,除不断挑起与各解放区的冲突外,还明里暗里加紧调运军队和武器装备,抢占战略要点,积极准备发动全国性的内战。 刘伯承、邓小平始终没有丧失对国民党军的警惕,他们坚决执行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练兵问题的指示,认真部署和领导了晋冀鲁豫部队的整军练兵运动,深入进行了备战教育和技术战术训练。刘伯承于6月2日在《人民的军队》报上发表了《大家发奋整军练兵》的文章,又于6月15日为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创刊号题词:"力争和平民主团结,反对内战独裁分裂,乃人民的呼声",号召广大军民以实际行动准备应付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召开高级干部练兵会议,刘伯承就是为了更好地统一领导层的思想,明确内战必打的观念和今后的作战方法问题。在解决了备战方面的模糊认识后,他转而着重解决战术方面的问题。6月25日,他综合会议的讨论情况和大家提出的问题,作了一个精彩的战术报告。 报告分八个部分:作战必须有充分的准备;重点主义;寻找弱点,创造弱点;出敌不意,争取主动;抓住主动权,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消灭敌人,保存自己;协同动作;游击战争几个问题。 在报告中,他创造性地发挥毛泽东军事思想,总结了人民军队历年来的作战经验,针对即将开始的爱国自卫战争,系统地提出了对国民党军作战的战术原则。在作战形式上,他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认为"运动战是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最好办法",并指出应采用外线、速决、进攻的方式来实现,在战术手段上则必须做到多样化。在作战指导上,他围绕着打敌弱点问题,详尽地讲述了理由、方法及其对实现战争、战斗目的的作用。在作战部署上,强调突出重点,集中优势力量,狠打敌人弱点,"抓住弱点加上用重点主义办法来打"。形成重点,包括数量质量在内,都必须精而多,"打胜仗要领即在此"。但重点又不等于唯一点,还有其他方面。主要方面是攻击,其他方面还有防御。集中兵力、火力对付一点,以次要兵力放在其他方面,钳制敌人,达到重点方向的胜利。次要方向服从重点,如果次要方向胜利了,即重点选择不适当,可以改变重点的方向。在作战指挥上,要求大家注意协同动作,指出这是指挥员的指挥艺术,也是游击战发展到运动战的必然要求。 佯攻与主攻、工兵与步兵、炮兵与步兵,都应协同动作。 练兵会议以后,这个战术报告很快下发到部队,成为晋冀鲁豫军区各级指挥员的作战指导思想,在尔后的爱国自卫战争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 就在刘伯承报告后的第二天,6月26日,中国大地上爆发了全面内战。 蒋介石悍然撕毁了国共两党签订的"双十协定"和"停战令",集中25个旅的兵力,向中原解放区大举进犯。企图先完成中间突破,然后再逐个攻占其他解放区。国民党军依仗兵力和武器装备上的优势,气焰十分嚣张,竟扬言3个月到6个月之内,消灭人民解放军。 中共中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坚定地领导和指挥了这场伟大的爱国自卫的人民解放战争。战争爆发前,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就预见到国民党军的进攻企图,及时拟定了南、北两线的作战计划。在给刘伯承、邓小平、薄一波等下达的指示中,要求晋冀鲁豫野战军以一部配合晋察冀和晋绥野战军在北线作战,使三部所在的解放区连成一片;以主力与山东、华中野战军在南线协同作战,主要指向豫东和津浦路徐(州)蚌(埠)段,着重在野战中歼灭敌军有生力量。并强调指出:"这一计划的精神着重向南,与蒋介石的精神着重向北相反,可将很大一部分蒋军抛在北面,处于被动地位。"不久,根据国民党军同时进攻南线各解放区的新动向,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适时调整了上述南线作战计划,指示晋冀鲁豫等野战军先在内线打几个胜仗再转到外线,以取得政治上的有利形势。 刘伯承与邓小平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计划把晋冀鲁豫野战军的作战重点放到豫东方向的陇海路徐州、开封段,胁迫围追中原军区部队的国民党军回援,以配合苏皖地区的山东、华中野战军作战。这个计划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批准。 7、8月间,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第三、六、七纵队由邯郸、磁县地区进到鲁西南菏泽和豫北濮阳一带,准备发动陇海战役。为保障侧后安全,令第二纵队在安阳地区进行牵制、掩护。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滕代远、王宏坤,副政治委员薄一波留在邯郸,指挥各军区武装。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陈赓、谢富治率第四纵队及太岳军区武装,坚持在晋南作战,执行北线作战任务。 8月4日,刘伯承下达了陇海战役基本命令。命令正确估计了敌情,指出国民党军为了围追中原军区部队和进攻苏皖和晋南,其陇海沿线的主力已几乎抽调一空,徐州、开封间及两侧地区只有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及若干地方团队防守,有利于晋冀鲁豫野战军集中主力,发动攻势作战。确定的作战目标是,第一阶段袭取徐州、开封线上一切守备薄弱的城镇据点,彻底破坏与控制铁路,同时控制足够兵力,准备打援。得手后进入战役第二阶段,以一部兵力扼守铁路要点,而以主力向南再向西北卷击,解放陇海路以南广大地区。作战部署,以第七纵队、冀鲁豫军区独立旅等为左路军,以黄口、砀山为攻击重点;以第三、六纵队及冀鲁豫军区一部为右路军,以兰封、民权为攻击重点;以地方武装和人民武装监视主力开进途中的长垣、考城、虞城等国民党军的前锋据点,并特别要求主力乘敌不备,秘密、突然发动攻击,以取得初战成功。命令规定战役于8月10日发起。 从8月5日起,左右两路大军分别由菏泽、濮阳地区向攻击地域开进。 为了达成"秘密、突然",出敌不意的效果,攻击部队夜行晓宿,避开公路、村落,在荒野间静肃行进,大胆撇开或以小的兵力监视敌前沿据点城镇,毅然透过,向目的地挺进,行程200余里。在考城至虞城西北的敌警戒线上,密布据点和封锁沟墙,攻击部队只对考城等主要据点进行佯攻和监视,对其他大多数据点未作理睬,一下子就悄然到达攻击出发地。 8月10日夜,陇海战役突然发起。左右两路大军按照预定的计划向徐汴段敌人猛攻。右路军第六纵队第十六、十七旅,在炮火掩护下,攻击兰封车站和县城,经数小时激烈巷战,全歼守敌,缴获军运列车1列和坦克11辆。 由第六纵队指挥的第三纵队第八旅,攻克三义寨、罗王车站。第三纵队主力对民权等据点发起攻击。左路军第七纵队,当夜攻克砀山等据点。广大群众在部队带领下,对铁路展开破击。经过10、11日两天的战斗,又先后攻克李庄集、杨集、刘堤圈、柳河集、李坝、野鸡岗等车站,歼敌5000余人,控制并破毁铁路300余里。初战告捷,为尔后机动作战开辟了战场,创造了条件。 13日,敌整编第五十五师和整编第六十八师各一部分别由商丘、开封出动,东西对进进行增援。蒋介石被迫从豫西、陕南等围追中原军区部队的兵力中抽调整编第三、四十一、四十七等3个师向开封急进。为了进一步调动敌人,创造运动中歼敌的条件,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在第一步计划实现后,迅速占领豫东诸城,迫使援敌主力3个师向新黄河布防。 8月14日,刘伯承下达了陇海战役第二阶段作战基本命令。根据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命令各纵队南下夺取杞县、太原、淮阳等10个县城,创造直迫淮河北岸的战场,相机歼灭分散的敌人。各纵队奋勇进击,至15日,第六纵队等攻克杞县、通许,虞城守敌经争取后起义,第三纵队包围并发动了对敌整编第五十五师第一八一旅的攻击。17日,西路援敌3个师中先头两个旅到达阳武、封丘地区,迫近第六纵队一部据守的兰封城。东路敌徐州绥靖公署的部队也开始向西增援。刘伯承发布的第二阶段作战命令被敌截获,作战企图暴露。 不利的消息传到野战军指挥部,刘伯承审时度势,迅速改变了部署,就近将第七纵队加入围歼第一八一旅的战斗,调第二纵队到东明地区集结,掩护主力侧背的安全。至21日,终将第一八一旅及第二十九旅1个团歼灭。这时南北两路的援敌大量增加,并且越来越逼近陇海战常刘伯承决定结束战斗。2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向陇海路北转移,陇海战役结束。刘伯承令第七纵队一部继续留在陇海路以南活动。他始终记着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关于"着重向南"的指示,这次陇海战役向南突破的任务并没有完结,今后新的战略突破仍要从这里着手。 第一次出击陇海路,作战13天,歼灭敌人正规军两个旅,5个保安团,共1.6万余人,解放砀山、虞城、兰封(旧名,今属兰考县)、杞县、通许县城5座,占领火车站13处,破坏铁路200余里。这次战役,实现了预期的目标,歼灭了国民党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切断了他们的东西交通干线,使其陷入被动,不得不从追堵中原解放军和向华东进攻的兵力中,抽调出5个多整编师增援陇海路汴徐段,从而打乱了蒋介石的南线进攻计划,减轻了中原解放军的负担,配合了华东解放军的作战,使人民解放军南线作战形势发生了有利的变化。 与此同时,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进行了同浦战役,连克洪洞、赵城、霍县、灵石、汾西5城,歼灭敌人1.2万余人。南北两线,共同给发动内战的国民党军以严重的打击。 第二节定陶大捷
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第一次腰斩陇海路,解放豫东广大地区,打乱了国民党军南线进攻的部署。蒋介石急忙改变计划,令从豫西、陕南北援陇海路的3个整编师留置不动,又从淮北抽调两个整编师,投入冀鲁豫战场,连同原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等地的9个整编师,共有14个整编师,32个旅,共30余万人。到8月下旬,国民党军在郑州、新乡、开封、商丘等地完成了集结,准备向冀鲁豫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国民党军对这次进攻期望很大,力图在南线战场打开一个缺口。敌国防部长白崇禧、参谋总长陈诚亲自到开封部署,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也亲自到考城、民权前线督战。 8月28日,东面敌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第八十八师从砀山、虞城一带,向成武、单县、鱼台进攻;西面敌人整编第三师、第四十一师、第四十七师全部,整编第五十五师、第六十八师各1个旅,从封丘、开封、考城一线,向东明、定陶、曹县进攻。 根据冀鲁豫战场国民党军的新动向,中共中央军委作出了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整编第三师的决策。8月29日,中共中央致电刘伯承、邓小平:"俟第二师两个旅进至适当位置时,集中全力歼灭其一个旅,尔后相机再歼其一个旅。该师系中央军,如能歼灭影响必大,望按实情处理。"刘伯承、邓小平接到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后,决心克服困难,创造战机,歼灭整编第三师,粉碎敌人的合击计划。他们细致地分析了敌我力量对比,认为,敌第一线兵力,虽有10万之众,但在其分进合击时,每路至多只有1至2个师,而且指挥不统,有嫡系与杂牌的矛盾。自己部队虽然只有5万余人,装备也差,人员又很疲劳,但士气却很高涨,并有根据地作依托,有广大群众支援,有地方武装配合。只要按照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充分利用敌人的弱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有利条件,集中优势兵力,寻歼整编第三帅,以至打破敌人的合击是完全可能的。他们根据国民党军东西对进的态势,决定对东线徐州方向的国民党军实施监视、阻击,而置重点于西线。为了求得顺利歼灭整编第三师,他们又对西线郑州方向的国民党军进行了分析:东路整编第三师和第四十七师并进,其间仍有15至20里的间隙,左路整编第四十一师离它更远,便于割裂与围歼。整编第三师是郑州出犯之敌中唯一的嫡系部队,如遭打击,杂牌部队川军和原西北军的部队,不会积极增援。整编第三师是从追击中原部队的途中调来的,在中原作战中伤亡较大,是疲惫之师。因此,把整编第三帅选为主要打击目标是切实可行的。 为了集中优势兵力,刘伯承将第三、第六、第七纵队的主力集结于定陶西南地区,令第三纵队仍在东明、考城一线集结待命。 8月31日,刘伯承下达了定陶战役基本命令。决心"置重点于消灭第三师",确定下"采取南北钳击以求各个消灭"的战法。战场预定设在定陶以西安陵集、韩集地区。在部署上,以第六纵队和第二纵队共5个旅为右集团,主力由北向南,一部由西向东攻击;第三纵队和第七纵队共4个旅为左集团,主力由南向北或由东向西攻击。两集团均对整编第四十七师实行钳制,而集中优势兵力攻歼整编第三师。 为了消耗、疲惫、迷惑敌人,掩护主力争取短暂体整,完成战役准备,刘伯承特令第六纵队抽出两个团,对整编第三师作运动防御,按计划诱敌至预定战常从第三纵队抽出1个团,配合冀鲁豫军区1个团,阻击敌整编第四十七师,扩大其与整编第三师的间隔。冀南军区独立旅钳制敌整编第四十一师,第三纵队两个团和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1个团,钳制敌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和第三分区武装,钳制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八十八师。战役开始后,坚决阻击各路国民党军对整编第三师的增援。另以留置陇海路南的第七纵队第二十一旅,打击敌人后方,进行牵制。 到9月2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已休整了4天。敌整编第三师与第四十七师已受到杀伤和消耗,仍然缓缓前进。整编第三帅进到秦寨、桃园地区,整编第四十七师到了水口、吕寨地区。 这时,刘伯承获悉刘峙突然将整编第三帅和第四十七师会攻定陶的计划,改为整编第三师单独攻菏泽。两帅的间隔从20里扩大到25里,而且越往西间隔越大。于是决定调整部署,把战场西移到韩集、安陵集以西的大、小杨湖地区。经过各阻击部队的积极作战,徐州来犯的敌主力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被阻于单县以东,距整编第三师200余里。郑州出犯的整编第四十一师,被阻于东明西南地区,距整编第三师80余里。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被阻于曹县以南,距整编第四十七师40余里。围歼整编第三师的条件已趋成熟。 9月3日晨,刘伯承命令放手诱敌整编第三师冒进,争取使它3日夜到达大、小杨湖预定战场,然后两集团按计划攻歼该敌。 当天下午,整编第三师果然被牵引到了预定战常其第三旅进至大黄集、周集地区,第二十旅进入阎寨,大、小杨湖,方车王地区,师部进抵天爷庙。 师长赵锡田自恃是蒋介石的嫡系,兵精弹足,装备优良,根本看不起晋冀鲁豫野战军,狂妄吹嘘"不用两星期,占领鲁西南"。又仗着是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的外甥,认为郑州绥靖公署和左右两翼的整编第四十一、四十七师不敢不支援他,所以一味孤军深入。 当夜23时30分,刘伯承抓住战机,下令对整编第三师发起进攻。当获悉敌第二十旅在前进中伤亡较大,两个团长都被击毙的情况后,他又确定先把攻击重点放在第二十旅。两集团各歼其1个团后,再攻歼其师部和第三旅。 这样,双方兵力对比上,达到了四比一的绝对优势。 敌人在飞机、坦克配合下顽强抵抗。经两日激战,仅歼敌约3个营。这时,赵锡田方知陷入绝境,拼命向郑州呼救。刘峙严令整编第四十七师增援,被阻援的第三纵队击退。敌整编第四十一、五十五、六十八师亦分别由东明、曹县奉命赶来增援。在此千钧一发之际,刘伯承除严令各路阻击部队坚决阻击,不准敌人前进外,于9月5日夜,亲自到第六纵队司令部,召集纵队首长开会,提出坚决歼灭整编第三师,再次强调了集中兵力、火力等战术问题。 随后,即下令再次向整编第三师发起攻击。 刘伯承在第六纵队司令部接到的第一个电话,是已经前进到距大杨湖只有1里路的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打来的。他说:"报告刘司令员,请你放心,我们准备好了一切。坚决歼灭整三师。六纵队即使打剩一个连,我当连长,杜义德当指导员,决不放弃战斗!我要求战士们把自己的子弹、手榴弹统统打到敌人身上去,最后就是用牙齿咬也要把敌人咬死。" 刘伯承鼓励他:"近山同志,你的决心很好!这一仗如若我们打不好,冀鲁豫平原我们就站不住!还要背起包袱回太行山啊!你们今晚上的任务很艰巨,只要消灭大杨湖的敌人,战役将有很大的变化。" 然后,他又拿起电话,听了第七纵队杨勇司令员的汇报之后说:"杨勇同志,冀鲁豫解放区,是你们亲自创建的,是你们用血汗从敌人手中夺过来的。现在敌人要侵占它,假若我们不把这股敌人消灭,这里的人民就要遭殃,你们就前功尽弃!"杨勇非常激动地大声说:"刘司令员,我懂了,我们一定要彻底消灭整三师!" 最后,他又同第二、三纵队的陈再道、陈锡联两位司令员一一通了电话,指示他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向整编第三师展开猛攻,并特别告诫陈锡联,要集中兵力狠打整编第三师师部,以先摧毁敌首脑机关。他强调指出,这一仗要是打不赢,第二、三纵队只好回冀南、太行打游击。两位司令员也表示了坚决完成歼敌任务的决心。 当夜23时30分,刘伯承下令全线总攻击。左右两集团随即投入了激烈的战斗。第六纵队打得最为残酷、艰苦。他们负责攻歼的整编第三师第二十旅第五十九团,是该师的主力,抵抗十分顽强。各种武器射出的子弹形成一道道严密的火网,阻挡着攻击部队进入大杨湖村。第六纵队指战员发扬了大无畏的英雄气概,连续发起攻击,失利一次,再攻一次。有的连队打得仅剩10多人,仍坚守阵地不退。战况最紧张的时候,连旅、团的机关干部和勤杂人员也投入了战斗。 刘伯承亲赴第六纵队指挥的行动,给指战员们增添了无比的力量。"刘司令员指挥我们!""看准是无产阶级硬骨头!"等激动人心的口号,在一片火海之中喊起来。团长、政委也都端起机枪干起来。9月6日晨5时,王近山决心倾全力给敌人以最后一击,下令纵队预备队加入战斗。战至8时,终于攻进大杨湖村,全歼了守敌。 这时,第二、第三、第七纵队,也胜利地歼灭了敌人,逼近了敌人的师部。敌第二十旅被全部歼灭,第三旅遭沉重打击。到中午,赵锡田率师部及其第三旅残部,开始突围南逃。正当敌脱离工事,惊慌逃命之际,刘伯承一声令下,攻击部队全线出击,整编第三师全部覆灭。 9月7日,郑州出犯之敌,纷纷向兰封,考城方向撤退。刘伯承当即以主力向敌整编第四十七师侧背施行猛烈卷击。经1天激战,该师第一二七旅及整编第四十一师第一二二旅被全歼。遂命展开追击,8日上午,又歼灭约1个团,收复东明县城。定陶战役至此结束,经5日苦战,共歼敌整编第三师全部,整编第四十七、四十一师各1个旅,活捉整编第三师师长赵锡田中将以下1.2万余人,缴获坦克6辆,枪炮弹药及其他军用物资甚多。 刘伯承在战地俘虏收容所对赵锡田说:"赵先生东奔西跑,很疲惫了,还负了伤,到解放区可以安心休养了,不要有任何顾虐,生活上我们尽力而为。" 赵锡田对刘伯承的关怀表示感激。 定陶战役的胜利对敌人的震动极大。蒋介石为了追究责任,于9月15日撤了刘峙的职,改以顾祝同兼任郑州绥靖公署主任。 定陶战役是刘伯承、邓小平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内线打的第一仗。它打垮了国民党军大规模钳形攻势的西路钳头,粉碎了国民党军钳击歼灭解放军的计划,严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全面进攻的疯狂气焰,提高了晋冀鲁豫解放区党政军民战胜国民党军进攻的胜利信心。正如《解放日报》1946年9月12日在题为《蒋军必败》的社论中所指出的:"这是继中原我军突围胜利与苏中大捷之后又一次大胜利,这三个胜利,对于整个解放区南方战线,起了扭转局势的作用。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局面是定下了。" 第三节从"牛抵角"到"回马枪"
9月10日,刘伯承、邓小平在定陶以西的安陵集召开了纵队领导干部会议,总结经验,以利再战。他俩春风满面,与相继到达的各纵队负责人一一握手,连声称赞他们打得好。会上,他们总结了定陶战役在创造主力决战的有利条件,正确选择作战对象、兵力运用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刘伯承特别强调,战术上以兵力重点打敌弱点而各个歼灭,最易收效。他们也指出了在协同动作、集中兵力、群众纪律和因胜致骄等方面的不足之处。要求大家认真总结经验教训,迎接新的战斗。会后,野战军主力集结到东明、菏泽地区休整。 陇海、定陶两战使国民党军对晋冀鲁豫野战军开始重视起来,在进攻部署上作了调整,以所谓五大主力之中的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打头阵。9月中旬,该两部在整编第八十八、五十五、六十八、四十一师等部的配合下,连陷定陶、菏泽、东明等城。9月下旬又继续东犯,第五军沿菏(泽)巨(野)公路逼近巨野以西的龙固集地区,整编第十一师沿洙水河南岸公路向巨野以西的张凤集推进。 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给敌人以新的打击。为避敌锋芒,确保主动,他们卒部边撤边考虑作战方案。当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成分进态势,其他敌军相距尚远时,他们定下了举行巨野战役的决心。29日,战役基本命令拟定并下达到部队,计划以第二纵队对第五军实施阻击,而集中第三、六、七纵队钳击整编第十一初次跟国民党军的两支王牌军同时作战,刘伯承深知任务的艰巨。他尤其关心龙固集方向的阵地防御战,因为自己部队打惯了游击战和运动战,对阵地战这种作战形式比较生疏,况且武器装备又差,困难是可想而知的。28日22时,他赶到正在龙固集地区设防的第二纵队第五旅,进行指导和检查。 第五旅位于主要防御方向上,他们防守的结果对张风集的攻歼战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刘伯承一到旅司令部,立即向营以上干部讲述战役意义和战术要领。 他说,全面内战爆发以来,我们两战两胜,第一仗出击陇海路歼敌1.6万,第二仗歼灭整编第三师等部1.7万,现在要打的是第三仗,不要求歼灭那么多敌人,主要是打它的威风,摸清它的底细。接着,他从两支王牌军特别是第五军的战斗力、战术特点讲到了如何打好防御战的问题。他指出,第五军的主要特点是炮火强,编成内有榴弹炮、山炮等多种火炮,且讲究步炮协同,这一点要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第二纵队尤其是第五旅,执行的是阻击任务,对第五军这样的强敌要搞运动防御。战场是游动的,不是死守,但也不能轻易放弃阵地。要一步步阻击它、消耗它、钳制它,最后守住龙固集,坚持到10月3日,保障第三、六、七纵队在张凤集地区钳击整编第十一师。他鼓励大家要有信心把蒋介石的头等主力打它个头破血流。在旅部讲完话,他又前往前沿第十四团第三营,就阻击战术及兵力配置作了详细指示,并给排以上干部作了动员讲话。 从29日起,第二纵队英勇阻击敌第五军的猛烈进攻,利用既设阵地节节抗击,钳制敌人,迫敌展开,逐步予以消耗。在部署上,以一部坚守,另一部插入敌后,切断敌人的补给线,里外配合作战。防御兵力配备上,一般以三分之二的兵力分布前沿,三分之一兵力位于纵深实施反突击。又注意了避开敌人的炮火准备与飞机轰炸,等到步兵冲锋抵近时,才突发短促火力予以杀伤,并抓住时机在阵地前沿进行反突击。至10月7日,第二纵队一直坚守住了龙固集阵地,10天内使敌前进不到10里,毙伤敌2000余人,有力地保障了张凤集方面的钳击作战。战后,刘伯承深情地赞扬了坚守龙固集的第二纵队的指战员们:"他们以寡敌众,敌人进攻的火力虽有如一片火海,而他们坚守阵地达11昼夜,始终未后退一步,完成了上级给予的任务。" 10月3日,张凤集地区的钳击战发起。由于整编第十一师行动狡诈,昼间搜索前进,入夜主力退缩集结,加上雨后洼地积水,影响了部队的适时机动,因此各个攻击方向未获重大战果。5日,刘伯承调整部署,以第七纵队在张凤集围住了敌主力第十一旅第三十二团。守敌依托快速抢修的村内核心工事,结合优势火力顽抗。援敌在强大炮火与飞机掩护下进逼接应。战斗的激烈程度大大超过了前两次战役。第七纵队等部队浴血奋战,战至7日,终将敌第三十二团及附属的特种兵歼灭,毙伤其3000余人。整编第十一师急忙将主力收缩成集团,第五师也向东靠拢过来。这样,继续歼灭整编第十一师已不可能,刘伯承遂命令部队撤出,结束战斗。 巨野战役,晋冀鲁豫野战军歼敌整编第十一师1个建制团,重创第五军,严重地打击了敌王牌军的疯狂气焰,并取得了对强敌作战的经验。 战后,整编第十一师师长胡琏对丧失一个主力团感到十分恼怒,在一次宴会上指责第五军军长邱清泉援救不力,邱清泉反唇相讥,说胡透打仗总想靠别人支援,太没魄力,不配当黄埔学生。一番唇枪舌剑,两人不欢而散。 刘伯承认为战役未取得预期效果,在指挥上是有教训的。他反复检讨"与敌陷于牛犄角僵持的笨拙状态",是因为未能大踏步进退调动迷惑敌人使其暴露弱点,结果"反陷于被动"。他指出,这种"牛犄角"式的打法,"甚为不智"。 这次战役,连敌人也承认是失败了,可刘伯承以歼灭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虚心吸取教训。这表现了他一贯坚持的求实和进取的精神。吃一堑,长一智。他很快用教训换取了新的胜利与经验。 敌人判断晋冀鲁豫野战军久战已疲,继续集结重兵逼迫刘伯承与它连续作战,以便把晋冀鲁豫野战军击败并赶过老黄河以北。10月中旬,敌整编第二十七军军长王敬久统一指挥第五军、整编第十一、七十五、八十八师,仍然由红沙窝至金乡之线北犯巨野、嘉祥、郓城,邓州绥靖公署第四绥靖区司令刘汝明所辖的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一部由菏泽北犯郓城,郑州绥靖公署第五绥靖区司令孙震所辖的整编第四十一、四十七师残部由滑具地区北犯濮阳。敌人为了避免兵力分散遭到刘伯承的各个击破,采取谨慎行动,向巨野、嘉祥、郓城进攻的王敬久一路,六七个旅前后紧靠,交替掩护前进。 鉴于巨野战役"牛犄角"的教训,刘伯承决心实施大踏步进退,调动敌人,避强击弱。于是率主力第二、三、六纵队,撇开王敬久集团,秘密西进濮阳、滑县地区,寻机歼火突出于北面的孙震部队。为了迷惑和钳制王敬久集团,刘伯承令第七纵队结合冀鲁豫军区部队假充主力,在郓城西南地区拆寨墙、平壕沟,准备战场,扬言要与第五军决战。 28日晨,刘伯承率部刚到鄄城以北的濮县至董口一线,突然接到侦察报告,刘汝明一部向鄄城伸出,兵力为第一一九旅及第二十九旅第八十六团,另附部分炮兵,由第一一九旅旅长刘广信统率。 刘伯承判断这股敌人是企图与整编第十一师协同攻占鄄城,可以乘机集中兵力吃掉它。他迅速作出了部署,令第二、三、七纵队回师向南,以绝对优势兵力兜击刘广信。又令第七纵队就地钳制住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为了纵敌深入,他指示供给部门把存放在鄄城的辎重向北转移,沿途又制造弃粮翻车仓惶撤迟的假象。正在鄄城一带打着"救济总署"旗号进行情报活动的美国人韩逊,立即将这些情况报告给了国民党军。刘广信得知鄄城空虚,遂放胆前进,当晚宿营在鄄城以南的苏屯、高魁庄、任庄地区。 刘伯承见歼敌时机成熟,下令发起攻击。当夜21时30分,3个纵队从各个方向向刘广信部展开了猛烈进攻。经两个日夜战斗,将被围敌人干净、利索地全部歼灭,毙伤俘敌9000余人,缴获榴弹炮8门、山炮7门及大批枪支弹药。刘伯承见到被俘的炮兵技术人员,分外高兴,说:"人家把人才送上门来了,我们不知利用,岂不是愚蠢?只有装备,没有人才,就象叫花子捡了个金饭碗,没用常"这些技术人员很快被编人炮兵部队,担任技术骨干。 在俘虏收容所里,刘广信满怀冤屈地说,出发前从上级那里获得消息,说鄄城一带没有八路军,第五军和整编第十一师又说他们已占领鄄城以东的红船口。我以为有了美国的飞机火炮,进攻鄄城又是乘虚而入,一定胜利。 谁知一到苏屯、高魁庄,八路军就打过来了。打了两天,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嫡系部队也不积极救援,我们遭到了全军覆灭。 刘广信的一番话,倒象是为刘伯承在鄄南战役中的巧妙指挥作了一个绝好的总结。 战前,一些指战员对大踏步秘密北撤不理解,责怪为什么不跟敌人明刀明枪地干。经过了一个痛快淋漓的歼灭战,这些人思想开了窍,由衷地称赞:刘司令员真是神机妙算,这个回马枪杀得太好了。 第四节猛虎掏心
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经过4个月的作战,扭转了冀鲁豫和豫北战场的局势。他们贯彻毛泽东提出的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而不是以保守地方为主的积极防御作战方针,主动放弃了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歼敌约10个旅,占敌人进攻总兵力32个旅的31%多,大大削弱了敌人的力量。而本身的力量越战越强,军队由战争开始时的27万人增加到31万人,民兵由60万人发展到74万人,武器装备、军事技术都有了较大的改善和提高。国民党军虽然侵占了冀鲁豫、豫北的若干城镇,但军事力量不断遭到歼灭和消耗,又被迫分兵守备,机动兵力大大减少。这样,晋冀鲁豫野战军与全国其他野战军和部队一起,促使战局朝着有利于人民解放军、不利于国民党军的方向迅速发展。 刘伯承在鄄城大捷后,曾对记者精辟地论述了这种有利的战争形势:"三个多月来,我们以冀鲁豫17座空城,换得蒋介石6万多人。据说蒋介石认为这是一个好买卖,还要坚持做下去。好吧,让他做下去吧!在不久的将来就会算出总帐来的"。他还指出:"战争的胜负,决定于主力之保存或丧失,存人失地,地仍可得;存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 冀鲁豫战场的敌王敬久集团和豫北战场的王仲廉集团,仍然坚持确保鲁西南,打通平汉路,寻歼人民解放军主力于黄河故道以北的计划。11月初,两集团分别由鲁西南的鄄城、郓城地区和豫北的安阳地区出动,准备合击大名,然后直趋邢台、邯郸。孙震所部整编第四十一、四十七师及河北保安第十二纵队守备滑县、浚县、封丘、长垣地区,刘汝明所部整编第六十八、第五十五师守备东明、菏泽地区。 11月2、3日,刘伯承、邓小平接连收到中共中央军委的电报,要他们在11月份"打两三个大仗,打孙震、刘汝明两集团,收复大片失地,孤立邱(清泉)胡(琏)""以拖住邱胡不使加入鲁南为原则"。他们决心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再打一个歼灭战,粉碎"二王"集团打通平汉路的计划,钳制住第五军、整编第十一师不能东调鲁南,减轻陈毅率领的山东野战军的压力。经过分析研究,把打击对象选在孙震集团身上。因该集团战斗力弱,远处豫北,比较麻痹,布势分散,便于分割围歼。歼灭该敌,既可孤立和抑留王敬久集团,又可威胁开封、新乡,调动"二王"部队增援,容易收到上述的双重效果。 战役发起前,晋冀鲁豫野战军在野城西北地区获得了半个月的休整。在休整期间,刘伯承、邓小平于11月4日在濮县白衣阁召开了团以上干部会,刘伯承总结了4个月作战经验,对如何进一步贯彻毛泽东主席的作战原则和方法作了明确指示,其中尤其是详细阐述了运动战辅以游击战的一系列战法。邓小平作了政治报告。号召打几个大胜仗来显示人民力量,以打击蒋介石准备召开的旨在欺骗舆论的伪国民代表大会。会后,各部队进一步作了战斗动员,介绍了杀敌经验,并根据孙震集团的守备特点进行了夜间村落进攻战斗的演习。 11月12日,刘伯承、邓小平签发了滑县战役基本命令。为了贯彻以兵力重点打弱敌而各个歼灭的原则,确定以1个纵队攻歼敌1个旅,由第三纵队主力攻击敌整编第四十七师第一二五旅,第六纵队主力攻击整编第四十一师第一○四旅。同时令第二纵队主力为第二梯队,担任左右策应第三、六纵队的任务。后来,又令第七纵队主力进攻位于朱楼的河北保安第十二纵队何冠三部。为了隐蔽攻击部队的行动,刘伯承布置第七纵队一部结合冀鲁豫军区部队积极佯动,吸引和钳制王敬久集团。 11月14日,刘伯承、邓小平召开了纵队领导干部会议,部署战役行动。 刘伯承指出,为了出其不意地给孙震集团以突然打击,决心采取猛虎掏心的战法,对敌实施远距离奔袭,即避开它的前锋据点,果断突入它的防御纵深,先打它的指挥中枢,吸敌来援或迫其出巢,以便在运动中予以歼灭。他还要求各部队在开进途中要秘密迅速,途中遇有敌人骚扰也不要理会,直插敌人心脏。 第二天,4个纵队主力由濮阳、濮县地区出发,向滑县东南孙震部队驻地开进。为了达成秘密突然的效果,攻击部队昼伏夜行,撇开孙震部队的前卫警戒和第一线据点,从其两旅1保安纵队的结合部进入他们的配备纵深。 18日,各部队分别开到了孙震部队驻地外围,随即轻装接敌。部队运动前,人马、装具都进行了严密的伪装和整理,马蹄用棉花或布包裹起来,然后静肃急进。就这样,第三纵队主力直扑第一二五旅驻地邵耳寨,第六纵队主力直捣第一○四旅驻地上官村,第七纵队主力直插何冠三部驻地朱楼。19日,刘伯承令全线发动攻击。敌突然遭到打击,被迫仓猝应战。经4日战斗,至22日黄昏,将三部国民党军全歼。这时,由东、西两面赶来救援的王敬久、王仲廉部都只距半日行程。刘伯承指挥部队从容撤退,援敌鞭长莫及。 战役临结束前,刘伯承对前来采访的新华社记者说:"我们的打法也怪,我们不理会那些伸出来的手,我们从他们的手边擦过,穿过他们的小据点,一下子抱住了他们的腰,猛虎掏心,打他的根根朱楼、邵耳寨、上官村,一下子消灭他们的旅部和纵队部,俘虏了旅长杨显明、副旅长李克源和纵队长何冠三。" 滑县战役,以歼敌2个旅1个保安纵队共1.2万人胜利结束。完全实现了抑留王敬久集团,打破敌北进计划的预定目的。 战役结束后,新华社记者又来采访刘伯承。刘伯承侃侃而谈:"企图于11月内打通平汉线之蒋军己完全丧失主动,陇海线蒋军攻势亦已达到顶点,无能力继续展开。"这是他对冀鲁豫、豫北战场形势所作的一个生动而准确的概括。 第五节二出陇海路
滑县战役结束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集结鄄城地区休整。由于连续作战百余天,部队迅速扩大,俘虏成分增加,干部中也有少数人被胜利冲昏头脑,群众纪律有些松懈。邓小平把政治部群工部长稷明德找来,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我军优良传统,我们一定要把军纪整顿好??"他的话尚未说完,刘伯承已经提笔写了一张任命书:"兹任命穰明德同志为纪律检查团团长,对违犯纪律者,营以上干部先扣留,后报告,经批准后处理。连以下人员有就地处决之权,然后报请备案。此令!"他把命令交给稷明德说:"大胆干,我们作你的后盾,不要顾虑!" 这时候,敌王敬久集团将其整编第十一师调往苏北,把第五军留守湖南的第二○○师调来冀鲁豫战常陆军总司令兼郑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仍一意要寻找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决战,实现其打通平汉路的计划。于是以王敬久集团第五军和整编第七十五师1个旅,王仲廉集团的整编第八十五师和第三十二师各两个旅,附孙震、刘汝明两集团各一部,约9个旅,于11月28日,由冀热辽军区归建、回到南宫的第一纵队,迅速到广平东南地区。虚张声势,使敌王仲廉部不敢轻举妄动。 为了使攻击顺利进行,刘伯承布置部队进行了大踏步机动的教育和攻坚训练.组织干部带电台,对进攻目标作了详细侦察。 12月22日,第七纵队向聊城发起攻击。26日野战军主力从观城、朝城地区出发,越过黄河,前进200里,于30日夜突然向巨野、金乡、鱼台地区的敌人发起攻山。至1947年元旦,第七纵队解放聊城,歼敌一部。第三纵队攻克巨野,全歼守敌河南保安暂编第四纵队张岚峰部2个团及5个县保安团,毙俘敌4000余人,截歼逃敌一部。第六纵队向城武进军途中,得知金乡守敌整编第八十八师第二十一旅已被冀鲁豫独立旅吸引到金乡以南地区,城内只有第六十三团守备,随即改变决心,转攻金乡。当晚攻占金乡四关,1月1日夜再攻,未克。4日夜,加上第三纵队,强攻仍未克。这时敌整编第八十八师师长方先觉率其第六十二旅及整编第七十师第一四○旅,从徐州赶来增援,郑州绥靖公署也令张岚峰、刘汝珍两部分从定陶、菏泽来援。 敌变我变。刘伯承见出现了运动歼敌的有利战机,断然改变部署,决定采劝攻其所必救,歼其救者"的战法,运用主力歼灭援敌。鉴于整编第八十八师系蒋军嫡系,歼灭该敌对徐州威胁较大,所以确定首先歼灭方先觉,尔后歼灭定陶、菏泽来援之敌。新的部署是除留第三纵队第九旅继续围攻金乡外,该纵队主力位于金乡东地魏家楼地区;第六纵队附第七纵队二十旅,位于金乡西南寨里地区。冀鲁豫独立旅位于金乡东南双庙集地区。同时令第七纵队主力以5日行程,赶到张凤集一带,抑留张岚峰、刘汝珍的援军,尔后会同主力予以歼灭。 1月7日,敌整编第八十八师长方先觉率部进到金乡东南的滑县地区并肩北进,30日进占濮阳;另以整编第四十师1个旅和暂编第二纵队孙殿英部向临漳、大名进犯。老黄河以南广大地区仅留整编第八十八师两个旅、第七十五师1个旅和刘汝明残部守备。 刘伯承考虑:若能给当面进犯之敌王敬久集团以有力打击,歼灭其一两个旅,则既可转变战局,又可抑留该敌不能东调投入鲁南战场;如果乘虚向徐州以北之敌后出击,逼近陇海路,威胁徐州,亦可调敌回援,在运动中寻机歼灭。考虑到所部胜利之师,兵员得到补充,斗志高昂,又有根据地广大群众支援,首先给王敬久集团第五军以歼灭性打击较为有利。于是决心持重侍机,诱歼第五军。但经过20多天的周旋,几次准备战场,均由于该敌狡猾谨慎,总以数旅密集并进,不易割歼,而未能如愿。正在这时,12月18日,毛泽东电示:"如果你们西面之敌不好打,似以南下寻歼八十八师,恢复嘉、巨、金、鱼、城、单各地,调动邱清泉东进即歼灭较为有利。" 据此,刘伯承决定"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实施敌进我进,不顾敌人向根据地腹地进攻,率主力大踏步前进,又一次向徐州、开封间的陇海路挺进。 他迅速部署了巨(野)金(乡)鱼(台)战役,于12月20日下达了战役基本命令。决心首先以第三纵队攻歼巨野、嘉祥的敌人,第六纵队并指挥第七纵队第二十旅攻歼城武的敌人,冀鲁豫独立旅相机攻取单县或鱼台,而后视情况扩大战果。另以第七纵队(欠1个旅)和冀南军区一部,在主力南进之前夺取聊城,而后南下参加主力作战。以第二纵队指挥冀南军区部队,在濮县、观城、清丰、大名地区伪装野战军主力,迷惑敌人,并阻击王敬久部继续北犯。如第五军主力南下,则第二纵队沿敌左侧尾敌扭击。刚从胡子楼,遭到晋冀鲁豫野战军预伏部队的攻击,先头部队被歼灭1个营,急忙掉头回窜。第二天,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再次西开金乡。刘伯承指挥部队突然以堵击、兜击手段将其包围于鱼台西北的杨庄、胡海子一带。当夜大雪纷飞,天寒地冻。第三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向敌第六十二旅猛攻;第六纵队和第七纵队第二十旅向敌第一四○旅发起猛攻。激战两天1夜,将敌基本歼灭。10日,张岚峰率3个团,由定陶进到南鲁集以东的田集地区,刘汝珍率3个团,由菏泽进到沙上集地区。王敬久集团主力一部攻古范县,企图逼刘伯承回顾,并以其整编第七十五帅由濮阳经董口、菏泽向鲁西南增援。 刘伯承权衡战场动态,决心集中第三、六纵队,首先歼灭张岚峰部,尔后协同第七纵队歼灭刘汝珍部。并令第一、二纵队向郓城红船口急进,准备在董口歼灭来援之敌整编第七十五师。 12日,第三、六纵队将张岚峰部包围于白浮图东北地区。13日将其大部歼灭,张岚峰就擒。 这时侦悉,敌整编羊七十五师改由豫北乘火车,转陇海路回援。刘伯承即令第二纵队1个旅监视第五军,第一纵队和第二纵队主力急速南下,协同第七纵队歼灭刘汝珍部。14日,刘汝珍在飞机掩护下,向西回窜。第七纵队一部兼程西进,断敌后路。第一、二纵队主力跟踪追击,当天黄昏,除刘汝珍带百余人乘汽车逃走外,全被包围在定陶以东的西台集。从15日21时战至16日下午,该敌6000余人全部被歼灭于野战中。 至此,增援金乡的国民党军全部被歼灭,敌王敬久及王仲廉集团一部,只好被迫从平汉路转陇海路回援。巨金鱼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正规军3个半旅,连同地方团队1.4万余人,生俘敌旅长谢懋权、纵队司令张岚峰以下1万余人。 巨金鱼战役和山东、华中野战军取得的鲁南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打击了国民党军,蒋介石急派陈诚到徐、郑部署新的作战行动。 1月18、19两日,毛泽东两次电示刘伯承、邓小平,要利用敌王敬久、王仲廉两集团还在黄河以北的时机,攻取陇海路南北可能攻克的城镇,尽量歼灭一切可能歼灭的敌人,将陇海路南北创造为人民解放军机动的战场,以便吸引郑、徐两绥靖公署敌人的主力来援而歼灭之。 刘伯承、邓小平坚决执行毛泽东的指示,为抑留王敬久集团使其不能东调,开辟陇海路南北战场,决定进行豫皖边战役。确定路南路北为两个作战地区。以第一、二、三纵队为路北作战集团,由刘伯承率领,夺取定陶、单县、曹县等广大地区:以第六、第七纵队,豫皖苏地方兵团为路南作战集团,由邓小平率领,利用俘虏张岚峰,以军事打击结合政治争取,解放张岚峰老巢朽城。待敌王敬久集团沿陇海路东援时,寻找战机,两集团向心合击,歼灭该敌。 战役于1月24日发起,到2月4日,北集团连克定陶、单县、曹县等城,并破坏和控制民权至商丘铁路70里。南集团连克柘城、太康、鹿邑、杞县及皖北重镇毫州。刚刚赶到商丘的敌整编第七十五师,急忙派其第十六旅乘汽车驰援毫州,被第六纵队包围于毫州城外的丁大庄。经1日激战,该敌在飞机掩护下突围,除旅长率400余残兵逃脱外,皆被歼灭。 陇海路南北的胜利,震撼了南京。蒋介石果然急调豫北战场王敬久集团的第五军,王仲廉集团的整编第八十五师和武汉的第七十二师驰援陇海路。 此时,中共中央军委电令刘伯承、邓小平一定要拖住敌王敬久集团,不使其东调,减轻山东野战军的压力。 刘伯承、邓小平决定南北两集团集中攻歼敌一部,吸引王敬久所部第五军、整编第七十五师等回顾。2月10日,刘伯承赶到第二纵队,布置作战任务。他对纵队领导说,第五军已过商丘,我们是追不上了,现在要用打敌所必救的战法,把第五军拉回来。我们决心集中南北集团主力打敌整编第八十五师,你们第二纵队打敌师部。要打得猛,打得狠,打得快。否则,不仅第五军拉不回来,整编第八十五师等也要投入山东战场,那就麻烦了。 2月11日夜,南北两集团向民权以西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发起攻击。第二纵队第十六团英勇果敢,一举突入郑庄寨内敌军师部,但因通信联络不好,后续部队被切断,第十六团遭受重大损失。这一坚决、无畏的行动,给了敌人以严重威胁与震憾,有力地拖住了王敬久集团,破坏了它加入山东战场的计划。 第六节豫北反攻
从1946年6月到1947年2、3月间,人民解放军虽然暂时放弃了一些城镇和地方,却已经歼灭了国民党军65个旅,连同地方团队共约71万人,制止了敌人的全面进攻,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国民党政府尽管已经处在全民的包围之中,但其卖国、内战、独裁的反动政策,却丝毫未变,並且继续召开伪国民代表大会,制订伪宪法,疯狂镇压爱国民主运动,下令迸犯延安,最后堵死了和谈的大门。在军事上改全面进攻为重点进攻,以解放区东西两翼的陕北和山东为其攻势的重点。妄想将陕北解放军和中共中央赶到黄河以东,将山东解放军赶到黄河以北,然后再调动兵力进攻华北。他们集中160个旅45万人于山东,34个旅23万人于陕北。在中央地带,则利用蓄谋已久的"黄河战略",于3月9日,悍然将黄河引归故道,构成从晋南风陵渡到鲁中济南敌2000里正面上的所谓"黄河防线"。他们吹嘘黄河防线可抵40万大军,妄图将晋冀鲁豫野战军阻拦在黄河以北,以便抽调兵力加强其两翼的重点进攻。 对于国民党军这种战略上的重点攻势和重点防势,刘伯承把它比作钳铰和哑铃。他曾多次对部属说,蒋介石对山东和陕北实施的重点钳形攻势,它的"钳铰"就在豫北、晋南。"钳铰"是钳子的关键所在和弱点,一经砸开,钳子也就散了。豫北、晋南是蒋介石黄河防线上伸过北岸来的两个支撑点,在这里实行反攻,就将切中他防线的要害,使他不得不向中间收缩,那它的重点进攻也就难以支持了。就蒋介石两翼进攻中间用黄河作防线的整个态势来看,就象是一个哑铃,两头粗,中间细,只要把哑铃把子打断,两边的两个铊铊就不中用了。 他就是用这种砸"钳铰"和打断哑铃把子的思想来指导和指挥豫北反攻的。晋南的反攻是由中共中央军委直接指挥晋冀鲁豫野战军的陈谢集团实施的。 国民党军的重点进攻开始后,中共中央军委要求晋冀鲁豫和华东野战军,以3月份全部时间进行整训,4月上旬或中旬开始作战,准备以两个月的主动进攻,大量歼灭敌人,收复一切可能收复的失地,以更大的胜利回击敌人的重点进攻。另指示各战略区,尤其是晋冀鲁豫区,必须积极准备实施战略进攻。 8个月来,刘伯承、邓小平指挥的晋冀鲁豫野战军,已经歼灭国民党进犯军25个旅,连同其地方团队约23万人。自己的实力已超过40万人。2、3月的群众性练兵,使部队的军事素质有所提高。部队进行了保卫党中央、保卫陕甘宁边区的思想动员,战士们斗志昂扬、求战心切。同时,由于土地改革,千百万翻身农民保卫胜利果实的积极性更高。形成了军民团结,准备战略反攻的大好形势。 这时,晋冀鲁豫区敌人尚有31个旅,连同地方团队共有30多万人。他们依仗其"黄河防线"和各交通要道进行防御。其中王仲廉的4个整编师和暂编第三纵队孙殿英等地方团队共约7万人,守备平汉、道清线及沁阳、济源、孟县等地区;孙震的2个整编师及部分地方团队约2.5万人,守备平汉路以东、黄河以北的浚县、滑县、濮阳、长垣地区。 刘伯承、邓小平决心以野战军主力和太行、冀南军区主力及冀鲁豫军区一部,进行豫北战役。同时,要求各纵队和军区,从思想上组织上做好连续作战两个月的准备,以便统一行动,歼灭敌人,收复一切可以收复的失地,配合山东、陕北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陈赓、谢富治指挥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主力同时举行晋南战役。 这时,中共中央军委指示: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应在晋南反击的同时向平汉线实施进攻,专打王仲廉集团。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新乡以北敌人防御工事较强,回避野战,生怕黄河交通被切断的特点,确定集中优势兵力,向敌人纵深辗转机动,调动敌人,力争在运动中歼灭王仲廉部,相机夺取城镇据点。打击重点放在新乡、黄河之间,视情况向新乡以北扩大战果。第一步的任务是破坏黄河铁桥及其以北的平汉、道清铁路,肢解敌人防御体系,逼近新乡,调动敌人,歼灭王仲廉部有生力量。 为了培养和提高地方武装的战斗力,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集中4个纵队和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混合编为4个集团。第一纵队和冀鲁豫军区一部为第一集团。第一纵队和冀南军区两个独立旅为第二集团。第三、六纵队为第三集团。太行军区两个独立旅和第四、第五分区部队及第十七师为第四集团。共约60个团的部队和10万余民兵、20万支前群众参战。刘伯承为各集团明确了分工:第一集团攻歼黄河铁桥守敌,炸毁铁桥,破坏坑村驿以南的铁路,夺取阳武、原武;第三集团攻取小冀、获嘉;主力集结小冀附近,准备打击由新乡南援之敌;第四集团切断新乡、汲县间铁路,围攻潞王坟,主力打辉县、汲县增援新乡之敌。另以有力一部和10万民兵,分别向道清铁路,平汉铁路汤阴、汲县段积极破击。第二集团除以1个旅佯攻滑县、道口外,主力进至新乡东南张店附近侍机。 各集团于3月21日开始行动。到28日,分别解放濮阳、封丘、延津、原武、阳武等城镇、据点多处,歼敌地方团队一部。29日夜,第一集团拟袭击黄河铁桥,因狂风大作,飞沙走石,摧折树木,人马行进困难,延误了时间,攻击未成。这时,内线关系报知,汲县守敌整编第三十二师,在解放军进攻策应下,有一部或全部起义的可能。刘伯承看到敌第六十六师和第九师已从河南来援,王仲廉龟缩新乡不动,断然改变决心,首先利用内线关系,围攻汲县整编第三十二师。4月1日夜,围攻开始,2日夜占领东关及外围据点多处。不料内线工作遭敌破坏,该敌主力退守城内,攻击受阻。同时发现王仲廉已将整编第六十六师、第九师、第三师、第四十一师等5个整编师猬集新乡地区,并有增援汲县模样,于是停止作战,以避开优势之敌,另寻战机。 4月3日夜,刘伯承令各集团分路急速北进,连克淇县城、回垄楚旺、宜沟、鹤壁等数十据点,歼灭陆军暂编第三纵队第五总队及河南保安司令部第三专署第四纵队、人民自卫纵队第一总队等部,彻底破坏了安阳、汲县段平汉铁路,主力逼近安阳,围攻汤阴,吸敌来援。 果然,王仲廉率整编第六十六师两个旅、第四十一师1个旅、第四十师1个团和第二快速纵队,沿平汉路东侧来援,第三十二师随后跟进。援敌进至宜沟,发现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后,立即缩回。刘伯承判断:在继续围攻汤阴、威胁安阳的情况下,敌人仍可能来援。即令第六纵队1个旅和冀南军区两个独立旅,加紧强攻汤阴和崔桥,主力集中准备打援。第一、二集团主力合组为路东集团,第三、四集团主力合组为路西集团,以便于打援时向心突击。13日,敌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严令王仲廉率14个半旅为第一梯队,分3路北援汤阴。以第三十二师为第二梯队,在卫河岸掩护。刘伯承以小部队作运动防御,诱敌前进。15日,将敌诱至宜沟、屯子册地区。16日夜,集中主力两面夹击,将敌第一、二梯队割裂,把第一梯队包围在卫河以北、淇河以东地区。经16、17两昼夜激战,歼敌第二快速纵队全部,整编第四十一、第六十六师各一部,俘第二快速纵队司令李守正以下9000余人,缴获其全部坦克和汽车,收复淇县、滑县、浚县3城。 王仲廉遭此歼灭性打击后,退缩新乡。汤阴之敌更加孤立恐慌。刘伯承决心以第三集团攻汤阴,第二集团攻崔桥,第四集团一部在淇县地区侦察敌情,主力集结休整备战。 4月下旬扫清汤阴外围据点,5月1日发起总攻。首先以滑县战役所缴获的榴弹炮进行破坏性射击,结合坑道作业,为步兵打开了突破口。经彻夜激战,5月2日上午全歼守敌孙殿英部近万人,俘国民党暂编第三纵队司令孙殿英以下7000余人。17日克崔桥,歼顽匪王自全部2000余人。 为了扩大战果,相机攻取安阳并再诱歼援敌,刘伯承指挥部队,于5月9日发起对安阳外围据点的围攻,经16天战斗,攻克据点多处,歼守敌整编第四十师两个团和地方团队共6000余人,豫北战役胜利结束,野战军转人体整。豫北反攻,连续作战近两月,共歼敌4万余人,收复大片解放区。与此同时,第四纵队和太岳军区部队,歼敌1.8万余人,收复县城20座。豫北、晋南反攻战役的胜利,标志着南线人民解放军的战略性反攻已经开始。而蒋介石的重点进攻,已濒临失败。 豫北反攻战役结束后,晋冀鲁豫野战军就地休整,进行转入战略进攻的准备工作。6月上旬,冀南行署的领导人代表冀南党、政、群各界,向刘伯承赠送了一块横匾,上书"常胜将军"四个大字。刘伯承接过匾,说:"说我是常胜将军,我不敢当。不会是常胜,多数胜就不错了。在党中央、中央军委和毛主席、朱总司令的领导下,在后方人民的帮助下,我们尽了自己的责任。是党的功,人民的功,我不敢'贪天之功',我只是人民的勤务员。 没有人民给吃给穿给人,军队就不能打仗。我们感谢冀南人民的大力支援,咱们前后方要更加团结一致,把敌人尽快消灭干净!"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刘伯承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刘伯承传
14章 战略展开三回合第一节立足生根
"刘司令员骑上了马,邓政委笑了。" 这是部队胜利渡过淮河后,像闪电一样在广大指战员中传开的"新闻"。 没有人去追索"新闻"的来源,但是,人们对于这两句话,都在形象地、有声有色地描绘着。不言而喻地理解这个时候"上马"和"笑"意味着什么。 在这用生命和鲜血开辟的大别山上,刘伯承和邓小平相偕安步缓行,不时相互会心地看着,不断重复着一句话:"蒋介石输了他第三步棋啰!" 敌人溃逃或者隐匿了,群众还没敢露面。山野虽然还是茂林修竹,松杉蔽日,金桂和幽兰飘香,桐果和木梓交映。但是,村镇里到处是房屋倒塌,没有炊烟,也没有鸡犬之声。偶尔在山涧石壁和庙宇、祠堂已经斑驳的墙上,看到当年红军、赤卫队等书写的标语:"苏维埃政府是人民的政府""巩固苏区""打土豪,分田地""没收地主豪绅土地,分配给穷人耕种"。表明着这里曾经有过的土地革命的峥嵘岁月。 曾在这块土地上拼搏过的老红军,不由得引起了血泪的回忆。刘伯承对他们说:"这些都是阶级父老兄弟用生命和鲜血留下的历史印证,要把它们保存下来,做为对子孙后代最珍贵的教科书。这是拿金子部买不到的!血债要用血来还!大家把仇恨变成战斗的力量。"说着,他就让摄影记者尽可能拍摄下来。 经过几天的宣传动员,群众陆陆续续回了家,一传十,十传百,奔走相告:"当年的红军回来了!" 各纵队报告:部队每天都有来访的白发父母、望穿秋水的妻子和儿女,打听亲人的音信,诉说他们10多年来的苦难和斗争;老军人怀念着鄂豫皖根据地的开创者董必武、徐向前、李先念、徐海东及坚持在大别山打游击的张体学、刘昌毅、桂林栖、钟大湖等;妇女们亲切地呼喊着"陈少敏大姐又回来了。" 当地游击队都得到了武器弹药的补充,他们扬眉吐气,如虎添翼,为大军筹集柴草、米粮,积极完成一切新任务。 刘伯承、邓小平开始研究战略展开的新任务:"分兵发动群众,集中以应付敌人""义元反顾,重建大别山根据地"。 每天夜晚,如豆的木梓油灯下,刘伯承用放大镜,刻苦阅读、精心体会毛主席在《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中的指示:"到国民党区域作战争取胜利的关键,第一是在善于捕捉战机,勇敢坚决,多打胜仗;第二是在坚决执行争取群众的政策,使广大群众获得利益,站在我军方面。只要这两点做到了,我们就胜利了。"同时,着手单拟创造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的计划和部署。 8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向部队发出指示,号召全体指战员"全心全意、义无反顾地创建大别山根据地",指示说:"一、我军已胜利地完成渡过淮河、进入大别山的任务。敌人的追截计划完全失败。今后任务是:全心全意地、义无反顾地创建巩固的大别山根据地,并与友邻兵团配合,全部控制可能点。 二、实现此历史任务,要经过一个艰难困苦过程,没有半年以上时间,如不大量歼灭敌人,充分发动群众,要想站住脚是不可能的。因此,我们应切戒骄躁,兢兢业业,上下一心,达成每一个具体任务。 三、向全军说明,我们完全有胜利把握。首先是有陈谢兵团在伏牛山、豫西、豫南广大地区和华东大军在陇海路南北互为配合。其次是我们当面敌人只有23个旅,兵力分散,战斗意志薄弱,此次尾我南下失败,战略上愈显被动。再次是大别山还有长期的革命传统,有游击战争基矗我们有许多本地干部。特别是党中央、毛主席的英明领导,全军上下一致的决心和信心,胜利是有把握的。虽有困难,也是能够克服的。 四、应向全区群众说明,我们是鄂豫皖子弟兵的大回家,他们的子弟兵在华北空前胜利了,壮大十倍。说明蒋军必败,我军必胜的条件。说明我军决不再走。我们的口号是:'与鄂豫皖人民共存亡,使鄂豫皖人民获得解放'。 五、在军事上,我们在最初一个月内,不求打大仗,而是占领一切可能占领的城镇,肃清土顽,争取打些小胜仗(一两个团。一次一次的歼灭战)。 同时,特别注意引导大家熟悉地形,习惯生活,学习山地战,为大歼灭战准备条件。但是必须了解,如果我们不在半年内歼灭10个旅以上的敌人,就无法使群众相信我们不会再走,而敢于起来斗争,我们也就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因此,任何时候,全军都必须有高度的战斗意志和战斗的准备。 六、充分发动群众及其游击战争,同我们一块斗争,是实现我们战略任务的决定条件。而我军严格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严格军风纪,是树立良好影响使群众敢于接近的先决条件。各部必须专门检查实现,万勿忽视。" 第二天,他们召开了直属部队连以上干部会,进行扎根大别山的动员,会上,邓小平作了题为《目前形势和任务》的报告。他满怀豪情地宣布:"我们已到大别山,完成了战略任务的第一步,把蒋介石逼退了一条线。 党中央说我们是英勇的行动。我陈谢兵团已挺进陇海西线,向伏牛山前进。 这样,便以大别山、伏牛山、鲁西南(陈粟)形成一个犄角之势。在这战略态势下,我们解放中原,把蒋介石逼退一条线,是有充分根据与条件的。" 在分析了胜利条件和困难,明确提出了任务后,他号召大家:"重建鄂豫皖解放区的任务是非常光荣的,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一页。我们的决心是十分坚定的,解放区一定要建立起来,困难一定要克服。 共产党员的特点是越困难越有劲、越团结。我们要有信心克服困难,我们一定要站住脚、生下根。" 为了完成上述的战略任务,刘伯承和邓小平决定乘敌主力被甩在淮河以北,大别山区极为空虚的有利时机,迅速实施战略展开。命令第三纵队3个旅在皖西,第六纵队两个旅在鄂东,迅速抢占中心地区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开创根据地。第一、二纵队,中原独立旅和第六纵队的1个旅,共9个旅的兵力,在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一面牵制敌人,掩护展开;面就地铺开摊子,开展地方工作。同时,将全区划分为豫东南、鄂皖、皖西、鄂东等4个工作地区,组成共产党的工作委员会,分别由各纵队抽调部队和干部,结合随军南下的地方干部,在统一领导下,开展地方工作。估计到新区斗争的复杂性和艰苦性,坚决进行了第四次精简机关,减轻装备、牲口,再次隐蔽一批辎重,并积极训练部队迅速熟悉南方作战条件和生活习惯,以适应新的斗争环境。 在刘邓大军实行展开时,蒋介石慌忙以23个旅的兵力跟过淮河,尾随直追,妄图乘刘邓立足未稳之际来争夺大别山这个战略要地。9月初,国民党军第八绥靖区(合肥)夏威所指挥的整编第四十六师进到六安、霍山地区,整编第五十八师进到固始、商城地区;郑州前进指挥所(信阳)张转所指挥的整编第八十五师进到罗山、信阳地区,整编第十师、四十师经宣化店沿公路向黄安、麻城前进;武汉行辕程潜所指挥的整编第六十五师,经平汉路进到黄安,整编第五十二、五十六师在信阳以南的平汉线和武汉外围就地分散,摧毁地方政权和后方机关。战斗力较强的桂系整编第七师和第四十八师,沿经扶(新县)、麻城公路向南寻找刘邓主力作战。 刘伯承、邓小平针对这些情况,遵照毛泽东的最新电示,决心在目前几个月内,避开桂系主力整编第七师、第四十八师,集中力量歼灭中央系及滇军。他们确定先打战斗力较弱且比较孤立的滇军整编第五十八师,牵制桂系,掩护展开。9月上旬,第一、二两个纵队主力和第六纵队1个旅,在商城以北河凤集地区打了第一仗,原准备消灭整编第五十八师一部,由于部队还不熟悉山地、水田作战,未能达到预期目的。但是,打击了敌人,调动了敌整编第四十八师和第十师从新县、宣化店地区回援,掩护了展开。 商域作战后,国民党军整编第四十八师又转向皖西,整编第七师、第四十师、第六十五师仍在黄安、麻城地区。为了打击敌人气焰,继续吸引敌人向北,刘伯承、邓小平集中第一、二、三纵队主力和第六纵队1个旅,仍以歼灭商城附近的整编第五十八师为目标。9月19日,在商城以西的中铺歼灭其新编第十旅第二十九团,因而又调动了敌整编第八十五师自光山、潢川地区东援,整编第四十八师一部自六安西援,错乱了敌人的进攻部署。 接着,以第一、二纵队主力和第六纵队1个旅,于9月25日,在光山斛山寨打了第三仗,击退了敌增援部队整编第八十五师的进攻。 经过这3次作战,刘伯承、邓小平把敌人的机动兵力全部调到大别山以北地区,保障了在大别山南部的鄂东、皖西地区的展开。 但是,这三仗都打得不够理想,歼敌有生力量不多。因为部队初到大别山,缺乏在无后方条件下和山地、水田地带作战的经验。加之生活上北方战士普遍吃不惯大米,穿不惯草鞋,对南方气候、水土不适。这些,都给部队带来了不利的方面。从敌情方面来说,国民党军不但纠集大量主力,实施"追剿",而且利用当地的反动统治机构如保甲、特务组织及保安团队等进行破坏骚扰,在暗地里威胁和控制群众,四处打黑枪,暗杀积极分子,致使部队给养难筹,休整无安全之地,伤员无处安置。因此,部分指战员较多地看到局部的暂时困难,对全国的胜利形势及本身所执行任务的意义认识不足,克服困难的思想准备不足,对重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战略作用和艰巨性认识不足,甚至在部队中出现了一些消极避战情绪和纪律松弛的现象。 野战军指挥部在经扶县白雀园暂往下来。刘伯承在小油灯下,用放大镜仔细看着各方面的报告,仔细寻思着解决这些思想问题的办法。 他和邓小平决定先找各纵队领导开会,和大家共同研究解决部队出现的这些思想问题。9月27日,他们在光山以南的王大湾召开了旅以上高级干部会议。 当各纵队的领导干部相继赶到会场时,刘伯承、邓小平没有象往常那样亲热地跟大家打招呼,而是紧绷着脸端坐不动。会议开始,邓小平首先讲话,他说,今天开会不拉手,原因大家应该明白。接着,他就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任务,谈到部队作战和工作的现状,严肃指出:越是在困难的时候,高级干部越要以身作则,鼓励部队勇敢地歼灭敌人。我们既反对在条件不可能的时候轻率地去作战,更要反对在条件可能的时候不敢勇敢地去作战。他还强调部队必须认真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指出能否坚决执付二大纪律八项注意,关系到我们在大别山能否站得住脚。他要求全体指战员一定要牢固树立起以大别山为家的思想,坚决克服怕打硬仗、纪律松弛等错误思想情绪。他特别要求领导干部必须带好头。邓小平讲完后,刘伯承接着讲。他说,创立大别山解放区是我党我军正确的战略方针和确定不移的政治任务。要创立解放区,必须打胜仗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实行土地改革。这两个轮子是颠扑不破的真理;而推动这两个轮子转动的原动力,则是提高信心、加强牛志。全党全军愈认识自己的政治任务和光明前途,信心就愈高,斗志就愈强,这两个轮子的转动就愈快、愈顺畅,而创立解放区的进程就愈是突飞猛进。他又说,勇敢的"勇"字,就是男子头上有一顶光荣的花冠。我们有的干部打起仗来缺乏勇气,"没卵子",不像男子汉,这是不允许的。今后一定要坚决克服。否则,我们就完不成党中央赋予我们的光荣任务。大家要按小平同志讲话的精神办。我们进到大别山,处于无后方作战。困难重重,但要有勇气战胜困难,特别是要打好仗。 最后,刘伯承、邓小平共同表扬了群众创作的歌颂跃进、鼓舞斗志的歌曲、快板,刘伯承一再肯定说:"我们部队就是要唱这样的歌:'大别山好比一把剑,直插到蒋介石的心里面!'"这次重要会议,对坚持大别山的斗争,迅速实施战略进攻,起了重大的作用。从此以后,各级政权和县、区武装逐渐建立起来,部队的歌声在行军中此起彼伏地响起来。 坚定的信念,昂扬的斗志,加速了战略展开。到9月底,已解放了县城23座,歼灭国民党正规军6000人,土顽800余人。在霍山、岳西、六安、舒城、潜山、太湖、庐江、罗田、商城、光山、罗山、经扶县、潢川等县建立了17个民主县政权,从而打开了局面,安置了后方,调动和牵制了大量敌军,配合全国各战场转入进攻,实现了毛泽东主席将战争引向国民党区域的战略计划,并为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大量歼灭敌人,发动群众,创立根据地,打下了良好的基矗刘伯承诙谐地说:"这次捉迷藏,我们又胜利了。在敌人拼死命追击中,我们战略初步展开了,开始站住了脚,但这才是第一个回合。" 第二节纵横驰骋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发表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和《中国土地法大纲》,提出了"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口号,并且宣布了"党的八项基本政策"。同时还颁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口号和重新颁布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据此,中共中央中原局于10月12日发出了《放手发动群众,创建大别山根据地》的指示,要求在全区普遍宣传党的土地法大纲,立即发动群众向封建地主恶霸展开斗争。并决定成立鄂豫、皖西两个区党委和军区。由每个纵队各抽1个建制旅或3个团作军区基干武装,各抽调1000至2000名干部和老区翻身战士去参加地方工作。这时,集结在大别山北部的国民党军6个多师,妄图合击光山、经扶县地区的刘邓部队主力。 刘伯承、邓小平以一部分兵力在大别山北部牵制和迷惑敌人,主力邵摆脱敌人合击,乘虚出鄂东、皖西,寻机歼敌。 第三纵队首先在皖西六安东南的张家店,抓住国民党军整编第八十八师第六十二旅,予以全部消灭。这是到大别山后在无后方依托条件下,第一次消灭敌人一个正规旅以上兵力的重大胜利。 第六纵队主力出击鄂东,以疾风扫落叶之势,扫荡了沿途分散孤立的敌军守备部队和地方反动武装,连克长江北岸的团风、浠水、广济、英山等城镇。至此,刘邓大军已控制长江北岸达200余里。 身在庐山的蒋介石,在江北的隆隆炮声中,日夜惶恐,生怕解放军渡江南进。急令第二○二师从九江伸至江北岸的蕲春、黄梅,新编第十七旅在军舰配合下占领武穴。 10月24日,又有新的情报:"现有敌整编四十师辖三十九旅(欠一个团〕、一○六旅和整编五十二师的八十二旅,共有5个步兵团的兵力,正奉蒋介石的急令,由黄安、麻城一直在我们背后盯梢,并兼程前进对我追截,妄图把我们压缩到长江北岸的湖沼地带,包围歼灭。" 刘伯承命令进一步查清敌情,同时了如指掌他说:"这是两个战斗力较弱的敌人,整编四十师曾在乎汉战役中遭受过我军歼灭性打击,这次孤军来追,正是我们求之不得的良机。" 当查明追敌确系孤军弱敌,正从浠水东犯广济时,他形象地说:"老蒋的五个步兵团,真是送上门的大块肉。还是我们四川人称呼的'臀尖肉'啊!我们是吃定了。" 本来,部队沿长江一带展开后,拟争取半个月的时间解决冬夜问题。现在战机在手,决心立定,吃掉敌人再穿棉衣。接着就开始了一系列的准备工作。 55岁的刘伯承,拄着竹竿,翻山越岭去观察地形,选择战场,经常是汗湿衣衫。他登上浠水三角山顶,称赞这一带是能攻易守的好地形。他听说过去曾有军队在这里遭到过失败,就更加仔细察看。最后,决心选择地形险要、敌人必经的高山铺为设伏歼敌的战常并指示要使用多种手段,造成敌人的错觉,助长敌人的骄傲,把他们牵到预定地区,歼敌于运动之中。 10月23日,华北清风店大捷的喜讯传到大别山,野战军领导机关在驻地浠水以东的范家湾召开祝捷会。刘伯承在会上宣读给晋察冀野战军的贺电,庄严地高声朗读说:"我们将以新的胜利向你们祝贺,向中央报捷!" 这实际上就是高山铺战役的有力动员。 10月25日,敌人进至薪春东北的漕河镇地区。周围敌情无大变化。刘伯承、邓小平命令把分遣在长江北岸的部队立即作向心集结,决心打个歼灭战。行动计划如下:一、攻克团风的第六纵队,由黄冈东北之上巴河、杨家祠地区,于26日进至洗马畈以西地区,尾敌东进,并以一部与敌保持接触,迟滞敌人,保障我部队的集结。 第一纵队攻克武穴的主力,由广济西南之彭家塘,于26日夜间,隐蔽地进至高山铺以东及东北、东南地区,构筑工事设伏。这两个纵队为第一梯队,由第一纵队首长统一指挥,完成对敌之包围,并置重点于西北及南面,防敌逃走。 二、第二纵队为预备队,限26日前,集结在黄梅西北后山铺地区。 三、第三纵队以4个团西进,在黄梅以北张家榜地区集结待命,准备参战,扩大战果。 四、皖西方面主力则积极活动,牵制住桂系军队,不使西援。五、鄂豫军区部队积极活动,牵制罗田、宋埠之敌。 刘伯承更给予中原独立旅(归第一纵队指挥)特别任务,命他们装成地方游击队作诱饵,进至漕河镇、刘公河之间地区,前去和敌先头部队接触,沿公路进行运动防御,边走边打,诱骗敌人,把敌诱至我设伏地区,并千方百计阻滞敌人,争取时间,保障各参战部队能按时赶到。 野战军指挥部移到高山铺北面的胡凉亭。这儿,整个山村被浓荫覆盖,地形险要,人烟稀少,位置隐蔽。可以俯瞰、了望敌人必经之狭长山谷。 各部队不顾疲劳,日夜兼程,全部按时赶到指定位置。 战斗从中原独立旅的伪装牵牛开始。他们在大路铺地区与敌人稍微接触后,就撤到大王砦地区。敌人果然沿公路跟踪追击。 26日上午9时许,敌前卫部队抵高山铺,与第一纵队警戒部队接触。警戒部队退到马奇山。当时大雾弥漫,观察困难。敌错误判断刘邓部队兵力不多,是阻滞其前进,以掩护主力转移。因而,他们仅以少数兵力进行侦察,控制沿公路的小山,主力仍继续向广济推进。 这些佯装的行动,迷惑了国民党军。他们在一天之内,就放心大胆、趾高气扬地前进了60里。 刘伯承掌握着每时每刻的战报,称赞已取得的预期效果,一再叮咛各纵队指挥员说:"一定要牵着敌人的鼻子走,叫他们照我们的指挥棒行动!" 进到洪武坷山的国民党军,遭到第一纵队的顽强阻击,被卡住了前进的道路。双方展开了激战。第一纵队第一旅第一团连续击退了敌人13次进攻,坚如磐石地守住了阵地。当夜,敌以整编第四十师退守清水河,以第八十二旅缩守高山铺,终于钻进了高山铺附近的口袋里。 27日拂晓前,第一纵队主力及中原独立旅共8个团的兵力,割裂了高山铺与清水河之敌,并对清水河发起攻击。第一纵队第十九旅从黄花铺以西之陈家凹、牛角垴出击,占领父子坳,切断了高山铺敌人的退路,协同第六纵队攻击高山铺之敌第八十二旅。已进至漕水河以东地区的第六纵队兼程东进,赶到高山铺以西,一部控制该地西南的安山,一部在第十九旅的协同下围歼第八十二旅。第二纵队第四旅,进至广济西南的许家铺、新屋湾地区待命。第三纵队当日也进到了凉亭河附近,准备扩大战果。 这时,敌人才发觉已被逐个分割,陷入重围。他们迅即抢修工事,集中兵力和火力,猛攻洪武垴和马奇山,企图抢占有利地形,固守侍援。但都被击退。 当日9时,刘伯承命令发起总攻。各路部队冒雨苦战,高呼:"扎紧布袋口,不让一个敌人漏出去!" 在勇猛冲击和居高临下的密集火力射击下,敌拼命沿公路向西南逃窜,在高山铺西南的安山脚下,被预伏的第六纵队迎头截击,国民党军陷入水深过膝的稻田地带,无法运动。至下午2时,1个师部,两个半旅共1.2万余人全部被歼灭。战役胜利结束。 已经是秋老冬至的时候了。刘邓大军的10多万健儿,都还不曾解决御寒的冬衣。无论行军、作战、站岗、放哨,人人都还是单衣、草鞋。 11月上旬,野战军指挥部移到了鄂皖边的刘家畈。群众把火盆、暖手笼、毡毯、棉被送到刘伯承、邓小平等的住室来。最初,他们坚决让警卫人员婉言送还。后来,由于抵不过大家的深意挚情,只好收下来,分送给执勤的战士和伤病员。 此刻,刘伯承、邓小平把解决全军的冬衣,作为战略问题提到日程上来了。 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始终关怀着刘邓大军,打算从晋冀鲁豫根据地送冬装来,或者送银元来让部队就地采购,但缓不济急,一时难以送达。 刘伯承、邓小平决心就地筹划,他们找来了后勤部的负责人,商量打好"棉衣战"的问题。当后勤负责人向他们汇报有的部队已经按政策向群众买了一些棉花、布匹,准备找裁缝缝制棉衣,然后总结经验冉向全军推广时,刘伯承语重心长地说:"部队的主动性和你们的想法都不错,可是现在又是闯险关,慢腾腾地要不得!只要我们下决心,不要中央和兄弟部队支援,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用最短的时间解决问题!" 邓小平强调说:"对,咱们要靠自己创造奇迹!" "棉花、布匹各部队都动手,看来可以解决,就是大别山的妇女大都不会做针线活,裁缝师傅有些难找。" 没等后勤负责人把困难讲完,刘伯承一反平日的耐心说:"不能把眼睛只看着人民群众嘛!我们共产党人作的是前人没有作过的事,我们人民解放军也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创造任何军队没有创造过的奇迹! 我们部队的指战员,都是来自工农的子弟兵,他们中间有各种行家能干。咱们在敌后山沟里能办起兵工厂,能搞大生产运动,能挖窑洞盖房,出了多少木匠、铁匠、泥瓦匠,出了多少养猪、种菜、粮食'状元'。现在,咱们要把部队的弹花、浆染、裁缝巧匠都找出来,以他们为骨干,在每个班、排都开起裁缝铺、被服厂。扛枪男儿汉,人人都来一面打仗.一面学女红,怎么样?" 说得大家都哈哈笑起来,没有谁再提什么困难。要下达全军自己动手解决棉衣问题的命令时,邓小平着重嘱咐说:"在筹集原料时,一定要注意工商业政策。就是地主、资产阶级的店铺,也要按价付款。人逃亡者,可留下借条,将来偿还。" 一个自制棉衣的行动,旋风般地在全军展开了。一个个小作坊在用竹鞭、树条弹棉花。有的学剪裁,有的学针线。 刘伯承、邓小平、张际春不停地从这个连队到那个连队,从这个"作坊"到那个"作坊",亲自看望战土们穿针引线缝制冬衣。一天,司令部有个参谋,在用花布剪裁棉衣,据说是因为公家没有发染料。刘伯承感慨地说:"同志啊!革命不能靠发武器打敌人,我们的染料也不能等着发啊,把草烧成灰,不就是很好的染料吗?" 他还细心地研究出了裁棉衣的规律,不论棉袄棉裤,只要周围比单衣单裤宽一寸,套进棉花就合身;用吃饭的磁碗作量具剪裁衣领。 只化了半个月的时间,崭新的棉衣就穿到了南征指战员身上。大家暖在心里,笑在脸上,自编的"棉衣曲"到处歌唱。 刘邓大军战略展开的第二回合又已胜利实现。与此同时,挺进豫皖苏地区的华东野战军主力和挺进豫陕鄂地区的陈谢兵团,都已胜利展开。三支大军在中原的"品"字形阵势已经形成。解放大军的予头,戳到了蒋介石的卧榻之旁! 第三节开辟中原
眼看着大厦将倾、覆灭不远的蒋介石,又从进攻解放区的前线调回了10个旅,纠合原在大别山的23个旅,达到了33个旅的兵力。整个围攻行动由国民党政府的国防部长白崇禧指挥。白崇禧于11月27日设立国防部九江指挥部,专事围攻大别山的刘邓大军。 局势是严重的。但是,刘伯承、邓小平从战略、战役的角度分析、衡量,坚定地认为敌人的疯狂,只是垂死挣扎、回光返照,实际上敌人已经没有战略进攻,只有战役进攻了。 个别目光短浅的人,对胜利的信心又有些儿动摇了,甚至把国民党军这次围攻同蒋介石"围剿"苏区的往事相提并论。刘伯承耐心地对大家说:"我们不要形式主义地看问题,不要象我们四川人说的蚊子咬菩萨,看错了人。 敌人对大别山的'围剿',虽然形式上敌众我寡,同对中央苏区的'围剿'相似,但实质上则完全相反。过去的围攻,是敌处于战略进攻,我处于战略防御的情况下进行的。现在则恰恰相反,敌人的围攻是我处于战略进攻,敌处于战略防御下进行的。我们早就说过,跃进大别山的战略意义,就是要吸引大量的敌人,我们吸引越多的敌人向我们进攻,我们背得越多、越重,对其他兄弟战略区进行大规模的反攻和进攻就越有利。我们应该越觉得光荣。 不要忘记,全国下的是一盘棋啊!" 毛泽东十分关心敌人对大别山的围攻,发来指示说:"大别山根据地的确立和巩固,是中原根据地能否最后确立和巩固的关键,足以影响整个战局的发展。因此,南线三军必须内外线紧密配合。由大别山的刘邓野战军主力坚持现地斗争,由华东野战军和陈谢兵团向平汉、陇海线展开大规模的破击作战,寻机歼敌,调动和分散围攻大别山的敌人,直到彻底粉碎敌人的围攻为止。" 根据毛泽东的指示,晋冀鲁豫根据地及时增调了第十、十二两个纵队到大别山来,还派第十一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护送来一批新战士和伤愈病痊归队的指战员,带来大批弹药、药品和银元,对粉碎国民党军的围攻,起了重大作用。11月27日,晋冀鲁豫军区副司令员李先念率第十二纵队到达大别山,与刘伯承、邓小平等会合。大家战地相逢,分外高兴。31日,王宏坤率第十纵队也来到了大别山。 12月上旬,刘伯承、邓小平决定采取内线与外线配合的作战方针,迅速实施战略再展开,在大别山立足生根。以第十、十二纵队西越平汉路,分别向桐柏、江汉两地区展开。由刘伯承和张际春率野战军司令部后方指挥部、中原局和第一纵队北渡淮河,向淮西一线展开,扩大根据地,发展游击战争,担负外线作战任务。邓小平和李先念、李达则率野战军司令部前方指挥部和第二、三、六纵队留在大别山坚持内线作战。这个分工经过了一番争论,结果是邓小平的意见被采纳,主要理由是刘伯承年纪比他大一轮,身体又不太好,需要稍好一点的环境。 分手的那天,邓小平冒着雨雪寒风给刘伯承送行。他们都不上马,并肩步行,一坡又一坡,一程又一程。尽管他们把分兵后可能遇到的问题都研究过,但都象有一肚子话要说。刘伯承担心,一旦敌人发现有部队转到外线去,邓小平身边的斗争形势会更加险恶,于是又一次提出坚决把警卫团给他留下,并叮嘱李达特别注意政委的安全。邓小平则要刘伯承保护"心灵的窗户".晚上少用眼睛,并再三嘱咐管理处,无论如何要给刘伯承准备一盏美孚煤油灯。 直到夜幕降临,两人才互相道别。刘伯承翻身上马,一面走,一面吩咐身边的随员们说:"如果我们北上受阻,不幸被敌人冲散,大家就原路向南集中,到文殊寺去找邓政委。"并特别嘱咐电台,要按时和邓政委联络。从此以后,他增加了每天早晨向警卫员问话的内容,第一句话必定是:"政委在什么位置?几时取得的联系?他周围的敌情如何?我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 刘伯承分兵北去,白崇禧摸不清虚实。为了阻止刘邓部队在淮北得到补充和发展,也为了乘机扩充他自己的地盘和势力,他采取围攻和追剿并举的方针,令整编第十一、十、八十五师向淮河跟追。 12月13日,野司后方指挥部按照预定的行军路线,赶往光山县西南北向店宿营。 这晚,天黑得如墨似漆,伸手难见五指。刘伯承到达北向店附近的何小寨时,已经是后半夜,村子内一片寂静。他询问了警戒布置和叮嘱尽快与第一纵队取得联系后,就放心地歇息下来。拂晓,突然接到报告,旁边村庄发现驻有敌人。参谋和警卫部队的领导顿时紧张起来,他们十分担心刘伯承和指挥部的安全。刘伯承问明敌人并未发现自己部队,让大家不要慌,有秩序地进行转移,并命令警卫员速去通知中原局机关和野战军司令部直属队。在刘伯承沉着的指挥下,指挥部等安全脱离了敌人,很快到达第一纵队第二十旅驻地。 等到敌人发觉,已晚了一步。刘伯承命令第一纵队第一、二旅坚决阻击敌整编第十一师,第二十旅负责掩护指挥部等。激战一天,终于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一场不预期的遭遇战顺利地结束了。 事后,刘伯承诙谐地说:"我带着野战军直属队、中原局机关一大摊子转移,真好比是李逵背娘,这一回我差一点当了李逵,让老虎把娘吃掉。可要记取教训啊!" 16日,刘伯承率指挥部和第一纵队冒雪渡过淮河。21日.刘伯承率指挥部移驻杨埠附近的韩老家,并下令在此休整一星期。司令部有位干部担心这里处于沙河与洪河、汝河之间,活动不便,不可久留。他找到刘伯承说:你一再强调背水作战,兵家所忌,这次为什么不怕背水了呢?刘伯承笑着告诉他,军事原则不能死套。我们现在已到淮北,这边的敌人是另一个系统的,我们住在敌人两不管的地方,很安全。 留置大别山的主力,在邓小平、李先念等的领导下,结合军区部队和人民武装,采取敌向内,我向外,敌向外,我亦向外,将敌牵到外线,以小部牵制大敌,以大部消灭小敌的方针,适时地集中或分遣兵力,内外线密切配合,粉碎了白崇禧的残酷围攻。经过一个多月的作战,共歼敌1.1万多人,收复了太湖、英山、立煌、广济、潜山、岳西、黄梅、礼山等10余座县城。 与此同时,第十、十二纵队乘敌主力被吸引于大别山的有利时机,迅速向桐柏、江汉地区展开,横扫敌人保甲系统和土顽武装,占领广大乡村,建立起各级人民政权。至12月底,共歼敌4000余人,解放桐柏、枣阳、泌阳、唐河、新野、京山、钟祥、天门、潜江等县城。这一胜利,威胁到国民党军的长江防线和大巴山防线,迫使他们不得不急忙从大别山抽调部队回援,从而有力地配合了主力在大别山的反围攻斗争。 经过以上三个回合的斗争,刘邓大军终于在大别山站稳了脚,扎下了根,胜利实现了毛泽东预料的最好的前途。在此期间,中原三支大军互相配合,机动作战,共歼敌19万余人,解放县城百余座,在江淮河汉之间建立了中原解放区。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刘伯承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刘伯承传
13章 千里跃进大别山第一节"狼山战捷复羊山"
1947年7月4日夜,鲁西南寿张以南黄河河面上,一艘普通木船负载着刘伯承、邓小平等人向南岸驶去。突然,两架敌机飞临上空,扔下一串照明弹。霎时,河面上一片通明。警卫人员立刻紧张起来,纷纷举枪瞄向空中。 邓小平笑着对刘伯承说,敌人怕我们渡河寂寞,给点了天灯。刘伯承也面露喜色说,是啊,他们已来迟了,那知道我们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呢? 4天前的6月30日夜,晋冀鲁豫野战军从张秋镇至临濮集300里正面上成功地实施渡河作战,一举突破了国民党军自以为可抵40万大军的"黄河防线",揭开了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从这时候起,为了把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部队与留在后方的晋冀鲁豫其他部队以及活动在晋南的陈谢部队区别开来,也为了对外宣传的需要,毛泽东开始将晋冀鲁豫野战军称作"刘邓大军"。这一光辉、响亮的名称,一直持续到解放战争的结束。这几天来,刘邓大军主力第一、二、三、六纵队正按计划实施鲁西南战役。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指挥部迅速渡河跟进到鲁西南,就是为了直接指挥部队的作战行动。 刘邓大军南渡黄河,由内线转入外线作战,充当把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去的战略突击队,这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英明决策。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作战,使自己的力量接近敌人的力量,并且造成了军事、政治、经济等全面的有利形势。据此,中共中央、毛泽东果断地作出了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的决策,并把"大举出击,经略中原"的开路任务交给了晋冀鲁豫野战军。早在4月27日,中共中央军委即令晋冀鲁豫野战军在晋南方向预备船只,准备渡过黄河转入反攻。5月4日,中共中央军委指示刘伯承、邓小平,在6月10日前渡河,向冀鲁豫和豫皖苏区之敌进击,第二步向中原进击。6月3日,中共中央军委要求刘伯承、邓小平把渡河时间定在6月底。于是,就有了上述刘邓大军渡河南进的壮举。 刘伯承深知渡河作战是实现南进任务的首要环节,因此进行了精心的准备和指导。首先是准确掌握敌情。通过时敌纵深的战略侦察和对敌河防的故役侦察,获知黄河以南国民党军的主要兵力集中在鲁南跟华东野战军作战,鲁西南黄河只有刘汝明集团两个师进行防守,另有整编第七师位于嘉祥地区准备机动。邻近的豫皖苏有国民党军1个师另两个旅,豫北有7个师,由于受当地战事的牵扯,到时只能抽出部分前来增援,估计豫皖苏可能来1个师,豫北可能来3个师,况且他们距鲁西南河防都有一定路程,难以很快达到援救目的。根据敌河防薄弱的情况,刘伯承决定以4个纵队分8路渡河,求得以强击弱,分散敌人,一举成功。其次是隐蔽企图和佯动惑敌。豫北反攻战役结束后,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一直在汤阴、安阳地区按兵不动,使敌人不明他们下一步的动向。又以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部队伪装主力,在豫北发动攻势;以豫皖苏军区部队,向开封以南地区佯施攻势,造成敌人郑州、开封受威胁的错觉。渡河作战临发起前,才下令部队向渡河点秘密开进。刘伯承特别向部队强调:"必须保证不泄露秘密,在出发地、宿营地多方防谍,切勿暴露动向,做到这一点特别重要。"再就是规定了渡河战术。6月5日,刘伯承起草并随后下发了《敌前渡河战术指导》,详尽地提出了敌前侦察、火力编成、成渡后的处置、强化通信联络、加强协同以及炮兵运用等原则,使各级便于实施渡河指挥。 在这一系列严密而周到的安排下,6月30日夜的渡河作战实现了预期的要求:出敌不意,势如破竹。在先期渡河的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旅和原在南岸的独立第二旅的接应下,第一批部队只用5分钟就到达对岸。当刘邓大军渡河的消息传到徐州的国民党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他们急忙打电话到郑州询问刘汝明。刘汝明竞回答:只知道共军向河南岸发射了百余发炮弹,渡不渡河还不了解。 一到达鲁西南,刘伯承、邓小平设指挥部于郓城以南的郑家庄。随着敌人不断变更的部署,刘伯承开始了紧张的指挥。刘邓大军渡过黄河,蒋介石发觉他的中央防御体系被撕开了一个口子,他在华东战场上的几十万军队的左翼及后方受到了严重的威胁。为了挽救这个危局,他急忙调兵遣将来对付刘邓大军。以原在河防线上的刘汝明集团整编第五十五师退守郓城。又以整编第六十八师的两个旅和第五十五师第一八一旅,共守菏泽,调来第六十五师第一五三旅守定陶。这4个旅,分守两座城,组成西集团。另从豫皖苏调来整编第五十八师,豫北调来整编第三十二、六十六师,加上原在嘉祥的整编第七十师,共4个整编师,组成东集团。两集团统归第二兵团司令官王敬久指挥。 刘伯承看出这是敌人吸引自己屯兵坚城、拊击侧背的诡计。他冷静地分析了敌情:敌人分东西两路北进,西弱东强,如集中兵力先吃掉西路弱敌,再对付其东路,就可将敌各个歼灭。于是,他决定采劝攻敌一点,吸其来援;啃其一边,各个击破"的战法,命第一纵队积极攻郓城;以第二、六纵队迅速从敌人东西两路之间插出去,直取定陶、曹县,乘敌第一五三旅立足未稳,将其消灭,并清除曹县土顽;以第三纵队进至定陶以东的冉固集、汶上集地区,以便在攻歼定陶、郓城之敌后,及时割歼东路援敌。 这个部署,体现了"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原则。第一纵队是3月间与第七纵队合编而成的,有4个旅,加上临时配属的冀鲁豫独一旅,共5个旅,打郓城守敌2个旅;第六纵队是以3个旅打敌1个旅,都是在局部上优势对敌。 7日黄昏,第一纵队集中兵力、火力,攻击敌薄弱环节,经1夜激战,全歼郓城守敌整编第五十五师。10日夜,第六纵队攻定陶,激战5小时,全歼守敌第一五三旅,曹县土顽逃窜。至此,按照预定计划,在北起黄河、南到陇海路的广阔战场上,刘伯承完全掌握了主动权。敌整编第七十师1个半旅、第三十二师两个旅、第六十六师两个旅,于7月8日分别进抵六营集、独山集和羊山集。在巨野东南约80里处,从南向北,摆成了一字长蛇阵,全然陷于被动挨打的困境。 这时,毛泽东电示刘伯承、邓小平:"要放手消灭敌人,歼敌越多,对山东粉碎敌人重点攻势,乃至尔后跃进大别山均极为有利。"遵此,刘伯承决心在"啃敌一边"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敌东集团实施"各个击破"。于是他令第二、三、六纵队远距离向东奔袭,会合第一纵队,立即向敌进攻,不给敌人调整部署的时间,连续作战扩大战果。具体部署是:第一纵队由郓城地区于13日进到巨野东南,拊敌右侧背,割歼敌整编第三十二师,尔后攻击整编第七十师。第六纵队经张凤集向东,一部切断整编第三十二师与第六十六师的联系,主力于14日赶到薛扶集,协同第一纵队歼灭整编第三十二师。 第二纵队由曹县向东,首先歼灭谢家集的整编第六十六师一部,尔后协同第三纵队割歼羊山集敌军。另以冀鲁豫军区独立第一、二旅在万福河北岸阻击金乡可能北援之敌。 7月13日拂晓,第一纵队主力进抵六营集、独山集以东的狼山屯地区,切断了敌整编第三十二师与整编第七十师的联系。其第二十旅进到嘉祥以西之马官屯,切断了该敌退路,并准备阻击可能由济宁来援的国民党军。第二纵队当天中午歼灭谢家集敌军1个团之后,向东协同第三纵队包围了羊山集之敌整编第六十六师。 王敬久发现其部队被分割包围后,举棋不定,先命整编第七十帅向南,整编第六十六师向北,靠拢独山集之整编第三十二师;后又改令整编第三十二师向北到六营集接整编第七十师,一起到羊山集靠拢第六十六师。第一纵队抓住整编第三十二师向北运动的机会,展开追击,歼敌1个旅。敌整编第三十二师师部仅带1个旅逃入六营集。 14日,第六纵队赶到薛扶集地区,开始对六营集紧缩包围圈,并决心当夜总攻。这样,六营集地区形成了7个旅打敌两个半旅的优势。六营集仅仅有坐落在沙土地带的200来户人家,既无粮,又缺水,酷暑季节,敌军两师人马挤在这里作困兽斗是很难设想的。刘伯承根据第一纵队杨勇司令员的建议,决定采用"围三缺一,虚留生路"的战法,由第六纵队强攻六营集,三面攻击,东面虚留生路,由第一纵队在六营集以东通往济宁的纸坊街以西的开阔地上,布成袋形阵地,准备围歼逃敌。当夜20时,敌遭猛攻之后,果然利用夜色和青纱帐作掩护,以整编第三十二师为左翼,整编第七十师为右翼,向济宁方向突围逃跑。一出六营集便争相夺路逃命,正好钻入第一纵队的袋形阵地之内,遭四面围攻,立刻溃不成军,迅速被全歼十六营集东南的洼地里。 六营集歼灭战的枪声方才终止,第二、三纵队就对羊山集的敌整编第六十六师发起了进攻。羊山集是一个上千户人家的大庄子,坐落在微山湖西金乡县的低洼地带。庄子北面是一座平地突起的小山,形状很象一只坐西北面东南、昂头蜷卧的大公羊,庄子西北波状起伏的小山包,构成"羊尾",从这里可以通上"羊背"。东面的"羊头",北面的"羊身"都是高低不等的断崖。南面傍山是一条从西向东的大街。敌军利用天然地形构筑了坚固的工事,加之连日大雨,三面环水,第二、三纵队事先没有认真侦察地形,即于15、16两日进行攻击。结果在敌人制高点火力压制下,伤亡不小,未能奏效。 7月19日,蒋介石急飞开封亲自指挥,从安阳、西安、潼关调整编第四十师、第十师、骑兵第一旅,从洛阳调第二○六师,编科王仲廉的第四兵团。 又从豫皖苏调整编第五十二师,从山东抽出整编第七师、第四十八师、第八十五师、整编第五师等主力部队,一齐驰援羊山集。同时严令王敬久就近指挥整编第五十八师及整编第六十六师第一九九旅,立即北渡万福河,解羊山之围。刘伯承闻讯,又安排了另一个口袋阵,等候敌人钻进来。他令冀鲁豫军区部队首先在万福河北岸阻击,杀伤北援之敌,在正面留一缺口,诱敌第一九九旅过河后,切断其与整编第五十八师的联系,在运动中予以歼灭。 20日,敌第一九九旅果然渡过万福河向北挺迸,羊山集守敌也派出1个团向南迎接该旅。第三纵队及冀鲁豫军区部队,冒着倾盆大雨,突然将敌人包围于野外。22日经两小时激战,全歼第一九九旅及羊山集派出接应的1个团。第一九九旅旅长王仕翘被生擒。他满身泥水,高举双手,很认真地说:"昨晚我算了卦,知道今大不吉利!" 第一九九旅的覆灭,使敌人各路援军畏缩不前。第四兵团司令官王仲廉借口道路泥泞,率部连日徘徊于冉固集、城武地区。 23日,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电令:"为迅速扩大已取得的主动权,应即短期休整,速向大别山跃进。羊山之敌如能迅速歼灭。则歼灭之,否则即转入休整。" 刘伯承与邓小平研究后认为,各路援敌尚在行进途中,金乡之敌已无力北援。主力可以全部集中,完全有迅速歼灭羊山守敌的把握,于是决定继续攻歼据守羊山的整编第六十六师。他们指示攻击部队重新组织侦察,并调整了部署,以第二纵队一部由西向东攻击,第三纵队第七旅、第六纵队第十六旅从北向南攻击,第三纵队一部由东向西攻击。各部加强炮火,着重夺取制高点。兵力上达到了十比三的优势。 部署已毕,刘伯承、邓小平前往羊山集前线,向纵队领导传达了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精神,然后问他们到前沿察看了地形没有?几个纵队指挥员都说没有。刘伯承说:越是胜利越要细心谨慎,不能疏忽大意,更不能急躁。 你们要亲自到前沿看地形,了解一下为什么攻不下来,跟下边指战员研究如何打法。总之,不能再拖了,必须尽快把羊山集的敌人歼灭。各纵队指挥员应命而去。第二纵队司令员陈再道、第三纵队司令员陈锡联都直接到阵地前沿勘察。陈锡联一下子跳进齐胸深的水濠里,测量濠沟的宽度和深度,布置部队备好过濠器材,并制定了具体的进攻方案。 经过细密的准备工作,27日晚对羊山之敌发动总攻。激战1昼夜,28日晚全歼羊山守敌整编第六十六师。 至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在鲁西南连续作战28天,歼灭国民党军4个整编师帅部,9个半旅,共5.6万余人。俘敌整编第六十六师师长宋瑞珂、第七十师长陈颐鼎、第三十二师副师长理明亚以下4.3万余人,收复了鲁西南解放区,从而打开了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大门。 羊山集失守的消息传到开封,蒋介石恼怒异常。为了推卸责任,他以"行动迟缓,贻误戎机,纵敌殃民,陷害友军"的罪状判处第四兵团司令官王仲廉8年有期徒刑.遗职由罗广文接任。26日赶到商丘指挥的陆军总司令顾祝同,也灰溜溜地退回到徐州总司令部。 昼夜奋战28天的刘伯承,满怀胜利的喜悦和豪情,写下了他的著名诗篇: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第二节提前跃进
正当全军指战员争相传诵刘伯承为羊山战斗胜利作的战斗诗篇时,新华社8月2日公布了中共中央通令嘉奖刘邓南下大军的消息。嘉奖令说:"自卫战争第2年第1个月作战,除我山东及各战场均歼灭敌人一部外,刘邓自7月2日到7月28日在郓城、巨野、定陶地区连续作战,歼灭敌人正规军9个半旅及4个师部,毙伤俘敌6万余人,成绩甚大,特此通令嘉奖。"同日,新华社冀鲁豫前线又发出刘伯承向该社记者谈鲁西南大捷重要意义的报道。 刘伯承指出重要意义有二:"第一是解放了数万人民,恢复了黄河两岸广大地区,武装掩护了修复河堤;第二是粉碎了蒋介石的'黄河战略',开辟了鲁西南广大战常给蒋介石进犯军准备了更好的坟墓。" 20多大的连阴雨停了。太阳从逐渐散开的雾气中露出了笑脸,鸟雀恢复了往日的喧噪。大河南北、梁山左右的解放区军民,都在庆贺人民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 自从6月30日夜晚,一个月来,刘伯承、邓小平一直没有好好休息过。 特别是年过半百的刘伯承,不知度过了多少不眠之夜。近来,他那独存的左眼更红,他的睡眠更少了。邓小平、张际春、李达和司令部的参谋们,关心体恤他,除特别重大或中央指定由他本人回复的事,都不打扰他,让他安静地休息。但是,热情似火、心细如发的刘伯承,晨起后还是习惯地向参谋、警卫员问:今天天气怎么样?晴天还是阴天?风向如何?听到准确的回答后,他才洗漱、早餐,接着就开始工作。 "常胜将军刘伯承"的盛名,已经传遍全国。可是,他一点也没有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过黄河后,因为新华社记者的一则报道中,用了刘邓"常胜军"的标题,他严肃地批评说:"世界上没有常,胜将军和常胜军。我们是人民的军队,依靠党和人民以及正义的战争性质,争取多打胜仗是应该的。"现在,他满心想的只是怎样担起千里跃进大别山的战略重任。他借用四川民间流传的嘉州"鬼门关"的故事,来比喻南进任务的艰险:自古人们只知三峡为川江的天险,我们四川人却还知道天险外还有一个险关。它位于嘉州(即乐山)岷江下游80公里的地方。有两道陡直的高山把江水夹起来,水流飞泻直下,冲击着岩石又打回来。船行到这里,只有瞄准向峡里冲,稍一歪斜,就有船覆人亡的危险。在峡上面突出的山岩上,刻着"冲我来"三个大字,人称此处为"鬼门关"。任何一个船夫,都必须通过它才算胜利通过岷江。"鬼门关"象专门与川江勇士挑战的恶魔,每时每刻向过往的水手呼喊着:"冲我来!"勇敢者朝着它冲过去,平安无事。怯懦者稍一犹豫,调转船头的念头尚未形成,就被激流旋涡吞没了!现在,中国人民与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代表蒋介石的决斗,已经到了成败关头。真象传说的冲"鬼门关"一样,只准向前,不准退后,半点犹豫都不能有。 7月23日,毛泽东的部署确定了:以刘邓领导的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华东野战军和陈谢集团配合向中原推进,共同实施战略进攻的任务,并规定陈谢集团挺进豫西后归刘邓指挥。毛泽东充分考虑到南进后的困难,要求刘伯承、邓小平:"立即集中全军休整十天左右,除扫清过路小敌及民团外,不打陇海,不打黄河以东,也不打平汉路,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月行程直出大别山,占领大别山为中心的数十县,肃清民团,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吸引敌人向我进攻打运动战。" 久战疲惫的晋冀鲁豫野战军急需休整补充。鲁西南战役结束的当天,刘伯承、邓小平致电中央军委:因南渡后连续作战,损耗甚大,伤亡约1.3万,炮弹消耗殆尽,新兵没有来源,俘虏至少需20天教育争取方可补充,以补足伤亡;当前敌人现有17个旅,除整编第四十帅外,战斗力均不强,山东敌人又难西调,仍有内线歼敌之机会,故积极作南进准备立即休整半个月,第一步依托豫皖苏,保持后方接济。第二天,毛泽东电复。同意刘邓全军休整半个月和第一步依托豫皖苏的计划,两个月后看情况,或有依托地逐步向南发展,或直出大别山。 但敌情很快发生了变化。蒋介石决心暂缓山东方向的进攻,改集大军于鲁西南,企图与刘邓大军进行决战。8月初,他从山东、洛阳、郑州、西安等地连续抽调大批兵力,加上原在鲁西南的部队,拼凑成5个集团共30个旅,分5路向郸城、巨野地区扑来。蒋介石想沿用过去"围剿"红军的所谓"分进合击"的老战术,一举把刘邓大军歼灭在黄河与陇海路之间,或逐回黄河以北。此举不成,他还准备决堤开坝,用滔滔黄河水来淹刘邓大军。 8月1日起,鲁西南又是连日大雨,黄河猛涨。在金乡县赵家楼村的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的指挥部里,刘伯承焦虑不安地注视着敌情和水情的变化。戎马注熄,他仍不忘及时提高指挥员的战术素养,利用作战间隙校译了苏军《合同战术》一书,并撰写了《重校前言》,在这个前言中,他预见到实行战略进攻后将要面临的大兵团作战,提出了下决心的基储进行主动的灵活的机动、协同动作与通信联络等三项重要的作战原则,以指导部队尔后的作战行动。 8月2日水情报告:黄河滦口水位由2米增至30.3米,每秒流量达2034立方米。同日的敌情报告:张涂集团整编第七、四十八师已由鲁南车运抵达商丘、砀山地区;王敬久集团整编第三、五十八、八十五师和邱清泉第五军进犯郓城;罗广文第四兵团整编第三、四十师及骑兵第一旅迸犯新集,刘汝明集团整编第五十五、六十八师随后跟进。敌人摆出一副数路钳击的态势。 军情紧急,水情逼人。刘伯承、邓小平决心提前实施跃进,率领大军直插大别山。 就在这一天,刘伯承,邓小平召集各纵队和冀鲁豫、豫皖苏军区负责人开会,讨论和部署南进行动。会议讨论阶段的气氛很热烈。不少人主张在鲁西南或豫皖苏再打一个大仗,理由是依托根据地作战有利条件很多,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物资弹药补充以及地形也都便利,加上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的5个纵队已到达郓城、巨野地区,力量上更加强大。部队虽经连续作战,消耗较大,也很疲劳,但在连战连捷的鼓舞下,士气旺盛,求战情绪很高。而且如能再给敌人一个大的打击,歼敌越多,对战略跃进就越有利,南下的包袱也就减轻了许多。 刘伯承、邓小平全神贯注地倾听着大家的议论,脸上时而微笑,时而严肃,人们的不同认识牵动着他们的思绪。刘伯承间或拿起放大镜,走到墙上的地图跟前查看着什么,思考中张开手掌,用拇指和中指在地图上上下左右计量着。 讨论完毕,刘伯承对大家讲话。他说:我和小平同志一致认为,跃进大别山,是党中央、中央军委赋予我们的战略任务,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把战争引向蒋管区,彻底粉碎敌人的重点进攻,有利于扭转全国的战略局势,因此困难再大也要克服。当前敌集重点于鲁西南和陇海路,企图与我决战。我们也曾考虑在鲁西南再打一仗,再歼灭它几万人。但当前陇海路南至长江边广大地区,敌兵力薄弱,后方空虚,正是我跃进大别山的大好时机,所以要当机立断,抓紧时间,越早越好,越快越好,以发挥战略突然性的奇效。机不可失,时不我待。党中央要求我们一定要先敌进入大别山,先敌在大别山展开。他一口气讲述了提前跃进的道理,最后讲到两个"先敌"时,特别加重了语气,表明了把跃进提前的关键所在。 邓小平接着讲话,他说,毛泽东对我军千里跃进大别山估计了三个前途,一是付了代价站不住脚准备回来;二是付了代价站不稳脚,在周围坚持打游击;三是付了代价站稳了脚。我们要从最困难方面着想,坚决勇敢地战胜一切困难,争取最好的前途。当然我们马上行动,会有很多困难,但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战略区特别是陈粟、陈谢大军的有力配合下,有广大指战员的艰苦奋斗,任何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 随后,刘伯承讲了跃进大别山的部署。他说,为了保持行动的隐蔽突然,造成敌人的错觉和不意,确定野战军主力分3路南进:以第一纵队指挥中原独立旅为西路,沿曹县、宁陵、拓城、项城之线以西南进,直插豫南;以第三纵队为东路,沿城武、虞城、鹿邑、界首之线以东南进,直插皖西,中原局、野战军指挥部和第二、六纵队为中路,沿单县、虞城、界首、临泉之线以西南进。5000余名地方干部随各纵队行进,以便于迅速开辟地方工作。 会议要求大家从速完成南进的各项准备工作。 8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在指挥部作战室又召集了一个会议。司令部处、科干部都参加了。张际春副政委、李达参谋长、郭天民副参谋长都出席了会议。 会议一开始,刘伯承就说:今天咱们开会打破点常规,到会的人多点。 过去,确定作战计划,虽然也征求部门工作人员的意见,但多半只是少数有关领导同志。我们下一步的作战,是战略性的行动,需要充分发扬军事民主,集思广益,慎重对待,正确处理,所以开个范围稍大的会议,以求处理得更好些。 接着,由情报处参谋先汇报日内敌情和水情。 然后,刘伯承又针对司令部工作人员的思想实际、工作特点,讲了一些意见。他说:关于是否提前行动的利弊,大家已经细致地考虑过了,现在是领导决心已下,要大家更集中地讨论各自的准备工作了。千里跃进是无后方的行动,各种物质准备要抓紧做。说着,他走到地图跟前,手持放大镜,边看边向参谋人员询问敌军的新情况,最后,他着重叮咛说:"你们都是作参谋工作的,参谋参谋,就是要参与谋划,要多谋善断啊! 当前就是要抓紧时间,想一切办法,加强对当面敌情(包括黄河水位)的了解,掌握它的变化,要确切弄清陇海路以南、淮河以北,津浦路徐州、蚌埠段以西,平汉路郑州、信阳段以东地区的地形、河流、交通、道路情况,把这些情况都在地图上醒目地标志出来。越快越好!机不可失,时不我诗,我们要立即行动了!" 司令部的机器开动了。他们把刘邓的意图,给中共中央的报告,给各纵队的指示,用地图、密码、电文等手段分送出去。 向中共中央的请示是:"我决心提前于8月7日全军开始战略跃进!" 中共中央军委于8月9日、10日连续复电刘伯承、邓小平指出:"决心完全正确""情况紧急不及请示时,一切由你们机断处理。" 刘邓大军提前跃进的战略性行动就这样确定下来了。 第三节三出陇海路
1947年8月6日,刘伯承、邓小平下达了挺进大别山的预备命令。命令规定了3路开进的路线和目标。为着更利于主力隐蔽地突然实施跃进,又令第十一纵队和冀鲁豫军区部队,在鲁西南地区积极开展攻势活动,并到黄河渡口佯动,造成野战军主力渡河北返的声势假象,以迷惑吸引敌人继续合围;豫皖苏军区部队破击平汉路,断敌交通,待主力跨过陇海路后,中原独立旅即西越平汉路,直趋信阳以西,作出挺进桐柏山的姿态,以迷惑武汉、信阳方面的国民党军。 在命令的后面着重写明两点: 一、暂归野战军指挥的华野外线兵团5个纵队,于鲁南、鲁西地区,寻机歼敌,掩护晋冀鲁豫野战军主力南进。 二、为着迅速开展大别山根据地的开辟、重建工作,晋冀鲁豫中央局所组织的南征工作团,随中路野战军直属队和第二、六纵队行动。要充分发挥他们的战斗作用,并全力保证他们安全。 接到命令后迅速准备,决定明天晚上开始行动。 刘伯承一遍遍地校正了电报稿,然后才和邓小平、李达一同签署。 当命令下达之后,刘伯承又来到作战室。他严肃地对李达和作战科的参谋说:"决心定了,部署有了,命令也下达了,你们作参谋工作的同志现在就应该研究我军到达大别山以后的战略展开问题。"他擦了擦热气朦胧了的眼镜,又继续说:"我进军大别山,东瞰合肥、南京,西逼武汉三镇,威胁敌人长江防线,蒋介石当然不会罢休,还会纠集重兵,包围、进攻我军,企图乘我立足未稳之际,各个击破。因此,我们不仅要考虑到战略进军本身的问题,还必须部署好到大别山的战略展开。总的原则是既要分兵一部消灭分散的守敌,发动群众,建立根据地;又要集中一定兵力,打中小型运动战,粉碎敌人的进攻。"他越说越铿锵有力:"总之,我们不仅要考虑大别山根据地的建立和巩固,还应该考虑和研究夺取整个中原的步骤。" 根据刘伯承的意图,司令部制定的部队战略展开的部署是:以1个纵队向合肥、芜湖之线以西的皖西地区实施展开;以1个纵队向信阳、武汉之线以东的豫东南、鄂东地区展开;另两个纵队主力位于大别山北麓的商城、罗山地区,主要任务是掩护战略展开,同时分遣一部分兵力,扫清大别山腹地数十县的国民党地方武装,帮助地方干部开展新区工作,建立根据地。 听着李达参谋长的部署汇报,刘伯承充满信心地说:"好!请邓政委过目一下,咱们就这么干!性鹇梗顾浪郑俊灰颐羌峋龉岢沟持醒氲闹甘荆衙蠖滤枷牒途咛迩榭鼋裘芙岷希榛钤擞茫鸵欢芄蝗〉檬だ埂隙ㄒ烙谥泄嗣裰郑 ? 连阴雨仍然昼夜不停地下着。指挥部的院子里又涨满了水。刘伯承守候在厢房负责水情的参谋那儿,专心注视着展开的河图,倾听着黄河水利委员会的工程人员报告阿城至东明一段河堤的情况。 刺向蒋介石心脏的利剑就要出鞘了! 刘伯承周密的安排完全迷惑了敌人。8月6日,蒋介石判断刘邓大军将由鲁西南越陇海路"南窜",下令部队迅速南进追击。在徐州指挥的陆军总司令顾祝同接到"黄河边有共军主力活动"的情报,判断刘邓大军将渡河"北退",下令部队北进堵截。8日,顾祝同发现刘邓大军向南移动,下令部队南返,蒋介石却又判断刘邓大军渡河北撤,下令部队尾追。真是朝令夕变,弄得部属们无所适从。 出发前,己来不及同华野外线兵团领导面谈,但是刘怕承同他们通了一次电话。 "我们上马了"。刘伯承说。 "牌怎么打法?"对方请示。 "打一张鹅牌①。"刘伯承用密语作了简明的回答。意思要他们以少数兵力寻机歼灭敌人,掩护刘邓大军南进的战略行动。 8月7日夜,正当坐镇开封的蒋介石以30个旅,分路向鲁西南合击时,刘邓大军12万人以破釜沉舟的决心,突然甩开敌人,开始了向大别山挺进的战略性行动。 从11日夜起,横贯中原的大动脉陇海铁路,第三次被刘邓大军的脚步声震动了。连续3天,各路部队大都没有遇到敌人象样的阻击。偶然听到几声凄厉的枪响,那是几个被迫护路的国民党军士兵逃跑时虚放的。不愿再受国民党军欺凌压榨的铁路员工,自动留下来,协助工兵破路,并为辎重部队过路铺设便道。一时火光触天,拉大炮的卡车轰隆声、大车轮子的咕嗜声、步兵飞速的脚步声,响彻了原野。 刘伯承、邓小平走在中原局和野战军指挥部所率的第二、六纵队中间。 13日晚,当月亮迟迟冲出云层的时候,他俩在虞城古心王集附近,跨过了陇海路。 天气阴晴不定,有时小雨,有时又烈日当顶,暑气蒸人。大军人马日夜浸泡在汗水、泥泞之中。有人开玩笑说:"当年唐僧西天取经过火焰山,也比不上咱们这阵儿。"部队严格遵守群众纪律,休息时不进村,尽可能吃干粮、喝冷水就大蒜。即使被熟透的西瓜拌倒,也无人拾起来吃。偶而为救伤病员摘一个来,也要把应付的钱连同致谢的短信,挂在无人的瓜棚里。 刘伯承、邓小平多少次从因病掉队的战士身边经过,总是把身边极少的急救药品、水或者自己头上的草帽留给他们。 14日,部队按预定计划在豫皖苏解放区的大牛岭、吴台庙、杨蔡园作一天的休息。 就在这天,部队突然改善了生活,指战员们从经验出发,还以为是休息的安排,不料顿顿餐餐都有提高。很快,大家都知道了缘由,原来是刘伯承、邓小平的建议:给远征的指战员增加粮食和菜金。 刘伯承十分关心野战军直属队的行动,他担心他们在艰苦的长距离行军中能否跟上大部队。 当他得知野战军政治部及其所属的各部门都安全到达宿营地,并听到各路大军中政治机关于部大都随连队行动,在艰苦的行军中创造性地发明了形式多样的宣传、鼓动工作时,连连称赞。并一一询问中原局、南下工作团、卫生队、文工团、新华社野战记者团的情况。 24小时的休息过去了。战士晾晒的衣服还没干,刘伯承、邓小平又下达了新的紧急命令:"16日上午11时半,向黄泛区开进,行程180里。" ①牌九中的一张牌,一边一点,一边三点。 又是一个暑日黎明。阳光从窗户里射进来,刘伯承照例先听取参谋对天气、敌情的汇报。参谋报告说:预报今天是个大晴天。敌人仍未判明我们的行动目标,黄泛区内未发现敌人,沙河方面敌保安团队有控制船只模样。接着,他细致询问向黄泛区进军命令发布后,部队情绪如何?有人回答说:部队情绪很高。还有不少人说:"黄河都过了,还在乎这些水沟水坑?只要天上的'小红头①'、'黑寡妇②'不来下蛋,呼呼啦啦不就趟过去了吗?" "这是危险的情绪!它决不是一坑黄水,而是一只张着血口的老虎。??现在我们要从虎口中冲过去!"刘伯承声色严肃地说。 ①国民党军的侦察战斗机。 ②国民党军的轰炸机。 第四节第二个"草地"
刘邓大军已经穿越了陇海路,深入国民党军战略纵深200多里,在阴雨、溽暑中渡过了整整5个昼夜。但蒋介石却仍然认定他们是"向南逃窜"。因此,仅以整编第四十六师一部自蚌埠西进太和,纠合地方团队在沙河布防。 而以主力罗广文兵团和张涂兵团的12个旅编为第一梯队,王敬久集团的18个旅为第二梯队,分路南追;并以整编第五十二、五十六、十五、二○六师各1个旅在平汉路侧击,妄图把刘邓大军一举歼灭在黄泛区。 对于敌人的错误判断和兵力部署,刘伯承、邓小平同样是十分重视并认真对待的。因为十几万人马,要突破四五十里布满泥水的天然障碍,决不是轻而易举的事。 17日,各路部队以日行至少80里的速度,先后进入黄泛区。野战军指挥部所在的中路纵队离开古心王集,冒着烈日向南挺进,到周堂口一路还可以通车,过涡河也没费力气,但到了郸城集进入黄泛区的边沿时,情况就不一样了。 这儿,是一眼望不到边的汪洋。要不是尚有一些民房的屋脊和树木的顶梢露出水面,谁也不会想到这里原来是一片沃野和居民地。 刘伯承、邓小平一面命令部队设法通过黄泛区,一面指示各级指挥员,抓紧时间向战士再次介绍黄泛区形成的历史,使大家不要忘记蒋介石在郑州花园口掘开黄河大堤,毁了32万人民生命的罪恶。 步兵、骑兵、炮兵、辎重、担架、大车一齐下水了,象潮汐过后赶海的人群一样拥挤、热闹。有的地方,明明看着水已干涸,但一脚下去,却是稀烂的胶泥。前脚起后脚陷,使劲愈大,陷得愈深,甚至拔不出来。马匹的驮鞍早就卸下了,各种炮也都尽可能地拆散,扛着涉渡。马匹吼叫着,越挣扎,越下沉。炮车轮越旋转,越往下钻。无法隐蔽和伪装的目标,被敌人的"小红头"和"黑寡妇"轮番扫射轰炸。战士们用步枪、机枪仰射。这古今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场面,使参加过万里长征的老红军,都异口同声地说:"这是第二个草地"。 刘伯承、邓小平命令部队尽量隐蔽,彻底轻装。学习当地群众的经验,利用木板、干草,甚至破棉被,把陷在泥里的人马救出来。熟悉黄泛区地形的老乡,主动设置路标,铺垫什物,帮助部队尽快通过。 当刘伯承发现后勤的大车超出了规定的数目,特别是看见有的车上竟装着太行山的小米、山西的陈醋、山东的大葱,他的脸色很少见地沉下来,对车队领导说:"我的好同志们!咱们一再宣誓要破釜沉舟打天下,要舍得甩掉坛坛罐罐,乃至准备随时牺牲自己的生命。要节省民力,让他们的力量更有效地用于革命战争。这些鸡毛蒜皮值得装上大车吗?红军北上抗日,是吃皮带、草根、树皮过来的。哪个干部到大别山吃这些东西,不脸红吗?" 没待他说完,管理人员齐声检讨说: "是我们错了??"並立即分咐重新调配,把大车尽量放回。 大军继续前进。刘伯承、邓小平也夹在满身沾着泥浆的人们中间,吃力地走着。刘伯承边走边观察,发现榴弹炮渡泛区确实困难,就命令炮兵指挥员将它隐藏起来或者炸毁。炮手们一面执行命令,一面却抱着这些用生命换来的武器,不忍释手,有的竟放声痛哭。 18日夜,部队通过了黄泛区,急行军30多里,直奔沙河。豫皖苏军区部队已预先搭好了浮桥,指挥部得以顺利通过,天明到达安徽沈丘县贾寨。 部队都抓紧时间休息了,人马都疲倦得象一摊泥。刘伯承还是没有休息,在李达陪同下四下走动着,怜恤地看着酣睡的战士,同时吩咐:"得赶紧布置防空警戒。" 军政处长杨国宇正要请示下一步行动,刘伯承吩咐说:"后勤人员还没有过河。河水猛涨无法架浮桥,船少,又不断被敌机炸毁,我们要争取时间抢渡。你协助参谋长立即乘吉普车到沙河渡口,动员船夫,用最有效的办法,快速渡河!耽误一分钟,就是对人民犯罪!" 由于加强了组织和指挥,后勤部门的渡河行动变得有条不紊。部队分两个渡口渡河,一个渡人员,一个渡车辆,有经验的驭手牵着牲口徒涉,很快顺利地渡过了沙河。 直到这时候,蒋介石才如梦初醒,发觉刘邓所部并不是"向南流窜",而是有目的地挺进大别山,威胁他的战略后方。本来他已派出几十部电台在陇海路以南侦听刘邓部队的电台讯号,以判明刘邓部队的去向。刘伯承早已料到这一着,命令所有部队一律停止使用电台。因此,蒋介石对刘伯承的行动始终不明底细。 过沙河后,刘伯承、邓小平立即指示各纵队领导作以下部署:一、敌己判明我到大别山,正部署堵击中。王敬久率第三师、五十八师,17日由砀山经夏邑向毫州前进。罗广文率第十师、二○六师似沿平汉路运动。16日,柘城北之远襄集到敌百余,可能是桂系。吴绍周之第八十五师、五十七师仍在单县地区。第五军仍在郓城地区。刘汝明仍在菏、鄄地区。敌人兵力分散,我军务于19日渡河完毕,以争取先机。 二、过河后部署如下: (一)第一纵队占领商水,主力集结商水以东、以西,休息二、三天,派1先头旅,占领上蔡。第二步,主力占领汝南,派1个旅占领正阳,尔后该旅即在上蔡、汝南、正阳之线待机。但应以骑兵团和张才千旅,进至平汉线,由北向南破路。同时,由上蔡之旅1个营附电台,留置商水,向北游侦警戒。如能更早点占领汝南、正阳,更为有利。 (二)第六纵队占领项城,休息两天,以先头旅控制洪河,尔后留置1个旅在新蔡及其以南。派1个营附电台,留沈丘东西地区,游侦警戒。主力南进,占领演川、光山、商城3城侍机。 (三)第三纵队在颍州(阜阳)以西地区,休息两天,以先头旅控制三河尖东西地区,尔后除留置1个营附电台,在三河尖游侦警戒外,全部自择道路,或经霍丘、砚蛮,迅速占领六安、霍山、立煌①3城。 (四)本部在第二、六纵队之间行进。 胜利渡过沙河之后,刘伯承、邓小平向全军指战员正式宣布了跃进大别山的任务。为了快速前进,战胜敌人的追堵,刘伯承、邓小平命令各部队再次实行轻装,埋藏和炸毁一些笨重武器和车辆。提出"走到大别山就是胜利"的响亮口号。 部队斗志昂扬,前进的速度更快了。8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率指挥部从新蔡县杨埠渡过洪河。于是,涡河、黄泛区、沙河、洪河都被刘邓大军①即金寨县。1932年国民党占领鄂豫皖根据地后,蒋介石以具将领卫立煌的名字命名。 远远抛在后面,反而变成了国民党军追兵的障碍。 第五节狭路相逢勇者胜
刘邓大军3路前进。8月23日,东路第三纵队到达淮河北岸;西路第一纵队到达汝南城附近汝河北岸;中路第二纵队主力在新蔡东南渡过了洪河,刘伯承、邓小平率野战军指挥部随第六纵队抵达汝河北岸黄刘营附近。 经过侦察,南岸汝南埠驻有国民党的地方保安部队,河内船只,已被搜砸一空。担任先遣任务的第六纵队第十八旅,牢记他们的任务是逢山开路、遇水搭桥,为后续部队扫清障碍,开辟进军道路。他们一刻也不迟疑,立即分头寻找船只,搜集渡河器材。 24日上午,汝河上空出现了国民党军的"红头"飞机,在先遣部队的头上盘旋低飞。12时左右,汝河南岸西边的公路上,突然烟尘滚滚,人喊马嘶。 黑压压的队伍沿公路由西向油坊店、汝南埠一带运动。眼看着国民党军在河对岸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正面布防,形成对峙状态。有经验的指挥员感到情况严重了。 汝河岸边出现的敌情,刘伯承是早有预料的。他已获悉:在刘邓大军南下之后,蒋介石一怒之下,撤销了陈诚的参谋总长职务,降为东北行政长官,怒斥追击刘邓军的国民党军:"追兵迟出早归,形似旅次行军",哀叹"似此何以挽救党国于危亡?"并严令加紧追击,部署堵截。蒋介石本人则自兼参谋总长,飞至前线上空督战。 天刚落黑,刘伯承、邓小平等已经赶到汝河边。河对岸10几公里的地方,满天通红,一片火光,这是敌人在村庄里放的火。 刘伯承、邓小平迅速进入离渡口100多米处的小草房里,第六纵队政委杜义德、副司令员韦杰,第十六旅旅长尤太忠,第十八旅旅长肖永银也先后跟进来。大家都还未坐下,刘伯承就严肃地问:"你们了解情况吗?" "报告司令员、政委:12点钟以后,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吴绍周部进入了油坊店、汝南埠一线,挡住了我们前进的道路。我第五十二团占领了河南岸大雷岗,工兵架起了浮桥。现在敌人正集中火力轰击北岸,封锁浮桥。我旅其他各团已集结河北岸待命。"先头旅肖永银旅长回答。 李达参谋长把地图在桌子上铺开,报告最新情况:"我过沙河后,敌人发现了我们的战略意图,开始派部队向我追击,企图拦住我军主力,在洪河、汝河之间进行决战,以打乱我进军大别山的战略计划。现在敌整编第八十五师和第十五师1个旅,约3万人,已赶到汝河南岸,后面追击我们的罗广文兵团整编第五十八、四十八等3个师,已离我们只有50里路了。" 屋里的人们全都集中注意力看着地图,只在参谋长的话被近处爆炸的炮弹声打断时,有人才拉正了门窗上的市帘,挑亮了油灯,大家准备接受刘伯承和邓小平的命令。 一直凝神静听的刘伯承,微微抬起了头,用他分外沉着、安祥的眼光巡视着每一张焦急的面孔,他开了口:"同志们!情况确实是严重的,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 如果让后面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但影响战略跃进,而且还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说到这里,他的声调变了,坚毅有力、如金石坠地:"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用拳头撞击着桌面,更高声地重复着:"狭路相逢勇者胜啊!同志们,明白吧?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以进攻的手段对付进攻的敌人,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只要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打过去。这次战斗考验着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看你这党员够不够份量!野司要从这里渡河!" 邓小平接着说:"情况就是这样,千钧一发啊!现在除了坚决打过去以外,没有别的出路。桥断了,再修!敌人不让路,就打!今天过不去汝河,后面敌人明天就赶到了。我们决不给敌人以时间!过不去就得分散打游击,或者转回去,这就是说我们完不成党中央和毛主席赋予的战略任务!在最紧急的关头,正是考验我们共产党和革命军人的时候,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和牺牲,坚决打过去!" 人们的心在剧烈跳动,血已沸腾,脑子里索回着司令员、政委的命令:"狭路相逢勇者胜!""坚决杀出一条血路,打过汝河去!""看你这共产党员够不够份量!" 刘伯承又打破紧张、沉默的气氛说:"时间不多了,咱们马上行动,强渡!五十二团的勇土们,已经勇敢、机动地冒着敌人炮击和轰炸,强渡到汝河南岸从敌人手中夺取了第一个桥头堡大雷岗。这是对敌人防守的南岸楔进了第一个楔子!十八旅工兵连又冒着重重封锁,积极搜索船只架设浮桥,这都好得很!命令部队,保护好浮桥,我们要从上面杀过去!" "河南岸有五十二团防守,桥头上有两个战斗力很强的工兵连,敌人一再炮击、轰炸,他们一再修复。桥,决不会丢失!"肖永银旅长的话刚说完,工兵连派通信员来报告:"刚才的枪声,是敌人第四次抢桥,约有一个连的兵力,已被击退。" "只要桥在我们手中就好办!"刘伯承自语般地说着,又让李达把地图铺在地上,蹲下来,将放大镜罩在左服上。周围的人也都蹲下来,注视着刘伯承手指的移动。他又重复一次说:"十八旅从中间杀出一条路,抗住两边敌人,作为野司、纵直的前卫,奋力攻击前进!十六旅接替五十二团防务,固守大、小雷岗,保护浮桥,保护大军安全渡河!十六旅继续在左翼迟滞敌军西援。立即执行!" 一颗炮弹在近处爆炸,弹片震落的尘土撒满了地图。有人扑向刘伯承、邓小平,去掩护他俩;有人劝他们还是离开,隐蔽些好。他们却分外镇静,刘伯承用手将地图上的尘土拂掉,并且催促大家说:"不要管我们,快执行任务,打你们的仗去!"几位旅长跑步回到部队传达了刘伯承、邓小平的命令。"狭路相逢勇者胜"的壮语,象电流一样传到了每一个指战员的心里。 接着,刘伯承和邓小平也从浮桥上跑步来到汝河南岸,进入了肖永银给他们安排的指挥部--姚官屯。这儿虽然离敌人更近了,但和自己的战士也更近了。 刘伯承、邓小平立即派人送命令给北岸的张际春。命令说:"明天不管飞机如何轰炸,大炮、机枪如何封锁,均应坚决强渡!"并嘱部队要再次轻装,把所有机密文件烧掉,不给敌人留下片纸只字。 "刘邓首长已在我们身边,他们要和我们一同打过汝河去!"大家互相传送着这一鼓舞人心的消息。 这时候,纵队领导到了旅指挥所;旅、团长到最前面去指挥营、连;战士们争当开路先锋。 第五十二、五十三团做前卫,并肩从大雷岗向南攻击前进。第五十四团为第二梯队紧跟,各连均以4路纵队前进,步枪上刺刀,揭开手榴弹盖,不管遇见任何顽抗的敌人,都立即消灭。 整整一夜的拼杀,部队浴血向前,胜利的捷报一个接一个报到野战军指挥部。 通道打开了,血路杀出来了!汝河南岸横宽六、七里的地区,已看不到敌人的踪影。为着使数万大军安全通过,先头旅更加警惕地布置兵力,准备打退两边敌人的反扑,用生命守卫着每一寸已经占领的阵地。 天渐破晓,野战军指挥部和中原局、南下工作团都过河来了。肖永银带1个营掩护刘伯承、邓小平离开指挥部继续向南挺进。他们没有骑马,同大家一起轻快地步行。他们的身后,是浩浩荡荡的大军奔驰南下。他们的行动,证明了"狭路相逢勇者胜!" 第六节探水涉淮河
在强渡汝河的战斗尚未全部结束时,刘伯承就看好了跃进征途上的最后一着棋--抢渡淮河。 8月25日下午2时左右,刘伯承、邓小平风尘仆仆地赶到预先给部队指定的集合点息县彭店。天空飘着毛毛雨。在村口,刘伯承见到了肖永银旅长。 他笑着问: "肖永银同志,你的指挥所在哪里呀?" "在野外。"肖永银回答。 刘伯承还是笑着说: "找个房子吧,天还落雨啊!" "敌人情况还没摸清,又急着布置警戒,还没有顾到找房子。"肖永银恳切地汇报。 刘伯承又问: "今晚你去打息县怎么样?" "没问题,坚决执行命令。"肖永银立正作答。 正在这时,第十八旅司令部的作战参谋未接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先到一个老乡家里去休息。 刘伯承、邓小平一进屋,看见第六纵队和各旅的领导干部都在,用十分满意的口气表扬汝河战斗"打得好"。接着,刘伯承感叹着说:"我们这次能突出敌人的重围,主要靠我们向敌人采取了坚决的进攻,迫使进攻的敌人变成防御,主动变成被动。打仗就是这样,在关键时候只有勇猛才能战胜敌人。"稍停,他又下达了命令:"同志们,我晓得部队是疲劳的。可是,胜利只能在战胜疲劳之后才能得到!敌人希望疲劳捆住我们手脚。因此,我们一秒钟都不能停步,必须立即出发,向淮河进军。明天拂晓前要攻下息县,夺下淮河渡口,夺下咱们战略跃进途中的最后一个关口!"听的人都激动得屏住了呼吸。刘伯承又重复他常讲的话:"打仗就是这样,要抓关键。在关键性的地方要勇、要猛,才能战胜敌人。敌人想把我们消灭在汝河岸边,但是在我们的勇士面前,他们的企图完全被粉碎了!现在,敌人肯定是要在汝、淮之间挫我跃进的锋芒。 想使我们功亏一篑,这又是一关啊!大家还是要牢记,决不和敌人纠缠,恋战就正中敌人之计,只能抢先渡过淮河!" 当晚,野战军指挥部和第六纵队进到淮河北岸息县、临河一线。邓小平提出由他指挥阻击尾追之敌,李达参谋长指挥渡河,刘伯承和张际春副政委先行渡河,指挥进入大别山的部队。大家一致同意他的意见。刘伯承说:"政治委员说了就是决定,立即执行。"于是,李达亲率第十八旅赶到淮河渡口。 这儿本来可以徒涉,不料,当部队到达时,上游却突然涨水。渡口上的船只,也多被敌人破坏,只剩下10来只小木船。敌情十分紧急,据可靠的情报:敌整编第四十八师、第七师、第五十八师、第十师、第三师、第六十五帅、第五十二师、骑兵第一旅等,已经紧追而来,其中整编第六十五师已接近刘邓野战军中路纵队,其先头部队已到彭店,和后卫部队接上了火,离淮河渡口只有30多里了。 担任先头的第十八旅,奉命必须在26日12时之前渡完。 旅指挥员分头在渡口指挥监督10几只木般进行抢渡。但依眼前的实际情况,今明两日渡完1个旅也是困难的,怎么办呢?屋漏偏遇连阴雨,船破又遭顶头风。淮河上忽地巨风突起,小船在风浪中打旋。困难增加了,摆渡的速度减慢了。李达参谋长镇定地指挥着部队抢渡。先头旅的领导一面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按计划让部队上船,一面和参谋长核计着当夜完成任务的实际困难。这些,刘伯承全都看到了眼里。他比所有的人想得更多,他让旅政委李震留在渡口加紧指挥抢渡,带着李达和肖永银回到他的临时指挥所去,商讨加速渡河的紧急措施。小屋塞得满满的,近40摄氏度的高温使人几乎窒息。在一阵沉默后,刘伯承向肖永银发问了:"河水真的不能徒涉吗?" "河水很深,不能徒涉。"肖永银根据实地了解的情况,作了肯定的回答。 "到处都一样,都不能徒涉吗?"刘伯承又认真地追问着。"淮河忽涨忽落,现在涨得很深。河边老百姓说,从来没人敢在这样的季节涉水。"肖永银作了进一步的回答。 刘伯承继续细心周密地向肖永银等提出一系列问题:"你们是不是亲自侦察过?试过徒涉?亲自找向导查了没有?找过几个老乡?他们怎么说的?能架桥吗?" 肖永银等旅的领导虽一一回答了他的所有提问,但他心里仍然觉得不够踏实,决定要先和野战军指挥部的人员渡过一部分去。 说着,刘怕承拄着一根长过身高的竹竿,带着两个手提马灯的警卫员来到了渡口。他不要人搀扶,登上了一只小舢板。小船顶风破浪向南划去。岸边的同志都向刘伯承投以敬仰、关怀的目光,默祝他安然、快速地抵达南岸。 已经是天将黎明的时刻,下弦月的微光紧紧跟着他的小船,北岸的人们一直看着他高大的身影在船边摆动。忽然,从河心传来了熟悉的呼唤声:"能架桥呀!我试了许多地方,河水都不太深!" 这时岸边的指战员才明白,刘伯承原来是在亲自测量水的深度。小舢板经过水浅之处,他还让警卫员插上了标杆。 "告诉李参谋长,叫他坚决架桥!"刘伯承的命令继续传到北岸。他怕呼喊听不清楚,又派人送来了亲笔书写的命令:"河水不深,流速甚缓,速告李参谋长可以架桥!" 李达在北岸正按刘伯承的命令布置架桥,忽然,刘伯承又派人送来了信:"我亲眼看见上游有人牵马过河,证明完全可以徒涉,立即转告李参谋长,不要架桥了,叫部队迅速徒涉!" 李达下达了部队徒涉的命令。好多路纵队,成千上万的人马,浩浩荡荡地从淮河上徒涉过去了。8月27日,刘邓大军终于战胜了南征途中最后一个险关,进入了大别山区。人民解放战争的车轮,已经不可逆转地开到蒋介石统治区来了。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刘伯承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
- Details
- Category: 刘伯承传
15章 中原逐鹿第一节"这里就是逐鹿潮
1948年2月24日,邓小平率野战军前方指挥部北渡淮河,进到临泉县韦寨,与刘伯承率领的野战军后方指挥部会合。邓小平关切地询问刘伯承的健康状况,刘伯承幽默地说:"没啥子事,这回大军出山,可要跟蒋介石、白崇禧好好周旋一番了。" 这时候,随着围攻大别山的失败,国民党军在全国其他战场上也迭遭严重打击。为了应付人民解放军越来越猛烈的攻势,蒋介石不得不收缩战线,由全面防御改为重点防御。除企图继续坚守东北、华北外,对于生命攸关的中原战场,更是尽力纠集重兵建立重点防御体系:津浦、陇海、平汉路之间的豫皖苏地区,有陆军总部徐州司令部顾况同部17个整编师;大别山、江汉、桐柏地区有国防部九江指挥部白崇禧部16个整编帅;陇海路潼关、洛阳段有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的1个整编师。共计34个整编师54万余人,约占当时国民党军作战部队三分之一的兵力。这些部队,主要活动在津浦、平汉、陇海三条铁路沿线,尤以这三线枢纽郑州、徐州、武汉为重点。 蒋介石之所以置重兵于中原战场,是由当时全国的战略形势和中原地区的特殊战略地位决定的。从1947年7月至9月,人民解放军发动战略进攻以来,战线步步向国民党统治区域推进,不断歼灭敌人的有生力量;解放区得到巩固和发展,人民解放军日益壮大。在中原地区,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的壮举,把敌人这个既重要而又薄弱的战略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刘邓、陈粟、陈谢三支大军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南可进逼长江,瞰制南京、武汉,威慑国民党统治的中心;西可直出汉水、大巴山,叩击川东门户。因此,蒋介石唯有放弃围攻大别山的计划,回兵巩固铁道线与中等以上城市。 对于中原国民党军这种新的战略态势,刘伯承指出:"蒋介石是基督教徒,是要死在十字架上的。""十字架"这个十分形象的比喻,是指陇海铁路与平汉、津浦铁路的交叉点郑州、徐州,预言国民党军的主力要在这些地方被歼灭。他还多次向部属指出:"古人说'中原逐鹿',现在这里就是逐鹿常"中原逐鹿,是人民解放战争中极为壮观的一幕。 中共中央军委为了使中原的野战军集中作战,指示刘伯承、邓小平率主力转出大别山,统一指挥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及华东野战军陈士榘、唐亮兵团,打中等或大的歼灭战,并配合华东野战军副司令员粟裕率华东野战军一部准备挺进江南。 根据新的斗争形势和中共中央军委的指示,刘伯承、邓小平规定了中原区新的斗争任务:继续大量歼灭敌人,粉碎敌人的中原防御体系,发展和巩固中原根据地,使之成为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基地。野战军主力迅速进行必要的休整、补充,逐步集中作战,寻机打几个中等的或大的歼灭战。军区各级地方武装作进一步整顿和发展,更好地坚持、巩固与扩大解放区,配合野战军作战。 为此,刘伯承、邓小平陆续将主力调出大别山,进至淮北和豫西,集结整训,并会合在这一地区活动的,由陈士榘、唐亮率领的华东野战军第三、八、十纵队和由陈赓、谢富治率领的第四、九纵队,寻机歼敌。 白崇禧察觉刘邓大军企图后,以第五绥靖区司令官张轸指挥整编第十师、二十师、五十八师组成临时兵团,并配属桂系整编第四十八师,进驻固始、潢川一带,企图截断刘邓大军主力转出大别山的通路;以胡琏兵团(辖整编第十一师和第三师)主力位于漯河地区,监视陈唐兵团和陈谢兵团。 中共中央军委为了迅速打开中原战局,直接指挥陈唐、陈谢两个兵团举行了洛阳战役。洛阳系九朝古都,位居秦、晋、豫三省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在当前,它是陇海线上的军事重镇,又是连结中原和西北的战略要点。本来蒋介石派有裴昌会兵团在潼(关)洛(阳)间守备,另遣青年军第二○六师担任洛阳城防。3月初,西北野战军宜川大捷,胡宗南告急,蒋介石将裴昌会兵团调往西安,令第二○六师改隶郑州孙元良兵团。孙元良迫于陈唐兵团兵逼许昌、漯河一带,正忙于巩固郑州防务,无暇西顾,只派出少数兵力进至洛阳东面的黑石关担任警戒。这就造成了陇海线郑(州)潼(关)段的空虚。 陈唐、陈谢两兵团抓住这个有利时机,果断地发动了洛阳战役。3月7日,参战部队冒雨突然行动。右路陈唐兵团第八纵队连夜插向洛阳以东,于翌日拂晓袭占黑石关要隘,准备阻击胡琏、孙元良西援:其第三纵队于当夜进抵洛阳以东及东南,准备攻城。左路陈谢兵团第九纵队于8日凌晨袭占新安、渑池,阻击裴昌会兵团可能的东援,第四纵队于当夜进至洛阳以西以南,协同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形成了对洛阳的包围。9日黄昏开始攻击。经5昼夜激战,于14日攻克坚固设防的洛阳城,全歼守军第二○六师近2万人。俘虏少将师长邱行湘。 洛阳头炮声骤起,蒋介石急令郑州孙元良和漯河胡琏火速援救。时值豫西山区春雨茫茫,胡琏兵团跋涉于狭路和泥泞之中,饱受风寒饥疲之苦,士兵叫苦不迭。孙元良是国民党军队里出名的保存实力"专家",他前怕解放军在黑石关设伙,后怕郑州空虚有失,只派出小部队向西虚张声势。11日,蒋介石闻报洛阳东门失守,饬各路援军加速行动。胡琏率整编第十一师强行军,但在登封一线遭到解放军阻援部队的节节抗击,至16日晚才进抵洛阳南郊的伊河岸边,不过为时已晚。胡琏企图连夜组织渡河,对洛阳实施包围。 怎奈连日大雨,伊水暴溢,渡河器材无着。经通宵折腾,胡琏未能渡过一兵一卒。当时任整编第十一师第十一旅旅长的王元直,在日记中发出这样的哀叹:"伊、洛两河在洛阳附近,原可随处徒涉,不料近日来天雨,山洪暴发??今年系特殊例外,天意欲失洛阳以助共军,岂人力能为!" 洛阳战役一打,中原敌军调动频繁、处处被动,原有的战略布局被打乱。 为摆脱国民党军增援部队的合围,解放军于17日主动撤离洛阳。当国民党报纸吹嘘"国军劲旅克复洛阳"时,所得到的不过是一座空城。4月5日,陈谢兵团再度攻占洛阳,歼敌整编第四十七军4600余人。洛阳从此回到人民的手中。 整编第十一师北上增援,平汉路南段敌情缓和,刘伯承、邓小平本拟乘势举行阜阳战役,以"吸打援敌"的战法,调动张轸兵团于淮西,争取在运动中歼其一部。尽管事先进行了周密的准备,部队也开始了行动。但当敌发觉刘伯承、邓小平的意图,企图以阜阳作为诱饵,调集19个旅的强大兵力合击攻城部队时,刘伯承、邓小平断然放弃了原定计划,调动部队就势西向袭取上蔡、汝南、驻马店、确山、遂平、西平等城镇,拆散了敌人的阵势。同时令仍在大别山的第三、六纵队乘机转至淮北。 4月中旬,刘伯承、邓小平率中原局、野战军领导机关进入豫西,获得了相对稳定的环境,在这前后,他们抓紧时机进行了整训和补充。 这次整训,主要开展了三查(查阶级、查工作、查斗志),三整(整顿思想、整顿组织、整顿作风)和三大民主的新式整军运动。重点是团以下部队。着重解决部队对新形势和战略任务的认识以及作风纪律问题。半年多来,部队进出大别山作战,经受了严重困难的考验,出现了普遍减员和战斗力削弱的状况,因此一些指战员对挺进大别山的重大意义不理解,只看到局部损失,看不到全局的伟大胜利,甚至发生纪律松弛、违法乱纪的现象。刘伯承、邓小平决心用整党整军来克服部队的思想障碍,以便使部队能担当起大战中原的新任务。他们除进行了一般部署外,还亲自深入到第一、二、三、六各纵队进行思想发动。3月11日和4月17日,刘伯承分别给第二纵队和第三、六纵队连以上干部做了整训动员报告。他从挺进大别山三个回合的胜利,从大别山的斗争对中原战局乃至全国战局的影响,引导大家正确认识南征的意义。他强调指出:由于大别山牵制了敌人三分之一的兵力,因此东北才有大开大合的行动,西北和山东减轻了负担,逐步粉碎了敌人的重点进攻。这就是革命的车轮向前推,反革命的车轮则向后倒退直至消灭。革命的车轮已推到中原区来了,晋冀鲁豫野战军走在推车子的前头,这是很光荣的任务。下一步的任务是要与陈唐、陈谢兵团在一起,在中原战场歼灭敌人,创造解放区成为继续前进的基地。他要求各级领导通过三查三整和三大民主运动来提高部队的政治素质和军事素质,迎接新的更艰巨的斗争。 各部队按照刘伯承、邓小平的指示,自下而上地展开了三查三整和三大民主的新式整军运动。各级领导机关开办了整风集训队。基层连队边教育,边成立了士兵委员会、学习委员会、经济委员会。指战员按照查整和三大民主的要求,普遍展开了诉苦运动,进行了批评与自我批评,深入地揭发和克服了思想不纯、组织不纯和作风不纯等问题,从而大大提高了阶级觉悟和革命积极性,增强了斗志,加强了夺取中原斗争新胜利的信心。 在抓好部队整训的同时,刘伯承、邓小平为了尽快巩固和扩大中原中心解放区,进一步包围和孤立敌人的点线,缩小敌人的占领区,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新行动方向是豫西南、鄂西、豫西北以及整个汉水流域,歼灭分散之敌,调动平汉线以东之敌向平汉线以西,以利粟裕兵团行动"的指示,决心发起宛①西战役,攻取南阳西面邓县、镇平、内乡、浙川4县,以控制汉水中段,使豫西与桐柏连成一片。 4月19日,刘伯承、邓小平召集各兵团首长制订宛西战役的行动计划。 第二天,他们下达了《关于宛西战役的部署》。确定第二、第四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及桐柏军区部队主力为主作战集团,由陈赓统一指挥;另以第三、第六、第九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三、第八纵队为保障兵团,担任钳制打援的任务。战役自5月2日开始,参战部队采用远距离奔袭和突然包围的战术,一举奏效,至17日战役胜利结束。共歼敌正规军和保安部队2.1万余人,攻占宛西城镇10余座。当时国民党报纸报道:"宛西一战,别庭芳、薛炳灵经营10余年的团队垮台,中原的左侧,已成不可收拾之局。" 对于这次战役,刘伯承作了精彩的总结:"(一)本战役是在蒋匪新战法'大的使我吃不消,小的使我吃不着',与放弃次要据点抓紧主要补给要点及实行盯梢等情况下进行的。我们采用优势兵力突然袭击敌纵深薄弱分散①南阳古称。 的宛西四县的上蒋而不打南阳,避免了敌人向心集中增援,而我保障兵团强大,迫使敌人援兵不敢轻进,使主作战兵团取得了从容时间,圆满达成任务。 (二)本战役主要敌人是土蒋,其在宛西有相当的反动社会基础与统治经验,情报灵通,人地熟悉,且在'小的使我吃不着'的作战指导方针下,一经发现我主力和企图即会逃窜。我们采取了隐蔽秘密行动,由远距离突然奔袭包围即发起战斗,对溃散之敌实行猛追、穷追、搜剿等办法,以求得彻底消灭之。"由阜阳撤围到宛西突袭,典型地体现了"分遣与集结相结合,分遣以撕破敌人的合击阵势,集结以围歼可以歼灭之敌"的运动战原则。中共中央军委曾多次提到宛西战役,表彰为运动战的模范战例。 5月9日,中共中央决定加强中原局的领导,以邓小平为第一书记,陈毅为第二书记,邓子恢为第三书记,以刘伯承、邓小平、陈毅、邓子恢、李先念、粟裕等12人为委员;并决定再建中原军区,任命刘伯承为司令员,邓小平为政治委员,陈毅为第一副司令员、李先念为第二副司令员,邓子恢为副政治委员、张际春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李达为参谋长。中原军区下辖鄂豫、皖西、豫皖苏、豫西、桐柏、江汉、陕南等7个军区。晋冀鲁豫南征野战军改名为中原野战军,下辖第一、二、三、四、六、九、十一等7个纵队。 中原局的加强和中原军区的重建,以及华东野战军与中原野战军的联合行动,标志着中原逐鹿的斗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宛西战役胜利结束后,豫陕鄂中心根据地得到稳固,中原局和中原军区领导机关有了一个比较可靠的后方。中共中央军委为了加强中原部队的力量,决定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改变挺进江南的计划,南渡黄河,加入中原逐鹿的行列。因此,令中原野战军钳制位于临颍地区的敌胡琏兵团,使其不能东顾,以利于粟裕兵团南下。 刘伯承、邓小平认为钳制胡琏的关键,在于使其有南顾之忧,不敢放胆东开。于是决定发起宛东战役。首先佯攻确山,吸引、抑留胡琏兵团于漯河以南地区。同时吸引张轸兵团由南阳东援确山,在其运动于社旗镇、唐河以东地区时予以歼灭。战役的部署,以陈锡联指挥第一、三、六纵队组成东集团,佯攻确山;并以陈赓指挥中原野战军第二、四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以及桐柏、豫西军区武装组成西集团,阻击从南阳来援的张轸兵团,并在适当时机协同东集团予以合击歼灭。 5月25日战役发起,东集团以浩大的声势进占驻马店,包围确山。蒋介石顾虑平汉线南段被解放军切断,急令胡琏兵团从临颍地区南下增援,白崇禧也令张轸率所部3个整编师由南阳东援。刘伯承在宛东准备了战场,布置军区武装破坏了唐河、泌阳一线的公路,故意保留由南阳经社旗镇至驻马店这一通道。张轸以3师之众,成密集队形,直奔社旗镇。刘伯承见敌人行动一如所料,即将战役中心移向张轸兵团。28日,改令华东野战军第三、八纵队和中原野战军第九纵队阻击胡琏兵团,而以东西两集团全力对进,决心在社旗镇地区围歼张轸兵团。当夜,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在社旗镇以南的埠口以突然动作扭住了张轸兵团,引起了张轸的警觉。他一面令部队迅速向心集结,向社旗镇以南的解放军阵地作试探性的攻击;一面亲自用日语与信阳第五绥靖区司令部进行电话联系。当信阳司令部向他报告东线解放军主力西移,有参与合围的趋向,劝他不要继续东进,而应西退南阳时,他判明解放军的意图是"围点打援",决心西退南阳,但却故意在电话中严词拒绝信阳司令部的建议,声言以5万精兵,完全可以冲过解放军的防线。并于第二天,以一部向东佯动。 刘伯承得到上述情报后,估计张轸有西窜的可能,于30日令西集团主力由南、北、两三个方向投入战斗,将敌主力向东压迫,以使东集团于野战中予以歼灭。并告诫西集团应严防敌西逃退入南阳。如敌仍在原地困守,则于6月1日由西向东投入战斗。他还特地鼓励部属:"此次作战关系整个中原战局,且敌已现慌乱情绪,我全体指战员,应以高度的坚决动作,不惜任何代价勇猛战斗,争取全歼张轸兵团,并防其在飞机掩护下突围。"为了及时掌握战场的演变,保证部署的正确执行,他于31日赶赴社旗镇以北的券桥,开设前方指挥所。 张轸向东攻击的行动迷惑了西集团指挥员,他们误认为敌人己入彀中,竟过早地率部东移,放松了西面的堵击。张轸见有机可乘,于31日拂晓突然率部掉头西退。及至西集团发现后再行追击与堵截,不免迟了一步,张轸主力大部遁去。在西集团勇猛冲击下,仅将后卫整编第五十八师师部及第一八三旅包围于南阳以东马刘营地区。退回南阳的敌前队虽在空军配合和大炮掩护下,全力回援,但遭到西集团第四纵队的坚决阻击,被歼一部。至6月3日,马刘营之敌遭到全歼,宛东战役宣告结束,前后歼敌万余人。 这次战役,实现了掩护华东野战军粟裕兵团南渡的目的,并截歼了张轸兵团一部,使其再不敢以一个兵团独来独往;但失掉了全歼张轸兵团的良好机会。刘伯承对此批评说:"乃因西兵团一部顾虑自己局部的伤亡,于29日脱离埠口之敌,向社旗镇北撤退,未将张轸抓紧,而西兵团又迷于敌人表面的现象误认为张轸东进,也没有照顾我东面有东兵团,将主力东进至羊册、郭集地区,欲由南北夹击并防敌东逃,因而放松了极重要的西面兜击,使张轸得于31日拂晓向西逃走,是日午逃到桥头,此为未全歼敌重大的失着,这是未能把握基本情况发展的规律,迷失战役指导方向的重大教训(要正确判断侦察到的材料,不可为某种片断材料所束缚)"。 5月末,粟裕兵团在中原野战军宛东战役的有力掩护下渡河南下,进入鲁西南,参加中原作战。中央军委要求华东野战军集中主力,寻歼敌第五军。 指示中原野战军的作战重点是钳制南线敌人,予以配合。刘伯承、邓小平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即令华东野战军陈唐兵团北上归建,以便加强华东野战军在豫东的作战力量。同时,计划于6月中旬在汉水流域发动强大攻势,歼灭老河口及襄樊地区之敌。 6月中、下旬,华东野战军接连发起开封战役和睢(县)杞(县)战役。 为阻击平汉路敌人的增援,刘伯承相继组织了3次阻击战。第一次是阻击胡琏兵团北援开封。当华东野战军第三、八纵队突然发起开封战役,并一举攻克开封外城时,蒋介石唯恐中原枢纽有失,急忙亲飞开封上空指挥,一面令守敌固守待援,一面令第五军和胡琏兵团由东、南两面增援。东路的援敌由华东野战军负责阻击,南路的胡琏兵团则由中原野战军进行阻击。刘伯承见战情紧急,为了争取时间,采取大兵团梯次行进的方式,令第一、三纵队和华东野战军第十纵队为第一梯队,迅速赶至西平以东的东、西洪桥一线,构筑野战防御工事予敌以坚决阻击;以第二、四纵队为第二梯队,尾第一梯队前进,随时准备协同第一梯队作战。从6月15日至17日,胡班兵团集中兵力和炮火,对东、西洪桥进行轮番攻击,企图?举越过阻击阵地。但在节节抗击下,两天仅前进,了80里。18日,开封四关已被华东野战军攻克。蒋介石因胡班兵团已救援不及,且有被华东野战军、中原野战军南北夹击之虞,即令胡琏退回汝南。至此,中原野战军顺利地完成了第一次阻击任务。 第二次阻击战是配合华东野战军睢杞战役第一阶段作战。6月下旬,经过宛东战役和西平阻敌援沛战斗之后的中原野战军第一、二、三、四等4个纵队,正集结在襄城、叶县地区休整。6月27日,刘伯承接到粟裕电报:豫东睢杞作战开始,预计7月2日解决战斗。望迟滞胡琏、吴绍周兵团,阻其北援。刘伯承立即令全体部队分向郾城、漂河、遂平开进,预计歼击正由驻马店北进的吴绍周兵团(辖整编第八十五、十、二十八师)一部,吸引胡班兵团西顾,从而达到阻敌北援的目的。华东野战军瞄妃战役的目标是围歼西援开封的区寿年兵团。蒋介石、白崇禧鉴于上次胡琏兵团被中原野战军优势兵力拖住的教训,这次令张轸统一指挥胡琏和吴绍周兵团共5个整编师,全力北援。刘伯承按原定部署,以一部兵力牵制和阻击东路的胡琏兵团,集中主力攻击西路吴绍周兵团。6月30日至7月1日两天,主力与吴绍周兵团展开激战,用诱敌前进从翼侧反击的战法,使敌人暴露在原野上,从而予以重大杀伤。张轸恐吴绍周兵团被歼,遭受白崇禧的斥责,急调胡琏兵团折回西平与吴绍周兵团靠拢,停止北援。至此,中原野战军胜利地完成了第二次阻击作战。 第二次阻击战,是保障睢杞战役第二阶段的作战。7月3日,刘伯承再次接到粟裕报告,说在歼灭区寿年兵团后,拟继续围歼孤军深入的黄百韬整编第二十五师,预计7日结束战斗,要求中原野战军阻击胡琏等部,使其8日不能到达太康地区。同时,中原野战军司令部获悉蒋介石复令张轸指挥胡、吴两兵团,排除万难,驰援黄百韬。刘伯承当机立断,令第一、二、三、四纵队全力东进,采取侧击、尾击的战法,在商水、东洪桥之线与敌激战。张轸由于上两次援救的失败,又怕陷入解放军的包围,因此采取惯用的密集队形齐头并进,这恰恰为中原野战军迟滞其行进速度创造了条件。蒋介石却不满张轸的稳步缓进,严令他赶往睢杞围歼华东野战军的所谓"疲弊之师"。 胡琏企图邀功,自告奋勇率9个步兵团轻装北进。刘伯承立即派部队尾追。 当胡琏刚刚赶到淮阳,华东野战军已胜利收兵。第三次阻击战也就胜利结束了。 至此,经过半年的机动作战,国民党军在中原的防御体系已经支离破碎,它的机动兵力已经寥寥无几,大部分兵力困守在徐州、郑州等几个孤立战略要点。"蒋介石要死在'十字架'上"的趋势,越来越明朗化了,"中原逐鹿"发生了有利于人民解放军的根本性转折。 第二节西出襄樊
刘伯承敏锐地注视着形势的迅速发展,精心领会、坚决执行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的指示,不失时机地"把革命战争继续扩大和深入到国民党统治区去"。 6月5日,宛东战役结束的第三天,野战军司令部在河南南阳彰新庄召开纵队领导干部会议,刘伯承出席作军事报告。会场设在庄边的场院里。周围浓绿掩映,凉风习习,很是惬意。同往常一样,刘伯承军容齐整、正襟危坐。他用犀利的目光环顾四周,见一张张熟悉的面孔都已到齐,便向两旁的陈毅、邓小平小声地征询了几句,然后示意主持会议的李达宣布开会。李达简要地讲了会议的内容和程序,然后宣布:"现在请刘司令员作报告"。一阵响亮的掌声过后,会场立刻静下来。与会者本来以为刘伯承先要作宛东战役总结,不料,一开头他就讲形势和任务:"同志们,我们中原区的任务是将战争引向蒋管区,利用敌人的人力、物力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并把这个区域变为向东、向南、向西进攻的基地"。接着,他开始分析敌情:"敌五个集团①是战略布局上的五个点,??白崇禧集团是其战略守势的最后防线,此点突破必将全盘瓦解。敌人有三怕:一怕进关,二怕过江,三怕入川。中原区就有敌人的两怕。在顾祝同、白崇禧、张治中集团联合防线上,汉水区是其最大弱点。此地既可渡江,亦能入川,且是敌之接合部,无法弥补。"紧接着,他结合地形提出战略目标:"中原区有三山(泰山、大别山、伏牛山)、四河(长江、淮河、黄河、汉水)。我们依托三山逐鹿中原,把四河变成我们的内河。黄河、淮河已变成内河,应背靠武当山向东南发展,白河、汉水流域是古战常将郧阳、均县、房县划归豫陕鄂,南漳、保康、谷城划归桐柏,当阳、远安、荆门划归江汉,就是将汉水变为我们内河的开始。长江也会象黄河一样变为我们的内河。"随后,他讲到了对未来战场的精心选择:"我们有三个较好的战场:一沙河,二豫西,三豫鄂陕。 三个战场中以豫鄂陕为最好,有伏牛山.武当山之依托,有桐柏、江汉的前进阵地,水寨较少,没有大山,适于部队运动和作战。在敌方因汉水、长江及大巴山之障碍,部队运动困难。"经过这样一番透彻的分析,中原野战军下一步的作战方向已是十分清楚的了。于是,刘伯承最后道出了他的打算:"下一个战役,向襄樊、老河口行动,先侦察情况,看准后突然捕捉守敌围歼之。" 在形势任务、战略态势、战场地形的层层剖析中,一个战役计划就这样自然而然地推出来了。纵队领导既为他知己知彼、胸有成竹的风度所折服,又被他切实可行的计划所吸引。他们始而屏息静听,继则相顾微笑,尔后禁不住七嘴八舌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啧啧称赞刘伯承的神机妙算,有的急于猜测这回任务会落到谁的头上。刘伯承边笑边说:"同志们,莫忙嘛。毛主席说'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以上方案还要请各位考虑提意见呢。" 会议进入热烈的讨论阶段。大家回顾在刘伯承、邓小平的领导下,千里跃进大别山,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在中原大地生根、发展,重建了中原解放区。3月间主力转出大别山以来,辗转机动,拔城略地,屡克强敌,夺①原指卫立煌集团、李宗仁集团、张治中集团、顾祝同集团、白崇禧集团。其中的张治中集团,应是西安绥靖公署胡宗南集团。张治中时任蒋介石的"西北行辕"主任,所辖新疆、甘肃、青海、宁夏四省不是主要战常得了战争的主动权。如今敌人在中原纠集重兵,力图挽救颓势。如何能避实就虚,集中优势兵力,击破敌人的薄弱环节,消灭敌人有生力量,成了中原野战军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因此,大家觉得刘伯承兵出襄樊这一着,既有战略眼光,又符合当前战场的实际,确实是个理想的作战方案。 刘伯承见大家意见渐趋一致,站起身来说:根据讨论情况,应作精神准备,尤其应注意吸引南阳援军,寻机歼灭之;老河口战役宜快,指挥联络第一,战役的关键是孤立整编第十一师并消灭弱敌,中原野战军主力应控制于南阳、驻马店间机动;统帅部基本企图应下达,各将领电话应竭力接通,部队应加强硬性,提倡钳击和分隔。 会议的最后阶段,刘伯承代表中原军区首长作结论。鉴于襄樊作战的方案己被大家所接受,他着重地讲了具体的部署:"进行老河口战役,大家已一致,准备时间规定一周,先告陕南刘金轩准备并侦察,桐柏应侦察敌情及部队展开地区。把汉水变为内河是豫鄂陕及桐柏的任务。这是面对线的斗争,包括着很大的政治内容,望两区特别注意。"说到这里,他故意顿了一下,同时把语调放慢,以更加集中听者的注意力:"我们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打法是挟其额,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已。" 随着铿锵有力的话语,他突然抬起右掌,往下用力的一劈,仿佛真的拦腰砍向敌人。然后,他又谆谆告诫说:"打老河口虽然容易,但应谨慎,打死虎应看作活虎。战术的灵活建立在打的上边"。"计划、命令是建立于最现实的情况上的,因此一切行动都应适应现实情况。但现实是辩证的,指挥也应是辩证的,因此指挥员应充分独断专行,我们名之谓机断行事。"听着这抑扬顿挫、从容有序的熟悉语调,纵队领导们深受感染和鼓舞,他们知道,一个新的胜利已在把握中了。 战役发动的时机更加体现了刘伯承的机敏和精明。6月中旬,中原敌对两军主力分别相持于陇海路徐州、郑州段,平汉路郑州、信阳段,彼此都在酝酿着新的大战。国民党军相对放松了对次要方向的注意力。13日,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老(河口)襄(阳)战役的作战命令,计划以第二、四纵队组成西兵团,以第六纵队和桐柏军区主力组成南兵团,于6月下旬向老河口、襄阳之敌发起进攻。正在这时,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豫东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按照全局需要,下令暂停老襄战役,速调第一、二、三、四纵队赴平汉路钳制张轸兵团北援,但却有意把第六纵队留在唐河地区待命。 会议的最后阶段,刘伯承代表中原军区首长作结论。鉴于襄樊作战的方案已被大家所接受,他着重地讲了具体的部署:"进行老河口战役,大家已一致,准备时间规定一周,先告陕南刘金轩准备并侦察,桐柏应侦察敌情及部队展开地区。把汉水变为内河是豫鄂陕及桐柏的任务。这是面对线的斗争,包括着很大的政治内容,望两区特别注意。"说到这里,他故意顿了一下,同时把语调放慢,以更加集中听者的注意力:"我们在战略上是打强的,在战役、战术上是打弱的。打法是挟其额,揪其尾,截其腰,置之死地而后已。" 随着铿锵有力的话语,他突然抬起右掌,往下用力的一劈,仿佛真的拦腰砍向敌人。然后,他又谆谆告诫说:"打老河口虽然容易,但应谨慎,打死虎应看作活虎。战术的灵活建立在打的上边"。"计划、命令是建立于最现实的情况上的,因此一切行动都应适应现实情况。但现实是辩证的,指挥也应是辩证的,因此指挥员应充分独断专行,我们名之谓机断行事。"听着这抑扬顿挫、从容有序的熟悉语调,纵队领导们深受感染和鼓舞,他们知道,一个新的胜利已在把握中了。 战役发动的时机更加体现了刘伯承的机敏和精明。6月中旬,中原敌对两军主力分别相持于陇海路徐州、郑州段,平汉路郑州、信阳段,彼此都在酝酿着新的大战。国民党军相对放松了对次要方向的注意力。13日,野战军司令部下达了老(河口)襄(阳)战役的作战命令,计划以第二、四纵队组成西兵团,以第六纵队和桐柏军区主力组成南兵团,于6月下旬向老河口、襄阳之敌发起进攻。正在这时,华东野战军发起了豫东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按照全局需要,下令暂停老襄战役,速调第一、二、三、四纵队赴平汉路钳制张轸兵团北援,但却有意把第六纵队留在唐河地区待命。城,分兵西渡汉水;第六纵队司令员王近山指挥本部及陕南第十二旅、桐柏三分区部队进逼襄阳,分兵袭占南漳。从水陆两路切断了襄阳守敌的逃路。 襄阳是一座历史名城,依山傍水,地形险要。北面与樊城隔汉水相望,城南群山耸立,好似两道天然的屏障,易守难攻。历来兵家认为,欲夺襄阳必先夺南山;山存则城存,山失则城亡。白崇禧曾派整编第八十五师第二十二旅守备襄阳,在城南羊祜山、虎头山、十字架山等制高点,构筑了大量堡垒据点式工事,居高临下,凭险据守。康泽到任后,继续加以增修改建,并在交通要道、火力死角及开阔地带,密布地雷,构成坚固防御体系。自吹"铁打襄阳,固若金汤"。 外围战斗果然遇到了困难。开始,攻击按先外围后城垣的一般军事原则进行。从7月8日起,第六纵队第十七旅、陕南第十二旅及桐柏三分区部队向城南诸峰轮番攻击,虽陆续攻占了琵琶山、真武山、凤凰山、岘山等,但在守军依托永备工事和施用猛烈炮火、毒气的顽抗下,部队伤亡很大,弹药消耗过多。如继续攻击敌守备更严密的主峰虎头山、羊祜山,将付出更大代价,而且势必影响攻城的力量。刘伯承接连接到王宏坤请示下一步行动和王近山建议从东西关攻城的电报。他权衡战局,认为襄阳敌人兵力不大,康泽不善指挥,据内线报告守敌已异常恐慌动摇,应坚持打下去,因此下令王宏坤继续组织攻击,指示攻城各部"不许顾虑伤亡,不准讲价钱,以求彻底胜利"。13日,王宏坤调整部署,以第六纵队担任主攻,桐柏第二十八旅和陕南第十二旅等担任助攻。王近山受领任务后,深知责任重大。多年来战火的磨炼和刘伯承、邓小平的培养熏陶,造就了他智勇兼备的品格。他眼看着外围攻山耗时耗力,囚此早就在考虑采取更好的办法。他反复琢磨刘伯承战前一再强调的"现实是辩证的,指挥也应是辩证的。情况是辩证的,我们的作战方式也应是辩证的"指示,觉得跟敌人死打硬拼是不行的,要跟敌人斗智斗法。他召集各旅指挥员认真商议对策,对当前情况作了周密的分析研究。 结论是:如与敌胶着于外围山地,过多消耗兵力,正坠敌人"拖延时间,固守待援"的诡计。为了争取战役的主动权,必须改换新的攻城途径。他提出:城南高地与汉水之间,有一条狭长的走廊直通西门,虎头山、羊祜山主峰敌火力不能直接对它造成封锁。由于中隔琵琶山、真武山,敌人也不会倾巢下山反扑。若将攻城重点置于西门,利用已攻占的琵琶、真武二山,切断主峰守敌下山的通路,打通城西走廊,可一举直达襄阳西关。他将这个新的想法报告了刘伯承,得到了刘伯承的赞同。 调整部署的当夜,第六纵队一部攻到了西关。与此同时,桐柏第二十八旅、陕南第十二旅也分别建立了东南角和东北角的攻城阵地。这样,三支部队就形成了马蹄形的攻城阵势。康泽闻报,更加彷徨无主,急令第一六四旅放弃樊城,全力固守襄阳。同时频频发电,惊呼"处境危殆",向蒋介石和白崇禧求救。 蒋介石和白崇禧,本来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豫东和平汉线。当得报襄阳被围时,他们认为不过是共军"声东击西的故伎"。待到襄阳城门告急,他们才感到问题严重。但对防守方案发生了分歧。蒋介石复电康泽:"共军必无远射炮与重武器,弃山守城,固守待援。"白崇禧却坚决反对弃山守城,认为这违背"居高临下,恃于形势"的军事法则,严令康泽夺回真武山,恢复城南防御态势。由于襄阳的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蒋介石令华中"剿总"进行援救。白崇禧虽对蒋介石指派亲信康泽坐镇襄阳久怀不满,对康泽的困境不甚关心,但他也深知襄阳失陷,不仅会危及他华中"剿总"总司令的声誉,而且将破坏他的战略后方的稳定。因此,他决定派兵援救。就白崇禧的兵力部署而言,南阳第十三绥靖区王凌云部离襄阳最近,所辖整编第九、第十五两个师也有一定战斗力。但白崇禧顾虑刘伯承"围点打援"的惯用战术,不敢从南阳出援。而张轸兵团尚在周家口一带,远水近火,无济于事。唯一可以动用的,是他驻信阳的桂系整编第七师和驻确山的整编第二十师。至于救援的路线,白崇禧又是煞费了一番苦心。按照蒋介石规定的原则,援兵"应取捷径,昼夜兼程"。整编第七师、二十师就近在确山集结,经泌阳、唐河、新野奔襄阳,路程较短,急行军5天可到。白崇禧认为,直路行军,途经解放区,共军极易发觉,且有唐河、白河之阻,敌前渡河,犯兵家之忌。他决定取远道,从驻马店、确山、信阳乘火车到孝感,再徒步经应城、京山、钟祥过汉水,由宜城向襄阳驰援。预计车运两天,步行5至7天。他颇为自得地对幕僚说:"这条路线所经多是我控制区,兵法云'以迂为直',且远敌渡河.安全有保障,定出共军意外;一旦襄阳不守,我又可先敌控制长江北岸沙市、宜昌一线,防共军南渡长江。" 这些,早在刘伯承的谋算之中。6月27日,他就令江汉军区适时在皂市、钟祥一线发动攻势,配合襄樊作战。7月13日,又令第二纵队以一部向南阳佯动,牵制南阳王凌云部不使南援。因此,逼迫白崇禧只得舍近就远,进行长距离增援。15日,敌增援部队先头整编第七师第一七二旅到达钟祥、京山一线,但不敢孤军冒进,停下来等待整编第二十师。这就造成了第六纵队等集中兵力攻击襄阳的有利态势。 15日黄昏,对襄阳的总攻开始了。担负突击任务的第六纵队第十七旅第四十九团第一营,以猛虎下山之势,在集中而严密的火力支援下,勇猛通过西关大石桥,5分钟即登上城头,连续打退敌人数次反扑,巩固住了突破口,后续部队乘势向纵深发展。西关的胜利突破,使城内守敌完全陷入混乱。在东关攻击的陕南第十二旅、桐柏第二十八旅乘机涉濠登城,投入巷战。几路部队协同一致,穿插分割,猛打猛冲,很快在敌司令部杨家祠堂胜利会师。 康泽和郭勋祺这时尚龟缩在大炮楼里负隅顽抗。经劝降无效后,组织了最后的攻击。一阵猛烈的炮火过后,工事大半被毁,战士们英勇突进,生俘了康泽和郭勋祺。至此,襄阳这座被敌人蹂躏的古城,终于回到了人民的怀抱。 是役,共毙伤敌3700多,生俘1.7万余。 战后,刘伯承和陈毅,对康泽和郭勋祺等被俘高级军官进行了教育争取工作。郭勋祺早年同刘伯承、陈毅相识,彼此友谊很深。刘伯承、陈毅多次接见了郭勋祺。刘伯承回忆起1926年与郭勋祺在重庆莲花池国民党左派省党部一起开会的情景,感慨地说:"从那时分别到现在,一晃20多年过去了,这中间的变化多大啊!"陈毅与郭勋祺畅谈起1936年至1939年彼此在皖南融洽相处的往事。那时陈毅任新四军第一支队支队长,郭勋祺任国民党军第五十军军长。陈毅多次到第五十军,向该部官兵宣讲抗战救国的道理和游击战术,郭勋祺曾送给新四军第一支队一批步枪和子弹。郭勋祺向刘伯承、陈毅倾诉了在川军里屡受国民党中央系的排挤和早就想脱离国民党而又苦无机会的处境,刘伯承、陈毅劝他从现在做起,为人民立新功。郭勋祺表示十分感激和鼓舞。10月30日,刘伯承最后一次接见郭勋祺,布置他返回四川做川军上层人物的工作,为将来解放四川作准备,并指示中原野战军敌工部交给郭勋祺。一定的活动经费和联络信物。郭勋祺欣然领命而去。 襄阳的捷报飞传全国。全国其他战场同样捷报频传。华北军区部队,经过50余天的连续作战,晋中战役得胜在先,平、津、保外围地区大量歼敌于后;华东野战军,自昌潍战役起在胶济、津浦两线及苏北地区转战两月,攻克战略要地兖州,总计歼敌10余万;连同中原战场的开封、睢杞和襄阳大捷,被称为震憾全国的"五路大捷"。这一连串的重大胜利,宣告了蒋介石"重点防御"战略的再次破产。中共中央给刘伯承、邓小平等的贺电指出:"这一汉水中游的胜利,??对中原战局的开展帮助甚大。尤其是活捉康泽,更给全国青年受三青团迫害者以极大的兴奋"。朱德总司令批示说:"此战役是小的模范战役,以同等之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于外城,最后夺取据点襄樊。 估计正确,敌人指挥不强,其所率兵力少,战斗力弱,决心攻城后得最大胜利"。 刘伯承并没有陶醉于胜利之中,而是潜心于襄樊战役的经验总结。他深切地感到,战争形势的发展,把变换作战样式的问题又提到了中原野战军的面前。如果说,前一阶段主要是宽大机动实施分遣与集结相结合的运动战,而配合以阵地战;那么今后将转入主要的阵地战而配合以运动战。所以,他急于要把襄樊战役的经验总结出来,为今后的阵地战尤其是城市攻坚战提供新鲜经验。在他亲自起草的《中原野战军襄樊战役总结)中,提出了这样的原则:作战方向和时机的选择是战役胜利的基本条件;初战对战役发展影响甚大,必须慎重处理;攻城指导上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的钳形突击。他还提出对付敌人的火力优势,应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到主攻方向;构筑掩体以防敌炮弹杀伤;对地雷先要战前侦察其敷设地点,设法取出或标记所在而绕过避开。他特地表扬了王近山机动灵活的指挥,指出"鉴于虎头山、羊祜山之筑城不易攻下,襄阳城东西两面守备薄弱,乃变计以桐柏部队佯攻该两山之敌,以六纵队全力攻襄阳城西门","此乃襄阳全胜的关键"。同时他又认为襄樊战役只是全部中原战局的一个组成部分,谆谆告诫参战部队:"中原战场好比一个篮球常你们在襄樊打了一个歼灭战,好比投篮得分,这是应该庆贺的。但要知道,你们有机会投篮,是由于其他对手在豫东和平汉方面被我方的其他队员卡住了。所以这两分的胜利,是我方全体人员共同努力的结果。"他的眼光,始终放在战争全局的高度上,力求通过自己部队的行动,达成战略上的有利态势。 第三节大战前的整军
襄樊战役以后,蒋介石由于在各战场的惨败,不得不全面收缩战线,采劝放弃要线迟守要点"的方针,裁并绥靖区,编成新的兵团,以加强各重要城市的守备力量和机动力量。在中原战场,经过洛阳、豫东、襄樊等一系列战役,徐州刘峙和华中白崇禧两大集团屡遭严重打击,不得不转攻为守,分别将主力猬集于徐州、信阳地区,同时加强了济南、郑州、南阳等要点的防御。中原野战军由此获得了休整的机会。中原野战军一年来转战江淮河汉,消耗极大,主力锐减。艰苦的环境使部分指战员的右倾情绪和无组织、无纪律、无政府的现象不断滋生,甚至发生过干部唆使战士逃跑和指导员擅自解散连队的严重事件。源源涌入部队的农民群众、青年知识分子和大批解放战士,亟待教育训练。战争形势的飞速发展,又要求部队的战术、技术水平必须有大幅度的提高,以进一步适应大兵团作战的需要。所以,中原军区决定自8月起,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在部队开展一场大规模的整党整军运动。 这实际上是春夏间新式整军运动的继续。 这次整党整军,主要抓住加强共产党的领导和开展军事民主这两个环节。在组织整顿的基础上,普遍建立营党委和纵队、旅直属党委,开始建立了军区、分区党委,对所属部队和地区实施一元化的领导。尔后,有组织、有步骤地开展对各种不良倾向的斗争。以团以上干部为整顿的重点。 7月初,邓小平奉召北上,参加中共中央将于9月召开的政治局会议。8月初,刘伯承和陈毅把中原全区团以上干部集中起来,专门部署整训工作。 8月7日,中原局、中原军区召开了整军动员大会。刘伯承首先作整军动员报告。他回顾了延安整风的伟大意义和成效,提出那次整风实现了"三层亮":"上有毛主席了解情况,中有同事知道自己情况,下有党校许多干部揭发错误";向与会的领导干部指出,"要整首先从头整,从主要负责领导干部整,尤其军人,如不进行危险甚大","只有自我批评与批评才能教育干部"。他要求大家以延安整风为榜样,通过整党整军,解决三个主要问题:一是在革命局势发展,特别是在艰苦环境下的紧要关头,加强党的领导;二是把整党与士兵诉苦、三大民主相结合,抓好整军这个最基本的问题;三是在思想统一、组织保障、团结一致的基础上,提高军事素养,进行军队建设。 8月13日,刘伯承、陈毅由中原军区司令部驻地宝丰县皂角树村,前往第二纵队驻地方城县竹园庄,给第二纵队和桐柏、江汉、陕南军区的团以上干部作整党整军动员报告,因为驻地分散,这些部队的干部没有参加上次的动员会议。报告会开始,刘伯承请陈毅先讲。陈毅朗声笑起来,说:"哪里话,你是最高司令官。"刘伯承说:"不,现在是整党,你是党的书记,你不讲哪个讲?大家欢迎。"一阵热烈而欢快的掌声随即响起来。陈毅连连往下按着手掌,示意大家停止鼓掌,说:"要得,我遵命。"他主要讲述了全国战局的演变和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等对形势的估计,分析介绍了各战场的态势以及国共双方军事力量的消长,特别赞扬了刘邓大军带头中央突破,起了扭转战局的决定性作用。他强调指出:现在中原、华东两支野战军联合作战,逐鹿中原,我和伯承、小平同志都感到光荣之至!说到这里,他随口吟出两句诗:"中原还逐鹿,投笔事戎轩。"扭头问刘伯承:"好象是魏征的诗,是不是?"刘伯承微微一笑,答:"你是文武双全的将才,不会记错,是魏征的。魏征是冀南馆陶人,正在陈再道原来管辖的地盘上呢。" 接下来,由刘伯承作报告。他主要讲了整党整军、总结作战经验和提高干部水平等问题。要求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把整党整军搞好,以高昂的政治情绪去迎接新的斗争。他勉励大家要加强学习,学政治,还要学军事,把形势和任务认清,把战略思想搞通,弄懂战役组织指挥和战术协同动作,克服勇敢有余、智谋不足的缺点,适应大兵团作战的新形势。 动员后,刘伯承、陈毅还参加了第二纵队党委扩大会议,听取了纵队领导的批评和自我批评,也当面指出了纵队有的领导之间的关系不够融洽等问题。他们的指示,推动了第二纵队的整党整军工作。 在这以后,中原军区团以上干部以纵队为单位,进行了半个月至20天的查整。按照刘伯承提出的"三层亮"的办法,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人人敞开思想,个个不留情面,将影响部队团结和进步的问题一一揭露出来。各纵队领导带头自我解剖,有的查出摆老资格、特功自傲、放松纪律的错误;有的检查出不能正确认识坚持大别山斗争的意义,反而采取抱怨领导和消极避战的态度;有的检查出只想单独建功立业,不愿与主力配合作战的思想:有的检查出打胜仗就骄傲,遇挫折就消沉的不良情绪;还有的检查出领导班子不团结,抗上压下的现象。 刘伯承因势利导,既肯定了查整的成绩,又指出了新的目标。他在总结中说:"今后的问题,是如何在这一基础上改善领导作风,巩固和发扬己有的成果,克服种种坏习惯、坏风气。"他还特别提醒大家:"建设新的习惯和作风,比起破坏旧的习惯与作风,仍然不是容易的事,要有极大的坚持力才行。" 中高级干部进行这样痛快淋漓的自我批评和思想交锋,在中原部队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许多人放下了包袱,开动了机器,决心以新的姿态去迎接新的战斗。 中高级干部的深入查整,带动了部队的进步。各部队及时进行了时事教育和整顿支部的工作。时事教育以学习"人民解放战争两周年的总结和第三年的任务"为中心,经过讲解、报告,小组和连、营军人大会的讨论,战士们对胜利形势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斗志更为昂扬。整顿支部工作,也是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式,发动群众评议支部领导和党员。许多表现好的党员、干部受到了群众的表扬和鼓励,一些有缺点的党员、干部受到了应得的批评。 这样,使党员与非党群众都受到了深刻的教育,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关系,切实改进了支部的领导作风。 在抓紧政治整训的同时,刘伯承大力抓了军事整训工作。7月28日,他颁发了中原军区一个月整训工作大纲,明确规定了"步兵部队着重基本技术之精练与提高,即着重射击、投弹、刺杀,特等射手与普通爆炸手的建立,地形利用,工事构筑和单个战斗"。要求机枪手、炮兵、工兵、侦察员等专业兵员,各自完成本职基本技术的练习。对营以下各级指挥员,严格规定"除精密组织与检查部队实际训练外,应着重进行村落战、街市战、对防御敌人进攻诸攻坚战斗之研究与作业,并配合研究洛阳、昌潍、临汾、宛西诸战役的经验教训,在部队基本技术之训练告一段落时,则进行联合动作的实兵指挥与实战演习。" 他更重视指挥机关和指挥人员的训练。针对即将到来的大兵团作战,他指出:"作战由口令时代进到指挥时代,现在是组织时代。大兵团作战,如不健全司令部工作是不能操胜算的"。9月10日,他亲自起草和颁发了《中原军区野战军关于四个月指挥工作的命令》。命令指出:"我们处在由小规模的作战转变到大规模的各兵种协同动作的运动战、攻坚战的关头。??我们野战军必须在战斗及其间隙中,在各级党委领导与首长集中指挥之下,在士兵委员会三大民主运动的基础上,进行下述的四个月(自10月至明年1月底)的指挥工作"。命令对作战、后勤、训练、司令部工作的进一步提高都提出了详尽的要求。在这个命令中,还特别批评了某些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倾向。认为这是妨碍部队提高训练水平和作战水平的大敌。指出:"现在我们各级干部有些是高高在上,闭户幽居,不深入所属部队,不了解实际情形进行研究,因而也不能对所属部队进行活生生的适应机宜的指导与帮助,更不能谈到在检查中做出正确的、简单明了、具体扼要的总结与改善工作。这样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各级干部必须痛切反省与切实纠正。" 上述一系列的部署和措施,表明了他把训练当作即将进行的战略决战的最基本的准备。他常常批评有些干部不重视训练的思想和行为,反复指出,"不教而战是为弃之"。我们的指挥员只会一个字"冲",究竟怎样冲法? 敌人在哪里?一个娃娃长到十七八岁不容易,在一冲主义下白白送了命,怎么对得起革命,对得起人民? 在这些繁忙的领导工作的同时,刘伯承还潜心于战略战术的研究。他小屋里的灯光常常亮到夜阑更深。他认真学习、领会中共中央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的争取5年胜利和继续发展外线进攻的新方针,仔细翻阅历年来的战役、战斗总结和敌情资料。他还选读苏军的报刊文章,借鉴苏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实施大规模歼灭战的经验,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密密麻麻记下许多心得。在他的胸中,正孕育大规模歼灭战的各种设想和新的战法。 从9月起,中原野战军和东北、华北、华东、西北野战军先后发起规模空前的秋季攻势。随后,及时地将秋季攻势转向就地歼灭国民党军重兵集团的战略决战。9月24日,华东野战军一举攻克战略重镇济南。中原战场战略决战的局势,开始显明起来。当天,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治委员粟裕向中共中央军委和华东局、中原局提出建议,乘济南战役胜利的余威,把战线向南推进,在陇海路东段和淮阴、淮安举行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于25日致电粟裕和刘伯承、陈毅,同意进行淮海战役,并设想将战役分为三步:第一步作战,以歼灭黄百韬兵团于新安、运河之线为目标;第二步作战,歼灭两淮高(邮)宝(应)地区之敌;第三步作战,歼灭海州、连云港、灌云地区之敌。 刘伯承接到上述电报后,认真地考虑了发起淮海战役的必要性和战局将会出现的趋势。9月25日,他与陈毅、李达致电中共中央军委和粟裕,表示"同意乘胜进行淮海战役,以第一方案攻两淮,并吸打援敌为最好"。接着,他和陈毅、李达、陈赓、陈锡联等,又专门分析研究了当前的形势。他高瞻远瞩地指出,自济南攻克后,华北已放手大打,东北则先以一部配合华北解决北宁路范汉杰部19个旅,尔后华北全力打击傅作义,太原则己不很费力。 东北及华北拟在今年解决问题。华东野战军在10月至11月也可放手大打。 中央军委已令其稍事整补后,南下攻击徐州以东的黄百韬兵团,尔后直下两淮,以威胁南京。此两役如获成功,则苏北、苏中全入解放军之手,对解放军之补给解决了大问题。然后,他又谈到了中原野战军的任务:中原区及西北区在10月至11月上半月,仍然处在钳制地位。侍华东两战役胜利完成后,就可放手大打,那时形势即将大变,故8月30日蒋介石说"今后三个月如不能在长江黄河间打开一局面,则非垮不可"。中原区所对付的敌人即为白崇禧的第十二兵团、第三兵团与第十四兵团。以上这两段话,清晰地勾勒出全国基本的敌我态势和中原战局,虽然这时关于淮海战役的概念还是比较狭小的,但他已经预见到"放手大打"的趋势,同时清醒地认识到目前中原野战军"仍处在钳制地位"。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发起淮海战役,他与陈毅、李达等当即作了相应的部署,命令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在平汉路武胜关以南发起攻击,采取耗散敌人的方针,牵制国民党军第十二兵团和第三兵团,防止其突然东调徐淮地区;令第一、三、四、六、九纵队等,在方城、叶县地区集结休整,以待战局的发展。 刘伯承一贯具有极强的全局观念,只要对全国战局有利,他就勇于主动承担艰巨困难的任务。这时他鼓励部属任劳任怨,积极作战,最大限度地把敌人吸引在自己周围,就是为了给华东野战军和其他战略区创造歼敌的有利条件。他最痛恨那种"你来我不来,腰来腿不来"的不顾大局的行为,一经发现,总是给予严厉的批评,使大家引以为戒。为了配合华东野战军作战,他提出中原部队要"牵制西面,保障东面"。 第二纵队等部在平汉路南段的积极破袭,激怒了白崇禧,他获悉华东野战军正在鲁南休整,鄂豫地区仅剩下中原野战军,以为有机可乘。于是在10月上旬集结了黄维第十二兵团和张淦第三兵团,浩浩荡荡杀奔豫西,企图寻找中原野战军主力决战。这正中刘伯承的下怀。他立即与陈毅、李达等采取"南北分兵、拖散敌人、寻机歼敌"的方针,以第六纵队加入钳制部队,与第二纵队及桐柏、江汉军区主力,陕南第十二旅等,伪装成主力,且战且走,将张涂兵团拉入大洪山区,把黄维兵团抑留于桐柏山区,使两敌远离交通要道,不能顺利东调,以利华东野战军在东面作战,主力则继续停留在禹县、襄城、叶县地区待机。 10月7日,刘伯承偕同陈毅、李达由中原军区驻地方城县独树镇,乘车来到第四纵队驻地方城县竹园庄,参加该纵队团以上干部会议。会议开始,他手持花名册一一点名,干部们见状十分诧异,不禁交头接耳,悄声议论。 他严肃地说:列队、点名是军队最基本的课目,连这样的课目也感到惊奇,说明我们的头脑里一点没有正规化的观念。我们很快就要在中原放手大打,形势的发展对部队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过去那种稀稀拉拉、各自为政的游击习气,再也不允许存在下去了。大兵团作战,更要有严格的组织性、纪律性,今天首先从到会的团以上干部做起,以此带动部队的管理教育。然后,他又强调指出:干部首先应学习战术,总结经验,教育部队,藉以提高战斗力。其次在战斗组织方面,相关干部一定要侦察敌情、地形,不能盲目蛮干,以致处置错误。这一席正颜厉色的话,使与会的干部们觉得,大战即将来临,确实有必要使自己的思想和行动提高一步,跟上形势的发展。第四纵队司令员陈赓,立即表示拥护刘伯承的讲话,要坚决把部队整顿好,随时准备执行艰巨的任务。 下午,与会人员参观第四纵队的军事演习。当战士们准确熟练地完成抛射炸药包、登城、架设浮桥等一连串的动作时,刘伯承、陈毅同大家一起报以热烈的掌声。陈毅连声称赞说:就是要练成这么个样子。每一个部队,既要能以多打少,又要能以少打多;不但要善于攻击,而且要善于防守。次日,刘伯承、陈毅、李达又驱车赶往第一纵队驻地,检查了该部的训练情况,与杨勇、苏振华商谈了备战工作。可见,他们的注意力,已经转到了大战前夕的实际准备。 这时候,东北辽沈战役自9月12日发起后,进展顺利,已切断了北宁路,孤立了锦州。蒋介石唯恐东北有失,正穿梭般往返于南京、北平、沈阳之间.希冀拿出新的办法,以挽救锦州、长春的危局。不料,徐州"剿总"连连告急,叫嚷"徐州会战大有一触即发之势"。蒋介石急上加急,迫于无奈,只得命令驻守郑州的孙元良兵团东开徐州宿县地区,加强津浦路徐州蚌埠间的守备。实际上是想集中兵力,固守徐州、浦口间的津浦路,以拱卫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 为了破坏敌人的集结计划,保证淮海战役开战成功,中共中央军委、毛泽东一面令华东野战军从容准备,待时机成熟再行发动攻击;一面令中原野战军主力攻击郑州、威逼开封、徐州,牵制刘汝明、孙元良兵团,不使其东调。刘伯承、陈毅与刚由西柏坡返回的邓小平立即遵照中共中央军委的命令,以休整侍机的第一、三、四、九纵队北上郑州,准备以攻击手段吸引孙元良兵团回援。10月14日,他们向中共中央军委报告攻郑部署:(一)我在华东野战军推迟攻势至28日发动不再变更的条件下,决以陈锡联兵团(率第一、三、九纵队)于20日开始转攻郑州,陈谢率部跟进加入作战。攻郑目的求得吸引孙元良兵团全部回援,或更吸引杜(聿明)邱(清泉)兵团一部向两,以达到协助华东野战军作战的目的。并同时影响南线黄(维)、张(涂)两兵团之一部北调,更为我南线部队创造战机。(二)攻郑方法,如能先攻郑州则首先攻占之;如攻势开始后孙元良己被迫回援,攻城急切难下时,则争取先于野战中歼击孙一部。如出现攻城与打援均不便利的情况,则让孙元良进入郑州,我军留在郑州附近钳制之。待华东野战军发动攻势后东面吃紧孙部再东进时,我军再举行歼孙战役。(三)南线王宏坤打吴绍周第八十五师如获胜(但亦有可能打不着),再看黄张两敌的行动变化决定第二、六两纵队的行动。刘伯承的作战部署,从来是依据任务、敌情、我情、时间、地点五项条件来决定的,而且又总是估计到情况的多种变化,从而制定出各种相应的方案。他的口头禅"五行不定,输得干干净净",正是这种审慎周密、多谋善断作风的确切反映。 10月19日,攻郑部队开始行动。陈毅和邓小平亲赴前线指挥。刘伯承和李达则坐镇豫西。由于孙元良兵团在蒋介石的严令下己开赴宿县,维护徐蚌交通,邱清泉兵团远在砀山、黄口,郑州则变成一座孤城。守军整编第四十师等部见中原野战军兵临城下,仓皇弃城逃跑,被第九纵队全歼于郑州以北的老鸦陈地区。10月22日,郑州解放。开封守敌望风披靡,弃城东逃。 10月24日,开封解放。中原、华东两大野战军主力会合在即,一场大战已是势在必打了。 分类:共和国人物 书名:刘伯承传 作者:中央文献研究室 |